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李錫敏領航出版業界執著奮鬥與困境突破

發布日期:
作者: 楊瀛谷。
點閱率:1,182
字型大小: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寧鄉南山村
現住地:台北市中山區
學 歷:金寧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師範大學美術系,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
經 歷:旺文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李錫敏的老家原本是三落厝,在南山村算是間很大的房子,在他讀小學二年級時,因被砲彈擊毀而不得不全家遷居下堡村。早晨時分,他總跟在父親拉著的手推車,再回南山老家上山下海耕稼陶漁,每每折返下堡村時已是披星戴月,往往還得一路躲避砲宣彈。
在當時戰亂及後來戒嚴「窮得會餓到哭」的時代,上學該是件再幸福不過的事了,小學成績算是不錯,當選過模範生,也曾代表學校到「城裡」領獎,但也只能算是勉勉強強地混過。53年就讀金城國中(第一屆)後終於可以搬回南山老家,他先是騎著腳踏車通學,沒多久便開始住校、搭伙。
高中畢業時,料想家裡沒錢可以供應他繼續讀書,原先也只打算報考軍校,卻在軍事院校聯招中名落孫山;他坦言,沒考上軍校改變了他先前預期的一生。在台北陌生的環境中流浪了一段時間,住過軍營、同學的親戚家,以及租房片段時日後回金。
他說,回鄉後細細思索應該隔年再行重考,與父親商量經同意後,他再度赴台租了個小斗室暫時棲身--這是老國代在其院子外,隨意覆蓋塑膠浪板搭建的儲藏室,夏天極熱,雨天滴水。在聯考之前,他每餐以一顆饅頭度日,過著淒涼的考生歲月。
臨大學聯考之日,原本身子就有貧血毛病的他,當天則是抱病赴考。他依稀還記得,那天整個人在建中考場是天旋地轉的應考。幸好,他仍如願考上了師範大學美術系夜間部,該年上榜的同班同學還有王士朝、黃世團兩位鄉親,因此得有同樣話題的人相為照應,另方面他也開始步入半工半讀的求學生活。
大學即將畢業前,當時金寧國中校長李養盛業已給他下了聘書,但他因國泰集團擬成立美術館而未回鄉執鞭任職。他解釋,國泰集團美術館是近代中國美術作品收藏的主要機構,所典藏的真跡有助於擴大他對專業的認知,那時國泰向師大發函覓才,學校則保薦了他,讓他頓時陷入了兩難抉擇,考量台灣適值十大建設、經濟起飛的階段,因而判斷留在台北較有發展的機會。
民國66年,李錫敏踏進國泰集團大樓,也踏出了人生事業的第一步。此一階段,因國泰出版了不少畫冊,而得以與出版業界廣泛接觸。三年後,他辦理留職停薪應召入伍,役畢再回公司復職時,國泰集團所成立的百科文化公司出版社,正擬出版一套《21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他由於專業與實務經驗俱足而被延攬進入編製團隊。
他指出,這套百科全書由國泰集團董事長蔡辰男領軍,在日本製版、印刷,他也隨著赴日參與整個製程,在這個得以成長的機會中又增進了不少專業知能,因為從籌劃到印製上市,能夠實際參與一套大書的完成是極其難得的機緣,再者也面對了出版業者製作套書所遭遇的各種問題,除了震撼,就是幸運。這套書,同時也帶動了七十年代台灣圖書市場的百科全書大戰。
他進一步表示,參與這套百科全書的製作,是他後來出版事業會以出版工具書為主業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或許是內心深處,因為小時候除了課本,一直買不起一本字典,直到就讀大學之時,存錢許久才終於買到了一本梁實秋英漢字典的心結吧!
他原是百科全書部門美編,其後被調往直銷企劃部負責教育培訓,指導直銷工作人員對產品諸多方面的認識,從中自己也學會了直銷經營,使得他「產」、「銷」得以進一步得到結合。不幸的是,後來因為「十信風暴」的影響,國泰旗下的百科文化公司受到牽連,而面臨遭到裁汰的命運。
76年,李錫敏在蔡辰男的支持下,同總編輯蔡焜霖先生討論後取得默契,二人出來合組「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方向延續原有路線,語文教材類的工具書仍是主力的領域。
「旺文社」成立時集資300萬,第一部作品就是當時仍不多見的彩色國語字典,依他對品質要求的原則,一本辭書常需經過3-5年不斷修正才能付梓,因此出版首部字典即花費了400多萬,幸賴蔡總編輯基於對文化的熱愛,投入重資贊助始得順利上市,這部字典在第一年度即賣了15000多本,市場評價極高。
有了好的開始,出版社後來通過與英國牛津大學、讀者文摘等國際大出版社的合作機會,編了諸如《牛津當代大辭典》、《中文百科大辭典》等大書,所開發的產品實用而令人耳目一新。他謙懷地說道,當時時機也對,所以才能創造許多記錄。又說,作出版是一種使命與理想,但人力投入風險也大,任何企業不能賺錢又即無法延續,營利和使命感二者衝突須能作有效的調和。
然而有所獲利對他的啟示,卻是要繼續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出版別人所不願意做的「工具書」(辭典)。78年,兩岸開放交流,基於發皇傳統文化的理想,他於81年推動以兩岸三地(港)合作模式出版《中國歷代名人勝跡大辭典》,這本書把歷代名人及與其相關的名勝古跡聯繫起來介紹,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此舉或許也是歷來第一人。
20多年來,兩岸文化交流日殷,但是搶佔大陸市場的預期進程,卻一直是難以盡如人意。不過,由於今日中國在文化活動方面的自由,還有著高度出人意表的限制,境外出版事業絕難得覓一席之地,這對瞭解兩岸交流的人士來說應該並不意外。
數位電腦(含電子書)的興起,對平面出版產業也造成了很大的衝擊。近5年來,台灣出版事業一直處於萎縮狀態,台灣出版產值從之前的年營業額600多億,已經減少到現在的300億上下。他說,「出版不懂科技,科技不懂出版」,出版業面對時代轉型需要靠數位技術人才或委託科技業者,但國內70%出版業者都是小規模的企業,根本不知如何啟動。李錫敏於去年7月正式接任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便是以推動出版業界轉型為數位出版為第一要務。
94年,他在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的畢業論文《圖書出版加值應用與華文出版整合模式之研究》,即是以台灣圖書出版領先業者如何在以數位化及華文出版共同市場為條件的情況下,經由「生產面加值」與「銷售面加值」,尋覓適切因應困境、追求發展與成功的經驗。在校期間,他並極力推介教授與業界接觸,希望理論與實務能夠再作緊密聯結。
100年7月,李錫敏獲得金門文化局的補助,承製出版縣志類大書《金門百年庶民列傳》發布上架。這套書總計六冊,由楊樹清、陳榮昌、周妙真、呂紀葆和李福井伉儷等作者,在四個月的時間內共同以時代為經,以個人經歷為緯,從戰地、僑鄉、旅台、政治、經濟、社會等六個方面深入採訪撰述。
他說,它不僅是套金門戰爭的血淚史,更是一套庶民生活發展史,尤冀期會是一套為金門子子孫孫萬年傳承而寫的眾人之史,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完成。他補充,內行人都知道從作者邀稿時間的匆促,和當時所爭取的補助金額,這套書根本不可能如期完成,而他卻屈服於使命感硬著頭皮承印,還被朋友笑稱「專幹別人不想幹的事」。
他表示,金門素有海濱鄒魯的文化底蘊,如何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次激出浪花,得靠大家關心和支持,畢竟我們都是「巡游的鮭魚」。他記得很清楚,在100年的1月5日那天,他應縣籍國策顧問李錫奇之邀,與建築大師李祖源一起以「建設金門成為和平聖島」為題,為縣長李沃士做簡報之後,隨即參與數日後馬總統親自主持的金門大橋動土典禮,登時似乎讓他對於金門的前景看到了一絲希望之光;他說,島外的金門人都很想為家鄉做點事,只要給他一個著力點。
他另想起,有次他應金門文化局之邀回金參加一場藝文座談會。在南山老家一早出門時,詫異地發現以前清晨時分鄉親在後山耕種的田地,已經不再有人施作,只有滿天亂舞的烏鴉;接著走到慈湖時,看到鸕鶿整片的飛起,想起劉伯樂《看冬日黑色大軍│金門鸕鶿之旅》裡的記述,鸕鶿從西伯利亞飛到金門,因千里迢迢而死傷累累,能再回到老家靠的是命運和機遇的決定。
他因而感嘆金門人就像鸕鶿,在「異域」飄泊數十年,想回鄉卻由於謀生不易而回不得。他說,政府能在島內設置「國家公園」,為鳥獸保存一個可以棲息的地方,但卻不能給飄泊在外的金門人,在想返鄉時提供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處所,是不是有點可笑?
他提到,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退而不休在台東創辦基金會、為原住民成立「希望學堂」,在資源貧瘠的東部實踐了一個夢,給了原住民們一個「家」,因此期許新政府多關心在外金門人心聲,從而也能夠建構一些舞台,讓島外想要回家的金門人能夠乘願歸鄉。
最後,李錫敏援引臺灣著名學者、教育家龔鵬程先生所著《向古人借智慧│如何閱讀中國文化經典》一書中,所提到王國維《人間詞話》評述的「三重境界說」,並願藉此人生三境界│遠見(方向)、執著追求和突破困境,與所有出門奮鬥的金門人共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