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欽談從怒海餘生到在廣告界開天闢地的過往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湖鎮成功村
現住地:高雄市鳳山區
學 歷:正義國小,金湖國中,憲兵學校士官班,國軍隨營補習班高中畢業
經 歷:慈濟會員,大毅廣告企業行負責人,高雄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
陳文欽的兄弟姐妹共有13人,所以印象中幼時一直都是過著非常清寒的生活。他的父親是個農夫,也是位漁夫。在他小學4、5年級時,他的哥哥去當兵後,就把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交接」給他,於是他得開始放牛、挑肥、種菜、牽罟,樣樣都做。幼年,由半擔水肥學挑擔,自成功村豬舍挑到「西宅尾」田間約1公里,中途在「馬路下」要停歇1次,而包括尚義機場的「上埔尾」,到「墓林」都是他要參與的範圍。在此環境下,鍛煉出他超乎常人的體力,並從中培養了日後進入職場異於他人的執著與毅力。
陳文欽表示,在他記憶中的父親是「日也做、暝也做」,所以他在國中畢業後便沒有繼續升學,只希望找份工作幫家裡多盡一份心力。63年,他進入陶瓷廠燒窯組窯控班當練習生,賺得的微薄月薪1570元全都交給父母;他說,工作場合的室溫高達50度,成天汗流不止,每回把產品拉出窯洞都得靠意志力支撐。後來十七、八歲時,幾個同好「相招」去做「土水」小工,敲灰、挑水泥、印「土角」……;他還上過「金裕慶」漁船當船員「討海」,到過烏坵、馬祖、澎湖和台灣本島等地。
他談起了一段一生之中永難磨滅的深刻經驗,過程甚是驚險。某天,金裕慶作業到閩江口以北,螺旋槳被攪進的魚網纏繞住,以致機器故障而不能動彈,船員輪流下海仍舊解不開,即便其後下了錨仍固定不住船隻,就這樣藉著東北季風繼續漂浮,而糧食卻又準備不周,大夥只能油炸鰻魚充飢,期間在海上也數度遇見經過的船隻,即便求救但都不見理睬,約至一周後接近金門以南的礁石一帶,料附近作業的澎湖漁船會為索賠而肯拖救,便硬著頭皮碰撞該船,然後由他冒著巨浪游上澎籍漁船拉繩將兩船牽引,再慢慢拖進料羅港才告獲救。
經此事故,領悟到父母平日教誨「討海人不是吃、腳踏軟地無底」,便開始思索未來該何去何從,剛好憲兵情治調查班正在招生,他報了名且也錄取了。這次招生,地區總共被錄取了51人,服務期限為七年。受訓結束後,51人被打散至全省21個縣市,每組主官在他們初到單位時,開檢討會議總會得出「怎麼會有這麼多『阿金』?」的疑問(註:「阿金」指相對年輕、單純,且無法掌握情報資源的金門兵)。他說,由於憲兵重視「學長制」,剛開始時確常發生「老鳥欺負菜鳥」的情況,蔑視、排斥、歧視,樣樣都有。
兩年後,他開始被派任外勤,從而因接觸而認識了各「色」人馬,也建立了不少人脈,陸陸續續又因朋友或貴人相挺,69年第一次奉派參加一個全國性專案任務,他即榮獲所有單位個人總績效第一名,接著的十餘年外勤工作,更屢屢創造了一般人少有的績效,幾乎每一年他都能包辦前三名而獲得勳章獎勵(包括第36屆國軍莒光楷模),而這一期間是他覺得人生最為多彩多姿的一段,同時也讓老長官們刮目相看,倍受關愛。他說:「人生如戲,在任何階段都應該要把角色演好。」
而他總計在部隊裡待了16年半,但軍伍生涯表現再好還是有束縛,且虛浮的外勤工作摸魚機會多,為轉換跑道他常到做廣告的朋友店裡免費幫忙。約經過3年多,評估廣告業面向寬廣可有作為即申請退伍,但又因績效好且年限未到,各級長官極力慰留,那時差4年即能領取終生俸,因已立定未來創業計畫,便想盡各種方法才獲准退伍。
退伍後,陳文欽於82年在高雄鳳山開設大毅廣告企業行,秉持「誠信、實在、廣結善緣」的服務宗旨和經營理念,在商界的信譽和配合度極佳而普受好評。歷年來他承製的廣告無數,主要業務以政府機關、台糖和中油公司等所屬單位之廣告製品最多,同時他也曾承接87-90年中華排協在高雄舉辦的「世界女排大獎賽」、90年籃協在高雄舉辦的「國際瓊斯盃籃球賽」、「88年台灣區中運」、「90年全國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的廣告承包。
此外,近年來又完成各級單位雙語建置、縣市合併後30餘單位相關工程的承製,難能可貴的是各項工程都能如期完成,履約率高達百分之百。事業成功之後,陳文欽在光遠路買了間透天店面,為方便年邁父母行動,還特地增建一部電梯,並與二姊美金全力陪伴雙親,97年母親落葉歸根,父親則常住高雄享受天倫。目前,他也醉心於慈善事業,現在是慈濟功德會的會員,每月定期參與樂捐,同時他也是高雄市隨緣慈善會和龍鳳宮慈善會的會員。在同鄉會參與方面,今年他也獲得了「100年福建省政府旅台績優同鄉會幹部」的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