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芋頭─小金門的驕傲
芋頭是多年生草本的天南星科植物,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醣類、維生素A、B1、B2、C、礦物質(鉀、鈣、磷、鋅、鐵)及皂素等,氟的含量也很高;此外,芋頭的質地細軟,非常好吃,纖維質含量是米飯的四倍、熱量只有米飯的九成,若以芋頭代替主食,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芋頭中所含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吸附膽酸,加速膽固醇代謝,又可促進腸胃蠕動,減低腸黏膜接觸毒性物質的時間,還可以延緩血糖上升,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芋頭中含豐富的鉀可以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鈉,降低血壓;此外膳食纖維可增加飽食感,不會因為美食過量而有肥胖的問題。 金門芋頭產量多,口感絕佳,栽培地區極廣,金門的大地、田浦及烈嶼鄉最負盛名,小金門的芋田則主要集中在東林、西口、青歧、上林種植最多。因土壤及氣候均適合芋頭生產,所生產的芋頭,品質、風味、口感皆極佳,濃香酥鬆,最大的特點是芋頭芋子,一樣香酥鬆軟,為小金門有名之農特產品,廣受消費者喜愛,每年一到芋頭盛產期,市場上即供不應求,尤其在金門縣政府等單位輔導推廣下,已有多位芋農加入地區安全農業示範農戶,其生產之芋頭品質更受嚴格管控,使消費者買的放心、吃的安心。目前時令漸進入冬季,芋頭的葉片已逐漸萎凋,養分亦多已回流至根莖部,也就是一般食用的芋頭,正是芋頭的盛產期,也是最好吃的時節。 如何挑選優良好吃的芋頭呢?選購芋頭,要選帶土略具溼氣,拿起來有重量感者為佳。首先最好將芋頭拿在手中,用手指輕壓看看,挑選比較厚實的!如果壓起來感覺鬆軟的話,通常就是放置過久開始纖維化的徵兆喔!底部平整無傷口者,為未受病蟲害為害,不易腐爛品質自然佳;頂端葉片自然老化枯萎後採收者,因葉片自然脫落而傷口已癒合,不會因傷口感染而腐爛,葉片未脫落而採收時,病菌容易由葉片砍除之傷口侵入,造成芋頭腐爛而不耐存放。 削芋頭時,皮削掉的部份很滑,若握不緊,手就容易會受傷。在削皮之前,可將芋頭上、下先橫切一點,然後以手指沾點鹽,沾鹽的手指按住芋頭時,芋頭就不易滑動,由上往下將皮削掉,就可輕輕鬆鬆削皮了。 除此之外,金門縣政府為了使芋頭料理豐富化、多樣化,特別集結了對開發芋頭食譜有興趣的朋友們創作出不同的菜色,道道秀色可餐,有興趣的朋友們,不妨到農家市集來逛逛,買蔬果、買芋頭,也順便帶回芋頭食譜,讓您輕鬆成為新一代的芋頭美食大師唷!
-
活動報馬仔
■金門安全農業系列講座,9月24日(星期四)下午2:00~4:30於文化局3F舉辦,由農委會藥毒所楊秀珠博士主講「有機農業的害物管理」。請洽農林課(082)321-254、浯樂會(082)371-886報名。 ■金門安全農業系列講座,10月份場次預定於29日(星期四)下午2:00~4:30於文化局3F舉辦,邀請巨農有機農場周俊吉博士主講「有機農業文化」。詳細內容請注意金門日報活動訊息,或電洽農林課(082)321-254、浯樂會(082)371-886預約報名。 ■浯洲有機樂活協會將於10月11日(星期日)下午3:00~6:00假金寧鄉盤果路金砥園自然生態農場舉辦有機堆肥示範操作研習。有意參加者請電洽浯樂會(082)371-886報名。 ■金門安全農業「農家市集」每週六上午7:30~11:00於金城鎮總兵署前廣場集市,歡迎大家一起響應綠色消費,支持本縣的安全農業生產者。有意參與市集展售者請洽農林課(082)321-254。 ■金門安全農業農家市集為配合中秋博餅活動,10月3日(六)將暫停乙次,敬請民眾見諒。
-
本月訊「有獎徵答」得獎人公佈
本月訊「有獎徵答」第一回活動於8月27日公開抽獎,農林課楊慧明課長(右)頒贈自行車乙台予第一獎得主董映萱小姐。
-
珍珠芭樂達人── 黃尚白栽培健康的蔬果
因為非常喜歡吃番石榴,黃尚白於10多年前一頭栽入番石榴的種植。在金沙后水頭的果園裏,面積大約一分地,近百株包覆著套袋的碩大番石榴果實,再一個多月就可以採收了。 黃尚白種植番石榴的技術一開始是來自「操作手冊」,包括所使用的安全農藥及化肥,幾乎都是照著手冊的指示,一步一步磨練出自己的獨到經驗。早期他多少會倚賴農藥噴灑來抑制病蟲害,後來經由縣政府建設局農林課輔導轉型為「安全農業」生產模式後,日漸成熟的管理技術及持續透過專家諮詢,近年已完全掌握番石榴的土質及生長習性,幾乎不需要再使用農藥了。 黃尚白對於番石榴的安全種植成果感到非常滿意;他自豪的說,除了自己免於沾染農藥殘留,更可以讓家人及消費者吃到無汙染、無生長激素,飽滿、新鮮又安全的優質水果。他謙虛地說,其實也沒什麼管理撇步,就是用心除草,注意土壤的水分溼度管理及隨時防止蟲害的蔓延,多用點心就可以有好結果。 除了番石榴以外,黃尚白為了提高家庭的經濟收入,還承租家裡周邊的農地種植保價收購的高粱及小麥;農忙時幾乎是全家總動員,老婆幫番石榴套袋,兒子課餘陪著除草,縱使辛苦,但一家人同心協力體驗耕耘與豐收,是他們最大的成就感。 金門縣政府在推動「安全農業」之際,亦積極協助農友加入農作物生產履歷驗證體系;縣府輔導之「金沙鎮果樹產銷班第一班」,是金門第一批於去年通過中興大學生產履歷驗證制度的團體,其成員包括黃尚白、黃順達、陳東慶及蔡容英等人。黃尚白認為採用生產履歷制度是達到安全農業的必要過程,除了日常栽培管理外,還要特別針對合理用藥、施肥,以及氣候與作物生長相,逐次寫下作業紀錄,全盤掌握作物生長動態。他們的產品貼上生產履歷的四維條碼標籤(農產品安全追溯號碼),除了可以保障消費者吃的安心、健康之外,也能更清楚產品的來源。 黃尚白說,優良的品種還需要配合適當的土壤與精確的栽培經驗,這是生產優質果品的最佳保證。多年來,他積極從事果樹培育推廣,以栽培健康的蔬果為理念,致力生產肉質佳、清脆可口的優質番石榴,已深獲在地各機關團購及遠自台灣消費者的喜愛。
-
營養價值高又美味的番石榴
番石榴為桃金孃科常綠多年生灌木,原產於熱帶,早年輾轉從南非引種至中國大陸南方,由於果實多籽,類似石榴,因而得名。大約三百年前,大陸移民渡海來台,帶了番石榴種苗到台灣種植,先民將之俗稱為「哪拔」、「拔籽」,後來為了美化其名,也稱為「芭樂」。 目前主要栽培品種有珍珠芭樂、二十世紀芭樂、水晶芭樂及新世紀等;而金門地區主要栽培品種以珍珠芭樂為主,約佔總栽植面積的90%左右,雖可周年生產,但由於春季萌發大量新梢,耗費大量貯存養分,加以夏季高溫多雨,致使春夏兩季所生產的果實品質較差,且容易軟化,而9月至翌年2月生產的果實品質較佳。 栽培番石榴時,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園地,必要時進行土壤改良。栽種番石榴的土壤以壤土為佳,微酸性的土壤有利於果實品質的提升。金門地區因多為砂質土壤,保肥性及保水性均不佳,較不易管理。若栽種之耕地屬於質壤土,雖保肥力佳,但排水性及通氣性均較差,為求改善,整地前必需先埋設暗管增加排水性。此外,在培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尚有整枝修剪、產期調節、合理化施肥、灌溉及病蟲害的防治等管理重點。 番石榴雖可全年開花、結果,但要在不同季節生產美味的芭樂,產期調節的技術絕對是不可不具備的,休眠期或是適當時期施用基肥,配合不同時期用不同配比的追肥,當然有機質堆肥的施用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因有機質堆肥除可改善土質外,並可提供肥分,對品質的提昇有極大的幫助。水分的供給亦不可忽視,因為水分會影響植株發育,水分不足時植株發育緩慢,新芽無法萌發而影響花芽形成。灌溉的時間間隔則因氣候、季節、土壤質地、覆蓋方式、植株發育程度而有所不同。 在金門栽種芭樂有豐富經驗的黃尚白農友表示,珍珠芭樂的結果率高,罹病率低,滋味甜美、口感脆爽,比其他品種產量高。珍珠芭樂集多個品種的優點,不論甜度、脆度、果肉的厚度和細緻程度都相當高,特別是甜度高是大受歡迎的主因。
-
推廣安全農業 是否可從社區農園深耕?
農業生產的主要目的當然是提供給人類健康、營養的飲食素材,但我們當前所吃到的市售農作物是否符合這個基本常理呢?由於現代慣行農業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如果未加以管控,則可能嚴重威脅土地與人體的健康;我們賴以維生的土地被摧殘了,相對地農作物亦受到影響而可能含有無法以肉眼觀察到的毒素,長期利用的結果,可能影響人體健康;如果我們能聚焦於恢復 土壤生命力,我們的健康問題得以部份解決。 1990年代開始,在面對農業大面積生產所引發的問題以及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衝擊,因而大加提倡農業經營永續化。所謂永續農業是指一種能有效的利用自然資源、維護環境平衡、增進人類與大多數生物福祉的農法。在生產過程中,不過份使用非再生資源,因而減少農業生態之破壞,且能長久保持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平衡、協調之農業體系。但因農業是一種產業,必須符合經濟利益才能長期存在,因此永續農業應該是種能兼顧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調和資源利用與生態平衡的農業。尤其在美國,逐漸出現了「社區協力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這個名詞;它們變成許多美國人農作生產與飲食生活中的一環;不僅如此,更成為了一個「運動」,逐年在滾動與擴大。 「社區協力農業」是什麼意思呢?美國農業部將其定義為:「包括一個致力支持某一農場營運的社群;而這農地,也在法定上或精神上,成為這社群的農園。在其中,生產者與消費者相互支助,共同擔當糧食生產的風險及豐收。農園或菜園的成員或股東,事先支付農場營運預估的費用,及農民的薪資。」(引自「青芽兒」主編舒詩偉文章) 「市民農園」在台灣已經推行一段時間了,是由政府單位或農會等單位率先倡導,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都會郊區裡,將閒置的土地、或由農民提供耕地作為市民體驗農耕生活,並充實家庭親子活動的目的。目前台灣實施之市民農園機制,大部份乃經由市民承租種植蔬菜、花卉、果樹及景觀植物;不僅可維護農村田園景觀、農地自然環境保育、活用農業資源;並可提供休閒、健康、教育、娛樂、活動體驗場所,促進都市與農村交流。 反觀金門,農地大量閒置未充分利用,但住家周圍郤隨地可種植蔬果,處處是「市民農園」(或「村民農園」),種植的蔬菜大部份自家食用,多餘的分贈親朋好友,享受早期農家以物易物的快樂,正因為如此,絕大多數不是專業農民,不一定有正確的土壤、肥料施用及栽培品知識,但是可以確定是不灑農藥的,此一模式栽植的蔬菜品質是參差不齊的,也可以認為具有有機農耕的雛型。然而也因為不施用農藥,病蟲害得以大量繁殖,除了本身品質與產量均無法控制外,同時成為鄰近田區的感染源,引發專業農園的病蟲害大發生,更大大提高農藥的施用量,而農藥又可藉由飄散污染了小小「市民農園」的蔬菜,如此反復的相互影響之下,如果不經過檢驗,如何保證食用的蔬果是安全的?然而蔬果的銷售通路已受到極嚴重的影響。 如果金門農業的未來是「社區協力農業」,集團栽培可能是極佳的經營模式。事先充分了解每位農友的專長,經過協調與溝通,組織一農業經營團隊,讓每位農民發揮所長,種植出高品質的蔬果。而政府則居於輔導立場,建立「安全農業」的管理流程,協助集團取得安全可用的管理資材,教育農友正確的農作知識,培植農友栽種新作物的技術,當農民、消費者與土地共生時,永續經營是可期待的。 台灣及世界各地,已逐漸開始發展「社區協力農業」,而金門是否可行、或者如何發展呢?金門是否可帶動一座座安全有機、多樣生產的社區型協力農園,為地方的經濟與生態,開創出永續與多樣的可能性呢?其實答案已經很清楚的在你我心中了。金門農業的發展,與台灣及世界各國的趨勢幾乎是一致,而目前金門大部份的物資是依附在其他地區,故與其他地區是優患與共的,金門可能維持獨立自主、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還是要放眼全球,與世界接軌?與全球各地的農業經營者成就協力農業?值得我們省思!
-
由古巴度過能源危機的故事 看金門縣有機農業的發展潛能
目前農業運作極端依賴石油、化學肥料和化學藥劑。如果石油耗盡,機器無法使用;如果沒有施用化學肥料,作物生長不良;如果沒有化學藥劑,病蟲害難以消除,如此一來,農耕還可以運作嗎?人民還有足夠糧食嗎?古巴這個位於美國南邊的小島國已經證明,沒有了石油、化學肥料和化學藥劑,將帶來能源危機,民生問題首當其衝,但是國家還是可以蓬勃發展,人民仍然可以健康、快樂。 2006年由費絲‧摩根(Faith Morgan)和培特‧墨菲(Pat, Murphy)導演的「社區的動力-古巴如何從石油危機中存活」 (The powder of community, how Cuba survived peak oil)記錄片詳細描述,古巴這一落後共產國家,如何勇敢的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從石油危機中走出來,而且化危機為轉機,成功地從大型的慣行農業、依賴農藥、除草劑轉型為小型的都市菜園,從一個高度仰賴工業的社區轉變為有機型態的農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對古巴採取抵制行動,禁止一切商業往來,所以自1960年代開始,古巴開始仰賴蘇聯供應生活物資,而國內採行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慣行農法。但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古巴對外的貿易幾乎完全被迫中止,造成古巴全國空前絕境。 能源危機改變了古巴人所有的生活層面,農耕方式改變最大。沒有石油,替代能源取自於大自然:太陽、風、水力和生物。由於缺乏汽油和零件,曳引機及收割機無法使用,必需應用人力和動物;缺乏化學肥料與農藥,不得不採用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的耕作模式生產農作物。之後經由澳洲及其他有機農耕工作者的協助,開始建立有機農業,以堆肥、綠肥植物、動物糞肥等有機肥及輪耕、兼植等技術改良土壤;用生物性的肥料和有機殺蟲劑取代化學品,花了3~5年才恢復土壤活性。其他農業上的轉型還包括:不用機器,改以人為勞力及不傷土質的方式,放棄以前工業化農作的曳引機和其他大型機械,改以人力和牲畜耕作。老農民指導年輕人豢養和駕馭耕牛的技巧,再增加耕牛幫助農作,花費人力,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以及在各個社區成立農民市集,農民可直接販售農穫,當地人民則可就地購買新鮮糧食,省去遠程運送,減少能源浪費。 臺灣與古巴一樣是個島國,而金門是臺灣領土中更小的一個島嶼,我們必需意識到生活在自然限制的島嶼上而有所覺醒。處於能源危機的時代,節能減碳的思維是必然的,尤其當今受莫克拉颱風侵襲後的臺灣,正面對空前的危機,大面積的農作物受損,金門雖未受颱風摧殘,蔬菜的供需量郤隨之受影響,甚至由廈門輸入蔬菜,試想:如果受天然災害或特殊原因影響,金門對外連繫管道長時間中斷時,金門有辦法自給自足嗎? 金門無工業及其他外來的污染,且仍有充足的可耕地,雖土壤不肥沃,但配合酒糟養牛、牛糞堆肥,不難營造出一片良田;目前農藥多採購自臺灣,隨著連繫中斷,農藥也無法取得,而金門的蔬果栽培均為小面積耕作方式,以現有的生物防治技術加上密集的人力防除,是可以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危害水準之下,這種取之於自然、回歸自然而不外加其他的資材,不就是有機農業先趨嗎?然而金門的雨量較臺灣少而集中,如何維持穩定且充足的水源則是急待解決的問題。現今人類面臨的是全球性的石油危機與氣候異常變遷,同時籠罩在金融海嘯的陰影下,應抱持危機也是轉機的理念,記取古巴化石油危機為永續社會的成功經驗,希望能順利轉型,從容應對。
-
綠色字典
分享您不可不知的名詞,歡迎讀者提供分享,也一起來找答案。 ■什麼是「有機農業」? 遵守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儘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同時強調自然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以達到生產安全農產品且環境可永續經營的農業管理模式。 ■什麼是「樂活」? 樂活(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是一種追求健康和永續性的生活方式。美國社會學者雷保羅(Paul Ray):「樂活族是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環境責任。」樂活更是透過回歸儉樸的生活美學與文化創意,品味生命的美好,重拾心靈的自由。
-
活動報馬仔
■金門安全農業「農家市集」每週六上午7:30~11:00於金城鎮總兵署 前廣場集市,歡迎大家一起響應綠色消費,支持本縣的安全農業 生產者。有意參與市集展售者請洽農林課(082)321-254。 ■金門安全農業系列講座,九月份場次預定於24日(星期四)下午舉 辦,講題為「有機農業的害物管理」。詳細內容請注意金門日報 活動訊息,或電洽農林課(082)321-254、浯樂會(082)371-886預約 報名。 ■浯洲有機樂活協會常務理事林明華老師於9月5日(星期六)下午 2:30~5:00假金寧鄉圖書館2F主講「創造不可思議的土壤生命力」 有意參加者請電洽浯樂會(082)371-886或盤山社區協會(082)326-895 報名。
-
金門安全農業有獎徵答【第一回中獎名單】
抽獎日期:98年8月27日pm4:00,抽獎地點:金門縣農試所2F會議廳 1.第一獎-美利達自行車乙台(市價2,600元),得獎者:董映萱(4235)共計1名。(數字為身分證後4碼) 2.第二獎-安全農業農家市集蔬果折價券300元,得獎者:楊金菊(8112)、李秋鳳(8304)、顏佩蘭(3808) 、許明顯(7762)、林麗卿(1575)、翁章成(8861)、戴德炎(1702)、陳秀慧(8863)、梁淑君(7040)、黃逸 歆(2416)共計10名。 3.第三獎-「回歸金門有機心田」叢書乙本,得獎者:吳雨桐(6192)、陳曉彤(3067)、馮惠珍(3697)、 施秀鳳(5718)、蔡佩珍(1561)、黃建興(4548)、何玲輝(1172)、楊恭敬(8771)、林瑞蓮(4435)、陳慧美( 9367)共計10名。 本刊將個別通知得獎者於9/5(星期六)上午8:00~10:00至農家市集(總兵署前廣場)現場領取,第三獎可指定郵寄到府。未得獎者仍可繼續參加下一回(11月份)抽獎活動。 (註:歡迎企業廠商贊助獎品及相關合作事宜,請洽本刊編輯部082-371886)
-
捍衛家人飲食健康 從選購安全蔬果開始
為提升經濟效益,多數農民均會使用化學肥料與化學農藥來提高產量,尤其加工產品往往添加色素及防腐劑。無形中,增加我們身體的負擔而影響健康。為維持身體健康,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順應自然、符合安全衛生標準的安全蔬果及有機產品。 中國人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德國也有句農諺:「多一座有機農場,就少一座醫院。」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對於「吃」這件事是相當重視,尤其食材來源是否純淨無污染,絕對不能敷衍了事。數十年來,我們的飲食習慣已經導向速食化,很多人僅將吃當作是滿足口腹之慾或填飽肚子而已。至於食材從何處來?農民怎麼種?是否營養及健康?似乎大多不怎麼重視了。 俗話說:「人是食物的成品」(You are what you eat),我們所吃的食物將嚴重影響身心各方面。因此,提升健康的生活品質,勢必要從改善飲食開始,而農業生產則是食品供應的最大來源。這就是縣政府多年來推動「安全農業」,除了積極輔導農民的種植技術,尤其更嚴格檢測毒藥殘留量,透過「安全蔬果」的上市來保障民眾食的健康。 以目前「金門安全蔬果」的消費群來看,大都以上班族為主,會選購「安全蔬果」的動機,無非是要提供給家人一個優質的食品。雖然目前還無法完全符合大眾的期待,全年生產供應多樣化的蔬果,但是只要是有保障的優質產品,是政府檢驗合格的「安全蔬果」商品,還是會願意購買。 為了維護我們生長的環境生態,捍衛我們的健康,注重健康的飲食生活是很重要的起步。落實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不困難,只要大家買菜的時候選擇安全優質的蔬果,用我們消費者的集體力量,就能促使生產者改變使用農藥的生產模式。如果大家都能全面性支持「安全蔬果」的生產者,選購無農藥殘留的新鮮蔬菜,那麼必能改變我們的生存環境。
-
火龍果達人─呂世強用心感動消費者
住在金湖鎮蓮庵里庵邊的呂世強鄉親,七年多前結束台灣的貨運駕駛工作,不時奔波兩岸觀察市場與學習技術,終於選擇將火龍果引進金門大量生產。年過甲子的他,默默回到金門,運用自家的六分地,毅然投入近百萬元栽植火龍果。一開始就堅持安全優質的種植方式,除了採用有機肥外,更自行調配研製自然菌種追肥;初期還被村民笑說是憨人,質疑金門人沒有觀念接受有機水果。但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呂世強終於熬出一片天,現在只要是採收期,幾乎都會被訂購一空,不但已經打平投資期的付出,更邁入經濟生產效益了。 火龍果果實營養價值極高,除了含有供應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外,還含有濃度很高的維他命A、B1、B2、B3、C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為最佳的天然維他命來源,相當有益健康;另外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蛋白、花青素和高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紅龍果的花、果、莖均屬於質地最優良的植物性白蛋白,對重金屬的污染有解毒的作用,對胃壁也有保護作用。花青素被迅速的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後,會運送到各個部位組織,發揮抗氧化、抗自由基和抗衰老的作用,它也能提高對腦細胞病變的預防。 火龍果又稱紅龍果,是仙人掌科三角柱屬植物,果實呈橢圓形,徑10~12公分,外觀紅色,有綠色的圓角三角形突出物,白色果肉,有黑色籽的水果。除紅皮白肉種之外,另有紅皮紅肉和紅皮紫紅肉種等。種植一年枝幹長度超過1公尺後就會開花結果。花在晚上十時後全開,第二天清晨太陽出來後就凋謝,是名副其實的"夜仙子"。每朵花都有雌雄蕊,由風及昆蟲傳粉,授粉後第6天,子房明顯膨大,自開花那一天算起第35~40天果實就成熟了。 在呂世強的果園裡,每年的6至10月是開花結果時期,一年大約可以分批開10~12次。每每在炎夏辛苦豐收後,也是呂世強同步展開行銷販售的工作了;他並沒有固定鋪貨在市場或門市經銷,反而選擇進入公家機關之特定族群販售,日子久了,相對讓他的生產品質及堅持安全優質獲得大家的青睞,消費族群甚至涵蓋親自到果園採購帶至台灣的鄉親。 就像堅持安全農業種植的農戶一般,呂世強更是無怨無悔地強調,抱持關懷大地、堅持安全優質蔬果種植是每一位耕作者的本份與義務。雖然金門的消費市場仍無法佔有一席之地,但他並不氣餒,反而更堅持以安全優質的產品感動消費者,直到大家都能品嚐到健康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