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丕華中華民國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創會會長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寧鄉后湖村
現住地:新北市中和區
學 歷:珠湖小學,金門中學初、高中部
經 歷:救國團金門支隊部總幹事、總團部專門委員
因為有感於戰後宗親去台人數漸增,離開家鄉後卻大多各顧各的、未能保持聯繫,形同「孤鳥插人群」,在與外人群居之中生活甚是困難。75年,許丕華調台工作,常想應該有個組織讓宗親們可以相互照應,不管過年過節、婚喪喜慶都找得到人幫忙,以避免這種融入台灣原住群體的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疏離感。
後來,有位宗親於過年的三更半夜時分出了車禍身亡,但因其他鄉親都不知道此人的詳細住址,以致眾人均無法前往探訪「捻香」,此一事件更堅定了他籌組宗親會,俾便加強聯繫的想法。於是每年農曆的6月15日,就例行性地會有個清明「吃頭」祭祖儀式,祭拜后湖12世祖許獬。
許氏宗親會從無到有至今,已歷經八任會長,許丕華是該會的創會會長,前後總共歷經三任。後來配合《人民團體法》98年的修正,才正式申請登記立案。當初由於他的人面較廣、社會關係紮實深厚,基本都是由他出面請託認識的宗親入會,組織成立後眾人也便推崇他擔任創會的會長。近年來的聚會地點,大多選擇在國家圖書館中和分館。每年該會也都規劃組團回金拜訪鄉親、縣府和議會,並與其他姓氏的宗親會聯誼。
出身救國團系統而本身即極具組織能力的許丕華,在民國45年進入救國團擔任幹事,時年當值20歲。他說,那時金門赴台很難,救國團的工作主要在於組織青年到台灣各地參觀國家建設,認識金門所沒有的新奇世界,增長見聞;記得第一次去到中山樓,看到雄偉的建築和厚厚的地毯,那是在金門所未曾見過的;同時,救國團也辦理台灣青年來金的「戰鬥營」活動,當時許多台灣青年因為來到金門,才發現原來前線戰地並不是滿地砲彈,而是一個好山好水的好地方。
92年他退休後,對於生活的想法是「每過一日,能夠盡多少力,就儘量盡自己的心意。」基本層面上較為注重運動養生,或者讀讀書、寫寫文章;他寫的文章大致與民俗有關,所以一般都投稿本報副刊,所有稿件後來也都集結成《浯鄉俗諺風華錄》(合輯)共三輯。閒暇之時,他更常參與同學、宗親和同鄉會活動。許夫人剛剛離世不久,這段時間他比較不常出門,但要感謝鄉親們經常登門去探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