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
蔡厝蔡氏家廟修復工程今動土 府會首長祈福
縣定古蹟「蔡厝蔡氏家廟」修復工程,於今日上午正式開工動土,由縣長楊鎮浯、議長洪允典主持儀式,祈求工程順利。楊鎮浯強調,對於文化建築,把保存修復、人才培育做好,管理活化處理好,金門古蹟面貌將更有整體性。 楊鎮浯表示,蔡厝蔡氏耆老們一直有在反映家廟修繕且持續推動,經過前期規劃終於順利開工。蔡厝蔡氏家廟是明朝進士蔡復一一脈族人在金門唯一的家廟,也代表是宗族人最大的精神寄託。 楊鎮浯也向現場鄉親說明,近年來縣府在歷史、傳統、古蹟建築的修復,朝著三的方向努力。首先是「保存修復」;其次是「人才培育」,不論多厲害的老匠師,優秀手藝一定要有下一代承接才能避免人才斷層。隨著修復量體擴大,匠師培育更顯迫切,因此在傳統建築部分與高職合作,在歷史建築古蹟部分與金大、文化部都有合作。
-
金門友善水獺生態服務給付 即日起開放申請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今發佈新聞稿指出,去年度首度執行的「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因成效極佳,今年再度獲得農委會肯定,指定僅存金門的歐亞水獺為執行重點物種,這項計畫將包含以社區為對象的「巡護監測給付」、魚塭等經濟生產區域入侵「自主通報給付」,以及通報水獺受傷或死亡「水獺救傷獎勵金」,其中社區巡護監測給付自即日起至7月15日開放申請。 建設處說明,有意願的社區發展協會或在地民間團體皆可成立巡守隊,至社區周遭風水池、溝渠等水獺可能出沒區域進行巡守,如有發現棄置網具垃圾、水域汙染等讓水獺環境品質降低情形,通報相關單位或協助處理,每月核發5,000元獎勵金(依執行比例核發);另在巡守範圍內,同意並配合縣府或委託團隊架設自動相機,拍攝到水獺影像,將再發給社區5萬元獎勵金,每年以2次為限,每次影像拍攝時間至少相隔3個月。 建設處表示,歐亞水獺與社區生活環境之關係緊密,社區巡護監測給付去年度執行成果相當豐碩,共計有19個社區參與水獺巡護監測工作,累計近300次巡護作業中,巡守人數超過1,500人次,發現水獺痕跡超過200次,並有14個社區拍攝到水獺活動。藉由此巡護監測機制,不僅讓社區民眾主動關心生活周遭環境、採取友善環境的作為,相關調查成果,更可作為未來水獺保育的重要資訊。 有意申請的社區或團體,可檢附基本資料及申請表向縣府申請,申請期限至111年7月15日(五)截止,詳情也可洽建設處農林科,082-321254,相關申請文件請於建設處網站(https://reurl.cc/zZ9NA0)下載。
-
呂英華接消防局長 陳明伶掌金門日報 縣府2位新任首長走馬上任
金門縣政府今日舉辦新任消防局長呂英華、金門日報社長陳明伶聯合佈達交接典禮,縣長楊鎮浯表示,三年多以來,有很多資深同仁榮退,步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同樣地,也有同仁站上可以發揮的舞台,並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承擔更重的責任,這也是縣府團隊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扛起守護金門、發展金門的責任,他也致力打造一個尊重專業、尊重制度的團隊,儘管在整體施政程中,包括預算、人事、政策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但至少他們有堅持、有原則,他們也有在努力,希望打造一個堅實的團隊,一起來服務鄉親。 這場佈達交接典禮今日上午8時30分起在縣府多媒體簡報室進行,包括副縣長李增財、秘書長陳祥麟、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寧鄉長楊忠俊、金沙鎮長吳有家、金城鎮代會主席陳天成及府內外各局處主官管等近百人在場觀禮。 更感人的是,呂英華局長的父親「西村水根伯」也到場分享兒子榮任新職的喜悅,與呂英華相濡以沫,在人生職場各自崢嶸的金大校長陳建民、金酒公司董事長黃怡凱及金門博實法律地政事務所負責人李沃實博士,3位警大老同學更齊聚佈達會場,向高升局長的英華同學,致以最溫馨的賀意。 楊鎮浯表示,2年來國內疫情嚴峻,王世祿局長在扛責的這段期間,不僅扛下協助整體防疫的重擔,守護鄉親的健康,也能維持消防局一貫的好口碑,在全國的各項評比名列前茅,消防局是個有傳統、有榮譽的機關,他相信只要固守內部的榮譽感,讓內部組織文化延續不散,消防相關業務就不用太過操心,也會繼續綻放耀眼光彩。 楊鎮浯也推崇新任局長呂英華學養俱佳、學經歷豐富,尤其對局內業務以及公共政策的擬定和整體發展,都有一定的看法和高度,在歷任局長打下的基礎上,他相信現階段由呂英華扛下消防局的重擔,只要固守住消防局既有的傳統,並開創出符合現代社會多元所需的業務功能,一定能讓消防局有更好的發展,並再創業務高峰。 至於針對新任金門日報社長的任命,楊鎮浯說,在他的觀念裡,「金門日報從來沒有任何不存在的可能」,「金門日報是金門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門日報陪金門人走過不同的時光和歲月,也承載著金門人的歡樂喜悲」,「金門日報也見證整個金門往前走的軌跡」,因此,如何將金門日報轉換成金門人在未來生活最精彩的一部分,是他對新任社長陳明伶最大的期許,即便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楊鎮浯也肯定傅仰土社長是縣府團隊少有的新聞領域新聞人,特別是他在社長任內先後完成編輯室公約、新聞倫理委員會、即時新聞的推動等,讓編輯室內部的自律和專業取代外部種種的關切。 楊鎮浯表示,新任社長陳明伶長期在媒體業務奉獻心力,近年來在地媒體上山下海採訪也都能看到她陪伴的身影,期許她在新的崗位,全力固守日報價值之外,也要讓日報的功能更彰顯,精彩度更趨多元。
-
金門夏日音樂季7/26起連三晚舉辦 超高人氣卡司曝光
「2022金門夏日音樂季」倒數一個月,縣府觀光處宣布,這檔歷來最受矚目的夏日活動,7月26日至28日連三天晚上,在后湖海濱公園熱鬧登場,超強卡司熱血表演不停歇,加上夏日風情市集,結合海洋、音樂、藝術,以及主題餐車和金門在地特色美食、職人手作體驗活動等,構成最嗨夏夜音樂派對。 觀光處說明,配合中央日漸放寬的防疫管制措施,縣府宣佈今年將恢復舉辦停辦2年的金門夏日音樂季,活動以「KM PARTY~跟著音浪一起HIGH」為主軸,結合金門特色風情,開演繽紛活潑、熱情洋溢的大型音樂派對,營造屬於金門夏日音樂季的音浪律動及品味生活,演繹一場音樂盛典,越夜越精彩,讓遊客抒發放鬆,不容錯過。 今年度音樂季的超高人氣卡司雲集,包括有「迷幻歌王」林宥嘉、療癒系女聲蔡健雅、不敗情歌唱將「動力火車」攜手嗨翻金門,還有「神秘系女歌手」?te 壞特、饒舌歌手婁峻碩、鐵肺女王閻奕格與翻唱天后文慧如…等,星光熠熠。還有金門流行舞蹈團KDC、金門棠風舞蹈團、TRIO樂團等在地團體與藝人亦參與熱情演出,一連三天音樂季高潮迭起。 縣府觀光處長丁健剛表示,近4年來積極將觀光品牌年經化,除了舉辦如金門親子嘉年華、星光節、海洋藝術季……等創新觀光活動,還將戰地文化行銷為網紅打卡熱點,讓金門行銷話題不間斷,也成功吸的引更多的年輕人到金旅遊。 觀光處說明,受疫情影響二年未舉辦的音樂季,旅客相當期待,最近接到很多詢問電話。防疫措施部份,請鄉親放心,各項觀光活動均會依中央規定的防疫指引辦理。金門夏日音樂季活動資訊可上〈金門觀光旅遊網〉及〈樂遊金門臉書〉查詢。
-
城中校史館暨烏坵堡揭牌 楊鎮浯肯定校方保存珍貴史料
「金城國中」為全國第一所率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學校,今天上午由縣長楊鎮浯、議長洪允典、校長許維民等人為城中校史館及烏坵堡揭牌,楊鎮浯肯定校方透過校史整理,讓珍貴史料被保存、展示。 1963年時任總統的蔣中正巡視金門時,指示金門試辦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並創立金城初級中學,隔年起招收國小應屆畢業生入學,因此城中成為全國首創第一所國民中學。 楊鎮浯揭牌時表示,城中校史館不僅記錄城中創校點滴,也在中華民國教育史有著重要一頁。洪允典也說,城中第一屆比台灣早了四年,這在教育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歷史雖然一直在堆疊,但總要有人整理使其被看見,楊鎮浯肯定校長許維民帶領學校老師透過校史整理,讓珍貴史料用不同方式呈現。 而自九年國教實施後,烏坵學生依規定分配至城中就讀,此後島上國小畢業生就需飄揚過海到金門求學。「烏坵堡」就是整理當時烏坵學生起居的防空洞,成為烏坵孩子求學史的文物展示館。 楊鎮浯回憶說,當年也有結識來自烏坵的同學,雖然各分東西但情誼永不變。藉著烏坵堡的揭牌將金門與烏坵的教育連結再一起,這些史料更是彌足珍貴。
-
胡璉將軍逝世45週年 政軍首長追思
胡璉將軍逝世45週年,縣府今早於金城鎮石雕公園內的伯玉亭前廣場,舉行「胡璉將軍逝世45週年」追思祭典,由縣長楊鎮浯、金門防衛指揮部指揮官陳忠文擔任主祭官,於胡璉紀念碑前遙祭胡璉將軍,感念其對於金門的恩澤。 楊鎮浯表示,追思活動除了感念胡璉將軍的貢獻,也讓大家反思「和平的可貴、戰爭的無情」。 而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來金談及金廈大橋的議題,楊鎮浯在受訪時說,與柯市長對談時就向他說明金門周邊地緣關係發展,其中就包含大橋。他認為,對外的交通是金門發展所必需,這也包含大橋在內,因此多數金門鄉親都認為大橋議題要積極面對,不同想法、疑慮都可在這當中來討論。
-
金門產遊博覽園區招商 22廠商搶進插旗 首階段申租率達8成2
金門產遊博覽園區招商報捷,首階段共吸引22家金門在地業者搶進插旗,受理申租率達8成2。 縣府建設處說明,「金門縣產遊博覽園區」為縣內第一個具備完整公共設施基盤的產業園區,園區提供產業用地4.78公頃土地供特色業者建廠,並規劃包含停車場、污水廠、公園、綠地、水力、電力、電信、道路等完整的公共設施,相關公共工程刻正執行中,預定今年年底竣工;縣府為加速招商作業,採工程與招商雙軌同步進行,今年4月11日公告出租「金門縣產遊博覽園區」產業專用區(一)生產事業用地,並於6月10日截止受理第一階段第1次申請。 建設處表示,第一階段申請共吸引22家金門在地業者搶進插旗,包含老農莊食品、圓頭農牧食品、良金實業、金門地產王、燕南農牧食品、長合、馬家麵線、陳金福食品、聖祖、勝騏農牧、雙墩實業、金來寶食品行、刻譜企業社、永強生物科技、金鴻福等15家食品製造業;金合利實業、浯州陶藝、金門宏玻陶瓷等3家陶瓷工藝及金屬刀具製造業;王大夫一條根、佳仁化學、香蜂一條根、金太武一條根本舖等4家藥品製造及批發零售業。 另本次受理22家業者送件,總申請面積高達4.44公頃,經初步形式審查22家業者申請案尚符規定,後續將依公告之出租手冊、招租須知等相關規定,就業者研提的建廠計畫、過去實績、財務資訊等項目進行實質審查,審查完成後,在就坵塊志願相同之業者辦理抽籤作業後,公告第一階段第1次招商成果,並同步辦理第一階段第2次剩餘土地後續招商作業。 建設處表示,產遊博覽園區開發以來,期間政策規劃及蒐集在地業者回饋意見,採分階段進行招商,並多元運用實體說明會、業者拜訪、工業會周知及申租階段採一對一專人輔導等方式積極招商,初步分析受理案件,預估實際出租面積達39,050平方公尺,佔總出租面積82%。 第一階段達成8成2的招租比率,顯見本案切合在地產業之需求,未來將充沛展現具「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並兼顧永續經營及環境品質之產博園區,同時解決地方產業業者取得合法生產用地問題,並在健全的環境下,促進地方特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價值。
-
第七屆金門文化獎出爐 黃振良、陳為仕獲殊榮
第七屆「金門文化獎」公開甄選,今年共遴選出二位得獎人,包括黃振良(地方文史)、陳為仕(歌仔戲、鑼鼓隊)。本屆兩位得獎人獲委員高度共識,以近乎全票獲選。將視疫情發展,擇期由縣長楊鎮浯公開表揚他們的成就及對金門的貢獻。 「金門文化獎」以金門籍、年滿七十歲以上,長期從事文化藝術活動,有傑出事蹟且對家鄉有貢獻者為獎勵對象。得獎者頒給文化獎章、證書及拍攝紀錄片,每人並頒發獎金新台幣十萬元。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金門以「文化立縣」,具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及深遠的文化精髓,需要我們大家去重視,設立文化獎的目的就是要表揚這些長期對金門文化有貢獻的傑出文化人,喚起大眾對他們的尊重,也是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第一屆「金門文化獎」六年前頒給已故版畫大師李錫奇,以表揚李大師「遊藝一甲子,揮灑六十年,堪稱藝壇翹楚,金門之光」。第二屆起擴大公開甄選,選出南管藝師洪天映、石刻張再興、土木作脊莊西勢、大木技藝翁水千及島鄉文學作家陳長慶等五位;第三屆選出糊紙達人翁文標、土木匠師李清海、木雕大師李換生、書法大師張奇才、傀儡戲師蔡甲庚等五位;第四屆選出包括糊紙達人翁文林、土木匠師沈富春、書法家洪啟義、文史作家林馬騰及書畫家陳素民等五位;第五屆選出包括土水匠師梁瑤望、傀儡技師楊土金及文史達人李福井,以及第六屆選出南管藝師陳金潭、詩書畫三絕許水富以及版畫大師黃世團等三位。 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績鑫指出,楊縣長非常重視地區文化傳承及推展。為向歷屆文化獎得獎人表達尊崇褒揚之意,今年五月間特別於中正國小民權路側風雨走廊,設置「歷屆金門文化獎風雲榜」,以燈片看板刊登他們的事蹟,表彰大師們的成就及對故鄉的貢獻,讓後輩學習、效法,歡迎大家前往觀賞。
-
2022THC台灣爬山挑戰賽 金門站登場
2022THC台灣爬山挑戰賽-金門站富豪觀光旅遊盃活動今日上午九時假后湖海濱公園開幕,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長丁健剛到場致詞,並受邀與台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創會理事長吳敏、台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車手代表陳柏蒼、賽事執行長鍾寺岳及所有車手合照後,丁健剛主持揮旗開啟為期兩天的賽程,現場也來很多賽車觀眾,一睹難得一見在金門舉辦的賽車精彩盛況。 台灣爬山挑戰賽-金門站富豪觀光旅遊盃於今日及明日一連舉辦兩天,有台灣賽車教父之稱的「廖老大-廖志賢」在賽事前幾天即率領車隊和家屬提前抵金,展開金門站賽車事宜,他說金門站計有十二車隊五十餘輛車,也看過賽道地形,表示很棒,金門是離島,最適合辦賽車,更可促進觀光經濟活動。 這場「金門封路計時賽」為金門首次賽車賽事,也是台灣賽車史上第一次在金門舉辦,有全國知名的D2車隊、台灣老牌車隊 T.M.S.全德車隊、網紅漫遊者WandereR等參賽,參賽車手菁英匯集,其中D2車隊由賽車界知名人物「廖老大」領軍,活動精彩可期。 觀光處長丁健剛表示,希望把金門站的THC台灣爬山挑戰賽活動做好示範,未來可跟中央爭取更多大型活動,帶動及提升金門所有觀光行銷及觀光人次的經濟效益。 丁健剛同時呼籲鄉親,所有管制路線在比賽開始之後,禁止進出,因為賽事過程有一些相對的危險性,在縣府與主辦單位共同規劃的觀賞點觀賞,也千萬不要有危險攝影行為。 廖老大受訪也表示,賽車對於偏鄉離島廣告是最大的,所以很支持偏鄉離島多舉辦賽車比賽,地方不用付很多經費,只要提供警力及路權,辦活動對外有推廣效益。而且,相信有很多在地賽車愛好者觀摩,賽車是安全、有公路的、交管的,將來在金門辦第二場比賽時,可能在地朋友就會參加,共襄盛會。 台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車手代表陳柏蒼說,台灣觀盟與賽車會一起舉辦金門賽次,採用最新爬山賽制,結合觀光,沒有高強度的比賽強度,適合全家大小一來參與。 這次有五十幾台賽車,但受疫情影響有十幾台沒有到金門,感謝金門鄉親給他們這個機會,希望每年都能來金門一次,也希望賽事順利圓滿成功。 2022THC台灣爬山挑戰賽-金門站富豪觀光旅遊盃今天在縣府觀光處長丁健剛揮旗下,五十名車手陸續上路,享受與在台灣甚至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駕馭快感。台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創會理事長吳敏也前來,為車手加油,她與觀光處長丁健剛坐上賽車體驗,車手說封路賽車對偏鄉離島影響較小,但宣傳效益大。
-
沙小地下停車場暨複合式運動場動土 府會首長祈福
金沙國小地下停車場暨複合式運動場今天上午正式動工,未來完工後將成為地下兩層、地上兩層的建築,提供250餘格停車位,以及金沙居民休閒運動的場域。縣長楊鎮浯、議長洪允典、金沙鎮長吳有家等人今早8點30分出席動土典禮,祝賀開工順利,工程如期完成。 金沙國小地下停車場暨複合式運動場預計提供253格地下停車位,地上的複合式運動場館,則將提供包含韻律教室、綜合球場、舞蹈教室等重要運動設施,待工程完工啟用後,不僅能改善金沙周邊停車空間不足的窘境,也提供當地居民一個全新的室內運動場域。 縣長楊鎮浯表示,經過多次與地方協調及向中央預算爭取之下,終於在中央部會與議會支持下順利動工。金沙國小地下停車場暨複合式運動場館的總經費6.77億,其中交通部與教育部補助經費達4億多元,未來在完工之後,能有效滿足民眾對停車以及運動休閒的需求。 議長洪允典指出議會站在監督角色,不只要停車場做得好,也要把錢花在刀口,所以先前預算審議上不是不通過,而是希望讓民眾了解建設可以對當地鄉親有何幫助,未來也會持續監督工程。 鎮長吳有家代表金沙鄉親,縣府與議會對於預算爭取及支持,讓停車場成為符合金沙鎮民停車與生活休閒需要的場館,成為領先金門的嶄新建設。
-
國中會考補考登場 金門12考生無人缺考
國中教育會考「補行考試」今、明2天登場,金門12位確診考生無人缺考,到考率100%。 縣府教育處説明,111年國中教育會考已於5月21日、22日辦理完畢,考試期間因確診新冠肺炎尚未解隔離、快篩陽性未經PCR檢驗及未獲PCR檢驗結果的考生,改安排6/4至6/5兩天進行補考。 金門補考考生人數總計12人,考試地點安排在國立金門高級中學試場,為維護考生健康,國立金門高級中學與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採取高規格會考防疫措施,除考試前夕大規模消毒外,考試期間更全面量測所有考生及試務人員體溫,並要求務必全程配戴口罩,且不開放陪考。 今日補考首日,考試科目依序為社會、數學、國文、寫作,全國試務會表示,此次補考試題難易度及鑑別度與正式考試的試題相當。參與補考的考生,後續參加高中職免試入學等管道,錄取名額將採外加,不影響一般考生權益。 縣府教育處長黃雅芬今早特別代表縣長楊鎮浯前往國立金門高中試場慰勉試務團隊,感謝金門高中許自佑校長及試務團隊為維護金門確診考生權益的辛苦付出。 黃雅芬也慰勉12位新冠肺炎確診考生,期許考生認真向學、安心應試,發揮最佳實力;另對國中教師犧牲端午節連假擔任考生服務隊,全程陪同確診考生應考,黃雅芬也推崇有加,感佩不已。 教育處另說明國中教育會考確診考生補考相關作業期程如下:(一)6月5日下午2時後,補考各科試題及參考答案將公布於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網站;(二)6月15日上午8時起,開放網路成績查詢,考生可至國中教育會考全國試務會網站查詢(網址:http://neac.rcpet.edu.tw、http://cap.rcpet.edu.tw);(三)6月17日起,寄發補考紙本成績單。
-
縣長視察東半島湖庫水情及整治工程
連日來的梅雨季降雨,縣長楊鎮浯趁著好天氣,今天一早前往東半島視察湖庫水情以及水資源整治狀況。楊鎮浯表示,今年水情較前兩年穩定,前兩年的農塘浚深也在今年發揮成效了。 金門統計年平均降雨量約在1045公釐,然而在109、110年僅有477公釐及472公釐,造成地區50年來少見的嚴重旱情,不過今年1至5月的統計數據,金門降雨量累計已經達到562公釐,緩解了前兩年造成的乾旱狀況。 楊鎮浯表示,在極端氣候之下導致降雨量也呈現兩極化情形,特別是去年與前年都僅只有400多公釐,雖然因大陸接水讓民生用水無虞有保障,不過農民的灌溉用水方面就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楊鎮浯進一步指出,縣府從前年開始就逐步進行農塘浚深工作,109至110兩年時間所浚深的農塘數量就有110個,對於提供有效蓄水成效卓著。加上今年前五月的降雨量頗豐,讓今年的水情相對穩定。 而各鄉鎮農塘的維護管理工作都是委託各鄉鎮公所協助,在湖庫巡查方面發揮很大功能,也確保農友需求。金沙鎮長吳有家就說,過去就有發現因各湖庫水域的管轄權不統一而造成困擾的情況,這兩年來縣府將事權統一由公所維護防控,負責的同仁雖然辛苦,但也有效率。 楊鎮浯說,不只要兼顧民生、農業用水,縣府也很重視生態,在湖庫整治上,早期都是利用估水期時採取入庫挖角的方式,但此舉對於生態影響較鉅;所以他近兩年來都會要求相關單位需採取生態友善工法,直接在湖面架設平台,利用長操作臂開挖,這樣方法也比較不會破壞湖庫生態體系,兼顧生態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