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底線的確立

發布日期:
作者: 金門高中/陳卓希。
點閱率:844
字型大小:

 人們對於事情總有無限期待,想法總是無比廣闊,可往往遭遇失落挫敗,便一蹶不振或怨天尤人。屏障,並不是為了蓄意阻擋前行的道路,而是使每個人學習成長,於成長過程中,漸漸發覺自我能力與優勢。
曾閱讀過一則小短文,有位武術大師隱居山林中,聽見他的名聲,人們皆會千里迢迢前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面的功夫。當某一群人抵達深山時,發現大師正從山谷裡挑水,他挑得不多,兩個木桶裡的水皆未被裝滿。依照他們的想像,大師應該能夠挑起一般人無法提起的重量,於是便不解的問:「大師,難道這是什麼道理嗎?」,大師回:「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眾人越發不解,大師從他們之中選了一個人,讓他重新至山谷裡打了裝滿的兩桶水,那人提得極為吃力,身子搖搖晃晃,沒走幾步路便跌倒在地,桶中的水也跟著全灑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重新回頭打一回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得比剛剛挑得還少嗎?」大師指著水桶內的一條白線接著說:「這條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人,不該自我拘束,但應當自我評估設限,這並不阻礙追尋著的目標,還可能讓過程更加順利完好;一般而言,底線的設立並不需太高,因為這樣目標較可能實現,而人的勇氣便不易承受挫折打擊,相反的,可能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與熱忱,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做事能做得更好、更穩。
設立標準並不單單用於面對考驗問題,平日生活中也常出現需要做出決定的時刻,這便顯示出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與管控。不經縝密思考後所做出的抉擇、舉動,大多途中頻頻遭困難絆腳,事情並不能像想像一樣如此順遂;反之,確立自我能力範圍,了解事情發展狀況,推測未知的可能性,便能促使事情少掉許多紛紛擾擾,也展露了一個人無比的自信與心理素養。明明大多數人皆能明白且接受這個道理,卻只有些微的人將此放於心頭,往往面臨難題,還是無法保有原先明理,只顧眼前所發生的種種,卻選擇遺忘自己原先能做到的一切,這便是至今仍依然存於社會上、生活周邊的問題,簡單,卻難以實行的道理,包括我也難以時時刻刻銘記於心。
「底線」,簡易解釋等於「標準」,如同門檻的存在一般,總有一個標準管控著自我的極限;常聽聞一些關於「超越極限」的話語,這並不與底線的設立有所衝突,因為自我的標準會隨成長過程中一步步提高,當自身不自覺之時,或許已達到從未想過的高處。待到已能自如的掌握自我時,便可嘗試突破自我,突破曾經設立的無數目標,成為人生的主人。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