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園地
-
面對情緒,我是這麼處理的……
人生中,無時無刻都要面對情緒,不論是生氣、開心、難過都是情緒。然而生產情緒這件事並不難,最難的地方在於如何有效的處理以及面對情緒。 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因為在跟爸媽討論我不想去安親班這件事的時候,因為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而導致自己情緒失控與爸媽發生爭執,那時候的我因為情緒不穩定說了很多不好聽的話,也不停的向爸媽頂嘴,最後的下場當然是溝通失敗。然而從這一次的爭吵我也體會到情緒管理以及面對情緒的重要性,我發現原來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吃虧的不但是自己,而且也會傷害到愛自己的人,脾氣上來的時候根本分不清楚哪些人是為了自己好。 都說高情商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他們懂得在適當的時機選擇情緒,他們懂得選擇情緒而不是讓情緒選擇自己。生氣的時候不應該在別人的身上找問題,而是從自己身上找出為什麼自己要生氣這個答案,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發脾氣的原因,那身邊的人又憑什麼要忍受掃到自己的颱風尾呢?當然情緒這麼多一定不只有生氣,當然還有最常見的開心與難過。其實能讓我開心的事情有很多,有時候就算只是要結帳時不用排隊我就可以開心很久,可有時候明明自己已經得到很多東西了卻還是開心不起來,所以對我來說有時候開心也是求之不得的! 說了那麼多究竟怎麼樣才是對自己情緒負責的人呢?就是面對情緒的時候有好的方案,例如:生氣的時候找出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消氣,難過的時候要找出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好受一點。像我生氣的時候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所以對於生氣的時候少說話這件事我一直在努力!而我難過的時候我喜歡聽音樂讓自己的心情可以平靜一點。而到目前為止最讓我頭痛的情緒是因為生氣而帶來的難過,每一次不管與家人還是朋友只要我情緒稍微激動,眼淚就控制不了,即使這件事我自己真的也覺得沒什麼好哭的,我也根本一點都不難過,但是眼淚還是會掉下來,這個問題真的讓我覺得很困擾,甚至到現在都還沒有解決方案。或許這是我面對情緒最重要的考驗,在未來的每一天我還是會繼續找出答案的。
-
疫情下的生活
突然大量爆發的疫情傳出,對於我們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影響很大!之前台灣在各個國家的眼中是防疫的強國,成為他國取經的對象,現在則是因為某些人的私心予以決策者壓力,導致我們生活作息大亂:昔日車水馬龍的街道,如今空無一人。兒童公園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教室裡那市聲鼎沸、抬槓與嬉鬧的畫面,在一日睡醒後全都變了樣……。 疫情影響了我的生活,除了正常的學習當然也包含了課外的活動。去年的游泳比賽結束後,我下定決心重訓練習,增加自己的肌耐力,希望能夠在今年的比賽當中脫穎而出,得到亮眼的成績。萬萬沒想到此刻居然因為疫情把我拒重訓室和游泳池之門外,想到就覺得悲從中來。練習了一年的項目居然是因為病毒,讓這一切變了樣。在六月中我們還有要去台灣的拔河全國賽,也被無限延期,我想現在也沒有人敢去吧! 這一次大爆發的病毒像是一場不知道會下多久的大雨,澆熄了人與人之前投入的熱情,像是一道牆,無情的將原先美滿溫暖的家庭分開。看到電視裡播報著總有人不戴口罩,拒絕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就只是為自己一時的舒適,而造成全國人民的恐慌,這就是最自私、最大的防疫破口吧! 在這突然變嚴峻的疫情當中,我覺得不應該去指責誰,防疫人人有責,我們現在能夠做的事情就是,該洗手就洗手,口罩要戴就是要戴,尊重且遵守政府所規定的指示。看著新聞每天染疫的人數日漸增加,意味著我們國家的醫療資源迅速在減少,好好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就是保護自己與他人最好的防疫,不用過度嚇自己,讓我們一起度過這一次難關吧,台灣加油!
-
我看奧運
四年舉辦一次的奧運在大家的期盼下,終於揭開序幕。因為疫情關係原本是去年要舉辦,改成了今年,四年一次的熱血,大家一如往常的窩在家裡收看直播,我當然也不例外,守在電視機前一起緊張。 今年我們的奧運代表隊表現不俗,締造許多的佳績。令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比賽是羽球男雙李洋和王齊麟的冠軍賽,他們擊敗了中國選手獲得金牌。關於他們還有有趣的話題,像是「聖筴」的姿勢。身為金門人的李洋還在八月底時和王齊麟一起返金,好多的話題大家在討論著。 能夠拿到奧運金牌,背後一定是花了很多的心血,其實不管是做什麼事,都應該盡力去做,我在網路上看過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的確,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至少有努力過,那些努力不會白費,反而會化成養分,讓自己離夢想更進一步。李洋也說過:「無論如何我都會把態度打出來,盡力了也就沒有遺憾!」把目標定好,勇往直前,至少要去試試看,不用怕失敗,沒有人一次就能成功,沒有人天生就是十全十美,大家都是一樣的。 奧運的舞台,演出許多動人的比賽和故事,當看到其他人在認真努力的時候,我也必須要向前走,為了不給未來的自己留下遺憾和後悔,有足夠的理由使我必須去努力。希望我能夠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在傳統習俗中,我發現……
吃上一口月餅,喝上一口茶,看著那樣的月亮又圓又亮。穿上一席新衣、戴上一頂新帽,看著那樣的街道既熟悉又熱鬧。這些都是令人期待的傳統習俗,不過「凡事都如雙面刃,一面陽光、一面陰影」,難道真的所有的傳統習俗都是這麼美好的嗎?難道真的沒有一些令人不解甚至懷疑的傳統習俗嗎? 兒時的我常常和小夥伴去一座古樸的媽祖廟玩耍,玩累了,便坐在廟前那朱紅而又古老的門檻上,談天說笑、打鬧嬉戲,樂不可支。這一天,我們一如往常地坐在門檻上正玩得高興,但突然我的阿嬤發現了,一把把我從門檻上扯下來,扔回家中,我摔倒在地,下一秒媽媽抄起藤條,重重地打在我身上,周圍長輩罵聲四起,不過罵的不是媽媽,而是我。他們認為,門檻是神明必經之處,我坐在哪裡,是一種對神明的不敬。此刻,我發現長輩對神明的敬畏以及尊重,這是一個虔誠的信仰,但此刻,我也發現,在這個虔誠的信仰裡,也滋生出我的恐懼、我的傷痕甚至是我的委屈,我也想問神明,真的捨得一個孩子,這樣被對待嗎? 幾天前我看到抖音上的一則影片,影片的內容是一種阿嬤認為孫子生病了,因此帶他去找廟公,但是廟公一見到他,便高舉著手,猛烈的抽打他的背,逼他喝下暗灰色的符水,小男孩瞬間撕心裂肺的哭喊:「阿嬤!我不要!救我!」而阿嬤呢?她靜靜的站在一旁,合著雙手,感謝上蒼,感謝神明,感謝著廟公。在這時,我看見了一個無助的孩子,我看見了在傳統習俗下,荒謬的鬧劇,神明不是應該守護孩子嗎?怎麼造成這孩子更深的恐懼? 「凡事有如雙面刃,一面陽光,一面陰影」,傳統信仰中我發現,有虔誠的敬意,誠心的感謝,這些支持我們,是如此的光亮璀璨,溫暖人心。但我也發現,陽光之外,必有陰影,那是孩子的恐懼、對人權的傷害,在那些孩子身上,留下了一輩子的陰影。希望以後我看見的,是更多好的傳統習俗,多一點陽光,少一點陰影。
-
我與阿嬤的日常
當我出生以後,和媽媽一起在臺灣住了一陣子。後來,因為我長大,要到學校上學了,我就和爸媽回到了金門,和我的阿嬤一起生活。但是,媽媽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她必須回到臺灣,不能常常陪伴我。 開學的第一天,因為媽媽在臺灣工作,所以是我的阿嬤帶我去學校上學的。第一天上課,我感到很害怕,不太敢走進這個陌生的環境。那時,老師和阿嬤都在幫我加油,讓我鼓起勇氣走進教室。我還記得,老師跟我說:「在學校,你的老師就是你的媽媽。」阿嬤也說:「對啊!對啊!」阿嬤還跟老師說:「老師啊!我孫子再麻煩您照顧了喔!謝謝你啊!」和阿嬤道別後,我就留在學校開始上課了。我很感謝我的阿嬤,幸好有她和老師幫助我鼓起勇氣,到了現在,我才會有這麼多的好同學和好朋友。 阿嬤每天早上都會去市場買菜,她出門前都會問我們想吃什麼或喝什麼?我總是跟她說不用了,因為家裡物品還很足夠,我也怕阿嬤拿了太多東西會太重。阿嬤回到家後,煮飯前也都會問我們:「你們想要吃什麼呢?」我最常回答阿嬤:「我最想吃炒飯!」因為阿嬤的炒飯是我吃過的食物中最喜歡的味道,又香又美味。只要是我和哥哥、弟弟想吃的東西,阿嬤都會想盡辦法煮給我們吃。她就像魔法師一樣,可以變出很多我們四兄弟喜歡吃的料理。吃完以後,我們就像被充電了一樣,充滿了精神和活力,有力氣挑戰每天將會出現的難題。我很感謝有阿嬤的陪伴,提供我滿滿的元氣。 阿公和阿嬤天天都會去田裡辛苦的種田,我們會把他們辛苦種出來的菜拿到市場賣。所以我的阿公、阿嬤每天都很忙碌。他們種出的菜又大又漂亮,都是充滿汗水的成果喔! 對我來說,「謝謝」兩個字總是很難說出口,但我會用行動來表達。我會在阿嬤午睡前幫她按摩,表示我滿滿的心意。我祝福我的阿嬤可以像阿祖一樣長生不老,健健康康的跟我們四兄弟永遠生活在一起。
-
二十年後的我
「滴答!滴答!」聽著牆上時鐘的滴答聲,我正在醫院的宿舍休息。朦朧中,突然手機響起,我接起電話是急診科的護士打來的,有急診病人需要支援,我穿上整潔的白袍,匆忙向急診室的方向跑去。 一到達急診室,護士就慌慌張張跑過來說:「有一位心臟病患等著你去搶救。」我急忙的走過去,只見一位眼眶發黑,臉色蒼白的病患痛苦的躺在床上呻吟著。「病人突發顫抖,馬上準備除顫儀。」我一邊吩咐著護士,一邊將病人推向急救室。經過我和同事們一番的努力,終於把病人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流著滿身大汗的我們緩緩走出急診室,病人的家屬迎面向我們走來,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不斷的道謝,我不慌不忙的說:「這是我做為醫生該做的。」 我知道當一位醫生不容易,當一名醫術高明的醫生更不容易,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研讀厚重如山的書本、翻閱數不清的病歷、虛心的向專家請教各種知識、學會如何和病人的家屬溝通、適時安撫病人的情緒……。學有專精後,還要認真搶救每一位病人,為病人消除病魔,用最有效的方法給病人治病,發明更多的醫學工具,幫助病人恢復健康的身體。 「扣!扣!」這時傳來一陣敲門聲,緊接著是媽媽叫我起床的喊叫聲,我睜開了眼,望向四周,原來我在做夢啊!有夢最美,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希望當一名優秀的醫生,為大家服務。我知道要實現它必須加倍努力學習,但我堅信夢想一定會實現——一名稱職的醫生,就是二十年後的我。
-
發現生活中的美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美,你們認為美是什麼呢?我認為美是一種可以讓人快樂的事。美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只需要停下腳步、用心觀察,你就會發現美就在我們的身邊。 翩翩起舞的蝴蝶,看那五顏六色的翅膀,多美呀!我仔細地觀察牠們停駐在花朵上,優雅地吸取花蜜的樣子,讓我目不轉睛,忘了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在蝴蝶年幼時,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我卻覺得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看著牠們圓滾滾和毛茸茸的身體,努力破繭而出的樣子,讓人深受感動。 金門古老的閩式建築,是美的最佳典範。它是先人們辛辛苦苦建造出來的房屋,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老舊,但依舊有它歷史的痕跡。像是帥氣的燕尾和馬背,這些建築都顯現了前人的智慧,也為現今社會增添了古色古香的美。 大自然界的動物也很美,袋鼠媽媽廢寢忘食的照顧孩子、小老鼠努力生存的毅力、老虎帥氣捕獵的動作、螞蟻團結的力量、貓咪優雅地跳上跳下,這些美,就時常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看見,身懷絕技的動物們,為大自然帶來了生命力。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往往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其實,生活上的美不勝枚舉,美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風采,帶領著我們走向更多采多姿的生活。
-
儲蓄
俗話說:「給你一百萬,不如給你一個好習慣。」儲蓄使我們節儉,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雨」,儲蓄的錢也可以未雨綢繆來防備不時之需。儲蓄是一定要有恆心的培養,而不是一曝十寒。 古人云:「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儲蓄百利無一害。當我們一點一滴的存一些錢,就可以存了一筆龐大的數目,在緊要關頭就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使你度過難關,向其他成功人士一樣,走向康莊大道。 首先,儲蓄是種美德,從小時候就該養成的,才能學習金錢的規劃。雖然我只是個小學生,但我們可以利用每個月的零用錢建立短、中期的目標,而就可以透過計畫來購買物品。 之後,我們可以「養成記帳」的習慣。透過記帳可以了解收入和支出,讓自己對金錢的去處一目了然。記帳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平日的消費情形,減少不必要的支出,來幫助存錢。 通常,養成記帳的好習慣,就可以分清楚「想要」和「需要」的物品。在我們購買物品前應該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呢?這樣就可以少掉許多不必要的消費。 最後,當我們存入許多錢後,就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是把多的錢存入銀行,達成人生目標,也可以付出你的善心,把錢捐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俗話說:「滴水湊成河,粒米湊成粥。」錢財的確十分貴重,因此如果揮金如土,錢總會見底,所以,趕快養成儲蓄的習慣吧!
-
隔代溫情
小時候,因為爸爸媽媽工作的關係,沒有時間照顧我,所以都把我交給阿公阿嬤照顧,從小我就是他們的心肝寶貝,阿公他會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阿嬤則是每天用心照顧我,假如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懂事又乖巧的我。 阿公在我讀幼稚園的時候,每天都不畏風雨的接送我上、下學。如今,升上小學了,放學後不會的功課,阿公都會細心的、耐心的一個步驟一個步驟慢慢教導我。阿公他很喜歡打籃球運動,所以他身體很健康,因此功課完成後,阿公一定會帶我去公園動一動、流流汗。阿公的雙手更是萬能,家裡故障的小家電通通難不倒他,我最喜歡看阿公修理東西時專注的表情。 我的阿嬤是個家庭主婦,也是一位大方有禮的阿嬤,每天放學回家時,阿嬤都替我準備美味的水果,深怕我在學校回來肚子餓,阿嬤她很愛我,每天都會煮好吃又營養的三餐、用心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她每天總是笑容滿面,也是家事小達人,阿嬤常常教我許多家事,現在的我是她的小幫手,阿嬤都會誇獎我很厲害呢! 阿公阿嬤雖然很疼愛我,但對我並不溺愛,我好喜歡他們,雖然我現在還只是個學生、力量有限,但我會好好用功讀書,等將來長大了報答阿公阿嬤的恩情,希望他們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
當我生氣時
大家應該都有生氣的經驗吧?我也不例外!當我生氣的時候,要怎麼表達我的心情?又該怎麼平復我的情緒呢?就讓我來分享吧! 最常讓我生氣的原因是之前當班長的時候,為什麼當班長會常常生氣呢?因為我們班的男生常常太吵了,尤其他們要上去上室外課的時候,都像市場一樣吵雜,或是像毛毛蟲一樣扭來扭去,這樣會讓人覺得很煩躁,所以老師們都覺得我們班很吵,身為班長的我會很生氣,希望大家可以乖一點。 當我生氣我會怎麼平復心情呢?圖書館是個好地方,因為圖書館裡面很安靜,可以平復我煩躁的心情,我喜歡選本輕鬆的書,例如漫畫、立體書等,閱讀會讓我心情自然而然的變好。 雖然生氣真的很不好,但還是很難避免,所以我下次生氣時,我要提醒自己趕快找一個心情會變好的地方,讓心情緩和下來,希望自己可以越來越少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