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秘密基地
我的秘密基地有遊樂器材、圖書館和教室,在那裡我可以聽到小孩念書的聲音。我會在那裡看書、玩耍。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學校。 我的秘密基地有欄杆、溜滑梯和攀爬架,在那裡我可以聽到小朋友玩樂的聲音。我會在那裡阻擋怪物、防守。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遊樂器材區。 我的秘密基地有球、桌球拍和球網,在那裡我可以聽到乒乓乒乓的聲音。我會在那裡練習基本動作、對打。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活動中心。 我的秘密基地有一堆書、一排椅子和一列火車,在那裡我聽不到任何聲音。我會在那裡坐著高椅看著書。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圖書館。 我的秘密基地有書、抱枕和懶骨頭,在那裡我可以聽到翻書的聲音。我會在那裡看書、休息。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圖書館。 我的秘密基地有黑板、桌椅和書,在那裡我可以聽到小朋友念書聲。我會在那裡看書、寫字。其實,我的秘密基地就在教室。 你有祕密基地嗎?你的祕密基地有什麼呢?你會在秘密基地做什麼?
-
校外教學
今天是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我帶著無比雀躍的心情期待今天的到來,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今日是學校校外教學的日子呢! 一大早我揹著我的背包精神抖擻的到學校集合,大橋開通後很方便,可以不用坐船,直接乘坐遊覽車到大金門。我們去的第一站是位於金城鎮的「水試所」,主要的活動內容是做拼豆,有各式各樣的顏色和圖案供我們挑選,我選擇了水獺的圖案,使用深藍色及灰色的顏色,拼出來的成品我感到很滿意。隨後我們還去生態動物館,在那裡我看到了鱟媽媽揹著鱟爸爸、鱟寶寶的卵和鱟的可愛玩偶,讓我想起媽媽曾經帶我去上林海邊,在潮間帶上我也曾看到很大隻的鱟,我覺得很新奇及有趣。 校外教學的下一站去的是位於古寧頭的「石蚵產業文化館」,這裡有展示和石蚵主題相關的內容,讓我們知道石蚵的種類、養殖方式以及和石蚵產業相關的器具等等……,也驚嘆養殖石蚵真是一項不簡單的事呀!在參觀完後,我們還玩了一個小遊戲,玩法是要照上面火柴人比的動作做,做完之後還要貼貼紙在上面才算是完成,集最多的貼紙者就獲勝,我們全班團結合作,一起爭取佳績,有得獎的班級可以得到餅乾,我玩得很開心! 今天的校外教學讓我從遊玩中也獲得很多課外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能和同學一起去校外踏青,是很珍貴又值得收藏的回憶呢!
-
開學了
八月三十日,我在七點半來到學校校門口,看到教室都換了新的門,新的門像一個可以裝菜的大盤子,我覺得很好玩。 班上的同學都長高了,老師還特別說我長得跟四年級一樣高,我的心裡很開心。 升上三年級了,我特別愉快,希望自己可以學會說英語。
-
視力保健
以前我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見到我的人總是說:「嚴嚴你的眼睛好好看啊,視力一定很好吧!」。可是他說錯了,其實我從一年級就已經近視了。 那是因為我在家裡看書和寫作業時姿勢不良,還喜歡玩3C,例如看電視、玩手機,結果眼睛看東西漸漸模糊起來,直到學校做了視力檢查,發現我的視力異常。媽媽擔心我的近視度數繼續增加,當天馬上帶我去眼科檢查,醫生說好在度數還在100度之內,還有機會治療。所以我現在每天晚上都要點散瞳劑來矯正視力,醫生還叮嚀媽媽一定要讓我多出去戶外運動,看看遠方的綠色植物,3C的東西,維持在一天30分鐘,保護眼睛。 聽完醫生的建議,我才了解了自己生活中一些錯誤的用眼方式,今後我一定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
交通安全宣導
今天下午,老師說:「等一下要去活動中心聽交通安全宣導。」這場宣導,是為了讓我們能安全的騎腳踏車才舉辦的。 今天教官講兩個重點,第一個是裝備,第二個是騎車注意事項。裝備分為兩種,一種是人的裝備,一種是車的裝備。人的裝備有安全帽、專用衣、手套、專用鞋和墨鏡,教官還教了我們怎麼正確戴安全帽;車的裝備有前後車燈和鈴鐺。而注意事項是一要四不,包括騎車要帶安全帽、騎車不喝酒、騎車不超速、騎車不超載、騎車不遛狗,學會了這幾點,我們就能安全的騎車了。 聽完這次宣導,我決定備齊所有裝備,到中山林來一次刺激的自行車之旅吧!
-
做銅鑼燒
今天早上起床後,爸爸一時興起,說要教我做銅鑼燒,我覺得好像很有趣,我非常的期待。 首先爸爸準備了瓦斯爐,媽媽幫忙準備做銅鑼燒的材料,有麵粉、模型等,開始製作了,我說要幫忙攪拌,我把雞蛋和麵粉攪拌在一起,再倒到模型裡,我覺得做銅鑼燒真有趣。 一開始桌子、地面都被我們弄得髒兮兮的,但做好後大家都很開心。等銅鑼燒完成後我拿給阿嬤吃,阿嬤問:「這是什麼東西?」我說:「這是爸爸教我做的銅鑼燒,好吃嗎?」阿嬤說做得比媽媽做的還好吃,我覺得很開心。 我們自己做銅鑼燒,雖然過程弄得亂七八糟,不過十分有趣,希望下次有機會爸爸還會繼續教我做其他的點心,做點心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
迎城隍保平安
四月十二迎城隍, 家家戶戶都忙碌, 七爺八爺三太子, 陣頭眾多好熱鬧, 鞭炮聲霹靂啪啦響, 趕走妖魔鬼怪, 善男信女保平安, 祈福保佑疫情散, 期待明年再相會。
-
土仁粿
星期六,媽媽帶我去社區做土仁粿。 首先,把地瓜煮好壓成泥,跟糯米粉按比例,攪拌均勻,根據做粿模具的圖形,秤出80克、60克、50克的地瓜團。然後,把花生炒熟、絞碎,跟糖混合在一起。阿嬤們把地瓜團弄成碗的形狀,把花生放進去。接著,我的工作來了,把阿嬤包好的地瓜團,先放到模具上,用手指按壓,直到成平面,再反倒出來,一個栩栩如生的風獅爺就出現了,我還做了年年有魚和壽桃,個個維妙維肖。媽媽負責裝好,放在蒸籠上。再由阿伯拿去蒸十分鐘就好了,蒸好的粿吃起來真美味。 媽媽說土仁粿是一種傳統美食,是阿公阿嬤喜歡的味道,真希望能傳承下去。
-
疫情下的學習與生活
一場災難,使我們失去了自由,如同被綑綁般的無助;一場戰爭,沒有血淋淋的傷患,卻使大眾臥病不起;一場病毒風暴,捲走了絢爛的生活,取而代之是臉上一成不變的口罩、冷清的街道。慌張,恐懼,蔚藍的蒼穹似乎抓不著和煦的陽光,朦朧交織成了永不散去的陰霾,何時能再綻放笑顏,重溫盡情學習的時光呢? 遠芳侵古道,陽光細碎的灑落,環抱學校的綠樹旁,輕柔的風兒拂面,將我帶回了三年前……。當家家戶戶享受著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喜悅之時,疫情如疾風迅雷般遍及全球,節節攀升的確診人數看得我膽戰心驚、頭皮發麻,隨著學習與生活如靜止的鐘擺,小三通停航、注射疫苗,疫情打破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原本金門零確診的美夢已被疫情的鐵啼聲驚醒,終於恍然大悟,原來,在狂暴的肺炎之前,人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疫情逐漸蔓延,居家隔離與染疫休養,讓家庭如同牢籠,學校運用日新月異的資訊設備開啟了「線上教學」,令渴盼學習者瞥見學習的朗朗晴天。看似輕鬆、簡單的線上教學,卻面臨如一道靠著自制力阻擋學生放縱沉淪的銅牆鐵壁,學生上課無法聚精會神、老師眼皮下的疲憊是一種滿滿的無奈,究竟,疫情為何如此折磨世人?但,危機即是轉機,對我來說,線上課程是個訓練自己的機會,扣除上下學通勤與各項儀式,便擁有了充裕的時間,自我安排或發展興趣,我想,在疫情軍人大軍壓境之時,我們不該輕易的向疫情投降,「上帝為你關了扉門,總會為你開扇窗」,疫情下的學習縱使一波三折,我仍憑著對學習的渴望,在風雨中屹立不搖。 疫情如同枷鎖,焦躁的氛圍瀰漫全球,期間對生活的影響更加深遠,無法自由的旅行令人們陷入煎熬,身體健康又在長久的蝸居中處於險境,在疫情時,醫護人員拚命的與病毒廝殺搏鬥,揮汗淋漓,甚至不支倒地,從SARS到新冠,他們哪一次不是為了保護大眾的健康而堅守崗位?可是,臺灣並不是冷血無情的,民間熱情鮮血的輸送,拯救了疫疾形塑的荒漠,被喻為防疫女神的賈永婕,用行動募集救命神器,為臺灣集氣,我相信,等黑暗褪去,我們將擁有光明的未來。 一陣清風徐徐吹過,疫情彷彿地網天羅,不分你我,使我們身處深淵,如同《魔戒》中亞拉岡號召中土世界擊敗索倫,但當世界團結一心時,疫情終將結束,因而看見每人口罩下那如沐春風的笑靨。
-
夏天最棒的享受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失去了美麗;沙漠如果失去了風沙的狂舞,就失去了壯美;而夏天如果失去了冰品,也就失去了精髓。夏天最棒的享受,那無疑就是吃冰了。 炎炎夏日,日正中午時,總感到炎熱無比。此時爸媽就會帶著我和哥哥一起到冰品店大快朵頤。 媽媽喜歡吃仙草冰,仙草的烏黑亮麗配上冰塊的晶瑩透亮,再加上糖水的色彩,好似一幅水墨畫,看著看著,已消去大半暑氣。仙草冰的口感豐富,滑嫩的仙草,微甜的糖水,碎冰的顆粒感,一口吞下,身心暢快。 哥哥喜歡吃芒果冰,鮮豔橘黃色的芒果,白色的牛奶冰,再加上一球香草冰,展顯了夏天的熱血,讓人不禁垂涎三尺。含在嘴裡,牛奶冰濃濃的奶香,清爽的芒果,冰涼的香草冰淇淋,讓人彷彿來到了芒果園,芳香四溢,舒暢無比。 爸爸喜歡吃刨冰,對於刨冰,他有自己的獨門配方。爸爸喜歡吃雙色芋圓和紅豆,以及每次都要點的秘密菜單--雙份軟花生,最後再加上他最愛的煉乳,就是「爸爸版」刨冰了,配料色彩鮮艷、五花八門,讓人看了不禁嚥下了想吃的口水。 而我最喜歡吃的冰品,便是雜貨店五元一枝的小冰棒。雜貨店的冰棒,平價實在、貨真價實且童叟無欺,價格雖然便宜,但學生們在意的不是華麗的外表,不是昂貴的價格,而是那份樸實的美味。記得國小時,後門有家雜貨店,小時候一放學,我總是和小夥伴們手拉著手,直奔雜貨店,拿出五塊錢遞給老闆,就可以得到一枝冰棒,拿到冰棒時,總是忍不住開始和朋友一起,大口吃冰。在回家的路上,因為有那枝冰,路上遇到的同學們總是投來羨慕的眼光,讓我樂不可支。雜貨店的冰棒和小時候的放學時光,都是屬於我的甜蜜回憶。 夏天最棒的享受是吃冰。吃冰是我和家人的記憶,是我和童年回憶的橋樑,更是炎炎夏日,最棒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