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乞平安龜、求發財金 金寧廣濟廟辦擲筊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當天晚上,金寧鄉盤山村的廣濟廟,都會延續過往的傳統習俗,在廟內辦理「乞龜求發財金」活動,往往都會吸引許多民眾前往博杯「乞龜」,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向神明討個好彩頭,同時也藉由博杯「乞龜」來祈求平安,向神明祈求發財金,祈願來年可以財源滾滾。 每一年的元宵節夜晚,廣濟廟前一定會是熱鬧滾滾;人們虔誠膜拜、口中默念所求的願望,再透過博杯看要乞龜還是求發財金;不僅有盤山村的居民們參與,還吸引了許多旅台的鄉親,趁著返鄉之際,帶著孩子前往上香祈福,並且參加「乞龜」來求平安。 廣濟廟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翁明楷表示,凡是到廣濟廟參加乞龜的信眾,都會提前準備一份金紙果品等供品,並且都一定要先向廣濟廟的眾神明誠心參拜以後,再來進行博杯乞龜,只要是博得「聖杯」,就可以將平安龜或者是發財金帶回家。 翁明楷表示,雖然今年的元宵節,從一早開始就下了一整天的雨,到晚間活動開始仍是雨勢不斷,但是當天晚上,盤山村的村民們以及各地信眾的熱情依然不減。 當天晚上7點過後,前去廣濟廟「乞龜」求「發財金」,以及購買發財「錢母」的信眾可說是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人全家大小都出動。 大人們求取「發財金」祈求財源滾滾,小孩則是「乞龜」希望祈求平安、學業成績進步,並將乞得的「平安龜」帶回家「呷平安」。 翁明楷指出,「乞龜」儀式有長壽的意涵。另外,廟方已經連續兩年準備了刻有「玄天上帝」圖樣的「錢母」;到廟裡面參拜的信眾只要添緣兩百元就可以獲得「錢母」一枚,將其帶回放在家中財庫,寓意:錢滾錢,補財庫。 到場上香拜拜的民眾說,每年都會到廣濟廟來上香祈福並且添緣,今年同樣把錢母帶回家中,希望神明可以保佑事業賺大錢。另外,也有旅台的鄉親說,廣濟廟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每年新春期間都會特別回來金門走走看看,並會在元宵節時前往廣濟廟祈福。 台閩地區,每年元宵節會有許多寺廟舉辦「乞龜」。有些寺廟會提供平安龜供民眾向神明乞求回家,以祈願家人一整年平安順遂、財運亨通。 廟方在舉行「乞龜」活動前,會準備由糯米或是麵粉等材料製成的麵龜擺在廟前,然後在由信徒博杯乞回;乞得麵龜的人,明年元宵節要還給廟方一個更大的麵龜。 此外,信眾在乞龜時,向神明祈求時也可以「增加心願」,來年視其所求之事是否如願,再決定回敬數量;若得到神明眷顧,可以加數倍奉還,不然則是可以略加若干或是以原數奉還。 博杯乞得的物品帶回家中之後,要置在家中神案上燒香拜拜,再與家人分食或使用,取「食平安」之意。 乞龜的習俗隨著工商社會的發展,以龜還龜的實體返還方式,如今漸漸變成以價金返還的模式。
-
周羿二胡獨奏 情人節登場
金門籍青年音樂家周羿,現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七年一貫制三年級,並擔任該校民族管絃樂團高中部的樂團首席。這位音樂人,將於2月14日(週五)晚間19:30,在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行二胡獨奏會。 音樂會曲目將涵蓋傳統樂曲與現代作品,呈現二胡的多重表現力。 其中,傳統樂曲《迷糊調》和《河南小曲》,以及現代作品《初心》、《風華》、《台北風華》,還有二胡與大提琴重奏的改編曲目《孤戀花》,將展現二胡時而幽怨哀婉、時而激情澎湃的音色。 此次音樂會的演出陣容,鋼琴部分由音樂碩士徐元妤與林雨樓演奏,揚琴由黃晉祿演出,大提琴重奏則由周妍擔任。 音樂會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浯風愛樂和八分音符音樂坊承辦。文化局邀請鄉親一同感受胡琴藝術的魅力,享受二胡音樂的美妙。
-
《金門瞭望》「金門之鑰」----放眼縣府軸心地帶的遠景
特約主筆:李金生 車水馬龍的金城鎮民生路,最近出現有關道路標線的爭議,在縣府觀光處用心改善和優化後,如今人車流動順暢,一切井然有序。作為全島交通往來最忙碌的幹線,它的前世今生一直備受矚目。 1964年間,與模範街繁榮與共的傳統市集「吧剎」(Bazar)拆除,借用街口縣商會辦公的縣府,也在1968年10月10日遷到民生路現址,清代以來攤販雲集,人聲鼎沸的後浦城區,發展重心往外圍區域延伸,也讓當年荒僻的民生路段,從此展開積累城市活力的新時代,上世紀中期以後在拼圖式的堆疊下,出現一個嶄新的面貌。 近60年的歲月更迭,民生路口兩端的縣府和金城車站,與沿線的郵局、農會、土銀、金城幼兒園和錯落其中的商家,吸引川流的人潮和錢潮,成為全島白天最繁榮的鬧區,以「金門之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但城市的發展既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也受到區位運作的限制,如今民生路在夜幕低垂以後,商家林立的一邊燈火輝煌,公部門排列的另一邊則是燈火闌珊,出現一暗一亮的強烈對比,在城市容顏上有它的不協調性外,也有必須正視的城市發展潛在問題。 陳水在縣長主政時即注意及此,曾帶領縣府團隊走訪金城幼兒園、天主堂,研議透過以地易地,或另覓它地安置的方式,讓寸土寸金的城區土地利用極大化,也讓城市發展取得外溢的效應。但或因業主自有主張,或考量家長接送幼童的便利性,最終未有任何改變。同樣的位於精華地段的金門憲兵隊也曾在李炷烽、李沃士縣長主政時,受到縣府團隊的關注,但也因為舊有產權問題難解,未能與軍方有進一步的討論,至今依然盤據原地未走。 如今,金城鎮公所後方以迄縣府右側的大片土地,已陸續整建為大型停車場,讓城區的停車問題獲得明顯紓解,這是楊鎮浯和陳福海兩任縣長接力的重要成果,也讓民生路的發展更有未來性。 再將視線移往縣府旁的金門司法大廈、福建省調查處舊址、大同之家、台電金門區營業處,原先落腳建置時也是荒郊野外,但隨著城市的發展亦出現變化,如今「狗屎埔變狀元地」,搭配中華電信、銀行的進駐,以及1期土地重劃區的運作,周遭一片新興繁榮好風光,土地價值不知早已翻了幾倍,讓對早年軍管下的金門城市發展,沒有前瞻遠見和看法的鄉親,在回首前塵和比照現況時,有許多的唏噓和感嘆。 其實,早在10多年前,中央曾有將司法大廈內合署辦公的福建金門高分院、高分檢署移至金寧中小學對面公有林地之議,司法院和法務部高層還曾跨海實地考察可行性,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土地又還給金門縣政府。 目前,城區發展可以看出縣政府是一個重要地標,過去和現有的建設都是圍繞著縣府,以同心圓的方式發展下去,包括近20年來快速崛起,新建樓房有如雨後春筍,讓金寧鄉人口數一躍為全島第2大的四埔在內,都有它輻射作用的結果。 2006年李炷烽主政時即有在金門地理中央,另擇縣府新址打造行政園區之議,2015年縣府也曾進行選址網路調查,迄2018年陳福海首任縣長時,內政部原則同意金門縣政府在原址新建一棟融入智慧、綠建築概念及兼具在地元素的聯合辦公大樓。 陳福海再度主政後,考量自籌財源不易,中止新建大樓的規畫,傾向現地空間改善,尤其是辦公處所的整合和優化,以節省龐大公帑的支出。可預期的是,縣府和民生路沿線一帶在30、50年後仍將是金門的軸心地帶,未來在土地利用如何做到適宜允當,以發揮最大的發展效益?受到矚目!
-
金門2月份每週觀光活動行事曆
-
上岐攜手烈嶼日照中心推動老幼共融計畫 促進世代交流
上岐國小與烈嶼日照中心攜手推動「老幼共融計畫」,讓一群社區阿公阿嬤來上課,學童也配合一起互動學習,藉由這些學習活動,希望能促進世代的傳承與交融。 上岐國小的教室裡,時光彷彿被拉長了數十年,年過八旬的阿嬤們坐在小學生身旁,一起隨著音樂的節奏舞動,彷彿回到他們的學童時光。這是上岐國小與烈嶼日照中心攜手推動的老幼共學,世代共融計畫,在陳福海縣長提出「世代共融」的願景下,實現長者和孩童同堂學習的美好畫面。 「古早厝內窮,沒機會念書,現在來到學堂,看到囡仔誠活潑,我心內感覺足歡喜。」方洪遠阿嬤眼角帶笑,手握著小學生的手,在舞蹈課中跟著旋律擺動。另一位長者方洪笑阿嬤也滿心歡喜地說:「上課誠趣味,會使到學堂來佮囡仔互動誠讚!」。 上岐國小校長梁新賢表示,「老幼共融」讓高齡長者和小朋友互動,可以讓年幼的孩子學習與長輩相處,也讓老人家能有親近、陪伴的對象。學校近年積極發展多元藝文課程,當日除了安排有劉建男老師的低年級音樂演奏發表會,並與浯江舞蹈團藝術總監張慧羚老師合作,透過舞蹈律動課程不僅培養學童的藝術素養,也讓長者們有機會參與其中,共同享受音樂與律動的樂趣。梁新賢強調,世代共融,讓彼此的生命更加完整,這不只是課程,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課前張老師更細心提醒學生活動中要做好保護長者們的注意事項,讓每位參與者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烈嶼日照中心李春玉老師闡述活動的核心理念和目標,不僅是讓長者和孩童一同學習,更希望藉此培養代間教育的專業知識,並提升未來類似活動的品質。李春玉提到,這次活動包含了共融課程的觀賞與實作,讓學生和長者從中體驗並深化對世代共融的認識。她表示,透過這類課程,孩子們學會尊重長者,而長者們也能從孩童的純真中汲取快樂。更重要的是,這種互動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的凝聚力,希望不同世代能有更多對話的機會,打破年齡的界限,讓社會充滿敬老愛幼的精神。 梁新賢表示,課堂上,小學生牽著長者的手,一起進行律動及遊戲。張慧羚老師指導大家如何將身體隨節奏指令自然律動,並不時引導長者和孩子互相交流。「身體律動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不需要多餘的言語就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有些長者因年事已高,肢體動作不如往昔靈活,但孩子們總是耐心地陪伴,時而扶持,時而鼓勵,讓長者們在課堂上找回年少時的活力。從一開始的拘謹到最後的開懷,長者們的笑容說明了一切。 梁新賢說,老幼共學又稱為「代間教育」,指不同世代之間互動學習、交換經驗與知識,從一個簡單的舞蹈律動課程開始,上岐國小成功地搭起了老幼之間的橋樑,讓長者和學童一同走過這段充滿愛與支持的學習旅程,長者和小朋友當同學,長輩們不僅樂在學習,也獲得成就感;小朋友則學到與長者相處的禮儀,並主動關懷長者,讓長者非常開心。未來,學校與日照中心將持續深化合作,鼓勵長輩走出家中,藉由與學童互動交流找回活力,達到重建長者價值、消弭隔代鴻溝、創造世代共融、活躍老化的目的,學童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知道了如何與長輩相處、關懷長者需要,減少隔代疏離感,增加世代同理心,長者慈、幼者孝,讓學校成為世代交融的幸福環境殿堂。
-
2025光影烈嶼攝影比賽 歡迎攝影同好一同共襄盛舉
烈嶼鄉公所辦理「光影烈嶼」攝影比賽,以烈嶼鄉美景為題材,鄉長洪若珊歡迎愛好攝影人士用鏡頭來廣羅烈嶼各角度之美,呈現出烈嶼獨特自然人文風情。 鄉長洪若珊指出,「光影烈嶼」攝影比賽結合烈嶼地區推廣觀光,藉由攝影比賽活動,增進更多遊客對烈嶼地區特色自然人文風情之發現與認同,也經由照片詮釋烈嶼鄉美景,吸引遊客認識烈嶼鄉。 鄉公所指出,「光影烈嶼」攝影比賽,攝影主題以烈嶼鄉美景為題材(非人物特寫),凡能以優異之構圖、輪廓、光影、色調、技巧等,充分呈現出烈嶼之美皆可,拍攝期限至10月31日止。收件日期自114年11月1日起至11月17日止,逾期不受理(以郵戳為憑)。 鄉公所表示,具備中華民國國籍者且愛好攝影人士,歡迎參加;惟直接或間接參與本案之工作人員、公所員工不得參與。每位參賽者作品以3張為限,連作(組照)不收,每人限得一獎項,以最高獎為主。 鄉公所表示,參與攝影比賽的作品,由主辦單位擇期聘請相關領域之學者組成評審團公開評選,參賽者應尊重評審團決議,不得異議。評審標準為攝影主題呈現(主題內容、創意性、整體表現等)30%、構圖與創意30%、攝影技巧30%、主題說明(說明作品之概念)10%。獎勵辦法:第一名:計1名,獎金1萬元,紀念品1份,獎狀乙紙。第二名:計1名,獎金5,000元,紀念品1份,獎狀乙紙。第三名:計1名,獎金3,000元,紀念品1份,獎狀乙紙。優選獎:計10名,紀念品1份,獎狀乙紙。佳作獎:共20名,紀念品1份,獎狀乙紙。 鄉公所指出,參與攝影比賽作品,信封上請註明參加「光影烈嶼」字樣,如參賽作品因送件過程或於評審前因不可抗力之災變致生損失,主辦單位不負賠償責任;請於收件期限內送達至金門縣烈嶼鄉林湖村西路60號,金門縣烈嶼鄉公所農觀課收,電話:082-364510,逾期不予受理。經評選後,結果公告於烈嶼鄉公所官網、烈嶼旅遊網及臉書粉絲專頁。領獎日期、方式及地點由主辦單位通知得獎者。 鄉公所提醒參賽作品規格:請沖洗4X6之彩色相片,並須一併提供原照片電子檔,以JPG檔案寄送至lieyu.tour@gmail.com,有效畫素1,000萬以上,參賽作品數位檔案應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例如:王OO-作品名稱),並與該作品報名表、作品資訊表所填資料相符,逾期未繳交或繳交不全者,不受理之。參賽作品不得有裝裱、格放、疊片、加色、抄襲、拷貝、電腦合成或其他修改情事。參賽作品未達標準,獎項得從缺,經評審錄取之作品不得要求取消得獎資格。投稿作品須為未曾公開發表,無獲任何獎項之作品。參加作品無論入選與否均不退還(包括規格、資格不符或爭議者)。評審前若遇不可抗力之災變、意外等事故所造成之損失,主辦單位不負賠償責任。每張參賽作品反面須填寫攝影者姓名、主題名稱,並個別填寫報名表,報名表可自行複製,填寫不完全者,不予受理。得獎作品,著作權無償讓與主辦單位,為主辦單位所有,主辦單位得依著作權法永久性行使一切重製及公開展示等之權利,如有印刷宣傳、網路、雜誌發表、專輯印製等均不另給酬。得獎作品經查證屬實係冒名、抄襲、拷貝、仿冒者,即取消得獎資格,並追回獎金、獎品、獎牌或獎狀,得獎者不得異議,獎項不予遞補,如涉司法爭訟,概由當事者自行負責。攝影作品若涉及著作權、肖像權等法律問題,作者須自行處理並負完全責任,與主辦單位無關;若有糾紛者,一律取消參賽資格,優勝者取消獎項,並追回獎金。參賽作品若遇不可抗力之因素所造成的損失,主辦單位恕不負賠償之責。領取獎金等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扣繳所得稅規定辦理所得稅登載或扣繳事宜。未獲入選作品主辦單位得視需要徵選作品若干,其獎同佳作作品,其著作權歸屬主辦單位所有。
-
董森堡服務處提供免費法律諮詢 開放預約報名
有鑑於金門地區對比起台灣,較為缺乏法律諮詢的相關管道,因此議員董森堡將與律師邱樹裕合作,提供有法律問題的民眾免費諮詢,並預計於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二)在董森堡服務處辦理。由於提供諮詢的過程比較耗時,因此這項法律諮詢服務將會採取「預約制」方式,每場次有名額的限制,有需要的民眾可先行透過網路表單(網址:https://forms.gle/F4ThLcu1kNrNs3778)或是掃描QR Code進行填寫。 「邱樹裕律師免費法律諮詢服務」第一場次時間為二月二十五日(星期二)的「下午二時開始到四時」為止,諮詢地點則是在董森堡議員服務處(地址為金寧鄉慈湖路一段八十一巷七號)。 董森堡指出,對於有法律諮詢需求的民眾,於報名時請別忘了在表單上填寫「姓名、聯絡電話、電子信箱」等資訊。同時,為了讓諮詢過程得已順利進行,預約時還請先行於表單內,簡單扼要的陳述需要諮詢的案件類型之相關資訊(例如:勞資糾紛、車禍賠償、家庭暴力等),同時也別忘了先行準備好案件的相關資料,以利法律諮詢的當日,律師可以在現場提供更為具體的建議。 此外,預約的民眾在填寫完表單報名以後,董森堡議員服務處的工作人員,將會再利用電話通知諮詢時間,每人的諮詢時間約在十五分鐘至二十分鐘左右。而對於這項活動有任何疑問者,也可以致電該服務處(電話:082-312468)來詢問。董森堡特別提醒民眾,報名接受法律諮詢的民眾,在選定的場次當天,還請務必準時在既定的諮詢順位到場,以免耽誤自己寶貴的諮詢時間。
-
街藝協會招募會員 徵求對藝術有熱忱者加入
以致力於推廣街頭藝術文化為宗旨目標的「金門縣街頭藝術協會」,日前經金門縣政府社會處函示核准設立,目前正式進入籌備會階段。金門縣街頭藝術協會公開招募會員,廣邀熱愛藝術,並且對藝術有熱忱者的加入,有意加入者可洽詢籌備會聯絡人宮嘉延,聯絡電話0980-140-812。 金門縣街頭藝術協會籌備會是在去(一一三)年十二月四日正式收到縣府主管機關回函核准設立,並成立籌備會,該協會是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協會的宗旨是盼能以「愛」、「和平」、「樂趣」、「知識」為精神為指標,透過藝術的力量,以推廣街頭藝術文化;並且致力於啟發青年創造力,促進社區凝聚力,推動文化交流,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 金門縣街頭藝術協會籌備會表示,該會目前公開徵求會員,只要是:一、贊同金門縣街頭藝術協會宗旨者;二、年滿二十歲者;三、具有藝術方面資格,或對藝術領域投入熱忱者等,都歡迎加入該協會,一起為街頭藝術推廣來努力。 有意加入成為會員者,可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審查通過,並繳納會費後成為會員,入會申請相關表格,可洽街頭藝術協會籌備會(地址:金門縣烈嶼鄉八青三路58號。電子信箱:a09801408123@gmail.com)。籌備會聯絡人宮嘉延,聯絡電話0980-140-812;或洽詢籌備會主任委員楊霈璿。
-
榮服處拜會地區退伍軍人社團 共創服務效能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於春節年假後,由處長劉信義率隊,分別拜會地區多個退伍軍人社團,感謝各社團平日協助推動輔導會照顧榮民(眷)各項政策及榮服處各項服務工作之支持。盼能持續與各社團攜手,擴大服務照顧榮民眷的深度及廣度,讓榮民眷更有感,共創美好遠景。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為感謝地區退伍軍人社團平日協助配合政令宣導及照顧榮民眷,特於春節年假後由處長劉信義率副處長及承辦人等,分別走訪拜會各退伍軍人社團,藉由意見交流、增進彼此情誼,也期能持續凝聚各退伍軍人社團資源,發揮整體社會統合力量,落實各項榮民(眷)照顧工作。 金門縣榮民服務處處長一行,分別拜會金門縣823戰役戰友協會理事長黃文遠、金門縣退役軍人協會理事長李誠智、金門縣退役軍官協會暨陸官專科班聯誼會金門分會理事長蔡連進、金門縣海軍陸戰隊退伍協會理事長黃添水、金門縣後備憲兵協會理事長吳則雄、金門縣青溪協會理事長黃華僑及陸海空軍常備士官關懷協會金門分會理事長何永城等。 席間雙方交換意見、分享服務經驗,而各社團負責人也不約而同的表示,感謝金門榮民服務處與各退伍軍人退協會彼此綿密聯繫、合作,對於輔導會照顧榮民眷的政策及榮服處各項服務工作均肯定及支持,為社會的安定發展提供助力與貢獻。 榮民服務處處長劉信義指出,輔導會歷年來,始終重視與關心退伍軍人社團的權益與發展,也指示各榮服處要持續連結社團的力量,以更多元創新的思維理念,擴大服務照顧榮民眷的深度及廣度,讓榮民眷更有感,與社團攜手共創美好遠景。 而針對中國透過5大管道及4大手法,企圖破壞我國家安全的手段,藉此也深刻提醒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為國家永續生存發展而共同努力。
-
熱鬧迎元宵 盤山社區搓湯圓暖心情
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舉行了一場充滿溫馨與熱情的元宵節湯圓製作活動,吸引了大量村民和家庭參與。此次活動不僅讓大家一同體驗傳統的湯圓文化,還加深了居民之間的聯繫,成為了社區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也稱作燈節,是新春佳節的尾聲。元宵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象徵著團圓、和諧與幸福。傳統上,元宵節的慶祝活動包括賞燈、猜燈謎、舞龍舞獅,而吃湯圓是最具代表性的習俗之一。 在製作湯圓時,社區的幾位熱心居民當起了指導員,他們耐心地向參與者展示如何和麵、揉圓、包餡。製作湯圓的過程既簡單又富有樂趣,不僅能讓大家體驗手工製作的成就感,還能在過程中增加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小朋友們特別興奮,紛紛試圖親手做湯圓,對於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好奇。 此次湯圓活動的亮點之一,就是它所展現出來的深厚人情味。活動中,不僅有家庭一起參與的畫面,還有長輩與年輕人之間的傳承互動。許多長者會細心地指導年輕人如何揉湯圓、包餡,並且和孩子們講述過去如何過元宵節的故事。這些故事裡,傳遞的不僅是食物的做法,還有節日背後的情感和價值。 湯圓的圓形象徵著團圓與和諧,而這種傳統也在活動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社區居民無論年齡大小,都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一同動手,享受團聚的樂趣。孩子們學會了如何製作湯圓,成年人則在其中找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和團圓感。 社區的凝聚力在此次元宵節湯圓活動中得到了充分展現。這不僅僅是一場食物製作的活動,它還促進了居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透過這樣的活動,居民們更加熟悉彼此,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形成了互助互愛的社區氛圍。 尤其是在現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大家往往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價值,也忽略了與鄰里之間的聯繫。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透過這樣的活動,成功地讓大家找回了久違的社會連結感,也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此次元宵節湯圓製作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節慶活動,更是一次社區文化的盛宴。它讓大家在製作湯圓的過程中感受到團圓的意義,在分享湯圓的過程中品味到生活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