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公益獲獎無數的績優里長王泉尚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呂厝
現住地:台南市北區
學 歷:何浦國小,金沙國中,高旗工家,崑山工專
經 歷:台南市北區東興里里長,台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
擔任里長10來年,王泉尚因在公益方面的創意無限而獲獎無數。
談起當初之所以會選擇參與里長選舉,王泉尚回憶說他在64年到台灣後,就在新鋼工業(股)公司高雄營業所上班,本來都住鳳山,69年調派台南後便在該市東興里定居,但因看不慣社區逢雨必淹的窘境,88年他於是便「跳出來選」。他得意地說道,當選後他首先做的就是疏通溝渠和建構排水系統,「現在都不會再淹水了」。他還提到,颱風季節來臨時,怕停電造成里民不便,他還會儲備燭條送給各家戶,如果當地缺貨他甚至還會回到金門採購,而這都是台籍里長、議員或市長所想不到應該做的準備,所以「往往台灣人做不到的,金門人反而全部都做得到」。可以想見,在他身上絲毫沒有任何失敗主義的影子。
89年,他開始推動國有地認養的觀念。原本在他里內東興段255之8地號國有地,因位處台南縣市交界地帶,一直是該里範圍最大的髒亂地區,不僅雜草叢生,更常有蛇鼠侵入民宅,為里民帶來諸多不便,王泉尚因而產生認養該處國有地的想法。他表示,如果認養之後加以綠美化,既可以消除該地髒亂,同時還可以提供里內資源回收、垃圾分類,以及作為里民休閒的活動場所,何樂而不為?但因前無先例可循,接洽之初王泉尚即遭遇重重攔阻,在他積極奔走、溝通半年有餘和區公所的居中協調支持下,最終才獲得國有財產局台南分局首肯交付認養管理,此舉不僅創下全國第一件國有空地認養案例,同時也為公共設施用地的取得開啟了一個新的典範。
其後,他繼續一本以環保為主軸的理念,積極推展社區總體營造,並接著認養豐興公園及小東路147巷、287巷旁國有地(同時在後者的廢棄工廠成立了里民聯誼中心),且從著手規劃廚餘和資源回收站發展出廢物利用,以菌土培養有機肥再提供住戶栽培之用,一步一步的完成社區巷道綠美化,在里民的參與下日益蓬勃。王泉尚說,該里志工團隊擁有30位顧問,極好動員;環保義工也有1-200位,可能是台南市最多的,配合度也是百分百。值得一提的,里長夫人在廢物利用這一環節也扮演著不可磨滅的角色,剛開始她利用紙質茶葉罐挖開缺口當面紙盒用,接著出現將陶瓷酒瓶切開種植盆栽,慢慢的在志工群中陸續再發展出椰子殼、玻璃酒瓶、洗潔精塑桶製的各式各樣盆栽。
豐興公園小而美,佔地雖不到一公頃,卻是花木扶疏,綠樹成蔭,抬頭一看樹幹上還有刻意栽培的蝴蝶蘭,但王泉尚又挖空心思,「美美的公園配上醜醜的步道,橫看豎看都不稱頭」,所以又進一步把公園旁呆板的人行步道加以整修。對於社區他總是這般地追求完美,也難怪在當年台南市府舉辦的社區生活總體營造評鑑中,即能贏得優良獎和最佳人氣獎,後來還獲得全國十大環保社區榮銜,其個人也因此膺選為環保署「92年推動環境保護有功甲等義工人員」。而對於得獎,王泉尚則更得意了,他說他每年都至少要拿三塊以上的獎牌。也正因為受此激勵,東興里後來又認養了陸軍所屬警南新村空地,找經費、找企業贊助規劃,從而又成功打造出「東興綠邑公園」,而與前述認養空地連成一氣。
兼具活動廣場、休閒綠地、體適能遊憩等多功能用途的「東興綠邑公園」,接著又為東興里贏得空地空屋認養維護管理全國評比第一名,以及景觀創意和城市綠寶石票選兩項冠軍的榮譽,雖然台南市府認為「空地」無法比照一般公園提供硬體維護經費,但王泉尚仍決定先拿評比獎金墊支以持續維護公園美景。為了永續經營綠邑公園,他一方面開始參與各個單位或組織的活動,累積人脈以尋求經費贊助;再方面又引進不同品種咖啡樹苗栽種,命名為「丫丫咖啡園」,並計劃研發咖啡相關產品,以作為社區休閒產業開拓起點;王泉尚的咖啡夢即使可能是異想天開,卻也可以從中看出他真的是「點子王」。
據王泉尚指出,東興里座落的南市北區屬於文教區,區內除了明星中小學,還有成功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和醫學院,隔鄰尚有奇美醫院、永康榮民醫院,所以單單東興里就住有上百戶醫生,算是具有相當程度的文化水準,這也有助於他經營社區。12月才剛當選東興里發展協會理事長的他說,他經常會告訴里民一個觀念來凝聚向心力,即「房子是自己的,要提升層次才能讓它增值,再者家裡也有老人,也要讓出行便利」。而王泉尚對里民的盡心可謂是「有求必應」,深獲好評,一通電話哪邊路燈壞了、地磚破損、柏油路凹陷,他立即通知處理。王泉尚笑說,現在里民遇到事情都會先找里長,連發生火警都是直接找他,而不是打119。今年,他把選舉補助款全部拿來印製附有各政府機關電話的月曆,而且已經分發給里民。
王泉尚秉持著「歡喜做、甘願受」的理念,自認自己是出外人,要比別人更認真,要比別人更努力。除了繼續努力打拚,下一步他則計劃認養老人集合中心,成立集活動、辦桌、停車場和多功能廣場的休閒育樂中心,另外他也想把里內一條20米的巷道爭取改成「路」,更想把這條路命名作「金門路」。本著對於「疼愛家園,關懷生命」的認知,王泉尚將原本需要有償撥用的髒亂廢棄公有用地,轉化為無償認養的綠美化環保公園,種種事蹟屢被台灣媒體以「金門王」稱號刊載而見諸報端,他因用心和堅持所換來的成果,無異也可謂為「金門之光」。
王泉尚心繫故鄉金門,談話中他也提議希望金門縣政府可以在台南市建造一座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金門館」。他說,明鄭降清,當時滿清政府為了收攏人心、鞏固政權,便派駐台灣水師協防府城各洲口,同時在安平建造廟館,作為供奉家鄉神祇及聯絡聚會的場所,所建廟館共有「提標館」、「烽火館」、「閩安館」、「金門館」、「海山館」5座,目前僅存大家熟悉的「海山館」,這也是他期盼恢復「金門館」重建的典故所在。王泉尚還不忘強調說道,「金門館」內部可以販售家鄉名產及金門高粱酒,來增加縣府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