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社區翻轉‧就業加值 縣府盼透過交流學習 讓金門社區發展再升級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日前辦理「社區翻轉‧就業加值,金門社區力UP!」計畫系列課程,希望透過榮獲多項獎項的南投縣績優社區及縣府督導分享的成功經驗,教授如何善用各項社會資源及激發社區發展創意與活力,促進各社區之間的交流學習,期借鏡其成功經驗,讓金門社區發展再升級,造福更多鄉親。此次參訓社區幹部達60人,踴躍熱絡參與。 此次活動邀請到南投縣政府社會及勞動局人民團體科長呂建蒼,分享其帶領南投縣在參與衛生福利部各項社區評鑑屢獲佳績的經驗,並暢談福利社區化的推動策略。呂科長首先闡述福利社區化的核心意涵,強調在社區內提供服務,使受服務者能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所需照顧;由社區提供服務,透過社區內家庭、團體或機構,提供小型化、分散化、個別化、人性化且有尊嚴的照顧服務;再者,更要為社區而服務,整合居家式、社區式、機構式的照顧服務資源,建立完整的服務網絡;最終,要使社區能服務,提升社區福利機構或組織的服務能力與能量。呂科長也交流了南投縣的社區福利服務及福利服務方案,更特別提到高齡者如何成功老化的三要素,精彩的分享讓參與的學員受益良多。 此次活動還邀請到獲得衛福部社區最高獎項的南投縣竹山鎮富州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楊麗娜,分享該社區在推動福利社區化、發展多元產業、安定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成功經驗。楊執行長以「社區發展特色經驗分享」為主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富州社區如何透過結合在地產業、推動生態保育、辦理多元福利服務,成功打造出一個充滿活力與幸福感的社區。她強調社區發展應以人為本,從居民的需求出發,結合在地特色,創造出具有獨特性的發展模式。 社會處王茲繐副處長表示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特別規劃本次活動,旨在促進各社區之間的交流學習,希望透過分享富州社區的成功經驗,激發更多社區發展的創意與活力。她鼓勵各社區能夠積極參與社區發展工作,多元發展各項服務,共同為社區居民及金門的永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元,不僅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富州社區的發展模式,更從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本次參與者紛紛表示獲益良多,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交流學習機會,共同為金門的社區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指出,社區是基層治理與社會服務的重要單位,具備連結居民、整合資源與推動地方創生的潛力。為因應人口高齡化、多元社會需求及社區自主能力的提升趨勢,社會處持續推動「福利社區化」、「社區培力」、「多元照顧模式建構」等多項政策。透過培訓課程、跨縣市交流、輔導資源挹注與計畫申請協助,逐步強化社區幹部的領導與執行能力,讓每一個社區都能發展出符合在地需求的創新服務方案,實踐居民在地安老、在地生活的願景。 社會處進一步表示,未來將持續強化社區培力育成中心的功能,作為連結公部門與民間社區的橋樑,建立區域性支持系統,推動社區朝向「自主發展、互助合作、永續經營」的目標邁進。同時,社會處也將依循縣府整體施政方向,與各界攜手推動「幸福金門」計畫,透過更有系統的社區營造與福利整合策略,讓社會安全網從點到線、由線成面,逐步擴大至整個縣域,打造一個溫暖、有活力、能共好的社區支持環境。
-
陸軍第三士校創校60週年 校友齊聚提前歡慶
設立於民國54年5月的陸軍第三士官學校,今年迎來創校60週年。值此重要時刻,在校友會創會理事長陳泰水的號召下,適逢清明連假眾多校友返鄉祭祖之際,5日在金門盈春閣餐廳舉行會員大會暨聯誼餐會,現場席開15桌,來自歷屆、定居於台灣及金門地區的校友踴躍出席,場面溫馨熱烈。 三士校校友會理事長王國代在活動中致詞,特別感謝第一期大學長陳泰水不僅親自出席,更全程投入指導六十週年相關紀念活動的籌備工作。他也歡迎各期校友踴躍與會,並感謝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等貴賓蒞臨指導,共襄盛舉。 王國代理事長指出,第三士校將於今年5月15日迎來創校60週年,而9月3日亦是第一期學長入伍滿60週年的重要日子。當年共有449位金門子弟在此日入伍,開啟服務國家與回饋鄉里的序章。歷屆畢業校友退伍後,於各行各業皆有傑出表現,成為社會棟樑。尤其第一期中更有108人被選送至憲兵學校受訓,畢業後分發至台北士林官邸執行勤務,正式參與特勤任務,深獲各界肯定與讚譽。 位於金門東半島太湖畔的陸軍第三士官學校,歷經更名為第二士官學校及金防部幹部訓練班等名稱,但長年肩負培育軍中基層幹部之重任始終不變。校友退伍後亦持續投身社會、造福桑梓。 王國代理事長表示,為感念第一期學長長年來對學弟妹的提攜與關懷,將於今年9月結合「第一期學長入伍60週年」與「三士校創校60週年」雙重意義,規劃盛大紀念活動,誠摯邀請所有曾在三士校校區受訓的校友共襄盛舉。他也指出,當天已有近50位第一期學長參與此次聯誼活動,期盼能號召更多學長們回來參與九月的紀念盛會。 創會理事長陳泰水則表示,民國114年5月正值三士校設校60週年,而年屆七、八十歲的第一期同學們,自民國54年9月3日入伍至今,回首60年前的從軍記憶,意義非凡。隨著三士校各期校友陸續邁入入伍60週年的節點,第一期校友願以身作則,率先投入並推動系列紀念活動揭開序幕,並呼籲各期校友共襄盛舉,一同為三士校60年校慶留下榮耀記憶。
-
揭開全新篇章 王國代接任金門體操委員會主委
金門體操運動委員會日前舉行114年度主委交接儀式,為體操運動發展揭開全新篇章。活動中首先向長年關注金門體操發展的副縣長李文良表達誠摯感謝。李副縣長不僅在政策與資源上給予強力支持,更是推動金門體育向前邁進的重要推手。他對選手們的關懷與陪伴,不僅增添訓練路上的信心,也為金門體育環境注入溫度與動能。 活動同時向前任主委張德泰致上最高敬意。張主委任內積極奔走、廣邀資源,更為金門體操的穩定發展奠定重要基礎。他的熱情與行動力成功凝聚社會支持,為隊伍注入向心力,也讓金門體操能在既有基礎上持續成長。 此次接下主委一職的王國代議員,將在延續既有成果基礎上,持續強化訓練制度與人才培育,結合多元資源、打造更具專業性的運動平台,期許帶領金門體操隊在全國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 新任主委王國代表示,體操運動不僅展現選手的柔軟度與力量,更體現堅持與紀律的精神,是培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管道。未來,他將積極傾聽基層需求,強化與學校、教練、家長的橫向溝通,優化訓練資源與制度配套,並持續爭取外部資源挹注,讓金門體操運動能在穩定中求精進,在競技場上展現最好的自己。他也強調,會善用議員身分整合社會各界力量,打造更健全的訓練環境,陪伴選手一步一步朝夢想邁進。 金門體操隊也特別感謝金湖國小陳佩玉校長對體操隊的鼎力支持。更在行政協調與資源挹注上不遺餘力,讓選手能安心訓練、穩定成長。陳校長的包容與用心,是推動學校體育與競技發展的溫柔力量,更是金門體操背後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 金門體操隊同時也感謝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在湖小8年任內的支持與付出。陳校長任內長達八年期間,持續關心隊伍發展,並在場地協調、行政支援及經費爭取等多方面給予大力協助,是金門體操穩定成長的重要推手之一。他長期以來的用心投入與實際行動,不僅讓訓練環境持續優化,也為隊伍帶來堅實的支持與鼓舞。 在縣府、歷任主委、學校、家長與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金門體操隊於113年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中表現亮眼,低年級組勇奪團體第一,高年級組亦斬獲團體第三的佳績,並在多項單項賽中名列前八,展現出長期訓練的成果與選手的堅強實力。 目前,金門體操隊正全力備戰今年三場重要賽事,包括4月的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9月的全國運動會與11月的全國競技體操錦標賽。教練楊鈺婷、葉品嶸攜手選手們正以穩定的步調積極投入訓練,持續提升整體實力,期盼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再創佳績,為金門體操寫下更多亮眼篇章。
-
何氏宗親會理監事授證 兩岸血脈齊聚羊角山掃墓
兩岸何氏裔孫計200餘人,遵循傳統,昨天(4月6日)齊聚於浦邊何氏家廟及金門羊角山始祖陵,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緬懷祖德,場面莊嚴肅穆;中午參與金門縣何氏宗親會舉行的理事長就職典禮,社會處處長黃雅芬代表縣長陳福海頒發當選證書及賀牌致意。新任理事長何建成表示,感謝兩岸宗親及各界的祝賀,將會延續前任理事長何金章所規劃的工作,積極推動兩岸宗親交流、族譜編修等宗務,以深化宗族情誼! 清明時節,祭祖掃墓,慎終追遠!昨日上午,計有金門各地以及來自晉江砌田、南安西山、廈門何厝、石獅寬仁、同安何厝等兩岸何氏宗親約200餘人,齊聚浦邊何氏家廟及金門羊角山始祖陵,隆重舉行祭祖大典。祭祀活動遵循傳統古禮,何氏裔孫虔誠祭拜金門何氏開基祖添清公,場面莊嚴肅穆。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也於中午假紅龍餐廳辦理新任理事長就職典禮,兩岸三地的何氏宗親代表,在祭祀、掃墓後,一行200餘人也前往共襄盛舉獻上祝福。會中,由社會處處長黃雅芬代表縣長陳福海,頒發當選證書,另以祝賀牌送給新任理事長何建成,祝賀履新,並獻上祝福,期許宗親會會務蓬勃發展。 黃雅芬指出,首先代表縣長陳福海與會,向兩岸何氏宗親致意。兩岸何氏宗親透過清明掃墓祭祖、交流往來,展現宗親的凝聚力量。現場聽聞何氏宗親的歷史,2001年開放小三通後開始尋親交流,發展繁衍。金門前後歷經多次的戰火,比其他人都知道和平的可貴。 新任理事長何建成也頒發當選證書給宗親會理監事,包括,理事何天克、何秋仁。總幹事何永福。副總幹事何志棟、何志堅、蔡美玲、何明城。會計何裕祥。並於致詞時指出,感謝縣長陳福海及兩岸宗親之支持和祝賀。將延續前任理事長何金章所規劃的工作,積極推動兩岸宗親交流、族譜編修以及宗族事務的持續發展,以深化宗族情誼,凝聚向心力。 金門縣何氏宗親會指出,清明節是中華文化中極具意義的傳統節日,也是金門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家族團圓共同追憶先祖的時節,更是強化宗族認同、凝聚親情的重要時刻。歷史淵遠流長,何氏宗族自安撫公何衍於唐代率眾入閩,成為閩南何氏的開閩始祖,至第十七世何添清公遷居廈門、金門,族裔綿延二十餘世,現已繁衍至金門、廈門、同安、石獅、台灣乃至南洋各地。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未來預計將有更多何氏宗親參與清明祭祖活動,攜手延續祖德,弘揚家族精神。 來自廈門何厝的何進輝理事長也特別強調,金門何厝與廈門何厝村同名、祠同宗、祖同源,一脈同宗,歷史淵源深厚。長久以來,廈門何厝的宗親每年清明節皆跨海至金門祭祖,這一習俗已成為傳承何氏宗族文化的重要儀式。雖然台金兩地何氏原有族譜內容有些誤差,自恢復兩岸往來後,族人持續地克服困難,查訪史料、訪談,讓跨越海峽的尋根持續不斷;未來兩地共同編撰何氏族譜,是對歷史的追尋和傳統文化的堅持。他也讚譽金門何氏宗親長年悉心維護添清祖祖陵,確保這片珍貴的精神家園得以世代傳承,其貢獻殊值肯定。 昨日兩岸約200餘位何氏裔孫參與祭祖掃墓及就職典禮,場面相當熱鬧。與會宗親紛紛表示,透過這次難得的聚會,不僅加強了彼此聯繫,也為後代傳承家族文化與血脈認同奠定堅實基礎。未來,金門何氏宗親會將持續深化兩岸宗親的交流與互動,促進族親融合,共謀宗族發展。同時也透過文化傳承與家譜編修,確保何氏後人銘記祖先恩澤,將這份珍貴的精神薪火相傳,世代永續。
-
正誼明道、廉垂四知 董楊童同源共宗緬祖德
為弘揚傳統文化、增進宗族情感,金門縣董楊宗親會於昨(6)日上午假金城鎮南門里民族路董楊宗親會館三樓隆重舉行113年度清明祭祖大典。來自金門各地的董楊童宗親齊聚一堂,依循古禮緬懷先祖,展現慎終追遠的家族情懷,更透過聯誼餐會強化宗族網絡,共創家族願景。 祭祖儀式由金門縣董楊宗親會理事長董水輪主持,全球董楊宗親會前理事長楊肅元、副理事長楊維居、古崗董氏宗親會理事長董春聲、官澳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恭勤、湖美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肅勝、湖峰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忠慶、後浦董楊童宗親會理事長楊肅謙、金寧鄉長楊忠俊,以及名譽理事長楊誠璽、楊耀芸、楊誠玉、總幹事董華安等宗親代表共同參與。 典禮上,董水輪理事長帶領宗親依序進行上香、獻花、獻爵、獻饌、獻果、獻金帛及三鞠躬禮,表達對先祖的追思與敬意。儀式結束後,宗親代表轉往殯葬所納骨塔祭拜明代興甯侯楊康之妻洪氏一品夫人,延續飲水思源的傳統美德。莊嚴的儀程中,童氏宗親亦全程參與,展現董楊童三姓同源共祖的深厚淵源。 中午12時,宗親會於盈春閣餐廳舉辦聯誼餐敘。總幹事董華安報告近期會務進展,理事長董水輪致詞時表示,清明祭祖是董楊宗親傳承文化、凝聚情感的重要活動。他特別提到祖訓「正誼明道、廉垂四知」的深遠意義:「四知垂訓」源自東漢楊震「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廉潔精神;「正誼明道」則承襲西漢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處世哲學,勉勵宗親秉持祖訓,促進家族團結與社會和諧。他也期勉後代子孫銘記祖訓,身體力行,營造團結和諧、誠信仁厚的社會風氣。 餐會中,前縣長楊鎮浯、議員董森堡、金寧鄉長楊忠俊、金門縣殯葬所所長董燕輝等亦到場向宗親致意。活動圓滿落幕,彰顯董楊宗親會對文化傳承與宗族凝聚的重視,為家族共榮願景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祭祖活動不僅維繫血脈情感,更彰顯傳統宗族組織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傳承功能。金門董楊宗親會表示,將持續推動宗族交流與文化傳承,延續祖德、共創美好家族願景。
-
古崗合祭歷代先人 延續和睦共處的精神
清明時節,農曆三月初八,古崗村民按往例祭拜古崗歷代先祖。據悉,古崗村世居蔡、董、馬、葉、歐陽等諸多姓氏,向來民風淳樸、宗族觀念深厚。每逢此時,村中長老便率領鄉親齊聚,合力祭拜古崗湖畔所遷葬的歷代祖先,藉由隆重而莊嚴的儀式感念先人恩澤。 古崗村歷史深遠,其地理位置鄰近鏡湖,因早期環境的關係,村外遍布黃沙,草木稀疏,因而得名「沙崗」。此處在昔日為往大灣討海(近翟山坑道)之必經道路,往來漁民與行旅之客均需經過。而在沙崗一帶,歷代先民長眠其間,均被視為庇蔭子孫的守護者。 然而,隨著現代交通發展與地籍整頓需要,早年開闢聯外道路時,開挖並撿拾當地風水墳塋。經相關單位妥善規劃後,將歷代先祖合併遷葬於古崗湖接翟山坑道前之十字路口附近,環繞東北青山餘脈、朝向西南面的古崗湖。此一重整,不僅照顧祖靈長眠之地,也在風水布局上延續了古崗地區與先祖之間的連結。 為慎重紀念歷代先祖對古崗村的庇佑,村中長老便與族親約定每年農曆三月初八中午十一時舉行合祭儀式。5日中午,綿綿細雨絲毫不減祭典的莊嚴與熱鬧,約有七十名鄉親攜帶三牲五果、香燭金紙前往現場,共同向先人行禮致敬。整個祭拜流程約四十分鐘,參與民眾神情肅穆,然而氣氛中亦流露濃厚人情味,象徵著古崗村後代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 合祭活動莊嚴落幕後,鄉親們互相寒暄敘舊,藉此凝聚宗族感情。古崗村民們盼望透過這樣的傳統祭典,延續先祖遺志,也延續村中和睦共處的精神。正因人們心中懷抱對先人的尊敬與敬仰,古崗村才能在歲月長河中生生不息,繁榮至今。
-
掃墓引發榜林村郊火災 警方籲人離火滅
金門縣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在4日下午接獲民眾報案,指稱金寧鄉榜林村村郊發生雜草火災,消防局指揮中心隨即調派車輛及救災人員前往搶救,整起火警所幸未有任何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 消防局指揮中心表示,該起火災事件是在4日的中午十二時四十七分左右接到報案,指稱金寧鄉榜林村村郊發生雜草火災,指揮中心隨即派遣兩輛消防車以及五名消防人員前往搶救,由金寧分隊分隊長李宗其擔任現場指揮官率隊前往。 而在車組以及救災人員抵達之後,發現現場為清明掃墓時,因為燃燒雜草而引發的火警,指揮官立即指示所屬佈署水線,截斷可能蔓延之火勢後,順利將其完全撲滅,現場燃燒面積約為二十平方公尺。 消防局也呼籲鄉親,清明節掃墓祭祖要謹記的「四不一要」的原則,分別是:除草「不」用火、菸蒂「不」亂丟、紙錢「不」燃燒、爆竹「不」燃放、垃圾「要」帶走,才能有效的降低火災的發生機會。而鄉親在祭祖時也應謹慎用火,並且務必落實「人離火滅」、「慎選祭品」、「注意風勢」等防火觀念。 此外,在清明節期間,金城消防分隊為了要加強宣導民眾掃墓期間防火觀念,除在連續假期開始前,先行前往人潮眾多的東門菜市場進行宣導之外,在連假期間還特地前往轄區墓地進行警戒還有防火宣導。除待命的消防人員外,熱心的義消與婦宣隊成員們也一同到場協助,細心的向民眾說明正確焚香燒紙方式,減少山林火災風險。宣導現場以圖示海報搭配口頭說明,提醒民眾一、不亂燒、不亂丟菸蒂;二、不燃燒雜草、不施放爆竹;三、使用金爐集中焚燒、火源徹底熄滅;四、記得帶走垃圾,維護環境整潔。透過持續的倡導,提高民眾的防火觀念。 消防局特別提醒民眾,田野引火燃燒依照法令的規定是需要申請,同時民眾自身也務必提升消防安全意識,切記應避免在野外隨意燃燒雜草以及廢棄物,或是使用火源,才能有效的減少火災發生。
-
烈中舉辦作家有約講座 拓展學生未來職涯視野
閱讀啟航,生涯導航,烈嶼國中舉辦一場「作家有約」講座,邀請知名作家簡燕雪分享職涯與班級經營,簡燕雪帶領師生們以閱讀為起點,相互交流,充滿著感動與啟發。 烈嶼國中指出,為進一步推動校園閱讀風氣,並將閱讀與學生生涯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緊密結合,舉辦一場「作家有約」講座,透由專家的經驗分享,拓展學生未來職涯視野,提升教師班級經營效能。 烈嶼國中表示,此次活動邀請到知名作家暨教育專家簡燕雪老師分享交流。上午的學生專場於社會科教室進行,簡燕雪老師以「生涯探索、職人指路」為主題,透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分享她如何透過閱讀啟發自我認識,逐步探索多元的職涯路徑。她的經驗橫跨作家、讀報教育講師,甚至還有在國內外探索旅程的豐富體驗,如著作《學霸斜槓plus魯蛇逆襲》及《去趟印度人生一樣不一樣》等。這些精彩而多元的人生經驗,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閱讀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探索未知世界與自我可能性的強大工具。 烈嶼國中表示,簡燕雪老師在分享中強調:「既然一定要做,就要做得好玩、有意義!」她鼓勵學生們以輕鬆、有趣的態度面對未來的挑戰,打破既定框架,不斷嘗試,並善用閱讀的力量,建立自己的職涯願景。許多學生表示深受啟發,讓他們重新思考未來的可能性,提升對自我未來規劃的自信。 烈嶼國中表示,下午的教師專場則於多功能教室進行,以「TOP~班級經營/正向引導與親師溝通實務【班經SOP實務】」為主題,簡燕雪運用豐富的教學實務經驗,結合閱讀推廣技巧,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場極具啟發性的專業講座。她分享如何透過閱讀,建構一個積極的班級經營模式,並利用正向溝通與親師合作技巧,有效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主管理能力。 在教師場講座中,簡燕雪指出,閱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透過精選書籍的閱讀引導,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能協助教師更有效地進行正向班級經營,創造和諧的班級氣氛,達成教育目標。教師們表示,收穫良多,尤其對於閱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有更深的體會,也重新燃起了對教育初心的熱忱。 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特別感謝縣府教育處與國語日報社吳奇美組長的大力協助,促成這場別具意義的教育講座。黃文華表示,閱讀推動一直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特色,也是未來願景的重要基礎。如何將閱讀自然融入日常學習,帶領學生從閱讀中理解生活,進一步建立自己的世界觀,正是學校持續努力的目標。烈中期望延續金門深厚的文風,透過各類教育講座和豐富活動,啟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也增進教師的專業技能,共同創造一個充滿人文關懷與學習熱忱的校園環境。
-
臺北八閩美術會書畫家聯展展至4/30
臺北市立八閩美術會113年度書畫家作品聯展,刻在烈嶼鄉文化館展覽,至4月30日止。烈嶼鄉長洪若珊歡迎民眾、遊客到文化館欣賞這一場藝術饗宴。 該項展覽以「八閩舞墨.烈嶼傳情」為主題,匯聚八閩美術會多位知名書畫家的72幅精選佳作,作品涵蓋氣韻生動的水墨山水、花鳥、人物與走獸以及意境悠遠的書法,既傳承了傳統藝術的精髓,又展現了現代創作的靈感,以及藝術家對自然、生活的深刻觀察和雋永深厚的人文情感。水墨畫以其濃淡變化描繪山川之美,書法則透過筆墨勾勒傳統文化的深厚韻味。透過藝術家流貫於筆的精神,水與墨交融筆尖的柔韌力量,點韻傳情,舞現生命的靈動,展露臺灣山川大海兼容並蓄的風采。無論是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還是氣勢恢宏的山水景觀,每一幅作品都蘊藏著藝術家的情感寄託與對傳統文化的敬意。 「八閩美術會」自創立以來已有50年歷史傳承,且經常舉辦聯合展覽與國內外藝術文化團體舉辦交流聯展。隨著新進會員的加入,整體展覽作品的藝術風格,不僅承襲古意也富含新氣息,呈現臺灣社會接納包容的多元特質,交織出傳統與現代匯聚的豐富面貌。烈嶼籍工筆畫藝術家林翠雲曾邀請「八閩美術會」的嶺南畫派彩墨藝術家趙文雄於2023年元旦到家鄉烈嶼一起辦理聯展,讓在地鄉親及遊客能欣賞高水準的藝術饗宴。趙文雄感受到金門在地藝術同好、民眾的熱情,居中促成八閩美術會113年度書畫家作品聯展,移師到烈嶼鄉文化館展覽,讓該會會員們也能感受烈嶼濃濃的人情味和獨特文化景觀。
-
金大結合數位科技與人文視角 記錄閩南文化
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結合數位科技與人文視角,深入聚落進行田野踏查,記錄風獅爺與在地聚落文化,為學生累積多方面實作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 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是專研閩南文化的學術單位,在老師帶領下進行田野踏查。學程學生運用空拍機進行高空攝影,全景捕捉聚落紋理、風獅爺分布及地景樣貌,為金門重要文化資產留下完整的數位影像紀錄。 金大指出,該課程以「3D數位化工具」為核心主軸,課程設計結合理論與實作,內容涵蓋空間資訊技術、3D雷射掃描儀操作、資料後製處理與3D重建技術,並搭配閩南文化專業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學習與應用。透過實地操作與數位化流程建構,學生能全面理解從現地掃描、數據處理到3D模型建置的完整過程,並進一步掌握文化資產數位保存的核心技術與應用價值。此次踏查過程,學程學生實際操作空拍與3D掃描設備,將理論知識落實於田野現場,深刻體會數位科技在文化記錄與保存上的重要性。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到數位工具的應用,亦培養了人文視野與空間思維能力,對金門地方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與感受,收穫豐富。課程展現科技與人文跨域融合的成果,也為金門在地文化的數位保存與推廣奠定良好基礎。 金大指出,該項學程是專研閩南文化的學術單位,歷年來在閩南、僑鄉及戰地文化有傑出學術表現,為加強與地方連結,並善盡大學社會責任,近年積極參與地方文化和產業發展。為強化教學與研究能量,增聘多位博物館、數位3D、社會網絡及產業專長的兼任師資,藉此串聯宗族與社會變遷方面研究,並結合當前科技發展,為學生累積多方面實作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 金大表示,為提升閩南文化教學與研究能量,閩南文化碩士學位學程也透由座談會針對閩南宗族文化聚落、僑鄉、戰地等面向討論,並論及因應當前金門社會的需要,與如何強化博物館及數位3D等方面的投入。金大指出,金門是個文化島嶼,閩南、僑鄉及戰地文化都有獨特的元素,閩南文化可加強與跨文化的交流,讓學生具備多學科及跨領域整合的分析能力,並與文化創意產業和各產業進行跨業合作,將有助於閩南文化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