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門縣合作學校期中執行交流分享會 中央地方攜手推動跨域美感教育
113學年度金門縣合作學校期中執行交流分享會,於日前在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順利舉行。會議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與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團隊共同主辦,多年國民小學協辦,攜手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促進學校間的交流與教學創新,並透過經驗交流與成果分享,深化跨領域美感教育的推動,為教育現場注入更多創新與美感思維。 此次交流分享會邀請多位金門專家學者與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成員共同參與,包含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協同主持人李其昌教授、陳淳迪教授、陳韻文副教授,以及金門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金譚主任、代表金門大學建築學系曾逸仁副教授團隊出席之林豔均講師、多年國民小學張志猛校長,共同見證金門縣合作學校的教學成果與推動經驗。現場更有金門縣政府教育處周祥敏科長及其科員蒞臨參與,關心跨領域美感教育的推動情形,並給予高度肯定。 會議開場由計畫團隊致詞,強調跨領域美感教育的重要性,並感謝金門縣各合作學校的積極參及努力。隨後,來自金門縣立金寧國民中小學的許汎穎主任針對課程成果進行分享,詳述學校如何結合美感與學科知識,創造多元學習情境。金寧國民中小學以「島嶼的芬芳線索—金門秋日的氣味創作」為主題,帶領學生漫步金門街道如中藥房等特色場所,以金門獨有的秋日氣味啟發學生的創作靈感。主任更進一步分享,透過數學概念的課程運用,讓學生學習如何以數學規律應用於編織的實際創作。這樣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實作中,除了體會到生活美感的呈現,也能與學科知識進行連結。 緊接著,由金門縣金湖鎮多年國民小學余宛錡組長分享學校在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中的具體實踐。宛錡組長以「看見多藝點」為主題,分享了透過《腦筋急轉彎2》中的新角色,幫助學生清晰地察覺自己的情緒變化,特別是阿焦、阿廢等情緒的識別。除此之外,宛錡組長更巧妙結合台灣傳統符咒文化,帶領學生創作屬於自己的「福咒」,並運用廢紙進行手抄紙創作,將藝術美感融入作品中。透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動手創作中體會了文化傳承,並實踐SEL社會情緒學習的自我關懷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透過這些實務經驗的交流,參與者不僅深入了解跨領域美感教育的實施策略,並共同探討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促使美感教育與各學科教學更加緊密結合。 活動最後,與會人員進行座談與討論,彼此交流心得,激盪更多創新教學的火花。教育部跨領域美感卓越計畫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與各地學校合作,推動更具多元與深度的美感教育,讓學生能在學習中感受美、理解美,並培養跨域思維與創造力。 此次交流分享會不僅是階段性成果的驗收,更為未來的教學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透過多方合作,期盼能持續推動跨領域美感教育,實現各學科領域之間的深度融合,開拓教育新視野,讓更多學子體驗創意與學習的無限可能。
-
浯洲揚琴樂團 全國音樂賽摘雙特優佳績
金門縣浯洲揚琴樂團在113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再度展現耀眼實力,團員於個人組項目榮獲「雙特優」佳績。國中A組揚琴獨奏由許愛和奪得第三名,國小B組揚琴獨奏則由李榮翾拔得第三名。兩位團員皆在全台34位強手中脫穎而出,成功取得特優這項比賽的最高評等,實力有目共睹。這份榮耀不僅為金門爭光,更印證浯洲揚琴樂團深耕音樂教育的努力與成果。 浯洲揚琴樂團長期致力於推廣揚琴藝術與傳承地方文化,並在今年度獲得金門縣文化局的扶植。樂團去年舉辦了揚琴培訓營,從基本演奏技巧到音樂美感培養,都有專業師資與演奏家親自指導,以系統化、完整化的訓練方式,培養金門在地的揚琴人才。同時,樂團更開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指定曲的精講課程,讓參賽學生能更深入了解曲目內涵,提升演奏水準,為金門各級學校音樂教育貢獻力量。除了本地推廣,浯洲揚琴樂團亦積極展開國際交流,像是去年前往廈門進行的兩岸音樂切磋,既深化了文化互動,也開拓了團員的國際視野。 除了守護傳統,浯洲揚琴樂團同時勇於跨界創新,在《胡敲亂扯》AIX揚琴X扯鈴X馬戲等表演中,結合AI生成技術、現場演奏與多元表演元素,展現揚琴的多樣可能性。此種突破傳統框架的嘗試,不僅讓觀眾感受全新視聽體驗,更成功吸引年輕世代的目光,讓更多人認識並欣賞揚琴之美。 談及這次國家級競賽的優異成果,樂團團長許曉緣表示:「這次比賽的佳績,歸功於團員們長期的努力與堅持,更要感謝金門文化局的大力支持,讓我們能夠全力推動揚琴教育、舉辦專業培訓、拓展國際交流,並嘗試多種創新表演形式。我們期待未來能在金門、台灣,乃至國際舞台上,讓揚琴藝術持續發光發熱!」這段話也道出浯洲揚琴樂團秉持的初心與抱負—在深耕傳統之餘,持續創新、厚植人才,讓金門的揚琴聲響亮遍世界。 浯洲揚琴樂團將持續開拓更多跨領域合作與國際交流機會,讓金門的揚琴聲音在更廣闊的舞台上被世界看見。同時也期許能以音樂作為橋樑,傳承在地文化、凝聚社區情感,並持續推出創新演出與教學課程,培育更多優秀人才,為金門與台灣的音樂版圖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與新意。
-
金門志服推廣中心辦資訊整合教育訓練
為提升金門縣各志願服務運用單位e化管理效能,金門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日前舉辦「114年度志願服務資訊整合系統教育訓練」。本次課程特邀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系統承辦廠商—威進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的邱俊傑老師,針對系統操作進行詳細講解與實機教學。 課程內容涵蓋志工資料建置、志願服務紀錄冊管理、志工服務時數與教育訓練時數登錄、獎勵申請作業、以及資料匯入匯出等系統功能,並透過「一人一機」的操作模式,強化實務操作能力,讓參訓人員能迅速掌握各項流程。此次參訓對象為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之督導、承辦人及志工時數管理者,共計90人參與。 社會處表示,隨著衛生福利部推動全國志願服務資訊整合系統,志工相關資料的建置與登錄作業正逐步邁向全面線上化。縣府亦每年規劃辦理教育訓練,協助各運用單位承辦人熟悉系統操作,善用各項功能即時掌握志工資料、有效統計與分析報表,藉此減輕管理人員工作負擔與壓力,推動本縣志願服務管理邁向e化、智慧化新世代。同時,完善的資料建置也將有助於保障志工的基本權益。 社會處進一步感謝各單位承辦人的積極參與與用心投入,並期盼未來各志願服務團隊與志工能持續支持與參與縣府所舉辦之相關培訓與推廣活動,攜手共創金門志願服務永續發展的美好願景。 社會處強調,志願服務是連結社會溫度與凝聚社區力量的重要力量,而資訊系統的導入與應用,正是提升行政效能與服務品質的關鍵工具。透過整合性的資訊平台,讓各項志工資料透明可查、服務時數即時更新、訓練紀錄具體可憑,不僅有助於運用單位進行人力配置與資源規劃,也能讓志工獲得更明確的服務歷程回饋,提升參與的成就感與認同感,形塑良好的志願服務文化。 此外,社會處也表示,將持續強化公部門與民間團隊之間的協力機制,藉由教育訓練、平台整合、資源共享等多元方式,鼓勵志工運用單位建立制度化管理流程,並協助承辦人員提升數位能力。未來,縣府也將持續依據實務需求優化培訓課程內容,擴大數位轉型的推動範疇,讓金門的志願服務不僅在量能上穩健成長,更在質與效上達到全方位的提升。
-
瓊林蔡氏宗親太武山禁區祭祖 近500人墓旁吃頭
隨著清明節臨近,金門地區的宗親會與軍方攜手舉辦傳統祭祖活動,展現地方文化與軍事歷史的獨特交融。其中,瓊林蔡氏宗親會的祭祖儀式尤為矚目,約五百名族人齊聚金防部核心區域太武山管制區內,緬懷祖先,延續百年傳統。此活動不僅體現慎終追遠的精神,也彰顯金門軍民一家的特殊現象。 每年清明前夕,瓊林蔡氏族人會按照傳統,前往軍營內掃祭五世祖蔡靜山、十四世祖蔡安所及二十世祖蔡攀龍的墓園。其中,蔡攀龍墓作為清朝嘉慶年間福建水師提督的陵寢,更被列為金門縣定三級古蹟。由於歷史因素,部分族人祖墳位於軍事管制區內,使得進入軍方營區掃墓成為金門清明節的獨特景象。 今年的祭祖儀式於上午九點開始,場面盛大,並由輪值頭家準備三牲、菜碗、及酒、香、炮、燭、金紙、四角燈等祭品,族人依循傳統儀式向祖先獻上敬意。儀式結束後,蔡氏族人在現場舉辦聯誼宴席「吃頭」,擺設約六十桌,以促進宗親聯繫。 蔡氏十七郎公裔孫基金會董事長蔡其雍表示,蔡攀龍墓在2016年遭莫蘭蒂颱風侵襲受損,金門縣文化局已規劃申請中央經費,預計今年啟動修復工程。原先修復計畫設計費約180萬元,經持續爭取後,基金會僅需自籌10%經費,大幅減輕財務負擔。此外,蔡其雍自接任董事長以來,兼顧傳統習俗及創新改革,在董監事的支持下推動諸多新措施,其中又因為基金會財務管理得當,原本應由頭家自籌的餐費,改由基金會支出,減輕每年輪值頭家的經濟負擔,現場鄉親對此表示肯定與感謝。 瓊林里長蔡懷芝感謝金防部的協助,動員國軍兄弟在現場提供茶水和交管的貼心服務,充分展現軍民一家的精神。他也指出,這項祭祖活動是蔡氏宗親最重要的傳統之一,象徵慎終追遠的精神。早期族人在祭拜後會就地享用牲禮、果品,如今則改為辦桌形式。在高齡化社會下,原本採席地而坐或站立用餐的傳統,也改為提供座椅,讓年長者能夠更舒適地用餐,進一步促進宗親間的情感聯繫。 蔡其雍董事長表示,清明掃墓祭祖不僅鞏固宗親情誼,也增強家族凝聚力。透過這些儀式,年輕一代得以學習祖先歷史,深化對家鄉的認同感。而這些傳統習俗的保存與傳承,對於維護地方文化特色及促進社會凝聚力具有深遠意義。
-
清明日 許氏宗親會新丁入丁傳承宗俗
清明日,金門有祭祖及「吃頭」習俗,各家戶備有豐盛的祭品,虔誠的祭祖;各姓宗祠也舉辦祭祖「吃頭」,充分顯露出「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不忘本傳統。 清明節祭祖,是相沿已久的習俗,各家戶大部分都在昨日上午以豐盛的菜餚,祭拜祖先,緬懷祖先恩澤,庇佑子孫平安、發達。 清明日在金門為民間的重要節日,各姓氏宗族都還保留著祭祖、「吃頭」的習俗,族人共聚宗祠、家廟參與祭祖,並「吃頭」餐敘,聯絡宗族情誼。社團法人金門縣金寧鄉安美村許氏宗親會於昨日上午在安岐許氏家廟舉行祭祖儀式,由該宗親會理事長許加栽率同族老、中、青一代宗親,遵循古禮虔誠的祭拜,彰顯宗親飲水思源、崇祖敬宗的傳統美德。祭祖後,隨即在宗祠內「吃頭」,宗親會理事長許加栽、總幹事許水團也利用宗親聚會的機會,說明會務的重點工作,以及介紹三位到場的新入丁晚輩,許字賀、許書愷、許辰瑋,各贈一瓶主題酒,希望他們跟隨長輩多參與宗親會活動,更重要是透由入丁的「新丁頭」,宗族代代傳承下去。 許加栽並公佈冬至日輪值做頭家的宗親,繼續傳承這項「吃頭」的習俗。許加栽表示,宗親每人一輩子做頭次數,分為入丁的「新丁頭」、結婚後的「新婚頭」、生孫後的「老大頭」,共三次。其他不滿三次者做到滿,也可表明志願做,每年由理事會依序安排輪做屆次,除特殊理由,被安排者不得拒絕。男子滿16歲就是「成丁」,就要到家廟「入丁」、「吃頭」,參與宗族事務,是成年人責任的承擔,也是一種家族榮譽的象徵,讓宗族子孫繁盛永昌,家廟整飭永固,香火相傳永續。 清明日在金門為民間的重要節日,各姓氏宗族都還保留著祭祖、「吃頭」的習俗,許多宗親長輩也特別帶著男丁一起到宗祠參與祭祖活動,讓子孫了解祭祖儀式過程,也藉此向子孫說明家族繁衍的來龍去脈,以代代相傳。
-
顏氏宗親會頒發獎學金鼓勵優秀子弟
金門縣顏氏宗親會於昨日清明節的晚間,於賢聚顏氏家廟舉行祭祖、吃頭,同時召開會員大會,並且頒發「一一三年度上學期獎學金」鼓勵優秀子弟。 顏氏宗親會祭祖暨會員大會於昨日下午約五點三十分左右召開,會員大會由理事長顏士強擔任主持人,會中通過各項議案及宗親會事務宣導。此外,金城鎮長李誠智也在稍後到場,向鄉親們致意。 昨日的活動中同時還頒發顏氏宗親會獎學金,該獎金分為:小學組頒發獎金五百元、國中組頒發獎金八百元、高中組頒發獎金一千元、大學組頒發獎金兩千元、碩博士班組頒發獎金三千元等五個組別。 獲頒獎學金的優秀子弟分別為: 小學組:顏睿信、顏睦倢、顏朗育、顏采諠、顏以禾、顏苡秧、顏晨倢、顏聖方、顏馨、顏韻方、顏煜宸、顏宜賡、顏旭賡、顏睿玲、顏靖芸、顏愷鋐、顏子凡、顏子于、顏楨宸、顏睿緯、顏永儒、顏延翰。 國中組:顏于璇、顏晨安、顏君芮、顏禾雨。 高中組:顏國丞、顏子鈞、顏敏如、顏子喬、顏聆宇、顏緗淇、顏詩錡。 大學組:顏崐展、顏韶儀、顏甄妤、顏浩軒、顏羽晨、顏菖逸、顏永至、顏悅臣、顏彩衣、顏呈諭、顏羽彬、顏誼萍、顏绣琦。 碩博士組:顏銘賜、顏佳萱、顏廷禎。
-
清明吃春捲 大排長龍為買七餅皮
清明時節,金門的鄉親都會吃春捲的習俗,所以每年到了四月初的清明節前夕,地方的街坊巷弄上各個專賣春捲皮的商家攤位,便會開始出現大排長龍的特別景象,金城大街小巷幾個春捲皮小攤,這幾天都可看到師傅們長時間站在鐵盤前忙碌製作,而民眾則大排長龍引頸等候。 吃春捲是金門在清明節重要的傳統之一,所以每年到這時候街坊的春捲皮賣店生意也特別好,清明連假第一天,金城市區的販賣春捲皮的攤商生意就開始好了起來,早早就有一些民眾排隊等著購買,製作春捲餅皮的師傅們也是一早開始,就忙著抓起軟呼呼的麵粉團,五支手指不停地而且相當流暢的在鐵盤上旋轉甩動,不出短短幾秒的時間,一張輕薄透光的春捲皮就馬上完成了。而春捲皮則是按照顧客的需要,秤斤論兩的賣,排隊的民眾也都是一斤、兩斤甚至更多的數量在購買,所以想要買到的民眾也是需要花上一點時間的。 對於「春捲」的習俗,相傳吃春捲相傳是跟蔡復一有所關聯,據傳蔡復一在外省署理總督時勤于政務,經常廢寢忘食,而他賢惠能幹的妻子,看著丈夫平時辛苦於政事,導致飯菜總是熱了再熱,因此相當著急,於是便用麥磨成粉製成皮,再把各種蔬菜放在一起,包成一捲,以方便讓丈夫可以右手執筆,左手取食,十分方便,傳到了現在就逐漸有了吃薄餅的習俗。雖然該傳說是眾說紛紜,不過每年金門到清明或是冬至等祭祀祖先的大日子時,金門地區家家戶戶都一定會準備春捲來孝敬祖先。 家家戶戶在清明節時都會準備「春捲」,而金門稱春捲叫做「七餅」,各家作法各不同,口味會有變化,但是基本材料則會有紅蘿蔔、豌豆、芹菜、五花肉、蒜苗、菜球、豆腐干、春筍、香菇等十多種春捲的餡料。因為金門每次的祭祖拜拜,常常都是需要同時祭拜多處,甚至有些民眾一次就有十多處神明祖先需要祭祀的,如果每個地點都單獨準備祭品則十分繁複耗時之外,祭拜後的食材也不知如何處理,這時候每一種春捲餡料都是一道祭品,等到拜完祖先神明以後,還有民眾還會加入金門的特產鮮美石蚵等材料,並再把這些材料放入炒鍋拌炒再一起,一道極富有金門特色的春捲料理就完成。 許多婆婆媽媽們表示,金門的春捲料要能好吃,也是需要下功夫的,各種材料要切的細,還要經過大火熱炒,這樣才會好吃。所以傳統金門的「七餅菜」也跟台灣有所差異,十分著重在刀工方面,每種應景當令的蔬菜都切成「細絲」,此外還會再加上五花肉絲及金門特有的石蚵共同拌炒而成,也有人會把石蚵用蝦仁替換。而且,除了鹹食以外,還有不少民眾會把金門貢糖、花生粩等甜品入餡,做成獨具風味又可口的下午茶零食。
-
金城、金寧火警 空拍機輔助監控火勢
金門縣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於3日11時15分及14時2分接連接獲報案,指稱金城鎮泗湖村莊外圍及金寧鄉基督教墓園附近分別發生大面積雜草火災。 為了迅速掌握災情、有效調度救援資源,指揮中心立即派遣金城、金寧分隊各式消防車共6輛、空拍機2架及消防人員16名前往搶救,同時動員十餘名義消協助支援。水頭港務消防隊亦派遣消防車前往協助救災,展現了各單位間的通力合作與高效協調能力。 此次救援行動由第一大隊副大隊長戴紹恩擔任現場指揮官,休假中的大隊長董必文聞訊後也趕赴現場。在消防人員的全力搶救下,火勢得以迅速控制,避免了更大範圍的損害與人員傷亡。 發生於金城鎮泗湖村莊附近的雜草火災,消防車組抵達現場後發現多處火點,且大面積雜草持續燃燒。由於火勢隨風蔓延迅速,消防局不敢大意。指揮官大隊長董必文立即指揮部署長距離水線進行滅火,並迅速截斷火勢蔓延路徑。 在這次救援行動中,消防人員不僅依靠傳統水線部署,更結合了空拍機的高空視角輔助監控火勢發展。透過空中與地面聯手合作,消防隊能精準掌握火勢的擴散方向與範圍。在確保水源供給無虞下,進行全方位的滅火搶救,最終成功控制火勢。整起火災共計出水10車次,燃燒面積約達4,000平方公尺,無人員傷亡。 同一時段,金寧鄉基督教墓園附近亦發生火警。由於當地雜草叢生,加上乾燥天候助長火勢蔓延,情勢一度緊張。現場指揮官分隊長李宗其立即指示所屬部署3條水線,並同步展開滅火行動。經過統計,燃燒面積約500平方公尺,無人員傷亡。 消防局第一大隊大隊長董必文特別指出,這次火災的快速控制得益於人員的迅速應變與各單位的緊密協作。消防局也再次提醒民眾,清明祭祖慎終追遠時應特別注意防火安全,尤其是在乾燥季節更要謹慎防範。消防局提出的「4不1要」防火原則:「除草『不』用火、菸蒂『不』亂丟、紙錢『不』燃燒、爆竹『不』燃放、垃圾『要』帶走」,是避免火災發生的關鍵措施。 消防局也強調,未來將持續加強巡查與演練,特別是在清明節等重大節日期間,更加強對火災易發地點的監控與防範措施。透過不斷累積經驗與精進設備的應用,消防局希望能夠進一步提升應變效率與救災成效,確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防局亦呼籲民眾能夠主動配合防火措施,並隨時保持警覺,當發現火災時應立即通報,以便相關單位能迅速介入處理,減少災害擴大的可能。 消防局呼籲民眾共同維護環境安全,配合相關規定,避免因一時疏忽引發重大災害。未來消防局將持續加強宣導與防火巡查工作,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
古城結合教學參觀日與闖關活動歡慶兒童節
古城國小為慶祝一年一度的兒童節,結合家長教學參觀日辦理兒童節歡慶活動,整個校園熱鬧滾滾,讓學童歡度一個屬於他們難忘、歡樂的兒童節。 古城國小兒童節歡慶活動,該校師生、家長及來賓約200餘人參與。活動在家長進入班級參觀教學活動下拉開序幕。國小部與幼兒園活動分開辦理,國小部除了教學參觀、還有童玩闖關、英語闖關、健康促進闖關及環境教育宣導、資源回收宣導及闖關、租稅宣導、節能減碳宣導及親子籃球賽等;幼兒園則辦理親子運動會,該歡慶活動吸引學區內許多學生家長,攜家帶眷一起相揪到學校逗陣熱鬧。 古城國小指出,古早童玩體驗闖關活動設計多個關卡,包含認識水果桌遊、竹蜻蜓、滾鐵圈、跳格子、彈珠供全校師生闖關,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健康促進闖關共設計三關,包含反毒機伶王、打擊毒品、毒品大作戰,透過闖關,讓學生了解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健康。英語領域闖關共有兩關,分別是打地鼠及骰子數字樂,學生需要透過自己學過的英語來闖關。另一場精采的活動是幼兒園的親子運動會,家長們樂開懷參與加入運動會加油的行列,讓整個校園頓時成了熱鬧的運動場,加油聲此起彼落,笑聲連連,歡樂聲不絕於耳。 古城國小邀請縣府進行商標宣導、化學物質及綠色化學宣導、金門稅務局拿發票換禮品、金城鎮公所環保課二手物回收儲值及宣導闖關活動、金門消防局防災宣導、教育部金門縣聯絡處迎向春暉認輔志工隊的反毒宣導、台電塔山電廠愛鄉節能減碳宣導等多樣攤位;除了闖關與宣導外,今年增加籃球教學觀摩、親師生籃球賽、及親子籃球賽,寓教於樂。 古城志工媽媽也配合該校歡慶活動,設置「『雞』不可失」攤位,每位愛心志工媽媽忙個不停,為大家準備又香又脆的炸雞排,香氣四溢的雞排,讓現場充滿香噴噴的雞排與濃濃的人情味。 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表示,此次該校教學參觀日配合兒童節活動,在教導處及幼兒園的規劃下,結合各領域課程,同時邀請班級家長、各議題相關單位參與,讓家長了解學生的活動學習情形,並融入宣導各項民生重要政策;尤其是運動會與闖關活動,融入課程中進行教學活動,並於運動會讓學生實際體驗及親身體會其中的甘苦與樂趣,可以說是一次多元教學活動設計,也是親師生共同合作與參與的綜合學習活動。 記者許加泰/綜合報導 兒童節前夕,古城國小學生家長會會長倪任民代表家長會贈送運動T恤校服275件給學校師生教職員工,由校長薛奕龍、六年級及幼大班學生一起接受並合影留念。 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指出,今年該校家長會致贈的運動T恤校服係以翠藍色為底色,T恤的正面印有古城國小校徽、校名的英文及其縮寫,背面則印有代表古城國小特色的獅頭,顯得清新活力及朝氣蓬勃。薛奕龍說,今年校服上所印的圖案係由該校王靜怡老師設計初稿,再由廠商協助修改及印製;校服所採用的材質極為輕薄透氣,質感甚佳,每位拿到運動T恤的學生及老師都非常歡喜,全校師生表達感謝之意。 薛奕龍表示,依循古城國小家長會慣例,家長會已經連續數年皆有贈送運動T恤校服給學生。經過幾年下來,每個學生都擁有數種不同款式、顏色、圖案的運動T恤,款式與圖案多采多姿,美觀實用。 家長會今年決定依循往例,配合今年慶祝兒童節時贈送該校學童及教職員工等每人一件運動T恤做為兒童禮物;訂製校服所需的經費,由學校家長會捐贈購置。
-
迎接創校110年 何浦師生設計紀念校服
何浦國小為迎接創校110周年,同時展現師生們的創意與熱情,今年一月規劃辦理校慶紀念T恤設計徵圖活動,吸引全體師生踴躍參與,設計出許多精彩、豐富及具創意與活力的作品。而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由301班的師生共同創作的作品榮獲第一名。為了紀念此次得獎作品,何浦國小家長會特別將該圖稿製作成T恤,做為兒童節的禮物,贈送給全體小朋友。 何浦國小表示,301班師生此次T恤設計的靈感來源於西班牙藝術家胡安‧米羅(Joan Miro)以童趣為主題的藝術風格。在學校舉辦的《游於藝》—「米羅的奇幻小宇宙」巡迴展覽中,師生們深受米羅作品的啟發。因此,設計團隊巧妙地融合了米羅的獨特畫風與學校的願景,將「活力、創新、勤奮、進取」的精神體現於圖案中,及巧妙地融入了校慶的110周年元素。其中,以機器人踢足球的形象展現學校特色,並利用幾何圖形與鮮豔的色塊,強調學校的活力與創新。設計中加入象徵110周年的數字元素,並以米羅風格的學童圖案來點綴,彰顯學校歷史與成就,也傳達學校鼓勵學生創意思維的理念,同時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激發學生的藝術創意與想像力,讓他們在日常穿著中感受到藝術的熏陶,與學校一同成長。 何浦國小指出,這次的T恤設計活動讓大家一同見證了學校的發展與成長,並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出更多創新與進取的動力。 家長會則以該圖稿製作成紀念T恤,由會長王季欣、副會長何仁興及總幹事林昕穎等代表家長會,蒞校致贈110年校慶紀念衫給全體小朋友,與學子歡慶兒童節。 何浦國小校長陳正字指出,特別感謝家長會對學校師生的關懷,今年延續傳統由家長會致贈紀念衫給每位孩童。而113學年家長會在會長王季欣帶領下,除贊助全校師生兒童節紀念衫外,舉凡各項赴台比賽程儀,學校各項活動支援,家長會皆扮演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