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婦女會舉辦兩性平權專題講座邀請專家開講
金門地區一年有七十幾起家庭暴力案件,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人曾經有受到家庭暴力的經驗。臺灣(包括金門)不會低於這個比例。 「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受暴者有權離開暴力環境,不須感到羞恥與自責!家暴是一種「長期性的循環」,會再三發生,受暴者應該要打「一一三」求助,不要誤以為只是一時的,否則可能是死路一條。大人施暴,小孩也會從旁學習或直接「拷貝」,造成惡性循環;還會影響兒童的智力。 金門縣婦女會昨天在社福館舉辦「金門縣婦女兩性平權專題講座暨休閒文康服務活動」。紀惠容以︿遠離暴風圈|家庭暴力防與治﹀為金城、金沙、金湖、金寧等四鄉鎮的婦女開設專題講座,受邀的婦女六百六十人。婦女會理事長陳麗玉、總幹事陳麗珠、福建省政府委員高丹華都是聽眾。 金門縣政府社會局長張金成表示,金門地區有一千一百多位「外籍新娘(含七百位大陸新娘)」,人口結構日漸改變,家暴發生的數字也年年增加。過去的社會是男人高高在上,現在則是走向女男平等,希望婦女多了解與兩性平權有關的觀念和法律,避免淪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紀惠容表示,家庭暴力並不只是「肢體虐待」,還包括「言語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精神虐待包括把受害者當成「空氣」,刻意加以忽略。性虐待則讓受害者難以啟齒。 受暴者所受的傷害包括:身體創傷(內傷、身體虛弱、頭痛、器官毀損等)、心理創傷(自卑、無助、低自信、無自我、憤怒,導致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人際關係變差(不敢與異性交往、不信任他人、社交畏懼等),還可能罹患「PTSD創傷後壓力失調症」(情緒失調、身體形式失調、睡眠和食慾失調等)。 家庭暴力存在於社會階層,國外有總統打老婆,國內有外交官打老婆。施暴者特質包括:「大男人主義」、「本身來自家庭暴力家庭」、「善妒、易猜忌、控制慾、佔有慾強」、「酗酒、嗑藥或賭博」、「挫折忍耐度低、情緒控制力低、外在壓力高」、「變態的人格特質」、「有外遇者」、「習慣用暴力解決事情」、「失業」、「自卑低自信、人際關係不良」、「自我期許高,挫折忍受度低」。 受暴者之所以不離開施暴者,可能是基於以下因素:經濟、子女、支持系統缺乏(勸合不勸離)、宿命觀或宗教觀、期待施虐者改變、習得無助感(受暴成習)、施虐者恐嚇威脅、擔心社會歧視。 由於家暴有「施暴期、蜜月期、平靜期、壓力累積期」,往往讓受在蜜月期時,期待施暴者改變,結果可能是死路一條。 紀惠容表示,受暴者絕對有權為維護自身安全,離開暴力環境;可聲請保護令保護自己、子女或其他家人;可對施暴者的傷害行為提刑事告訴;可請求民事裁判離婚;可向施暴者請求賠償。 受暴者求助的管道包括:警政單位(警察所)、司法單位(法院、地檢署)、社政單位(113家庭暴力防治中心)、醫療單位、學校單位。 ︽家暴防治法︾保護的對象很廣,包括:配偶或前配偶;現有或曾為事實上之夫妻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現為或曾為直系血親或直系姻親者;現為或曾為四等親以內之旁系血親或旁系姻親。 社會對受暴婦女可能會有一個迷思,以為只要願意就可以隨時離開,其實卻未必如此,最好透過求助管道尋求專業協助。
-
金城消防分隊展開巡邏及防溺宣導
炎炎夏日午後,各海域、海邊經常可以看到戲水、休閒人潮,為確保轄區民眾、遊客水域活動生命安全,金城消防分隊成立「防溺巡邏隊」,由隊長石兆珀率隊前往各戲水人潮熱絡之海域、海岸線、潮間帶、觀光據點、危險性高之水域等場所執行防溺巡邏任務,進行防溺宣導及警戒工作。 因應民眾夏季水上活動頻繁,金城消防分隊訂有暑期防溺計畫,由分隊長石兆珀率同小隊長陳梓和和隊員柯文材、許凱嵐、蕭志凱、方順億、蘇保元、江彥泓、魏文賢、王蓁辰、楊忠儒並結合義消分隊組成防溺巡邏隊,完成任務編組,積極展開轄內水域、岸際巡邏、警戒及宣導勤務。更利用星期假日前抵各人潮湧現的海灘執行任務,並分發宣導單,提醒鄉親、遊客在清涼一「夏」之際,千萬不要輕忽水域活動安全常識,才不會有令人遺憾的情事發生。 金城消防分隊長石兆珀表示,一直讓民眾喜愛的潮間帶(沿岸)休閒漁撈、採貝等活動,發生溺水事件也佔有不小的比率,該分隊不敢輕忽,並列為值勤重點工作,希望藉由加強巡邏與警戒等防範工作,落實各項防溺工作,他特別呼籲民眾享受戲水、玩水之樂的同時,尤其要注意水域活動安全,才會玩得開心愉快。 消防分隊同時也排定時間結合婦宣隊深入各社區,灌輸民眾正確之水域活動安全觀念,期讓人命傷亡降至最低,讓大家在享受今夏的藍天碧海休閒時光中,留下最值得回味的快樂回憶。
-
金城鎮召開社區發展委員會議
金城鎮公所昨日召開「九十四年社區發展促進委員會議」,鎮長蔡輝詩對於各社區發展推動工作所遇到的困境與問題相當重視,期許各委員與社區發展協會持續加強社區發展推展工作,發揮「守望相助、相扶相持」的精神,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建立祥和、安樂、同心的社區。 昨日召開這項社區發展促進委員會議,會中首先聽取社會課針對金城鎮加強推展社區發展工作辦理情形及工作內容提出報告,與會委員針對社區的需求提出各項建言,蔡輝詩對於各社區發展委員提出的意見相當重視,並表示將會視業務權責與性質,如屬公所權責內,將依輕重緩急,納入公所施政中執行,而公所權責外的部分,也會轉陳縣府或相關單位參採辦理。 蔡輝詩指出,社區發展是社區民眾本著自動自發的精神參加社區組織,藉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水準,並發揮自助、互助之精神,解決社區民眾所面臨各種問題,進而增進社區共同的福祉。對於部分社區發展協會因礙於本身人力、物力與財力的缺乏,無專職人員指導,欠缺社區方案的設計與執行能力,因而只能舉辦聚餐、漣漪性質的活動,對於社區整體發展並無實質助益,也無法讓社區里民認同,因此公所爾後將站在輔導角色,扶持民間力量,使社區朝自立自主的目標邁進。他希望各社區發展協會持續落實推動各項社區發展業務,以推動福利社區化,並鼓勵各社區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透過社區居民共同的關注及付出參與,發揮「守望相助、相扶相持」的精神,利用現代保全服務或街坊巡邏,強調社區共同體的觀念,提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建立安樂的社區;並推廣社區精神倫理建設,營造文化的社區;以凝聚社區居民意識,建立同心的社區。
-
「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專題系列報導之三 胡璉將軍為金門奠下長治久安基礎
胡璉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對金門人來說,他更是鄉親心目中的「恩主公」,因為他任內的各項建設、行政措施,為金門奠下長治久安的基礎。 一張桌子,一架書櫃,一具單人木床,本著「即說即做,實情實報,不發牢騷,不誤時間」的實踐信條,胡璉,讓金門「防務由虛而固,形勢由危而安,財用由儉而豐。」 高粱換糙米,是胡璉的第一項德政。 早年,金門土地大都是旱田,無法種水稻,鄉親每年都只能種地瓜、花生,遇到年歲不好,生活便陷於困境。為富裕農村,胡璉鼓勵農民種植高粱,再用高粱換大米,以一斤高粱換一斤糙米方式,讓農民們從此有米可吃,糙米吃不完的還可以賣到市場,不但富裕了農村,也改善了農民的生活。 協助農民養豬,是他藏富於民的另一項作為。 當時金門民眾貧困,沒有錢買豬仔,胡璉便無息貸款給農民買豬仔,等豬隻養大賣錢後再還給政府,如果豬仔於三個月內病死,只要砍下豬腳繳回,還可免還借款。一年以後,金門豬隻日多。沒幾年,豬隻數目已超過島上人數。 金門教育普及,也要歸功胡璉,如果不是胡璉的用心,就不可能奠下今日如此堅實的教育基礎。 為推廣中等教育,胡璉將金中和金東中學兩所私立學校合併,並改由縣政府辦理,學生衣食完全公給,設備及教員都由軍隊支助。他還爭取經費籌辦省立中學,於是圍繞著中正堂,一月一間教室的方式,一年建成十二間,中學的規模便漸漸呈現。 由於金門季風強烈,門窗震動厲害,影響教學品質,胡璉於是將學校晨操改為搬運石塊,親自率領司令部和全校師生扛石築牆擋風。胡璉說:「陶侃運甓,我們運石,時代不同,意義相等。」 小學教育方面,胡璉鼓勵所屬部隊興建學校,於是,由郝柏村上校設計督導,利用構築砲兵掩體的剩餘材料,完成「柏村國民小學」;王多年軍長率所部,在溪邊、鵲山間興建「多年國民小學」;馬安瀾師長在陽宅興建「安瀾國民小學」;雷開瑄師長在小徑、雙乳山完成「開瑄國民小學」。隨著一間間學校的落成,部隊興學的故事,成了金門教育史冊上,最溫馨的一頁。 造林,可以說是胡璉對金門的百世功業。 早期金門樹木極少,地表光禿、風沙瀰漫,整個自然環境極差。為改善金門環境,胡璉開始進行造林計畫,造林工作主要靠部隊的力量,沒有軍令持續的推動,就不會有今日造林的成果,因為造林的成功,金門從此變成一個適合人居的地方。 胡璉在「金門憶舊」以︿遍栽楊柳三千里﹀為首篇,展現對造林的重視。在光禿的土石間造林,談何容易?「樹苗不聽命令,一批一批運來,一批一批死去。」 胡璉後來發現台灣海邊有一種木本的「印度田青」防風樹,於是,在專家的協助下,成功移植到金門,開啟造林計畫的第一步。 民國四十一年,胡璉開始引進木麻黃。部隊先挖好土坑,土坑深及人高,面積可容二人,然後填上污泥,並植上田青,再栽木麻黃。兩年後,砍去田青,木麻黃即可臨風搖曳,成為護島育民的第一線尖兵。 胡璉在金門造林的用心,透露出他對金門這塊土地真誠的愛。今天,金門地區不但已經變成「海上綠洲」,更變成「海上公園」;從一座不適合人居的荒島,變成現在適合養老的地方,追根究底,造林成功是主要的原因,這是胡璉對金門的百世功業,當鄉親享受倘佯於金門島上的遍地綠蔭時,都應該牢記、體會,胡璉將軍以及曾在島上戍守過的老兵們,他們付出的用心與恩澤。
-
李文俊率幹部與湖埔村民座談
金寧鄉九十四年幹部下鄉座談會,昨晚移地到湖埔村舉行,鄉長李文俊率領鄉公所團隊幹部與村鄰長、地方仕紳面對面座談,聽取建言。李文俊感謝這一批第一線基層服務的村鄰長協助鄉公所宣導政令、協助鄉務工作的執行,期望在大家的努力配合下,建設家鄉,營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李文俊強調,鄉公所與村鄰長有建立良好的意見反映橋樑,在各項會議中也經常反映地方問題,這一次下鄉召開座談會,主要希望透由大家共聚一堂關心鄉務的機會,他要當面向辛苦的村鄰長表達感謝之意,也聽取意見反映,屬於鄉公所權責範圍的問題,一定會要求所屬部門認真檢討改善,其他的問題也會透由行政系統向相關單位反映,讓民眾盼望解決的問題有所處理。 他表示,基層的村鄰長是鄉公所團隊的手腳,要靠他們的協助配合,不管是縣政或是鄉務工作才能落實到基層,也扮演意見的橋樑,許多民眾的問題透由村鄰長的反映,下情上達,促使政府部門重視處理,因此,他希望這一批第一線的服務「尖兵」,以熱忱、勤快的服務精神,繼續來協助鄉公所,一起來為建設家鄉打拚。 會中,與會人員反映保育類的雉雞四處竄走,損壞農作物,讓農民苦惱不已,建議主管部門的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能規劃一處保育區,一來不會影響農民,也可有效達到保護保育類的雉雞。 長寮段農地重劃問題叢生,多位鄰長反映該區域重劃後的土地分配與原有的土地權益有落差,分配後的土地、面積也不甚理想,鄰長更抨擊地政局相關單位漠視該村少數位於重劃區土地的權益,不管是宣導、協調或是展示相關重劃土地圖,都是以人數多的安美村西浦頭及安岐為主角,這是不公平,也不應該的做法,要求地政局等單位檢討。與會人員也有反映環保、村內建設等許多問題,李文俊仔細的紀錄下來,他表示會積極來處理問題。 這項座談會,榜林村、安美村已經召開過,二十日續抵后盤村、二十一日在盤山村、二十二日在古寧村辦公處,都是利用晚間七時起進行座談。
-
服務法院四十五載楊文鴻退而不休擔任志工
金門地方法院有一「寶」,這個「寶」就是法院人人尊敬的「鴻伯」楊文鴻。他在法院服務了四十五年後退休,但現在仍然在法院擔任司法志工為民服務,退而不休的精神,讓法院同仁相當敬佩和讚許。 「請問有什麼事?」楊文鴻以七十一歲的高齡,身上穿了件印有「司法志工」的背心,親切向前往法院洽公或辦理事情的民眾、當事人詢問,這讓許多受到他服務的民眾印象深刻。 楊文鴻在家排行第十,他上有六個哥哥和三個姊姊,自己則育有二男四女,並有內外孫十一人。 楊文鴻由於出生後比較晚報戶口,所以身分證的年齡和自己實際年齡有點出入,但這都不打緊,只是在自己還在襁褓時,就經歷日本掃射,父母帶著哭鬧的他往山上躲避戰禍,到十一歲才讀小學一年級,又因家裡經濟不許可,讀到三年級就輟學了。但回憶當時讀書,要從自己住的湖下走路到陳坑,每個星期一早上五點出發去上學,到了星期六下午再走回湖下,在當時沒有車可搭,有的只是軍車,楊文鴻還是感慨當年求學可以說是相當辛苦的。 在楊文鴻二十歲左右,原本有機會到烈嶼的國小擔任代課老師,但還是「菜鳥」的他,覺得到小金門上班不方便,即毅然放棄代課老師的機會,自民國四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進入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服務,先後擔任庭丁、錄事及執達員等工作。 楊文鴻在法院服務四十五年餘的歲月裡,除配置在服務處佐理訴訟輔導業務外,大部份從事繕寫文件等事務。於當時而言,無中文打字機,更不用說是電腦,公文要以毛筆書寫,裁判書則以鋼版刻字為之。因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十分認真負責,繕寫文書,又極少發生錯誤,致必須經常利用假日自動加班,且無所謂的加班費可以請領,工作很是艱苦,又待遇十分微薄,但楊文鴻甘之如飴,無怨無悔,數十年如一日。且為人忠實可靠,平易近人,因而甚得歷任長官及同事的讚許。 楊文鴻表示,民國四十五年的金門地方法院,當時人員僅只有十二、三人,設備簡單,當庭丁的自己,一人要身兼數職,包括送達、站庭、採買都有。他指出,金門早年為福建省同安縣屬,民國四年才設縣分治,由縣知事(縣長)兼理司法,民國八年增設承審員,專責辦理地方初級審、檢業務。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成立縣司法處,由福建高等法院派任審判官擔任審判業務。民國四十五年三月,因縣司法處組織條例之廢止,才改制成立福建金門地方法院,掌理民刑審判業務,並於八十年七月設置金城簡易庭。由於法院早期均無庭舍可資辦公,因此,係分別借租金城鎮北門里基督教堂、東門里許東興民房、張氏民房、清金門鎮總兵署、陳家祠堂偏廂、舊義學內(朱子祠之浯江書院)等,做為辦公或法庭所在。 楊文鴻覺得,人生在世,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良好,更要避免「貪」字。他舉例指出,自己的一位好友,為了因借人錢可以有一筆利息收入,最後落得借出的錢討不回來,還要對簿公堂,要不貪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 楊文鴻自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屆齡退休後,即受金門地方法院聘為司法志工,協助辦理法院單一窗口聯合服務中心有關工作,三年餘以來,從未間斷,默默工作,始終如一,服務精神堪為法院同仁和志工、義工的表率,由於表現極為良好,九十三年度曾榮獲金門地方法院表揚,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而在退休後,楊文鴻現在只要法院有上班的時間,每天都最少花六個鐘頭當司法志工,他覺得當志工是一種心意,能幫助別人,不害人,心中即有說不出的踏實和舒坦。就因為對法院深厚的感情,「鴻伯」在法院受人敬重,並樹立堪為志工學習的標竿。
-
縣聯社母親節摸彩得獎名單揭曉
金門縣政府所屬機關學校聯合員工消費合作社在五月份慶祝「母親節」而舉辦的摸彩活動,昨日進行公開的抽獎,由該社理事主席王添泉與吳定宏等理、監事抽出各項獎項的幸運「中獎人」,該社請得獎者儘速前來領獎。 縣聯社指出:獲獎人員,他們是:1獎電視:甯俊瑄。2獎冰箱:周清呼。3獎DVD光碟機:洪榕晟。4獎腳踏車:楊宗羲。5獎組合音響:余建燈。6獎微波爐:薛依婷。7獎電磁爐:何智文。8獎飲水機:陳淑姿。9獎電烤箱:李威漢。10獎吸塵器:林啟明。11獎電子鍋:沉雪瓊。12獎熱水瓶:李開陣。13獎果汁機:蔡顯貴。14獎烘碗機:莊天火。15獎吹風機:黃彥勳、洪篤漢、陳德偉。16獎檯燈:許秀珍、陳龍英、楊月巧。17獎咖啡機:陳永聰、王舒郁。18獎14吋立扇:林愛蘭。19獎16吋立扇:翁偉忠。20獎電話:洪金電、陳寶惜、林慧珊。21獎兩手鍋:黃彩虹。22獎相本:洪錦地、林妙芳、李能曉、楊百強。23獎主婦橄欖花油50名得獎人:蔡妤爭、方天爵、林仁儀、楊素萍、李宜嫻、趙岳澤、李秉成、呂明理、蔡珊珊、鄭凱庭、林淑美、莊碧齡、洪志堅、陳玉配、林建福、張庭嘉、李天照、陳清助、蔡福盛、黃金龍、呂天進、林亦猛、洪綺穎、呂合成、呂水為、翁偉林、黃奕勤、王麗伶、陳嫚華、張式、林光娥、李銘坤、薛素治、莊貴美、王志鑫、楊家祺、許正誼、王彩釵、楊龍珠、薛意柔、洪文英、許乃生、黃培鈞、林子薇、張秀治、李忞杰、陳忠壽、林繡鳳、施宏遠、董進德。
-
環保局公告金門縣資源回收補貼要點
「環境清一清、垃圾變黃金」!為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工作,有效提升回收成效,針對回收管道較不暢通之資源物資,環保局公告本(94)年度「金門縣資源回收物資補貼要點」,補貼項目計有廢鋁箔包、廢紙盒包、廢高粱瓶(玻璃瓶)、廢乾電池、廢輪胎、農藥廢容器及環境衛生用藥廢容器、廢日光燈管及廢燈泡等項資源物資,其他未予補貼之資源物資可自行變賣給回收商或交付清潔隊回收處理。 依據環保局本(六)月初公告的金門縣資源回收物資補貼要點,補貼作業實施期間至今年十二月二十日止,但預算用盡得停止補貼作業。至於資源回收物資補貼項目,其中,廢輪胎為每公斤0.5元、廢金門高粱酒瓶(玻璃瓶)每支0.5元、廢乾電池每公斤10元、農藥廢容器及環境用藥廢容器(金屬及塑膠類每公斤20元、玻璃類每公斤10元)、廢日光燈管每公斤20元、廢燈泡每公斤20元;另與地區回收商配合辦理回收的部分,廢鋁箔包及廢紙盒包每公斤10元價格收購。 環保局指出,各鄉鎮清潔隊或社區、學校、機關團體、部隊及民眾可將回收之廢輪胎、金門高粱酒瓶(玻璃瓶)、廢乾電池、農藥廢容器、環境用藥廢容器、廢日光燈管及廢燈泡等七項物資於每週星期二、五,下午二時至五時自行清運至金湖鎮新塘衛生掩埋場,烈嶼鄉則於每週星期三,上午九時至十一時自行清運至原烈嶼鄉公所後側空地,由環保局派人至現場認證回收數量,並開立回收證明供回收者向該局申領補貼金額。另回收之廢鋁箔包、廢紙盒包可自行洽地區回收商回收:金榮廢品收購站(金寧鄉慈湖路一段九之六號長鴻山莊左前方、電話:373296)、鄭常吉資源回收站(金沙鎮后宅十四號、電話:353860)。 環保局表示,交於回收地點前,廢鋁箔包及廢紙盒包需先行完成瀝乾、壓扁,不許有殘留物;金門高粱酒瓶需整支完整不能有任何破損;廢輪胎鋼圈需先行拆除;廢乾電池需裝袋;農藥廢容器及環境用藥廢容器(如殺蟲劑罐)需先行沖洗、瀝乾,不能有殘留物,有噴嘴者需先行拔除;廢日光燈管,需整支完整不能有破損;廢燈泡需整顆完整不能有破損;未依規定辦理者,環保局可不予認證補貼,民眾若對資源回有任何疑問,可逕洽環保局第三課鄭孟郎先生,洽詢電話:311820分機209。
-
文化局升格週年慶將推出系列慶祝活動
去年七月一日正式升格成立的金門縣文化局,在今年七月一日屆滿週年同時,金門縣文化局將擴大舉辦系列慶祝活動,除了有培基廳、睿觀廳的落成啟用典禮,以及金門文藝營始業式典禮,並將辦理金門文學叢刊第二輯新書發表會,和推出多項展覽活動。金門縣文化局歡迎鄉親及各界屆時踴躍來做客、逗鬧熱。 金門縣文化局週年慶系列活動,七月一日上午十時三十分起展開,活動除了有金門文藝營始業式典禮和第二屆浯島文學獎頒獎,並同時辦理金門文學叢刊第二輯新書發表會,以及培基廳、睿觀廳落成啟用典禮。 週年慶同時,金門縣文化局也將推出多項展覽活動,包括:七月一日至三日的「金門縣文化局歷年出版品展」;六月二十四日至七月八日的「浯潮再起─旅台藝術家展」;六月二十五日至七月二十日的「胡璉將軍百歲冥誕文物展」;七月一日至七月二十日的「兩岸書畫名家作品聯展」;七月一日至七月二十日的「金門歷史文物特展」;七月一日上午九時至十二時的「藝文博覽會」。而七月一日晚間七時三十分起,並在文化局演藝廳舉辦慶祝晚會,推出「舞悅浯藝」演出。
-
北縣蘆洲成功國小、金城國中、中正國小管樂音樂交流
台北縣蘆洲成功國小昨晚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和金門縣金城國中、中正國小進行管樂音樂交流,並吸引許多愛樂鄉親踴躍到場聆賞音樂盛宴。 台北縣蘆洲成功國小是由教務主任薛春子和後援會會長郭靜芬領軍,於六月十六日抵金進行三天參訪行程。四十位小朋友昨晚並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和金門縣的金城國中管樂團、中正國小的管樂團,進行管樂演奏的音樂交流,彼此相互觀摩、切磋。 演出節目內容有:羅密歐與茱麗葉、只要給我一晚、莫札特第四十號交響曲主題、台灣童謠組曲、綠光、相思雨、舞者之王、Mt. Rainer March等中西曲樂。 台北縣蘆洲成功國小管樂團,係於民國八十七年六月成立,至今已邁入第八年。成員為三至六年級學生,並分A、B兩團,在校團員有八十位,畢業的團員有一百二十多位。團長為校長張木,每學期末都會舉辦成果發表會,並應邀在蘆洲市公所、永平公園、忠義廟等演出,均受到相當好評。 中正國小管樂團則成立於九十三年十月,目前團員總人數約五十人,學生主要來自三至六年級,在組團邁入第三季同時,目前仍由樂團指揮李卓恩老師執掌兵符。 金城國中管樂團成立於一九九六年,多年來在台北青年管樂團侯宇彪老師等指導,提昇了團員的演奏技巧與音樂涵養,先後參加了第七至十一屆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成功豐碩。
-
藝文團體接龍演出明在總兵署登場
金門縣文化局所推出的藝文團體接龍演出,六月十九日將安排由金門傳統樂府團演出,歡迎鄉親屆時踴躍到總兵署聆賞。 金門縣文化局為提供社區民眾及觀光客藝文欣賞機會,增添古蹟景點熱鬧氣氛,自五月十四日起,利用週末、週日假期下午,舉辦藝文團體接龍演出。並已陸續邀請金門青少年國樂團、金門傳統樂府團、金沙鎮弦管社、金沙斗門南管樂團參與表演。 這項藝文團體接龍演出,六月十九日下午三時起仍在總兵署,安排由金門傳統樂府團演出,歡迎鄉親踴躍到場聆賞。
-
兒童作文夏令營歡迎國小學童報名
金門縣文化局將於今年暑假的七月份推出「2005年黃金、童年、兒童作文夏令營」活動,歡迎地區國小四、五年級學童踴躍報名參加。 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的「2005年黃金、童年、兒童作文夏令營」活動,預定於七月四日至二十三日期間,陸續利用上午八時三十分至十一時,在文化局三樓會議室舉行。並預計上課十一次,計三十三小時。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地區國小學童的潛能開發值得重視,其對金門日後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文化局因此特別在暑期與例假日,提供金門學童一些有意義的文化學習與成長活動,以提昇文化水準及開發學童潛能。 活動內容,主要讓學童整合各領域課程,透過閱讀、寫作、繪畫創作、表演等不同方式的教學與學習活動,激發學童的潛能與創造能力。而報名採取親自到文化局南棟圖書館地下室報名;參加者應填寫報名表,繳交二百五十元活動費用後,始完成報名,招收名額預定錄取三十名(繳款後因故不參加,恕不退回款項),額滿為止。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學童未能全程參加活動及對寫作意願不高者,請勿報名。而研習時,文化局將贈送參加者「歡樂學作文」一書,作為活動教材。至於師資方面,將由金門縣文化局遴聘。而活動課程領域有:生活、寫作、繪畫、閱讀、表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