觀鳥區的規劃與經營
經過幾年的推廣與宣導,現在大家都知道金門的鳥類資源相當豐富,且已經成為重要的觀光選項之一。台灣觀鳥團體或個人到金門來觀鳥,由於觀鳥者的相互詢問或口語相傳,無須帶路,都知道在什麼季節,到什麼地方,可看到什麼鳥類。冬天的觀鳥主題當然是鸕鶿和雁鴨,自然也有一些台灣不易看到的鳥類,如黑鸛、冠鷿虒鳥、白琵鷺和黑翅鳶等;夏天的觀鳥目標是栗喉蜂虎、戴勝、斑魚狗、白胸翡翠、玉頸鴨和鵲鴝。春、秋季可以正在遷移過境的岸鳥為主,但這些岸鳥在台灣也普遍易見,就不會引起台灣觀鳥者的興趣。
如何引導一般觀光客前去觀鳥,並讓他們產生興趣,就須靠詳細的規劃和培養優季的導覽解說人員。觀鳥區還必須設有觀鳥小屋、望遠鏡、鳥類圖鑑和駐守解說員等配套措施,才不至於驚擾鳥類的日常生活和為觀光客解說,引導他們認識鳥類,這而關懷環境,愛惜生命。金門的觀鳥區大致可規劃如下:
一、慈湖南山區:範圍包括慈湖及其周邊的池塘、南山林道、古寧頭海岸蚵田、雙鯉湖和沙崗農田,並在適當的地點蓋二座觀鳥小屋。觀察動線可由「自然中心」出發,先進入慈湖及其周邊的池塘,而後經光前廟至沙崗農田,然後沿北山外圍道路至古寧頭海岸,最後經由南山林道回到雙鯉湖。此區可觀賞到鸕鶿、鷺鷥類、野鴨類、鷸行鳥類等水鳥和喜鵲、珠頸斑鳩、環頸雉、八哥、鵲鴝、黑翅鳶和戴勝等陸鳥。
二、浯江溪口區:範圍包括浯江溪口、水試所之養殖池塘、空中大學水池和莒光樓,並在適當的地點蓋一座觀鳥小屋。觀察動線可由「縣體育館」出發,過浯江橋沿溪岸至夏墅,然後由夏墅至浯江大飯店再到空中大學的池湖,最後由莒光樓返回體育館。此區沿途可觀看到鷸行鳥類岸鳥、魚鷹、斑魚狗、白胸翠鳥、鷺鷥類、野鴨類、紅冠水雞、玉頸鴨、金背鳩和普通鵟。
三、西園鹽區:範圍包括金沙水庫及其附近之湖池、田墩養殖區、洋山灣海岸、西園盬田和金龜山,並在適當的地點蓋一座觀鳥小屋。觀察動線可由「東美亭」開始,向北往金龜山、西園鹽田,然後經西向再轉向南至田墩養殖區,最後到營山和劉澳之間的泥質海岸。此區沿途可觀看到栗喉蜂虎(夏季)、白頭卑鳥、喜鵲、戴勝、珠頸斑鳩、鷺鷥類、野鴨類、鷸行鳥類、斑魚狗,如果運氣好的話,冬天還可以看到稀有少見的黑鸛和白琵鷺。
四、金東區:範圍包括太湖、鵲山、林務所、農試所和大地水庫。觀察動線可由「太湖」開始,而後去鵲山、林務所,最後到大地水庫。此區沿途可觀看到鸕鶿、鷺鷥類、紅嘴鷗、小鷿虒鳥、栗喉蜂虎(夏季)、伯勞、鵲鴝、八哥、戴勝、珠頸斑鳩等。
五、陵水湖區:範圍包括小金門的陵水湖和其他濕地,並在陵水湖岸邊蓋二座觀鳥小屋。觀察動線可由「水頭碼頭」坐船到小金門,然後直奔陵水湖,之後再觀察其他湖地和濕地的鳥類。此區沿途可觀看到鸕鶿、鷺鷥類、野鴨類、秧雞類、小鷿虒鳥、白頭卑鳥、喜鵲、戴勝、珠頸斑鳩、伯勞、鵲鴝、八哥等。
觀鳥區劃定好之後,並不表示就此結束,後續的經營才是重點。任何鳥類都不可能經常在一個固定的地點活動,牠們會隨環境的變動而移動。例如在一個湖池裡,水位淺時會招引鷺鷥類來覓食,但幾天之後,小魚被吃光了,鷺鷥會到他處覓食;水位高過鷺鷥的腹部時,鷺鷥也會離去,但高水位會吸引雁鴨類和小鷿虒鳥入池休息。海岸的潮漲潮落,岸鳥的活動也會隨之退進。掌握鳥類的種群數量和牠們的動態,為觀鳥區的核心工作。
經營觀鳥區的重點在於維持該區鳥類的一定種數和正常活動。香港米埔保護區的經營方式是很好的借鏡:他們在池塘缺魚時,特地購魚來釋放,以招引鷺鷥類和鷸行鳥類的不斷前來;他們設置觀鳥小屋和控制每日的觀鳥人數,以減少對鳥類正常活動的干擾。總而言之,應把觀鳥區當作一種企業,要有專職人員經營,才是永續觀賞的基礎。
目前金門的鳥類甚為豐富,也有條件規劃為幾個觀鳥區,但我們想過要有專職人員來看管與經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