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新加坡有個金門路-新加坡海外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邱翌瑄。
點閱率:5,753
字型大小:

新加坡地小、人種多,總人口二百五十萬,華人就佔了百分之七十。在這一百多萬的華人裡,又因籍貫不同而各成族群;其中金門人近十萬人以上,在華族中獨樹一幟,儼然形成另一個海外金門。
新加坡可以說是金門人出洋人數最多的港埠,估計新加坡有約10萬名原籍金門人士。新加坡也是因地緣、血緣與業緣結合的鄉團、會館最多的地方。早期的經商者多以九八行貿易起家,則於新加坡河從事駁船業。
「九八行貿易」,為海上的駁船運輸業。九八行基本上是一種批發土產貨物、徵收佣金代理的商號,通過地緣與血緣的信賴關係而組織的貿易網絡。由於佣金比例固定為2%,結算貨帳一律九八扣交,故名九八行。土產主要由印尼進口,也有部分來自馬來半島,主要是樹膠、錫米、胡椒、咖啡、紅茶、丁香、豆蔻、黃豆、花生、辣椒乾、亞蔘等貨物,進入新加坡後,再進行分裝或簡單加工,之後賣給洋行,得到款項後還返印尼的進口商(通常是親族或同鄉)。早期的九八行,不僅為經營者帶來財富,更奠定了新加坡國際轉口貿易的樞紐地位。
1960至1980年代中葉是金門人的駁船運輸事業的黃金時代,幾乎壟斷了新加坡的駁船業。濱海南碼頭的渡輪,以及河上的觀光船,依然是金門人的天下。而在巴耶利峇路上段(Upper Paya Lebar Road)還有一條金門路(Quemoy Road),道路兩旁盡是私人排屋,環境清幽。
另外馬來西亞西海岸的最南端有個叫龜咯的漁村,現在發展為深受新加坡人喜愛的海上度假村。這裡是個「金門村」,業者以金門人居多。
回顧百餘年前的歲月,金門先民離開家鄉找出路,主要的目的地就是南洋。他們先乘船到廈門,再輾轉到星馬和婆羅洲等地。這條海路叫「出洋」、「落番」。當地人常說「六亡三在一回頭」,形容前往南洋謀生的人士,十人當中有6人客死他鄉,1人受不了海上顛簸,中途回歸故里,只有3人能夠在異地存活下來。
金門人所經歷的3波移民潮跟大陸的南方移民相似,第1波約於19世紀中葉,當時南洋地區實業迅速冒起,廈門開放為五口通商港之一,吸引了大批金門人越洋謀生。
第2波是1912至1929年,那時正值民初,海盜橫行,鄉民受到第一波衣錦還鄉的「番客」的影響,開啟新一波的移民潮。
第3波在1937年到1945年間,主要是為了躲避日軍捉人當軍伕。
現在如果你到新加坡或馬來西亞,其實很多地方說閩南語都可以通喔,這就是這一第三波金僑語言文化傳承的證明。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