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
守護離島安全 金門三消防志工勇奪全國菁英獎
金門消防局再傳捷報!本縣三位防災與救護領域的優秀代表脫穎而出,勇奪內政部消防署「114年度全國防火宣導志工菁英」、「全國救護志工菁英」及「優良防火管理人」三項最高榮譽,充分展現金門在防火宣導、緊急救護及場所防火管理的深厚能量與志工精神。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親自表達祝賀,肯定三位得獎者長年為金門防災體系所付出的心力與堅持。 消防局指出,獲獎者分別為義消總隊金城防火宣導隊副分隊長陳錦秀、第四大隊助理幹事李銘欽及羅伊頓托嬰中心主任江嘉祐。頒獎當日,副局長陳國瑋、秘書陳叁奇、義消總隊副大隊長吳淑鴛等人也到場觀禮,共同見證金門防災志工的榮耀時刻。 呂英華局長表示,防火宣導、緊急救護與防火管理是消防體系三大支柱,更需要社區志工與場所防火管理人積極參與。「事前預防勝於事後搶救,唯有全民防災,才能建構安全的金門。」他強調,消防局將持續強化防災教育與社區合作,讓防火意識深植人心,使金門成為真正安全、幸福的島嶼。 陳錦秀自民國88年起加入婦女防火宣導隊,超過二十年堅守第一線。她以深入社區、校園與家庭的方式推動生活化防火教育,透過案例分享與互動教學,讓防災觀念深入人心。她更主動培訓新血、建立團隊文化,以實際行動詮釋「防宣不止於宣導,更重於傳承」的信念,被同仁尊稱為「防宣大姐」,是金門防火志工體系的精神象徵。 來自古寧頭的李銘欽,服役空軍25年,退伍後轉任鳳凰志工,投入緊急救護逾十載。他憑藉EMT-1專業證照與豐富經驗,隨時待命,不論晝夜寒暑皆奔赴現場。特別在114年4月一件OHCA(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案件中,他與消防人員默契合作,成功搶救一條寶貴性命。他以行動實踐「退伍不褪志、救護不停歇」的精神,成為消防志工中最堅定的後盾。 羅伊頓托嬰中心主任江嘉祐,是金門首位獲「全國優良防火管理人」殊榮者。自108年起擔任防火管理人以來,他嚴格落實安全檢查與消防設備維護,並主動參與消防局舉辦的演練,強化中心的防災應變能力。身為教育工作者,他更結合托育專業,創辦「小小消防員」體驗活動與繪本導讀課程,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防火意識,成為社區防災教育的創新典範。 消防局強調,三位獲獎者的表現,是對個人努力的肯定,象徵金門在志願服務、防災教育與社區安全管理上的持續深化與創新。防火宣導隊、鳳凰救護志工與場所防火管理人,構築出金門最堅韌的安全網,形成一股溫暖而強大的力量,未來將持續強化社區防災能量,推動更多元的防災教育與訓練,讓每一位居民都成為守護家園的第一道防線。 「防災無假期,安全不打烊。」三位獲獎者以行動證明,奉獻不分崗位、守護不分時刻,他們共同織就出金門最堅韌的安全網,也讓「志工精神」在島嶼上閃耀出最溫暖的人性光芒。
-
全運會舉重 金門新星李宥均閃耀鍍銀
114年全國運動會舉重賽事昨(19)日在雲林縣盛大登場,金門縣代表隊傳來振奮捷報!年僅19歲的金門舉重新星李宥均,在男子61公斤級賽事中表現亮眼,以抓舉110公斤、挺舉140公斤、總和250公斤的優異成績勇奪銀牌,不僅創下個人最佳紀錄,也刷新金門縣代表隊在本屆全運會的最佳成績,讓家鄉民眾與體育界倍感振奮。 李宥均現就讀於臺北市立大學陸上運動學系,自國中起投入舉重訓練,至今僅五年,卻展現出驚人的毅力與潛能。雖然年紀輕輕,他已是全國青少年男子61公斤級抓舉紀錄保持人,展現不凡的運動天賦與穩健心態。回顧他過去的賽事表現,成績同樣耀眼:113年全國總統盃61公斤級第二名、114年全國青年盃冠軍、114年全大運冠軍、114年全國總統盃65公斤級冠軍等皆名列前茅。此次全運會再度締造新高,與上屆僅獲第八名的成績相比,進步幅度可謂飛躍。 李宥均的教練童建融表示,這枚銀牌不僅象徵選手多年辛勤訓練的成果,更是金門體壇長期投入運動培育的具體成果。能在競爭激烈的全國舞台上脫穎而出,展現了金門選手的實力與韌性。 金門縣體育會與縣府體育單位對李宥均的表現深表肯定,表示李宥均是「金門囝仔、潛力無限」的最佳典範,期盼未來能持續挑戰自我,爭取更高榮耀。 李宥均賽後受訪時表示,能代表金門登上全國運動會的舞台並奪牌,感到無比光榮與感激。他特別感謝一路支持與陪伴的教練、家人與朋友,未來將持續努力精進,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國際賽場上為中華隊與金門爭光。 縣府教育處表示,將持續投入運動人才的培育與訓練資源,打造更完善的運動環境,讓更多年輕選手有機會登上全國與國際舞台,持續為金門體育寫下榮耀篇章。
-
寧中小作品奪全國銅獎 金門食農教育再添亮點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舉辦的2025年「第四屆全國健康飲食小主播競賽」近日公布得獎名單,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小學國小部以作品《我的午餐有在地超能力》在全國眾多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主題二中高年級組銅獎。學生以自信的播報與真摯的行動,詮釋「吃在地、食健康」的理念,為金門的食農教育再添亮點。 此次得獎作品由501班莊語喬與601班林欣慧共同擔任小主播,在指導老師林靜儀、周俊傑帶領下,從題材發想到腳本撰寫、鏡頭設計、現場播報,歷經多次激盪與討論。作品以學校午餐為主題,帶領觀眾從餐盤出發,看見金門在地農產品的多元樣貌與營養價值。兩位小主播以自然流暢的口語表達與活潑互動,展現金門孩子的自信與創意,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精神。 校長宋文法表示,這項榮譽象徵學生的努力獲得肯定,更見證學校長期推動「健康飲食」與「在地創生」課程的成果。孩子用自己的聲音說金門故事,從餐桌連結土地與文化,正是教育最動人的風景。宋校長指出,學校近年積極推動「閱讀×實踐×永續」的跨領域課程,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培養探究、表達與合作能力。教育不只在課堂,而應回歸生活;當孩子能從日常餐盤理解家鄉,那就是最真實的學習。 金寧中小學長期以「健康飲食」、「在地創生」、「食農教育」為核心課程,結合金門風土與社區資源,設計出具地方特色的學習藍圖。從石蚵、高粱文化到風獅爺與祭祀飲食,教師團隊引導孩子以「學習在地、行動實踐」為目標,讓校園外的社區成為無牆教室。此次榮獲全國銅獎,是兩位小主播的榮耀,更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讓全國看見金門孩子以創意與行動,展現家鄉的美好與教育的力量。
-
誠徵快訊
►金門貨運誠徵物流司機,薪38,000起(需備職業駕照), 意者請至金寧榜林136號面洽:316186 ►誠徵吊卡司機,月薪60,000元,吊車助手, 月薪40,000~45,000元,享勞健保,請電372211
-
以毅力與實力為金門爭光 全運會鐵人三項 何孟橋勇奪季軍
2025年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賽事於台東盛大登場,在烈日炙烤與激烈競爭的賽道上,來自金門縣的青年選手何孟橋展現堅毅不拔的運動精神,以穩定的節奏與出色的戰術發揮,最終勇奪男子組第三名佳績,為金門爭取到難能可貴的榮譽。 年僅23歲的何孟橋,出生於烈嶼鄉青岐村,畢業於臺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現專攻鐵人三項運動,投入訓練已有四年之久。起初他以田徑項目為主,憑藉優異的跑步基礎,於大學期間正式轉向鐵人三項專項訓練。轉型過程中,他不畏艱難,長期在游泳、自行車與長跑三項之間高強度交叉訓練,展現極高的自律與堅持,也逐漸奠定他在國內外賽事中的競爭實力。 近年來,何孟橋多次代表中華台北出征國際舞台,累積豐富比賽經驗,也讓他在戰術應變與體能分配上更臻成熟。本屆全運會賽事在酷熱的台東舉行,氣溫逼近攝氏35度,對選手體能是一大考驗。何孟橋憑藉冷靜判斷與穩健節奏,在三項轉換間保持極高效率,最終以強韌的意志力完成全程並奪下第三名,展現出金門青年運動員堅毅不屈的精神風貌。 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及體育會均對何孟橋表現表示肯定,強調他是地方青年運動員的榜樣,期盼藉此佳績激勵更多年輕選手勇於挑戰自我、投入體育發展。何孟橋賽後也感性表示:「感謝家人與教練的支持,能代表金門站上頒獎台是最大的榮耀,未來我會繼續努力,挑戰更高的目標。」 在全國體壇高手雲集的舞台上,何孟橋以毅力與實力證明自己,也為金門縣體育發展寫下令人振奮的新篇章。
-
金門體操捷報全運會奪團體第5名佳績 黃子星、林沂潔雙雙晉級全能決賽、單項勇闖前八強
金門縣體操代表隊於114年全國運動會中表現耀眼,在高手雲集的競技體操項目中展現強勁實力與團隊默契,最終以總分117.400分勇奪團體第5名的亮眼成績。其中,黃子星與林沂潔兩位選手更雙雙晉級個人全能決賽,並於單項賽事中闖進前八強,黃子星在地板操項目奪得第5名、平衡木名列第7,林沂潔則拿下跳馬第8名,為金門體操隊寫下令人振奮的新頁。 本屆全運會體操賽於9月28日至10月5日在雲林縣舉行,金門縣代表隊由黃子星、李妘謙、林沂潔、徐苡喬、黃慧玫及洪翊甄6位選手組成,在教練團的帶領下,分別挑戰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及地板四個項目。比賽現場氣氛緊張熱烈,選手們個個全力以赴,在器械間展現多年訓練累積的力量與穩定度,最終以穩健的表現獲得全國第5名,成績相當亮眼。 在個人項目部分,黃子星於全能預賽中以42.000分的高分晉級決賽,並同時闖入跳馬、平衡木及地板三項決賽,成為金門隊表現最突出的選手之一。林沂潔則以37.800分晉級全能決賽,兩人在全能決賽中雖未能擠入前八,但於單項決賽表現出色,雙雙進入前八名之列。這樣的成績在全台頂尖選手齊聚的激烈戰場中,實屬難得,也展現出金門體操實力不容小覷。 教練團表示,能在競爭激烈的全運會舞台上脫穎而出,歸功於選手們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此次賽事不僅檢驗了選手的技術成熟度,也考驗臨場穩定性與心理素質。團隊在比賽後進行檢討,將針對動作銜接流暢度與落地穩定性持續加強,力求在未來賽事再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亦是徐苡喬與李妘謙兩位年輕選手首次登上全運會殿堂。雖然未能晉級決賽,但兩人皆在賽場上展現自信風采,累積了寶貴的經驗。面對來自各縣市強手的高難度動作與高壓節奏,讓她們獲得實戰磨練,也激發出更高的成長動力。 金門體操隊近年來持續展現穩定進步的實力,透過扎實訓練與良好的團隊氛圍,不僅在國內各級賽事屢有突破,也為縣內青少年選手樹立學習典範。 接下來,金門縣體操代表隊將全力備戰11月登場的「114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教練與選手們信心滿滿,盼能延續全運會佳績,再度為金門體壇爭光,讓「金門體操」的名字在全國舞台上持續閃耀。
-
2025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 本縣獲「環境面向」非六都組第一名 深化居民環保意識 打造共同參與的永續生活
金門縣長期以來致力於打造永續宜居的生活環境,從垃圾減量、節能減碳到海岸守護與社區綠化,縣府一步一腳印推動各項環保政策,並結合民間力量廣泛參與,逐漸形塑出全縣共同的環境共識。對金門而言,永續發展不是政策口號,而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實踐,體現在居民用水用電的節制、垃圾分類的落實,以及守護海洋與自然資源的行動上。 《天下雜誌》近期公布「2025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最新評比結果,在全國縣市的永續表現中,金門縣在「環境面向」脫穎而出,榮登非六都組第一名,成為全台最環保友善的縣市之一。這項殊榮,不僅展現縣府在永續政策上的長期努力,也代表離島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績。 依據調查,金門縣在一般廢棄物回收率、生活用水量、能源使用效率、海岸線維護與電動大眾運輸比例等指標均表現亮眼。特別是垃圾分類與廚餘回收制度深獲肯定,廚餘比例僅佔8.81%,遠低於全國平均;同時,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僅120公升、人均用電量1,022度,均為全國最低之列。這些數據顯示,金門在民生環境的精細管理與居民環保意識方面,已走在全台前端。 縣長陳福海指出,這份榮譽是縣府與縣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金門是一座需要珍惜資源的島嶼,不僅必須守護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更要讓永續發展的精神深入日常。這次獲得全國第一名的肯定,證明縣府長期推動的政策方向正確,同時也是所有鄉親共同參與的成果。 近年來,本縣積極推動「垃圾減量」與「廚餘回收」政策。2024年的垃圾組成分析顯示,金門垃圾總量已下降超過四成,廚餘回收量更是倍增。透過精準的破袋檢查制度與教育宣導,垃圾分類已從政策要求轉化為民眾生活習慣。 此外,縣府配合中央政策,自2024年9月1日起,全面禁止縣內飲料店提供一次性塑膠飲料杯,包含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在內皆不得使用。陳縣長認為,減塑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一種生活文化的轉型,透過制度的推動與民眾習慣的改變,能有效減少塑膠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金門四面環海,長期面臨海漂垃圾威脅。縣府與環保局定期舉辦淨灘行動,並結合社區與志工團體共同參與,將「守護海岸」視為全民運動。陳縣長強調,乾淨的海岸不僅是自然資源,更是對下一代的責任,每一片被清理的沙灘,都是金門邁向永續的一步。 在防治上,縣府積極研擬跨域合作方案,與中央部會及周邊縣市討論如何建立更長期的海漂垃圾監測與處理機制,避免僅靠事後清理,而是從源頭減量與跨區治理來解決問題。 金門自2013年起推動「低碳島計畫」,並於2019年啟動第二期,從節能減排、再生能源、低碳交通、社區參與等多方面同步推進。縣府在主要幹道與鄉鎮公共區域逐步導入電動公車、推動綠色旅遊,並在社區推廣道路植栽與林相更新,讓城鄉面貌煥然一新。陳縣長表示,低碳島的目標不只是節能減碳,更是要讓環保與觀光並行。金門做為觀光島嶼,唯有乾淨的環境與清新的空氣,才能吸引更多遊客,同時讓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適。 除了硬體建設,金門縣更注重居民的參與及教育。縣府透過環保志工隊、社區協會以及學校教育,將垃圾減量、海洋保護與低碳生活的概念向下扎根。近年舉辦的「環保小旗艦計畫」、「永續旅宿標章推廣」等活動,不僅提升居民的參與度,並讓業者與旅宿業更加重視環保責任。陳縣長認為,唯有全民參與,才能真正落實永續。金門在環保上的成就,來自於大家的共識與行動,環境保護應該成為每一位縣民共同的生活態度。 然而,金門地處離島,垃圾處理與污水建設成本高昂,醫療資源與專業人力不足,對環境治理造成壓力。再加上海漂垃圾多來自境外源頭,跨域合作的必要性不容忽視。對此,縣府未來將持續強化基礎設施,包括提升污水處理率、增加綠能設施建置、擴大電動交通推廣、建立跨區合作平台,讓金門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精進。 金門縣在「2025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的環境面向獲得全國第一名,這是對縣府長期努力的肯定,也是對縣民共同參與的獎勵。從垃圾減量、減塑行動、海岸守護,到低碳交通與社區綠化,金門正一步步實現環境永續的願景。陳縣長強調,這份成績單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未來縣府將持續深化各項政策,並廣納專業意見與社區參與,確保金門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持續領先。 對金門而言,環境保護不僅是政府的施政方針,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縣府將持續以「全民參與」為核心,讓環境永續成為每一位縣民的共同態度與行動。唯有把政策落實到生活細節,才能讓金門這片土地既是宜居之島,也是永續之島,並為台灣乃至國際社會樹立典範。
-
再創巔峰 金門酒廠奪77獎牌 橫掃全球烈酒舞台
金門酒廠今年在全球烈酒舞台再創巔峰,以金門高粱酒為核心,勇奪國際四大烈酒競賽(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 SFWSC、英國國際葡萄酒暨烈酒競賽 IWSC、英國國際烈酒競賽 ISC、比利時世界品質評鑑大賞 MS)大滿貫佳績,所有參賽酒款全數獲獎,總計抱回77面獎牌與獎盃,展現中式白酒品牌於全球烈酒產業的競爭優勢。 在這場國際級的榮耀盛宴中,金門酒廠收穫6面雙金獎、20面金獎、31面銀獎、16面銅獎。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在英國 ISC 賽事中,《0.6L-56度12年陳年金門高粱酒》勇奪中式白酒類別最高榮譽「冠軍獎盃」(Trophy in the Baijiu Category),金門酒廠更榮獲「中式白酒年度最佳蒸餾酒廠」(Baijiu Producer Of The Year)大獎,全面奠定國際舞台領導地位。2025年9月25日於英國倫敦舉行的國際烈酒競賽(ISC)30週年慶頒獎典禮,吸引全球烈酒界權威專家與業界領袖齊聚。金門酒廠在該賽事一舉橫掃21面獎牌,成為中式白酒類別最大贏家,是台灣唯一榮獲雙金與多面金獎的品牌代表。其中,《0.6L-56度12年陳年金門高粱酒》憑藉細緻的風味與深厚的陳釀底蘊,擊敗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酒款,抱回該類別最高榮譽冠軍獎盃;而金門酒廠則以整體表現,獲評審團一致肯定,獲選「年度最佳蒸餾酒廠」,實至名歸。 金門酒廠在比利時世界品質評鑑大賞(Monde Selection, MS)亦大放異彩。旗下經典酒款《0.75L-58度金門高粱酒》與《0.6L-56度陳年金門高粱酒(5年)》不僅連續三年榮獲金獎以上肯定,今年更雙雙抱回MS特別榮譽「鑽石獎盃」,展現酒廠產品品質的穩定性與持續卓越。 在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SFWSC),金門高粱酒亦是耀眼明星,拿下5面雙金獎,憑藉14面金獎成為該賽事「金獎數量最多的中式白酒品牌」。這項殊榮,展現金門酒廠的專業製酒技藝,更彰顯其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高度認可度。此外,在英國國際葡萄酒暨烈酒競賽(IWSC),金門高粱酒再度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唯一奪下金獎的品牌,也是橫跨台灣與中國地區所有參賽酒款中,獲得最高評分的代表,寫下另一項國際紀錄。 面對榮耀成果,金門酒廠副總經理黃海山表示:「這些亮眼的成績,是對金門酒廠製酒工藝的高度肯定。每一滴金門高粱酒,都是金門特有風土與匠人精神的結晶。未來,酒廠將持續投入創新與研發,推動『金門高粱酒』品牌國際化,讓更多世界消費者愛上來自金門的經典佳釀。」 為慶祝金門酒廠締造世界級榮耀,旗下全台直營門市與金酒福委會門市,特別推出多元實惠的促銷方案。消費者可用優惠價格購入多款榮獲雙金與金獎的酒品,與親友共享榮耀滋味。 此外,昇恒昌免稅通路亦針對榮獲ISC中式白酒冠軍的《0.6L-56度12年陳年金門高粱酒》,推出限量優惠活動,購買一瓶即可獲贈「39ML 品酩杯(6入)+180ML公杯禮盒組」乙組,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金門高粱酒此次橫掃國際四大賽事,以大滿貫之姿榮獲77面獎牌,並拿下中式白酒最高榮譽「冠軍獎盃」與「年度最佳蒸餾酒廠」兩大獎項,締造台灣烈酒產業的歷史性里程碑。無論是舉杯歡慶雙十國慶的微醺小酌,或是中秋佳節親友團聚的歡聚時刻,金門高粱酒都將以「世界級金質佳釀」的姿態,陪伴消費者舉杯同歡,將金門的風土、文化與榮耀,傳遞至全世界。
-
水頭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整修竣工 重現僑鄉洋樓風華
金門水頭聚落兩大地標「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歷經6個月的修整工程,近日全面竣工並重新對外開放。此次除了建築本體的補強維護外,館內展示內容亦同步更新,讓遊客能更深入理解金門僑鄉跨海奮鬥的歷史記憶與文化風貌。 黃輝煌洋樓建於民國20年(1931年),由旅居印尼麻里巴板的僑商黃輝煌先生斥資興建。此樓兼具「光前裕後」與「落葉歸根」的意涵,建築形式為三塌壽加右護龍的二層洋樓,細部裝飾工藝繁複,融合中西題材,例如雙龍搶珠、鳳凰、壽桃、葡萄,以及西方天使與時鐘等元素,完整展現出「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其精緻的立面雕飾,不僅象徵家族榮耀,折射出當年南洋僑商事業有成後回鄉築屋的社會風潮。 相較之下,民國22年(1933年)落成的得月樓,更突顯當時僑鄉的防禦智慧。該樓樓高11.26公尺,牆厚達40公分,採用磚石與鋼筋混凝土混合結構。樓內無固定樓梯,僅以木梯銜接各層,一旦遇上海盜或盜匪侵襲,居民可逐層收梯,阻敵登樓,展現僑村在1930年代動盪局勢下的自保機制。此樓既是聚落的守護堡壘,也象徵金門鄉親跨海打拚、回饋家園的堅毅精神。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自民國96年(2007年)起,便依循嚴謹的原貌考證,透過傳統工法修復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並於98年(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由於水頭聚落鄉親赴印尼發展的人數最多,得月樓館內展示即以僑鄉建築特色、印尼華人及土生華人的歷史文化為主題,呈現金門與南洋深厚的交流脈絡。 此次整修工程針對建築結構進行補強與保存,館內展示亦大幅優化。新增「水頭移民印尼的第一人-黃清泉」事蹟介紹,並強化「印尼金門僑團」與「印尼僑村」等相關內容,進一步揭示僑鄉與當地社會的連結。 此外,二樓大廳的「娘惹菜」專區亦全面更新,以更生動的方式呈現華人移民在南洋落地生根、與當地文化交融的過程,帶領遊客體驗飲食文化背後的移民故事。 金管處強調,得月樓與黃輝煌洋樓是僑鄉精神與建築藝術的結晶,更是跨海移民歷史的重要見證。這兩處空間承載著僑民離鄉背景下的奮鬥、守護與回饋,如今隨著修整完成再度開放,期盼成為民眾與遊客認識金門僑鄉文化的重要窗口。金管處誠摯邀請各界遊客蒞臨參觀,親身感受水頭聚落跨越時空的歷史風華。
-
雙十節加班機 9/30上午9時開放訂位
為因應114年雙十節連假旅運高峰,金門縣政府積極協調航空運能,成功爭取加班航班,讓鄉親與旅客能順利返鄉與往返兩地。本次加班航班規劃於10月12日加開金門-臺北往返各1架次,由華信航空執飛,共提供322個座位。臺北飛往金門的AE1293班次,將於18時20分自臺北起飛;金門飛往臺北的AE1294班次,則於20時20分自金門起飛,兩航班皆使用738型客機。縣府強調,此次加班安排是在緊湊時程中積極爭取的成果,展現縣府對鄉親交通需求的重視。 縣府為體恤鄉親利用連假返鄉需求,有鑑於114年雙十節假期將屆,為期讓鄉親順利返鄉,特於第一波訂位結束後,啟動鄉親未訂妥機位需求調查,並於調查完成後立即向民航局與各航空公司協調爭取加班機。 縣府於114年9月13日至9月17日調查統計登記機位需求多為金門-臺北航線,經縣府努力協調各航空公司並同意保障各航班搭載人數後,於非常緊湊的時間下,調度出本次雙十節加班機。 本次加班機預計加開北金雙向時段來回班機1架次,可提供322個座位數,並訂於114年9月30日(星期二)上午9時起,統一受理民眾訂位。因加班機機位有限,提醒鄉親務必做好短時間內即可能售罄的心理準備,而縣府亦將視實際需求,持續跟航空公司協調爭取加開班機,讓鄉親順利返鄉。 本次縣府協調之加班航班,以金門-臺北航線為主,方便鄉親及旅客往返兩地。在臺北飛往金門的部分,10月12日將加開華信航空AE1293班次,於18時20分自臺北起飛,機型為738。至於金門飛往臺北的加班航班,則為10月12日華信航空AE1294班次,於20時20分自金門起飛,機型同樣為738。統一開放訂票時間:自114年9月30日(星期二)9時起,由各航空公司訂位電話及網路公開接受訂位。 觀光處提醒,鄉親於訂票確定後,請務必於訂位日起3日內完成開票,以免訂位遭航空公司取消之情事;另縣府特別呼籲本次管制期間(雙十節管制期間10月9日至13日)之加班機訂位機票,均會加註「限當日當班次有效」、「至遲於航班起飛前辦理退票」及「逾期作廢」等規範,避免因部分旅客重複訂位而影響多數民眾之權益,請鄉親特別注意。 此外,縣府再次提醒民眾務必事先訂妥機位,以免浪費時間於機場候補;搭機當日亦請提早出門至機場報到,並備齊身分證件,以順利搭機。
-
縣府協調114年教師節及中秋節加班機,將於9月19日(五)16時開放訂位
縣府為體恤鄉親利用連假返鄉需求,有鑑於114年教師節及中秋節假期將屆,為期讓鄉親順利返鄉與家人共度佳節,縣府於第一波訂位結束後啟動鄉親未訂妥機位需求調查,並於調查完成後立即向民航局與各航空公司協調加班機。 縣府於114年9月13日至9月17日調查統計登記機位大多為金門-臺北航線,經縣府努力協調各航空公司並同意保障各航班搭載人數後,於非常緊湊的時間下,調度出本次教師節及中秋節加班機。 本次加班機預計加開北金雙向時段來回班機各1架次,可提供280個座位數,並訂於今日114年9月19日(星期五)16時統一受理民眾訂位。因加班機機位有限,民眾需有短時間內即被訂購一空之心理準備,而縣府也將依實際需求,持續跟航空公司協調爭取加開班機,讓鄉親順利返鄉。 本次縣府協調之加班機,說明如下: 一、加班航線:金門-臺北航線。 二、加班日期、時間: (一)臺北→金門航線(臺北起飛時間): 9月29日/班次:B7-9209/起飛時間20時15分/立榮/機型AT7 10月3日/班次:B7-9207/起飛時間20時10分/立榮/機型AT7 (二)金門→臺北航線(金門起飛時間): 9月29日/班次:B7-9210/起飛時間22時10分/立榮/機型AT7 10月3日/班次:B7-9208/起飛時間22時05分/立榮/機型AT7 三、統一開放訂票時間:自114年9月19日(星期五)16時起,由各航空 公司訂位電話及網路公開接受訂位。 鄉親於訂票確定後,請務必於訂位日起3日內完成開票,以免訂位遭航空公司取消之情事;另縣府特別呼籲本次管制期間(教師節管制期間9月26日至30日;中秋節管制期間10月3日至7日)之加班機訂位機票,均會加註「限當日當班次有效」、「至遲於航班起飛前辦理退票」及「逾期作廢」等規範,避免因部分旅客重複訂位而影響多數民眾之權益,請鄉親特別注意。 此外,縣府再次提醒民眾務必事先訂妥機位,以免浪費時間於機場候補;搭機當日亦請提早出門至機場報到,並備齊身分證件,以順利搭機。
-
消防績優救護人員頒獎 金門縣消防局獲團體金質獎
為響應每年9月9日「救護日」,內政部消防署於台北大坪林聯合開發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辦「113年度消防績優救護人員頒獎典禮」。典禮由消防署副署長簡萬瑤出席主持,並頒發各項團體與個人獎項,以表彰全國消防救護人員的卓越表現與專業精神。在今年的激烈競爭中,金門縣消防局脫穎而出,榮獲團體最高榮譽「金質獎」,成為全國僅有四個獲獎縣市之一,為離島消防體系寫下亮眼一頁。 此次典禮中,金門縣消防局副局長陳國瑋率隊,並由榮獲個人獎項的金寧分隊隊員洪嘉壕代表上台受獎,與全體同仁共享榮耀時刻。消防局表示,「金質獎」是全國消防救護品質的最高指標,每年依據各縣市消防局處理「到院前無生命徵象(OHCA)」案件的即時辨識、線上指導成功率(ROSC),以及現場心肺復甦術(CPR)與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急救成效等數據,進行積分統計與評比,最終由積分最高者脫穎而出。 金門消防局能在各直轄市與縣市中拔得頭籌,展現其在制度化訓練、團隊默契與臨場專業上的成熟能量。消防局強調,這份榮耀是外界肯定,更是全體同仁多年來堅守專業、積極演練與精進技術的成果。 除了獲得團體最高榮譽外,金門消防局在個人獎項亦表現搶眼,共有七名隊員獲得殊榮,更在丁組甄選項目中包辦所有獎項,締造前所未有的佳績。 獲獎名單如下: 「生命捕手」獎:表彰第一時間辨識OHCA患者並即時進行線上CPR指導的人員。 最多辨識OHCA並線上指導者:指揮中心隊員盧宥睿,處理12件案件,展現敏銳判斷與冷靜反應。 最多線上指導並成功恢復心跳(ROSC)者:指揮中心隊員李昆峰,成功處理4件案例,為患者爭取重生契機。 「急救精靈」獎:表彰在現場實施CPR+AED急救成效最佳的人員。 最多執行CPR與AED者:金寧分隊洪嘉壕,處理11件急救案件,臨危不亂、技術純熟。 最多成功協助康復出院(CPC1或CPC2)者:金沙分隊黃昭錡、金湖分隊洪國榮、廖育晉,三人各成功處理2件康復出院案件,對提升患者生存率貢獻卓著。 「救護之王」獎:表彰出勤最頻繁、送醫件數最多的救護人員。 金寧分隊林誌有,一年內執行高達246件送醫勤務,展現驚人耐力與穩定應變能力。 這些獎項分布廣泛,顯示金門消防局在指揮調度、現場急救與送醫後送等各環節都具備堅強實力,體現整體救護能量的全面發揮。 消防局指出,金門雖地處離島,資源相較本島有限,但透過不斷演練與制度化訓練,已建立一套符合國際標準的緊急救護體系。無論是派遣中心的精準指令、現場隊員的高效處置,或是後送醫療的銜接,都在分秒必爭的救護任務中發揮關鍵作用。 金門縣消防局長呂英華特別指出,此次榮獲「金質獎」是榮譽,更是沉甸甸的責任。他表示:「這份肯定屬於全體消防同仁,從接獲報案、派遣指揮,到現場處置與送醫,每一環節都充滿挑戰。『金質獎』提醒我們必須持續精進,唯有不斷提升專業,才能確保民眾的生命安全。」 呂局長強調,救護人員每天面對的是真實生命的危急時刻,無論烈日、風雨或深夜,他們都必須在最短時間趕抵現場,承擔沉重壓力與責任。此次佳績展現的是專業技術與背後長年累積的默契、毅力與使命感。 金門縣消防局此次團體與個人一體獲獎,堪稱創下歷年最佳紀錄。消防局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專業訓練與跨單位合作,提升救護人員的判斷力與技能,並結合智慧化設備與數據管理,打造更精準的救護體系,確保離島民眾能享有與本島同等水準的緊急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