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春棋 催生大學島和樹德科技大學分部在金成立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烈嶼鄉黃厝村
現住地:高雄市燕巢區
學 歷:黃埔國小,烈嶼國中,陸軍軍官預備學校,陸軍軍官學校正50期砲兵科,中正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研究所碩士,中山大學自動控制所博士
經 歷: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辦公室主任、圖書館館長,樹德科技大學總務長、助理校長、兩岸合作交流處處長
金門「大學島」的芻型構建,洪春棋也是最早參與研議的其中一員。
話說從頭,那得回溯到95年11月27日。那天,老家黃厝家廟奠安,見到了30年未見的老同學,於是約好辦個餐會宴請時任金城國中校長的小學老師李再杭。同窗們都明白人生能有幾個30年,如果再不聚聚,不見得還能再有個30年!餐會當天,班上23位同學就回來了16位。
席間,同學莫不感慨如果金門能有機會謀生,就可以天天在家鄉碰得到面了。也有人質疑何以87年解除戰地政務、全面推動觀光後,金門經濟仍然如此衰退?洪春棋則認為主要是金門缺乏常住人口,因此提出了較為前瞻的看法:「如果走了部隊來了學校,走了軍人來了學生,一個學生可以抵得過3個軍人的消費!」
兩年之後,已升任縣府教育局長的李再杭,特別委請他共同擬定「意見函」發給各校,調查台灣地區大專院校於金門設立分校(部)招收陸生的意願成數,結果兩週內就有23所學校登記表達正面意願。而洪春棋適由於出任私立科技大學校院協進會秘書長,負責統合台灣所有(73所)科技大學建立對陸招生的工作,因此也得以經常藉由台灣各校聚會的平台宣導金門設校的理念。
他很清楚「大陸學生來台就學,『法』是關鍵。」嗣後,他們再匯整資料行文教育部提報前一調查現況,從而使得「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才得以明文鬆綁為金門地區可以不受員額限制專案申請獨立招生,如此大學島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與此同時,住居高雄的金門鄉親吳友欽、鄭藩海、吳連賞、李沃植、王世勤、許清練和他本人自主組織了智囊團,於每月第四週的禮拜四晚在七賢國中聚首,配合金門縣政府教育局研擬對應法規,當時還是議員的縣長李沃士也已積極參與推動,眾人一致鍥而不捨。也因此,吳友欽等七名鄉親後來被人稱為「七賢人」或「新竹林七賢」。
辦法雖然推出了,但學校在土地取得卻又遭遇到困難。接著,金門縣政府配合提出「委託推動成立金門大學島計畫規劃案」,開始幫忙找土地,同時每年編列3億預算作為獎助教育文化大學島推動之用(第一階段為期3年共9億)。在經建會方面,也進而將金門教育文化大學島的建構,列為「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的關鍵建設之一。至此,以大學島領航、而不是靠博弈島提振、帶動醫療島、養生島、和平島等計畫的基調大致成形。
他指出,當時土地取得秉持著兩項原則:(一)需為國有地,如果是軍方土地得逕行變更為文教用地;(二)必須能活化舊城鎮,形成「一鄉鎮一大學分校、分部」遍地開花,以吸引原鄉人口回流,增加常住人口,恢復撤軍前原有的生活機能。
其後,由於洪春棋曾經擔任樹德科技大學總務長達七年之久,掌管燕巢校舍建設初期,學校借貸負債為台灣所有學校的第二高,而在下總務長職務時,負債全數償還且還有結餘資金,這筆資金後來便作為投入金門分部創設之用。他表示,樹德科技大學已在瓊林村找到原規劃供開瑄國小擴校卻未使用的建校用地,去年12月28日發文教育部提交《金門分部籌設計劃書》後,預計2月份即會開始進行審查,最快希望能在7月份初步完成土地買賣,並開始投入雜項建設。
他說,依照現行法令規定,每25名學生要有一位老師,每50名學生要有一位職員,當生源充足時,老師、職員是學校的資產,而當生源不足時,老師、職員則是學校的負債;但盱衡現在出生人口每年是16萬人,而招生需求滿額是32萬,到105年每年缺口將是9萬名學生,四年則要缺36萬名學生,屆時將使得台灣的大學「東倒西歪、南下北上」,而到了112年後可能會有「天下為公」的現象。
他解釋,所謂「東倒西歪、南下北上」和「天下為公」,是指目前東台灣已有大學因招生不足而面臨倒閉,再者西海岸的南部也有某些大學遭遇困境,未來可能只有公立大學才比較有生存空間,即「天下為公」情形的產生。
故而,對於面臨生源匱乏的各大專院校而言,招收陸生不啻是條便捷而可行的出路。以樹德科技大學為例,台灣本島各大學的外加員額(即陸生、國際生等境外生)為各校當年招生總額的10%,依此計算則樹德科技大學的校本部(台灣)每年可招收境外生約為170人,四年後校本部的境外生約為700人左右,但此一數額離未來要補足的3,000人生源缺口,尚有一大段距離。因此,若能再加上在金門設立分校、分部,可以不受員額限制的生源,或許學校還有些許生存和永續經營的機會。所以,樹德科技大學在金門設立分部即是勢在必行。
洪春棋特別強調,雖然台灣視金門為離島,但大陸福建一帶的學生和家長則視金門為省內,因而只要縣府團隊及金門鄉親們一起再加把勁,在對岸高等教育供給仍遠不及需求的基礎上,彼此過剩資源即可充分互補,一加一就會大於三。同時,福建經濟條件不錯的福州、莆田與廈漳泉五個都會區總人口數約有2560萬,想想「金門大學島」的成立,怎麼可能會失敗呢?
他並認為,如今當務之急就是要能儘速與福建省內相關部門建立良性的互動,結合大陸國務院給福建省先行先試的政策,則「金門大學島」的成功指日可待。如此,金門地區亦可藉由「金門大學島」的成立,引入眾多年輕的學子,提升地區常住人口比例,再造舊日消費榮景,「而且兩岸年輕的下一代也可以早日做朋友,那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