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苓堅閒暇致力投稿以反映城鄉差距問題
人物小檔案
出生地:金沙鎮西園村
現住地:台北市大安區
學 歷:述美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東吳大學日文系
經 歷:YE-DATA軟式磁碟機公司業務副總,台灣互華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西園村外原本有條海堤,潮汐依著堤岸來來往往,形成了一片廣闊的鹽田,這是金門縣誌記載自元朝初期即有的景觀。小時候,莊苓堅總喜歡在海堤之間抓彈塗魚(學名:花跳)、招潮蟹,當時那兒還有錯錯落落的紅樹林。後來,因為田墩養殖場施作,潮堤崩斷了,海流變窄了,潮水漲至臨馬路邊的景象不見了,連紅樹林也已不復存在。
除此,對家鄉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國小曾經是棒球校隊,穿著禦寒的棉衣代替正常的內衫裝備,這在當時的物質條件下也是不得不然的做法。只不過因為學校太小而經常輸球,還被用金門話譏笑是「糯米國小」,往往讓他更覺生氣。
據說,莊姓原是西園望族,莊苓堅聽聞後反應訝異,但仍承認古厝確實是間「二落四櫸頭」的建築,卻在十年前已將古厝改建成為西式洋房。他說很後悔改建,如果可以重來,他希望能將古厝保留下來。
由於是日文專業的關係,他在學校畢業後進入日商YE-DATA工作。雖然業績做得不錯,但自認為學得差不多了,且公司又沒有好的制度,在任職滿一年時本想離開,便又應徵了另一家HITACHI(日立)貿易部所屬的獨立公司。
結果,老闆不肯讓他離職,還特地到他家直接向他的父親懇留,他仍不為所動,後來他的老闆又請日本的國際部部長(約相當於台灣的業務經理)遊說,並曉之以「石上三年」,才可算是告一段落,於是才決定留下,一做便是6年多。(註:「石上三年」意指在石頭上需經至少三年磨礪才能平順)
他說,由於科技的發展在這二、三十年來突飛猛進,以前一個家庭在他進公司時能有一台電視機已經算是不錯,但現在能同時有好幾台都不稀奇,資訊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大的變化,家電、通信亦然。所以,YE-DATA因市場不再需要軟式磁碟機,且還有松下、TEAC等競爭對手存在,致使市場萎縮而面臨式微,此時他才下決心離職另謀發展。
其後,YE-DATA公司總經理辛島正矩在回日本之後,也跳槽到SUNWA TECHNOS CORP公司任職,並委其查找台灣的代理商,由於辛島對他的信任提攜,雙方便在民國84年合夥成立了在台分公司。他指出,SUNWA TECHNOS CORP在台分公司主要銷售日本進口的半導體工廠設備和電子零件,中華映管、凌巨科技、台塑勝高科技等股票上市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
然而在兩年後,雙方雖在發展前景的目標一致,卻因為母公司SUNWA TECHNOS 在日本是年營收約二百三十億台幣的大型上市公司,日方要求台灣分公司必須每年花費20萬元聘請會計師簽帳,而莊苓堅認為當時公司剛起步,只要確實遵守會計制度,依法處理帳務,就可以節省下這筆費用,另外還有一些經營理念上的不一致,雙方乃協商將全部股權和業務移轉給莊苓堅。十多年來,他的公司一直與SUNWA TECHNOS公司維持良好合作關係,營運大致穩定。
筆者原先並不認識莊苓堅,他的哥哥莊苓宗倒是見過幾次,之所以想到訪問他,原因是因為近年來總能在金門日報副刊看到他的文章。他除表示與哥哥的思想天差地別外,也指出會想要投稿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關心家鄉金門。他說,過去雖然也會關心,但一來沒有時間,也覺得沒有那個能力書寫,而現在在台灣也生活了30來年了,閱歷相對也比較豐富。
尤其,他的父親在85年回金定居,這十多年他也較常回金,投稿是「感觸良多、有感而發,格外關心的仍是醫療問題和金門的就業機會缺乏,留不住年輕人口的問題。」他提到,他的姐姐胃病想要照個內視鏡,在金門要等一個月,而在他住家附近的國泰醫院則可以在2-3天內安排檢查,這就是城鄉差距。
他表示,金門如果要成為幸福縣市,常住人口總數至少必須到12-15萬人,尤其是青壯年人口;因為,一定的健全人口數,才能完整地呈現適當的經濟規模與醫療、教育等等的完整性。他戲謔地補了句:「稿件中的敏感內容還經常會被主編刪除!」
莊苓堅也曾在文章中建議後送醫療需要建立正常管道,力求不必透過關係才能拿到病床等等,但他特別強調他沒有任何成見、利益關係、黨派或其他政治意圖,完全都是為了家鄉更好,所以他願意仗義直言。也因此,他希望每位政治人物都要努力,不要辜負了鄉親投下每一票的殷殷期盼。他也提議,醫療養生島可以先從醫療美容、醫療健檢做起,以較能立竿見影獲利的方式,逐步建立醫療體系和人力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