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環保局邀專家授課 推動健康安全的室內呼吸環境
為強化金門地區室內空氣品質(IAQ)管理、提升民眾對室內環境健康的重視,金門縣環保局特邀嘉南藥理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教授、室內空氣品質研究服務中心主任蔡瀛逸,在環保局會議室主講「室內空氣品質法規與巡查管理實務」課程。 這項講習由環保局空氣保護科科長黃仁緯主持,參與對象包括十五家受法規規範的公私營業者與托兒所等單位代表,共計二十餘人。 蔡瀛逸教授指出,台灣自民國100年11月8日公告《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並於101年11月23日正式施行,成為全球第二個立法管制室內空氣品質的國家。法規陸續將學校、醫療機構、政府機關、圖書館、博物館、旅館、商場、餐飲店、大眾運輸工具等多類公私場所納入列管,目前全國超過1,600家場所受規範,其中六都佔比高達74%。 在課程中,蔡瀛逸教授透過多個場所實例,解析常見空氣品質問題與改善作法:運動健身場所可透過增設外氣空調與殺菌設備降低CO2與細菌濃度;圖書館及電影院則可運用全熱交換器搭配感測器自動調節通風;商場應注意冷凍設備保溫材防霉防潮;幼兒園可調整開窗方式與加強對流,降低甲醛及二氧化碳累積;醫療機構與政府機關則可透過增加外氣引入量與合理通風時間,改善PM10與CO2超標問題。 他強調,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應從源頭減量做起,選用低污染建材與環保標章清潔產品,並結合加強通風換氣與空氣淨化設施,建立長效機制。即使使用窗型或分離式冷氣,也應定時開窗至少15公分進行通風;同時,空調與空氣清淨機需定期清潔與更換濾網,確保效能。
-
CRPD教育訓練9/23登場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為推動友善社會環境並落實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縣府將於114年9月23日(星期二)上午9時至12時,在金城綜合社會福利館舉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教育訓練」課程,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報名方式可透過掃描QR Code(詳圖)或至社會處網站活動專區完成線上登錄。 此次課程由縣府社會處與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金門分會合作辦理,特別邀請扶助律師黃書瑜及同儕支持員陳麗雲老師擔任講師。課程內容著重於《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核心意涵與重要精神,並透過案例分析與實務經驗分享,協助學員理解如何在日常服務與工作中落實公約精神,強調尊重身心障礙者的參與與自決,營造更加包容的社會。 社會處表示,本次教育訓練時數共計3小時,參與對象不限,凡對身心障礙者權益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均可報名。如有相關問題,可洽社會處長青及身障福利科鄭小姐,電話082-318823分機67537。
-
打造低碳永續飲食 環保局邀業者加入綠食飯桌
為響應全球2050淨零排放目標,環境部推動全臺「環保餐廳」升級轉型為「綠食飯桌」,希望將低碳、零浪費的永續飲食理念,從餐飲業者端延伸至消費者的日常餐桌,讓全民都能在用餐時參與減碳行動。金門縣環保局歡迎縣內餐飲業者加入,共同推動友善環境的飲食文化。 金門縣環保局指出,環境部此次行動,不僅是名稱的更換,更是觀念與制度的全面升級。新名稱「綠食飯桌」結合綠色永續理念與臺語「食飯桌」的在地語感,象徵從每日的餐桌出發,實踐對土地友善、資源節約的生活方式,推動零浪費、低碳飲食文化的普及。 根據環境部說明,餐飲場所是最貼近民眾生活的低碳實踐場域,因此這次轉型將焦點從餐廳後端的廚房搬到消費者面前,透過資訊透明與環境意識提升,鼓勵民眾在外食時做出更永續的選擇。 與原先的「環保餐廳」制度相比,「綠食飯桌」在條件上更嚴謹,必須響應的項目從三項增加到五項,包括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優先選用當季在地天然且低碳永續的食材、推動惜食以減少浪費、在店面宣導「綠食飯桌」理念,以及在菜單上清楚標示食材來源與產地,讓消費者能了解每道料理背後的食材故事。環境部也要求業者加強內部教育訓練,讓服務人員能在介紹餐點時傳遞低碳飲食與惜食觀念,讓理念在互動中落實。 除了五項必要條件,業者還可選擇至少一項額外響應措施,包括綠色採購、減塑行動、引入巴黎奧運的永續餐概念、節能省水,以及參與環保集點等,讓轉型過程更具彈性,也能依各店型態發展不同的永續行動。 環保局表示,依據環境部統計,目前全臺已有逾4,000家餐廳取得「環保餐廳」認證,未來將分階段引導業者完成轉型,今年(114年)目標是達成1,000家「綠食飯桌」,並規劃於116年全面將原有的「環保餐廳」更名為「綠食飯桌」。 環保局強調,這項轉型不僅呼應國際低碳飲食趨勢,也符合全球減少食物浪費與推動在地食材的發展方向。透過餐廳與消費者的雙向參與,低碳飲食有機會成為全民生活習慣。環境部未來將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地方政府推廣及社會參與行動,加速餐飲業綠色轉型。對民眾而言,每一次選擇「綠食飯桌」,不只是享用一餐美味佳餚,更是在為地球的永續盡一份心力。
-
金城銀髮健身俱樂部即起開放報名
金城鎮公所「金城鎮銀髮健身俱樂部」今(一一四)年度的第三期課程,自今(二十六)日中午開放報名,課程採取小班制教學,名額有限,金城鎮公所歡迎樂齡銀髮族踴躍報名,一起活動身體,擁抱健康。 金城鎮公所社會課說明,「金城鎮銀髮健身俱樂部」一一四年第三期課程的報名時間,將從八月二十六日(星期二)的中午十二點起開放長輩們報名,額滿為止,請有興趣的學員儘早報名,以免向隅;這項課程的報名為了響應無紙化政策,因此課程採取線上報名,報名連結的網址為: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FehRGj660Rhd1G_KLeBZRPvfdE64S4bvIZmturaeGuDRCqw/viewform,或是可以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如圖所示)進行報名。 第三期的「金城鎮銀髮健身俱樂部」課程,時間將從九月一日開始,展開為期四個月時間的免費課程,於每星期一、三、五的早上九點到十一點,在金城鎮公所六樓開課。金城鎮公所社會課指出,為了因應課程教學品質及場地空間限制,採小班制教學分為A、B、C三個班。 金城鎮公所社會課歡迎有興趣的長輩們,相揪報名來健身,對於課程的相關資訊都可以致電公所進行諮詢,電話為(082)325058,一起加入「金城鎮銀髮健身俱樂部」,透過運動來促進身心的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
展愛45年 83歲杜爺爺跨海扶助兒童
金門家扶中心日前舉辦「2025愛的循環-認養人相見歡活動」,邀請來自金門以及台灣本島、澎湖的認養人跨海來金門,與認養的扶助兒童進行面對面交流。扶助兒童過去多以書信方式與認養人「叔叔、阿姨」分享生活點滴,本次透過溫馨的相見歡,拉近彼此的距離,讓認養人與兒童能親自表達彼此的關心與祝福。 活動由家扶才藝隊以木箱鼓表演揭開序幕,接著由家扶培育的扶助兒童進行舞蹈表演,隨後安排文創DIY手作體驗,以及搭乘烈嶼電瓶車進行景點導覽,讓認養人與兒童透過共同行動有更多的交流,也更加認識金門的美景與人文風貌。 家扶中心指出本次相見歡活動中,有一位來自澎湖,擔任認養人長達45年的杜先生,他多年來不間斷認養多位兒童,這份跨越海洋的愛,讓他特地從澎湖搭機經台灣轉機抵達金門,只為與扶助多年的兒童見上一面。高齡83歲的杜爺爺表示,看到孩子在學習上的進步與成長,就是他持續支持的最大動力。認養人與扶助兒童互動的畫面溫馨感人,也讓在場所有人體會到「愛的循環」所帶來的力量。 家扶中心指出,除認養人相見歡活動外,社工也帶領兒童們準備這一年來的培力方案成果展,包括「兒童啟力」、「少年展力」、「課後輔導班」、「才藝隊」,以及在地社區深耕的「烈嶼社區興力方案」與「沙美青少年據點」。 金門家扶扶幼主委楊肅謙代表扶幼委員會贈送金門特色伴手禮給認養人,邀請認養人深入探索金門,欣賞島嶼獨特的文化與景觀。金門家扶主任洪依帆感謝每一位認養人長期以來的付出與關心,洪依帆表示,扶助兒童過去多以書信方式與認養人「叔叔、阿姨」分享近況,本次透過溫馨的相見歡,讓認養人實際看見兒童在各項扶助資源支持下所展現出的自信與成長。 洪依帆指出,家扶基金會「認養制度」是透過每月定期捐款持續扶助兒童,讓扶助兒童獲得穩定的經濟補助,協助改善兒童的家庭環境及穩定就學,進而達到自主自立。另金門家扶「獺進家扶充滿愛」方案成果展在金門家扶一樓大廳展覽,內容呈現多項培力方案的豐碩成果,誠摯邀請社會大眾踴躍參觀,支持在地兒少服務,攜手讓愛進來,陪伴每一位孩子穩健前行、勇敢追夢。
-
手機遺落小黃求助警方 計程車駕駛幫忙物歸原主
一位洪姓遊客來到金門旅遊,不慎將手機遺落在搭乘的計程車內,報警求助金城警方,警方透過周邊監視器逐一檢視,順利為旅客尋回手機,該位民眾對於警方積極處理並迅速聯繫計程車駕駛返還手機深表感謝,並肯定警方為民服務之精神。 金城分局表示,該分局金城派出所警員文至平、李思豪,是在日前接獲110通報在翟山坑道有為民服務案件,員警在獲報後隨即趕赴現場,經了解現場情況後,為一位洪姓民眾來到金門旅遊,日前搭乘計程車前往翟山坑道參觀,但卻不慎在下車時,把隨身攜帶的手機遺落在其所搭的計程車內,由於心裡十分焦急,所以馬上請友人撥打110報案尋求警方協助。 警方說明,由於報案的洪姓遊客對於他所搭乘的計程車車號、司機姓名等資訊都完全不知道,只記得下車的大約時間,因此在前往處理的員警了解情況以後,首先先向翟山坑道管理單位調閱周邊監視器,希望透過監視器畫面搜尋車號。 但由於監視器鏡頭距離過遠無法拍攝到下車地點,只得返回金城派出所利用警察局所建置之路口監視器調閱錄影畫面,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成功找到當時報案人所搭乘的計程車車號,並立即聯繫該計程車駕駛,駕駛得知有乘客將手機遺落於車上,也立即駕車前往翟山坑道返還報案人遺失之手機,報案人對於警方積極處理並迅速聯繫計程車駕駛返還手機深表感謝,肯定警方為民服務之精神。 金城分局分局長朱政憲提醒民眾,搭乘計程車時,除應記下所搭乘車輛的車牌號碼及司機姓名之外,也別忘了在下車前務必再次檢查隨身攜帶的物品,以避免貴重財物遺失,若不慎遺失,可以立刻至附近警察機關或撥打報案專線110向警方尋求協助。
-
金門定向越野傳捷報 10人入選國家隊締歷年新高
金門縣定向越野運動再傳捷報,今年共有十位選手脫穎而出,獲選為2025亞洲青年暨青少年定向越野錦標賽國家代表隊,寫下歷年最高入選紀錄,展現金門在此項運動上的長期耕耘與累積成果。縣府近日特別舉行證書頒發典禮,由副縣長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轉頒國手證書,向選手們表達誠摯肯定與祝賀,並鼓勵大家在國際舞台全力以赴,為國爭光。金門體育會定向越野委員會主委唐麗輝亦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金門體壇的重要里程碑。 縣府教育處表示,近年來,金門定向越野隊表現亮眼,屢創佳績。回顧過去紀錄,2023年共有4名選手入選國家代表隊,2024年則有3人入選,而今年一舉躍升至10人,刷新歷年紀錄,象徵金門基層運動扎根與人才培育已展現豐碩成果。其中,李怡農與卓佳賞連續三年蟬聯國手資格,顯示實力的穩健與持續進步,堅定地站穩國際舞台。 在入選名單中,最受矚目的選手之一是楊天筆。他除了獲得亞洲青年錦標賽的參賽資格,更在聽障奧運國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以積分第一名榮登榜首,將代表我國參加2025聽障奧運,成就非凡。此外,洪雅琳在去年與前年亞青錦標賽中,勇敢挑戰18歲組中距離接力賽,連續兩年摘下銅牌,成績斐然,堪稱隊伍的中堅力量。 除老將再展風采外,還有多位新秀首度披上國家隊戰袍,包括翁凱賢、卓佳瑨、李佳蘋、李弈靜、盧羿霏與黃子瑄。這些年輕選手雖然初登國際賽場,卻充滿活力與潛力,為金門定向越野注入新血。未來他們將與前輩攜手出征,挑戰更高的競技舞台,也為縣內體育發展帶來新氣象。 李文良副縣長致詞時表示,十位選手同時入選國家代表隊,是金門體壇的一項殊榮,更是縣府多年努力推廣定向越野運動的具體成果。他強調,縣府近年來透過校園扎根、專業教練訓練及國內外比賽經驗的累積,已有效提升選手的國際競爭力。此次入選名單的亮眼成績,充分印證金門在體育政策與資源投入上的方向正確,未來縣府將持續提供完善支持,協助選手們在世界舞台展現最佳實力。 唐麗輝主委則指出,定向越野是一項融合體能、智慧與判斷的運動,對選手的體力、腦力與耐力都有高度要求。金門選手能在競爭激烈的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展現出卓越的意志與努力。她相信,在縣府與體育會的共同支持下,這批選手將能在亞青賽場上勇敢突破自我,帶回佳績,也讓更多年輕學子看見這項運動的魅力,進而投入其中。 展望未來,金門縣政府表示,將持續推動定向越野運動進入校園,讓更多學童自小接觸專業訓練,培養興趣與基礎實力。同時,也會加強與體育會、學校及社區的合作,打造完善的培訓體系,為選手提供更專業、更系統化的支持,厚植金門體壇的長期競爭力。 十位金門選手的入選,不僅是個人榮耀,更是整個金門的驕傲。縣府期盼他們在2025年亞洲青年暨青少年定向越野錦標賽上發揮所長,展現金門選手堅毅不拔的精神,並為國家爭取最高榮譽。這場榮耀之旅,將再一次把金門的名字推向國際舞台,寫下金門體育發展的新篇章。
-
強化施政透明度 縣長8/27與鄉親有約
金門縣政府持續落實開放政府理念,強化施政透明度與回應力,將於8月27日(星期三)下午3時至4時30分,在縣府大禮堂舉辦「縣長與鄉親有約」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帶領縣府團隊與鄉親面對面溝通,廣納基層建言,展現「以民為本」的施政精神,誠摯邀請各界鄉親踴躍參與,為金門的發展與進步提出寶貴意見。 縣長陳福海表示,「縣長與鄉親有約」自推動以來已成為制度化的民意溝通平台,歷年辦理皆獲得熱烈迴響,不僅促進行政機關與民眾之間的對話,更有效協助解決許多地方實務問題,從都市規劃、交通改善、環境建設到產業發展等,均能藉由交流平台,達到即時回應與積極處理的成效。 陳縣長表示,每一位前來參與座談的鄉親,都是對縣政充滿關心與期待的公民,「我們要以最謙卑的態度聆聽,也要以最務實的行動回應」。他強調,過去歷次「與鄉親有約」活動所蒐集的意見,許多都已轉化為具體政策或工程推動依據,未來縣府也將持續強化橫向整合、跨局處合作的能力,對於民眾反映涉及多機關權責的問題,將由縣府團隊統籌協調處理,務求每一項訴求都能獲得回應與改善。 活動流程方面,為確保每位鄉親的意見都能被妥善處理,當天下午3時起將於會場設置報到處,開始受理登記並發放號碼牌,至4時止。報到民眾須填寫「服務摘要」表單,並依序登記。縣府工作人員將依案件屬性,引導陳情人前往對應之權責局處,由各局處一級主管親自接待與說明,避免久候與轉介困擾,提升處理效率與精準度。為減少現場等候時間,民眾亦可事前至「金門縣政府民政處-業務專區-縣長與鄉親有約」網頁下載表單,填寫後攜帶至現場辦理。 民政處提醒,有意參與者可事先準備個人陳情或建議事項,並善用線上資源,提前下載「服務摘要」表件,填妥後可加快現場報到流程,減少排隊等待時間。縣府也將持續優化活動安排,確保每一位鄉親都能安心表達訴求、獲得尊重與妥善處理。 縣長陳福海強調,「縣長與鄉親有約」不是一場單向的說明會,而是縣政願景與基層脈動之間的雙向對話;不是行政程序的例行活動,而是縣府對民意承諾的具體展現。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將推動更具溫度、更有效率、更貼近民意的縣政風格,攜手打造宜居、永續、幸福的金門。
-
從規劃源頭加強配置 進一步改善社區生活品質 回應鄉親停車需求 縣府推動自然村專用區新規範
為回應居民對社區停車空間的迫切需求,金門縣政府近日於縣長室召開「自然村專用區停車規定」專案會議,由縣長陳福海主持,邀集城鄉處及相關單位與會,針對停車設置面臨的實際狀況進行討論,並研擬訂定新的審議原則,作為後續開發許可審查的重要依據,期望從規劃源頭加強配置、提升供給,進一步改善社區生活品質,為鄉親營造更便利、宜居的環境。 縣長陳福海在會中指出,自然村專用區長期面臨停車空間不足的情況,已影響居民日常生活便利與社區秩序。雖然縣府過去在開發使用許可委員會審查階段曾多次勸導業者或申請人增加車位,但受限於缺乏明確且具約束力的規範,成效有限。他認為,停車空間的規劃必須在制度設計階段就考慮周全,避免未來社區長期陷入供給不足的窘境,也能減少後續管理衝突與交通壓力。 會議中,城鄉處就修正方向進行簡報,說明現行規範與實際需求之間的落差,以及研擬新審議原則的考量重點。新規範將針對不同規模與型態的開發案,設定更貼近使用情況的最低停車位數要求,同時檢討大型基地應達的比例標準,並研擬適度的容積計算優惠,引導業者在規劃階段就預留足夠停車空間。 相關討論過程中,與會單位針對規範的可行性、執行方式與配套進行意見交流,並回顧過去與不動產公會、建築師公會討論時的共識與建議。城鄉處表示,新原則將在落實執行前再次確認政策內容,確保條文兼顧公平性與實用性,並作為後續案件審查的重要參考依據。 縣長陳福海表示,停車空間不只是數量的問題,更攸關生活便利、安全與社區發展秩序。他期望透過制度化的調整,把停車位的供給納入開發案的必要條件,避免未來因不足而衍生停車爭議,同時認為任何規範的調整都必須以居民的實際需求為核心,兼顧土地的合理利用與社區的長遠發展。會議最後決議,將討論後的條文送請建築師公會及不動產商業同業公會參閱,作為後續案件審理的依據,並持續觀察政策推動成效,必要時適度調整細節,確保制度能真正落地並發揮效益。 縣長陳福海在總結時強調,此次審議原則的研擬,是縣府積極回應民意、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展現。他表示,將持續追蹤政策執行狀況,並與公會及社區保持對話,確保金門的社區發展能在便利性、秩序與宜居品質之間取得平衡,讓鄉親切實感受到縣府施政的用心與關注。
-
《金管處國際學術研討會落幕》從戰地文化到生態共榮 學者齊聚論發展
金門國家公園成立至今三十年,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選在三十年之際,於八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舉辦為期兩天的「金門國家公園成立三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活動在昨日圓滿落幕。內政部長劉世芳昨快閃金門參加綜合座談時表示,三十週年是金管處重要里程碑,研討會中邀集來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臺灣等國內外各重量級專家、學者齊聚金門,共同回顧金門國家公園自民國八十四年成立以來的工作成果,致力於保存傳統建築、活化戰役史蹟及守護自然生態,而透過不同學者的建言也為後續戰地文化與生態共榮的發展藍圖打下深厚基礎。 金管處三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共計邀請國內外的五十位學者與會,兩天的時間共計發表了十七篇論文、五場專題演講,並於昨日會議落幕前進行會後座談,內政部長劉世芳也飛抵金門參加,並在短暫停留後搭機返台。 劉世芳表示,金管處三十週年研討會標榜人文、韌性、未來,國家公園的金門代表在台灣發展歷史上並非偏鄉,是有獨特歷史、人文與生態保育定位,從學者專家的報告與論文可見一斑。而多位學者專家訪金,親臨現場並進行田野調查,將地方上生態保育、人文歷史放入研討會專輯中,對此她特別要求相關訊息放入官網讓更多人知悉,這也是對金門民眾的致敬。 劉世芳指出,內政部作為國家公園的主管單位,未來也會將馬拉松、步道、戰爭歷史等三大亮點列入,將金門豐富人文歷史、生態保育使更多台灣人了解,甚至讓有興趣的國外旅客也認識到,同時也會持續深掘金門的人文歷史,讓大眾了解金門的遷徙歷史,她強調這些與世界都有相當的連結性,此次研討會的論文都具有相當深度與厚度;她還提及,金門的歷史在整個亞洲歷史中並非邊陲,而是自有其亮度的。 劉世芳強調,金門設立國家公園的意義顯見金門不是偏鄉、不是邊陲,而是受到國家重視的關鍵區域,更是在臺灣史甚至整個亞洲歷史上發光發熱的亮點,讓國內外的友人來到金門不只是觀光旅遊,更有興趣深掘金門的人文歷史與自然;金管處以「金門國家公園的回顧與展望:人文、韌性與創新的未來」為此次三十週年國際研討會主題,匯聚國內外跨領域專家學者,針對氣候變遷、環境保育、社會韌性、友善包容、永續發展、地方創生、科技應用及創新創意等新課題與新方向,進行深入交流與經驗分享,本次研討會的論文集兼具深度、厚度與質感,感謝各位與會發表人,也期待未來透過更多的學術對話與實務整合,為金門國家公園下一個三十年描繪清晰藍圖,形塑兼具人文深度、生態韌性與創新精神的發展方向,並持續強化國際連結,讓臺灣國家公園在永續發展與島嶼發展上展現國際影響力。 國際知名的美籍漢學家宋怡明在二○○一年前就造訪過金門,再度踏上金門參與研討會的他表示,這場研討會與一般學術會議不同,將人文、歷史、地緣政治、生活百態、旅遊融合其中,他也盼未來的三十年,金管處一定要持續朝著以多元文化為主要思維來努力。他還強調,金門就是座島嶼,因戰地政務導致與海的連結消失,不過他也觀察到近年逐漸恢復,這是他相當樂見的。 金管處表示,金門擁有獨特的閩南式傳統建築與中西合璧洋樓聚落景觀,但曾受戰火與人口外流影響,許多建築頹圮毀壞。金門國家公園積極尋找古厝所有權人,取得使用權後進行修復與活化,目前已標租民宿及賣店八十四棟、開放參觀展館九棟,並透過補助鼓勵民間修復利用,重現聚落風華,帶動地方共榮。 而在二戰後的金門曾是守衛臺澎金馬的最前線,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及長期砲擊,形成獨特戰地文化與地景。國家公園自成立以來,接管並修復軍事據點與設施,結合展示、文化活動及體驗遊程,如研討會、坑道音樂節、實境導覽與軍事體驗等,推廣環境教育與觀光,讓重要戰役史蹟得以保存並延續價值。 此外,金門島群地質景觀多變,生態資源豐富,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也是歐亞水獺在臺灣的重要棲息地。國家公園與學術單位、NGO及地方政府合作,長期進行地景、動植物及生態系調查監測,辦理鳥類救傷與保育宣導活動,提升民眾的生態保育意識,守護金門的自然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