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淺談金門傳統聚落前景的展望與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彥志。
點閱率:1,466
字型大小:

轉眼間已服役近半年…因為戶籍在金門的關係,服役總有種回家的感覺,這邊的一草一木都覺得格外親切。這段期間,總喜歡利用閒暇之餘,在這塊如同母親的方圓之地上走走停停;像在掘寶般,一邊挖深了對這塊土地的感情也同時也挖出了數不盡的童年往事!同時,也為這位偉大母親,在歷經世代交替的時空風霜洗禮後,所成就之改變,留下我個人最深刻的見證。其中,最令人憂心的莫過於,一向最能彰顯金門獨有文化的傳統聚落正隨著時光流逝悄悄的扭曲改變中。

金門傳統聚落的轉變

金門的傳統聚落是特殊時空、自然環境的背景下,因地制宜的多重歷史文化資產及戰地景觀,雖然其傳統聚落源流於大陸,但透過先民智慧的轉化卻又自成一格、遺世獨立。

金門地區經歷四十多年軍管封閉狀態,致使現代化遲緩,不過也因此而得享塞翁之福,讓傳統聚落及當時建築物得以保存下來。及至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金門正式解除戰地政務;一九九三年二月七日開放觀光;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八日成立金門國家公園,與隨之而來的小三通等…讓這昔日的桃花源,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社會急遽變遷及內在價值改變等衝擊,對傳統聚落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來,金門地區傳統聚落風貌明顯改變,新建新式的建築物增加許多,參雜座落於聚落中顯得格格不入,而政府所制訂之各項環境規範始終無法處理金門各地聚落所呈現之「混亂」景觀,此種現象非但反映出現行體系管制工具之不足,同時亦顯示出既有法規並未對症下藥,僅具名目條文規範而不見實質成效,原本軍管時期因凍結而保存完好的傳統聚落,卻因如此,逐漸地失去他原有的面貌。

核心價值

如何兼顧保護文化資產、觀光遊憩發展與維護當地生活環境減少負面衝擊三者間的平衡?重新塑造整個金門傳統聚落空間使期能提供更佳的觀光服務品質,並成為整個金門觀光的重要遊憩點,或許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討的問題!

拿金門國家公園內聚落來看,過去其各有各的特色,但如今由於現行法令建築型式是以基地型式製作標準圖方式提供聚落居民新建改建之用。此種方式會造成聚落中建築物每棟相似度增高,從一般民眾眼中看來雖然是改建成仿新式建築或是不分主從關係的大肆以大理石為鋪面,但在稍微瞭解傳統聚落史或建築專業者眼中,必定是覺得原本有特色的聚落逐漸的被抹殺了。例如水頭得月樓相鄰的古洋樓整修後,各界普遍反映有點走味,失去古樸的原貌和韻味。

傳統聚落與建築是國家公園內最豐富的文化資產,在歐厝、珠山、水頭、瓊林、山后、南山及北山等七個具代表性的傳統聚落中,大部分仍維持漳泉式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不論是磚石材料的運用、建築裝飾的表現、或是平面的佈局皆變化多端,深具獨特的地方風格與豐沛的藝術生命力。例如瓊林聚落七座八祠是金門特殊的文化風貌;水頭聚落「番仔樓」的西式洋樓建築以「得月樓」洋樓群為代表。

傳統聚落之管制規範

長久以來,金門始終以「觀光立縣,文化金門」為建縣宏旨。不過金門全島面積約153平方公里,但是在傳統聚落及建築管制上,確因為成立了國家公園,而有兩套不同的管制方式,且其法令位階是相互平行關係。金管處成立十餘年,長時間投入在傳統聚落上的心思,我想是值得肯定的,但在與非國家公園範圍內之傳統聚落(縣府管轄之聚落),兩者之發展方向確有明顯的差異,似乎兩者各自為政,缺乏整體性規劃。

金門傳統聚落發展之建議:

(一)政策面:縣政府V.S.國家公園(跨局處合作機制)

金門的文化資產甚為豐富,也有條件申請入世界遺產之列,但我們是否需要有更專門的專業規劃或研究機構來負責研擬發展願景?同時也可作為縣府都市計畫與國家公園聚落發展之溝通橋樑。

而兩者在維護金門傳統建築管制方面,則仍有不足與簡略,所規定的事項無法對住戶實際生活需求、傳統建物及時維護與合理利用等方向有效作用,因此對此部分需再加以研擬。

(二)研擬聚落互惠的區域發展│社區營造

雖然金門各聚落大多已作了調查研究與評估制度,除此之外更需要具備宏觀的角度與前瞻性的思考,而此層次通常也不僅限於單方面(公部門、聚落、社區團體)的認知和提案,而是需有跨領域專業的調查研究基礎,做為研發目標與政策方案推動的重要依據,方能在「聚落發展」、「社區營造」與「區域發展」之間,達成資源分配與利用的合理性、公平性,建立整體有效的合作機制,達成區域性「聚落總體營造」的均衡與創新發展。

(三)成立聚落發展中心與人才培訓

雖然目前因社會型態轉變、人口外移等因素,在傳統聚落中居住者以老年人及小孩居多,但是我相信還是有許多人甚至是民間團體願意為維護這些文化資產努力。所以,成立聚落發展中心與人才培訓是刻不容緩的。在人才培訓方面,除了教育「當地居民」瞭解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自我診斷提出具特色的發展願景外;「規劃師」應協助聚落發展更需扮演居民和公部門之間溝通的角色;而「公部門」則應整合相關資源,促進跨部會合作,且確實監督推動進度及審議發展策略。如此,居民、規劃師、公部門三者各司其職,聚落必能永續發展。

(四)建立一套具專家系統概念的審查機制

建議用具專家系統概念的審查來操作金門地區聚落型態與管理,這是一個機制,且不完全一定要依照原始的分析架構基礎,可經由專家審查通過後增加新規則或元素,加入規則資料庫;往後居民新建或改建時,便可依據此案例,不需再經由專家審查機制。若有人對各項規則或型態提出質疑時,可經由專家審查會,決議確實不適用於聚落整體風貌,如該條例則可永久刪除。待此機制成熟後,聚落便會依其紋理收百花齊放之效。

(五)特殊地景空間之建議

目前金門傳統聚落中對公共空間之路燈、座椅、花壇、洗手間等設計應考慮傳統聚落設計及使用特色,不宜對外國的案例或模式原樣移入。且在聚落當中因戰地政務產生出的軍事設施、戰爭遺跡與反共標語等,這些特殊的戰地史蹟應妥善進行史蹟保存,並可提出整體規劃甚至再利用之作法。

結語:

身為一個金門人,我們確實對於這塊土地的瞭解太少、尊重也太少。愛這塊土地絕對不能淪為一句口號,要更用心去看待,更努力去付諸實行。綜觀當前金門的重大公共工程建設,似乎都在強調整體美觀和時尚的同時,逐漸模糊了焦點,失去金門特有傳統文化之特色。江蘇周莊、羅馬古城、希臘宮殿至今仍保有自己的特色,期望金門最具文化歷史價值的傳統聚落建築能在世界地球村上站穩腳步,而非慢慢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

期許不久的將來,政府與民間能搭起金門地區傳統聚落維護有效率的溝通管道,以達到重新創造地方繁榮與保存聚落整體風貌珍貴資產的目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