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楓從早慧視域的發掘談文學底蘊的堆墔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城鎮北門里
現住地:新北市永和區
學 歷: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碩、博士
經 歷:台北市忠孝國中教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於是想起那年夏天,我和我的朋友脫離聯考桎梏後,一起奔赴台灣的往事。我們其實都是一群阿勁們,即使身處異地,也深知對於遊子,土地、故鄉、回憶永遠都有它無可抹滅的意義。」
石曉楓〈想我金門的朋友們│《星月無盡》裡的青春謳歌〉
石曉楓一直都是個「乖乖牌」。從小,她對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度都高,性向明確後,即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在校期間,她便不斷得到許多老師的引導與啟迪│國小陳為學老師把她從瓊瑤的天地拉向琦君的世界,讓她從偏鋒走進嚴肅文學的正道。她說,琦君的散文裡有濃厚的古典詩詞涵養,是她最早的文學啟蒙者。
她再追溯回到70年代│中學時期的歷史老師顏生龍、英語老師董佩文。石曉楓表示,顏生龍從台灣畢業返鄉服務時,帶回了很多如黃春明、王禎和等人的鄉土小說,她即經常跟老師借來品閱,後來發覺她比別人都早一步接觸到台灣文學的發展,因為直到大學三年級時,課堂上才在教授這一領域的課程。她補充,這些小說對非文學專業的人或許沒什麼,但是對於從事文學工作的人來說,則是很重要的資產。
而董佩文在她讀國中時,就教他們欣賞Bob Dylan (巴布狄倫)等人的反戰歌曲,老師不只是教他們課本上的知識,更教他們應該打開眼界,以世界的視野看問題,從而擴展了他們的世界觀,這對世界文學史的認識是很有幫助的。她說,原來老師們已經在慢慢引導她走向一個早慧的文學視界,讓她比其他人提早領悟到更深的事物本質。
石曉楓另外提到高中時的國文老師洪春柳。其在台大畢業回金任教後,有次上作文課時,不是依循往例直接給一道題目,而是先唸一段鹿橋的文章│「幽谷」,到某個轉折點倏忽打住,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編寫結局。她說:「帶領學生運用想像力,其實這就是一種文學創造力的訓練。」並如此稱讚洪春柳:「她根本就是個才女!」
「在文學追求的路上,經常猛然發現原來在很早以前就已讀過這些文章或著作,而時時有著不斷的驚喜,似乎冥冥當中即在引領著她走向文學,進而從沒有徘徊過走上這條路,堅定而自然地……」她說。由於師長的鼓勵、本身對文學的敏銳度和喜愛孩子的天性,她選擇了師大國文系。與多數人一樣,初入古風純樸的師大,足跡沒多久便踏遍整個校園,但這也讓她更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課業上,而傲然地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至於其後的任教之路。石曉楓指出,本來她只知道自己要當老師,但未曾設定過要當大學老師。在忠孝國中任教那一年,日子安穩且平靜,每天教書又不用超時工作,是輕鬆自在的工作環境,與前輩、同儕、孩子們相處,也相當和樂融洽。她說:「小孩子就是很天真單純,很好相處。至於教書工作方面,我可以在下午四點前備完課,下班後就是自己的時間。一切都是這麼美好,人生似乎也全然走在自己從小預想的道路上。」
直到有天,她彷彿預見了許多年後的自己將是如何的情景,便常私底下反複地思考,最後的結論是「不僅是要教,而且還要繼續學」。她說,自己喜歡身處在學術的環境,而大學是個學術氛圍最好的地方,正好也收到師大國文系招考助教,以及碩士班甄試的通知,她同時應聘、甄試後順利回到母校。她補充,一路上從講師到現在是副教授,也為自己能一直在學術氛圍這麼濃郁的地方生活感到慶幸。
然而,師大國文系一向是個比較傳統的科系,泰半都在研究古典文學,但她在研究生階段最想學的卻是現代文學,當時也有老師勸喻可能會遭遇刁難,影響到她取得文憑。後來,她選擇以「豐子愷散文研究」作為碩士論文題目,選材仍然本於自己的初衷;另一方面,人事紛亂的助教工作逼得人快喘不過氣來,於是她閱讀豐子愷、研究豐子愷,豐子愷的生命智慧是這段歲月的安定力量。她提及,她很喜歡豐子愷的文藝多元表現,許多漫畫都有文人畫的味道,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兼擅,雖然在當時還不是顯學。
她在博士時轉攻小說,方向是作兩岸小說的比較研究,認為此舉乃是著眼於視域的開展,不只看到生活當下的島內,還看到對岸的文學發展,這是當代華文應有的一個視野。她想,如果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研究方向可以從兩岸回歸台灣,還可以再進一步回到自己的鄉土│金門,亦即先培養自己較大的閱讀視野,再聚焦關注自己的鄉土。她說,這就是視野基礎紮根或累積的重要之處,爾後才能回過頭來以比較的方式關注本土;不過她坦言自覺慚愧,還無法做到可以注目自己鄉土的地步。
石曉楓提到,中文學界的學者都說澎湖人很幸福,因為澎湖有位年輕的作家陳淑瑤,可以用很生動的筆觸書寫家鄉。她表示,在本土化政策的催化下,每個地方都在關注本土,本土文學也因而方興未艾,但當你的情感還沒有凝聚到某一種濃度的時候,你不能偽裝自己有那份情感。她說,她還在等待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來書寫自己的家鄉。不過,她於2007-2008年在首爾擔任交換教授期間,所寫的異國見聞《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目前業已出版上架,這本新書鄉親們倒是可以先一睹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