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錡穿針引線籌謀擘劃華東金門聯誼組織的建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城鎮水頭村
現住地:浙江省嘉興市
學 歷:金水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職農科
經 歷:日鼎塗裝(股)公司業務經理、浙江日鼎塗裝科技有限公司執行副總
位處長三角的「華東金門同鄉聯誼會」,其初始大都是由黃崇錡居間架構起聚會的橋樑,在自發聯繫3-4次後的聯絡工作才交由林至仁接手,同時又將聯誼會初步區分為浙江、上海、蘇州與昆山四個小組,每間隔三個月輪流主辦一次聯誼活動,2010年10月間並經一致推崇熱心鄉務、積極度極高的呂天送出線擔任聯誼會總幹事。據黃崇錡指出,呂天送即使在自己繁忙無法抽身時,仍會委由妻子或小孩參與會務活動。而究其實,自始乃至當下這段期間,仍總是能看見黃崇錡居中苦心孤詣經營聯誼的影子。
民國72年6月6日,黃崇錡正就讀金門高職二年級,他的父親黃祝銓時任農試所作物科科長,當日欲搭乘C119運輸機赴台參加農發會會議,不幸出料羅灣機體即落海而罹難。傳統上,長子都會被要求常留家鄉「拜公媽」和參與祖廟紅白「世事」,遭逢此一斷腸時巨變的影響,黃崇錡宿命地認為似乎注定他必須得往外發展,因此74年高職畢業到台中後,他就主動向當地兵役課要求提前入伍,以便早早服完兵役扛起「養家」重擔。
但服完兵役後黃崇錡發現並不好找工作,後來是透過舅舅楊永斌引薦進入日鼎公司,剛開始他先從事焊接、切割等「冷作工」的粗活,相當帥氣的他心裡倒是挺「認份」的,認為是在習得一技之長。但因自幼身體不是甚好,像感冒、胃出血這些小毛病不時纏身,所以他也擔心鐵工這份工作不能長久,再加上認識到自己僅有高職農科的學歷,於是便經常利用夜晚下班的時間,進廠加強對設備的了解和專業上的本職學能,因此一般需約2年才能上手的冷作工,他在不到3個月即已達一定水平,同時其表現也讓廠內工作多年的資深員工個個刮目相看。
接著,他又主動積極學習工程識圖能力,從而奠定了日後換軌到管理階層的基礎。民國83年黃崇錡完成終身大事,同年女兒降臨人世,而公司新竹廠也擬將成立,在經過整整6年的工地歷練之後,黃崇錡終被委以製作部主管的職務。在嗣後的3年半裡,他逼著自己上卡內基、生產力中心或工業區管理中心的課程,來補足管理專業上的不足。其後,明顯的影響是之前比較「直接」、「粗野」、「土氣」的管理方式,均已然轉變為經過修飾而確能令人誠服的統御模式,進而也把工廠員工的凝聚力拉拔到最高的狀態。
他說,這個改變也讓他在老闆的心目中得以更上層樓,3年前老闆會認為從他嘴裡吐不出象牙來,3年後老闆卻把總公司需要詞令表達能力特強的業務部門交到他的手中。民國86年對黃崇錡而言是一則以喜——他的小兒子誕生,一則以憂——那年他接下業務主管,卻不幸正值台灣汽車市場開始步入不景氣的階段,首當其衝的便是他所任職的塗裝公司。有大半年的時間,他都是在辦公室裡坐冷板凳,於是他向老闆提議到大陸看看有無市場,第一家拜訪的對象即是廣東深圳的富士康公司。
結束考察時雖未實質達成任何業績,所幸返台後2、3個月終於接到鴻海來電,自此日鼎塗裝的事業版圖便從汽車市場跨足到3C產業,而這便即是黃崇錡迄今對公司最大的貢獻;再從汽車市場的現況來看,剛到大陸時約僅有200萬輛四輪機動車輛,現在則已趨近2000萬輛,樂觀預估牛市可期。也正因為為日鼎打下大陸江山有功,96年他被正式派任至上海負責中國市場的總體經營管理,且於97年因執行日鼎在浙江設廠而與鄉親李仁祥結識,並因買賣廠房需要而認識了王來成,同時又因98年《商業週刊》1093期有關「金門幫」的報導開始組織鄉親聚會,進而在餐會中一致通過了成立華東金門同鄉會。
據黃崇錡提及,長三角的鄉親在各自工作崗位上都很忙碌,但都能盡量爭取排出時間參加聚會,在推動會務方面也都利用了許多自己的時間,令人覺得「足感心」,所以極為冀望這個組織能夠永續地經營下去。他說,現在他們正擬向社會局了解如何正式申請立案,並業已經由楊鎧設計會徽、林明堆負責架設網站、王來成主動捐獻會服,且刻正進行研討同鄉會的會費收納、組織架構,以及如何擴大服務功能等等事宜,以利會務得有更為明確的方向,並期使現有會計師、資訊業、製造業、法律服務、貿易方面等等資源都能發揮其極致的效益,所以也希望鄉親來到長三角都能共濟和同享彼此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