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經樂道
-
畫師筆觸的溫度
現今市面上大量充斥工業化製品,屢屢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勞,因此,擁有畫師筆觸溫度的「手繪商品」令人耳目一新。越來越多文創作品都以「手繪」方式創作,包括旅行日記、衣物、鞋、圖鑑等。 事實上,手繪與現代生活密不可分:建築、服裝、動漫都以手繪為基礎,其形式分門別類,各具專業性,對建築師、研究學者、設計人員等相關行當的人來說,手繪設計的學習遍佈職業生涯。 手繪通常是作者設計思想初衷的體現,能及時捕捉作者內心瞬間的思想火花,也可以比較直接地傳達作者的設計理念,作品較為生動、親切,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情感因素。 而本週鄉訊版的主角,就是從事手繪漢服20多年的名人畫師│陳秀娟老師。
-
陳秀娟──創作不懈的手繪名家
出身:金門縣古區 現居:新北市中和區 學歷:金城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 經歷:國中代課美術老師,城中城設計公司,斾旂工作室,「左秋禪」品牌手繪畫師 展覽:2015年 金門機場《玩藝》插角藝術六人聯展;2016年〈版畫‧玩藝六人聯展〉、〈慶猴年‧玩藝六人聯展〉 也許是因為開朗的氣質與談吐,第一次在插角工作室看到陳秀娟老師時,完全沒發現她已逾知天命之年。「本身就是一個樂觀的人,低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她說。 自幼喜愛藝術 陳秀娟出生在印尼巴東,早期金門生活困苦,她的父親年輕時下南洋、到印尼打拚,並在當地與同樣來自金門的母親結婚,生下3名子女。但後來,印尼排華日熾,在陳秀娟8、9歲那一年,他們舉家回遷金門。 陳秀娟自小喜愛數學與美術,常在兩者間糾結,但上高中之後,她確定了志向。陳秀娟表示,很感謝高 中的美術老師開放教室,讓喜歡畫畫的她們免費使用美術教室內的材料。在物資缺乏的金門,這對有心走上藝術之路的她來說無疑是一大幫助,所以她每天放學都會留在美術教室畫圖。 後來陳秀娟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再加上兄、妹也在台北讀書,於是一家人就一起遷到台北。 走過磨難 大學期間,陳秀娟除了磨練出畫功,也「錄」出未來夫君。陳秀娟的丈夫當時就讀音樂系,兩人同一個房東。由於打工沒空,所以他常請陳秀娟幫忙錄製電台的古典音樂節目。 一來一往之間,古典音樂也成為陳秀娟的興趣,兩人後來一起出去看畫展、聽音樂會,感情日深。畢業2年後,兩人結婚,陳秀娟隨丈夫南下高雄定居。 只可惜,這段婚姻並不長久│婚後1年,丈夫被診斷出患有腦瘤,後來還留下癲癇後遺症。6年後,因為一次意外,丈夫不幸過世,兩人也沒有生下子女。儘管悲痛,不過陳秀娟努力打起精神:「人,總要繼續往前走。」她說。 但人生的考驗還不只喪夫之痛,2001年某日,她突然腹痛如絞,痛到滿地打滾。原以為是腸胃炎,但最後,確診為大腸癌三期。不過,陳秀娟沒有被擊倒,她努力抗癌,歷經手術與後續化療的考驗後,她順利挺了過來,一年後,陳秀娟重復健康。 在生病之前,她時常熬夜操勞,每天只睡2、3小時是家常便飯。但一場病後,陳秀娟改變過去「時間永遠不夠用」的想法。她調整生活作息,每天至少保持7小時睡眠時間,並格外注意飲食。2002年結束治療後,由於病情仍存在不確定性,她決定搬回台北與家人同住。 手繪之路 陳秀娟的工作往往多線並行,鮮少同一時間從事單一工作,包括擔任代課美術老師、繪製建築透視圖、插畫、手繪、家教等。她笑說,「自己就是閒不下來,一定要有事情做,即使生病那一年,也只是減輕工作量。」 甫畢業,陳秀娟先在一所國中擔任美術代課老師,後來在報紙上看到廣告徵求「素描高手」,陳秀娟一時興起前往應徵,原來是繪製建築透視圖。當時是台灣房地產的黃金時代,產業蓬勃發展。由於同時有代課老師的工作,陳秀娟婉拒正職,不過「城中城設計公司」的老闆見人才難得,改採論件計酬的接案方式合作。 2年後,陳秀娟結束代課,決心趁年輕出來闖一闖。她與朋友合組「■旂(音同:佩琪)工作室」,一樣繪製建築透視圖,可惜僅維持2、3年,就因為房地產走下坡而結束。雖然歷時不久,但陳秀娟的水彩功力,在這期間也獲得大幅成長。 1995年左右,陳秀娟接觸到「手繪」領域│她運用特殊顏料,手繪花卉在改良式中國服、門簾等織品上。初期走寫意,後來以工筆風格居多,每一種圖樣限量數十件。 陳秀娟從事手繪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在圈子裡頗有名氣,只要作品面世,常有其他廠商慕名「致敬(模仿)」,客戶更是愛不釋手。1998年,原本合作的廠商赴陸發展,「左秋禪」這一品牌在台灣重起爐灶,並按圖索驥找到陳秀娟│內行的都知道,陳秀娟才是公司的「鎮店之寶」。 陳秀娟說,手繪工作的酬勞與工作時間時常不成正比,有朋友常提醒她「工作應該以工作角度看待,這樣才會快,也才能維持生活」,但「創作之心」熾烈的她往往忽略掉這一點,不自覺花了很多時間,沉溺於完善創作之中。 當然,這也是陳秀娟的手繪作品廣受歡迎的關鍵,「廠商都坦言,她們賣的不是手繪衣物,而是『陳秀娟』的作品。」十幾年來的合作歷程裡,廠商從不催促陳秀娟,因為他們理解,這些衣服不只是商品,而更是藝術作品。 走出工筆,帶入國畫寫意 「藝術功力的累積,無他法,就是靠自己努力,以及同儕相互激勵。」陳秀娟說。學校僅能帶入門,一定要持續不斷地畫,磨就老練的筆觸。「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有成就,但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有。」 總是默默畫畫,很少參展的陳秀娟認為,無論走哪一條藝術之路,最重要的基礎「素描」一定要好。此外,還要多多欣賞各種藝術、美景,藉由接受「新刺激」讓自己有所突破。 近兩年,陳秀娟逐漸勾勒出自己的水彩風格,初期注重構圖精準;中期忘掉框架,注重色彩組合;後期再調整回來,重視畫作整體的感覺。她的水彩作品帶著一些寫意,筆觸也化入國畫技巧,用暈染呈現花瓣自然的色差。 追求完美的陳秀娟總是「對於自己的作品有一點點不滿意」,而正是這一點點「不滿意」,讓陳秀娟不斷督促自己努力、力求進步。她加入插角藝術工作室,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相互學習、彼此砥礪│漂流木創作、版畫、油畫、手繪、詩……在各種藝術範疇中探索、刺激創作。 期待藝術創作環境的改變 不過,陳秀娟認為,台灣的藝術創作環境仍待努力,特別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有一些人認為創作者隨便就可以畫出作品、完成設計,因此輕易伸手要畫、輕易開口砍價。殊不知,創作者的價值絕不只是幾分鐘、幾小時的手工,而是數年、數十年的學習與創作心力。而少部分剽竊、抄襲藝術家創意的人,更是令人痛心。 陳秀娟指出,對於藝術創作的推廣,金門縣政府雖有努力,但能做的其實還很多。她很希望縣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經費,支持藝術創作│例如舉辦藝術比賽、文創活動競賽等,讓更多年輕創作者有發揮空間,鼓勵他們,讓他們能在藝術之路走得更遠。
-
異鄉鬢影
◎原籍沙美的青年才俊張希慈創辦的青年教育組織「城市浪人」,日前舉辦一場非常有意思的活動│Gap Day(蓋普日)。這是起源於歐美文化的一個概念:西方社會中,不少青年學子在大學時,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不專只當好一個學生,而是去體驗生活、與世界碰撞。一般說,這個概念的受益者通常是家境較為富裕的孩子,但張希慈認為,「體驗生活」、「與世界產生關聯」是每個大學生都應樂於嘗試和學習的事情,於是,城市浪人便將之轉換成Gap Day│花少許的金錢,以遊戲、挑戰任務的方式,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圈裡,做不同於以往的事。 城市浪人用心地籌劃了包含「城市環遊樂園」「時光實驗室」、「故事餐廳」三大主軸,儘管寒流來襲,但現場仍舊吸引了超過250位學子熱情參與。一樁樁或熱血、或苦澀、或溫暖的故事在現場分享、流淌,那些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勇氣與浪漫的激盪,讓人感動不已!
-
計出衡入錙銖不爽
現今工商發達的社會,會計是公司行號裡不可或缺的角色。會計即為對組織的財務收支、經濟活動進行管理、監督、記錄與核算,亦指稱從事此項工作之人。 「會計」一詞的起源相當早,《周禮.地官》曰:「舍人,掌平宮中之政,分其財守,以法掌其出入。……歲終,則會計其政。」《孟子.萬章》載:「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成長,會計逐漸發展成一門專業的學問。其宗旨在於提高經濟效益,目標為提供組織的財務狀況,反映出組織的經營成果,並協助管理者做出經濟決策。會計工作從傳統的事後記帳、算帳、報帳,擴展到事前的評估、事中的監控和事後的核算,會計學也有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財務會計報表面向市場,提供一些會計信息給外部使用者,例如股東、銀行、政府或合作企業;而管理會計報表則是提供給內部管理者,它可能包含組織的內部數據甚或商業機密。 世界各國對於專業會計人員,皆有其認證機制,我國在會計相關工作的證書考試上,包含記帳士考試和會計師考試。記帳士協助企業執行帳務和稅務的記錄、計算與申報,而會計師則對於記帳士所製成的報表進行審查、稽核後簽證,並進一步地提供財務分析、風險管理等顧問諮詢服務。 本週鄉訊,我們要專訪的人物便是在新北市永和永安市場附近經營會計事務所長達三十餘年的金牌記帳士,張家興先生。
-
張家興──記帳﹑報稅的最佳幫手
出身:金門縣金沙鎮 現居:新北市永和區 學歷: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輔仁大學會計系 經歷:張家興會計事務所創辦人 「記帳士就像政府與民間工商企業的一座溝通橋梁,他一方面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亦能健全政府的財政收支。」對於記帳士這份職業,張家興會計事務所的創辦人張家興先生這麼形容道:「要做好記帳、會計工作,除了須具備耐心和細心之外,還要有熱誠,因為工作內容會比較枯燥乏味,所以得慢慢培養出興趣來才行。」 苦過方知甘 張家興出身於沙美的農家,小時候家中的環境比較辛苦。懂事的他自國中便開始幫忙父親從事農務,種植高粱、小麥等作物。「我們這種在艱苦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有著比較刻苦耐勞的性格,明白要腳踏實地地做每件事,也會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張家興說道。 自金門高中畢業後,張家興考上了輔仁大學會計學系。和許多金門學子一樣,為了賺取生活費及學費,半工半讀地過日子。寒暑假期間,他會到建築工地打工,做做搬磚、扛沙袋的工作。而在大學畢業之後,張家興進入了一間會計事務所實習,協助執行帳務查驗等相關任務。 金牌記帳士 1983年,張家興決定自己創業,成立了張家興會計事務所,開始自行執業。他透過登廣告、電話邀約和拜訪等方式為事務所招攬客源。此時正值臺灣經濟起飛,工商發展活絡,事務所很順利地度過了初創時期,並逐漸展開事業版圖。2004年,政府發布了記帳士法和記帳士考試規則,記帳士成為了法定的專門職業人員,必須經過國家考試及格取得證書始可執業,張家興亦隨即在2006年第一屆記帳士國考榜示錄取。 「執業至今三十餘年,有如今這個局面,還是靠著一步一腳印,慢慢累積出來的。」張家興說:「現在臺灣經濟比較不景氣,而考試及格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競爭是相當激烈,不過因為有多年的執業經驗,所以影響相對比較小。」目前張家興會計事務所有兩百多家客戶,遍及大臺北及桃園地區,接受委託替對方的公司辦理各種工商登記、稅務申報或商業會計事項。張家興在執業上的優良表現讓他在2013年被選拔為「績優記帳及報稅代理業務人」,特別受到財政部的公開褒獎,還獲頒了一張金燦燦的獎狀。 張家興表示他的經營理念是「無為而治」:「事務所沒有簽到打卡的措施,都是讓員工自動自發的上下班,奉行人性化的管理。我也很尊重員工的專業,並且把員工當作自己的家人般對待,如果他們遇上了什麼困難,我都會盡可能地幫助他們解決。」而員工們的表現也沒有令他失望,當張家興把事情交代下去,他們也都可以處理得很好。「有些員工一跟我就跟了二十幾年,事務所整體的向心力很強。」張家興說道。 父業盼子承 在工作之餘,張家興不時會參與公益慈善活動,亦相當關心家鄉的事物。「金門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地方,鄉親們都很熱情、友善,我非常珍惜這點。」張家興說:「每年差不多都會回金門三、五趟,探視老母親,並和兄弟姊妹相聚。我們家裡有兄弟姊妹八個人,彼此之間的感情都非常好。」 已屆耳順之年的張家興打算再工作個三、五年就要退休了,他其中一個弟弟跟在他身邊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亦順利地考上了記帳士,在事務所幫忙處理業務。而他的兒子也在他的鼓勵之下選擇了會計系就讀,如今已畢業,正在服兵役中。張家興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進一步、考上會計師。他準備在自己退休之後,把事務所交給兒子來經營,將這份事業延續、傳承下去。
-
異鄉鬢影
◎2009年出道,去年參與偶像劇《軍官情人》演出後漸漸走紅的縣籍藝人梅賢治,日前接拍一支廣告。按內容設定,梅賢治不但換上自己最愛的棒球服,更站上棒球場、踏入打擊區擊球。過去也曾參與「明星公益棒球賽」的他,表示能夠參與這次演出非常驚喜,對完成的作品也很滿意。近期,這支廣告將要正式上檔,各位鄉親在看電視時,不妨睜大眼睛,仔細找找這位金門小帥哥的身影! ◎備受矚目的「2016台北國際書展」將在本月下旬登場!其中,有一場非常特別的「專業童書論壇」││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創作分享會。這場分享會上,有著濃濃金門味:繪本作家、金寧鄉親李如青的分享會暨簽名會預計於2月20日(週六)下午1時在台北市世貿三館童書繪本館舉行;緊接著下午3時,則是金城鄉親馬筱鳳擔任主編的「小典藏」繪本作者林小杯故事會。兩場分享會現場,皆有神祕小禮物相贈,歡迎有興趣的鄉親、朋友蒞場支持! 活動報名請至書展官網:http://tibe.org.tw/chhtml/content/248 ◎原籍沙美的「詩詞男神」張仲宇,不但飽讀詩書,更有著清新形象。日前,他接受「帝王邀約 │ 神會乾隆宴 全感官體驗新媒體藝術特展」主辦單位的延請,擔任展覽解說員。張仲宇憑著對文史的豐富學識,以及傳承其父││補教名師張楚的穩健台風,吸引不少媒體的注意,也在展場贏得一片好評。目前就讀台大法研所的張仲宇,去年挑戰律師考試,並順利金榜題名。儘管兩岸演藝圈的活動邀約不斷,但他仍舊表示,未來夢想的道路仍舊通往法律界,自己也會持續努力,朝著夢想邁進。
-
國家級的學術殿堂
座落於台北市南港區的「中央研究院」是我國最高的學術研究機構,其任務包括各方面的學術研究以及培育相關研究人才。中研院最早於1928年在南京成立,由蔡元培先生任首任院長。國民政府轉進台灣後,中研院一度陷入半停頓狀態,直至1954年於南港現址建起院區,各研究所方逐漸相繼復所。 如今中研院有14個研究所、7個研究中心和不少附屬單位,涵蓋了人文、數理及生命科學中眾多的學術領域,相關研究資源充沛。中研院亦與國內多所大學合作開設了7種博士學位學程,另外還有12個國際研究生學程,以期厚植台灣的學術競爭力,並培養出更多的頂尖人才。 金門鄉親之中,也有數位在這座國家級學術殿堂研究的優秀人才:出身溪邊村的黃一農是人文及社會科學組的院士;金城鄉親郭哲來是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另一位金城鄉親符宏勇則是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此外,也有在大專任教、甚或創業的鄉親,過去曾在中研院深造,如出身金寧、目前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化學系的李進發,便曾於中央研究院化學學院任博士後研究員。而同為金寧的鄉親、艾笛森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榮,也有在中研院擔任研究助理的經歷。 而本週鄉訊,我們便來到南港中研院,專訪目前任職於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的符宏勇副研究員。
-
符宏勇─探索未知尋求真相
出身:金門縣金城鎮 現居:台北市南港區 學歷:中正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文化大學森林系,中興大學農藝系,台灣大學農藝系,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博士 經歷: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中央研究院助研究員,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 「科學研究,就是在探索未知;是你在問一個問題,然後試圖找出答案。」臉上總是掛著淡淡的微笑,親和又不失莊重的符宏勇博士說道。 成長求學與自主研究 「小時候在金門的課業壓力比較小,當年沒什麼人會去補習,下課就是玩,和左右鄰居打打棒球。」出身金城的符宏勇博士回憶道:「學校課外的社團活動也很多,會有一些老兵過來指導,有時候還有台灣來的勞軍團帶團康。所以我們金門的同學感情都很好,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同學,到現在都還經常聯繫。」 符宏勇說,金門的教學資源比較少,有一些老師還是從台灣調派來支援的,金門高中生對於大學科系的理解只能從教科書和課程內容中取得,選擇未來方向多半都是憑著自己的想像。當時,符宏勇遇到一位生物老師上課內容豐富有趣,令他對生物這方面產生了興趣,於是他選擇了丙組(農、醫學院各科系)應試、修讀。符宏勇先是考上文化大學森林系,不過隨即重考到中興大學農藝系,之後又通過轉學考,進入了台大農藝系。 「我原本是想要去當農夫的,做一些傳統育種和改良的事情。不過到了台大之後,發現那裡的風氣完全不同││在台大,身邊很多人都是想著以後要出國留學,我也就跟著一窩蜂地去準備留學考試。」符宏勇笑道。 第一次留學考沒能順利考上,符宏勇便先入伍服役兩年。退伍後,他覺得想要出國留學最好也要有一些實務經驗,於是應徵進入了中研院當研究助理。當時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相當地興盛,植物轉殖等新技術問世,許多專長於生命科學其他領域的老師紛紛跨足,包括了符宏勇的老師。「我遇到的老師很好,實驗室很自由,讓我們作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那個時候我就自己摸索、自己作研究,學會了許多作研究的方法和技術。後來我作了許多研究,都是靠著當助理時打下的牢固基礎。」他說。 出國進修與返國耕耘 在中研院做了兩年助理後,符宏勇成功錄取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生物系,他於1988年赴美就讀。在德州時,他的老師作的是馬鈴薯塊莖的研究,符宏勇在這個大架構下選擇了一個小的基因調控機制作為自己的研究題目,並於1995年取得了博士學位。而他的研究成果更是出了三篇論文登上植物學領域中最好的科學期刊《The Plant Cell》。「一個人有三篇論文在同一期的《The Plant Cell》上連續發表,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符宏勇自豪地道。 由於在學術研究上的傑出表現,符宏勇受到了全美各地許多著名研究室的青睞,紛紛發出邀請││最終,他選擇了威斯康辛大學。這個選擇其實倒不完全基於學術上的考量,而更是為了他的孩子。符宏勇的兩個小孩平時最喜歡踢足球,而他在威斯康辛大學看到了一個很大的足球場,球場上的歡樂氣氛吸引了他,符宏勇認為這裡的環境很適合孩子的成長,於是威斯康辛就成了他的下一站。於是,符宏勇從「熱得握不住方向盤的德州」搬到了「冷得握不住方向盤的威斯康辛」。 「當然,除了足球場,他們的研究也很吸引人。」符宏勇補充道:「威斯康辛這個研究室的主題是『泛素』,泛素的功能是標記出生物體內待分解的蛋白,再經由泛素受體帶往各分解處。」整個泛素系統非常複雜而龐大,在基因調控機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其應用層面也相當廣泛,包括醫學、生技、農業等方面。 符宏勇在威斯康辛接觸到泛素後,就全心全力地投入這個研究主題。1998年,符宏勇回到中研院服務,如今,他帶著兩名博士生和兩名博士後研究員,針對泛素與泛素受體的功能以及去泛素化的機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期望有朝一日能夠獲得突破性的發展,為科學研究貢獻出一己之力。
-
異鄉鬢影
◎農曆春節將至,出身金湖的書畫家陳能梨,日前特別赴台北市美僑協會,親筆揮毫寫春聯、畫燈籠提供義賣。而其所得都將捐助腦性麻痺患者。這是陳能梨老師第11年參與此項善舉,著實令人敬佩! ◎縣籍長跑好手何盡平又傳喜訊!上週他在「2016臺北渣打公益馬拉松」的半程馬拉松賽事上,以1小時10分17秒勇奪冠軍。何盡平賽前就曾表示,因為這項賽事有外國選手參加,因此,雖然與他今年的最大目標「巴西里約奧運」所要挑戰的全程馬拉松並不相同,但他還是將本項賽事視為重要的調整與較勁。值得一提的是,渣打公益馬拉松賽事當日,台北低溫下探攝氏4度,許多跑者直呼吃不消。不過,這對出身金門的何盡平來說完全不成問題,仍舊保持高檔狀態完賽、奪冠。何盡平預計下個月還要赴日本參加一場馬拉松,也祝他比賽順利、再創佳績! ◎目前居住台中的縣籍插畫家洪振發,日前接受金門四季花藝坊跨海之託,創作了一款別具一格的「風獅爺紅包袋」,從作畫、設計到印刷,洪振發都親手包辦。這是繼先前的「賀歲猴」作品之後,洪振發再度結合年節的紅包袋插畫創作,不同的是,此番更加入家鄉金門識別性極高的風獅爺元素,金門味十足,歡迎金門的朋友前往選購!
-
楊樹森──從殘幹抽出綠芽
出身:金門縣金城鎮古區 現居:新北市三芝區 學歷:賢庵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中原大學機械部夜間部 展覽經歷:2004年「美麗境界」、「心靈異想」;2005年「一種凝視十一回」;2008年「雅歌」;2010年「秘密花園」、「沙灘」;2011年「社區有愛‧精神無礙 」;2012年「夜未眠」;2013年「美麗重生」等個展、聯展。 「一塊平凡的木頭,沒有生命,也沒有靈性,但通過他詩一般的觸摸之後,它便有了生命,有了靈性。他的藝術也提醒我們,生命是在飄泊中成長的,漂泊使生命變得更豐富而堅實。誰能掌握漂泊的奧義,他便掌握了美的奧義。」2005年9月,詩人洛夫如是寫道。 「他」便是漂流木藝術家楊樹森。 他將歷盡滄桑的殘破漂流木作為畫布,用自己的生命歷程當作顏料,讓美麗重生;在殘幹之間,抽出了綠芽。 堅忍對抗黑暗的歲月 823砲戰那年,楊樹森出生於金城古區,知名報導文學作家楊樹清先生是他的弟弟。楊樹森從小喜歡創作、喜歡藝術。「那是潛藏在身體、與生俱來的天賦。」他說■只可惜,人生的前39年,囿於現實,楊樹森沒有選擇走上心儀的藝術之路。 高中畢業後,楊樹森一面打工、一面唸中原大學機械系夜間部。不過半工半讀的日子讓他感到痛苦,唸到一半,他便選擇投入職場、跑到在中正機場貨運站上班。 投入職場轉眼便是20年,他努力、認真地做好每件事。然而,在工時長、總是熬夜加班、精神壓力大的屢屢折磨之下,他在1997年崩潰了■醫師診斷,是被害妄想症。 回想那段歷程,楊樹森說:「病情嚴重時,連鎮定劑都沒有用,痛苦彷彿永無止境。」他的心理長期充塞悲苦與絕望;生理上也承受著負面情緒打亂腦部平衡的痛楚;更要面臨長期抗戰時家庭、人際、工作處處受己牽連的壓力。 好在,當時教會分擔了家人與醫師的負擔,楊樹森也憑著金門人那股默默承受辛苦、木麻黃般的堅忍力量,努力走出了黑暗。前半生缺乏人際互動,與人之間的感情薄弱,此次發病,成為楊樹森的人生轉捩點。各方不斷湧來的「愛」與「關懷」,使他重獲新生。 漂木與自己的重生 長達8年的患病、經過5年的治療與修養,病情漸趨穩定的楊樹森搬到淡水。有一天,他在海邊散步,看到一塊漂流木,那木上滄桑斑駁的痕跡,深深吸引著他,他忍不住拾起,並以畫筆和顏料,賦予它新的生命■楊樹森的創作生涯,於是濫觴。 他以傷痕累累的船板、桌板、砧板、匾額等漂流木為畫布,而且只畫人物肖像畫,不設背景、不琢裝飾。楊樹森曾從淡水一路撿拾漂流木到基隆海邊;也曾跨海至馬祖、返回家鄉金門撿拾漂木;甚至一面環台灣島旅行、一面撿漂木。「每一塊漂流木,都有自己的故事。」楊樹森說。「生命就在那些殘破的漂流木中,大自然已完成八成,人物早在裡頭,我只是加上幾筆,將它發掘出來。」 楊樹森認為,這些木頭降生時,與人同等珍貴,雖然在漂流中,不幸淪落海中、跌入谷底,但被他撿了回來,就像患病的人們得到醫治,再次重生。「正因為自己有過那段黑暗痛苦的歷程,才真正了解自己想創作什麼。」他說:「人與漂流木相同,都不斷在漂流。」 楊樹森沒有上過藝術學校,他將藝術的天賦榮歸上帝的恩賜。在漂木上的創作歷程中,自己也受到治癒、重獲新生。 為黑暗的角落點燈 楊樹森說,他想憑藉創作,為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分享邊緣世界的辛酸。人生的前39年成就了他現在的創作,楊樹森認為,自己生命的意義,便在於「分享」這段經歷。人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何時會跌倒,楊樹森希望能在那些未漂流過的人心裡撒下種子,當他們遇到了黑暗,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這不只是藝術的分享,更是生命的分享。」此外,由於許多人對精神方面的疾病認識甚少、多所誤解,「事實上,這些病友們都是感情豐富而敏銳的人。」因此,他毅然潛入深海中,將無人知曉的真實黑暗,帶回光亮的陸地。 談到家鄉金門,楊樹森說,最寶貴的歲月,離不開家鄉。每每踏上金門土地,回憶都不住湧現,彷彿讓他重回到那段健康、開心的童年時光。去年年底,楊樹森才把戶籍又遷回金門,「無論流浪多遠,家鄉,永遠是最想接近的地方。」 楊樹森心有所感地表示,金門因為戰爭而受苦難,不過也得來祝福,如今,已是一座富裕的島嶼。但人不應忘記過去的苦難,更要懂得謙卑,才不會因為富裕安樂而迷失方向。儘管隆冬酷寒,然當這位受盡磨難的藝術家談起他受盡磨難的家鄉、並談起他們的重生時,滿室,皆是暖意。
-
非典型漂流木藝術家
一般所言的「漂流木藝術」,指的是透過木工、木雕技術,創作出各式各樣立體的藝術作品。但金門藝術家楊樹森卻另闢蹊徑─他所用的漂流木是一塊又一塊被人遺棄的木材:廢棄的砧板、破裂的匾額、不知從而何來的棺材板。他將這些「有故事的」漂流木作為畫布,探求以充滿痛苦的靈魂,呈現令人震撼的藝術與真摯的感動。 楊樹森認為,流淌歲月痕跡、歷經滄桑的漂流木,正猶如他自己曾被遺棄的生命,他帶著同病相憐的心情加以收藏,而後轉念在上頭創作畫作,賦予原本殘舊不堪、傷痕纍纍的船板、桌板、菜砧板新的靈魂、生命。 楊樹森的作品充滿扭曲、變形、誇張、粗線條,用色大膽,藝評家以「有其漠然的表情和生動的姿態,富含情緒、張力與生命」形容之。楊氏作品廣受收藏,知名作品包括詩人鄭愁予收藏的《夢中的羅布泊》、洛夫收藏的《蘇蜜拉》以及外籍收藏家收藏的《刺破的眼淚》、《早晨》等。 本週鄉訊版,我們便要專訪漂流木藝術家楊樹森,聽一聽他的人生故事,以及漂木創作。
-
異鄉鬢影
◎原籍金寧的「麗咖啡」創辦人莊季軒,日前推出新年度的新菜單,除了招牌的9種單品咖啡之外,主廚精選特餐、早午餐與輕鬆小點都有令人驚喜的新口味、新巧思。莊季軒也提到,雖然菜單變了,但麗咖啡的經營理念還是一樣─堅持食材新鮮,發揮食材的原味!歡迎舊雨新知撥冗前往台北市內湖區店址嘗鮮。 ◎下蘭鄉親蔡志堅一手創立的「雅博客二手書店」,正舉辦「雅博客永安店週年活動」,近日,他們在新北市的永安捷運站附近發送限量優惠券,凡在雅博客消費滿199元,即可免費兌換美式咖啡一杯。而雅博客台大店也推出了寒假優惠: 一、即日起至1/25,原特價4本100元書籍 寒假回饋價4本50元。 二、即日起至1/31,漫畫及輕小說8折優惠。 三、39元專區特價書籍買4送1,售完為止。 歡迎各位讀者多多把握機會! ◎以「義大利麵調理包」為經營主力的「義思義式廚坊」創辦人、金湖鄉親陳金惠,時常嘗試開發各類點心,日前,她使用現居的台東在地賓朗牧場乳源,加上自製的時令果醬,開發出鮮甜美味的手工奶酪,並乘勢舉辦優惠活動。只要在2/3之前訂購奶酪禮盒滿2500元,便可以免運費直送到府。除了奶酪之外,也有研磨咖啡凍、養生杏仁豆腐等其他商品。各位鄉親新年送禮時,不妨考慮陳金惠的手工奶酪!訂購詳情,請參考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jh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