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守護青少年健康 拒菸夏令營8/26登場
為了讓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充實自我、遠離菸害,金門縣衛生局特別委託中國青年救國團直屬福建省金門縣團務委員會,將於8月26日至28日,在金門青年活動中心(地址:金城鎮環島北路一段1號)舉辦「青春無敵 敢夢敢行—青少年拒菸夏令營」。活動為期三天,招收對象為國小二年級至國中生,名額40人,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這項活動不僅豐富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更重要的是透過寓教於樂、體能運動、休閒互動與知識學習等多元課程,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菸害防制觀念,學習拒絕吸菸與同儕勸誘的技巧,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勇敢向菸品誘惑說「不」,進而守護自己及家人朋友的健康。 拒菸夏令營即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報名方式為線上填寫報名表(網址:https://reurl.cc/EQ4Oa0)或掃描QR code(如圖),並須繳交家長同意書與500元保證金(活動結束後退還)。相關問題可洽救國團金門縣團委會,電話:082-325722。 營隊將安排健康生活教育課程,培養學員養成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正向交友等生活習慣,並引導青少年認識菸害對身心健康的長期影響。參與者將在活動中成為「健康小尖兵」,把拒菸觀念帶回家庭與校園,推廣無菸生活圈,影響更多同儕加入健康行列。 金門縣衛生局呼籲,青少年正值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應珍惜健康、遠離菸害,並積極參與正向、有益的暑期活動,讓青春更有價值、更無負擔。希望透過這次夏令營,讓更多青少年掌握拒菸技能,勇敢築起健康防護牆,營造無菸的成長環境。
-
《鯨豚博物學》講座 即起報名
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合作,將在八月三十日(星期六)辦理一場《鯨豚博物學:從牠們的聲音到我們的責任》講座,有興趣的民眾,可從即日起透過掃描QR code(如圖)填寫表單報名,或洽金門野保協會粉絲專頁詢問報名,額滿為止,歡迎有興趣的夥伴踴躍參加。 這場《鯨豚博物學:從牠們的聲音到我們的責任》講座,活動時間為八月三十日(星期六)的早上九點起至十一點為止,地點在水試所二樓會議室舉行。 水試所表示,該項講座的內容,主要介紹鯨豚物種的多樣性及感官演變、瞭解現今所遭遇的生態挑戰與困境,並透過宏觀的視角看見國際之間於鯨豚保育議題上所作出的種種貢獻;活動的人數限定為三十名,且全程參與的民眾將可以取得兩小時的環境教育時數。 鯨豚是海洋中迷人的居民,擁有悠久的演化歷史、驚人的物種多樣性和獨特的感官世界,牠們不僅展現出生命的智慧,也面臨著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與挑戰。水試所指出,此次的講座,將邀請臺灣爬行動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曾文宣擔任講師,從鯨豚的物種分布、體型、行為等多樣化特徵認識其適應環境的演化方式,並瞭解近年來牠們受到人為活動的各種影響,希望藉由國際鯨豚保育案例的介紹,帶領大眾認識鯨豚並關注牠們的生存挑戰。
-
閩風親子學堂 用金門話相借問、認識傳統建築和顏色
文化園區管理所「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8月各場次活動陸續進行中。日前,講師許梓恬帶領學員用金門話認識金門地名。另外,李曉君、董雅雯兩位講師則以繪本引導,讓學員認識傳統建築、顏色、生活常用語金門話的講法。 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8月各場次皆已額滿,9月場次將陸續開放,歡迎各界踴躍參與,一起感受金門話的魅力。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為推廣及傳承金門話,讓語言學習走入家庭與日常生活,自7月起舉辦「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邀請講師到場分享,規劃以親子共學為核心,透過說故事、讀繪本等生動方式,營造輕鬆、趣味的語言學習環境,7月開辦以來,引起熱烈迴響,8月10場次陸續進行中,各場皆報名額滿。 在8月6日的活動中,講師許梓栝,帶領學員「相借問」,以及用金門話認識在地地名,朗讀〈草猛公〉、〈指頭仔謠〉,最後更以金門話分享充滿在地文化特色的兒童繪本故事《坑坑洞洞》,學員也動手製作可愛的歡樂豬,在輕鬆互動中自然開口說金門話。 8月16日上午場,講師李曉君,透過繪本「阿公阿嬤的三合院」,帶領學員認識金門傳統建築與家中長輩的正確讀音,並在林欣怡老師指導下,學員親手打造獨一無二的花花提袋。下午場次邀請董雅雯老師到場分享,她透過繪本「小黃點」與「蠟筆盒的故事」,引領學員在互動中認識顏色與常見詞彙的金門話講法,最後手作體驗,在李曉君老師協助下,親子動手完成實用的奶油膠九宮格抽屜,帶著滿滿的收穫賦歸。 為響應文化部推廣金門在地母語政策,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承辦之「金門話說故事活動│閩風親子學堂」系列課程熱烈展開中。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指出,「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自7月開跑,吸引許多家庭及對金門話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與,希望藉由活動,親子或民眾經由有趣、活潑的方式學習金門話,並將其融入生活,提升語感與語言認同,讓金門話更普遍於生活場景中落實。
-
地方創生帶動發展 社區規劃師協會觀摩績優單位
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於日前辦理「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實作暨駐地輔導計畫」成果觀摩活動,30餘位成員實地走訪113年度4個績優社區,透過簡報分享以及實地觀摩,相互交流學習。以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理事長許丕肯表示,學員藉由活動向各社區學習取經;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打造出屬於社區的獨特價值與魅力,讓居民更深度認識在地文化,進而邁向社區永續發展。 活動吸引30餘位成員參與,分別走訪后沙、瓊林、蘭厝、斗門等4個績優社區,透過簡報分享規劃理念和執行成果,並實地觀摩、交流互動、學習,以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由內政部國土管理署指導、金門縣政府城鄉發展處主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承辦。依據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的說明,「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總計有13個社區參與微型設計實作競賽。經過提案評選、動工執行、期中輔導、期末成效驗收等作業程序,最後評定后沙「鱟沙下海口意象工程」、瓊林「防空洞改造及再利用」、中蘭「櫻花步道及法式滾球場」、斗門「地瓜酒莊及環境綠美化」等績優單位,成果豐碩,並規劃辦理觀摩參訪。 該「113年度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實作暨駐地輔導計畫」成果觀摩活動共計有36位社區幹部、社區規劃師等參與。活動首先由各社區簡報說明計畫緣起與規劃理念、執行經過與計畫成果,接著進行工作經驗交流與心得分享,並頒發獎狀及獎金,活動為期半天,安排與會成員彼此互動、交流、分享與學習,期增進社區規劃師的學能,提升整體社區營造規劃運作成效。 金門縣社區規劃師協會理事長許丕肯期許各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群策群力,結合在地特色元素及潛力資源,創造屬於社區的特色價值,讓社區民眾可以認識更深度的在地文化,也藉此挖掘地方價值和獨特魅力,進而邁向社區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許丕肯感謝各社區透過居民參與模式,進行社區風貌營造及環境整理美化,內容結合地方特色元素及潛力資源,達到社區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他強調,當前社區整體營造的趨勢是導入「地方創生」操作主題,引導社區積極將環境綠美化成果,透過活化利用、社區微旅行結合地方創生工作發展推動,再加入合作社的經營模式,以達改善經濟、生活水平的最高目標。
-
鮮採桑椹作奶酪 農試所辦加工製作教學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每年皆會結合試驗栽培情形,推出多場加工體驗活動,日前有一場桑椹奶酪製作,除了帶領親子走進田間感受收成的樂趣,也在講師楊明幼的帶領下,將摘採之桑椹,經過簡易之加工處理,完成美味可口之桑椹奶酪。 該場「親子鮮採桑椹│桑椹奶酪製作教學課程體驗活動」讓與會親子走進休閒農場,領略採收的樂趣,也增進民眾對作物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進一步透過加工製作教學,讓民眾了解作物之多元用途。 活動中,親子在講師楊明幼帶領下,將桑椹經過處理,並分別完成吉利丁粉和以鮮奶液之過程,將桑椹果肉放入奶酪杯中及倒入完成的桑椹鮮奶液。最後,將降溫後的桑椹鮮奶酪放進冰箱冷藏8小時以上,確認完加入桑椹汁液混合全凝固即完成桑椹奶酪,由親子帶著滿滿的收穫及垂涎欲滴的作品賦歸。 講師提醒親子會後於家中製作要注意的細節,藉以有效提昇作物的多元用途。
-
黑車碎窗白車破鏡 離職員工砸車被逮
本縣昨(18)日發生砸車事件,地點分別位於金城鎮民族路及金寧鄉下堡村,兩輛屬於同一家公司所有的車輛接連遭人破壞,車窗幾乎全數碎裂,現場滿地玻璃碎片。警方獲報後立即展開調查,並於昨日下午2時許迅速將涉案的吳姓男子查緝到案,全案依規定移送法辦。 據金城分局調查,事件發生於昨日上午8時許。第一起為停放在金城鎮民族路的一輛白色賓士轎車,車窗遭人以硬物砸毀,碎片四散一地;第二起則是停放在金寧鄉下堡村的一輛黑色自小客車,同樣被砸得破損不堪。兩輛車均屬同一家公司所有,疑似因勞資關係緊張,才成為洩憤目標。 警方調閱監視器後,迅速鎖定涉案對象,經比對確認,犯案男子為該公司的一名吳姓前員工。據了解,該男子與公司間存在勞資糾紛,疑似因離職過程心生不滿,情緒失控下選擇以極端方式報復,遂持物砸毀車輛。警方隨即展開追緝,最終在昨日下午順利將嫌犯拘提到案。 本案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行為已嚴重影響公共秩序與社會安全,並涉及刑法毀損罪,依法可處刑責。警方強調,將全力蒐證並依法偵辦,絕不寬貸,以展現維護治安的決心。 金城分局同時呼籲,勞資雙方如遇爭議,應透過合法管道解決,例如向勞動部相關單位提出申訴或申請勞資爭議調解,藉由理性對話化解歧見。暴力行為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更可能觸法,讓自身陷入更大困境。警方也提醒社會大眾,遇到爭執應保持冷靜,妥善處理情緒,避免因一時衝動釀成刑責。警方將持續強化治安維護,對任何滋事、暴力事件絕對「零容忍」,以確保民眾生活安定與社會和諧。
-
千人護持水陸大法會 義工奉獻莊嚴道場
梵音繚繞、香燈莊嚴,金門舉行殊勝盛典「2025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來自台灣、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高僧大德齊聚主法,七天壇場肅穆莊嚴,善信齊心祈願,將十方法界的慈悲願力匯聚於此,祈求眾生離苦得樂、風調雨順、兩岸和平、世界安寧。本次法會除高僧主法外,亦有眾多義工投入協助,從場地維護到香積供養,默默支撐這場殊勝盛會圓滿進行。 此次法會同時啟建內壇與外壇,外壇以梁皇大壇為主,並設有華嚴、淨土、法華、楞嚴及諸經壇。壇場內經典齊誦、佛號聲聲不絕,氛圍莊重祥和,讓在場信眾沉浸於法音與慈悲願力之中。 縣長陳福海17日早上7時即親自到場上香,虔誠祈願金門平安順遂、鄉親健康喜樂。他表示,水陸大法會凝聚信眾的善念與祈福能量,不僅是宗教盛事,更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透過佛法莊嚴的薰陶,讓社會更添祥和,也讓參與者在心靈上獲得啟發與平靜。 金門佛教會理事長性海師父表示,水陸法會自壇場布置到儀軌進行,雖各有分工,但皆能在一念虔誠中凝聚整體力量,充分展現佛教「合和共成」的精神。他強調,每一場法會的圓滿,都是眾人同心協力的成果,這份團結正是佛教慈悲智慧的最佳體現。 在法會的圓滿進行背後,更少不了一群默默付出的義工。他們分別肩負環保、引導、關懷、護理、交通維護等任務。有人清晨即完成場地清潔,有人耐心協助交通動線順暢,也有人貼心守護長者的安全。不同崗位、相同願力,他們以服務眾生的心,讓整場法會莊嚴順利。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香積菩薩」的大寮義工們,長時間堅守灶前,汗水與真心化為供品與膳食,確保七壇供養圓滿進行。他們將每一道菜餚視為對十方法界的虔誠供養,即便衣襟早已被汗水浸透,仍以笑容與謙卑之心迎接這場殊勝法筵。這份無聲奉獻,不僅凝聚了群策群力的護持精神,也營造出法會清淨殊勝的氛圍。 縣長陳福海也特別探訪義工團隊,逐一向大家表達慰問與感謝。他親切地與負責環保、交通的義工們交談,關心他們的辛勞與需求,並肯定他們為法會默默付出的精神。他強調,正因有這群無私奉獻的義工,法會才能莊嚴順利舉行,而這份奉獻不僅是宗教的支持,更是社會最珍貴的善行力量。 同時,17日的法會現場也有由中國醫藥大學副院長高尚德領軍的醫療團隊,特別設立義診站,免費為信眾量測血壓、檢測血糖並提供健康諮詢。醫師們耐心傾聽、細心診療,讓參與法會的信眾在心靈獲得滋養的同時,也能兼顧身體健康。義診活動結合宗教祈福與醫療關懷,充分展現出慈悲濟世的精神。 此外,由道證法師帶領的中華花藝組,以虔誠心意將花供養佛菩薩。花供象徵清淨光明與福慧圓滿,不僅莊嚴壇場,更啟發參與者的法喜。花團錦簇之間,信眾彷彿看見自性光明,增添一份靜美與祥和。 文化層面上,此次盛會也獲得影像紀錄。旅台鄉親李台山的感召下,被譽為「台灣紀錄片女王」的丁雯靜導演特率團隊跨海來到金門,全程紀錄這場殊勝法會。丁導以人文關懷與敏銳影像語言見長,曾多次榮獲金鐘獎,製作三十餘部紀錄片,創下兩岸歷史紀錄片的紀錄之最。此次她以鏡頭捕捉莊嚴氛圍與動人時刻,為金門留下珍貴的文化影像資產。 七天法會期間,梵音悠揚、善念流轉,凝聚社會「共善」的精神。正如顏淵所言:「願無伐善,無施勞。」行善不求名利,付出不計回報,每位參與者的心念,都化為守護社會的溫暖力量。 在佛光普照下,信眾以虔誠之心、同心之願,為金門祈福,盼望祥和長存、百姓安居樂業。縣長陳福海也再次誠摯祈願,願佛法庇佑金門永保平安,讓鄉親生活安穩喜樂,共同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
春暉志工跨海增能研習 新竹金門共推反毒安全教育
為培育春暉志工專業知能,並加深對新興毒品影響的理解,教育部新竹市聯絡處近日特別率領春暉志工團隊跨海前往金門,舉辦「114年春暉志工增能訓練暨反毒知能研習」。此次課程內容涵蓋志工增能、反毒知能研習與戰地文化探索,安排多元而完整,不僅結合安全教育宣導活動,也邀請彰化、南投聯絡處及臺中市教育局等三縣市的軍訓督導暨校外會執行秘書參與擔任講座與顧問。藉由跨縣市的專業交流,進一步凝聚團隊共識,強化志工的目標感與行動力,提升默契、問題解決能力與臨場應變能力。 此次選擇與新竹市相對遙遠、文化風貌獨特的金門作為異地研習場域,別具意義。透過離島的特殊環境,讓新竹市的志工夥伴跳脫日常框架,在全新場域中激盪創意,進一步深化對青少年安全議題的理解與應對策略。活動由教育部新竹市聯絡處軍訓督導林士成親自率隊,帶領新竹市春暉志工走出校園、走進離島,展現對全台青少年健康與安全的積極關注。 金門縣聯絡處與在地春暉志工展現滿滿熱情,親赴機場迎接遠道而來的新竹市團隊,以熱忱與活力營造溫暖氛圍,讓交流活動自起點便充滿情誼與感動,也為後續的研習課程奠下良好基礎。 活動第二天正值暑假期間,亦是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安全風險潛在增加的重要時段。因此兩地聯絡處共同規劃「青春專案」系列行動,並由新竹與金門春暉志工攜手推動,以實際行動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啟動儀式特邀副縣長李文良及地主學校金門農工校長共同揭開序幕。 副縣長李文良在致詞中指出,看到此次活動展現出「有溫度」的交流特質,深受感動。他強調,透過志工的傾聽與對話,不僅能更精準掌握第一線需求,也能貼近孩子的內心。他並提醒志工們:「良好的工作團隊關鍵在於人和,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創造最大價值。」李副縣長感謝志工們跨海相聚,並期待此行能讓雙方共同攜手,持續在青少年安全教育上發揮更大力量。 交流活動中,與會人員分享了各縣市在推動安全教育上的努力與挑戰。金門農工校長吳志衍表示,各縣市聯絡處在軍訓教官轉型後,人員結構與過去已有顯著不同,也面臨新的挑戰。然而,他相信金門聯絡處團隊在守護縣內孩子安全上必將盡心盡力,堅持到最後一刻。吳校長更強調,春暉志工是聯絡處最重要的協助推手,每一位志工身上都承載著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正是推動教育工作持續前進的動力。 此次活動也透過跨縣市經驗分享,設計出多元課程,讓交流過程更富教育意義。新竹聯絡處以話劇表演的方式進行安全教育宣導,生動活潑,寓教於樂;金門聯絡處則安排「手作小掃把課程」,讓志工們親手製作「吉祥小掃把」,象徵將人生中的負能量掃除乾淨,留下幸福與正能量。 教育部金門聯絡處軍訓督導暨學生校外會執行秘書溫欣屏表示,透過手作課程,志工不僅體驗了自我淨化的寓意,也在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與凝聚感。她指出:「學生的學習歷程猶如人生旅程,需要指引與包容並重。」這次跨縣市的聯合行動,正是深化情感連結與合作默契的重要契機,展現教育單位與志工們共同守護學生安全的堅定承諾。 透過這次研習與交流,金門與新竹兩地志工夥伴不僅攜手共構「零毒害、安全校園」的願景,也為未來防制行動開啟新的合作契機。雙方期待持續推進安全教育升級,並以更多創新方式讓宣導活動貼近孩子日常生活,降低潛在危險因子,為青少年打造更堅實的安全網絡。 本次跨海研習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與經驗的交流,更是一場情感與使命的連結。新竹與金門春暉志工攜手同行,展現出跨越地域的教育力量,讓「守護下一代」的理念更加落實於行動。藉由持續不斷的努力,兩地聯絡處與志工夥伴將繼續肩負責任,為打造無毒、安全、幸福的校園環境而不懈奮鬥。
-
三大親子館創造力共學課程圓滿結業
由金門縣政府社會處主辦,蘭湖、醫遊及生態三大親子館共同承辦的《親子創造力共學課程》,歷經五週的學習旅程,於8月16日至17日溫馨舉辦結業典禮。課程自7月中展開,融合「任務式遊戲×創意思考×家庭互動」三大特色,吸引超過28組親子家庭熱情參與,不僅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更為金門零歲教育注入嶄新能量。 結業典禮分別於8月16日在醫遊館與蘭湖館、17日在生態館舉行。典禮上由縣府社會處處長王茲繐、課程指導者陳龍安教授及各館主任親自頒發「全勤獎」與「高階挑戰章」,並贈送獎品與結業證書,表揚親子們五週以來的用心投入與持續努力。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小朋友臉上洋溢自信笑容,家長則在溫馨交流中彼此分享學習成果與心得。 在頒獎之前,陳龍安教授特別以「問、想、做、評」為題,進行一場精采的總結演講。他指出,創造力是一種能陪伴孩子終身的核心能力,家長在過程中所給予的信任、陪伴與引導,正是孩子最強大的支持。他勉勵家長們將這套思維方法延伸到日常生活,引導孩子勇於發問、善於思考、敢於嘗試,並學會檢視與改進,讓孩子在探索中建立自信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許多參與課程的家庭表示,五週的共學歷程不僅讓孩子在遊戲與實驗中激發無限想像,更大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透過課程設計的家庭互動環節,父母與孩子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找到新的教養靈感與方向,也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創造更多陪伴與對話的機會。 社會處處長王茲繐在典禮中指出,縣長陳福海一直重視家長的教養責任以及幼兒的照顧品質,縣府近年積極推動「扎根零歲教育」,希望藉由專業師資與在地資源的整合,持續推出多元且具啟發性的家庭課程。他強調,唯有從零歲開始扎根,才能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也能幫助家長在教養之路上獲得更多支持與信心。 此次《親子創造力共學課程》不僅是一段知識與技能的傳遞,更是一場親子間心靈的交流與共成長的旅程。隨著課程圓滿結束,參與的家庭帶著榮耀、感動與新的啟發繼續前行,也為金門的親子教育翻開了嶄新的篇章。
-
跨域融合在地文化 金門防災創意亮相高雄
為提升親子對校園環境安全與防災教育的認知,教育部8月15日至16日在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盛大舉辦「守護臺灣歷險記」防災教育嘉年華,邀請全國各縣市齊聚一堂,展現113年度防災教育的豐碩成果。活動以互動體驗、創新展示和知識傳遞為主軸,吸引許多親子踴躍參與,現場氣氛熱烈。金門縣亦不缺席,由本縣防災教育輔導團總召集人、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率團參展,展出烈嶼國中師生設計的創意教案作品「追風雞」風向風力感測教具模組,成為現場矚目焦點,深受家長與學童喜愛。 「追風雞」教具模組的發想,源於金門大橋通車後,烈嶼居民對於強風對交通安全的切身體驗。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與團隊師生,將這份在地生活經驗化為教材,結合烈嶼傳統信仰的守護神「風雞」及知名地標「八達樓子」的文化意象,設計出兼具趣味與功能的教具模組,能清楚呈現風向與風力等級。此作品不僅是防災教育的教材,也跨足地理、生活科技與文化學習,讓學生在互動操作中理解風力與生活安全的密切關聯,堪稱兼具地方特色與實用價值的跨域教案。 除了成果展示,嘉年華也舉行「第13屆防災教育績優縣市、學校及有功人員頒獎典禮」,表彰長年投入防災教育推廣的縣市與師生團隊。金門縣今年延續去年的亮眼成績,再度傳出捷報,共有三所基礎學校及兩位教育人員獲獎。上岐國小榮獲「績優學校」、西口國小榮獲「優選學校」、烈嶼國中則獲頒「佳作學校」。個人獎部分,中正國小校長陳為信因長年擔任防災教育輔導團總召集人,獲得「資深召集人—銅獎」的肯定;金湖國小教師方玲琳則榮獲「防災教育推動有功人員(教學組)」殊榮,展現金門教育團隊深耕防災領域的努力。 方玲琳老師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現為金湖國小視覺藝術教師。自108年起,她便將設計專業融入防災教育,迄今已投入五年多。她擅長運用平面設計與資訊科技,將防災觀念轉化為生動的桌遊、文創品與教具,並融入金門的文化元素。曾推出「勇闖空汙防制風獅島」桌遊、「創意防災避難包L夾」及「關聖帝君統境趣」繪本等作品,讓學生在遊戲中理解防災概念,也讓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生活體驗。 方老師在受獎時表示,防災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與每個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但多數教材內容偏於艱澀,往往難以引起學生共鳴。因此,她希望透過專業設計,把抽象的防災知識圖像化、故事化,甚至結合桌遊與互動元素,創造出既有趣又具教育性的學習工具。她強調,當防災知識能與在地文化連結,就能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進而讓孩子願意主動學習與實踐。 此次高雄嘉年華中,金門團隊的亮相,不僅展現了縣內教育工作者在防災教育上的創新實踐,也突顯了金門善用文化特色結合教育的創意思維。從「追風雞」到各項文創教具,金門將在地風土人情轉化為教材,成功讓防災教育跳脫課本與講述,走入生活與遊戲之中。這份跨域融合的精神,不僅讓金門的作品在全國舞台上受到肯定,也為未來防災教育的推展提供更多啟發與想像。
-
陶瓷廠迎來工研院訪團 盼攜手探索新的可能
金門陶瓷產業再添發展契機,近日陶瓷廠迎來工研院訪團,一行人走進這片由土與火淬鍊而成的天地,親眼見證陶瓷製作工序與產業轉型成果。 成立於西元1963年的金門縣陶瓷廠,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官窯。本次參訪行程中,工研院訪團首先聆聽陶瓷產業的發展簡報,進一步了解陶瓷廠如何在傳統基礎上推動多元化經營,包括文創商品開發、產業觀光體驗、以及跨領域技術應用等。隨後,在導覽人員帶領下,嘉賓們逐步走入陶瓷生產現場,親身觀摩從陶土選料、拉坯、修胚、上釉到燒製的完整流程。透過實地參訪,訪團不僅感受到陶瓷工藝對於細節的嚴謹要求,也對工藝師傅們專注專業的精神表達高度肯定。 廠內展示區陳列的各式作品,更是讓參訪貴賓留下深刻印象。無論是延續傳統美學的經典器皿,還是融入現代設計的創意陶藝,每件作品都展現出「土與火」交融後的獨特生命力。值得一提的是,陶瓷廠近年積極推廣體驗式觀光,透過手拉坏DIY、柴燒體驗與陶瓷文化展覽,讓更多遊客親自參與,進一步認識陶瓷產業的文化價值。這項努力獲得長官們的高度肯定,也被視為產業轉型成功的典範之一。 廠長林蔚尚表示,陶瓷不僅是一門工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陶瓷承載的是島嶼的溫度與歲月的記憶,而創新則讓這份記憶能夠延續、拓展。期盼藉由這次交流,能與工研院攜手探索新的可能,讓金門陶瓷在傳承之外,也能綻放更多創新火花。他強調,未來廠方將持續在產品開發與技術合作方面努力,無論是在材料改良、環保製程,還是智慧化應用領域,都希望能透過跨界合作,開創陶瓷產業的新藍海。 此次參訪不僅是一次深入交流的契機,更是一場文化與科技的交會。傳統陶瓷工藝與現代科技研發,看似迥異,實則蘊含著許多互補與合作的可能。陶瓷廠也期盼透過產官學三方攜手,能夠創造更多元的發展模式,並持續培養年輕世代對陶瓷文化的認同感與參與度。 陶瓷廠對於工研院長官們的指導表達感謝:這份支持不僅帶來鼓舞,也成為未來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動力。展望未來,陶瓷廠將持續秉持「傳承與創新並行」的理念,在文化保存、產業應用與觀光推廣三方面同步發展,讓金門陶瓷不僅走進人們的生活,更能走向更廣闊的國際舞台。
-
金沙尋找風獅爺APP兌獎 雞鳴山AR旅行風獅爺亮相
金沙鎮公所「尋找風獅爺APP」兌獎活動8月開跑,活動邁入第3個星期,累計有208台灣遊客及20國際遊客完成積木兌換。金門籍本週將可達到兌換門檻。 今年金沙鎮公所結合全島美景和地標新增建6款AR旅行風獅爺,其中,「雞鳴山」於8月15日率先亮相,吸引許多風獅爺迷前往解鎖收集,金沙鎮公所新增警告標語,提醒民眾注意安全;由於8月23日配合公投進行,該週假日不受理積木兌領,敬請遊客特別留意,並請隨時留意APP之推播公告。 金沙鎮公所於每年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由尋找風獅爺活動,串聯轄內豐富的歷史人文及產業特色,期藉以活絡金沙地區觀光活動,及帶動發展,近年地區帶起一股尋找風獅爺的熱潮。尤其,自106年起推出風獅爺微型積木作為獎勵,隔年(107),則委商開發「金沙鎮巡禮之尋找風獅爺」APP,以原本紙本風獅爺護照集章兌獎方式為藍圖,將風獅爺建置在系統中,伴隨民眾之參與和回饋,數量也逐步增加,於110年將全縣風獅爺收錄到系統中,也讓這股尋獅風潮風靡全島,也再次炒熱風獅爺話題以及積木收集熱度。 金沙鎮公所推行APP的第二年起,在廠商協助下,運用AR(擴增實境)技術結合各里觀光景點推出旅行風獅爺,並逐步建置烈嶼鄉或其他著名景點之AR供民眾解鎖收集。民眾只要依照APP所示,至指定的地點,解除關卡任務後,即可收錄於系統圖鑑中,能隨時與AR旅行風獅爺合照,或跟著他的足跡趴趴走遊歷各地金門風光,留下具互動性和紀念性之紀錄,也受到廣大迴響。 值得一提的是,自建置AR以來,旅行風獅爺即成為玩家挑戰兌領積木的重要門檻,尤其是金門籍的使用者。以今年為例,金門籍需要75尊一般風獅爺以及14尊AR旅行風獅爺,由於系統上每週隨機出現4款,因此,自8月1日開跑以來,眼尖的玩家每星期都追著旅行風獅爺的腳步解鎖今年尋獅的任務,已在第一時間搶得兌換券,兌領炙手可熱的風獅爺微型積木,累計今年已推出第9款(官澳)風獅爺微型積木。 依據金沙鎮公所統計,今年「尋找風獅爺APP」開跑已來,統計至8月15日止,活動邁入第3個星期,累計有208台灣遊客及20國際遊客完成積木兌換。而金門籍於本週將可達到兌換門檻。今年金沙鎮公所結合全島美景和地標新增建6款AR旅行風獅爺,其中,一款「雞鳴山」於8月15日率先亮相,由於需集滿14尊才能完成指定任務,因此,吸引許多風獅爺迷前往解鎖收集,為此,金沙鎮公所也特別於APP中新增警告標語,提醒民眾注意安全。 金沙鎮公所指出,依據介紹,「雞鳴山」雞鳴山,后江灣與洋江灣之間海岸突起的一塊礁石,高約19公尺,因為形狀如雞髻(雞冠)一般,故俗稱之為雞髻頭,該地亦是知名的「雞鳴山」營區,現為岸巡管轄,沿著海邊築有海堤、碉堡、高牆,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退潮時候,從鶯山廟前至中蘭海岸,亦可見一層層排列整齊的軌條砦,搭配黃昏落日美景,結合軍事、自然、人文景致,常常吸引旅人駐足。 因此,今年也特別增建,「雞鳴山」AR旅行風獅爺等6款旅行風獅爺,其他包括「莒光樓」、「蚵管哨」、「馬山三角堡」、「將軍酒窖」、「洋山-水獺友善村落」等,都將一一出現,供大家探訪、解鎖、體驗。 金沙鎮公所特別提醒,由於8月23日配合公投進行,該週假日(8月23日及8月24日)。另外,10月4日及10月5日亦不受理積木兌領;敬請遊客特別留意。由於「雞鳴山」地型和地理位置關係,公所雖已就周邊道路整修,但是夜間視線佳,除於APP中新增警告標語,也特別提醒民眾注意安全,並請廣大的風獅爺迷,隨時留意APP之推播公告。若有相關疑問可電洽082-352150轉農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