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身心障礙者知能研習十三日起文化中心舉行
為促進相關人員對「輔具」的專業知能,縣府預定十三、十四日兩天假縣立文化中心二樓視聽室舉行「金門縣身心障礙者教養專業知能暨輔具應用研習營」,歡迎身心障礙者及其家長、從事身心障礙者之教育、復健等工作者踴躍報名參加。 該項「身心障礙者教養專業知能暨輔具應用研習營」係由縣府主辦,財團法人瑪利亞文教基金會、經濟部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協辦,研習地點在縣立文化中心二樓視聽室,研習時間為十三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四十分,以及十四日上午八時三十分至中午十二時。歡迎身心障礙者家長,從事特殊教育教師,身心障礙者療育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復健專業人員踴躍前往參與。縣府指出,金門地處偏遠,相關醫療及教育資源嚴重缺乏,一旦遭遇遇疑難雜症經常必需跨海赴台尋求協助,對身心障礙者及其家長而言苦不堪言。有鑑於此,縣府社會局特別透過瑪利亞文教基金會及漢翔公司的協助,籌辦了該項研習活動,針對輔具的設計、製作及應用進行介紹,同時邀請學者專家針對身心障礙者發展等相關議題進行講座。 該項研習的課程安排包括瑪利亞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莊宏達主講的「身心障礙者相關醫療處理」,「身心障礙者未來發展及整體規劃」;瑪利亞文教基金會園長吳東昇主講的「各類型身心障礙者相關復健治療」,「各類型輔具的設計及應用」;漢翔醫療器材事業處經理陳人傑主講的「肢體障礙者輔具設計及輪椅量測」等課程。歡迎各界踴躍參與。各級學校教師參與該項研習,將依相關規定發給研習條,身心障礙者及其家長有意參與者,可向縣府社會局洽詢。
-
農試所舉辦農業講習會
金門縣農試所昨日舉辦九十一年度農業講習會,邀請農業專家傳授農友栽培管理與加工技術的絕活,吸引近五十位農友熱烈參與,透過講習會使農友了解農業方面相關知識,加強技術人員及農友們專業知識,提昇栽培管理及加工技術,穩固農民栽培意願,以達農業永續經營目標,增進農民福祉。 這項農業講習會於昨日上午八時起,一連二天假農試所會議室舉行,由所長陳世保主持,包括有: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張隆仁、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林欣榜、嘉義大學教授曾慶瀛、九斗村休閒有機農場場長羅文輝,地區集團栽培班等農友近五十人參與研習。 這次講習課程有張隆仁講解保健植物栽培利用,林欣榜主講蔬菜加工|泡菜及蔬菜加工|醃漬食品。羅文輝講解休閒有機農場經營管理,曾慶瀛主講蔬果加工。 張隆仁講解「保健植物栽培利用」的指出,「健康與彩色的人生」為現代人追求的生活目標,因此,近年來回歸自然以及各種保健養生之道,成為國際性的熱潮。健康的人生,事實上應包括強健的體魄與和諧的心靈兩者,彼此互相為用,相輔相成。「農耕時代」的來臨,促使人類的智慧與文明更加昌明,除種植植物、豢養動物供食用外,亦逐漸栽種各種花木,作為觀賞、要用或薰香祭祀之用途。 張隆仁指出,「保健植物」顧名思義及具有保健功能之活性成分的植物,所開發的產品經食用後對人體具特定之機能性或功能性的改善作用,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且不得宣稱或誇大具有醫療治病之效果。目前國內針對健康食品已有嚴謹的「健康食品法」規範,必須提出符合其規範要求的試驗數據,經審查通過始可販售。因此,有關保健植物的開發與利用在規劃上,中短程目標應以選擇適應國內氣候環境生長,先民智慧於日常生活中利用周遭遍地可尋的植物種類,將之汲取作為「養生」用途,並配合中醫食療理論及各項毒性、藥性試驗數據之證實,選擇正確植物種類及品種,進行栽培技術改進並開發相關的產品作為日常養生膳食茶飲等用途,將可提供農業轉型的另一思考方向。 林欣榜主講蔬菜加工時表示,過去農業社會時代,為了儲存品用古老的加工方法加工儲存,現社會結構變遷,加工方法在農村漸式微,農委會為解決地區性蔬果生產過剩問題,提升加工層次,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因而再次受到重視,發展加工技術,開發新產品,並舉例泡菜加工技術的研發過程,讓農友瞭解。
-
金門歷史建築系列活動「碧山的呼喚」十五日熱鬧登場
2002年金門歷史建築系列活動||「碧山的呼喚」,訂於十二月十五日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在金沙鎮三山村碧山舉行。活動除了有老人趣味綜合競賽和彩繪碧山寫生比賽,以及鄉土美食等,主辦單位也歡迎鄉親和觀光客逗陣來碧山發現歷史建築之美,以及村落的點滴情。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指出,十二月十五日在碧山舉辦的文化活動,將有一場動人的畫面出現,因為曾經是睿友小學的老學生將聚合在一起,共話昔日記趣,這一場與歷史建築|睿友小學結合的同學會,將使碧山再現歷史光芒。 金門縣立文化中心表示,目前已登記的睿友小學校友有六十名,尚未登記的校友可向陳淵金聯繫(電話:082-351459)已登記的校友姓名如下:陳清川、陳貴陽、陳淵金、陳國佐、陳添壽、陳榮華、陳澤安、陳水庫、陳慶賢、陳榮泰、陳怡情、陳文遠、陳國禎、陳澤淵、陳長春、陳雲鶴、陳國榮、陳順發、陳永金、陳清山、陳長慶、陳延燈、陳延仕、陳清南、陳啟生、陳慶達、陳長壽、陳榮芳、陳凱生、陳樂德、陳加齊、陳順仁、陳順德、陳順茂、陳文達、蔡傳治、陳松濤、陳水金、陳國平、王秀麗、陳再傳、陳昆齊、陳聰明、陳加東、陳禮賢、陳定傑、陳清碧、陳慶耀、陳建中、陳忠誠、陳賢縣、陳泉春、陳金象、陳順德、陳建興、陳怡生、陳貴仁、陳昆仁、陳國氣、陳澤虎。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觀光管理系助理教授江柏煒指出,僑匯,讓金門的人文資源厚實的度上一層「渡海文化」的光譜,其中又以興學辦教育的風氣獨步全台,在金門地區,許多洋溢著異國風情的洋樓,在國民教育尚未普遍化之前,即扮演著地區教育推手的搖籃,同時也為地方孕育不少傑出的人士,這些曾經是許多人學習的公共空間,在完成時代的任務之後即功成身退,大部分已褪下光鮮亮麗的外表,斑駁孤寂的佇立在聚落一角。 而針對碧山的歷史建築物,江柏煒介紹指出,睿友小學係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間,陳睿友的後人,提撥銀元二萬元,委託同宗華僑陳德幸先生,全權返鄉(碧山)籌建「睿友學校」。 以睿友學校規劃構想,有禮堂、教室、教師辦公室、教職員宿舍、運動場、升旗台、廚房、浴廁,佔地約二十公畝,建築物佔地約三分之一。前為二樓西式建築,其建材採石、磚、花崗石及木材構造、正面走廊石柱踏階,皆自晉江之泉州白,大禮堂橫樑係用南洋運用之冰片木材,而牆壁全由大陸訂製之紅磚砌成,不透風不透熱,冬暖夏涼。第一期主體建築於民國二十五年竣工,美輪美奐。建物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引人注目;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儀隊、花草及鶴的泥塑主題。第二期教師生活設施及體育運動場所正準備施工,惜因抗日戰爭爆發,金門陷日而停輟。剩餘建材殊多嗣後被國軍搬運充作軍事工事建材。 睿友學校1925年竣工後,隨即招收碧山及鄰村山后、山前、東珩、東店、西吳、陽宅、田浦、大地等村社兒童就讀,概免學雜等費。校長聘任十分嚴謹,需經廈門集美學校校董陳村牧先生介紹。首任校長為王國禎擔任,並聘碧山村師資陳振坤、陳安補等教員。睿友學校建校理想甚為長遠,為免往後經費不繼,捐資壹萬元以陳文允、陳智炎、陳允妙等三人代表名義,專戶定存廈門中國銀行,以孳息聘請教職員且添購設備。 抗戰勝利後,政府無力普設小學,里人經集議由陳怡情執筆,函南洋鄉僑陳智從、陳能顯、陳允妙等前輩,向僑埠鄉僑募款,乃央集美學校陳村牧介紹安溪才俊李擇土任校長,為時雖暫,惟成績斐然、蜚聲全島。惜因大陸戰局急轉,李校長逼於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初返大陸,學政暫由鄉內教員陳文聚、陳文和昆仲維持,旋即古寧頭戰役,校舍為青年軍遷作營房、學校被迫停課。迄民國四十年秩序粗定,時政府始設縣立碧山小學,仍借用睿友學校校舍上課,嗣後並借三山村公所使用。 江柏煒指出,在陳德幸洋樓方面,碧山洋樓為東半島之最。在宗祠及民居方面,最早興建(1926年)的一棟為立於村口的陳德幸洋樓,門面為出龜的外廊形式,山頭裝飾有傳統生肖的圖案。為了增加空間使用,陳德幸洋樓,將二櫸放在後方,亦為中西合璧的傑作,改變原有傳統建築的空間格局。 而陳清吉洋樓,為1931年,陳清吉返鄉興建二層半(屋頂為閣樓)的洋樓,為三疊壽加後落的格局,規模宏大。根據陳延能耆老的訪談,當時興建此宅花了三十多萬白銀,木料、磚石及師傅皆來自大陸內地,工期長達三年多,格局與形式則明顯仿照山外的陳期宰洋樓,樑楣上有「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的英文字樣,外廊內的門楣上則有「武功衍派」匾額,亦有「蝸廬竣曰茍曰茍又茍曰,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及「造丕基俾爾昌而熾,營新式有志事竟成」聯對,堪為中西合璧的典型。 至於陳氏小宗宗祠,為1930年,陳氏小宗宗祠潁川堂,將主屋二樓化,築成洋樓形式,是金門僅有二棟洋樓形式之其一(另一棟為陽宅的永昌堂)。 江柏煒也就碧山的宗族發展指出,碧山位於金門東半島,為陳姓聚落。碧山陳氏一族,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支分福建泉州晉江深滬鄉。始祖德宗公於蒙元朝廷,官居一品平章事,以剛直建言於朝被禍。其三子在家聞訊,乘舟泛海而逃,遇風飄散。長子存志,入福清牛田驛地方;二子存仁公,遇風飄至同安翔風里浯洲嶼十七都「後山鄉」海邊,登岸擇地定居;三子存義,入南安四十六都淗潯深溝山邊鄉。其中,二子存仁公為開浯始祖,自元代至今,碧山聚落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存仁公有三位太孺人,黃氏、翁氏、柳氏,生有五子:西間派長房、東間派二房、中央派三房、門口派四房、下溪派五房,以後各自繁衍。明清兩代至民國初年,又陸續分支同安內頭小公山、金門湖山、前墩、東溪、台灣澎湖、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人丁興盛。 至於碧山地名的由來,江柏煒指出,陳氏一族原居的泉州晉江深滬鄉,前臨大海,背靠後山與碧山峰,開基祖移居浯洲後不忘本,而將本地沿用「後山」與「碧山」之名。迨至民國四十六年胡璉再任金防部司令官時,因「後山」及「山後」(山后)村名顛倒,為避免軍人混淆不清,特下令將「後山」除名,而專用碧山一名。
-
近傳不肖之徒假藉退稅騙納稅人操作提款機詐財案件國稅局籲民眾提高警覺
財政部台灣省北區國稅局表示,近來發現有不法人士假藉國稅局人員,以電話通知九十年度綜合所得稅退稅不再以書面通知,改以網路電子銀行轉帳退稅,所以必須核對納稅人的資料,藉以騙取納稅人身分證字號與銀行帳號,並進而要求納稅人攜帶手機至附近銀行自動提款機處,依他的指示逐步操作提款機,而為了取得民眾信任,還會留下他的聯絡電話,請民眾特別小心並提高警覺,以免上當受騙。 該局表示,納稅人申報九十年度綜合所得稅如為退稅案件,於申報時採用存款帳戶轉帳劃撥退稅者,國稅局則會將退稅款直接撥入納稅人指定的金融機構存款帳戶;而以一般退稅的案件,也就是說未採用轉帳劃撥退稅者,國稅局係以填發「退稅憑單」直接寄送納稅人並請其儘速於兌領期限內前往金融機構兌領,倘若納稅人有逾最後兌領期限仍未兌領,國稅局會以書面或電話通知,請其攜帶本人身分證、印章至戶籍所在地之國稅分局、稽徵所、服務處領取退稅支票。 北區國稅局為防止納稅人受騙,特別呼籲民眾注意,該局絕對沒有以電話通知納稅人至銀行自動櫃員機操作領取退稅情形,民眾如有退稅疑義,可直接向戶籍所在地稽徵機關查詢確認或向本局查詢(聯絡免費服務電話:○八○○○○二一七七),以慎防受騙。
-
李縣長和吳立委大力奔走楊正溪家人一償落籍認祖歸宗心願
小三通直航申請到金門認親定居的楊正溪等五人,因投親對象亡故一度面臨被強制出境的困境,經金門縣長李炷烽、立法委員吳成典等大力奔走,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已經同意補件後得辦理定居,使他們不致淪為兩岸的「人球」,將可如願成為金門人。金門縣長李炷烽昨上午並前往湖下慰問楊正溪等人,恭喜他們將一償落籍認祖歸宗的心願。 原籍金門、在大陸福建省華安縣出生長大的楊正溪,與大姊楊進花、妹妹楊正英、楊正梅及大嫂吳旺珠等五人,今年二月申請到金門投靠七十八歲高齡的父親楊應同,十月二十五日循小三通管道搭船抵金,不料,因楊父已於八月一日死亡,境管局欲廢止他們定居許可,並要求強制出境。楊應同是在民國三十五年隨國軍到大陸作戰,因兩岸隔絕回不了家,直到八十八年二月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今年一月帶著老大楊進發、老三楊正天回金門湖下老家,終老之前,一再叮嚀其他兄弟姊妹也要回金門認祖歸宗。 由於楊正溪等為了到金門認祖歸宗,早已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放棄大陸人民國籍,並繳回大陸人民身分證件,若是再遭強制出境,將成為兩岸都沒有戶籍的「人球」,為此,日前他們二度到金門縣政府陳情。 在縣長李炷烽、新黨籍金門縣立委吳成典積極協調下,楊正溪等五人暫緩被強制出境的命運,並在昨天接到境管局書函,同意他們在補送合格健康檢查表、其父楊應同辦理死亡登記的戶籍謄本核符後換發定居證正本,得准予設籍。 縣長李炷烽昨日上午八時四十分許,由縣府社會局長張金成、機要秘書許加發等陪同,前往金寧鄉湖下村慰問楊正溪等人,恭喜他們將一償落籍認祖歸宗的心願,並致贈慰問金新台幣一萬五千元,關懷他們的生活。 李炷烽對境管局能從寬認定楊正溪等定居資格,肯定是符合人道,很開明、務實的作法,也希望家人分隔兩岸的歷史悲劇,能在愛與關懷中逐步消失。 楊正溪也由衷感謝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等人的大力幫忙,他表示,如今總算是實現老人家遺願,能留下來做金門人,心情實在太興奮。而早一步已經設籍的大哥楊進發也表示,一家人終於可以團圓在一起,不致分隔在兩岸。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原住大陸福建省華安縣目前已在金門設籍之鄉親楊進發,其弟、妹楊正溪、楊進花、楊正英、楊正梅及其太太吳旺珠等五人,因其「申請定居案核准前依親對象已死亡」而遭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要求強制出境。由於該等五人已按規定放棄了大陸方面的「國籍」,來到金門又因定居案臨時生變,一下子成為兩岸「人球」,面臨了進退維谷的窘境。 吳成典委員接受其陳情後,認為「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定居或居留許可辦法」第十三條規定似有轉圜空間,並非「絕對」廢止其許可,亦即依法也可允許渠等居留。 為此,吳成典和縣長李炷烽隨即親自電話向內政部簡太郎常務次長、入出境管理局曾文昌局長、居留組張正中組長等人,依上述理由請其鼎力促成渠等五人在金門定居。案經權責單位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於昨(十)日做出善意回應,「楊正溪等五人申請來台定居設籍,換發定居證正本乙節,經查須補合格健康檢查表,及楊應同先生辦理死亡登記之戶籍謄本乙份,核符後換發定居證正本,得准予設籍。」使楊進發一家人團聚之願望逐可達成,避免形成兩岸「人球」之窘境。
-
一片綠「油油」!
歲末是油菜花成長最美的時候,金門農田在政府獎勵轉作綠肥作物之下,處處是油菜花田,花兒綻放得璀璨亮麗,放眼望去,盡是一片金黃色的花海,為地區的農田景觀裝扮得美輪美奐,吸引許多路人佇足圍觀,煞是美麗。
-
金門特定區計劃首次向議會提檢討說明
縣議會昨日上午聽取「金門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辦理說明」,議員也就計畫內容提出關於道路規劃應結合實際發展需求,並加速計畫執行進度,重視涉及國家公園及軍事管制區部分土地之劃設,將民眾意見與需求納入規劃範圍等多項意見。縣長李炷烽除要求規劃公司應將議員反映民意的意見納入規劃,也強調將於近期內邀集國家公園與金防部開會協商,讓金門特定區計畫能切合地區的發展與民眾需求。 該項說明會昨日上午十一時假縣議會行政大樓二樓會議室舉行,包括縣長李炷烽、議長莊良時、副議長許永鎮、議員蔡水游、陳恩賜、王再生、張光海、許玉昭、洪成發、謝宜璋、李沃士、許華玉、洪麗萍,及縣府工務局長陳家欣、課長許鴻志,會中並由縣府委託規劃的金鼎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代表說明金門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辦理情形。 規劃公司指出,本次通盤檢討目的在對於不合時宜的計畫內容、民眾提出的意見考量事實需要、原計畫錯誤部分,及配合重大建設計畫等項提出修正。 地區於民國六十一年擬定金城、金湖及金沙三處都市計畫,民國八十一年將金城、金寧、金湖、金沙及烈嶼等五鄉鎮全部納入都市計畫地區,以免造成金門地區部分實施都市計畫而部分實施區域計畫,在全面都市計畫後,原金城、金湖、金沙三處都市計畫的層次由主要計畫改為細部計畫。該都市計畫年期至民國一百○五年,計畫人口為八萬三千人,並於八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辦理公告,期間徵詢民眾及機關團體意見,經彙整及分析資料定提出變更案,變更內容辦理公開展覽三十天,並辦理說明匯集接受民眾異議,並召開都市計畫委員會,提交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 至於通盤檢討時程,自八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辦理公告,當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舉行公開說明會。十二月三日辦理機關團體座談會,八十七年十月七日完成草案後公開展覽。 (相關新聞刊二版)
-
蔡氏宗親會組團今赴大陸福建祭祖
蔡氏宗親會將於十二月十日組團前往大陸福建省祭祖,並與大陸宗親進行聯誼交流活動。 蔡氏宗親會祭祖團,將由理事長蔡輝新帶領宗親四十四人,於十日起展開一連八天的祭祖參訪活動。 蔡輝新一行人,除了參觀廈門、福州、泉州的風景名勝區,也將前往湄州島媽祖廟進行祭拜活動,預定於十四日前往晉江、安海進行一整天的祭祖活動,並與大陸宗親進行聯誼交流活動。
-
低收入戶認定金沙鎮公所開會審查通過
金沙鎮公所依據低收入戶審查標準,於日昨上午舉行九十二年度低收入戶審查會,針對轄區內提出申請的五十一戶低收入戶,廿四戶中低收入戶進行審查,經審查委員在公平、公正的審核下通過審查。 這項審查會於日昨上午九時三十分假鎮公所三樓會議室召開,由鎮長黃奕焮主持,公所社會課長陳淮任及何斗里里長王文鑫,浦山里里長周家才,西園里里長許來明,官嶼里里長苗招城,三山里里長曾紀雄,大洋里里長吳有達,光前里里長陳春廷擔任評審委員,針對提出申請的五十一戶低收入戶,廿四戶中低收入戶進行審查。 九十二年度低收入戶審查標準,規定為每人最低生活費每月為六千元,有關存款金額以全家四口以內本金不得超過四十萬元,而不動產限制不得超過二百萬元為審核依據。 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審查標準,其規定為一款者,每月收入不得超過九千元,二款者每月收入不得超過一萬五千元,而存款金額不得超過一百八十萬元,不動產限制不超過五百萬元。
-
縣立醫院明辦講座歡迎過敏性病患參加
金門縣立醫院為服務與照顧地區過敏性病患,將於明(十一)日下午三時,特邀台北國泰醫院過敏科蔡肇基主任蒞院演講,題目為「過敏之診斷與治療」,縣立醫院希望地區罹患過敏病民眾能踴躍參與聽講,以能遵循醫療指示,使身體早日恢復健康。
-
國民黨原住民服務工作總會會員子女獎助學金受理申請
國民黨原住民服務工作總會會員子女獎助學金,符合資格者,在金門地區可向國民黨金門縣黨部索取申請表格,提出申請。 國民黨原住民服務工作總會為鼓勵該會會員子女勤奮向學、爭取好成績,以協助順利完成學業,提高原住民教育普及率,增強原住民社會競爭力,提昇生活品質,而設立該項獎助學金,凡該會會員本人或其子女就讀於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在校學生,品學兼優,並符合該辦法各項規定者,均可申請。 申請人資格及應具備條件: (一)加入國民黨為黨員及總會為會員滿一年之原住民同志本人或其子女。 (二)申請人本人或其子女學業成績: 高中(職)組:學業成業總平均分數達七十分(含)以上,操行成績七十分以上者。 大學(專)組:學業成績總平均分數達六十五分(含)以上,操行七十分以上者。 五年制專校前三年級視同高(職)中,四、五年級視同大學。 申請手續: 填具申請書乙份; 黨證正面影本乙份; 學期成績單(含操行、體育成績)正本乙份,持影印本者需由學校教務處加蓋戳記,否則不予受理; 戶口名簿影印本乙份; 學生證影印本乙份。 名額及金額: 高(職)中組:六十名(公、私立各三十名),公立每名一千五百元,私立每名二千五百元。 大學組:三十名(公、私立各十五名),公立每名三千元,私立每名五千元。
-
何玉含家遭巨變金沙民服社昨代轉多筆捐款
金沙鎮官嶼鎮民何玉含女士家遭巨變,一家生計發生問題,經本報報導後,地區各界愛心人士發揮「人溺己溺」精神,陸續將捐款送至金沙民眾服務站代轉,陳汶強主任對各界熱心人士捐款,表達謝意,並將捐助送抵楊家解困。 這些捐款人士,他們分別為:董群英一萬元,黃煥星三千元,蔡家伶三千元,蔡長泓三千元,金湖無名氏一千元,金湖無名氏一千三佰元,翁章成全家二千元,許秀治三千元,董勇進一千元,董勇威一千元,鄭土錦二千元,陳世宗二千元,陳水興二千元,陳水在一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