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李春錦乘風破浪悠遊鄉情捻鄉愁
李春錦,城中第六屆畢業前夕,與十七位金門青年前往左營海軍輪機學校受訓,航程中碰到大風大浪,全船民眾幾乎暈船,給大家紮實的先上了一課。訓練中心三個月後,即到海軍輪機學校受訓二年,民國63年5月下部隊,正式開啟乘風破浪的軍旅歲月。 投身海軍單位,遨遊大海似乎很浪漫,但首先得克服暈船問題,由於體質關係,每個人適應能力有所不同,有的上船一二個月就很好,有的到退伍還是會暈船。李春錦初到船上時,常常暈船暈得很厲害,後來稍為好些,但碰到風浪很差時,還是會暈,碰到暈船時吃不下飯,就啃槓子頭解饞。常見有人快到退伍,一面值更,一面頭暈,或是吃飽飯後,再用餐盒打包飯食,帶到機艙,值勤時一有吐,就再吃一點,吃了又吐,吐了再吃,由於暈船關係常吃不下,所以,當海軍者很多人胃都不好。 在海上服務,部隊因任務不同,官兵壓力也有所不同,若是單位任務重,時有校閱、操演、護航與海上巡邏等功課,當然比較累,至於一般運補任務相對就比較輕鬆。李春錦下部隊服務六年半,先到陽字號服務,後半段調到交通船,海上工作雖然辛苦,李春錦特別喜歡待在船上,有時候到這港口,有時候到那港口,船行駛中,若沒暈船,可在甲板上欣賞海上風景,心情盡量放鬆,船靠港時,放假班可以放假,大夥也就帶著旅遊心情到處看看,實在愜意非常。 李春錦軍旅後半段在交通船凌雲艦服務,船班梯次比較固定,輪流跑金門馬祖,靠岸機會多,休假較正常。當時交通船都負責離島官兵休假與運補任務,編號518,522與523,對許多金門鄉親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交通船載貨時以一般物資為主,而由金門到台灣時載酒比較多。天候差時,在船上碰到有需要幫忙的鄉親,李春錦都盡可能協助,譬如找個休息位置或幫新手媽媽找熱水泡牛奶給小孩子喝等等,若又沒值班,風平浪靜時,李春錦就會到甲板上透透氣,與鄉親打招呼聊聊天,碰到老同學話匣子一開就更熱絡。 交通船在料羅靠岸時,李春錦常抽空回金城找親朋好友坐坐,心頭上總是難忘那一次撇船記憶,他記得當天回金城時,碰到熱情的學長相揪到水頭喝酒,不料,當晚交通船臨時有任務要離港,幸而有金門老同學由太武山透過電話轉接告訴他趕快回料羅,他的學長匆匆載著他由金城往料羅急駛,就在他抵達港口時,船影正慢慢縮小,幸而在友軍幫忙下,他又踏著托船往前追,千鈞一髮之際,終於跳上交通船,結束這個撇船風波,帶著幾分醉意,向著故鄉金門道聲晚安。 李春錦是個直性子,個性好打抱不平,紮實的技術與經驗深受阿兵哥信服,看到軍官不對就去理論。退伍前,有兩個同事休假出去玩,由於有三位女伴,就邀他一起參加,就這樣促成他與太太的姻緣,結婚後,就住在左營。在部隊服務六年半,老單位都很熟,一切都很習慣,沒什麼事難得了他,他太太一直鼓勵他留營,並去考軍官,他曾想過待二十年吃終身俸,但對於軍官素質形象卻有個人看法,不想去考,也就直接報退伍。 李春錦退伍後遷居台北,先是投入製作變壓器的家庭工廠,又被電玩業的堂妹找去幫忙,再和幼年玩伴一起做裝潢,也在老同學哥哥工廠做拉鍊,最後,好朋友漢光文化老闆宋定西邀請他夫婦一起到公司服務,設計品質一流的漢光出版,主要以食譜、旅遊業書和畫冊為主,卻經不起數位世界的變化而結束營業,李春錦在軍校學長邀請下,跟著投入紅十字會服務工作,而在這段日子,他心愛的夫人在他照顧三年多後也離開家人。 失去至愛,李春錦生活重心是女兒與小狗,而大女兒走上紅毯彼端,也了卻心事之一。另外,李春錦不時連絡與互動的朋友,自始即為金門家鄉同儕玩伴,以及軍校裡同甘共苦的學長,年近六十,他也不落人後跟著玩手機,臉書與Line隨身行,透過即時訊息互通有無,或邀同學到家中茶敘,由女兒泡杯香草咖啡,或與學長們小酌兩杯,重溫海上滋味。有時候,還特別跑回金門探望老同學敘舊,把玩鄉愁,悠遊鄉情。
-
旅台鄉團自強活動浯島遊子肝膽相照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對於旅台金門鄉親來說,來自浯島的男女老少,即是最可貴的親朋好友。而同鄉會夥伴又如同兄弟姐妹,友會成員有如親友一般,旅外鄉親透過親切互動,已架構成濃密的鄉情網路。 各個縣市的金門同鄉會本身即為一個美麗的家園,由會員大會到三節活動,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們都熱心參與盛會,分享甘苦,將家園綴滿溫馨的氛圍。而拜數位科技便利,各項訊息快速傳播,不同縣市的同鄉會之間,未實際接觸與交流前,卻可及時獲得對方相關訊息,鄉親們彼此之間即已增加許多了解。 旅台金門同鄉會不僅講求縱向連繫,促進內部團結,凝聚向心力,同時也推動橫向溝通,由派少數幹部參與其他同鄉會的餐會盛典,到安排會員自強活動與友會交流分享,讓會與會之間環環相扣。雖然皆為鄉團間交流事務,卻有主動與被動區分,前者係友會進行會員大會附帶餐會時發邀請函才得參與盛宴,後者則我會自主性策辦戶外活動,順道探訪友會,就這樣,鄉團之間您來我往,帶動旅外金門鄉親相互熟識,進而增添鄉誼濃度。 由元月初始的新春踏青,到陽光燦爛的六月聚會,同鄉會各自安排許多自強活動,透過幹部事先規劃,時間地點一經確認,並統籌相關細節,在各會理事長與相關幹部帶領下,共同乘坐二、三部遊覽車,一起前往目的地出遊,欣賞山水間美麗風光,一方面讓大夥在百忙當中得以舒解身心,一方面也讓藉由大自然陶冶性情,同時利用機會宣導原鄉政令,以及來自家鄉的關懷和慰藉,凝聚全體成員力量,共同徜徉在濃郁鄉情氛圍裡。 同鄉會自強活動,若刻意安排路過友會,彼此相互交流,將擴展活動內容與目的,讓兩個鄉團成員共同分享鄉誼,既增加鄉團活動趣味感,且讓程序更加生動活潑,透過熱絡分享,不知不覺中,便成為一項學習與成長的交流活動,對鄉團幹部或全體成員來說,實在是珍貴無比的經驗,而透過縱貫雙向的連結,產生相得益彰的多重效果,也讓同鄉會更為壯碩。 「自強活動」原係指救國團利用暑假期間為青年所舉辦的各類活動而言,旅台金門同鄉會自強活動多採休閒參訪型態,參加者以金門鄉親為主,並藉由踏青式的戶外活動,及與同鄉親友真情交會,對於鄉親們而言都是難得的回憶,而且,「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透過交流分享,自我省思,更可取長補短,讓鄉團更上層樓。 自強活動讓旅外鄉團如同大家族般,全家男女老少一同出遊,實在是一堂肝膽相照的課程,旅外鄉團在異鄉自在分享,坦誠相待,珍惜交會時的每一時刻,生活上必有深層體認與成長,對於用心策劃活動的諸多幹部們,謹此道聲感恩,有您真好!
-
鄉情快遞
◎旅屏金門同鄉會於6月28、29日兩日舉行會員台中溪頭自強活動,並在理事長王成興,總幹事王天賜兩人帶領下,70餘位會員分乘兩部遊覽車,暢遊台中地區東豐自行車綠廊、台灣玻璃館、溪頭妖怪村、溪頭森林遊樂區等名勝景點,當日晚餐同時舉行6、7月份慶生晚會,由理事長王成興主持,除準備一個蛋糕外,每個壽星也發給一份禮品,當晚並夜宿最具豪華溪頭明山會館。縣府南區服務處主任蔡忠盼應邀與會,並代表縣長李沃士問候旅屏金門鄉親。 ◎歷經2個多月的辛勤籌劃,桃園縣金馬離島文教協會於本(7)月3日起推出為期三天馬祖快樂行,隨團出遊者計有該會幹部、顧問團與會員眷屬等共計三十三人,一行人在理事長陳再旺率領下,搭乘當日上午早班機飛抵馬祖,前往南北竿與莒光等地參訪,精彩行程之外,同時拜會連江縣政府、縣議會與馬祖酒廠等單位,並定於今(5)日傍晚搭機返回台北。
-
顏義勇兄弟同心視傳文化新饗宴
顏義勇出生金門,民國47年八二三砲戰時隨著家人遷台,先到基隆叔叔家住下,二年後,全家遷到永和定居,而身為家中七兄弟老大的顏義勇,由小學、中學到中興大學,一路平安升學,後面的弟弟妹妹也一一跟隨。 民國67年,台北房屋成立子公司北屋出版,採財務獨立型態經營,主要發行與建築相關雜誌,顏義勇前去應徵,並在出版社負責行銷工作,每個月常跑三民,大中國…等台灣知名書店,由摸索到逐漸熟練,讓顏義勇漸漸熟諳行銷實務經驗,為未來事業紮下根基。78年左右,台北房屋經營重點轉向,北屋出版業務漸漸式微,並轉由員工接手經營,另外成立北橋圖書,出版內容轉向多元。 民國82年,顏義勇自行成立視傳文化事業公司,秉持著「開拓視野,傳播新知」理念,暨堅守「專業經營」、「完美品質」、「平實價格」精神,開始在台灣出版界發聲。為奠定一個好的基礎,身為家中長子的顏義勇決定採取家族式經營策略,公司創業成員即以自家兄弟為主,由穩定階段到興盛期,員工高達九成都是自己人,顏義勇認為在經營管理與溝通協調上,自己兄弟最好講話。 由於公司產品界定在藝術與設計等專業領域,顏義勇特別聘請六位各有專長的出版顧問,當公司搜尋國外相關書籍資訊,再依據顧問專才個別請教他們,並依他們審核評定結果作為參考,他再從行銷角度去判斷,決定優先出版順序;當一本書確定要出版時,以外聘為主的編輯成員,分別投入封面設計、版型設計、潤稿與校對,直到進入印刷廠排版印製也都是一貫作業流程,公司穩定成長後,又聘請兩位專業老師幫忙挑書,經過嚴格慎選,為讀者閱讀權益嚴密把關。同時,由於注重版權,取信於作者,也讓學校與業者相互推薦好作品給視傳公司來出版。 視傳文化出版書籍,原先以台灣作者著作出發,民國90年時,開始有英國、瑞士等國外廠商來台洽談版權與出版事宜,就這樣與歐美出版業界交流合作,精選優秀國外原著,禮聘學者與業界專家轉譯成中文,與台灣學子同步分享國際資訊。此外,大陸與日韓作品也有合作往來,當然,本土著作也持續進行,國內外豐富的著作群,視傳文化得以為讀者精挑細選好書,並在2004年獲得歐美共計五家大型出版集團全面指定往來的國際中文版唯一合作業象,國際上的信用深受肯定。 在創業初期即將行銷企劃列為公司營運最重要一環,顏義勇並親自操刀,「行銷成功,做出版才有績效」,他和弟弟勤跑各學校,常跟藝術科系老師接觸,瞭解學校課程與老師教學習性,也常到學校推廣展示與解說,透過藝術教育展示等活動,顏義勇與學校漸漸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確為公司出版品打開一條通路。當下,視傳文化營運業績來說,學校佔六成,批發三成,一成為自己(如劃撥等等),而全台灣高等學校美術專業書籍業務量,視傳公司又佔九成比率,這是30年來,顏義勇與各學校辛勤互動打下的基礎,也是他最高興與驕傲的事。 長年累積下來的豐富經驗與資源,視傳文化推廣策略創下傲人效率,不僅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出版相關展覽會,同時以價格策略為基礎,積極拓展學校、圖書館等客戶,更常舉辦新書發表,或結合賣場與書展促銷活動,以及建置網站,提供所有書目與相關介紹,與讀者產生互動,達成推廣效果,也因為在行銷各方面都有嚴謹的配合,並成為制式化,所以成功比率很高。而視傳文化秉持常久以來之專業服務精神,主動為客戶解決問題,更受到客戶群肯定與忠誠回饋。 顏義勇在經營策略上,行銷與會計等部門由自己兄弟親手掌握,其餘出版事項則借助專業來協助,同時也開始培養子侄輩第二代加入出版陣容,「新一代圖書」公司代表著傳承與創新。個性明朗,笑口常開,勤奮工作,滿懷自信是顏義勇給人的標準印象,屢受國際出版業肯定與合作,誠品等銷售排行時創佳績,在台灣文教出版事業克盡一份心力,顏義勇兄弟同心,其力斷金,共同開創出藝術設計出版新版圖。
-
旅台鄉親圖書出版共創寶島名山事業
在金門開一家書店不容易,在台灣經營一家出版社更需要功夫。圖書出版可謂當下社會重要文化指標,2006年,台灣每年出版四種以上圖書者則有800餘家,這些可謂是台灣圖書出版業的主體。由於台灣圖書出版界始終競爭激烈,為求生存,各出版業也興起結盟或集團化現象,藉由多角經營來刺激業績,力求永續經營。 台灣繁花怒放的圖書出版界,出版路線多以文學類數量最盛,其次宗教類,心理勵志、醫學家政、藝術以及青少年兒童類圖書出版各有一定比例。在台灣琳琅滿目的出版社,旅台金門鄉親經營者亦不缺席,具代表性者有張輝明的三采文化集團、李錫敏的旺文集團與顏義勇的視傳文化事業公司,這三家出版單位各有經營特色,負責人也都是來自金門的鄉親,都具備同樣的雄心壯志,同時也為台灣圖書出版壯大聲勢,克盡一份心力。 來自金寧鄉的李錫敏,民國76年創立旺文社股份有限公司,初期即取得英國牛津大學《牛津當代大辭典》授權,並自創品牌《旺文彩色國語辭典》,其後相關系列學生專業辭典,都廣受歡迎,《牛津學生英漢雙解辭典》更是專家學者老師家長一致推薦。兩岸開放交流後,民國78年,李錫敏首先取得大陸書版權在台灣出版。96年成功整合旺文社、新來文化、天佑資訊、大堯文化、旺文文創與翰品文教等出版社成立旺文聯合出版集團,發行語言學習、飲食生活、辭典、休閒娛樂、醫療保健等系列叢書。 來自金沙鎮的張輝明,民國79年創立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始終堅持「創意、專業、品質、熱情」經營核心價值。有鑒於「預約健康」與高質感生活的需求,各種養生健康與生活類圖書是擴展既有出版的第一領域,2003年起相繼推出兒童知識漫畫與童書系列、《創意市集101》系列、《癮閱讀》系列、手感暢銷書系、面對生死與心靈新系列,目前出版品主要以文學小說、商業理財、心靈養生、生活風格、藝術設計、人文科學、兒童圖書、雜誌、套書為主,同時也發行影音商品,朝多元出版方向邁進,目前在台灣出版界具有一定影響力。 來自金城鎮的顏義勇,民國82年創立視傳文化事業公司,以出版發行高品質藝術與設計專業相關書籍為主,計有造形系列、工藝系列、繪畫系列…生活藝術系列等二十個項目。視傳文化出版叢書銷售對象明確,並有固定客源及銷售對象,每年供應四技二專等校教科書業績穩定可靠,所選定書輯亦極適合台灣教學需求,佔營業總額六成。2000年初,開啟歐美出版集團國際出版交流合作序幕,引進國際知名藝術專書,以平實價格嘉惠民眾與學子,開拓視野,傳播新知。 開卷有益,書香萬里,李錫敏等三位勤奮耕耘圖書出版的鄉親,為國人分享各種專業知識與心靈視野,並各領風騷,擁有忠誠讀者群,誠為文化傳人,與有榮焉之餘,我們謹此獻上最敬禮。
-
鄉情快遞
◎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熱絡,前往大陸各地工作的鄉親日益增多,旅居華東地區的金門同鄉每年抽空聚會餐敘,6月22日中午,再度假上海市長寧區台味工坊餐廳集合,計有二十二位鄉親與會,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鄉誼之約。由於大家分居四地,大部分鄉親均需趕將近100公里路程,最遠則超過300公里以上,同鄉們卻不辭勞苦,不遠千里來聚會,為的是在分秒必爭的時間裡,與金門同鄉暢談出外人的心情,分享工作經驗,實在是真情可貴,我們也在此向華東金門鄉親致意與祝福。 ◎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屆滿2周年之際,本月21日特別舉辦「103年會員宜蘭生態研習自強活動」,在該協會理事長黃耀民帶領下,80位會員共搭2部遊覽車,相揪前往宜蘭縣羅東林場文化園區等景點參觀,並與宜蘭縣金門同鄉會聯誼,及參加該會第二屆理事長交接典禮。縣府台北服務處主任陳永富暨桃園縣金馬離島文教協會理事長陳再旺同時受邀參與此行宜蘭快樂遊,陳主任特別代表李縣長向與會最高齡82歲耆老黃世發致贈1瓶主題紀念酒,祝福老人家健康長壽。
-
鄉情快遞
◎為返鄉照顧重病母親,流氓阿德毅然放棄多年辛苦打拼的一切。而在母親走後,他回到台北重返歌壇,積極投入籌備作業。由詞曲創作、編曲到錄音,最溫柔的流氓阿德顯出其特別專業的一面,他表示「能夠和一群很棒的音樂人一起完成一首美麗的作品,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這次復出與昔日不同的是,先以發行個人單曲與歌友見面,而千呼萬喚始出來,流氓。阿德與feat四分之三搖籃曲(原「甜梅號 Sugar Plum Ferry」)合作的單曲「無路用的咖小」於星期五(六月二十日)晚上十點上線發行,鄉親們可透過YOUTUBE等線上頻道欣賞這首好歌,也敬請大家聽完後,給予更多的鼓勵,幫忙「分享」給更多更多親朋好友囉。 ◎金鼎獎作家李如青於6月7日至15日假台北市議會藝文走廊舉行【惜英雄】畫展,眾多熱愛藝文的朋友踴躍參觀,共同聆見馬蹄聲響。臉上常掛著親切笑容的李如青,集作家、畫家與藝術家等才氣於一身。繼《那魯》《勇12:戰鴿的故事》《雄獅堡最後的衛兵》《紋山》《旗魚王》《不能靠近的天堂》《因為我愛妳》得獎無數後,最新作品《追風者》《那魯》《紋山》分別榮獲了第32、36屆金鼎獎「兒童及少年圖畫書類最佳圖畫書」,這次【惜英雄】畫展的主題,是一系列古代英雄或是無名英雄們,與夥伴,馬,之間的畫作,李如青藉由這展覽,讓人體會「夥伴會尊敬夥伴。英雄會珍惜英雄」的人生哲理。
-
陳篤居獻身郵政家園鄉情兩相宜
六七零年代,戰地年輕人負笈台灣升學就業是平常的事。老家陽翟,定居彰化的陳篤居,民國64年蔣公逝世時,全國鼓吹青年從軍報國形成風潮,在教官宣導下,及考量家庭環境因素,金門中學二年級下學期時,陳篤居與好友張能吉偕伴投筆從戎,成為陸軍官校專修四十期新生。 對於離島青年來說,投考軍校既可成為職業,也可成為事業。先在陸軍官校接受半年基礎教育,再到步兵學校接受半年分科教育,經過為期一年的嚴格訓練,陳篤居與諸同學們可謂脫胎換骨,充滿幹勁的準備前往新單位報到。 畢業後隨即下部隊,民國65年4月,陳篤居分發到馬祖的67師,該師先前曾參與登步島大捷,後改為284師。馬祖待了三個月後,他再次隨部隊移防桃園下湖,相繼進駐龍岡等地,二年後,又隨著部隊移防到金門,由馬祖、台灣到金門,工作之餘,他細心比較著不同環境與命運的島嶼,也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民國69年中,陳篤居軍旅服務屆滿四年前夕,心想退伍下來再慢慢找工作,他先在金門陽翟陪同雙親一個多月後,再度赴台,與哥哥一起租屋住下來,在報紙上看到郵政特考訊息,就馬上準備與報名,經過一陣子準備,終於通過業務士特考,並在民國70年初分發到台北郵政機構服務。 那年,是項考試一萬多人報考,錄取者約一千人,可謂競爭激烈。陳篤居初在台北擔任郵務士,分責任區段投遞限時信,當時郵務士每月薪水已達一萬多元,而小學老師薪水才六、七千元,所以有些老師也都重新參加郵政特考,紛紛轉到郵政單位工作,那時,已開始有女性郵差,可見這項工作有其吸引人之處。 陳篤居常充滿感恩之心,每天認真工作,初到新責任區,用心認識並牢記各位地址門牌號碼,不久也都熟悉每條送信路線。郵務士送信時,最辛苦當是碰到大雨天或大熱天,而最快樂的是把掛號信順利送完,因為有時候信件主人不在,要投二次以上,若能把信件圓滿送完,的確是最快樂的事,陳篤居樂在工作,也充滿感恩。 在台北市服務兩年後,民國72年,陳篤居調到花壇,也是擔任信件投遞工作,當時剛好開啟聯考序幕,補習特別興盛,所以招生廣告等印刷品與年節賀卡都較多,但不論如何使命必達,每天都得把信件送到民眾家中。就在他送信途中,偶然間碰到在花壇擔任村里幹事的陳順忠,兩位沙中校友,又是軍校同學,在花壇相遇讓人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實在難得。 在軍校接受軍官基礎教育,陪養著陳篤居自信又堅毅個性,擔任郵務士起即認真的工作,民國74年參與內部升等考試,業務佐考試及格,乃在75年調至儲匯窗口工作,為了更上層樓,他督促自己利用時間看書,每天下班後還搭著火車從花壇到台中去補習,下課回到家都已12點,皇天不負苦心人,民國80年,陳篤居參加全國普考及格,其後,相繼在92年接儲匯專員,97年接經理一職。 陳篤居與陳順忠在送信中碰面後,有空即串門子,陳順忠的太太還將自己的堂妹介紹給他認識,兩人交往一年多即結婚,民國76年,自己買棟房子讓家人安身,而考量到當下穩定工作與小孩子教育問題,一家人就這樣在彰化花壇定居下來,同時過年過節再帶家人返金探望兩老。 因為興趣,民國84年,陳篤居開始參加彰化縣文化局書法班,隸楷行草都學,平時更勤於自我磨練,漸有心得。某日寫信向金門縣書法協會理事長張奇才問候,後來加入該會,並與陳添財、洪明燦等書法學會夥伴相熟識,也參加原鄉書法展覽,與金門藝文有個另類的連結。彰化金門同鄉會成立後,陳順忠通知他一起加入,也慢慢認識其他金門人,大家相互勉勵後也更加起勁,他認為同鄉會服務鄉親,凝聚情感,功能實在不錯。 自己有個家,卻不忘父母恩,兄弟倆輪流照顧父母,也時時體現那份恩情與溫暖,陳篤居父親過世後,他與哥哥每月輪流返金祭拜。思念父親之餘,他談到家鄉變化極大,碉堡與反空降堡都不見,曾在金門服務的阿兵哥想回金門看看,卻看不到原來據點,實在可惜。年代變遷,田野換裝,而我們依然看到忠厚古意的金門人對家鄉的純真鄉誼,始終不變。
-
《浯島跫音》旅廈鄉團厚澤鄉誼人親土親鄉音最親
金門是個移動的島嶼,一千六百餘年來的發展歷程,盡是一齣齣離散的印記。為了生活與生計,歷代先民或內遷,或西移,或下南洋,每一個步履都是在尋找更豐裕的生活版圖。 1949年,兩岸驟然分據,許多前往廈門等地工作或購物的鄉親未能返金,再而是由南洋取道廈門想要返鄉的金僑無船可搭,他們都不得不定居福建各地,期待返鄉日,即使年歲老大也無悔。 1985年10月,居住福建省各地的金門鄉親顏西岳、陳村牧…等十七名鄉賢,聯名發起籌備「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並於是年12月正式成立,不僅讓各地金門鄉親有個聯繫的窗口,也成為海內外金門鄉親共同聯繫的重要平台。而在這之後,泉州、彰州、福州、廈門…等地也相繼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1989年12月,金門鄉親在福建省聚居人口最多的廈門市正式成立「金門同胞聯誼會」,鄉親們返鄉機會也越來越近。 廈門市為福建地區金門鄉親重心所在,更是昔日海外金僑返鄉要道,二十五年來,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本著「服務鄉親,聯絡鄉誼,促進交流,共謀發展」宗旨,為廈門與福建各地金門鄉親提供著熱誠的服務,成為大夥在離鄉背井時依靠與慰藉所在,特別是兩岸金門鄉親或海外許多金僑在尋找親人時,它也為這些尋人啟事工作付出無限心力,之後,更扮演著台閩地區宗族文化交流與姓氏尋根之旅舉足輕重的角色。 2001年1月2日,兩岸隔絕五十二年後,金廈小三通之路正式啟航,而許許多多離鄉五十二載的老前輩們也在當年首度返鄉,首航後金廈交流互動更為熱絡,南洋各地的金僑也取道廈門返鄉,廈門成為金門人探親旅遊的後花園,也是就學置產、經貿投資的理想園地,更常見公私合辦進香團前往祈福,形成金廈一家同安樂的歡樂圖象,這條綿延無價的鄉情絲絡,也相繼將海內外各地金門人串聯起來。 在早期,福建各地雖然定居著許多金門鄉親,但兩岸關係緊張之際,有些鄉親不敢公開承認是「金門人」。兩岸關係和緩後,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經過二十五年的歲月洗禮,「金門人」招牌越來越響亮,相繼有更多金門鄉親加入聯誼會,並隨著歲月累進,金門人人親土親,鄉音最親,原鄉異鄉都是家鄉,處處和樂融融。 6月13日,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舉辦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暨第六屆兩岸金門同鄉理事長聯席會,除了定居廈門市的金門鄉親外,福建省與各地金門同胞聯誼會及旅台各縣市金門同鄉會,紛紛組團前往參與盛會。曾經,歷史開了金門一個大玩笑,在這個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中,有來自原鄉金門的熱情鄉親,有離鄉五十二載方能返鄉的老前輩,一家人相見後,熱烈互動,擁抱鄉情的畫面,見證著這個島嶼的韌性與剛強。
-
洪有土鋼鐵傲骨帶兵帶心軍旅情
洪有土老家後豐港,現定居大台北。城中第五屆畢業後,曾報考陸軍官校預備班,卻因個子太矮而未錄取,他在台灣成為打工一族,努力加餐飯,第二年如願參與黃埔湖畔朗朗讀書聲。 洪有土在官校以優異成績選到砲兵科,四年級分科教育時,即與百來位砲科同學前往台南砲校受訓,當時來自金門的砲科同學還有邱清泉、佘建國等人,在學長介紹下,他認識了鄧小姐,畢業時,許多同學畢業證書與結婚證書幾乎同時領取,而鄧小姐很快的也成為洪有土的甜蜜牽手。 七年的軍校歲月,歷經預備班、陸軍官校與砲兵學校,洪有土原本是當年城中同儕的矮個子,畢業時已成為人高馬大的革命軍人。當年同學們下部隊服務時,因為成績優異,他與部份同學即留在學校帶領學生部隊,這是實務經驗的起點,也宣告著軍校生獨當一面的開始,對於每位同學來說初生之犢不怕虎,什麼都得勇敢衝下去。 如同軍校學長學弟們一樣,自下部隊起,隨著服務年資累積,學經歷是相對厚實,洪有土留校帶領學生部隊一年後,即前往長城部隊報到,由副連長、連長…等職務相繼晉升,任務也隨之相對加重。當中,洪有土還曾到公館接澎防部駐台連絡官,負責所有澎湖在台灣行政業務與連絡事項,後來直接調公館外島服務處,負責金馬戰地政務採購,在三十餘年軍旅生涯中,駐地遍及全國,卻始終未能調回金門服務,在公館服務期間,算是個人工作與家鄉最為親密的時刻。 整天嘻皮笑臉,對人客客氣氣,是洪有土給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對於正經事交付到他手中卻不含糊,絕對率直認真的把它做好。帶兵帶心,同樣的問題人物,他帶著平平安安,連長交接給下一任後,同一個阿兵哥幾乎退不了伍。同樣的部隊老是出問題,他帶著下基地卻常獲冠軍。由連長、營長到指揮官,營區裡常見到他早晚親自帶隊跑步,執行部隊任務時,他總是親切交代,嚴格執行,「可以讓部隊跟著走,不跟著做好會感到不好意思」,受到部屬信服,優良績效綿綿而來,一路走來如此順暢,過人的自信難免遭受紅眼,狂妄評語相接而來。 洪有土下部隊後,剛毅打拚個性深受長官肯定,也頗受長官關照,由於一路上都太順了,他到某個高層單位時,長官要的是會寫、會講更會掰的人,實際也想安排他自己人選,洪有土雖然是認真做事的人,但終究不是他的人馬,就開始被修理,認真了兩年,也忍耐了兩年,曾有高人指點他揭發長官不法事情,仁厚的他想想算了。由於之前一路上都順其自然,洪有土事後回想留在三軍大學當教官也許有機會,或留在部隊幹也許更驕傲,本已聽牌的機會就這樣的被抹煞,退伍前夕才發現當時優異考績被暗中修改為甲等,所謂踩著部屬肩膀往上爬者不過如此。 軍校畢業後,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到兵科學校參與正規班課程,下部隊期間,再利用時間準備參加陸院與戰院的考試,洪有土在晉升中校時,就準備考陸院,結訓後,再接砲兵營長,並與金門籍同學邱清泉等一起考進戰院,結訓時以優異成績留戰院擔任教官。洪有土認為三軍九校等同學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正是建立人脈與友情的好機會,而陸院與戰院,更是建立思維理則的絕佳契機,對於每位高級領導幹部是絕對必要的歷程。 個人條件不錯,做事態度一流,帶領部隊以身作則,讀書受訓走在前頭,雖然個人與將官之路擦身而過,但洪有土談及軍旅生涯終是不悔,俯仰無愧,自信一生認真扮演著黃埔子弟角色。他回想起三十餘年畢業未久,一起由金門前往陸軍官校就讀的好友佘建國,在花蓮部隊因意外傷亡令人惋惜,常偕伴前往佘家探望,見到老淚縱橫的佘父,大家都頗為難過,念舊的洪有土,對來自家鄉的同學總視為老兄弟般連繫。 洪有土談及軍旅生涯階段,每個階層接觸面要廣,也需要靠別人美言兩句,機會才會多,想在部隊發展單打獨鬥是不行的,而金門人天生最大缺憾是放不開,除非很出類拔萃,做事情始終讓很多人看到也受到肯定,「而像我們這種人,雖有好能力,做事認真,還必須靠人脈來推薦,才有機會,要不然金門人到最後都沒辦法」,這感慨,也頗有幾分道理。
-
《浯島跫音》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親愛精誠為民先鋒
本年度欣逢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誌慶,與中華國祚淵源流長的黃埔軍校,亦在近半世紀以來與金門發展淵源至深。特別是藉由古寧頭戰役劃下兩岸紛爭休止符後,隨著金門成為戰地,出身黃埔四期的胡璉將軍等駐守金門,也開啟黃埔子弟近五十年來為戰地金門貢獻心力的真情表現。 中華民國建軍九十周年,源自民國十三年六月十六日,黃埔軍官學校開啟時代青年報效國家序幕後,在荒亂年代為國力注入新奇生力軍。而廣義建軍則包涵三軍軍(士)官學校,泛指陸、海、空軍與政戰、中正、國管、國防醫學院…等等。軍管時期,進駐金門服務的三軍健兒們,由司令官到士官兵,人人擔負保家衛國重任,貢獻個人心力在這個島嶼上,誠為守護島鄉的聖戰士。 昔日當兵常是項送死的志業,讀軍校又宛若修得殺人放火的學分,您不殺敵,敵便殺您。革命軍人既熱情又冷血,他們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時熱情澎湃,告別家人前赴戰場時又幾近冷血無情。也因為這樣,自創校以來,黃埔健兒始終為國家民族而戰,一路奮戰到金門。守護島嶼之餘,部份將士贏得戰地姑娘芳心而結成連理,終能釋放些微熱情給心上人,結婚常是亂世兒女難得又幸福的奢求。 來到戰地金門服務,官兵們都謹守親愛精誠校訓,大膽挑大任,而由胡璉將軍起,歷任司令官都是出自黃埔的優秀軍官,而各師旅或營連長,更是千挑萬選的部隊精英,防區各部隊幹部分別由各個軍校培養出來,大家用血汗鍛造金門成為英雄島,在輝煌史詩中,也有縣籍青年投筆從戎的身影。 陸軍軍官學校在台灣鳳山復校時為第二十四期,但為因應當時環境時勢,在正期班之外,不同時期分別招考候補軍官班、專修班、專科班及各種專業班隊,都是部隊的骨幹,國家的棟樑。金門子弟加入保國衛民陣營,服役年資各異,有的及早告別軍旅力行個人生涯規劃,有的殷勤打拚晉升將軍光耀家門,不論如何,都在適當的時機為國家盡了應盡的本分。 早期投考陸軍官校的金門子弟中,現為大家所熟知者有正期班三十一期的顏忠誠與黃庭川兩位前輩,以及候補軍官班(後改為專修班)的王水彰、呂甲乙前輩等,其後在各個班隊皆逐漸有更多同鄉加入行列,同時,在各個軍校與班隊也有更多金門子弟投考就讀,並相繼成為國軍優秀幹部,而當下近五十位晉升將軍行列的金門子弟,更是金門榮光。 「親愛精誠,繼續永守」,黃埔畢業的金門子弟返鄉服務,重寫澎湃怒潮革命史詩,為國家賣命與為家園奉獻得以兼顧,且能分出心房一角容納家園妻兒身影,是這個社會最不容許強調個人權益的英勇將士們當下最感幸福的事。黃島子弟與仙洲子民在英雄島相遇,也讓黃埔建軍九十周年更有意義。 欣逢黃埔建軍九十周年誌慶,謹此向數千萬個先輩與學長們敬禮,親愛精誠,為民先鋒,有您們真好。
-
鄉情快遞
◎為參加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成立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暨第六屆兩岸金門同鄉理事長聯席會,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會長陳呈盛邀下,旅台金門同鄉會秘書處在五月初即規劃組團前往廈門與會事宜,各會原則上推派理事長及總幹事二員出席。 旅台金門同鄉會與會貴賓搭乘6月13日(周五)船班前往廈門,並在當日下午15:00前至廈門賓館報到,行程安排下午15:00-17:00,假廈門賓館富園廳,舉行第六屆兩岸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聯席會。下午17:20開始,假廈門賓館八號樓紫荊廳二樓,舉行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二十五周年紀念大會及宴會。 此次參與盛會貴賓還包括東南亞地區、臺灣地區、金門地區及福建省內金聯會嘉賓,他們在參加當日盛會後,部份人員繼續留在廈門參與為期兩天的2014海峽兩岸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