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淺談金門褒歌文化

發布日期:
作者: 文:王宏男博士 整理:鄉訊小組。
點閱率:5,784
字型大小:
閩南師範大學博士候選人劉國棋先生與金門國家公園對金門民間歌謠推廣不遺餘力。(海報由劉國棋先生(左)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右)提供) 閩南師範大學博士候選人劉國棋先生與金門國家公園對金門民間歌謠推廣不遺餘力。(海報由劉國棋先生(左)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右)提供)


本週是我國開學週,許多小朋友紛紛帶著即將陪伴他們新學期的書本回家包書袋,而在許多金門鄉團社交群組上紛紛交流自家兒孫所拿到的鄉土教材,其中金門學子的閩南語課本教材,真的令人眼睛一亮。
這本屬於金門學子的金門話課本-阮第開民宿,除了傳遞教育學子閩南的金門話外也有許多金門特有的食文化與節慶的介紹,其中課文內部分還採用了特有的金門褒歌文化,嘗試透過教育系統,讓更多學子認識金門褒歌。
褒歌在金門夏興、水頭與后湖等聚落都可以見到身影。據金門縣府文化局許勇為(2022)指出,「現今褒歌推廣最為卓著莫過於澎湖二崁,而二崁陳氏褒歌即源自於金門夏興陳氏,往年都會回夏興尋親、祭祖。」換句話說,金門褒歌發展相較澎湖時間上更為早。然而關於金門褒歌研究可說付之闕如、少的可憐,澎湖雖說發展的晚,但其相關文獻與資料反而豐富。從《澎湖志(卷十三)》就可知其端倪,其指出何謂褒歌?
褒歌又可稱為「褒歌仔」,也就是「小玩意兒」之意;另由於臺語音譯的關係,也有取其常以褒歌互「摳(khau)」之意而記成「駁歌(pakkoa)」。褒歌屬於傳統音樂中民間歌謠的一部分,由於其文字曲詞的豐富,也屬於民間文學的範疇。事實上,由於民間歌謠所描寫的內容通常無所不包,因此無論對於人類學、民俗學、音樂學、語言學、文學以及其它諸多學科而言,都是重要的研究素材,亦是深入瞭解民族特性絕佳的出發點之一。
陳榮一(2010)著《澎湖二崁褒歌第二冊》其中一首歌謠印象極為深刻(台語):
日月催迫人快老,光陰親像水咧流,萬項功夫學未透,專攻一項才是勢。
換成白話就是說:「人生局老,真正萬項功夫學不透。這是在鼓勵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要追求專真的智識技能,世間通才難求,專精一科是生存的基本條件」。值得一提《澎湖二崁褒歌第二冊》收錄計四十六首歌曲,每行七字、四行一首為特色,每首都蘊含當地人生活習慣,且出版成冊,非常有意思。至於金門褒歌?
反觀金門褒歌雖較澎湖發展早,卻少見到進者出版,近代僅劉國棋(2012)碩士論文《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傳承作品研究》有詳細介紹與研究。將褒歌視為民間文學或民間歌謠的一種並指出,「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為數相當多,50歲以下者卻甚少,明顯呈現出年齡斷層的現象,實在有必要重新再做一次全面的調查與採錄,並對傳承人做更詳盡的田野調查與研究。……以彌補金門地區研究的缺憾,而能有所進展。」
與此同時,將水頭聚落楊黃宛女士文學作品分為「敘事散文類」與「詩歌韻文類」二種。其中「詩歌韻文類」裡的「生活歌謠」,發現與澎湖二崁褒歌極為相似。
劉國棋(2012)紀錄金門楊黃宛的生活歌謠(台語):
鼠打出世佇壁空
大開花燈是薛剛
踢死太子驚朝廷
薛剛被召九巒山
薛剛楊藩來轉世
欲報丁山一家
翻成白話,即「歌謠中敘述了薛丁山的妻子樊梨花正懷孕,當時樊梨花正懷孕,於是楊藩轉世投胎為他兒子薛剛,為的是想報復薛丁山他們一家人,故薛剛行為不馴,踢死太子而驚動朝廷。」但讓我印象較深刻,莫過於以下這首「鄉土歌謠」(台語):
東沙皇帝,歐厝駮架,
泗湖無例,后湖哭父,
菽藁山溜大螺。
白話說:「東沙村因整村的人都姓王,所以稱皇帝。歐厝村地方非常小,就像墊腳的腳架一丁點兒大。后湖村一大早,就要吼叫吆喝人起床出海捕魚。昔果山村昔名菽藁山深處山區,樹多蟬多,常有人會到此處捕蟬。」把每一個村莊的特色,用一個簡單的句子表達出來。此同時,跟東沙、歐厝與隔壁村的珠山相似的歌謠也不少。
林永塘(2009)在《浯州俗諺集》也有類似的記載,「東沙豬,歐厝驢,山仔兜狗。」其意是指,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這三個村落裡表現得一覽無遺,除歐厝靠海,餘二村均於內陸。東沙靠養豬業為主;歐厝則以驢馱沙販賣為其營生之;「山仔兜」即現在的珠山,大都務農為主,並兼飼養家畜、禽為副業,為了防範偷兒光顧,遂大量養狗看家,形成該村落的特殊景觀。至於同上述「……泗湖無例,后湖哭父……。」林永塘(2009)在其著,對泗湖與后湖的說明較劉國棋(2012)更為深入描述。
泗湖雖然是一個靠海村落,但很奇怪的是,該村並無人從事海上漁業活動,反而清一色的務農,幾乎沒有例外,這樣的「無例」,並不是人云亦云的都跑去務農,而是經過村裡長老會議中一致決定的;而后湖也是一個臨海村落,居民一部務農,餘則從事近、沿海邊捕魚為業,亦即所謂的牽罟網魚,而此種作業方式須配合潮水下海,當東北季風起,地區天氣轉涼,一大早在寒冷的冬天下海,風寒水凍委實難受,抖擻直打,簡直就是「冷得要哭爸」。至於菽藁山大螺?菽藁山同前述,為今之昔果山。「溜」是指捕捉、把玩之意。夏蟬在金門俗稱「大螺」,因昔果山村落週邊種植大量的苦苓樹,而蟬又喜依附其樹上,每逢夏天數量龐大的蟬聚集鳴聲四起,聲徹雲霄好不壯觀,而當時的孩童也無舍可玩,常拿著竹竿黏著蒼蠅膠(黏蒼蠅紙上的膠),或以塑膠袋捕捉之,作為玩耍之物,因而得名。
至於,金門與澎湖在創作上還是有些許異同?
金門的民間歌謠與澎湖褒歌二者相較,發現「生活歌謠」數量上金門相較澎湖多、「愛情歌謠」則澎湖相較金門來得多。此外也有許多相似點,金門有些歌謠一行七個字,且首尾相連,如前述的鼠打出世佇壁空……。並且澎湖褒歌講究七個字一行,反觀金門較沒澎湖講究,每一行字數都不一,可能第一行四個字,最後一行六個字,像是東沙皇帝……。如同劉國棋(2012)研究結果所言:「傳承人的傳承作品與所處地域的生活環境、習性有極為密切的關連。」換句話說,澎湖人在那時空環境下,對愛情憧憬相較於金門來得更渴望與嚮往,才會有如此差距創作出103則歌謠。
值得一提的是,金門歌謠更像是一種俗語(或俗諺),它不像澎湖褒歌受限於一行七字。看了地方文史工作者,分別是陳麗玉(2012)《有趣的金門俗語集錦》、楊天厚與林麗寬(1996)《金門俗諺採擷》、許丕華(2010)《浯鄉俗諺風華錄》、林永塘(2009)《浯州俗諺集》、鄭藩派(2002)《鄉諺俚語采風情》、洪乾佑(1999)《金門話考釋…等。就會發現,澎湖褒歌更像是金門俗語,且是將各個村落特色合起來的一首曲子(或歌謠)。換句話說,「金門歌謠更像是澎湖二崁瘦身版的褒歌。」
為了回應前述澎湖二崁褒歌。縣籍文史工作者陳永富(2020)在《金門日報》的〈星期人物〉對陳榮一的專訪,亦有提到澎湖二崁褒歌由來且有較深入報導指出,「褒歌用最通俗的詞句,隨性的以七字一句、每首四句方式完成,格律類似古詩,呈現吟唱者的心情轉折,可即興互相褒貶人情冷暖或男女情愛,藉事隱喻古今及民俗風情等,真實呈現在地文化,趣味橫生。」如同前述他所創作的一首日月催迫人快老,光陰親像水咧流……歌謠。而「二崁褒歌,有點類似客家人的採茶山歌,應該也是源自金門的「唸歌」,跟廈門同安區蓮花鎮的採茶褒歌(山歌)同源。(同安小坪的「蓮花褒歌」於2007年8月與車鼓弄、廈金宋江陣同列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祖籍金門的廈門市同安區前文化局長顏立水曾研究二崁褒歌。他指出,「資料顯示,澎湖90%以上的居民祖籍在金門,以致澎湖島有『金門族』、『金門厝』、『金門館』、『金門井』、『金門廟』等名稱。辛亥革命之前,澎湖與金門屬同安縣轄地。而二崁最有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褒歌。在陳榮一熱心推動下,二崁褒歌可說是無處不有,無人不曉。除在村內牆上懸掛磚寫褒歌,茶具印有褒歌,木片紀念郵卡寫著褒歌,特產包裝袋也印著褒歌。」
在星期人物報導的文末陳榮一更指出,「他們在二崁老宅後面新建的『傳香館』,不僅將房屋座向一百八十度轉彎,直接朝向祖籍地金門,大門門聯並書寫『二十七世遵下坑祖傳、崁百八度慕浯鄉盛香。』明白表明陳榮一來自金門下坑(六郎公派下)27世,展現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不忘本,敬祖溯源傳統。」與前述縣府文化局陳勇為說法來自夏興(即下坑)相當一致。換句話說,二崁褒歌與金門夏興系出同源,彼此間存在一種剪不斷紐帶(bonding)關係。
文化影響之深厚的積累,就如同金門褒歌、金門話,可以追尋出金門人遷移的脈絡,希望這樣屬於金門厚實的文化成果,可以在金門新一代的學子當中,再綻放出屬於金門文化的風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