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多年附幼親子聖誕活動 尋找聖誕任務共度佳節
多年國小附設幼兒園於日前舉行親子聖誕節活動,在親子歡度聖誕之外,並與金門縣體育會定向越野協會合作,將平時要多人共襄盛舉的活動引入校園內,學校老師以尋找聖誕老公公做為發想,結合定向越野的規則,經校內老師與協會的共同規畫下,設計出親子聖誕出任務-尋找聖誕老公公,作為今年度的聖誕親子活動的主題,創造一個屬於親子間的美好回憶。 在聖誕節將來臨之際,多年附幼辦理聖誕節大手牽小手進入校園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平時的學習空間,透過親子合作,完成平時較少有機會嘗試定向體驗,並利用孩子隨著季節變化,至社區散步時,於農試所撿拾的松果,親子一同製作屬於家人間的聖誕樹,並尋找到聖誕任務中的聖誕老公公,一步步的迎接聖誕節和新年的來臨。 在其親子聖誕節活動率先登場的是尋找聖誕老公公,家長拿著地圖帶著孩子開始按地圖找出打點的位置,按著順序尋找聖誕老公公。平日在校園生活的孩子,或是進出校園的家長,憑著地圖的提示找出遍佈在校園內打點位置抵達終點,一同踏查校園的各處,也順帶認識多年國小的各個角落。 於尋找聖誕老公公第二個任務是親子手作,結合定向越野打點特性,第一個活動是親子需要至體育館打點後,由孩子坐上滑車,家長拉著孩子滑車取得手作的主要素材-松果,才能邁入下一個關卡,在親子互相合作及默契之下,從小心翼翼越來越加放鬆與享受,而順利取得材料後,準備往下一個彩繪的任務邁進。 親子來到美勞教室拿起畫筆,在松果上塗上顏色,彼此緊密的合作加上操作的過程,傳遞出親子間的親密,一顆不起眼的松果在親子的合作下,逐漸褪去原本的樣貌,換上一身新的面貌,準備邁向終點的任務。 最後的聖誕任務-尋找聖誕老公公,親子先向老師領取材料包,經過親子一番妝點後,成為一棵屬於親子間的聖誕樹;聖誕老人也趁著親子專注製作聖誕樹時,聖誕老人悄悄來到餐廳,孩子才發現聖誕老公公的出現,感受到聖誕老公公果然是孩子的最愛,最後帶著親子一同完成的聖誕樹,與聖誕老公公來張親子合影,圓滿達成尋找聖誕老公公任務。 多年國小校長張志猛表示,今年設計尋找聖誕老公公活動緣由來自附幼第一年增設兩歲班,同時也為新幼生活動室完成初始年,透過聖誕節結合定向越野的活動,使家長踏入校園中,仔細看看孩子新學習環境,同時也有著廣闊舒適的校園能讓孩子探索、行動;孩子在學習環境中生活,在生活環境中學習,彼此互長。 此外,張志猛指出多年國小在於體育活動中不斷推廣運動的重要性,且透過改善校園的空間、提升硬體設備、增加體能器材中,豐富孩子的體育活動,從運動當中,培養運動習慣,養成良善的健康基礎,定向越野的活動,剛好囊括這以上兩點的特性,透過導入活動的體驗,讓親子認識校園的角落,同時有一段親子共同運動的時間,在冬日又溫暖的日子之中,一同在校園打點探查,有段親子約會的時光。
-
「心靈的韻律」筆墨展 金大展至明年2/16
為了推廣中華傳統文化與書法藝術,金門大學從即日起至明(一一四)年二月十六日為止,在金大圖書資訊大樓二樓推出「心靈的韻律」筆墨展,現場展出金大人事室主任薛永固創作的十六幅草書、行書與隸書的書法精品,金大邀請全校師生以及金門鄉親共襄盛舉。 金大圖書館表示,該校人事主任薛永固熱愛書法藝術,認為書法不僅僅是一門傳統藝術,更是一種心靈的修行與生命的表達。因此薛永固常說:「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對生活的體悟與內心的情感。我希望透過本次展覽,將書法之中的靜謐與和諧傳遞給觀眾,讓人從中感受心靈的韻律。」 此次所展出的書法作品,融合傳統書法的古典氣韻與現代情感,線條流暢、結構嚴謹,充分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書法造詣與對藝術的熱愛,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波動如何與他人的節奏相融合,形成一種互動的和諧。 展出內容包括:《周易》繫辭上的「善補過」、《漁父》、《後赤壁賦》、《岳陽樓記》、《心經》、《琵琶行》、《元日對聯》、清初顧炎武的《廉恥》、周興嗣之《千字文》及金門地方文化相關書法,包括《珠山薛氏遷徙千字文》與《御鳳亭記》來表達緬懷祖先的恩德與傳遞對這一片土地的熱愛情感。此外,展覽還展出薛主任的篆刻作品(朱文印、白文印)及收藏的筆硯珍品,為展覽增添豐富層次。 金大表示,「心靈的韻律」筆墨展是一場藝術的盛宴,無論您是書法愛好者還是中華文化的追求者,都能在此找到共鳴。透過每一幅作品旁的QR Code,更可加深領略作品的文辭及意境。歡迎您共同體驗這段書法之旅,細細品味書法藝術的深邃之美,感受其中蘊藏的生命律動文采與豐富文化內涵。
-
湖峰楊氏宗親會獎學金名單出爐
金門縣湖峰楊氏宗親會113年子女教育獎學金業經評定出爐,各類組共計有41名學子受益獲獎,獲得楊氏宗親會獎學金之各得獎同學或代理人,請於113年12月21日(農曆11月21日冬至)星期六下午5時30分至湖下楊氏大宗祠,攜帶私章向獎學金承辦人楊舒文老師領取。 金門縣湖峰楊氏宗親會113年子女教育獎學金業經評定,得獎學生如下: 一、大學組:楊子沂、楊昱彣、楊凱心、楊硯程、楊鎧誠、楊閔涵、楊臻妮、楊東穎、楊敬柔、楊晴、楊智涵、楊霈霈、楊鈞為、楊佳樺、楊季柔、楊郁蓁、楊子涵、楊俐璇、楊怡君、楊安琪,共20名,各獲得獎學金新台幣1,500元。 二、高中組:楊甯鈞、楊沛宸、楊子瑩、楊又霖、楊賞群,共5名,各獲得獎學金新台幣1,200元。 三、高職組:楊靜雅、楊傑成、楊苡棠,共3名,各獲得獎學金新台幣1,200元。 四、國中組:楊昆贊、楊凱晴、楊貴評、楊采璇、楊承錡、楊紘瑋、楊宸碩、楊紘彬、楊念璟、楊景仁、楊子瑩、楊芳藹、楊逸祥,共13名,各獲得獎學金新台幣800元。
-
傳統建築修復設計與施工安全講習活動圓滿落幕
金門縣政府舉辦「傳統建築修復設計與施工安全衛生教育講習」,吸引眾多長期耕耘於傳統建築風貌維護工作領域之設計與營造從業人員熱情參與。活動分為工程案場現地參訪與室內講授討論兩部分,內容涵蓋了實務探討與理論講解,為金門的傳統建築風貌保存維護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 縣府建設處表示,有鑑於金門閩南文化底蘊深厚,縣長陳福海責請建設處多多策辦傳統建築修復相關研習,期盼藉由課程內容的設計促進專業人士間的經驗交流與技能提升,以達成進一步強化工程現場之安全管理及施工品質的成果。在午間場次的案場現地參訪中,由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曾逸仁副教授帶領學員親至施工案場,並邀請歷史建築何仁慈古厝工地負責人何國祥先生,以及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榮文先生分別向所有學員分享他們在工地管理、公共安全與公共衛生維護等議題上的實務經驗。參與者不僅直接觀摩案場管理的相關流程,亦就風險控管、衛生和安全措施等進行了深度交流。 夜間場次的室內課程則於縣府大禮堂舉行,由國立金門大學郭芷瑜老師與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林怡君經理擔任講師,分別針對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助案的申請表單內容、填寫規範以及設計書圖的製作與標示等問題進行了細膩而專業的解析。講授內容強調了獎助申請文件的正確填寫,以及精準設計書圖的製作在傳統建築風貌維護工程中所具備的重要性,透過豐富多樣的素材分享與深入淺出的案例講解,兩位講師所講授的內容皆使參與的學員頗感受益匪淺。 建設處表示,金門傳統建築是縣內重要的文化資產,其歷史意涵與建築技術不僅展現出先民的生活智慧,更代表金門獨有的文化風貌。透過此次講習活動,建設處期望凝聚設計與營造專業人士的共識,並提升從業人員對修復工程的安全管理與施工品質的重視。建設處強調,傳統建築修復工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更需具備對文化價值的深刻理解,只有在確保安全施工的同時,才能實現文化資產永續保存的目標。 建設處進一步指出,縣府將持續推動傳統建築修復相關課程,並結合專家學者的技術指導與實務經驗分享,為本縣培養更多兼具理論與實務的專業人才。同時,建設處也將強化施工監督機制,從計畫審查、工程執行到完工驗收,均秉持高標準的要求,確保修復工程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文化資產保存的原則。未來,建設處將結合更多資源,打造金門成為傳統建築保存與修復的典範地區,讓金門的文化價值不僅在地傳承,更能發揚於國內外舞台。 建設處表示,本次講習不僅深化了業界的專業知識,也促進了產、官、學各界的互動與合作。透過此一活動的持續辦理,縣府盼能建立持續優化的施工管理機制,讓金門的傳統建築在因應時代變遷的過程中仍得以妥善保存其獨特風貌,並進一步體現出金門無可取代的文化樣貌。參與講習的學員表示,本次活動內容充實且具實務價值,不僅拓展了視野,更為日後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啟發與刺激,收穫甚多。縣府未來也將持續辦理類似課程與研習活動,以強化本縣在傳統建築風貌維護工作上的永續發展,期望透過多方共同努力,能讓更多重要的傳統建築能夠代代傳承。
-
金門監理站加強稽查 保障行車安全
近來國內發生多起大客車碰撞行人嚴重事故及貨車物品散落事件,為降低金門地區大型車肇事風險,金門監理站加強稽查路口停讓、車輛裝載,以及對於運輸業者之宣導與安全考核督導,以維用路人安全。 金門監理站指出,鑑於大型車輛體積龐大、車身高且長,具大範圍視野死角及內輪差,於路口轉彎時將潛藏事故風險,因此車輛行近路口時更應確實減速、轉彎前暫停並擺頭確認再通過,落實「慢、看、停」禮讓行人,如經查獲有未禮讓行人者,將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4條處1,200元至6,000元罰鍰,金門監理站籲請駕駛人務必遵循禮讓。 另貨車如有裝載貨物,應妥善捆綁牢固,如有發生所載貨物滲漏、飛散或氣味惡臭者,將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0條處3,000元至1萬8,000元罰鍰,並責令改正或禁止通行。而除應繳納罰鍰,如有造成交通事故或其他用路人損害,亦應一併負責。 金門監理站表示,大型車發生嚴重事故之風險相對高,為降低肇事風險,金門監理站再次提醒駕駛人出車前應先確實確認貨物已綑綁牢固,行近路口應優先禮讓行人通過,共同建立交通友善環境。
-
金大食品科學系學生與上林社區共學 弘揚健康飲食文化
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受金門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邀請,前進烈嶼鄉上林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教導社區民眾全穀物利用及如何完整保留營養素,透過教育過程,也讓學生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凝聚對區域發展的認同。 這項關懷據點的社區營養推廣活動,由食品系老師楊楷民帶領學生來為地方民眾說明解說。他表示,高粱外殼富含纖維及植物化合物且無麩質,對人體健康相當有益,但是由於高粱結構過於堅硬,難以直接烹調食用,楊老師更進一步指出,現今食品加工技術可透過研磨、膨化或發酵等方式,將高粱轉化為各種適合食用的健康食品。 此外,也透過活動的進行,喚起社區長者們的回憶,現場的多位長輩們紛紛感嘆,當年在戰地政務時期,由於糧食資源極度匱乏,許多人童年時期的飲食僅靠著高粱米粥果腹,雖然口感粗糙且缺乏變化,卻是艱困時代的真實寫照。 金門大學校長陳建民指出,金大積極善盡大學社會責任,也持續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解決問題,透過在地優勢的分工合作,協助地方進行區域整合,達到地方永續發展,產學共榮。 金門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陳芊彤營養師表示,食物是營養的來源,而營養是健康的根本,由於國人飲食逐漸精緻化,隨著全穀雜糧精製後,將喪失許多珍貴營養成分,烹調過程糖、鹽及醬油等調味品過度添加也將影響健康。因此,我國政府已通過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及廣設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將主動走進社區指導團體營養教育、營養照護相關人員培訓,及輔導長者共餐餐點、餐飲業者高齡友善健康飲食、個別營養諮詢等。 活動現場,由金門大學學生示範以傳統膨發設備製作高粱爆米花與製作健康穀飲。金大表示,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下,食品科學系學生得以進行自主學習,將高粱以膨發處理,賦於色香味與即食性,開發出新產品「粱好糯菓子」,並於「第一屆長期照顧永續發展論壇」獲得特優等殊榮。 參賽同學徐紫晴也在活動現場為民眾解說表示,該產品是以金門戰地政務歷史為背景,將傳統融合創新概念帶入設計,來推廣金門在地飲食文化。
-
南石滬公園喊泉元旦起調漲 每次體驗收費二十元
金湖鎮南石滬公園喊泉體驗費用金額自一一四年一月一日起調整,每次體驗收費由新台幣十元調整為新台幣二十元,金湖鎮公所歡迎蒞臨園區參觀與喊泉互動體驗,且設備均隨時消毒處理,請旅客及鄉親放心使用。 金湖鎮公所表示,南石滬公園喊泉設施開放時間為:一、冬令時間︰自十月至三月,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止(中午未休息);二、夏令時間︰從四月至九月,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止(中午未休息),金湖鎮公所歡迎大家一同來吶喊。 位於金湖鎮的南石滬公園「喊泉」景點於二○二○年七月一日正式啟用,遊客只要投幣即可對著造型大喇叭大聲吶喊,超過五十分貝即可啟動噴泉,喊越久、噴泉噴得越高,十分紓壓和療癒。金湖鎮公所表示,喊泉設施主要為互動式噴泉概念,將聲音音量數轉換為加壓馬達的動力數,並反應在噴泉的強度與高度,產生噴泉與使用者之互動效果。 南石滬公園藉由結合花崗岩地形及海岸線的景致,讓民眾和遊客藉著「喊泉」吶喊舒暢身心,亦具有寓教於樂效益。金湖鎮公所指出,南石滬公園休閒遊憩設施設立與礦場遺址活化利用,串聯周邊景點,形塑完整區域遊憩網,創造獨特文化場域風貌,提升金湖鎮整體觀光遊憩品質,進而帶動地方整體觀光發展成效。 此外,南石滬公園位於金門島東南角,與料羅港、媽祖公園相鄰,它的前身為花崗石礦場及碎石場,從一九七一年八月開始採礦至二○○二年一月一日因產能不符經濟效益而停止生產。金湖鎮公所說,南石滬礦場停止生產後,轉型為「南石滬公園」,昔日採礦留下的礦坑,積水形成湖泊,老舊碎石場設備依然矗立在礦坑旁,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搖,展現出文化產業,亦有豐富海洋生態資源,兼具地區運輸、產業、生態、教育等多元特色。
-
成功村內岔路口交通意外事故 無人傷亡
金湖地區於前日發生一起交通意外事故,有兩部自小客車在成功村莊內岔路口碰撞,幸無人受傷,經警方初步檢測結果,雙方駕駛人酒測值均為零,相關肇事責任由警方調查中,同時警方提醒駕駛人行經路口應先停看聽,以確保行車安全。 警方表示,該起交通意外事故發生於十六日下午五時四十四分左右,由陳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從成功村內岔路左轉環島南路三段,與洪姓男子駕駛自小客車由環島南路三段往成功路口方向直行,兩車在該路口發生碰撞,導致洪姓駕駛車輛失控撞擊路緣石後,打滑駛入路邊草叢,陳姓駕駛人自小客車車頭損毀、洪姓駕駛人自小客車右側車門刮傷等車損情形。 金湖分局據報後到場處理,經初步檢測雙方駕駛人酒測值均為零,該起事故所幸無人受傷情事。金湖分局提醒說,汽機車行經路口應先停、看、聽並依照路權優先順序讓車,如少車道車應讓多車道車先行,轉彎車應讓直行車先行,左方車應讓右方車先行,並隨時做好讓車、減速之準備,以確保他人及自身之安全。
-
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縣市巡迴輔導
衛生福利部委託東吳大學辦理一一三年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縣市巡迴輔導於16日在金門縣政府大禮堂辦理,由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專員鄭惠娟、東吳大學社工系李淑容副教授及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林宏陽教授指導,邀集金門就業中心及社會處人員共同參與,研討金門縣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計畫運作方式及合作機制等相關議題。 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縣市巡迴輔導由東吳大學社工系李淑容副教授及社會處黃處長雅芬共同主持,衛生福利部期望透過巡迴輔導了解金門縣推行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之服務模式、工作流程及執行計畫遭遇之困境,進而協助各縣市日後在推動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服務能夠更加完善,並強化社勞政合作機制。 社會處長黃雅芬感謝衛生福利部辦理此次巡迴輔導促進社政及勞政單位橫向溝通及凝聚服務共識,她也感謝各位委員給予回饋及寶貴之建議,包括在金門縣社政及勞政方有各自專責窗口,能即時進行聯繫與協調,另在各鄉鎮公所及相關網絡單位的協助下,能夠精準且即時地將有就業需求民眾轉介至縣府,由社勞政雙方共同提供服務。 另外,在其聯繫會議針對流程圖做滾動式的修正,讓雙方往後執行業務合作上能更加流暢,並於社勞政雙方共案及網絡會談時可更加緊密,細節上能增加細緻度,讓社政及勞政方共同精進金門縣社勞政聯合促進就業計畫整體運作模式。
-
烈嶼首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揭牌啟用 陳福海:扎根零歲教育 提供新生兒家庭全方位資源
烈嶼鄉第一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成立,昨(16)日上午由縣長陳福海主持揭牌啟用,陳縣長表示,「扎根零歲教育」是當前重要政策,縣府持續於各鄉鎮布建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小型托嬰中心),營造友善托育環境,提升本縣托育量能,提供有托育服務需求的家庭一個近便、專業、整合性高且較完整的托育服務資源,減輕家長育兒負擔。 金門縣政府委託社團法人金門縣嬰幼兒托育協會辦理本縣烈嶼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利用在烈嶼衛生所後方的原有西方日照中心建築物空間,規劃打造一處友善托嬰中心,並於昨日上午十一時舉行揭牌儀式,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揭牌,副縣長李文良、烈嶼鄉長洪若珊、縣府社會處長黃雅芬、衛生局副局長李金治、烈嶼鄉代會副主席吳福全、鄉代表洪雅明、林宜蘭、方駿洋、洪健中、西口村長孫先雄、村民林德明等各界來賓、以及家長在場見證烈嶼鄉第一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成立的喜事。 陳縣長指出,縣府積極推動「扎根零歲教育」政策,整合衛生局、醫院、社會處等公部門資源,詳細確實掌握地區新生嬰幼兒的人數,提供新生兒家庭全方位的支持與資源,透過縣府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期望能夠為每一個家庭打造友善的育兒環境,讓新手父母能夠安心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並在育兒過程中獲得充分的支持,縣府持續努力營造友善托育環境,協助家長兼顧就業與育兒,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啟用典禮現場,也有不少爸媽手中抱著小寶寶,最小僅出生兩個多月,一起到場參觀了解托嬰中心全新設備和環境,爸媽們紛紛稱讚托嬰中心設計得相當貼心,並感謝陳縣長的支持,縣府團隊的用心,提供如此完善的托育空間,讓他們能放心工作,把孩子安心交給專業人員照顧。陳福海縣長也將在場的孩子們抱在手中,細心呵護,並熱絡與爸媽們分享自己含飴弄孫的生活點滴,場面相當溫馨感動。托育人員引領陳縣長等來賓參觀內部設備,陳縣長也貼心為每位在場家長、幼兒準備一份禮物,傳達滿滿的祝福。 陳縣長笑著分享,「每天回家看到孫子們的笑容,總能讓他卸下一身壓力疲累,感覺到活力滿滿。」陳縣長表示,自己有八個多月大的孫子,能體會家長的心聲與托育需求,不管是公共托育小家園,或是規模較大的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目前金門整體的托育量能還不足家長的需求,大金門地區還有很多家長在等候補名額,烈嶼托嬰中心的成立讓縣府在支持家庭、促進育兒友善環境方面又邁出了重要一步。陳縣長肯定縣府社會處團隊的努力、也感謝烈嶼鄉公所和社團法人金門縣嬰幼兒托育協會的辛苦付出,從籌備規劃到成立,以不到一年時間成立了烈嶼鄉第一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提供完善的育兒環境。 陳縣長表示,托嬰中心的設立,不僅提供了專業、安心的育兒服務,也為家長減輕了育兒負擔,特別是對雙薪家庭而言意義重大,縣府為營造友善托育環境,協助家長兼顧就業與育兒,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一直致力於提供多元化的托育模式,提升嬰幼兒托育服務品質,提供優生、優養之育兒環境,是縣府團隊努力的重要施政目標,未來仍繼續建構完整托育制度,期能透過公托的廣設提升本縣托育量能,使幼兒照顧者可以得到完整的托育資訊,獲得喘息機會及各項育兒知能,落實推動各項托育政策與發展。 陳縣長重視烈嶼幼兒教育環境,陳縣長提及烈嶼目前三所國小腹地不大,現有的幼兒園空間有限,進行修繕的效益不大,縣府集中資源,整合烈嶼三所小學的幼兒班,計畫在烈嶼國中腹地建構一所優質的特色幼兒園,小學也就有空間來改變學習環境,讓烈嶼幼兒從零歲至2歲有完善托育環境,2歲至6歲也有優質的幼兒學習環境,快樂學習、成長。 陳縣長期許縣府團隊透過資源整合,一起努力打造一個友善的育兒環境,提供優質托育照顧品質及托育環境,最重要是營造孩子快樂成長的環境,讓年輕父母可以將幼兒放心托顧於托嬰中心,讓家長放心回歸職場,增加家庭收入,減輕照顧負擔。 烈嶼鄉長洪若珊表示,她以歡喜的心情來參加揭牌儀式,很感謝陳縣長重視離島幼兒教育環境,大力支持設立零歲到2歲的公辦民營托嬰中心、以及計畫建構2歲到6歲的優質幼兒園,提供優生、優養的育兒環境,讓家長可以無後顧之憂,安心工作。洪若珊說,有效整合政府資源與民間力量,會增強資源能量,感謝陳縣長和縣府社會處、金門縣嬰幼兒托育協會理事長吳淑鴛和團隊用心為烈嶼建構優質托育環境,讓更多年輕家長有照顧幼兒的選擇。未來,大金門或是在台灣工作的年輕鄉親也可以放心托育孩子,有更多孩子因托育來到烈嶼,有更多好事在烈嶼發生。 副主席吳福全表示,少子化的嚴重問題,非單一的生育問題,工作生活的經濟壓力以及照顧小孩等很多問題,很感謝陳縣長和縣府團隊關心離島育兒環境,當時先於烈嶼上岐國小開始推動2歲幼幼專班,成果獲民眾支持及迴響,再擴及大金門各鄉鎮學校,烈嶼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的成立,讓陳縣長推動「扎根零歲教育」的幼托政策更落實鄉親的殷切需求,減輕家長育兒的負擔。 金門縣嬰幼兒托育協會理事長吳淑鴛很感謝陳縣長和社會處、鄉公所的協助,才能順利成立這一處公辦民營托嬰中心,為烈嶼家長提供托育服務。吳淑鴛提及她於102年成立民間托嬰中心,之後也在陳縣長和縣府團隊的支持下,順利在金湖鎮成立第一家公辦民營托嬰中心,金門大橋未開通前也在烈嶼后頭成立小型托嬰中心,托育人員要辛苦搭船到烈嶼工作,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能做社會有幫助的事,付出是有所回饋的,如今大橋通車的便利,希望托嬰中心能為家長提供安心的育兒服務。 吳淑鴛表示,該中心可招收20名0-2歲嬰幼兒,目前還有名額,採混齡收托,現場環境符合兒童適齡發展與安全健康,歡迎大、小金門有托育服務需求的家長,可於上班時間洽詢承辦單位:社團法人金門縣嬰幼兒托育協會,服務專線電話:082-36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