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物‧惜福‧惜緣
「惜物、惜福、惜緣」顧名思義是愛惜周遭事物,感恩大地給予我們的福氣,珍惜這段得來不易的「良緣」。但生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裡,因生活感到富裕充足,常可看到人們「揮霍無度」,任意糟蹋東西,連最基本的「心存感激」也沒有,更不用談上「感謝與這大地所締結的良緣」了。
反之,如果換作是一些貧窮國家的話,想必會更加珍惜四周萬物吧!正因為他們生活遭到困難,天天過著三餐不繼的日子,所以會加倍重視節儉,說不定連掉在地上一粒米,也不曾放過。兩者一正一反,可應證所謂的「人在福中不知福」啊!
記得在國中一年級的時候,老師曾經教過陳之藩謝天這一課,作者祖母總是在吃飯前說:「飯碗裡一粒米都不許剩,要是糟蹋糧食,老天爺就不給咱們飯了。」這也是爸爸媽媽常叮囑我們的一句話。雖然這句話很「老套」,但主要是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若用更廣義的眼光去看,則天下萬物都是大家所得來不易的「寶貴財產」,任誰也沒有權利可以隨便奢侈的。
能與現今這個世代在一起,也算是一種緣份,理當我們應該「惜緣」才是,反而事實卻不是如此。「惜物、惜福、惜緣」是大家應遵守的「感謝觀念」,不管是生在富裕或貧窮的國家,應隨時懷抱著感恩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