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國際越南》Google、NVIDIA黃仁勳都插旗! 越南成AI資料中心新熱點,耗能與經濟如何共贏?
數位經濟在東南亞蓬勃發展,隨著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資料中心市場逐漸飽和後,科技巨頭將目光轉向越南,布局人工智慧(AI)相關基礎設施。Google宣布將於2025年4月在越南胡志明市設立辦事處,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也計劃在越南設兩座AI研發中心與資料中心。然而,越南在基礎設施和法規層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影響越南數位轉型發展。 Google在越南設辦事處,輝達設AI研發中心 Google計劃自2025年4月1日起,在胡志明市成立Google越南有限公司(Google Vietnam),接手Google亞太地區在越南的廣告合作業務,並成為當地客戶的主要服務夥伴。此舉意味Google將直接管理越南市場,以越南盾(VND)進行付款結算,並遵守當地徵收10%的增值稅(VAT)規定。不過Google亞太總部仍設在新加坡。 Google發言人告訴越南媒體《VnEconomy》,「越南的數位經濟正在迅速成長,我們看到人們利用網路、工具、服務進行創新。如今我們在當地設立團隊將更好地服務越南廣告客戶,並支持越南的數位轉型。」 越南作為東南亞增長最快的數位經濟市場之一,已吸引包括AI在內的多方投資關注。近期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拜訪越南,計劃在越南設AI研發中心與資料中心,加強在越南的AI布局。越南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蘇林(To Lam)表示,AI與半導體是越南的戰略重點,有助提升生產力,強化全球競爭力,讓越南融入全球的技術價值鏈。 越南設資料中心的4大挑戰 隨著越南修改《電信法》,允許100%外資持有雲端服務、資料中心業務,越南的數位基礎設施發展迎來新契機。雖然市場前景看好,但根據東協投資商業媒體《ASEAN Briefing》分析,越南資料中心產業面臨4大挑戰: 1.供電不穩定:資料中心需要穩定且強大的供電,而越南的基礎設施仍不足以滿足所需,為市場帶來隱憂。公私部門需要強化電網投資,並尋找替代能源解決方案來支持產業發展。 2.法規阻礙:雖然修訂的《電信法》簡化了外資進入流程,但整體監管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例如延遲批審或規章執行不一致。 3.專業人才短缺:隨著資料中心需求的增長,具備管理、網路基礎設施及網路安全能力的專業人才供應不足,可能阻礙產業發展。 4.基礎設施不足:目前越南的資料中心只能滿足30%的市場需求,如何擴大規模以達到全球標準,成為當前的迫切議題。
-
《僑鄉僑情》新加坡金門會館孚濟廟隆重舉辦陳淵恩主公聖誕醮慶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於本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 -正午12時,在新加坡金門會館4樓孚濟廟內香煙繚繞,鐘鼓齊鳴,一場莊嚴的醮慶儀式正在這裡隆重舉行。 金門會館主席方耀明先生率領一眾董事會成員,虔誠祭拜「開浯恩主」陳淵恩主公,恭祝恩主公聖誕,並祈求神威顯赫,護佑眾生。 陳淵恩主公,又稱「牧馬侯」,是金門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神。相傳陳淵為唐朝人,因開發金門有功,被後世尊為「開浯恩主」。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相傳為陳淵恩主公聖誕之日,金門當地及海外金門僑胞都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以表達對恩主公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新加坡金門會館孚濟廟作為海外金門人的重要精神寄託,每年都會舉辦陳淵恩主聖誕醮慶。今年的醮慶儀式由方耀明主席主祭,由一眾董事會成員陪同。儀式現場莊嚴肅穆,參與者虔誠禮拜,祈求恩主公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閔家平安、事業興旺。 方耀明主席在致詞中表示,陳淵恩主公的開拓精神一直激勵著海內外金門人團結一心,奮發圖強。他呼籲大家繼續弘揚恩主公精神,為金門的發展和繁榮貢獻力量。 新加坡金門會館孚濟廟陳淵恩主聖誕醮慶的舉辦,不僅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也促進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建構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
印尼廖內省峇眼亞比 華人文化的百年傳承與融合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東海岸的峇眼亞比(Bagansiapiapi),是廖內省洛江希列縣的縣城,這座城市不僅是印尼重要的漁業中心,更是華人文化在海外的重要據點之一。峇眼亞比的華人歷史可追溯至近兩百年前,這裡的建築、信仰、語言和教育體系,都深深烙印著中華文化的印記。儘管時光流逝,峇眼亞比的華人社群依然堅守傳統,成為印尼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峇眼亞比的歷史與華人遷徙 峇眼亞比的開埠歷史始於1878年,當時18名來自泰國普吉島的洪姓福建人來到這片土地,開啟了華人在此地的發展歷程。這些早期移民以捕魚為生,逐漸吸引更多華人前來定居,尤其是來自福建同安、金門、南安、晉江、潮州和客家的移民。隨著時間推移,峇眼亞比成為華人在印尼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峇眼亞比面積約475.26平方公里,人口約73,36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0人。這裡的居民以馬來族、華族和爪哇族為主,同時也有巴塔克人、米南加保人等少數民族。儘管族群多元,峇眼亞比的社會氛圍卻充滿包容與和諧。當地華人許國明表示:「這裡的各族群互相尊重,每逢節日都會彼此幫忙,共同慶祝。」 華人文化的傳承:語言、信仰與教育 走在峇眼亞比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中華風格的建築,這些建築見證了華人在此地的扎根與發展。當地華人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建築風格,更將福建話(閩南語)完整地傳承下來。峇眼亞比的福建話屬於泉州音,與中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福建話相似。這種語言的保留,得益於華人社群的緊密聚集,使得方言得以代代相傳。 在信仰方面,峇眼亞比的華人以信奉儒教為主,家家戶戶都設有神明廳,用於祭祀祖先和神明。當地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永福宮(又稱大伯公廟),這座廟宇建於1926年至1928年間,是峇眼亞比華人的信仰中心。每年的農曆5月16日,當地華人都會在此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紀念城市的誕生。永福宮不僅是宗教場所,更是華人文化的象徵,見證了歷代華人先輩的辛勤耕耘與無私奉獻。 峇眼亞比的華人文化還體現在教育領域。當地有一所歷史悠久的中華公學,這所學校創立於1938年,最初名為中華公學,後因政治因素於1957年改名為華西寧學校。儘管名稱改變,學校始終堅持華文教育的理念,培養了無數優秀的學生。華西寧學校的校長努爾‧蘇齊安多表示:「華文是我們學校的重要課程,學生們不僅學習語言,更透過華文了解中華文化。」這所學校的存在,成為峇眼亞比華人文化傳承的重要支柱。 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藝術與生活 峇眼亞比的華人文化不僅體現在語言、信仰和教育上,更融入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傳統咖啡店遍布城市,成為老少咸宜的聚會場所。這些咖啡店不僅是社交空間,更是華人文化的載體,讓人們在閒聊中感受到濃厚的鄉土情懷。 此外,峇眼亞比還有一位年輕的藝術家許瑋怡,他以繪畫神明和中國神話人物聞名。儘管從未接受過正規的藝術訓練,許瑋怡卻憑藉天賦和熱情,創作出許多精美的畫作。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華人傳統文化的魅力,更成為當地文化傳承的一部分。許瑋怡表示:「繪畫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希望透過我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華人的文化與信仰。」 峇眼亞比的未來:文化傳承與發展 作為一座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城市,峇眼亞比在現代化的進程中,依然堅守著華人傳統。這裡的華人社群透過語言、信仰、教育和藝術,將中華文化代代相傳。儘管面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挑戰,峇眼亞比的華人依然以各自的姿態,邁著共同的腳步,實踐著文化傳承的使命。 峇眼亞比的故事,不僅是華人在海外奮鬥的縮影,更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典範。 這座城市的存在,提醒著我們:無論身在何處,文化的根與魂永遠相連。正如永福宮見證了華人先輩的辛勤耕耘,峇眼亞比的未來也將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繼續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
《僑鄉盛典》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隆重舉行新任理事就職典禮 李東宏鄉長榮任主席
印尼廖省,2025年3月10日,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隆重舉行新任理監事就職典禮,李東宏鄉長眾望所歸,榮任新一屆主席。新加坡金門會館、馬來西亞砂拉越金門會館等海外金門社團代表,以及當地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 典禮在莊嚴的印尼國歌和金門縣歌中拉開序幕。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卸任主席首先致辭,他回顧了鄉親會過去幾年的工作成績,並對新一屆理監事會寄予厚望。 隨後,大會司儀宣讀新一屆理監事會成員名單,李東宏鄉長正式就任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主席。李東宏主席在就職演說中表示,他將秉承鄉親會「團結鄉親、服務社會、弘揚文化」的宗旨,團結帶領新一屆理監事會成員,為印尼廖省金門鄉親謀福祉,為促進印中友好交流與合作貢獻力量。 李東宏主席也表示,他將積極推動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與海外金門社團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傳承與弘揚金門文化,為金門鄉親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平台。 雪蘭莪金門會館、印尼麻里巴板金門會館等海外金門社團代表分別上台致辭,對李東宏主席的榮任表示熱烈祝賀,並表示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印尼廖省金門鄉親會的工作,共同推動金門文化在海外的傳承與發展。 典禮結束後,現場還舉行了精彩的文藝表演與餐會,與會嘉賓共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
《南洋浯聞》永福宮裡的華人情
﹝文字投稿:捲捲毛﹞ 在印尼廖內省的峇眼亞比市中央,矗立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廟宇--永福宮,亦被當地華人親切地稱為「大伯公廟」。這座廟宇已有逾百年的歷史,是峇眼亞比最古老且規模最大的宗教建築,供奉著福德正神,並在左右分別陪祀紀府王爺與水仙尊王,是當地華人信仰與文化的象徵。 作為一位熱愛宗教的印尼華人,我對永福宮充滿了敬意與情感。這座廟宇不僅是我們祈禱與禮拜的聖地,更是我們華人社區凝聚力的核心。 每年的農曆五月十六與十七日,紀府王爺的聖誕慶典便在此隆重舉行。這兩天,永福宮會舉辦盛大的「貢王」儀式,包括迎送王爺與燒王船的傳統活動,吸引了數以萬計的信徒與遊客前來參與,場面熱鬧非凡,展現了我們華人社區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近年來,永福宮進行了改建,採用了中國南式傳統廟宇的建築風格。廟宇的屋脊上,栩栩如生的剪黏與交趾陶交織成美麗的圖案,展現了精湛的工藝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且他的金爐更是用了臺灣的廟宇工藝。 永福宮不僅是一座廟宇,更是我們華人社區的精神支柱。它見證了我們在異國他鄉的奮鬥與堅持,也承載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每當我走進這座廟宇,心中總是充滿了感恩與敬畏。感恩祖先的庇佑,感恩這片土地給予我們的機會,也感恩能夠與這座廟宇共同成長。
-
《僑鄉連線》新加坡金門會館拜訪汶萊福建會館 邀請共襄155周年慶典
﹝汶萊-新加坡訊﹞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新加坡金門會館副主席團近日蒞臨汶萊福建會館進行友好訪問,雙方就加強聯繫、深化合作展開熱烈交流。這次訪問不僅促進了兩地金門鄉親的情誼,也為即將到來的新加坡金門會館155周年慶典鋪設橋樑,邀請汶萊鄉親共襄盛舉。 深化友誼 促進合作 此次交流活動由汶萊福建會館主席方延和率領理事會成員熱情接待新加坡代表團,包括新加坡金門會館副主席陳佳模、副主席李志遠及外事主任黃正發。雙方於午宴間親切交流,下午4時則在汶萊福建會館舉行正式座談會,進一步拉近彼此的友好關係。 在交流會上,陳佳模副主席特別介紹了新加坡金門會館的發展歷程與傳統。他表示,該會館每年皆舉行慶祝活動,其中「逢五中慶、逢十大慶」,而今年即將迎來的155周年慶典將是一場極具歷史意義的盛會。 他說:「這次到訪汶萊,除了重溫鄉情,最重要的是邀請汶萊福建會館及鄉親組團,於5月18日前往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共同慶祝新加坡金門會館的155周年。」 共襄盛舉 凝聚鄉情 李志遠副主席也在會上發表談話,他強調,新加坡金門會館一直以來致力於維繫金門鄉親的情誼,希望透過這次邀請,能夠進一步拉近與汶萊鄉親的關係。他指出:「我們希望藉由這次的拜訪,以鄉情打破地域的界限,讓大家更加緊密聯繫,促進彼此的交流合作。」 此外,他也提及,汶萊的金門鄉親在政商兩界都取得卓越成就,許多前輩曾擔任甲必丹,成為僑領,積極照顧鄉親,這種精神令人敬佩,也是新加坡金門會館可以借鑑與學習的地方。 身為155周年慶典籌委會主席,李志遠副主席誠摯邀請汶萊福建會館的理事及鄉親,共同參與這場盛大的慶祝活動。他表示,這不僅是新加坡金門會館的里程碑,也是金門鄉親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時刻,盼望汶萊的同鄉能共襄盛舉,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兩會共聚 期許未來 座談會期間,雙方還就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進行探討,包括文化交流、青年發展及經貿合作等議題,期望未來能夠深化彼此的關係,攜手推動更多有利於金門鄉親的合作計畫。 出席此次座談會的汶萊福建會館成員包括永久名譽主席暨會務顧問林漢璋、會務顧問林國欽、主席方延和、副主席方金星、副主席拿汀鄭麗珠、監察林永樂、總務林登財、副總務王輝煌、商務與工業主任林偉安、教育與文化主任陳麗珍、副公關主任林源泰、康樂主任林永發、青年團團長蔡信喆、青年團福利林豐忠及青年團攝影林麗娜等人,場面熱絡,氣氛融洽。 新加坡金門會館的訪問,進一步促進了兩地會館的緊密聯繫,也為未來的合作打下良好基礎。雙方均表示,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交流與合作,共同弘揚金門鄉親的優良傳統,並持續加深彼此的情誼。 汶萊福建會館將積極考慮籌組代表團,參加5月1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155周年慶典,見證這場歷史性的盛會,展現金門鄉親團結一心的精神。
-
《僑界盛典》美洲合勝堂150週年堂慶圓滿舉行 華埠熱鬧非凡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莊嚴祭祖儀式,傳承歷史精神 2月28日,美洲合勝堂於舊金山華埠總堂隆重舉辦150週年堂慶,來自舊金山、洛杉磯、美利允(Honolulu)、鳳凰城、西雅圖、波特蘭及丹佛等地的合勝堂成員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時刻。活動以祭拜關聖帝君揭開序幕,成員們遵循傳統儀式,向關帝聖君獻香、獻果,以表達敬仰與感恩之情,祈願堂務昌隆、社群和諧。這場莊重的祭祖儀式不僅承載了合勝堂百年的文化傳統,也象徵著世代傳承的精神,讓來自各地的成員在共同的信仰與價值觀下凝聚,延續堂會的優良傳統。 舞獅點睛,象徵堂務興隆 祭祖儀式後,舉行了新獅頭點睛儀式,象徵堂會發展欣欣向榮。點睛儀式由主禮嘉賓以硃砂輕點獅眼,寓意賦予靈魂,帶來好運與繁榮。隨後,舞獅隊伍展現精湛技藝,在鑼鼓聲中翻騰跳躍,於高蹬上完成高難度動作,吸引眾多來賓與華埠遊客駐足觀看,現場掌聲不斷。接著進行點炮儀式,象徵辟邪迎福,為堂務開啟新氣象。這場充滿活力的表演,展現出華人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年輕一代親身感受合勝堂的精神與歷史傳承。 盛大晚宴,共襄盛舉 當晚,合勝總堂舉辦150週年堂慶晚宴,席開40餘桌,邀請來自各地的合勝堂成員及華埠社團代表,共同慶祝這場意義非凡的盛會。宴會氣氛熱烈,來賓們在豐盛的佳餚與熱絡的交流中,回顧合勝堂的歷史與成長。主辦方精心安排傳統文化表演,讓來賓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沉浸於華人文化之美。長輩成員與年輕一代分享堂會的歷史與價值,期望後輩們能夠承擔責任,讓堂會精神薪火相傳。晚宴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幕,象徵著合勝堂的團結與延續。 150年的傳承與展望 自創立以來,合勝堂已走過150個春秋,從最初的幾位創會先輩到如今遍布各大城市的發展,已成為華人社群的重要支柱。150年來,合勝堂見證了無數華人的奮鬥歷程,成為海外華人精神寄託與社會網絡的重要平台。隨著時代變遷,合勝堂持續推動文化、教育及社會公益活動,促進社群的發展與團結。展望未來,合勝堂將持續秉持創會精神,鼓勵年輕一代參與堂務,確保這份傳統得以延續。這場堂慶不僅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嶄新的起點,見證合勝堂邁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
《僑鄉盛典》【乙巳年全國福建新春大團拜】盛大舉行──八閩同歡,共迎新春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馬來西亞,2月18日)由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主催、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主導的乙巳年全國福建新春大團拜--「巳福春宴 八閩同歡」,於2月18日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福建籍宗親、社團代表及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喜迎新春。 盛會啟動,八閩鄉親共慶新春 此次新春大團拜雲集馬來西亞各大福建宗鄉團體,場面熱鬧非凡。活動現場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充滿濃厚的年節氣氛。嘉賓們盛裝出席,在歡聲笑語中互相拜年,傳遞新春祝福。開場儀式後,主辦單位代表發表致辭,回顧過去一年福建社團的發展成果,並展望未來的方向,強調鄉親團結、文化傳承及社團合作的重要性。 精彩節目,展現福建文化魅力 為讓賓客感受濃厚的閩南文化氛圍,主辦方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精彩表演,包括傳統南音、舞獅、武術、賀歲歌舞等,展現福建獨特的藝術魅力。此外,活動中特別舉行撈生儀式,寓意風生水起、好運連連,嘉賓們齊聲高喊吉祥話,祈願來年事業騰飛、闔家平安,現場氣氛熱烈,將宴會推向高潮。 鄉親團結,共創美好未來 這場新春大團拜不僅是福建鄉親共聚一堂的佳節慶典,更是加強社團聯繫、促進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機。許多福建籍社團領袖在席間熱絡交流,分享經驗與心得,期許未來攜手推動福建社群的發展,凝聚八閩子弟的向心力,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花絮回顧 該會特別整理了當晚的精彩畫面,包括貴賓合影、風獅爺表演、新春開春儀式,帶領讀者一同回顧這場盛宴的熱鬧氛圍。 「巳福春宴 八閩同歡」圓滿落幕,在鄉親們的歡聲笑語中,共同迎接充滿希望的乙巳年。願所有福建鄉親在新的一年裡事業興隆、家庭幸福,八閩團結,共創輝煌!
-
南洋百科
華語大不同||馬來西亞vs. 金門,趣味用語一次看! 第一集 日常生活用語 ﹝文:邱翌瑄﹞ 華語雖然是全球華人通用的語言,但不同地區的表達方式卻千差萬別。馬來西亞華人社群融合了閩南語、粵語、英語與馬來語,形成獨特的「大馬華語」,與金門的用語習慣有不少有趣的差異。本期專欄帶你掌握這些生活中的「華語用詞大不同」! ﹝生活用語﹞ 按錢:在馬來西亞,這表示「提款」或「領錢」的意思。 ‧吹風筒:指「吹風機」。 ‧吃風(福建話,念「jiak hong」):意指「旅行」。 ‧割車:表示「超車」。 ‧經濟飯:即「自助餐」。 ‧豆水:指「豆漿」。 ‧吸草/水草(Straw):即「吸管」。 ‧安哥(念「安個」,源自英文uncle):表示「叔叔」。 ‧安娣(源自英文aunty):指「阿姨」。 ‧打油:意為「加油」 這些用語差異反映了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多元文化背景,也展現了語言的豐富性和地域特色。下期我們將帶著大家認識更多馬來西亞華語用詞,敬請期待。
-
《國際亞洲》亞洲人口老化現象與政府應對策略:挑戰、機遇與未來展望
﹝整理撰稿:僑訊小組﹞ 亞洲邁向高齡社會 隨著全球人口結構的急劇變化,亞洲的高齡化問題已經不容忽視。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亞洲將成為全球最年長的地區,取代歐洲成為高齡人口最密集的地區。這一轉變對各國的經濟、社會結構以及政策制定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這一趨勢,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提出應對方案,期望在高齡化的背景下找到發展機會,而非僅僅視之為負擔。 一、亞洲高齡化現況:數據與趨勢 根據聯合國報告,亞洲國家在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中國、韓國、日本與台灣,這些國家的高齡人口比例均預計在2050年達到或超過35%。其中,中國與韓國的比例更可能突破40%。這一現象帶來的影響深遠,包括經濟成長放緩、社會福利支出增加、醫療體系承受更大壓力等。 1.人口老化速度加快: ‧中國: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約為2.1億人,預計到2050年將超過3.8億人,占總人口比例超過40%。 ‧日本:日本目前已有近30%的總人口為65歲以上,2050年可能達到35%。 ‧韓國:2023年韓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20%,預計到2050年突破40%。 ‧台灣:台灣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50年預計高齡人口將達35.3%。 2.少子化與勞動力短缺: ‧南韓與日本的總生育率已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分別為0.72與1.3。 ‧隨著勞動力人口減少,企業與政府需重新規劃勞動市場與退休政策。 二、高齡化帶來的挑戰與影響 1.經濟增長受阻: ‧高齡化導致勞動力減少,年輕勞動人口下降,使企業經營成本提高,進而影響GDP成長。 ‧社會保障與養老金支出激增,造成政府財政負擔。 2.醫療與長照體系壓力: ‧高齡人口慢性病與失能率上升,使得醫療資源需求大增。 ‧長照機構與社區照護需求日益提升,政府需大規模投資於醫療設施與護理人力培訓。 3.家庭與社會結構變遷: ‧過去亞洲以家庭為主的照護文化,因少子化趨勢而無法再支撐傳統照護模式。 ‧高齡獨居人口增加,社會孤立問題加劇。 三、亞洲各國如何應對高齡社會? 新加坡:延後退休與靈活就業 *逐步延長退休年齡: ‧2026年退休年齡提升至64歲,2030年將進一步延長至65歲。 *政府企業補助: ‧兼職再就業補助金與長者就業信貸,鼓勵企業聘用高齡勞工。 ‧提供彈性工作機會,支持高齡者持續參與勞動市場。 中國:推動退休改革與社會養老體系建設 *2025年起漸進式延遲退休: ‧男性退休年齡將從60歲提高至63歲,女性則從50歲/55歲提高至55歲/58歲。 *擴大養老保險制度: ‧增加最低繳費年限,確保養老金供應。 ‧鼓勵私人企業參與長照服務市場。 日本:世界最高的高齡就業率 *法規強制企業雇用高齡員工: ‧2021年修法,要求企業提供至70歲的就業機會。 *高齡創業補助: ‧鼓勵高齡者創業,提供政府補助與貸款支持。 *65至69歲就業率達52%,是全球最高的高齡勞動力比例之一。 韓國:提升高齡勞動力與退休保障 *提高退休年齡至65歲,並同步提高退休金發放年齡。 *高齡就業計畫: ‧2023年65歲以上的就業人口達394萬人,超越15-29歲年齡段。 ‧企業推行「工時峰值制」,允許年長員工減少工時,逐步過渡至退休。 四、科技與創新:高齡社會的機遇 1.智慧醫療與科技長照 ‧AI健康監測與遠端醫療。 ‧智慧居家照護系統與機器人輔助護理。 2.銀髮經濟與高齡消費市場 ‧高齡友善旅遊與健康食品市場成長。 ‧樂齡學習與文化活動需求增加。 五、結論與未來展望 亞洲的高齡化趨勢已成為不可逆的現象,未來各國必須積極適應並尋求創新應對策略。透過延後退休、發展智慧長照、提升高齡就業率以及擴大銀髮經濟市場,各國或許能將高齡化挑戰轉化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契機。然而,如何在保持經濟增長與社會福祉之間取得平衡,仍將是各國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