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青年躺平的反思

發布日期:
作者: 艾利克。
點閱率:4,589
字型大小:

近年來越來越多青年選擇「躺平」來面對社會現實,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台灣,也出現在許多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日本等。當談及為何選擇「躺平」時,往往伴隨著社會對成功的重新定義與反思。
「躺平」其實就是青年對抗社會高壓和競爭機制的其中一種選擇,他們不再追求傳統意義上的成功,例如五子登科,而是選擇一種低消費與慾望的生活方式。或許很多人認為這種放棄與逃避是對人生不負責任的行為,但對於許多青年來說,這卻是符合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無奈下的選擇。
現代社會對年輕人來說的確是過度「內捲」,從小到大青年被要求不斷追求卓越,取得好成績並進入名校,畢業後則是無休止的競爭和壓力,責任制工作和付出不成正比的收入,使得許多青年感到自己永遠無法達到社會所謂的「成功」標準。
然而,這種高壓的生活方式未必適合所有人,許多青年發現,傳統的成功定義已不再能滿足內心需求,比起追求物質上的成功,許多年輕人更渴望內心的平靜與生活的自由,與其為了工作犧牲健康、時間與休閒,不如選擇躺平。再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也推動了這種現象,隨著房價高漲與低廉的薪資,即便再怎麼努力也難以靠自己達到上一代所享有的生活水準,讓許多人陷入無力感與焦慮。
而社會對「躺平」的批評主要來自於資本主義,現代社會的經濟體系需要不斷的生產和消費來維持運作,那麼便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躺平」的青年減少了消費與勞動,對於資本家與政府來說並非好事,因此「躺平」不僅僅是一種個人選擇,也間接影響了經濟發展。
筆者認為,與其批評選擇「躺平」的人,更應該反思一個社會是否有給予年輕人足夠的支持與選擇?如果過度競爭下,「躺平」反倒成了更有報酬率的選項,那麼更應該檢討的是大環境與就業市場,而非「躺平」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該受到外界的壓力與強迫,「躺平」的背後隱含著一種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思,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了人們重新思考成功的定義。
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不同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不再追求傳統的價值觀,而這正是對當前社會價值的一種挑戰與重塑,或許這樣的轉變,也能使更多人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