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買不到的財富
雖說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並非萬能,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但也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用錢來獲得。許多財富再多的錢都買不到,而這些東西,往往稀鬆平常,但卻彌足珍貴;常常不必費盡心思,但必須自己取得;總是不太受到重視,但一旦失去就再難擁有。
時間便是個很好的例子。有句話是這麼說的:「珍寶失掉了,可以再買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東西丟了,可以再買;沒有錢了,可以再賺;但時間走了,就不會回頭。然而,我們卻總是在做著用時間換取金錢的事:為了便宜花了數小時貨比三家,最終卻只省下了幾十塊錢;為了免費得到一樣東西徹夜排隊,但其實那不過就值幾百塊錢;為了拿到一樣物品泡在娃娃機前數小時,最後卻只以比原價便宜幾十塊的價錢取得。做著這些事情的我們總認為自己佔了很大的便宜,卻未曾想過若能妥善運用那些丟失的時間,可以為自己帶來多大的效益,開源永遠比節流更重要,這些時間若用來充實自己、投資自我,或許我們就可以拓展自己的財源,賺更大、更多的錢,而非只是省下那一點點的小錢。時間一去不復返,真正厲害的人不會用時間去獲得金錢,而是想辦法用金錢爭取時間,畢竟寸金難買寸光陰,再多的錢都買不回流失的時間。
同時,健康也是一樣金錢買不到的財富,有人說:「健康的人生是『1』,而能力、夢想、財富、地位則是後面緊接著的『0』,要先有健康,跟在後面的『0』才能顯出意義;沒有作為前導的『1』,那麼後面再多的東西也依然是『0』。健康不只是最大的資產,更是唯一的資產:因為沒有了健康,其他資產都跟著化為烏有。」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坐擁上百億美元的資產,他對於自己的事業付出很多,也確實獲得很大的成功,但他的兒子因腦癌去世,女兒患有心臟病,妻子被查出有乳胰癌,而自己也被診斷出直腸癌,擁有許多錢財的他,買不到自己的健康,也買不到家人的健康,人一旦沒有了健康,再多的錢、再高的地位、再亮的光環又有什麼意義呢?很多人在年輕時用身體換取金錢,任意揮霍自己的健康,卻在老年後用錢來買健康、來續命,但這其實是最得不償失的行為,因為健康一旦失去,再多的錢都無法挽回。
當然,金錢買不到的還有知識、能力、經驗、經歷以及自信,金錢可以買到書,卻無法直接讓你內化成知識與能力;金錢可以買到文憑,卻無法取代真正的經驗與經歷;金錢可以買到光鮮亮麗的外表,卻無法改變你沒有自信的事實。這些東西都是努力堆積出來的,而努力是長時間耕耘的結果,就以我來說,我的知識儲備、英文能力、演講技巧各方面的實力,哪一樣是金錢能夠買來的?哪一樣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全都是我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付出換來的果實。如果沒有研究、吸收書籍的內容;如果沒有實際去操作、參與;如果沒有充實、精進自己,我們永遠無法將這些外在的輔助品內化成自己實力內涵的一部分。
最後,金錢買不到的還有真實。花錢或許可以讓你擁有表面的友誼;花錢或許可以讓你得到看似甜美的愛情;花錢或許可以讓你擁有短暫的快樂心情,但,在這些「美好」的背後是什麼?是不斷上升的幸福感嗎?不,是殘酷又現實的真相:花錢得到的只是一觸即潰、不堪一擊的酒肉朋友;花錢得到的只是一個愛著你的錢的人;花錢得到的只是在快樂之後,更加焦慮的心情。錢財帶給你的只是膚淺、瞬息、不真實的感受,沒有穩健的基礎,就無法成為長久的幸福,班傑明·富蘭克林也曾說過:「錢從來不曾讓人幸福,以後也不會;錢沒有產生幸福的特質。人越有錢想要的就越多。」
很多人覺得,有錢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有錢就能天天幸福快樂沒憂愁,事實上,這取決於你怎麼活出自己的人生,沒錢的人未必就會一無所有,有錢的人也未必就能擁有世上所有的財富,一個人真正的富有,不只在於金錢、物質,更多的是內在、精神上的財富。培根曾說過:「金錢好比肥料,如不撒入田中,本身並無用處。」金錢只是通往目的手段之一,我們為什麼想賺大錢?想要的不就是時間的自由?希望留住的不就是青春健康的身心靈?渴望的不就是更好的成就?追求的不就是內心真正愉悅?這些都是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要做的不是犧牲它們換取金錢,而是藉由金錢的輔助獲得這些買不到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