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南向焦點 越南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創新委員會 致力推動科技發展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越南政府於近日宣布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創新委員會,旨在積極推動科技創新,以實現國家發展規劃和2045年願景中對科技創新的重大目標。這項舉措的核心在於將科技創新視為實現越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根據此次成立的委員會組織架構,越南政府總理范明政將擔任該委員會主席,並由副總理陳劉光擔任常任副主席。該委員會將以科技部為常設機構,並邀請來自各部門和單位的領導擔任成員,如計畫與投資部、財政部、內政部、教育培訓部、資通部、工商部、農業農村發展部、公安部、國防部等。此外,越南科技翰林院院長、河內市、胡志明市、峴港市人民委員會主席,以及河內國家大學和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校長也將成為該委員會的一部分。 這個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協助總理研究、指導和協調推動制定和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政策、策略、機制,並促進各部門、部會級機構、省市人民委員會之間的協調。這將為越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國防安全和國際融入提供重要的支援和貢獻。 此舉背後的主要動機在於越南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期望。根據2021-2030年國家發展規劃和2045年願景,科技創新被認為是實現國家發展的「突破戰略」和「主要動力」之一。該委員會的設立將有助於加快越南科技發展的步伐,預計到2030年,越南將擁有40至50個躋身地區和全球頂尖排名的科技組織。 透過提高科技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以及增加從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人員數量,越南希望加速科技創新的步伐,提高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同時,預計到2030年,符合科技型企業標準的企業數量將達到目前的兩倍,從事創新活動的企業數量將達到總數的40%。 越南的這一步舉措表明了該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決心和野心,將為未來的科技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機遇。 越南半導體產業崛起,成為國家發展重要支柱 越南政府日前宣布將半導體產業納入未來30至50年的國家發展重點之一,這一舉措已經吸引了來自美國、韓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家的大型半導體公司投資,科技動能預計將推動越南經濟的成長。專家建議,可以採取分批投資或定期定額策略,布局越南股票型基金,參與未來的成長。 根據越南的國家半導體產業戰略,到2030年,越南將成為半導體晶片產業的設計、封裝和測試中心。越南總理在今年二月下旬提出,指定國營企業為先鋒力量,引領創新、數位轉型和經濟復甦,推廣數位基礎設施,發展數位經濟。 在國際情勢方面,美國最近宣布根據《晶片與科學法案》對越南半導體業進行投資,這一舉措旨在實現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美國將投資5億美元提升越南等7個目標國家的半導體培訓、網路安全和商業環境,而越南是首要考慮的國家之一。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越南的出口額達到593.4億美元,進口額達到546.2億美元,貿易順差達到47.2億美元,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根據IMF的最新報告,越南2024年的GDP將達到近4,700億美元,並預測越南的GDP到2038年將挑戰1.56兆美元目標,超越東盟地區的其他經濟體,經濟動能強勁。 為了維持外國直接投資的優勢,越南國會計劃在今年頒布新法律,以募集的資金直接支持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這可能將越南打造成下一個半導體供應鏈聚落,為越南經濟提供支持。
-
新加坡金門會館隆重慶祝154週年晚宴
﹝整理撰稿:邱翌瑄﹞ 新加坡,2024年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的清晨,新加坡金門會館的成員們早早就開始了忙碌的準備工作。因為這一天不僅是聖侯恩主聖誕千秋慶典,同時也是金門會館的154週年慶晚宴。來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各地的嘉賓們紛紛準時抵達會場,準備參與這場盛大的慶祝活動。 金門會館作為新加坡華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154年的歲月見證了金門會館的成長與發展,也見證了其在社區中的重要地位。這次週年慶晚宴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展望,象徵著金門會館不斷前行的決心與信念。 在晚宴上,出席嘉賓們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共同分享著金門會館的榮耀和成就。晚宴上不僅有精彩的分享與回顧,還有豐盛的美食供應,讓每一位嘉賓都感受到了濃厚的慶典氛圍。 金門會館的主席在致詞中回顧了過去154年的歷程,感謝所有支持和關心金門會館的人們,並表達了對未來的期許與信心。他強調,金門會館將繼續秉承傳統,促進華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地方、鄉團的繁榮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場週年慶晚宴不僅是一次歡慶,更是一次凝聚人心的盛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新加坡金門會館展現了其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精神,為閩南鄉團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新加坡金門會館的154週年慶晚宴不僅是一個傳統活動,更是一個重要的時刻,凝聚了鄉團的力量,展現了閩南金門人文化的魅力。讓我們共同祝願金門會館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繁榮昌盛,為新加坡社會的多元文化貢獻更多的精彩與輝煌。
-
金門會館與新加坡牛車水的淵源
在新加坡的歷史中,有一個特別的組織,它不僅是金門僑民的代表,也是牛車水地區文化的一部分。這個組織就是新加坡金門會館,其背後的故事和牛車水地區有著密切的連繫。 金門會館作為新加坡金門僑民主要的兩大金門幫集團之一,與牛車水地區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對於由勞動階層組成的浯江公會,金門會館的成員來自於商紳階層,這一特點讓它在牛車水地區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金門會館的前身是「浯江孚濟廟」,位於新加坡牛車水史密斯街。這個廟宇不僅是金門僑民的聚集地,也是他們宗族和信仰的象徵。然而,後來因為舊會館土地被徵收,金門會館於1985年遷入新建於慶利路的新大樓,開啟了新的一章。 金門會館的遷移,雖然改變了其地理位置,卻沒有改變它對牛車水地區的影響和作用。作為商紳階層的代表,金門會館在牛車水地區扮演著文化保護和社區服務的角色。無論是在慶利路還是在史密斯街,金門會館都是一個凝聚力量的象徵,代表著金門僑民在新加坡的精神家園。 金門會館的淵源不僅是金門僑民的故事,也是牛車水地區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它見證了時光的流逝,承載著過去與現在的記憶,同時也展望著未來的發展和希望。
-
新加坡牛車水:歷史街區的租金風暴與文化保護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的牛車水(Chinatown),這片具有悠久歷史的華人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更關係到這個地區獨有的文化和歷史。牛車水是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擁有豐富的華人文化遺產,然而,近年來,隨著租金不斷攀升,許多老字號店家紛紛結束營業,這讓牛車水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租金風暴的來襲 牛車水的店屋租金近年來呈現持續上漲的趨勢,這對許多老店家來說是一大挑戰。舉例來說,幸運飯店,這家有著悠久歷史的福建煮炒老字號,在去年10月易手後,新業主將月租提高到每月新加坡幣1萬元,對於73歲的老板黃永輝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儘管他曾考慮過提高食物售價以應對租金上漲,但他最終決定不願對老客戶調高價格,這顯示了許多老店家在租金問題上的無奈和無助。 文化保護的呼聲 牛車水不僅僅是一個商業區域,更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的地區。許多老店家都是代代相傳的傳統手藝人,他們的店鋪承載著無數的故事和回憶。然而,隨著租金的不斷上漲,許多這樣的老店家不得不結束營業,這讓許多人感到非常惋惜。一些牛車水的居民和商家開始呼籲政府和社區團體加大對於文化保護的力度,希望能夠保留這個地區獨有的歷史和文化。 面臨的挑戰 然而,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除了租金上漲外,牛車水還面臨著其他一系列的挑戰,例如商業化和城市發展的壓力,以及新加坡人口結構的變化等等。要保護一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需要政府、企業和社區團體的共同努力,而這需要時間和資源的投入。 展望未來 儘管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挑戰,但牛車水的居民和商家仍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他們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保護好這片珍貴的文化遺產。新加坡政府也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且已經開始採取措施來保護這些老店家和他們所代表的文化。未來,我們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政策和計劃出來,以確保牛車水的歷史和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
估俚!估俚間!不可不知道的金門落番事
金門曾有一段水草豐碩、人們安居樂業、甚至有盛產稻米、樟木的桃花源的時光,然而這段幸福並不長久。 七百年前開始,歷史上的金門兵災接連不斷。從元代起,海盜的威脅一直延續到清代,甚至明末的鄭成功也曾以金門為據點。因此,自明朝嘉靖時期以來,就有人開始移居至台灣及南洋地區。隨後,中日戰爭和中國大陸的政治變革導致了兩次大規模的遷徙,金門人遍佈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北婆羅洲、菲律賓、越南、泰國等地,使金門成為著名的「僑鄉」。 靠水吃水:金門舢舨業在新加坡的歷史與奮鬥 新加坡,曾經是金門單身漢的聚居地,大多寄宿於估俚間。前金門會館副主席陳國民指出,儘管同為金門人,由於不同的鄉里背景,金門人形成卅多個社團,湖峰社多姓楊,古寧頭以李氏為族親。每個社團擁有簡便的估俚間,單身漢在初抵新加坡後,簡單的住宿環境成為他們的暫時居所,直至成家立業後方搬離。 金門孤懸海上,來到星島的金門人自然靠水謀生。新加坡的轉口貿易興盛,需要舢舨作為交通工具。陳國民表示,金門人成為舢舨業的主力,各社團設有自家碼頭,舢舨成為他們的生計依靠。每天不停地划槳,平均每趟可賺取五至六元(相當於現在的新加坡幣五十多元)。載著上岸的船員、商家談生意、以及載貨,金門人的舢舨穿梭於碧海藍天之間,維持著經濟生活。 然而,這份水上生計並非沒有風險。若是載蔬果,每趟收費三元,但隨之而來的風險卻相當大。為了搶著上市,舢舨必須到港口外,一邊跟隨貨輪進港,一邊下貨。在這個繁忙的操作過程中,舢舨很容易受到貨物的重壓,或者整船翻覆,葬身於湛藍的海洋之中。這是金門舢舨業所面臨的勞動風險,卻也是他們為生計而勇敢奮鬥的一部分。 都是金門人!金門船業在新加坡的繁榮與合作 除了近海的駁運,金門人在遠洋貨輪的領域也佔據主導地位。太平船務、聯發船務、通順船務等知名公司,皆由金門人創辦。「遠洋貨輪多次奔波,熟悉貨源後,許多人轉向從事東南亞進出口的『九八行』。」前金門會館副主席陳國民曾接受過雜誌採訪時表示:所謂的「九八行」指的是東南亞土產進出口買賣,因僅扣百分之二的佣金而被俗稱為「九八」。當時,洋行的佣金高達百分之廿至卅,相對而言,九八行的利潤雖薄弱,但因當時開銷較低,仍能維持生存。 從馬來西亞進口樹膠,由印尼進口當地產的咖啡、胡椒、豆蔻、茶葉等,經新加坡稍加加工後,再銷往美國、歐洲。「回憶起童年時從港口到直落亞逸街,一連串的牛車在運貨」,陳國民笑著回憶,從原產地載土產的貨輪、在港口卸貨的舢板、將貨送至各九八行的苦力,甚至為船加油的全都是金門人!這種上下游合作的方式在其他華人社群中並不常見。金門人在遠洋航運中的奮鬥成就了九八行的興盛。 在會館裡回味金門的家鄉美食 在新加坡八○年代之後,隨著新加坡經濟的蓬勃發展,許多傳統行業和產業也面臨了轉型和改變。對於金門人來說,這個時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陳國民指出,以前賺取利潤的土產貿易逐漸式微,主要原因是土產國直接輸出貨物,不再依賴新加坡作為轉口貿易的中心。這導致了土產貿易所能賺取的利潤大幅減少,許多土產行不得不尋找其他發展方向,如轉向電腦、建材等新興領域。 然而,金門人的工作領域日益多元化,他們不僅在傳統行業中工作,還涉足了新興產業。這種多元化的工作環境使得金門人有更多的機會和挑戰,也讓他們在異鄉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儘管工作上的關係日漸疏遠,金門人仍然保持著濃厚的家鄉情感和同鄉情誼。每個星期天,在金門會館,許多金門人都會聚集在一起,共享家鄉美食,如蕃薯稀飯、焢肉包、豬腳芋頭等。這裡成了金門人的精神家園,不僅是一個聯誼的場所,也是一個緬懷先人辛勞的時刻。 焢肉包、豬腳芋頭等家鄉美食,不僅是金門人的回憶和情感的象徵,更是金門文化的一部分。這些美食蘊含著濃濃的家鄉情感和歷史文化,透過品嚐這些美食,金門人能夠重拾童年的回憶,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和情感。在異鄉生活的金門人,透過這些美食,不僅能夠保持著與家鄉的情感連結,也能夠延續和傳承金門的文化和傳統。 除了在金門會館共享美食之外,金門人還透過其他方式保持著同鄉情誼。例如舉辦文化活動、聚會聯誼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加深金門人之間的情感連結,還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金門文化和傳統。 在新加坡,金門人雖然身處異鄉,但他們依然保持著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濃郁情誼。這種情感連結不僅是金門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是金門文化在異鄉生根發芽的象徵。透過回味家鄉美食,金門人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歸屬,並將金門文化和傳統傳承下去。 專有小名詞: 估俚:「估俚」,和中文中的「苦力」意思相同,都為英文「Coolie(苦力、壯工)」的音譯,而且此一詞也用於對照馬來文中的「Kuli(苦力)」一詞。 估俚間又稱苦力間: 有點像大通舖,小小的房間放上木板,讓二、三十個估俚(都是男生)一起做一個睡覺休息的住所。 估俚人裝扮: 在扛卸超過百斤貨物時,肩胛墊是估俚必須的裝備。 一般估俚的典型穿著不外是白色圓領背心、及膝的短褲,還有肩上搭一條毛巾。可是有經驗的估俚或工頭會穿上容易吸汗,用藍色棉布縫製的衣服。大估俚穿的是深藍色的,又稱為「大成藍」,工頭則穿淺藍色的。根據一些老估俚的說法:「這可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如果無法走跳板,扛不起150斤以上的貨,若敢穿上『大成藍』就會惹人笑話。」 當年,在廈門街(新加坡)有兩間專製大成藍的裁縫店,一套約15元左右,價格對估俚來說算是很貴了,因為當時一件襯衫也不過是2元罷了。
-
峰山宮:馬六甲市區的百年神廟與碼頭工友遺產
﹝麻六甲﹞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位於馬六甲市區的峰山宮,曾是華人碼頭工友的棲息之所,後來轉變為一座特殊的神廟。其建築設計獨特,呈現船形,與其歷史背景相得益彰。在這片世界遺產區域,峰山宮不僅是一個供奉神祇的地方,也是華人苦力歷史的見證者。 峰山宮的歷史源遠流長,起初作為碼頭的聚集地,是早年工友們謀生的重要據點,甚至曾是鴉片吸食之地。隨著時代變遷,這裡的角色也隨之轉變,從三忠廟到現今的神廟,見證了馬六甲社區的演變與發展。 2016年,峰山宮估俚文物館的成立為這座百年神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遺產中心。透過展覽和文物,後人得以窺見早年碼頭工友的生活模式,感受他們的辛勤與奮鬥。 峰山宮的建築設計別樹一幟,以船型設計為主題,彰顯其與碼頭工友歷史的密切連結。儘管外觀看似平凡,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承載著歷史的痕跡,讓人感受到這個地方的深厚底蘊。 作為世界遺產區的一部分,峰山宮吸引著來自各地的遊客,他們來此不僅是參觀神廟,更是探索馬六甲歷史的一部分。這座神廟不僅是宗教信仰的象徵,更是文化遺產的寶藏。 網址:http://www.harbourkuli.com/
-
農曆二月二 金門會館慶祝聖侯恩主聖誕千秋
﹝新加坡﹞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3月11日,農曆二月初二,金門會館莊嚴舉行聖侯恩主聖誕千秋慶典,吸引了許多信徒及社區成員前來參與。 在這個莊嚴而隆重的日子裡,方耀明主席率領董事團隊共同上香參拜,祈求聖侯恩主的庇佑,期盼風調雨順,家庭安康。 聖侯恩主一向被視為保護神,其聖誕千秋被金門會館視為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數百年來,這項傳統一直被珍惜和傳承,每年都有大批信徒聚集在會館內外,共同祈禱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 慶典當天,金門會館內外佈置一新,鮮花和彩旗點綴其間,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方耀明主席與董事們肅穆而莊重地向聖侯恩主的神龕獻上香火,表達對其的虔誠和敬意。 在拜祭儀式之後,慶典進入了高潮,信徒們齊聲誦經,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期間,有些長者更是感慨萬分,表示他們從小就參與這項傳統,見證了歲月的變遷,但對聖侯恩主的信仰卻從未改變。
-
駐馬來西亞大使葉非比出席雪蘭莪金門會館新春團拜 共賀農曆新年
﹝馬來西亞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駐馬來西亞大使葉非比(Phoebe Yeh)於3月3日出席了雪蘭莪金門會館舉辦的「甲辰年新春大團拜」活動,與來自巴生地區的金僑鄉親共同度過了一個歡樂愉快的新年時光。 在活動中,葉大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每年農曆新年等重要華人節日都會舉辦各類活動,以促進鄉親之間的交流,並致力於中華文化的保存。她強調,金門不僅是一個美麗且具有獨特魅力的地方,也是歷史文化的寶庫。因此,她鼓勵鄉親多回家鄉探訪,尋找自己的根脈,並深刻體驗金門的魅力。 團拜活動現場熱鬧溫馨,充滿著歡笑與祝福。各種精彩豐富的節目讓鄉親們感受到了團聚的溫暖與快樂,共同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 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鄉親之間的情感連繫,也進一步促進了鄉團之間與辨事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
麻六甲金門會館新春團拜 共度歡慶時光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麻六甲金門會館在會館主席拿督吳梓浩的領導下,於本年度2月12日在會館內的吳忠信禮堂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新春團拜暨餐會,現場傳遞著濃濃的新春祝福與歡樂氛圍。 活動按照傳統慣例展開,從一系列新春儀式開始,現場瀰漫著溫馨歡樂的氛圍。與會者共同分享了團拜活動所帶來的喜悅與美好時光。 在活動中,吳梓浩主席與會館成員們一同分享了新一年的祝福和期許,並表達對金門會館的熱切期待。團拜現場歡聲笑語不絕,彰顯了會館成員之間的情誼和團結。 這次新春團拜暨餐會不僅加深了會館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繫,也為新一年的開端注入了滿滿的正能量。相信在吳梓浩主席的帶領下,麻六甲金門會館將繼續繁榮發展,為會員和社區帶來更多的福祉和快樂。
-
《落番後的故事》龜咯島的故事:耕文傳承與社區繁榮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龜咯島,位於馬來半島柔佛西南端、新加坡北端的一座小島,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島。它不僅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而聞名,更是承載著華人移民的歷史與文化遺產。在這片寧靜的海域上,縈繞著一段動人的故事,這就是耕文學校的由來。 一百多年前,龜咯島因其豐富的海洋資源而吸引了許多華人移民。兩個主要的漁村,龜咯咸水港和龜咯港腳,成為了他們安家立業的地方。這些村落的建築以高腳屋的方式興建於沼澤地之上,而其中的華人廟宇更成為海外移民重建家園的象徵。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來自金門的先賢葉燿彬先生來到了龜咯島,從事捕魚業。儘管事業蒸蒸日上,但他始終未忘家鄉和鄉親。當他目睹當地孩子接受教育的困難時,他決定與當地人士共同創立耕文學校,以承載祖島的文化,為後代建立新的家園。 耕文學校不僅是一所提供教育的機構,更是葉燿彬先賢「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精神的具體體現。他以公益基金支持學校運營,讓更多的孩子得以接受教育,延續著華夏閩南文化的傳承。 而葉燿彬先賢的家族精神也在其孫子葉世品身上得到了延續。他作為當地著名的電視演員和會館的董事,積極參與和支持社區的公益活動,將家族的公益精神代代相傳。 耕文學校的成立不僅為龜咯地區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機會,也展現了金門鄉親的奉獻精神。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敬仰的榜樣,也是對祖先和文化最好的致敬。 如今,耕文學校持續為當地社區帶來希望和光明,為葉燿彬先賢留下的美好遺產繼續發揮其正面影響力,造福更多的學生和家庭。 在這個小島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自然美景,更是一份對家鄉和文化的深深眷戀,以及對未來世代的愛與奉獻。 這就是龜咯島的故事,一個關於愛與奉獻的動人傳說,一個關於文化傳承與社區繁榮的篇章。
-
《活動資訊》開拓國際視野 探索僑務新境界
為增進臺灣青年學生對政府僑務工作之認識,引領青年關心僑務及國際事務,僑務委員會首度舉辦「113年僑務探索營」,邀請全臺高中職學生一同參與,開啟僑務新視野。 「113年僑務探索營」係由僑務委員會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辦理,以「僑務探索」、「國際視野」、「公民素養」為設計理念,內容包括僑務主題課程、僑臺商企業參訪、僑青交流座談會及創意行銷臺灣成果發表,期透過各項活動培養高中職學生認識僑務工作現況、拓展國際視野,增進公民素養並落實社會參與。 活動時間自113年8月6日至8月8日(共3天2夜),地點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住宿師大會館),活動費用由僑委會全額補助,包含在營期間之膳宿及旅遊平安保險,詳情請下載活動簡章,線上報名網址:https://reurl.cc/09nM4Y。
-
2024甲辰年馬來西亞福建社群新春大團拜盛典:傳承文化,凝聚鄉情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2024年2月25日,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主辦「2024甲辰年全國福建鄉親新春大團拜」活動,總會婦女組的代表們出席了這一盛大的慶祝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加強全國各地福建鄉親之間的聯繫和團結,慶祝新春佳節。 活動中,各界代表共聚一堂,透過各種文化表演和交流活動,展示了福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多彩的傳統。參與者們不僅享受了一系列精彩的文化演出,還藉此機會加深了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值得關注的是,下一屆的新春大團拜,即2025年的活動,將由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主辦。總會婦女組也將繼續參與籌委事項,致力於使下一屆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進一步促進社區的團結和文化交流。 這一系列活動不僅強化了福建社群在馬來西亞的凝聚力,也為促進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做出了重要貢獻。透過這樣的交流和慶祝活動,福建鄉親們展現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對未來的共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