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浯事吾聞》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成立一周年回顧與展望
去年3月27日,在眾人多年期盼下,全台灣從南到北24個同鄉會、宗親會、協會,終於團結一心,在各會理事長帶領下,於台北市創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旅外鄉親共同寫下歷史新頁! 回想籌備會成立之初,各方意見分歧,諸如總會名稱、組織架構、會員招募、理監事任期以及經費來源等不一而足,不過種種問題和困難,都在大家心裡有著:「總會一定要成立」共識下一一解決排除。由於友會分散各縣市,許多問題必須當面討論溝通才能講清楚,籌備期間我南北奔波幾乎跑遍全省各會,感謝各會理事長見面三分情,全都支持相挺,並主動提供寶貴意見,對後續推動總會成立有莫大的助益,這也是給我最大的鼓勵。也謝謝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孫國欽前會長、李氏宗親會李增得前會長、王水衷前理事長等先進好友,不斷地加油打氣,讓我打消一度萌起的退堂鼓念頭,提起精神繼續往前跑。 期間北區同鄉會的新北陳復寶、金門公共事務黃炳中、西園黃耀民、李氏李錫敏、翁氏翁瑞美、基隆市張礽成、宜蘭縣張太白、桃園市洪成美、桃園市浯江李寧源、新竹市陳詩文、薛氏薛作伍、許氏許火獅以及遠在台東的黃白明等理事長一再相挺到底。中部的台中市浯江陳江平、台中市蔡少雄、彰化縣莊煒煌及南投縣蔡水棟等理事長,也明確希望總會盡快成立。 南部六個同鄉會前年9月6日晚上在高雄市浯江楊維居、高雄市張繼立、台南市浯江蔡忠盼、台南市陳瑞華、屏東縣楊恭淼、嘉義市張雲權等理事長協商後,也同一腳步加入籌設總會。當時楊鎮浯立委與盛崧俊將軍也在場提供意見,我在此深切感謝諸先進以開闊的胸襟,熱誠的精神,共同創立一個屬於金門人的新格局。 總會甫成立,去年6月10日旋即帶團前往廈門參加「關心青少年下一代」的海峽兩岸論壇。次月接手承辦「2016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夏令營~東台灣采風行」活動。8月份,總會配合金門工業會在台北市新光三越站前店辦金門展,共同推銷金門鄉產及文化。9月初,桃園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發起盛大舉辦職棒嘉年華「桃園市金門日」,總會亦為主辦單位之一。 去年中秋節,莫蘭蒂颱風肆虐金門,釀成重大災情,總會全體理監事特別組團返鄉探視,並召開理監事聯席會,邀請吳成典副縣長、林德恭秘書長列席,會中決議發起認養金門行道樹復植。旅台同鄉會鄉親紛紛響應「種樹種福田,把根留家鄉」號召,短短幾個月,全台鄉親認養路樹就超過兩千餘株,上月12日將第一階段認養植樹款258萬元交由陳福海縣長代表收受。 總會成立後,也積極與大陸及海外金門同鄉會聯繫。2016 年成為數十年來旅居台灣金門同鄉會與大陸、海外鄉親聯誼往來最熱絡的一年。 除去年6月應邀赴廈門參加兩岸同鄉會理事長聯席會。10月由總會吳友欽顧問率團參加馬來西亞馬柔佛州金同廈會館50周年慶。12月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70周年慶,總會組成106人祝賀團,受到呂清便主席及丹里斯拿督楊忠禮永久名譽主席熱烈接待。今年元月中旬,印尼雅加達金門互助基金會成立30周年,總會也由黃炳中副總會長率團前往祝賀,金門陳玉珍議員隨團前往。 承先啟後、薪火相傳! 鑑於旅台各同鄉會都面臨成員老化問題,也吸取海外南洋等地的金門同鄉會都成立「青年團或婦女組」,有效傳承原鄉金門語言、文化,培養接棒人才的經驗,總會也成立「青年團」,最近並在台灣北區先行試辦招收團員,第一期招募十分踴躍,有五十多人報名,讓我充滿樂觀和無限希望。此次青年團首訓課程、訓練安排由任職於台灣銀行的李聰明先生負責,並擔任團長,另楊紫玫(副團長)、李柔靜(教務長)、許梓恬(教學組)、張菡穎(活動組)等,都是富有青年團訓經驗的幹部,還有上百位志工熱心積極投入創團事務。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見到一個年輕充滿朝氣、青春活力的金門同鄉會新團隊,熱忱又親切的為我們旅外鄉親服務了。
-
《浯事吾聞》 金門古蹟應修舊如舊
金門縣定古蹟金城鎮「清總兵署」,是觀光熱門景點,從總兵署出發的金門唯一「夜遊後浦」導覽也甚具特色。但在遭受莫蘭蒂颱風浩劫後,這個台閩地區唯一的總兵署衙門古蹟,未能修舊如舊,以致出現磨石子地板與水泥仿石牆等明、清朝代不會有的突兀建材,最近引發議論。 金門縣議員陳滄江農曆春節後,引領親友走訪總兵署,注意到他曾經指陳的大堂地板、堂前石階、迴廓牆壁等,都使用磨石子等現代建料舖設,地牢的地板與牆壁則是水泥粉光,而非仿古的地磚或石灰抹面,以始建至今逾400年的古蹟來看,實不倫不類,也淪為識者笑柄。 陳議員說日本對古蹟一磚一瓦都細加維護,尤其講究「考古」與「復古」;即使中國大陸,對歷史建築之修建,也都知道要「修舊如舊」,儘量維持古蹟原貌,讓遊客有走訪歷史文物的氛圍。 金門歷經了多任縣長、多任文化局長、觀光處長,縣府每年編列預算維護古蹟,可惜連這麼簡單的古蹟修復工程都做不好。其他不少古蹟或歷史建物也有修建到面目全非,失去古韻古味的問題,實在可惜。 陳滄江議員有感而發,在網路引發熱烈討論。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快速回應表示,認同議員對古蹟修復的看法! 呂局長說,他上任以來,特別現勘已修復的多棟古蹟,發現修復用料、工法都有待補強,沒有一棟讓他滿意(包括總兵署)。陳議員所指的總兵署缺失部分,很不可思議,不知當初審查是如何通過的? 呂坤和局長表示,要列文資身分古蹟,須走登錄、調查研究、規畫設計、發包施工流程,順利的話要四至五年,無法立竿見影,每一階段都要專家學者審查,再做總結。他就任局長後,已先從審查委員人選改善,再由他本人負責並強化修復美學部分。因莫蘭蒂颱風破損倒塌的金門古建築很多,看了令人難過,如何緊急搶修是目前的重點工作,已經修好的(雖然工法不滿意),若沒有破壞太嚴重,只能暫時擱置,就充當修建不佳的教材。 呂局長說,總兵署這次風災修復工程,已盡量用傳統工法,和協、溶入舊建築,不認真查看的話,新修補的部分可以打及格。陳議員指正的地磚部分,是過去修建的,會於下次文資會議提出,可以試著換掉。另也已協調縣府觀光處,打算收回總兵署,由文化局掌管,並做部分修整,畢竟它是金門觀光門面。 總兵署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原為明代會元許獬的書齋--叢青軒。清康熙21年(1682年)金門鎮總兵陳龍自金門城遷治後浦,以叢青軒為鎮署所在,成為台閩地區僅見的總兵署。1915年,又曾為縣公署,1949年金防部、福建省政府暨1957年金門政委會,均曾駐此辦公,極具歷史價值。 唯自創建以來,歷經多次整修及擴建(前次大整修是民國85年),早年文資保護觀念不普及,所以總兵署出現磨石子地板與水泥牆也不足為奇,所幸還有補救機會。否則若似336年遷治歷史的後浦城隍廟,改建成金碧輝煌的新廟建築,完全失去古風貌及古蹟價值,就悔之不及了。
-
《星期人物》 許水富-冰心文學獎得主 不同於純詩人的詩人
年籍:66歲、金寧鄉榜林村人 現居:桃園市桃園區 學歷:金寧國小、金寧國中、新竹光復高中、台北師大藝術學院暨美術研究所結業 經歷:教師、金門畫會發起人兼第一屆理事長、水墨畫個展及聯展多次、獲日本國際書藝大賽獎7次、新詩獲台南國立文學館典藏及展示、2015年獲華人世界冰心文學獎第2名、著作各類廣告書籍8冊、文學類詩集12冊 庭院角落桂花樹影飄香。門旁一只鳥籠沒有養鳥,關的是一本翻開的書頁。一塊歷經千剁萬斬的舊砧板,黑墨書寫幾行詩句,立馬變身有深度的藝術品。金門籍名詩人許水富住家前院擺設,看起來怪,但就是越看越順眼,吸引過客忍不住多看幾眼。 許水富住家在桃園市桃園區國際路2段巷內,二、三十年的貼磁磚3層透天厝,外觀不起眼,但經身兼詩人、畫家、書法家、廣告設計教師等多重身分的許水富巧手布置,化身為小型的創意複合式展示空間,甚至是戒嚴時期「禁書」的展示寶庫。 前年,許水富以《飢餓詩集》,榮獲嚴格、公正和權威著稱、中國唯一的國際華人世界《冰心文學獎》第2名,讓他再度受到國內文壇矚目。但他轉頭搖搖手說「不提這個…」;許水富行事低調,不喜迎合與酬酢往來,默默走自己創作的路,也不喜參與競賽評比。他愛躲在角落,在孤寂寒冷的長夜冥想沈思、也在孤獨氛圍下,創作出一首首深扣人心的詩作。 他的詩,隱隱糾結著「憂鬱」、「頹廢」、還很「沈重」,帶幾分哀愁。 這與他從小長於戰地金門,經歷國共緊張台海對峙,親炙戰爭陰影與殘酷脫不了關係。在他生命底層產生不可移除的巨大陰影,也讓他的詩作比同時期詩人有更深度、更廣的語言張力。 最近,許水富要出版第12本詩集《島嶼蔓延》,是他唯一一本內容全是抒描金門故鄉心情與影像的詩集。第13本詩集也接近完成。 許水富創作生命旺盛,也擅長繪畫、書法、廣告設計。他的詩集,常以結合獨樹一格行草書法、以及自繪圖畫呈現,有諸多死忠讀者。詩作則常登載聯合報、自由時報等報章雜誌,獲獎無數。 他去年從桃園市振聲高中退休前,白天教書、夜晚創作成習。他以「我的黑夜比白天長兩公分」,形容自己白天教書幹活,晚上創作修心。他體悟只有在黑夜的孤獨下、或人生的困厄、悲苦中,才能創作出動人的史詩,古今中外皆然。 在振聲高中執教時,他常告誡學生切記,人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除了勤習基本功,還要多多廣泛閱讀增長見識,天文、地理多少懂一點、三教九流也多少涉獵一些,在廣告設計時才能觸類旁通,發想創意。 許水富喜讀書,他有滿屋子的各式藏書,年輕時代收集黨外與異議團體偷偷發行的「禁書與政治期刊」,甚至可獨成一區展示。他屋內另有「飯店式展廳」設計,以及許多讓人眼睛一亮的詩文書法創意展示,不愧曾是出版過「廣告學」、「POP」等8本廣告類書籍的廣告人。 談到廣告設計,許水富憶及曾震驚全國、造成8死1重傷的桃園縣長劉邦友官邸槍擊案。血案發生於民國85年11月21日凌晨,許水富當時在振聲高中廣告設計科執教,並兼接商業廣告案增加收入,他受邀參與劉邦友縣長選舉文宣創意團隊,製作出不少效果良好的文宣與廣告,協助劉邦友入主縣府。劉邦友暗夜遭狙殺,就有人逗弄戲稱「是許水富殺了劉邦友」,因為如果廣告文宣不要作那麼好,劉邦友當不了縣長,「不就可逃過一劫?」 許水富才氣縱橫、文思敏捷,是詩人、畫家、擅長書法、也是廣告設計家。問他如何啟蒙的? 他說,念金寧國小4年級時,翁克樹老師教學生臨帖習寫顏真卿、柳公權書法,他都能寫得一板一眼工工整整,翁老師都給他評「甲上上」高分,激勵他這個窮人家小孩努力勤習書法,而後又習寫隸書、小篆字。但是他個性放浪,長大人生歷練不同,轉而喜寫行書、草書,再加入設計概念,演繹出自成一格的書法字體。他的書法曾獲日本國際書藝大賽獎7次,但他也一貫謙虛不提。 許水富愛畫畫,乃小學二、三年級時受教水彩畫的許文科老師啟蒙。 至於寫詩,他早於念國中時就習作寫詩,少年識淺之作,也從沒發表過。 許水富12歲、金寧國中第一屆畢業即離開故鄉,先後就讀新竹光復高中、台北師大藝術學院。他得要打工,才能糊得溫飽,在困苦環境奮鬥,他認識許多朋友,學到很多寶貴經驗。大學畢業,他短暫回到金門母校寧中教了兩年書,再任明道、振聲中學老師,去年退休。現任璟都建設公司藝術顧問、《文化桃園》季刊創意總監。 細數許水富經歷,包括:編輯採訪、廣告行銷、創意指導。金門畫會發起人兼第一屆理事長、中華民國兒童畫評議委員、中華民國書法學會委員、日本國際書畫藝術評審委員、中國文藝學會會員、中華民國筆會會員、創世紀詩刊編委、台北電信局特約創意指導教師、畫家、詩人、教師等。他出版過8本廣告叢書、12本詩集,獲國立台灣文學館、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收藏。 他最愛的還是「詩人」,除了榮獲華人世界冰心文學獎的《飢餓詩集》;其他《叫醒私密痛覺》、《孤傷可樂》、《多邊形體溫》、《寡人詩集》等,都應用了廣告設計概念編排,是文字與影像結合的顛覆式詩集。由九歌出版社花3年時間輯錄,詩人張默、蕭蕭主編的《新詩三百首~百年新編》巨著,許水富就有3首詩作入選。 許水富自幼到台灣自力更生,歷經艱辛風霜,對故鄉金門始終有無限的懷念。刊載於2017年2月10日聯合報副刊的《俳句六首》,文中滿載鄉情,他以「小溪、皎潔月色、空酒瓶、聒噪麻雀」等金門印象,堆疊濃郁化不開的鄉音、鄉情,金門人都會有深刻感觸。
-
異鄉鬢影
「坑道迴響」紀錄影片台北發表會 ◎金門坑道音樂節自2009年舉辦,已成為金門特色觀光活動。金門國家公園去年底完成「坑道迴響」金門坑道音樂節紀錄影片,2月21日於金門國家公園首次發表。台北發表會訂3月7日於台北市誠品書局信義店6樓視聽室舉行,歡迎鄉親前往參與。該影片共紀錄去年翟山坑道音樂節10段內容,表演者包括大提琴演奏家張正傑、歌仔戲國寶演員廖瓊枝、女高音蔣啟真、男高音王典、小提琴演奏家林天吉、小提琴演奏家梁茜雯、中提琴演奏家蕭雨沛等人。 《插角玩藝》北商大五人聯展 ◎插角藝術工作室方舟、林煥彰、黃世團、北翠、陳秀娟於3月1至28日,在台北市濟南路一段321號、台北商業大學承曦藝廊舉行《插角玩藝--百禧新春五人聯展》,慶賀北商大百年校慶。展出時間周一至周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並於3月2日中午熱鬧舉行開幕茶會。
-
《星期人物》李金安-駕駛B-234直升機31年 出生入死救難英雄
年籍:61歲、金湖鎮峰上人 現居:台中市新社區 學歷:柏村國小、金湖國中、空軍通信電子學校、陸軍官校 經歷:1985年至美國受訓為國內第一代B-234直升機飛行員、2010及2015年內政部空勤模範、2011年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搜救有功人員、2012年行政院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員 金門也有駕駛直升機翱翔天際,出生入死的空勤救災英雄。 來自金湖鎮蓮庵里的窮家孩子李金安,是台灣首批至美國受訓,並接收第一代B-234多用途直升機的飛行員。他飛B-234直升機長達31年,跨山越海執行包括921大地震、SARS、中南部72與69水災、高山森林大火等無數次救難救災任務,他勇敢傑出的救災表現,多次獲行政院、內政部、農委會、消防署等單位頒獎表揚。 2016年7月1日,我國於1985年引進的B-234型多用途直升機正式除役。身為B-234總機師、也是該機型最資深飛行教官之一的李金安也自請於2016年底退休。 李金安出生金湖鎮蓮庵里的海邊小村落峰上,家境清寒,靠父親李文輝打漁維生。李金安排行老大,下有6個弟妹。他每天要幫忙做家事,照顧弟妹,但念柏村國小每學期保持前一、二名。念金湖國中每天得起早,顧不得吃早餐,就得出門趕路,步行幾十分鐘路到山外學校,即使如此刻苦,他的成績仍名列前茅。1971年他15歲時,獲保送空軍通信電子學校(現空軍航空技術學校)士官班,以第1名畢業並獲保送空軍官校,當時他選擇留在國防部統一通信指揮部參與潛龍工程。之後再報考陸官專修班,又以第1名優異成績畢業。就讀軍校期間,李金安不改節儉,省吃儉用每月寄錢回家補貼家用。 李金安會飛B-234 直升機,出於機緣、也奠基於他自小養成的刻苦勵學與上進心。他陸官專修班結業派任陸軍特種作戰學校突擊教官,接觸到陸軍航空部隊的協同作業,每天看陸航隊直升機飛上飛下,激發他翱翔藍天的夢想,也報考飛行員訓練,經重重嚴格受訓考驗,如願成為陸航隊一員,並於1985年奉派至美國受訓,成為國內第一代B-234直升機飛行員,執行各種航空任務。 後因李父李文輝不幸車禍去逝,經歷至親永隔遽變,他感慨軍旅生涯20餘載漂泊在外,對日夜掛念盼他安全回家的妻兒有所虧欠,1995年毅然退伍返家,想多留點時間陪伴家人。 離開軍伍的李金安隨即參與台中縣新社鄉義消行列。921大地震,他住家倒塌,他從瓦礫堆中爬出來,第一時間就投入救災,救人無數,獲內政部消防署頒發3等3級消防榮譽獎章。 經歷921、八掌溪事件,內政部消防署成立空中消防隊籌備處,李金安放棄軍方退休俸,成為國家空中救災部隊第一線尖兵。2002年5月訓練初始,就逢梨山森林大火,他奉命駕機上山滅火,膽大心細完成訓用合一首次任務。同月25日華航貨機空難,他和直升機組員暗夜從中部山區起飛到澎湖海域搜救,從此展開日夜無阻的一次次救難救災任務,搶救了一條條寶貴生命。 依內政部空勤總隊紀錄,2004年7月敏督利颱風過境,「72水災」重創中台灣,各機場關閉,航班停飛,當時李金安率B-234機組人員先飛到金門緊急接運2名傷患返台就醫。隨即轉赴中部地區救災,連續飛14天,分秒必爭穿梭來回台中、豐原、松鶴、谷關、德基與梨山各災區,救出災民及傷患上百人,轉送救災物資達數十噸。 2006年「69水災」又造成中部山區道路中斷,大陸及日本旅行團200多人受困東埔山區數日。李金安駕機及時將受困人員全數撤出,順利圓滿完成一次國民外交。 李金安執行無數次山區人員救難,也出過包括梨山大火,埔里、嘉義、大埔山區、高雄旗山、美濃山區,甚至高達 8,000 呎花蓮三角椎山森林火災空中滅火任務。 2006年9月27日金門沙崗防風林火災,兩度引爆地雷危及民宅,地面人員無法進入雷區滅火,李金安奉命駕駛B-234直升機跨海回金門故鄉執行空中滅火任務,消弭了一場危機,當時地面救災人員都不知道空中救援者是自己鄉親。 「救災是良心的工作,除了專業還要有熱情!」李金安說,每次出勤除了飛行員、機工長,還有國家特種搜救隊員,出勤人數8至10人,每個同仁都是家庭支柱,稍有狀況後果沒法想像…。但即使任務危險性高,每救起一條人命,那種重獲新生的喜悅,都是下回出勤的最大動力。 執行空中救災救難,李金安也曾有直升機失控,命懸一線的死裡逃生經驗。 2013年10月13日他們執行能高山1萬零500呎山難救援,當時強風亂流難以執行吊掛作業,垂落台灣池的搜救隊員又沒辦法短時間接近待救者,直升機多次嘗試終於吊掛救起2人,但返航不到2分鐘在1萬呎的能高山西面飛機強烈震盪,一度危急準備迫降,生死一線間所幸直升機又重獲有效操控,他緊急降落南投仁愛國中南側,通報仁愛消防隊轉送傷患,機組員再修理飛機。 第二次生死交關千鈞一髮驚險時刻發生於2014年12月27日,當時李金安帶飛水袋訓練,於高雄荖農溪畔一個航線短五邊飛機抖動重飛,但再次進入航線時飛控系統出狀況搖搖欲墜,他緊急應變迫降河床,那不到一秒的應變時間是生死分界,所幸人、機平安實屬萬幸,但也讓他直冒冷汗,至今想起心有餘悸。 李金安常自我調侃:「政府成立空勤隊,回收軍職退休的我從事空中救災,實在是最環保的啦!」 他駕駛B-234直升機執行救災救難勤務不計其數,出生入死歷經大風大浪,也看盡人間冷暖,他不時地提醒自己,也勉勵同僚「每一條人命,就是一個家庭。」因此在可掌握的安全範圍內,他總是與共勤組員全力以赴,一心一秒不敢懈怠,克服各種困難,順利完成一件又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
《浯事吾聞》旅台鄉親熱烈認養故鄉行道樹
種樹種福田,根留在故鄉!讓我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將莫蘭蒂風災斷折的樹木種回去,讓愛的種籽在我們的家鄉繼續繁衍茁壯! 2月12日,旅台金門同鄉舉行106年新春聯合團拜暨千人健行祈福與認養家鄉行道樹活動,並將鄉親認養的2,150株路樹植樹款258萬元,交由陳福海縣長代表收受。 這是旅台同鄉會發起認養金門行道樹的第1階段,後續還有第2、3階段認養活動。 認養金門行道樹一開始,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劍及履及,立即動員該會理監事籌集6萬元、認養50株金門行道樹。 新竹金門同鄉會利用2月11日舉行「愛在新竹金門同鄉聯誼春酒餐會」暨「我愛金門認養行道樹活動」,當天有54位鄉親認養84株行道樹;另外春酒聯誼「博杯」博得狀元的吳浯真鄉親也將所得獎金全數認養金門行道樹。 其他北、中、南區25個金門同鄉都熱烈響應,近10個同鄉會認養超過100株行道樹。個人則有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前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新北市金門同鄉會名譽理事長張邦育、理事王振利等多人認捐100株行道樹。 李台山總會長表示,旅台鄉親以實際行動參與故鄉風災路樹復原意義重大,這是第1階段,後續仍可第2、第3階段認養,每人1、2株或幾十株都可以,以表對故鄉的關懷與心意。隨著路樹成長茁壯,也可給自己與子孫留紀念。 配合旅台鄉親關懷家鄉行動,金門縣政府特別訂定「旅台金門同鄉會認養行道樹實施計畫」,明訂認養以一株喬木每月100元、以連續認養12個月1200元為原則;認養綠籬以每段2公尺視為一株喬木認捐。個人或團體可認養一株以上,認養之喬木或綠籬懸吊註明栽植日期與認養人之識別牌以茲紀念。 鄉親認養金門行道樹,第1階段以大金門環島北路、伯玉路、瓊徑路、環島西路,及烈嶼九井路補植路樹為主。由縣林務所選定路段及樹種,並定今年3月12日植樹節前辦理完成。植樹將邀認養人參與或親植;後續澆水修枝或枯死補植等養護作業由林務所負責。 縣府參議兼代理林務所長葉媚媚表示,同鄉會認養行道樹,已公告第1階段認養498株,並與同鄉總會完成對接,也正進行道樹認養分配;另外1650餘株,也在規劃標訂中,會進行第2、3階段公告作業。3月植樹節,將邀請旅台認養人參與植樹紀念活動。 陳福海縣長向旅台鄉親保證,縣府團隊會做好鄉親認養的行道樹植樹及養護工作,請大家放心。 旅台鄉親人在他鄉、心繫故鄉,這次熱烈認養路樹行動,印證人親、土親、故鄉親。
-
異鄉鬢影
旅台鄉親反核廢料放金門 ◎媒體報導台電核廢料擬存放離島,旅台金門鄉親紛紛反對,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長李台山特別聲明,強調將結合各金門同鄉會及旅台鄉親共同一致反對核廢料進入金門領域,並將發函中央、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與台電等機關,表明反對到底的決心,必要時上街頭抗爭,以決心和勇氣保衛我們純淨的家園。 翁明恍當選台南市浯江金同會理事長 ◎台南市浯江金門同鄉會2月19日舉行第9屆第1次會員大會,除會員新春團拜,並改選理監事,結果翁明恍眾望所歸當選新任理事長。已任2屆理事長蔡忠盼功成身退,鄉親籲請他以名譽理事長及楊鎮浯立委南區服務處主任身分繼續為鄉親服務。 旅台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新春團拜 ◎金門珠浦許氏宗親會2月19日於台北市南港區悅揚樓舉行新春團拜,旅台許氏宗親攜家帶眷2百多人參加,場面熱鬧滾滾。理事長許火獅祝福宗親與來賓新年大吉大利,並希望來自金門原鄉後浦、後湖、後沙、安岐、官裡、榜林宗親踴躍加入該宗親會,也鼓勵許氏女兒入會。
-
《浯事吾聞》 金門大橋莫成錢坑
大、小金門之間的「金門大橋」是旅外鄉親關注的故鄉重大建設,但建建停停,風波不斷。最新訂出的完工日期是2020年9月25日,能否順利如期如質完工,沒人敢打包票,會不會淪為「錢坑大橋」也令人擔心。 相較於大陸跨海大橋技術突飛猛進,譬如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其22.9公里長的主橋梁於2016年9月26日全線貫通,距離完工更進一步。金門大橋含引道短短5,414公尺,工程卻連番受挫,實令人汗顏。 金門大橋2011年1月9日動工,原訂2016年6月完工。最初工程包商樺棋營造公司以65.6億元最低標得標。但遭檢舉承造資格不符解約。接續的國登營造公司工期嚴重延宕,還發生3名工人喪命工安意外,去年6月29日被國工局終止契約,但國登已領走一、二十億元工程款。 停工近半年的金門大橋,重新開標經4次流標,去年11月底改採「最有利標」方式,終於以59億5385萬元,由東丕營造公司得標,契約工期1,368日曆天,前天正式復工,預定2020年9月25日完工。 去年12月19日,金門縣長陳福海語重心長告誡東丕營造公司人員,金門大橋施建一波三折,引發不少爭議,「過去二次失敗的經驗,我們受夠了!」希望東丕營造接手後續工程,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大家一起努力,讓「金門大橋」如期如質完工。 陳福海不諱言,過去只有在選舉時浮起來,選後又沈下去的這座「選舉浮橋」,20餘年來一再淪為笑柄,如今大橋接續工程重啟,他當然希望有好結果,也期待新政府能用「蓋不好會是台灣的恥辱」這樣的心情來看待「金門大橋」,無論要怎麼收這個「爛攤子」,最終目標大家都要往前走! 於建國100年1月9日由前總統馬英九主持動土典禮的金門大橋,歷經3次發包、十餘次流標,施工風風雨雨,完工日期已推遲4年。且每次工程停頓,除增加工程、機具、人員管理的開支,工程費勢必節節追加。金門大橋總工程費原核定73億8千5百多萬元,現在估算須增至90億元;原本中央要負擔3分之2經費、金門縣政府負擔3分之1,但現在縣府已支出約占一半的工程款。會不會因遲遲無法完工,工程款不斷追加甚至突破百億元,淪為「錢坑大橋」,是一大隱憂。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宏謀2月13日帶領工程會、交通部、國工局、水利署等相關單位人員,首次視察金門大橋工程,吳宏謀希望大橋能夠提前於2019年底完工,符合金門鄉親期待。 但鄉親更盼望金門大橋除要確保品質、提前完工,也不要淪為拖跨金門財政的錢坑。
-
《星期人物》 盧秋瑩-情定波士頓 多才多藝織四季之歌
年籍:50歲、金城鎮賢庵人 現居:美國波士頓 學歷:賢庵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中、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美國麻州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 著作:著有散文集《四季之歌》、《與小猴喝茶: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愛上一個外星人:在波士頓,發現愛與自己》。譯有 《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甲骨文: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女人愈熟愈美麗:人生築夢40起跑》、《奇蹟之邦》、《離開悲傷之後》、《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等書。 曾是記者、現為自由作家與譯者的金門女兒盧秋瑩,在美國波士頓找到愛,異國婚姻家庭幸福美滿。但她也曾受挫語言與文化隔閡,躲進女廁裡哭泣。 盧秋瑩與丈夫Chris Heitmann、猴年出生的兒子海奕,定居在美國波士頓市郊。 2012年與2016年夏天,她兩度帶家人返回金門故鄉尋根,並發表《與小猴喝茶》及《四季之歌》新書,金門鄉親進一步認識會寫作、愛馬拉松長跑、愛音樂、也深懂生活韻味多才多藝的盧秋瑩。 盧秋瑩出生金門縣金城鎮賢厝村,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1995年出國前曾任職國內唱片公司、女性雜誌與自立早報等媒體。她採訪新聞尤其是國際影展與外國藝人時,自覺英語能力與專業不足,而決心赴波士頓進修語言。 遊學期間,盧秋瑩深受波城豐富的人文與學術氣息吸引,她與當地以傳播科系知名的「愛默生學院」聯繫,並整理準備之前在報社的經驗履歷,經過面試,「趕在幾天之內申請上了碩士班,主修媒體藝術。」盧秋瑩說,回學校攻讀碩士,甚至是之後在波士頓遇見她一生的幸福,全都是人生計畫之外的驚喜。 原本打算學成返台、繼續從事媒體工作的盧秋瑩,在學生舞會認識後來的另一半Chris Heitmann,人生逆轉。「誰會想到一個小島出生的黃毛丫頭,竟然在人生地不熟的海外,找到歸宿。」她記得在同輩中觀念較開通的父親盧標曾感嘆的說,母親在她大學時過世,他雖不捨,卻衷心祝福么女。「他可能也擔心,從小愛讀雜書、不擅廚藝也不愛打扮的我,難以找到更好的伴侶了。」盧秋瑩半開玩笑的說。雖然言語不通,但相處之後,盧父對勤敏用心的洋女婿極為滿意。 拿到愛默生傳播學院媒體藝術碩士學位後,盧秋瑩面臨現實的考驗。當時國際電話昂貴、網路未興,思鄉,加上未能施展所學,讓她一度鬱鬱寡歡。協助丈夫自創廣告公司時,向來從事文字工作的她,不得不從頭學習會計和行政等事務,每逢大型會議或派對,語言與文化的隔閡,曾讓她受挫得躲進女廁裡哭泣,「那是一段重新摸索與自我定位的時期。」她回憶說。 所幸,金門人的韌性加上丈夫的愛與支持,盧秋瑩慢慢地調適。夫婦胼手胝足努力下,丈夫公司不斷擴展,終被總部位於紐約的「新力」集團收購,盧秋瑩夫婦也搬到環境與學制較優的波士頓郊區小鎮。 2004年猴年出生的兒子「海奕」帶給盧秋瑩另一個轉變。她專職在家,不但是兒子「小猴」的全天保母、玩伴、中文與音樂老師,並積極擔任學校的義工媽媽,與其他美國父母交流。這些親密的教養關係與新手媽媽的經驗與省思,後來收錄在她的散文集「與小猴喝茶」裡。 不論就學、工作或育兒忙碌,盧秋瑩從未忘情寫作。從小學4年級起投稿刊登於「金門日報」,後來多年的採訪與寫稿,不時於部落格和副刊發表作品,她一直持續創作與翻譯,至今著有:親子散文《與小猴喝茶:一個現代母親與兒子的甜蜜教養關係》、散文集《愛上一個外星人:在波士頓,發現愛與自己》、攝影散文集《四季之歌:關於季節與日常美好 》等書;並譯有《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好賊》、《甲骨文:一次占卜現代中國的旅程》、《女人愈熟愈美麗:人生築夢40起跑》、《奇蹟之邦》、《離開悲傷之後》、《糖、脂肪、鹽:食品工業誘人上癮的三詭計》等書,出版文字超過數百萬字。其中,小猴襁褓中,她「腳推嬰兒搖椅,手在筆電上打字」譯出的30萬字《甲骨文》一書,曾獲聯合報年度名家選書,其他多本譯作也登上誠品與博客來選書。 文字之外,音樂無疑是盧秋瑩的另一最愛。13歲時由當時任教於城中的吳碧玉老師啟蒙,後來受教於島上服役的台灣音樂系畢業生軍官,並擔任金中合唱團伴奏。金門早年習琴環境較貧乏,盧秋瑩慶幸得到家人全力支持,她清楚記得,「為了把從台灣訂運來的鋼琴搬上樓,家人不惜橇開木板樓梯,以幫我圓學琴的夢。」許多夜裡,母親在一旁縫紉疊衣,聽她練琴,是她最思念的記憶之一。 定居美國後,盧秋瑩重續琴緣,先後師事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與波士頓大學的鋼琴老師。在異鄉,琴聲帶給她極大撫慰。她記得,某天電話響起,是對門、太太剛過世的老鄰居打來,說每天聽她彈琴已成習慣。那一刻,盧秋瑩才發現,除了家人和一屋貓狗,原來自己還有其他聽眾。現在,她定期帶領兒子與一群一起習琴的孩子到養老院表演,「一曲奏畢,當老人們面露微笑、輕聲讚說:beautiful!』;或離開前,他們握著你的手說:『還要再來歐!』」都讓盧秋瑩和孩子們深刻體會到音樂分享的力量。 一起習琴之外,盧秋瑩也帶著兒子跑步,母子常一起參賽,小猴並嘗試挑戰小鐵人三項。「盡量別給孩子太多壓力,讚許他每一次的努力,久了,他自然會找到自己的樂趣。」 用心體會過好每一天,以愛和堅持,盧秋瑩在異鄉建立了一個溫穩的家,持續涵育著屬於自己的夢想。談到未來,持續閱讀與寫作之外,盧秋瑩希望有朝一日能跑完一場全馬賽和舉辦一場個人鋼琴獨奏會,她「不在乎速度或成績,只想不斷地學習、發掘樂趣與自我挑戰。」
-
異鄉鬢影
桃園市浯江金同會返鄉送暖 ◎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寧源率秘書長歐陽楠與理監事等20人,本月17、18日返回金門,至大同之家等關懷慰問,並會同金寧鄉公所,至金寧鄉各村落訪問20名家境清寒或罹病弱勢鄉民及送慰問金。這是桃園市浯江金門同鄉會連續第4年回金門進行關懷基層弱勢送暖活動。 南投縣金同會新春團拜 ◎南投縣金門同鄉會2月12日舉行新春團拜,鄉親來賓約100人參與互祝恭喜。在理事長蔡水棟等理監事策劃下,還舉辦別開生面的四色牌聯誼、發財酒博杯、撲克牌接龍、金酒行銷有獎徵答等,優勝獎品都是金門高粱酒。該會並定3月26日舉行清明節金門美食春捲鄉親分享會。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青年團招生 ◎為承先啟後,並培育具國際觀的旅台同鄉會青年人才,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成立「青年團」,由李聰明擔任團長,並積極招收生力軍(各同鄉會20至40歲會員或子女),定4月8、9日舉行2天一夜的「金英領袖培訓營」,招生與報名即日起至本月22日止,報名詳情請洽青年團副團長楊紫玫0936131271、教務長李柔靜0952879292。
-
《浯事吾聞》 金門人志工服務不落人後
◎撰文:陳永富 除「金牌績優義消志工」黃安順,在台灣各地也都有熱忱的金門人投入各項志工服務。譬如金門西園旅台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黃耀民,與珠浦許氏宗親會副理事長許丕平,都是表現優異的志工領袖人物。 在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夜市經營「黃家麵線」有成的黃耀民,除是西園旅台協會理事長,也兼任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和救生隊隊長、新北市搜救協會常務理事。很難想像他的泳技是國小時在金門西園鹽場的蓄水池練就出來的,當時游的是狗爬式。 民國92年春季,黃耀民開始至紅十字會中和救生隊當志工,至今14個年頭。他投入救災救生任務不計其數,包括納莉風災造成蘇花公路坍方,有300多名大陸觀光客受困,他參與紅十字總會第一救災大隊參與搶救。以及104年2月復興航空南港空難,他也連續多日投入在基隆河搜尋生還與罹難者。 黃耀民說,志工團隊的成員都有顆為社會奉獻的心,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睡眠時間到游泳池教授救生學員,願意犧牲自己的假日到溪邊、海邊投入救難,從中他也更加懂得惜福、懂得感恩。 現為立法院警衛小隊長的許丕平,是國軍兩棲偵察連、海龍部隊退役勇士。他先後在板橋大同水上樂園、亞洲樂園等地擔任救生員,並精進潛水技能,也取得中華民國海上救生協會救生員證照。基本成員大都是海龍袍澤的水上救生協會成軍,他膺任第5屆理事長時,特別甄選協會種子教官,受訓取得游泳教練資格、小艇執照、CPR證照等,任內並建立協會完好制度,及順利勸募獅子會、扶輪社等社團捐贈救生艇。 民國100年,許丕平接任中華民國海上救生協會總會長,經他協調整合,將原來的台北、苗栗、高雄市3個分會,再擴增新北、台北市與金門縣共6個分會。這幾年金門辦得火紅的「料羅灣長泳」、「千人金廈泳渡」活動,許丕平領軍的志工是海上救生主力。前年復興航空南港空難,該救生協會是首個趕到救出生還者的團體,許丕平也日夜不停參與救難。許丕平現擔任海上救生協會總會榮譽理事長,繼續領導協會運作。 義消與救生志工之外,民國102年底,新北市金門同鄉會時任理事長黃獻平熱心推動,在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成立「金門志工隊」,服務就醫的金門鄉親。當時「金門志工隊」有20位成員,由志工服務逾4千小時的同鄉會會員蔡淑琿擔任隊長,創下旅台同鄉會在大型醫院設立金門志工隊的先例。 旅居台中鄉親則有李淑睿(台中市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理事鄭允全、台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前理事長謝和平、涂瑄瑀夫婦,現任理事長陳江平太太洪筱寶、南投縣金門同鄉會理事林文詩等數十人,在李淑睿號召下成立「209行善家族臺中分會」,出錢出力當志工濟助慈善機構與弱勢家庭。台灣各角落,也都有數不盡的金門志工默默愛心奉獻。
-
《星期人物》 黃安順─金牌臺中鳳凰救護義消 終身職志救人無數
年籍:60歲、金沙鎮后水頭人 現居:台中市大甲區 學歷:金沙國小、金沙國中、南強工商 經歷:臺中市鳳凰救護志工、臺中市青溪救援協會志工、臺中市衛生局救護志工、臺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臺中市浯江金門同鄉會常務監事黃安順樂當志工,至去年11月底,他從事志願服務工作時數達9,138小時。這幾年他擔任臺中市鳳凰救護義消,隨同消防局救護車出勤緊急救護,前年有4名OHCA(到醫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病患,經他在救護車上施以電擊及CPR(心肺復甦術),成功救回一命。去年12月28至30日,3天內更連續緊急施救,將2名OHCA患者從鬼門關搶救恢復心跳呼吸,送入加護病房。 黃安順不僅是資深救護志工,且表現傑出,去年榮獲主管機關「3金2銀1銅」績優獎章表揚。分別是內政部內政業務志願服務金質勳章、銀質勳章,臺中市政府頒發一等服勤績優金質徽章及二等銀質徽章、以及消防局緊急救護績優獎牌。 去年12月4日並於新北市政府舉行的全國績優志工頒獎大會,獲行政院衛生福利部頒發「金牌獎績優志工」表揚。 去年12月19日,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在消防局災害應變中心公開表揚隸屬鳳凰救護大隊大甲分隊救護義消幹事的黃安順。今年1月14日,並獲臺中市消防局評選為「105年消防局救護志工菁英」。消防局指出,緊急救護為消防三大任務之一,臺中市救護量逐年增加,救護義消加入分擔不少消防繁忙勤務量,黃安順積極參與救護工作善心不落人後,105年救護服勤時數達1,605小時,為鳳凰救護義消服勤時數第1名。如以每天晚上及假日待命服勤5小時計算,一年中他整整有321天,都在消防局待命及服勤義消救護任務。 消防局指出:黃安順在緊急救護及救護宣導工作上不遺餘力,並能積極提升個人救護技能,每當出現車禍或急病,總是在場與警消分工有序的處置病患,爭取時效將患者送上救護車後送醫院。他默默奉獻,不求回報。執行危急人命救護遇OHCA救護,更是成功拯救無數患者生命,可說把救人當作終身志業。去年12月3日,黃安順也因執行到院前緊急救護成功(含到院後2小時內回復脈搏者)績優,連續3年獲消防局長頒發獎牌表揚。 現年60歲的黃安順曾參與民國88年921大地震、90年桃芝颱風、93年七二水災、及去年大年除夕發生的台南市維冠大樓倒塌等重大災難救護勤務。 黃安順說,投入志工服務,緣於民國82年加入當時的團管區司令部後備軍人輔導中心,與數位志同道合的軍中退役友人一起發起組織了「大甲青溪救援隊」,該隊初期並未立案,只是一群朋友基於服務社會熱心,主動在山難、車禍、溺水意外時提供救援協助。於90年經政府輔導立案為正式民間社團,並登錄於陸域救助類,才漸具規模與制度化。 民國88年9月21日發生天搖地動的「921大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29人失蹤、1萬1,305人受傷,5萬1,711間房屋全倒,5萬3,768間房屋半倒。並震毀中南部許多道路、橋梁、堰壩、堤防等設施與水電公共建設,及引發大規模山崩及土壤液化災害。黃安順接獲通報隔天集合弟兄攜帶各種裝備分路進入災區,放眼一片斷垣殘壁,傷亡慘重,他與青溪救援協會志工投入東勢等地區救災,當時在災區幫忙搬運傷患,眼看傷患傷重或命危,卻束手無策,沒辦法幫忙急救,黃安順深刻體認自身救災能力之不足,起意增加該協會志工救護技能。 而後黃安順自費6千元,接受台中縣衛生局60小時初級緊急救護訓練,取得初級緊急救護員證照。 民國98年8月6日至10日88水災(又稱莫拉克風災),造成台灣中南部及東南部嚴重水災,681人死亡、18人失蹤,是台灣自民國48年87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尤其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部落遭土石流滅村,474人被活埋最為慘重。黃安順即日夜不停的參與緊急救護。 去年2月6日除夕,臺南市永康區維冠金龍大樓因高雄美濃地區地震而倒塌,造成死亡115人、生還175人(其中96人受傷),黃安順也從臺中南下支援救護勤務。 民國99年黃安順從宇韻樂器廠退休,即加入鳳凰救護大隊大甲分隊,擔任該分隊幹事。次年加入台中市衛生局救護志工。平日他也熱心至各學校、機關團體與旅台金門同鄉會推廣與示範宣導CPR+AED急救法。 黃安順支援消防局緊急救護勤務,有無救過金門同鄉? 他說,約2年前,曾在大甲送過一位患病金門鄉親至光田醫院急救,而且先後送過2次。當時黃安順在救護車上聽出對方的金門鄉音,並關心怎麼沒有家人陪同?得知對方與金門家人久未連絡,還代打電話通知對方在金門的姊姊。 這位鄉親在他鄉異地患病,孤伶伶一人沒有家屬照顧,讓黃安順頗有感觸。他15歲金沙國中畢業,也是獨自一人到台灣就學,得要自己照顧自己,並學習融入台灣社會、謀生成家立業。 黃安順有4兄弟,家境不好,民國62年他國中畢業前正好台北縣新店的南強工商到校招生,他毅然決定自己一人到台灣半工半讀,賺錢養活自己。當時他至製造電視選台器的美商通用公司工讀,養成獨立個性。民國65年南強工商畢業,黃安順放棄因曾當金門自衛隊員可減免的1年10月役期,去當了3年的陸軍裝甲兵,駐地在台中清泉崗,有幸認識軍中好友陳明淮,並應早他半年退伍的陳明淮之邀,於68年12月8日退伍2天後,就到陳明淮家族在大甲開設的宇韻樂器廠(專門製造爵士鼓等打擊樂器)工作,一做32年。 黃安順說,他這輩子只做過美商台灣通用公司及宇韻樂器廠2個工作。擔任救護義消,以行動救人回饋社會,則是他的志業。去年12月25日,他從鳳凰救護義消大甲分隊,調任臺中市義勇消防總隊鳳凰救護大隊副總幹事,依規定服勤年齡可延至65歲。 「再做也只有5年了!」樂當救護志工的黃安順說趁殘存的歲月,盼能多為社會服務,他也樂在其中,會續盡所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