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洪長享捐贈農工學子獎學金
金門農工職業學校即將於6月2日舉行畢業典禮,在這充滿希望與感恩的時刻,洪長享醫師特別捐贈新台幣1萬元做為獎學金,獎勵在學期間各方面表現優異的三年級畢業生。 洪醫師表示,他對教育懷抱深厚關懷,並希望透過實際行動支持年輕學子。他說:「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希望這筆小小心意能為優秀的學生們帶來正向力量,並鼓勵大家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持續努力不懈,追求夢想。」 對此,金門農工吳志衍校長表達深切感謝,他說:「非常感謝洪長享醫師對教育的關懷與支持,他的愛心捐贈不僅是對學生表現的肯定,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激勵。這份鼓勵將成為學生邁向人生下一階段的重要助力,也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對技職教育的肯定與溫暖。」
-
銘傳風浪板體驗課程招生中
銘傳大學為提升學生參與海洋運動之能力與興趣,將提供進階與完整的培訓活動,由金門分部規劃辦理「水域活動體驗課程—風浪板」,第一梯次活動日期為114年6月7日至8日,為期二天(日期如有調整,將另行公告),歡迎15歲以上之學生及民眾報名參加,每場各限額50名,額滿為止。 銘傳大學表示,水域運動主要在提供學員完整滑水水域運動培訓,希望透過活動協助金門各級學校培養及嘗試不同的水域運動技能,歡迎年滿15歲以上且有興趣的學生及民眾踴躍報名。 主辦單位提醒,參與活動之學員,戶外操作的部分請穿著運動服、運動鞋、帽子;為方便水域活動進行,在水邊可穿膠鞋或拖鞋。為避免中暑,請學員攜帶水壺並做好防曬工作。由於水域遊憩活動,具有潛在危險性,不適合患有心臟病、高血壓,以及行動不便、孕婦、其他不適合從事此活動者參加。 銘傳大學指出,活動當天請參加人員請攜帶相關年齡證明文件(如學生證、健保卡等),以備承辦單位查驗。若經現場查證無相關年齡證明文件、謊報年齡、非本人者及未穿著救生衣等,一律禁止體驗活動。該活動採網路報名(可掃描QR code,如圖),民眾若有相關疑問可電話洽詢,082-355233轉7513,陳老師。
-
《浯鄉村事-金社區-古寧頭社區》烽火洗禮 海路擎蚵 在世代交融中走出自己的未來
【從戰地到世界】古寧頭的榮光延續 矗立於古寧頭入口處的牌樓,是一處醒目地標,它見證了古寧頭戰役中,戰士們英勇無畏、堅守家園的壯烈事蹟。這座牌樓,如同一道歷史的門扉,靜靜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人民的堅韌;提醒著我們:今日的和平得來不易,是無數勇士以血肉之軀築起的防線。每一次走過這座牌樓,都是一次向歷史致敬的凝視;如今走出戰火陰影,迎來和平歲月,孕育出躍上世界舞台的羽球雙金國手李洋,在這座象徵歷史記憶的牌樓兩側,豎立起「奧運雙金」、「洋名國際」的標誌,象徵古寧頭在歷經烽火洗禮後,依舊綻放出代代相傳的榮光。 【石蚵扎根、文化發光】古寧頭的環境友善實踐與魅力再現 成功的背後都是努力再努力、淚水與汗水堆積,李洋的父執輩們曾在物資匱乏、生活艱難的年代,憑著一雙手、一身力氣,於古寧頭土地與海洋之間尋找出路。從小務農、採蚵,與日爭光、與浪拚搏,亦是大部分「佳里頭人」共同的生活寫照。石頭蚵,是早期年代家家戶戶賴以為生的命脈,是古寧頭最真實、最動人天然底蘊。 這座享譽國內外「戰地最前線」的村落——古寧頭,如今,正走出一條與過往截然不同的路,不再是硝煙味,而是用溫柔的步伐,踏實地在文化與自然之間找回自己的定位。 由金寧鄉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的「採蚵——友善環境維護計畫」,從一顆石頭蚵、一雙赤腳開始,把老一輩與海共生的智慧,轉化成一套尊重自然、守護生態的方式,重新牽起人與土地、人與海的關係。這項計畫榮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主辦的「2024致敬城鄉魅力大賞」城鄉魅力賞佳作,不只是獎項的肯定,為潮間帶上點亮的一盞燈,讓外界看見這片古寧頭石蚵田的故事,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願景與執著。 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俊龍指出,自110年起,社區開始推動「石蚵田親子採蚵行程」,透過親身踏入潮間帶的體驗,讓大人與小孩在泥土間感受大海與土地的生命脈動。這一場場親子體驗不單是玩樂與勞動的結合,蘊含著深層的文化學習,孩子們挽起褲管,腳踩在濕潤的沙泥上,在長輩的引領下動手採蚵,孩子們一步步走進這片世代耕耘的石蚵田,耳邊傳來的是長輩口中的採蚵生態,是「走海路」生活堅毅文化的縮影,蚵嘟裡泥濘中的石蚵,是對自然的敬畏與惜物的情感;為了深化在地特色,結合金寧鄉公所舉辦的「石蚵文化季」,逐步整合石蚵產業、聚落文化、戰役史蹟,以及水獺與候鳥等珍貴生態資源,發展出具有地方魅力的特色遊程,成功吸引越來越多遊客走進古寧頭,體驗這塊土地的豐富面貌。 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鎗表示,昔日李氏先祖遷居至此,族人憑藉勤勞與智慧,於遼闊的海埕間栽植蚵樁,逐步發展出一片繁榮的海蚵產業,然而,隨著時代變遷與採蚵人口逐漸高齡化,這片曾經盛極一時的石蚵產業逐步式微。許多蚵樁因乏人接手維護,終至被海潮挾帶泥沙掩埋,淪為荒蕪景象,令人不勝唏噓。 為了延續這段跨越至少四百年的歷史記憶與深厚情感,社區積極投入石蚵文化的保存與再生;昔日滿身風霜的蚵農,如今化身為社區的石蚵解說員,為在地勞動文化注入新的詮釋與價值。 【石蚵季變身文化品牌】古寧頭社區的文化創生 每年由金寧鄉公所舉辦的「石蚵文化季」,重頭戲「千人剝蚵」場面熱鬧壯觀,宛如一場與海洋共舞的盛會;其中,最受矚目的,是一鍋鍋冒著白煙、香氣撲鼻的蚵仔麵線,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金鎗自豪地笑著說,「不只香,還煮進了咱古龍頭的熱情和心意。這一碗碗蚵仔麵線,都是我們社區志工當天親手煮的,從清洗石頭蚵、備料到煮食,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大家的用心和團結。」他眼中閃著光,語氣中藏不住那份對社區的驕傲與對在地文化的深情。讓鄉親與遊客在歡樂中品嚐來自海洋的鮮味,而這一碗有溫度、有情感的蚵仔麵線,全都出自社區志工媽媽們的手藝,有的超過六十五歲,甚至年逾八十,依然笑容滿面、親手為你端上一碗熱騰騰的心意;那入口的,不只是鮮甜的石頭蚵,是一種熟悉的溫柔,是來自阿嬤、媽媽的味道,是一段用心守護的生活的記憶。 一碗蚵仔麵線可以感受到社區凝聚力。走進古寧頭社區,涵蓋林厝、慈湖等周邊聚落,可以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溫暖,這裡的共餐服務,是居民間彼此陪伴與照應的日常寫照,每一餐的背後,是無數志工默默耕耘的身影。 目前社區超過五十位長期投入的熱心志工,除了共餐服務外,積極協助各項社區事務;即便是在夜晚召開的志工聯繫會議,經常仍有三十人以上主動出席,展現令人敬佩的高度向心力與責任感,這種彼此信任、共同打拼的能量,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實踐中緩緩累積,成為支撐社區發展的穩固基石。 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李俊龍,身兼鄉民代表與地方媒體人,長年關注在地事務,是一位深耕社區、事必躬親的實踐者;雖然身分多重、事務繁忙,他仍以一貫的熱忱投身公益,從環境整潔、水獺巡守,到長者關懷、健康促進與衛生保健等面向,都能見到他與志工們無畏風雨、穿梭奔走的身影。用最純粹的初心與無私的行動,守護這份「為社區好」的信念,成為改變社區的正向力量。 古寧頭的凝聚力,不靠標語,而是在一碗麵線、一趟導覽、一場會議之中慢慢形成,這股力量,也許平凡,卻堅實而長久,它讓這片土地,即便歷經風雨,依然在人與人的牽繫中,閃耀著生活最真摯的光。 【祖孫共學】古寧頭社區的世代對話與文化傳承 在古寧頭,學校不是唯一的教室,社區也不只是長者的空間。它們交會之處,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會文化的溫度與土地的根。 古寧國小側門就是古寧頭社區活動中心,每逢佳節將近,便悄悄醞釀出屬於兩代人的共同課堂;節慶在這裡,是一場場溫柔、深刻的對話,一場場由長輩牽著孩子、一起學著生活的溫度課。每逢端午,社區長者便提早備好粽葉、糯米、炒好的餡料,裝滿滿的,開始上課,一邊手法嫻熟地翻折娓娓道來,一邊小朋友則睜大了眼,好奇發問,跟著學習。熱鬧中流動著記憶與技藝的傳遞。當手中第一顆粽子成型,笑聲便填滿整個長桌,將兩代人之間的信任與尊敬一併包裹。與古寧國小毗鄰的社區活動中心,年年舉辦端午包粽、清明搓艾做香包、元宵搓湯圓等活動,由社區長輩親自教導孩童,形成一套深具地方特色的「祖孫共學」模式。 無論迎來哪一個節日,社區裡的節慶從來不是形式上的熱鬧,是一段段跨越世代的參與歷程。長輩們也不是只有單向傳授民俗知識的權威,孩子們也不僅是被動接受的學習者,而是一起走入文化脈絡、共同編織地方故事的主角。 在古寧頭,社區即是教室,巷弄就是課堂,傳統習俗與節慶食物,成為最生動的教材;一顆親手包裹的粽子、一粒揉製成形的湯圓,是節令的象徵,長者們的記憶透過實作與對話傳承下來,孩子們的創意則為傳統注入新的生命與想像,都讓文化回到生活,讓年齡不再是鴻溝,社區不再只是長者的天地,學校不再僅是教室的牆。 除了節慶文化的連結,古寧頭社區致力於青年公共參與的培育。古寧社區發展協會推動「校外志願服務學習認證」措施,鼓勵國中學生投入社區服務,讓孩子們從小學會關懷與實踐。 只要參與海岸淨灘、環境清潔、水獺棲地巡查、文化活動支援等公益性行動,社區就會依照實際參與時數予以認證,對年輕學子而言,參與不再是作業式的打卡上傳行動,是一份從生活中養成的公民責任感。 【同中求異】走出一條不一樣的社區路 「現在社區嘗試結合地方觀光,讓社區志工參與文化導覽。」理事長李金鎗談到社區近年來的發展方向時,語氣堅定卻不失謙遜;面對島嶼產業基礎薄弱的現實,他坦言:「雖然社區沒有什麼大型產業,但我們一步一步慢慢來。以石蚵為起點,推動地方觀光發展,希望能走出屬於我們的路。」 或許,這條路跟擎蚵的海路一樣不好走,無非是鼓勵社區青年紛紛投入其中,以輕旅行規劃與志工導覽等形式參與地方事務,使年輕人有就業機會,同時,在島上看見了自己的未來可能。 總幹事李俊龍進一步指出,社區運作的關鍵,並非僅止於齊心協力,而在於如何「同中求異」,在凝聚共識的同時保有多元聲音,在一致的目標下激盪創新思維。他深刻強調:「既要齊心,也要多元。」對總幹事李俊龍而言,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是積極爭取多元就業方案的可能性。他期盼藉由兼具創意性、在地性與發展潛力的計畫,使社區有屬於特色產業的生成,創造穩定的工作機會,「社區不能只是理想的寄託,應成為具備自我運作能力的生活場域。」 李俊龍這麼說,也這麼做。在這座濱海小島上,社區正從石蚵出發,以最接地氣的步伐,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未來之路。一步一腳印,一如潮間帶上堅韌生長的石頭蚵,雖然渺小,卻無比堅定。
-
金森‧金事 六月帶學員守護園圃告別植物殺手
金門植物園《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六月份將推出兩場講座,將帶您一睹園藝達人的植物生活;並且學習如何守護花園與菜圃,了解健康的植物栽培觀念,告別「植物殺手」。講座訂於5月27日上午9時起開放網路報名 6月7日(六),上午9時至11時,地點,金門植物園生態教室,主題:守護我的花園與菜圃。有鑑於六月,惱人的病蟲害常常不請自來,讓農友和園藝愛好者傷透腦筋。為協助鄉親有效防治蔬菜及花卉病蟲害,在6月7日的講座中,邀請講師陳坤燦到場分享,其愛花成痴,從求學、工作、生活都充滿花草的蹤影;無處不是對於植物的專業與熱情。將會於講座中透過其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分享他多年的園藝心得和技巧,帶領學員學習如何早期發現病蟲害、正確使用防治資材,並建立健康的栽培管理觀念,從根本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以及友善環境的防治方法,最實用的防治技巧,守護您的綠色天地! 6月8日(日),上午9時至11時,地點,金門植物園生態教室,主題:告別「植物殺手」的稱號。講座將同樣邀請陳坤燦擔任講師,如果你也曾因植物枯萎而感到沮喪,且被朋友戲稱為「植物殺手」?別擔心!「綠手指」並非天賦異稟,而是透過有意識的學習和實踐就能培養出來的技能。講師陳坤燦將帶您一起揭開「綠手指」的養成秘訣,讓你的陽台、庭院植物告別陣亡的命運,一樣能綠意盎然。 金門植物園《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六月份2場講座將於5月27日上午9時開放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歡迎對主題、金門農業害蟲有興趣和公民科學家、民眾報名參加。該講座對應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此外,每場次可核發環境教育人員時數(每場以2小時為原則,將彈性調整)。 金門植物園指出,《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將陸續推出有趣主題,講座時間地點、內容及報名資訊將不定時公告於金門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及金門縣林務所網站,敬請鎖定。 而本次講座相關說明請詳見報名連結,可掃描QRcode(如圖)連結報名,若有其他疑問,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聯絡:kbg190304@gmail.com,或於上班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時至12時,下午2時至5時)電話洽詢,082-332-420。
-
青少兒關懷協會招募志工
金門縣青少年暨兒童關懷協會,正在招募到宅服務志工,歡迎年滿18歲具有愛心、責任心與服務熱忱的你,踴躍加入志工隊的行列。報名受理至5月29日止,期待透過您的愛與付出,提供家庭更多的溫暖,若有疑問可電洽082-312838宛宣社工。 你擁有熱情,卻不知道做什麼嗎?你喜歡兒少,卻不知道怎麼跟他們相處嗎?金門縣青少年暨兒童關懷協會今(114)年度欲招募志工提供有需求之家庭到宅關懷輔導、家務指導及協助協會等服務,透過陪伴兒童及少年完成課業、進行休閒娛樂或是家事指導以提升家庭功能,凡年滿18歲具有愛心、責任心與服務熱忱,皆可加入志工隊的行列! 金門縣青少年暨兒童關懷協會指出,志工服務內容包含擔任家庭關懷或追蹤輔導志工服務及簡易家務指導,認輔志工提供家庭兒童及少年關懷訪視、課業輔導或陪伴進行休閒育樂等服務;家務指導為增強家庭之親職功能,包含簡易烹飪、衣物清洗、居家環境清潔、認識及實際操作,透過志工提供有服務需求家庭相應的服務,以協助改善家庭狀況。 到宅服務志工招募至5月29日止,將於6月7日及6月8日舉辦專業課程教育訓練,以輔導志工具有專業服務素養,歡迎踴躍加入,希望藉由您的愛與付出,提供家庭更多的溫暖。 報名可掃描QRcode(如圖)連結報名,若有相關疑問可於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00-12:00、13:30-17:30)至金門縣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中心(金城車站七樓)。
-
活化太湖湖庫周邊道路及環境空間 第一期獲中央補助經費達4,280萬元 縣府傾力串聯相關資源 營造樂活休閒亮點
為活化太湖湖庫周邊道路及環境空間,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金湖鎮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以提升人本交通安全、改善學校通勤環境,並串聯城區與太湖周邊資源,營造樂活休閒亮點。縣長陳福海23日上午親自率領相關單位實地會勘第一期工程現場,並就現況問題、施作進度與空間規劃提出多項具體指示。他強調,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真正讓百姓有感,才能落實施政初衷。 「金湖鎮太湖周邊人本道路環境改善工程」,獲內政部國土管理署補助,總經費逾2.38億元,預計分三期施作。此項工程涵蓋黃海路、太湖路二至三段、士校路、往八二三戰史館道路及其周邊地區,全面改善人行道設施與步行環境,建構安全、連貫且無障礙的通勤與休憩動線。 目前縣府已完成太湖整體規劃與基本設計,第一期工程將優先建置太湖北側人行及自行車道、湖濱廣場與休憩觀景公園,預計於今年內發包施工。該項計畫也已獲中央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第一期補助經費4,280萬元,縣府同步投入資源推動,整體預算合計超過6,000萬元。 縣府團隊盤整太湖周邊空間後,規劃以「路就樹」原則,保留既有樹型良好的行道樹,並調整車道線型,設置曲線擺盪的湖畔共用道,結合北側既有三角公園打造湖濱廣場。湖畔更設有景觀座階,讓遊客從不同高度欣賞太湖美景,增添地形層次與親水互動空間。 縣長陳福海現場會勘時指出,第一期僅是起步,縣府未來將逐步擴展路網建設,完善整體步道與自行車道系統,讓太湖轉型為居民與遊客的日常休閒圈。透過健全路網機能與公共空間提升,強化人行與自行車安全,帶動整體觀光價值與使用效益。 在經費分配與施作細節上,陳縣長也嚴格要求精準有效。他特別指出,林務所另投入1,800萬元於農工段上方區域整頓,但現場實質改善效果未突顯,木棧道與植栽仍需再優化,民眾尚未感受到建設成果。他強調,政府每一分錢都要看得到、感受得到,不是單純結案,而是用心規劃、務實執行。 針對高職校區周邊、昇恆昌、小太湖與大太湖等關鍵區域,陳縣長要求各單位進行整體空間美感與功能統籌規劃。例如太湖中小島應清除雜林,開展視野;高職周邊圍牆可參考莒光湖彩繪方式美化。藉由細部整修與視覺景觀調整,打造整體吸引力。 針對農工校門口大量機車違停與學生無照駕駛問題,縣長陳福海責成警察局加強宣導與重點站崗執法,規劃符合景觀與功能的停車空間。他也以縣府停車規劃為例,主張「車位優先留給民眾,員工另尋規劃」,體現民本精神。 此外,縣長陳福海提醒,公共建設規劃應回歸實際需求。他請設計單位務必熟悉在地情況,避免設計華美卻不實用。縣府內部擁有優秀專業人才,應跳脫框架、結合學校與各單位意見,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 縣長陳福海也建議,將昇恆昌周邊、農工校區及水域管理等需求也應納入整體規劃,避免各自為政。陳福海強調,施政要方向正確、設計完善、時間配合,才能讓工程如期如質完成,讓人民受惠,讓政府施政有感。 工務處指出,本計畫以「人本、安全、無障礙」為核心理念,兼顧日常通學通勤及休閒旅遊功能。針對現行道路人行道不足、通行空間破碎、人車爭道等問題,進行整體規劃與工程調整,不僅提升行人安全性,也同步美化城鎮街景,並結合在地觀光與學區動線,形成完整的生活圈步行網絡。 本計畫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獲中央核定,總預算約4,280萬元,預計工期210日曆天;第二期工程預算為1億3,085萬元,工期600日曆天;第三期則預算4,300萬元,預計210日曆天完成。 縣長陳福海責成相關單位優先處理農工門口亂停車問題,並要求各單位長官本於責任,務實面對問題。6000萬元工程經費得來不易,應重新審視計畫,必要時召集顧問公司檢討方向與細節,中央補助與縣府自籌資源應發揮「一加一大於二」之效。他並鼓勵校方大膽提出實際需求,縣府將全力配合,務求讓金湖太湖轉型成為真正能讓人「走得安心、玩得開心」的幸福場域。
-
縣議會定期會 警察、消防局業務報告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五次定期會,昨(23)日進行第九會次,議程為警察局、消防局業務報告,由議長洪允典主持,縣長陳福海率團隊列席。會中,唐麗輝、石永城、張雲量、董森堡等議員,針對消防局推動外籍看護急救訓練;中興路及民生路科技執法適用性事宜;連假期間電動車亂象影響交通安全;打擊毒品及青少年犯罪防範;消防安全檢查未合格如何改善以強化公共安全等議題提出質詢,希望相關業管單位能加強督導及改善。 首先,議員唐麗輝指出,上次會議建議消防局推動外籍看護急救訓練(CPR及哈姆立克法)計畫,執行進度如何?她指出,金門老年人口多,許多長輩聘請居家看護或外籍看護,輔導這一群照護人力,學會基本救命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可減少許多社會成本。近期她也透過報端獲悉消防同仁在救護車上挽救民眾寶貴生命,樂見金門急救(搶)救不斷增能,盼能持續進步不要中斷;未來可能再將醫療資源整合到救護車上,完善急救量能,相信若有相關計畫議會也會予以協助。 消防局局長呂英華回覆,4月由李副縣長主持會議,與人力仲介公司協調,利用外籍看護定期健檢時間進行CPR及哈姆立克急救法,目前已完成180位人員之訓練,預計2年時間全面覆蓋,這也是全國首創。 石永城議員關切電動車亂象,並質詢金湖及金城分局長指出,5月連假,電動車亂象有無改善?前次會議建議加強宣導,但據了解並沒有改善。民眾也常常反映,遊客騎電動車雙載;或違反交通法規,鳴笛示警也沒用,簡直險象環生,甚至也將電動車騎過機場地下道,明顯未遵守法令規定。而且目前似乎無法可罰,舉例而言,若萬一闖紅燈等造成安全問題,誰負責?建議將問題反映到中央,並且要加強取締,以改善交通亂象,維護用路人安全。 石永城議員也詢問交通隊,IN99到北鎮廟路段施行科技執法之規劃,以中興路而言,警方設置科技執法為了節省人力資源立意良善,但商家林立,現行設置造成民眾之不便,鄉親反映購買的物品幾十塊錢;但卻換來數百元的罰單,相當困擾;建議修改不要建置在商家門口。為此,洪議長也指出,該路段已造成鄉親不便,建議應立即修正。 金城、金湖分局回覆指出,5月警察局有針對微電車取締,共計取締61件;關於議員建議會再加強執行,也會與租賃業者溝通;日後針對連假期間都會妥善規劃勤務改善違規亂象。交通隊也回覆,該路段科技執法設置,主要配合停車場及民生路道路分流,建置完備後有對外說明將自5月起開始執法,民生路違規部份已開始開罰,但中興路部分還將會同觀光處會勘調整。 關於青少年犯罪和預防,議員張雲量也質詢指出,如業務報告中所示,青少年犯罪件數去年同期分別增加8件13人,尤其詐欺、傷害、性騷擾等類型顯著上升,警方有無分析背後社會因素,未來如何強化預防措施。建議與教育處合作,加強校園宣導,針對高風險學生、中輟生、家庭功能薄弱者建立個案管理機制並定期追蹤輔導;社區聯防方面,結合少輔會、社福及NGO,開辦青少年課後活動(運動、技能培訓)以減少偏差行為,以及運用科技分析犯罪熱點時段地點,加強巡邏及監控,並利用社群媒體宣導反詐騙、反毒等。 張雲量議員也關切公共安全並指出,消防安全設備檢修申報,甲類場所上半年應申報159家,目前僅完成70,佔比約44%,其他應申報458件,已完成96件,佔比約21%,此進度是否符合預期?未完成申報是否可能成為潛在的安全隱憂。不合格者後續如何追蹤改善?建議透過四管齊下(減化流程、教育宣導、強制管理、資源整合),逐步提升場所管理權人配合意願和執行效率,以降低因設備缺失導致的火災風險,保障公共安全,同時透明化進度追蹤、社會參與,強化消防及公信力,形成正向循環。 張雲量議員也質詢,目前消防局救護車上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設備,全數仰賴民間捐贈,未來若無民間捐贈,如何確保設備之維護與更新?有無納入常態預算規劃?建議可以制度保障資源穩定之協力模式以降低風險,透明化凝聚社會支持,逐步降低對單一捐贈管道的依賴,同時維持公共品質,提升整體防救災韌性,作為離島醫療救護整合之典範! 縣警局回覆指出,詐欺增加6件與國內狀況一樣,經個案分析為少年提供帳戶被犯罪集團當作人頭帳戶使用。傷害方面因青少年血氣方剛有打架情形;性騷是個案不能代表全體案件增加,與學校建置教育、警政少輔會等跨網路,有持續做預防宣導工作。針對議員之建議會更加強化。消防局也說明,消防安檢,數據統計至三月底,並陸續申報中,未完成者會先行政指導,逾期則進行複查並開立罰單及勸導單督導改善。12導程心電圖設備,這是第一線救護的大躍進,也落實縣長「病有所醫」政策,將醫院往前推到緊急救護,確實能及早確定心梗方面的處置。設備維護沒問題,未來仍會以民間捐贈為主,如不足之處,由縣府預算支應,應該沒問題。 董森堡議員指出,依據縣警局於業務報告中所示,針對毒品犯罪查緝成果,雖然去年同期較今年同期查獲人數下降1人,但查獲毒品重量卻從去年的237公克暴增至1,022公克。統計是自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初算平均約3天就查獲一件。他憂心這是否可能顯示毒品轉運或販售行為增加,造成更多人受害,有無相關防治措施。董森堡建議,加強跨縣市偵防合作,並與物流業、超商等業者建立協作機制,辨識可疑包裹。此外,他也再次提到對青少年輔導的重要性,建議結合社工、心理資源,亦可以與地方自發性青少年團體合作,預防可能會發生的案件或協助邊緣青少年,提供技能培訓,建立正向互動。 警察局長說明,這期重量暴增主要是因為一起個案從島內追蹤到新竹攔截了600公克的毒品,強調其為個案。他也說,從金門縣毒品累犯及新生人口數來看,112至113迄今是逐年下降的,顯示毒品盛行率狀況在控制中。警方也以利用科技偵查及數位鑑識輔助,主動追查毒品上下游。 董森堡議員依據警察局業務報告交通執法效率提升提出質詢,並引用數據指出,取締成效增加38%,闖紅燈多了146%、未戴安全帽46%、酒駕10%,處罰未遵守交通規則,交通隊是否反向查核交通取締設施之設置有無不當或衝突性。建議透過數據檢討是否為交通號誌設計之缺點,進行改進及加強宣導。 金門消防車輛車齡老舊全國之冠,董森堡議員也指出,依據消防局統計之數據,金門消防車輛車齡五年以上佔比達28.57%,居全國之冠,日益老舊的消防車輛是否成為救災之隱憂。計劃每年汰換三至五輛,汰換速度是否跟得上比例?若有需求相信議會將全力支持相關經費。另外,董森堡議員也說,誠如唐議員所提,消防局針對外籍看護協訓CPR及哈姆立克法,此政策非常好;建議後續可以結合衛生局、金門大學等資源共同辦理,並擴大本國籍及增加訓練內容,如老人防跌、中風徵兆辨識與處置、糖尿病急症處理等實用技能。 董森堡也關切消防局人力問題,消防局預計分階晉用120年擴充至205人,如此目前消防勤務制度,實際差勤人力是否能因應需求。而消防局建置多功能雲端圖資查詢系統以優化太武山搜救效能。此系統是否能推廣至金門其他山域及水域?建議水域部分可納入考量,整合潮流、浪況、風向等氣象地理資訊,有助於海上搜救判斷。 消防局局長呂英華表示,預計明年底將老舊車輛總數減至25輛,屆時車齡超過15年的車輛將剩2輛,大幅減少,狀況將在全國名列前茅。目前人力尚可支應,逐步增加是因應新消防制度落日(消防員上班天數規定)。雲端系統方面,目前其他山域不高且無求救紀錄;內陸湖泊屬消防權責,海域屬海巡,但會將意見與海巡研議合作。
-
廣納建言 縣長5/26與鄉親有約
為強化為民服務精神、主動傾聽民意心聲,金門縣政府將於5月26日(星期一)下午3時至4時30分,在縣府大禮堂舉辦「縣長與鄉親有約」活動。縣長陳福海將率領縣府團隊親自出席,廣納鄉親建言、受理陳情事宜,藉此落實開放施政理念,讓政策推動更即時反映民情,提升行政效能與服務品質。 縣長陳福海表示,「縣長與鄉親有約」是縣府施政聽民意、解民憂的重要平台,不僅是回應民眾訴求的管道,更是檢視施政成效、推動改善的契機。他強調,施政不能只是從辦公室出發,而要深入基層,實地了解鄉親的真實需求,透過面對面的溝通與誠懇的互動,才能讓政策更貼近民心、措施更具體可行。他也期許各局處首長以同理心與行動力,對每一項陳情案件都能妥善處理、積極回應,讓民眾感受到縣府對公共服務的用心與決心。 縣府表示,此項活動為每月例行辦理的民意交流平台,當日下午3時起由工作人員現場受理登記至4時止。民眾請填具「服務摘要表」,並依報到先後發放號碼牌,工作人員將初步瞭解案情,並依案件性質引導至各權責機關,由相關局處主管親自說明與回應。凡經受理的案件,除現場即時回應外,亦將整理成紀錄,由權責單位於會後以正式公文函復陳情人,確保建議與陳情案能獲得積極回應。 為節省報到等待時間,縣府提醒民眾,可事先至「金門縣政府民政處」網站的「業務專區—縣長與鄉親有約」頁面下載並填寫服務摘要表,活動當日攜帶前來,提升受理效率。金門縣政府誠摯邀請鄉親踴躍參與,一同為家鄉發聲、共創更優質的金門生活環境。
-
縣府提醒各人民團體 依法規辦理會務運作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表示,地區人民團體至今年五月已逾九百一十個,為維團體會務運作正常,以利組織推展其任務及會員權益,金門縣政府籲請團體確實依人民團體法等相關法規辦理會務運作。 社會處提醒,各人民團體會務運作,應以: (一)會員大會定期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召集應於15日前通知各會員;年度會員大會應審議年度收支決算、年度收支預算及工作計畫等案。(二)理、監事會議每三個月至少舉行一次(社會團體每六個月至舉行一次),會議應於七日前通知應出席人員,理事、監事應親自出席,並依法規及章程行使職權。(三)人民團體之理事、監事應於任期屆滿前一個月內辦理改選;為維選舉公正性及會員權益,選舉事項,請確實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規定辦理。(四)各項會議紀錄應詳實登載並提供會員查閱;會員大會會議紀錄及相關資料,應於閉會後三十日內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社會處表示,為健全組織制度是團體穩定運作的基礎,團體應確實依法辦理會務運作,以利推展組織任務及維護會員權益。惟社會團體,若確無推動宗旨任務意願及需要,可取得會員共識後,依法開會決議辦理解散,並於會後將會議紀錄及相關應備文件報主管機關辦理解散。 針對人民團體會務及財務運作相關法規(人民團體法、人民團體會務輔導辦法、人民團體選舉罷免辦法、社會團體財務處理辦法、社會團體工作人員管理辦法等;職業團體應另參專法),請逕自內政部網站或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下載詳參。地區團體會務運作相關報備資料及範例格式,可於縣府社會處網站「主題福利服務-人民團體專區」下載應用,倘有會務運作疑問,歡迎電話或至社會處洽詢(洽詢電話:082-318823分機62512或62519,地址:金門縣金城鎮民權路173號),社會處將提供詳細說明。 社會處說明,縣府每年均邀請具人民團體法規專業及實務經驗的講師辦理「人民團體會務運作課程」,詳細講述社團會務、財務、選務等法規及實務運作事項,課程時間相關事項另行公告,屆時歡迎社團會務人員報名參與。
-
義消總隊防宣大隊成立26週年 與民共築防災意識
為深化縣民對火災預防的認知,並提升全民防災意識,金門縣義勇消防總隊第三大隊(防火宣導大隊)於日前選在風獅爺購物中心金獅影城舉辦「成立二十六週年隊慶」活動,副縣長李文良、顏前總隊長達仁、義消總隊副總隊長黃奕焮、金寧鄉代表會主席黃文欣、消防局局長呂英華、秘書陳叁奇等貴賓亦蒞臨全程參與。隊慶配合消防局網頁宣導,讓熱情參與的民眾與金門五個鄉鎮的防宣隊員及背後支持防火宣導志工的家屬合計將近四百餘位,一起度過這個溫馨熱烈且有意義的隊慶活動。 消防局表示,日前活動由金寧防火宣導隊精心主辦,並在消防局與義勇消防總隊第三大隊指導下,聯合金城、烈嶼、金湖及金沙等防火宣導隊共同協辦。透過生動活潑的防災宣導及影片欣賞,不僅提升民眾對火場危機的認識,同時強化社區居民在災害發生時的應變能力。 消防局說明,該活動由金寧防宣分隊長周藝南偕隊員陳至瑩熱情開場,邀請副縣長李文良等貴賓致詞勉勵,顏前總隊長達仁特親臨現場頒發加菜金,激勵士氣,場面隆重熱絡。主辦單位特別感謝李鍾靈、陳建功、廖志文、林妙雙、蔡漢卿、蔡云豪、陳美艷、周昆運、范麗麗、許燕輝等顧問團隊的大力協助與支持,讓活動得以順利圓滿進行。 副縣長李文良肯定防宣大隊姐妹的奉獻,平時利用假日任勞任怨、不畏寒暑深入各家戶實施防火、防災宣導,提醒民眾注意用火、用電、用瓦斯安全,宣導民眾居家安裝住宅火災警報器,犧牲假日陪伴家人的時間,投入預防火災工作,其目的在於能讓民眾提升憂患意識,減少災害發生,希望民眾本身也能多加小心居家防火,平時建立正確觀念與應變能力,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 活動開始前,先由金寧防宣分隊播放自製微電影宣導片,紀錄防宣姐妹日常執行勤務的點點滴滴,藉由影片讓民眾體會防宣姐妹的甘苦,了解這群美麗的天使,為鄉親預防火災面向所付出的辛勞。活動開始後,播放消防題材電影《烈火救援》,讓民眾透過一群無名英雄在火場中救援的英勇行動,進一步體會消防工作的艱辛與使命,並深化防災觀念。 另外,金門縣義勇消防總隊長顏章團、第三大隊大隊長張翠敏對活動成果都給予高度肯定,表示此次活動不僅凝聚了各分隊的向心力,且有效推動社區防災教育的落實。他們表示,透過持續宣導與實務體驗,讓防災知識深入人心,未來將持續擴展更多元的教育形式,期望吸引更多民眾加入防火宣導行列,共同提升社會的整體防災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