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輸在起跑贏在終點台藝大浯江三儒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208
字型大小:

人物小檔案:黃世團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
現住地:新北市板橋區
學 歷:西園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美德高中,台灣師大美術系,台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經 歷:僑仁工商、南強工商、師大附中、華僑中學教師,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講師

走進台灣藝術大學校門,成群劃著彩妝、身著艷麗粉紅色演出服的女生從左側建築魚貫迎面而來,立馬令人感受到強烈、濃郁的藝術氛圍,前來引領的呂允在博士向我解說這些女生來自馬來西亞。在他和黃世團、歐陽彥興等老師陪同之下,我們來到該校佔地4300平方公尺、六層樓高的圖書館大樓;圖書館館長是該校副校長、曾任國家圖書館館長的莊芳榮先生,也是金門人。
圖書館的實際陳設與管理,主要由身兼典藏組組長的呂允在專責和參與。進入館內,直接映入眼簾的便是歐陽彥興榮獲「2004年雅典奧運『運動與藝術大賽』立體雕塑作品類」銅牌的大作〈yes〉複製品(真品在奧運期間主要場館公開展覽後永久典藏於瑞士洛桑博物館中);這件歐陽老師的精心傑作運用許多小鐵釘焊成一件作品,藉由鐵釘表現一種細小如素描筆觸的效果,呈現藝術與運動、力與美的結合。
伴隨呂允在的引導和黃世團、歐陽彥興的細心解說,一行人又逐層瀏覽了黃世團的〈金雞起飛〉、〈步步為贏〉、〈心湖〉、〈故鄉情懷〉、〈2009框架中的歲月〉、〈2010季的吶喊〉、〈2010綠色的隱憂〉,以及歐陽彥興的〈行〉、〈開明〉、〈美麗的印記〉、〈我將突破重重的自我設限〉等等素描、油畫、版畫、雕塑創作。之後,我們來到最頂層的會議室,一起坐下來喝茶、吃烈嶼的炸芋條,聊三個人的藝文世界。
黃世團提到,他是「一路走來輸在起跑點,一路走來顛顛簸簸」。或許是讀書環境或風氣使然,小時候的他長得一副聰明相,但就不甚喜歡讀書,英數理化基礎較差,在唸金門高中二年級被當後便轉往高雄美濃美德高中繼續就讀。他說,當時家境不好,家人對他轉學的決定都很不贊同,他的父親甚至以三天三夜不吃飯的方式來表達反對。但他對工藝卻特別具有慧根,頑皮的他經常成為其他同學挽救工藝成績的槍手,所以他從小相信--只要有心一定會贏在終點。
高中畢業後,返鄉回烈嶼卓環國小當代課老師,卻因同事一句話酸薄刺激,讓他毅然決然再度赴台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從而啟動他生命中最精彩璀璨的外一章。呂允在形容得極好,少年黃世團最在意兩件事:在課業上怕「書」與在球場上怕「輸」,而這兩怕卻造就了他愈挫愈勇的個性,更造就了他藝術創作的能量。他在大學求學期間,便受邀至台大、政大、北醫、淡江等校擔任美術社團指導老師,也先後在人稱「台灣現代版畫之父」的廖修平老師版畫工作室習畫與工讀。
從1977年起,黃世團參賽的作品每每都能屢創佳績,近年來他又突破媒材的限制,兼及素描和油畫的創作,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其南曾經稱道:他的作品「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揮灑出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特別是他的「紙版」功力,連宜蘭籍油畫大師廖啟恆都曾盛讚在台灣版畫界無人能出其右。呂允在評價他的作品,即認為無論主題關涉故鄉情懷、環保議題、物象造境、啟發人心等等,總能讓人感觸良多,重新出發意念再起。
不完全是因為對家鄉自我感覺良好,但他卻非常推崇以金門人樸實農家子弟的視域來看待藝術創作。以他而言,經歷砲戰的洗禮使他的心智比一般人更為成熟,不過他也認為如果太過局限地域觀念,致使創作流於片段的藝術呈現則也不是好事。對於如何審視其個人創作,他則表示「內在形成是外在形成的基本因素,所以不能過於重視表面」,黃世團以其碩士論文《物象變形創作論述》作為說明,表示「隨著時間、地點不同,創作的內容都在變化,主題也會跟著背景不一樣而在改變,但是本質基本不變」,因而他同時也強調創作必須時時抱持超越自我的態度,才能朝向「肯定自我,受人『認同』、『尊重』」的階段提升。
本於對藝術創作的這些認知,黃世團刻正進行的有兩件事。第一,在三峽山區購地並籌劃成立一處居家、工作與休閒兼備的工作室,構想中整體佔地約上百坪大小,其中工作室約為30-40坪,平常可以邀集三五好友聚會,夜深人靜時分則適合沉思、創作。第二,今年夏天他以特優成績考取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希望能夠將版畫和文學緊密結合,而使創作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臻於至善,同時他也自我期許能夠藉此完成撰寫台灣當代版畫發展史的心願;就此,他又指出如果能從文化、民俗,甚至政治、經濟等多方元素中解構出來,藝術創作的內涵應該可以更加豐富;另外他也提到,希望完成攻讀博士的夢想能夠讓故鄉年邁的雙親歡心。
談到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成長,黃世團表示他得感謝兩個人。他說,一是廖修平老師,老師是福華飯店集團第二代成員,早年留學日、法兩國,老師給年輕人的第一個建議通常是「躲在台灣,世界看不到你。年輕人要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而他現在也算是「走出去」了;黃世團還透露,廖修平老師將他視為得意門生,還把多出的版畫機送給他,讓他得以從懵懂世界克難走出來。另一則是縣籍藝術家李錫奇先生,通過李先生的協助推薦,他的畫作才能回到金門展出。

人物小檔案:歐陽彥興
出生地:金城鎮歐厝
現住地:新北市板橋區
學 歷:賢庵國小愛華分校,右昌國小,右昌國中,海青高職美工科,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
經 歷: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講師、清雲科技大學講師

我們在聊黃世團藝術創作歷程的同時,歐陽彥興大部分時間總是保持緘默,但卻十分仔細地聽聆。61年次的他,就已在2004年雅典奧運運動與藝術大賽中獲得銅牌大賞,更由於黃世團積極地提攜後進,而被推薦到台藝大任教。呂允在向筆者一再重申,黃世團與歐陽彥興有朝一日都將成為縣籍藝術界大師。
雖然年紀輕輕,但他在國內已經獲得不少獎項,諸如:2002第十六屆全國美展第二名、2003第五十七屆全省美展優選、2003台灣地區奧林匹克藝術與運動競賽立體類首獎、2004台灣藝術大學傑出藝術創作獎、2004國際奧林匹克藝術與運動競賽立體類第三名、2004國際扶輪社一百週年慶公共藝術第一名、2005參加平溪森林藝術季第三名、2005 第十七屆全國美展立體類第三名、2005高雄小港港安國小第二期校舍新建公共藝術邀請比件第三名、2006 獲客家裝置藝術競賽第三名、2006 台北燈節全國各級學校大型花燈類第一名、2007客家裝置藝術第一名、2007 獲得臺北縣美展雕塑類第一名、2007 第十一屆裕隆創新木雕藝術金質獎等等,真可謂琳瑯滿目,獲獎無數。
我在歐陽彥興的簡介中看到他所引羅馬尼亞籍現代主義雕刻先驅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 1876-1957)的一句名言:「大樹下長不出另一棵大樹」、「之後他毅然離開羅丹……」,就不知道這是不是他真實的心情寫照?不過,他所著重強調的是「藝術家一定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對於從事藝術創作者來說,是一種自己對藝術成就永遠追求的最佳註解」。他以《山洞裡的人》故事為例,告訴我們「群性的習俗或慣性並不一定是對的」,習俗或慣性對於自身不一定是健康的,也並不必然是成長的養分,有時候「只有勇敢突破『它』才能走出去,如同走出大樹下的陰影,就像走出山洞的那一個人,破除栓住自我的一切設限、障礙,放開心去追求新的觀點、新的思維、新的創作元素……」。
歐陽彥興與黃世團鑽研的領域截然不同,一個專攻雕塑,一個志在版畫,兩人互不衝突,反而有不少可以互補的地方。2008年,他以《負空間的研究-以石雕為例》一文順利取得碩士學位,論文的主題在於探討從有形的負空間到精神、思想的負空間思考。在談話中他又透露了一項信息,即今年有意追隨黃世團老師的腳步赴大陸再拿博士學位。元月15日,是他安置在桃園「沃荷藝術中心」開幕的日子。

人物小檔案:呂允在
出生地:烈嶼鄉東坑
現住 地:新北市板橋區
學 歷:西口國小,烈嶼國中,建國中學,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
經 歷:復興商工兼任教師,國立空中大學講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組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至於呂允在老師,他的專長主要是在圖書資訊學與史學研究,特別是對於圖書館藏史略更是多所涉獵。1998年、2008年,他陸續以「從臺灣地區專門圖書館歷史發展探討《主題式導向圖書館』經營之可行性》、《明人的讀書生活│知識階層生涯規劃的一個歷史側面》的論文題材,從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先後完成碩、博士學程。除了圖書館藏史略之外,他對人物刻畫也甚感興趣,2010年參與編輯由金門縣文化局贊助編印的〈躬耕履痕─楊榮煥回憶錄〉、刊載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的〈雪泥鴻爪話當年,烈嶼舊照憶從前│林馬騰『風雞履痕│烈嶼老照片說故事』訴真情〉及〈生命是一場盡力的演出│縣籍版畫家黃世團框架中的歲月履痕〉等些文章均是他的大作。細讀他的文章,文學造詣絕非一般。
他的著作頗豐,尤其側重描寫家鄉的美及其令人感動的史蹟考察,像總編纂《增修烈嶼鄉志》、《追本溯源:盡攬東坑風華》、《東坑呂氏家廟族譜、六姓宗祠族譜、清雲祖師廟源流考全記錄》、《典藏東坑:烈嶼歲月憶往》、《細說烽火話烈嶼:從東坑談起》、《金門縣烈嶼鄉東坑社區導覽簡介》等等系列叢書,盡攬東坑形而上層面雋永的軌跡,也為家鄉歷史留下書面印記。身為烈嶼東坑社區終身義工,使東坑成為在LOGO設計、治安標竿社區、創立社區發展協會、編製發行總體營造叢書和社區導覽手冊等方面都拿下全國第一的先驅社區,呂允在在過程中穿針引線,可謂貢獻良多,其中LOGO的文字說明即是出自他的手筆,而模範社區成果報告的撰擬口述亦然,無怪乎前烈嶼鄉長林金量將他比喻為「社區促進的靈魂人物」。
然而,曾經他也年少輕狂、放蕩不羈,所以在談到個人一生最深刻的「憶往」時,呂允在表示一路走來,背後支撐的就是周遭許多人的鼓勵及借鏡。他提到「一句感動的話往往能驚醒夢中人」,記憶裡國中時期謝炯、林福德、蔡海塔等老師和洪朝生主任的一些話無時不在激勵著他,讓他相信「人只要不小看自己,人生就有無限的可能」。記者洪志慶曾以特稿《愛‧改變‧發掘--放牛班的學生也有春天》報導過他求學至返鄉擔任志工的心路歷程,他的故事確實是很能啟迪人心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