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清淨公廁擂台賽熱烈開跑
你有使用過讓人驚艷的公廁嗎?乾淨整潔、設施齊全、氣味清新的如廁空間,不再只是都市專利,現在金門也要讓優質公廁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由金門縣環保局主辦的《金清淨公廁擂台賽》,自114年8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隆重登場,邀請民眾誠實評鑑、實際打分,用你的真實感受選出心目中的模範公廁,還有機會抽中家樂福100元禮券! 為了提升本縣公廁品質與維護管理成效,本縣環保局多年來持續推動「友善如廁環境」政策,不僅逐步改善設施老舊問題,也加強日常維護與清潔作業,讓使用者有賓至如歸的如廁體驗。今年更特別以擂台賽形式辦理評鑑活動,廣邀全民參與,用實際的體驗給出最誠實的評價,透過回饋促進公部門與管理單位再精進。 本次活動參與方式簡單,凡民眾至實際列管於金門縣境內的公廁使用後,只要掃描現場張貼的「評鑑抽獎QR Code」,留下對公廁的實際感受與現場照片,即完成一次評鑑。每完成一座公廁評鑑,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每支手機號碼最多可累積五次,提升中獎機率。 環保局指出,《金清淨公廁擂台賽》鼓勵民眾不藏私分享實際使用感受,無論是清潔程度、設施齊全度,還是整體氛圍與便民程度,都是此次評鑑的重要指標。民眾只要誠實留下評論,無論正面或建議意見,都能有效協助改善公共空間品質。 此次活動將於114年9月30日抽出300位幸運兒,每人可獲得家樂福100元禮券,總獎金高達3萬元。不僅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起打造更友善的如廁環境,也能將誠實參與化為實際回饋。 環保局表示,透過這次公廁評鑑活動,讓「乾淨、舒適、安全」的公共廁所成為金門觀光與日常生活的一環,也希望藉由全民參與與實地評鑑的模式,發掘優良管理單位,進一步樹立標竿與典範。 活動網址:https://cyan-shrimp-kw80hx.mystrikingly.com/,更多活動詳情與參與方式,亦可上金門縣環保局官網或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
聯合稽查液化石油氣分裝廠與瓦斯行 未發現偷斤減兩
為保障民眾消費權益與用氣安全,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與消費者保護官,會同消防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高雄分局金門辦事處等單位,辦理液化石油氣分裝廠與瓦斯行聯合稽查作業,重點查核業者是否存在灌裝不足、標示不實及價格揭示不明等行為。 本次稽查對象涵蓋兩家液化石油氣分裝業者,包括聯宏石化企業有限公司與農會液化煤氣灌裝廠,以及13家瓦斯零售業者,分別為文文、華聲、金源盛、世豐、振盛、宏達、中台、許源順、第一、瓦斯中心、農會、金龍與湖盛。稽查小組針對兩家分裝場各抽查20支瓦斯桶,並於13家瓦斯零售業者抽查共96支瓦斯桶,合計檢查136支。 稽查重點除檢查實際灌裝重量是否符合規定,也同步查驗業者是否依規定揭示價格與供銷紀錄。經抽查結果,所有瓦斯桶皆符合經濟部頒布的《液化石油氣經銷業分裝業及零售業供銷管理規則》所訂容許誤差範圍,未發現有偷斤減兩情形。 依據該管理規則第六條規定,液化石油氣容器之灌裝重量與標示重量若有誤差,應於以下範圍內容許:(一)未滿10公斤者,允許誤差為規格的1.5%並加計50公克;(二)10公斤以上、未滿15公斤者,容許誤差為200公克;(三)15公斤至50公斤者,容許誤差為規格的1%並加計50公克。若容器實重欄標示至小數點以下一位者,需另加計50公克量測誤差;若標示至小數點以下二位者,則不再計入額外誤差。 除了秤重項目外,稽查小組亦依《石油管理法》第19-1條規定,查核零售業者是否於營業場所備置氣源流向供銷資料,並揭示零售價格資訊。各受稽業者均已依規設置相關資料與價格揭示欄位,符合規範。 金門縣消費者保護官提醒民眾:若發現所購桶裝瓦斯斤兩不足,可撥打全國消費者服務專線「1950」進行諮詢,或至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網站提出線上申訴(網址: https://cpc.ey.gov.tw/)。消費者擁有知情與申訴權利,縣府將持續透過聯合稽查與教育宣導,守護民眾用氣安全與消費公平。 消保官也建議,零售業者在將瓦斯桶載離分裝場前,可自行以磅秤確認分裝重量,若發現有短缺情形,應即刻要求分裝廠補足,避免後續消費糾紛與損害消費者權益。 金門縣政府表示將持續推動源頭監管與聯合查核,提升用氣安全品質,建立誠信經營環境,保障消費者權益不打折。
-
工藝療癒樂陶陶 藉揉土成器沉澱心靈釋放壓力
由金門國際青年商會主辦的「工藝療癒樂陶陶」手作體驗活動,於2日上午在金門縣陶瓷廠登場。 活動結合陶瓷廠專業師資與場域資源,透過系統化教學流程,引導參與者親手操作陶土、創作個人作品,體驗陶藝創作的藝術性與療癒感。 本次活動由青商會長楊霈璿發起,與金門縣陶瓷廠共同合作,為大眾量身設計入門課程,內容涵蓋陶藝基礎理論、手捏成型技巧、創意設計與個人實作,並由陶瓷廠講師群全程教學。即使是第一次接觸陶藝的新手,在講師細心指導下,也能在短短三小時內完成屬於自己的陶器作品,感受手作創作的成就感與心靈療癒的力量。 金門縣陶瓷廠歷史悠久,為金門重要的工藝據點之一,長年致力推動陶瓷教育與文化技藝保存。此次活動特別開放廠內教學空間與設備,並安排資深工藝講師進行現場指導,從揉土、定型、修整到上釉,每一階段皆詳實說明,讓學員不只是「做中學」,更理解陶藝背後的文化意涵與創作精神。現場不僅是學習場域,更是一座文化交流的平台,讓居民與遊客得以近距離認識金門陶藝產業,重新理解傳統工藝的價值與現代意義。 青商會長楊霈璿表示,青年商會一直致力於串聯地方資源與青年參與,本次活動特別邀請陶瓷廠合作,就是希望讓年輕人與社區居民有機會重新走入在地工藝現場,透過親手體驗感受職人精神與文化溫度。她表示,陶藝是一種讓人放慢腳步、靜心創作的活動,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手作課程,讓更多人從中獲得療癒與情緒釋放,也進一步連結對土地的認同感與參與感。 活動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親子家庭、青年學子與文創愛好者參與。許多學員在課後分享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如此專業的場地學陶藝,不僅學到技術,也透過雙手與陶土的互動,釋放壓力、沉澱心靈。參與者紛紛給予正面回饋,從揉陶到塑形的每一個動作,都讓他們感受到創作的力量與平靜感,真的很療癒、這種活動應該多辦,不但有趣,還可以親子共學。 金門青商強調,透過文化手作活動不僅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更多人有機會重新發現在地文化的美好與價值。陶藝不只是傳統工藝,更是藝術、文化與心理療癒的綜合體驗,能在創作中找到生活的靈感與情緒的出口。 金門青年商會表示將持續與地方各界單位攜手合作,推動更多結合藝術、文創與青年參與的活動,深入社區、連結在地,活化文化產業,帶動青年返鄉與創新動能。同時也希望能為金門打造更多文化參與與療癒生活的場景,讓這座島嶼不僅有歷史與風景,也有溫度與創意。
-
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調整飲食與習慣就能改善
金湖鎮圖書館於2日上午舉辦健康講座,邀請金門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李易擔任講師,與鄉親分享「慢性肝炎與胃食道逆流」的預防與治療。 李醫師分別就慢性肝炎與胃食道逆流兩大常見疾病進行解說。首先,他針對慢性肝炎做說明:慢性肝炎是指肝臟持續發炎超過六個月的疾病,常見但容易被忽略,因其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在健檢或其他檢查中意外發現。李醫師指出,B型肝炎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垂直感染(母嬰傳染)以及血液與體液接觸;而C型肝炎則主要透過血液傳染,例如輸血、共用針頭等。另有一類常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則多與代謝症候群相關,容易出現在糖尿病、高血脂及肥胖族群中。 針對慢性肝炎的預防與控制,李醫師強調均衡飲食與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他建議民眾多攝取蔬果、全穀類食物與優質蛋白質,避免高糖高脂飲食,並應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避免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與保健食品,以免造成肝臟負擔。此外,維持健康體重並規律運動,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是維持肝臟健康的關鍵。李醫師提醒,B型與C型肝炎若能及早發現、規則追蹤與服藥,可有效控制甚至達到治癒。隨後,李醫師進一步講解另一常見現代文明病│胃食道逆流。這是一種由胃內容物反流至食道,引發不適症狀甚至併發症的疾病。透過內視鏡或逆流監測可以發現黏膜損傷或異常的酸暴露,是判斷病情的關鍵依據。他指出,最典型的症狀為「火燒心」,即由上腹部向胸口甚至頸部擴散的灼熱感,另有胃酸逆流到口腔,伴隨酸味或苦味,也是一大特徵。 李醫師說明,胃食道逆流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不少患者透過飲食與習慣調整就能明顯改善。他建議民眾注意以下幾項原則:避免過量進食或高脂食物、睡前三小時勿進食、避免菸酒、減重、抬高床頭等,都是降低逆流機會的有效方法。對於已出現明顯症狀者,應及早就醫,配合醫師指示進行檢查與藥物治療,以免長期逆流導致食道炎、狹窄甚至癌變。
-
銀髮族協會長青學苑將開課 花藝手作當先
金門縣銀髮族協會「長青學苑」即將開課了,其中「花藝手作課程」率先將於下週一登場,有意參加者自即日起開放設籍縣民報名,五十五歲以上長者(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優先報名),全程免費,為達良好授課品質與互動教學,每一主題學習課程限額三十名,額滿為止,報名請洽0935052747,或掃描QRcode(見圖)後聯絡報名。 銀髮族協會表示,此次共四項主題課程,每項課程十二節,分別為: 一、花藝手作課程:八月十一日起至十一月十日的每星期一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上課地點在金門縣銀髮族協會照顧關懷據點(金城鎮民權路一五四號)。 二、舞蹈手語健康促進: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二十八日的每星期二早上九點到十一點,上課地點在金門縣銀髮族協會照顧關懷據點(金城鎮民權路一五四號)。 三、數位資訊課程:八月十四日至十月三十日的每星期四的早上九點到十二點,上課地點在盤山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寧鄉盤山村頂堡一五○號)。 四、藤編手工藝課程:八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四日的每星期五的下午兩點到四點,上課地點在盤山村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金寧鄉盤山村頂堡一五○號)。
-
推動在地社區差異化發展 體現農村記憶與文化自信 何厝社區番薯節揭幕 多元活動展現地方創生實力
金沙鎮何厝社區一年一度的「番薯節」,昨(3)日上午11時在何厝社區熱鬧登場,活動開幕式邀集社區居民、志工團隊與多位貴賓齊聚,共同見證這場從番薯出發、串起農村記憶與社區未來的地方盛會。今年已邁入第三屆的番薯節,以「薯於金門的節日」為主題,結合市集、手作體驗、表演節目與小旅行等活動,展現社區在地創生的實力與活力。 開幕式由何厝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王绣菊主持,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文化局長陳榮昌、金沙鎮長吳有家、金沙鎮民代表蔡連進、勞動部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何浦國小校長陳正字、何斗里里長陳福林、官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楊能輝、何厝王氏宗親會理事長王火盛等來賓均親臨現場支持,與鄉親一同感受番薯節的溫度與熱度。 今年的番薯節規劃番薯市集12個攤位,邀集在地社區、社福團體及文創手作者參與。市集內容豐富,包括康復之友協會展售手工編繩、鑰匙圈、左手香防蚊膏等;何厝社區志工媽媽們則推出蚵ㄚ煎、蚵ㄚ麵線、冬粉、涼麵與石花凍等傳統美食;衛生局則設立三處宣導攤位進行健康教育推廣。 另外,何厝活動中心則設有手作體驗攤位,內容包括番薯皮雕零錢包、土仁粿飾品、番薯餅、番薯蛋黃酥、蚵仔煎與番薯鬆餅等,吸引大小朋友踴躍參與,現場洋溢著親子共學與代間共融的和樂氛圍。 活動一開始就是何厝最具傳統技藝的鑼鼓精彩演出,為番薯節增添熱鬧色彩。副縣長李文良巡視攤位時,親自掏腰包支持社區產品。他特別稱讚志工媽媽現煎的蚵仔煎「特別好吃又Q」,並點出靈魂關鍵在於自製的番薯粉,展現社區食材自足的能力。 李文良表示,番薯節展現社區文化自信與產業活力,是金門推動社區特色化發展的典範。他指出,「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資源與生活記憶,像何厝以番薯為核心,喚起昔日農村的味道,凝聚社區向心力,讓金門每一個角落都能活出風貌與生命力。」 文化局長陳榮昌表示,何厝擁有600年歷史,是金門島最早開發的街市之一,昔日「瓦厝」因水路便利、商賈雲集而繁榮一時,番薯酒的釀造與販售成為社區重要產業。如今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重現這段文化記憶,賦予傳統產業新的生命。他表示,過去農村面臨凋敝與人口外移,如今透過番薯節、蕃薯故事館與小旅行導覽等活動,成功吸引年輕人參與及返鄉,而文化局將持續支持,協助社區將活動制度化、品牌化。 勞動部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表示,每年的番薯節見證社區持續進化與活力展現,期待未來能透過多元就業方案,深化與社區合作,發展社區產業與在地就業機會。 金沙鎮民代表蔡連進坦言,看到何厝社區的豐碩成果,讓他身為洋山社區理事長感到責任重大,未來將更加努力推動社區發展,不讓地方失色。 金沙鎮長吳有家指出,何厝番薯節是金沙地區社區自辦活動的成功示範。他表示,鼓勵社區從自身文化出發,不求辦得最風光,而是要讓社區鄉親與觀光客真正走進來,體驗、參與、留下記憶。吳有家承諾未來將針對社區活動給予預算支持,並建議活動籌辦前可主動與公所溝通,讓資源整合將更有效率。 何厝社區理事長表示,社區活動一屆一屆慢慢辦、持續改善,讓番薯節成為一年一度的亮點。他期待未來能與金沙風獅爺文化季等大型活動串聯,提升能見度與參與度。王文思強調,何厝的番薯不是只有味道,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一段時代的記憶。 志工媽媽們徹夜熬煮石花凍、現場製作的蚵ㄚ煎,傳遞的不只是手藝,還有一份屬於這片土地的溫柔與執著。在番薯的香氣中,何厝這個曾經熱鬧的街市,正在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節慶與行動,重新找回昔日榮光,開創「薯於金門的節日」的希望藍圖。 據悉,何厝社區自民國111年啟動「蕃薯故事館」與社區商店計畫,開始系統性推動地方創生。以番薯為核心,連結在地產業、文化記憶與就業培力,開創包括導覽解說、手作講師、產品研發與文宣設計等多元職能,成功吸引青年返鄉,為社區永續發展奠下基礎。112年,社區活動中心建置完成,提供加工與展售空間,成為遊客體驗在地文化的窗口。番薯節更復刻地瓜酒釀製工法,推動量產,使地瓜酒成為金門地方文化與風味的代表之一,今年番薯節亦同步推出地瓜酒新品上市。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
老舊校舍規劃校園友善方案 無障礙空間需結合關懷教育精神
為全面檢視金門校園無障礙設施配置情形、提升教育空間的實用性與友善環境,金門縣政府近日召開「學校無障礙設施配置研商會議」,邀集城鄉發展處、教育處、社會處、主計處等相關單位,就無障礙電梯、廁所等校園設施的規劃配置進行跨局處討論。會中針對教學現場需求、預算投入及實務可行性進行多方意見交換,期望建立更具彈性並符合實際需求的無障礙設施規劃原則,真正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權益。 縣長陳福海在會議中指出,推動無障礙設施是縣府責無旁貸的工作,但設施的規劃應該從學校實際使用需求出發,以期能更貼近校園現場,回應真正的需求。他強調,如果校內已有完善動線和相關設備,應透過調整與整合來提升使用效益,避免資源重複浪費。他進一步表示,教育投資必須有策略、有選擇,縣府會積極協助學校把資源精準投入,鼓勵提出有彈性、有創意的規劃方案,讓每一筆經費都用在刀口上,同時真正照顧到學生與使用者的感受。 目前全縣因多處校舍年久老舊,各鄉鎮都有學校啟動新校舍的規劃與設計作業,此次會議透過多年國小新建校舍案進行個案討論,聚焦於未來如何在新建工程初期即納入無障礙設施的需求與完整規劃。各相關單位共同檢視現有空間使用與設施設計現況,盤點在過去推動無障礙設施時所面臨的共通困境,包括維護成本高、資源配置清潔人力不足,以及使用頻率偏低等問題;並呼籲各校在規劃新校舍時,應回歸「以實際使用需求為核心」的設計思維,確保無障礙設施在功能性與效益上能發揮最大價值,避免資源閒置或重複投資,讓校園空間真正成為友善且實用的教育場域,真正發揮其教育與生活支援功能。 縣長陳福海指出,與其等到工程完工後才發現不足再行補強,應當在一開始規劃就整合各方意見、充分釐清需求。他認為,在滾動式調整中把事情一次做好,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後續變更與浪費。設計單位與學校間的溝通機制應提前建立與啟動,相關設備的功能定位與後續管理責任應在前期即釐清,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事後的變更需求與預算浪費,確保每一分資源都精準地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無障礙設施不僅關乎身心障礙學生的就學權益,更是落實公平教育與友善社會的基本基礎。縣府團隊表示將持續強化設計單位與學校端的溝通機制,逐步建立系統性規劃與長期管理的標準流程。最後,陳縣長強調,打造一個真正友善的校園,需要的不只是設備,而是讓設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與功能,同時注重同學之間彼此關懷與互助的能力,落實軟性教育精神,讓友善不只是硬體建置,更是養成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縣府表示將與各校充分討論,視實際需求給予必要的規劃與資源協助,避免設施淪為形式主義,而是一步一腳印地在可行的條件下逐步推進。未來將透過跨局處整合持續優化校園整體環境,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更安全、更溫暖、更受照顧的環境中安心成長。
-
縣府召開性平教育工作會報 持續強化校園安全
金門縣政府為落實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提升校園性別事件處理效能,日前召開「114年度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報」,由副縣長李文良主持,邀集教育處、社會處、衛生局、警察局及各級學校代表與委員共同出席。會中除針對今年度性別平等教育業務推動成果進行綜整報告外,同時逐一檢討校園性別事件案件的後續處置情形,並審議相關提案與未來工作規劃,展現縣府強化校園安全與推動性平教育的堅定決心。 副縣長李文良指出,性別平等教育不僅是教育政策的一環,更關乎每一位學子的身心安全與人格尊嚴。他強調,「處理校園性別事件,不能僅止於結案,更重要的是後續的支持與預防機制。我們要讓每位學生知道,當遭遇不當對待時,學校與政府都會站在他們這一邊。」李文良表示,縣府團隊將持續透過橫向聯繫與資訊共享,推動制度化、專業化的性平教育系統,讓性別平等成為教育現場的日常文化,而非單一事件的應對措施。 此次會議由金湖國小做為性別平等教育資源中心學校進行年度業務報告,內容涵蓋性別事件調查人員培訓、宣導活動及課程發展等三大主軸。報告指出,截至目前已完成調查人員初階與高階培訓課程,參訓教師總計超過40人,並新增6名高階訓練完訓人員納入本縣性平調查專業人才庫,未來將支援各級學校進行性別事件的專業調查作業。教育處表示,將依據《校園性別事件防治準則》,持續辦理分級訓練、現場教學實踐與教案徵選等,積極厚植在地性平專業能量。 在推廣教育層面,縣內各國中小於5月辦理「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月」,辦理活動涵蓋影片觀賞、心得寫作、親職教育、藝文競賽與繪本共讀等多元形式,不僅深化學生對性別議題的理解與尊重,更促進親師生三方的參與互動。許多學校更以「月經平權」、「身體界線」及「家庭分工」為主題,設計實作課程與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培養性別敏感度與同理心,獲得參與師生一致肯定。 社會處、衛生局與警察局亦分別就上半年相關性別事件通報與輔導工作進行報告。社會處統計指出,今年1至6月中旬共受理4件兒少性侵害與3件性剝削通報案件,目前開案與調查中案件合計6件,已安排個案輔導與多元支持服務,並辦理多場次教育訓練,提升承辦人員專業能力。衛生局則指出,已在社區與校園辦理5場青少年性教育宣導,共計服務369人;內容著重性健康知識、親密關係教育與性騷擾防制觀念,並結合多元媒體加強宣導效能。警察局報告指出,上半年共受理性侵害案件12件、性騷擾案件4件、兒少性剝削案件2件,並完成40場次校園巡迴宣導,觸及學生超過3,100人次,另透過社區治安會議宣導婦幼安全議題16場次,持續強化民眾防範意識。 會議另一重點為針對113學年度列管的性別事件進行逐案檢討與結案報告,共計22案涵蓋國中小及高中職層級。各案均說明調查程序、輔導追蹤、家長溝通與學生回歸校園後適應情形,部分案件亦提及轉學處置與資源銜接。與會委員除對學校處理程序之周延與用心表達肯定,並提醒應持續關注學生中長期身心反應,避免傷害積壓而未被察覺。李文良則指出,面對案件處理,應兼顧「專業」與「同理」,尤其需尊重被害學生的意願與感受,建構溫暖且具備信任基礎的支持環境。 此外,會議中亦通過「新增6名高階訓練完訓人員納入性平調查人才庫」案,這些人員未來可依性別事件防治準則支援各校處理調查案件。縣府將持續精進調查程序、更新實務指引,並辦理精進培訓與案例研討會,提升處理案件的公平性與可信度。李文良表示,人才庫的建置不僅是法定規範的落實,更是建立性平文化的基石,期望透過培養更多具有性別意識與法律知識的教師與行政人員,建立一個既敏銳又穩健的處理體系。
-
新住民親子開心烹調印尼美食燒麥
為促進新住民家庭融入在地生活,同時深化親子關係互動,金門縣政府社會處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特別規劃辦理「舌尖上的家鄉味」家庭共學活動,於近期舉辦一場別具意義的親子手作體驗,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新住民家庭齊聚一堂,共同透過料理文化,展開一段暖心交流旅程。 活動當天,新住民家庭在溫馨活潑的氣氛中,齊心體驗來自印尼的家鄉料理—燒麥(SIO MAY)。此次課程特別邀請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媽媽擔任講師,透過她親自示範,帶領現場家庭逐步認識料理食材、了解烹調流程,並親手製作出一道道富含濃濃家鄉味的印尼美食。 參與活動的家長與孩子們在料理過程中分工合作,有的洗菜、有的調醬、有的包裹燒麥,彼此配合無間。在忙碌又歡樂的廚房中,不僅傳遞了文化記憶,也增進了家人之間的情感連結。一位來自印尼的家長感動分享,「平常很少有機會這樣和孩子一起做菜,今天不僅能做出我熟悉的家鄉味,也和孩子有了珍貴的親子時光,這樣的回憶很值得珍藏!」 隨著燒麥出爐,香氣瀰漫整個教室,現場洋溢著親子間的歡笑與滿足。無論是來自異鄉的媽媽、剛學會捏燒麥的小朋友,或是來參與交流的在地民眾,每個人都透過一雙雙巧手與真心,實踐了「以食會友、以食傳情」的理念。 社會處指出,食物是最容易打開心房的文化語言,透過料理這項貼近生活的媒介,不僅能讓新住民感受到被接納的溫度,也能讓在地居民從不同角度認識新住民文化。以食為起點,不只是滿足味蕾,更是串起彼此文化理解與包容的橋樑。 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表示,親子共學活動是強化家庭關係的重要方式,尤其對新住民家庭而言,藉由親子共同參與、共同學習,不僅幫助下一代認識多元文化根源,還有助於增進親職教養的實踐經驗。同時,這樣的活動也讓在地民眾看見新住民在地生活的一面,有助於建立尊重、理解與共融的社區氛圍。 金門縣政府表示,未來將持續透過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規劃更多元化、具文化深度的親子共學活動,從語言、藝術、飲食到節慶習俗等面向,引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接觸與理解不同文化,進一步將多元文化內化為社區共同的寶貴資產。 「讓金門成為真正的家,不分你我他,從餐桌上的一口燒麥開始。」這場活動不僅是一堂烹飪課,更是一場跨文化的溫馨對話。未來的金門,將因為這些互相理解與交流的瞬間,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溫度。
-
天后宮捐贈十萬善款 支持水陸法會祈福金門風調雨順
為祈願兩岸和平、風調雨順、災難遠離,金門即將於8月16日至22日隆重舉辦「2025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為期七天的盛大法會,是一場宗教儀典,更是一場深刻的心靈洗禮,邀請四方善信共同參與,以誠摯信仰之力,凝聚社會共善的溫暖情懷,為世界點亮和平與希望之光。 金門,作為承載戰爭記憶與和平渴望的歷史島嶼,自2004年起即曾舉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歷經2006與2009年的三場水陸空盛典,法會祈求平安,更寓意著對過往歷史的慰藉與對未來和平的祝禱。此次再度舉行盛會,正值區域局勢緊張之際,尤顯珍貴,期盼以佛法無邊的慈悲願力,化解世間苦難,護佑兩岸人民安居樂業。 法會籌備期間,廣獲各界善信響應。金門縣天后宮管理委員會亦發心,以實際行動投入善行。日前上午10時30分,副主任委員林永壽率常務委員林文鉦與多位委員,代表主任委員林振查親赴金城法會籌備處,捐贈新臺幣十萬元善款,為此次活動注入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展現信仰團體守護社會、推動和平的責任與承擔。 金門縣天后宮主任委員林振查同時也是本次法會籌備處總幹事。他表示,金門民間信仰歷久彌新,尤其媽祖信仰深植人心,庇佑海上航行、護佑鄉民平安,更在重大時刻引領社會聚焦善念。此次法會之舉,亦是對宗教與和平價值的實踐,期盼喚起社會大眾共同發心,讓金門成為傳遞和平能量的燈塔。 主持本次法會的性海法師感謝天后宮的捐助義行,象徵宗教界對和平與慈悲精神的共同守護。天后宮長年深耕於地方公益與信仰文化,無論是關懷弱勢、推動文化活動,或是災時馳援、平時祈安,皆不遺餘力,已成為金門宗教文化與社會力量的重要支柱。此次慨然捐資,盼能拋磚引玉,感召更多信眾共襄盛舉。 本次法會除內壇誦經、外壇施食等儀式,亦將規劃多場祈福活動,開放民眾參與,讓信仰回歸生活、讓心靈重拾平靜。金城籌備處誠摯邀請金門鄉親與各地信眾,在七日法會期間共同參與,為金門祈福,更為家國、為世界祈願,願和平之光長照世間,災厄遠離、人心安寧。 民眾可透過法會專屬網站了解更多資訊與報名方式(2025金門水陸大法會網站連結https://cpwla.kinmen.org.tw/)。此外,金門日報亦設置水陸法會報導專區,可掃描QR-CODE至金門日報網頁(路徑:首頁/新聞專區/水陸法會)瀏覽相關報導及文稿。
-
父親節將至 金湖、金沙頒獎表揚模範父親與新好爸爸
肯定無私奉獻 金湖表揚為家庭付出的好爸爸 記者呂肇中/綜合報導 為感謝父親們在家庭中默默的付出與堅韌不拔的精神,金湖鎮公所於昨(3)日中午在金湖飯店溫馨舉辦「金湖鎮父親節表揚活動」。由金湖鎮長陳文顧主持,與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共同為轄區內九位模範父親及九位新好爸爸頒獎表揚,向他們多年來為家庭、社會無怨無悔的奉獻致上最高敬意。 活動現場冠蓋雲集,金門縣政府參議陳金增代表縣長陳福海出席祝賀,鎮民代表蔡建偉、張中法、林麗芬、陳威彰、林嘉森、李志鴻、代表會秘書洪君烈,以及新湖里長陳錦章、山外里長陳晚開、料羅里長謝慶閣、正義里長陳偃武、瓊林里長蔡懷芝、溪湖里長黃建忠、蓮庵里長呂永林等地方仕紳及多位貴賓皆蒞臨現場,共同為獲獎的父親們獻上最真摯的祝福。 縣府代表陳金增參議致詞表示,非常榮幸代表陳福海縣長到場參與此次有意義的活動,並向所有獲獎父親致上最誠摯的祝賀。他表示,父親是家庭穩定、社區和諧的重要力量,正因為他們長年默默地承擔家庭責任,社會才能更加溫暖與堅韌。 金湖鎮長陳文顧致詞時表示,父親如山,是每一個家庭最堅強的後盾與最溫暖的依靠。模範父親與新好爸爸的無怨無悔、無私奉獻,不僅成就了子女的成長與家庭的和諧,也間接推動整個社區的正向發展。 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表示,父親常是家庭中最堅實的支柱,無論在外奔波或在家持家,皆以實際行動支持家人、守護子女的成長。他也期許每位子女能在父親節之際,傳遞真摯的感謝,讓這份愛得以延續。 在表揚典禮中,每位獲獎者上台時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感動。家屬們也紛紛表示,這份肯定對父親來說是莫大的榮譽,更是全家人的驕傲。活動現場氣氛溫馨熱烈,不僅是一場表揚,更是一場充滿感恩與愛的家庭盛會。 金湖鎮模範父親及新好爸爸名單如下:金湖鎮模範父親:陳灯強(新湖里)、王培成(新湖里)、王志仁(正義里)、許丕民(山外里)、張盟同(新市里)、蔡欽水(瓊林里)、呂俊富(蓮庵里)、陳慶初(溪湖里)、謝永和(料羅里)。 金湖鎮新好爸爸:王智育(新湖里)、白昕敏(新湖里)、陳德雄(正義里)、洪閩邦(山外里)、何斌政(新市里)、楊淳傑(瓊林里) 、呂世龍(蓮庵里)、張安元(溪湖里)、陳志明(料羅里)。 榮耀家庭榜樣社會 金沙父親節活動溫馨動人 記者陳麗妤/金沙報導 為弘揚我國固有倫理道德,關懷及肯定每一位對家庭和社會付出及貢獻之父親們,金沙鎮公所於2日辦理「114年模範父親及新好爸爸」表揚活動,由鎮長吳有家主持,金沙鎮民代表會主席周水土、代表黃奕焮、蔡連進、呂寶玉,斗門里里長陳福林、浦山里里長周家才、西園里里長黃添丁、汶沙里里長張瀚龍、三山里里長陳賜發、大洋里里長吳有祥、光前里里長陳文傑,以及縣府代理秘書長張瑞心等嘉賓特別出席觀禮。 活動在一顆糖舞蹈團表演中揭開序幕,鎮長吳有家、主席周水土及代理秘書長張瑞心等,一一頒獎表揚來自8個里的18位模範父親及新好爸爸,致贈紀念牌及花束和禮券等,也邀請眷屬觀禮及參加聯誼餐會,共享榮耀時刻。 鎮長吳有家表示,今年獲表揚的父親們有許多雖然自工作崗位退休了,仍然延續投入社會服務中,奉獻自己,感謝有你們的付出,讓社會更祥和美好。此外,也要借所有人的雙手給金沙鎮民代表會掌聲,感謝主席周水土率領的團隊,對於公所活動的支持,成就今日這場溫馨又熱鬧的活動。 縣府代理秘書長張瑞心表示,首先代表縣長陳福海祝賀所有獲獎者,非常榮幸能代表縣府參與金沙鎮今年模範父親暨新好爸爸表揚典禮,他代表縣長陳福海祝福大家八八節快樂。 主席周水土說,每一位父親都是家庭的靠山,細心呵護每位家庭成員,照顧子女侍奉長輩,在外辛勤工作,服務社會,從不喊苦喊累。感謝鎮公所團隊在八八節前規劃表揚活動,透過獲獎者的事蹟,為社會樹立良好典範,弘揚父愛與家庭親情。 黃奕焮代表向獲獎的模範父親暨新好爸爸致上十二萬分的敬意。他說,受獎者從年輕一代的新好爸爸到模範父親中的百歲人瑞,每個家庭喜氣洋洋,大家的表現不僅深受里鄰的推崇,更值得作為社會之榜樣。 金沙鎮114年模範父親暨新好爸爸獲表揚名單如後: 模範父親,共計9人:汶沙里吳朝榮、王添泉。西園里鄭根在。何斗里陳國祥。浦山里陳德泉。官嶼里楊宏居。三山里王世襲。大洋里楊振忠。光前里蕭永盛。 新好爸爸,共計9人:汶沙里黃鵬元、黃志遠。西園里蔡家慶。何斗里王仕勳。浦山里周佑隆。官嶼里張任傑。三山里黃輝信。大洋里陳育林。光前里黃建南。
-
青溪協會與青溪婦女協會舉辦模範父親表揚大會
為弘揚父愛精神、彰顯家庭倫理價值,金門縣青溪協會與青溪婦女協會於昨(3)日在金寧鄉湖下海口城海鮮餐廳聯合舉辦了溫馨的「114年度模範父親表揚活動」,表彰來自各鄉鎮、不同背景的十位模範父親,肯定他們對家庭的無私奉獻及對社會的默默貢獻。現場嘉賓雲集,向默默付出的父親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氣氛溫馨感人。 活動由金門縣青溪協會理事長黃華僑與青溪婦女協會理事長黃敏芳共同主持,副縣長李文良、代理秘書長張瑞心、南部地區後備指揮部金門委顧團副團長許玉昭議員、民政處副處長陳國興、金酒公司總經理丁丞康、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寧鄉長楊忠俊、金沙鎮長吳有家、金寧鄉代表會主席黃文欣、金湖鎮代表會主席蔡乃靖、金門縣後備服務中心主任許澤鑫、前議員李應文等貴賓均親臨現場致意,向獲獎的父親們致上最高敬意。中華民國青溪總會秘書長陳世明更專程抵金,代表總會理事長宣明智贈送一萬元加菜金,以示祝賀。 黃華僑、黃敏芳二位理事長分別頒獎給受表揚的模範父親,包括陳金福、陳金盛、黃維芳、許丕煌、洪甲田、林永壽、許福平、蔡昭德、楊肅明、洪煌璋等十位,肯定他們為家庭、社會的付出。值得一提的是,陳金福先生在受獎後也當場捐贈五千元充實青溪協會會務基金,受到大家讚賞。 典禮中,兩位主持人陳家興及張素賢逐一介紹受獎父親的感人事蹟,獲表揚的十位模範父親年齡自60至88歲不等,儘管出身背景各異,卻都以堅毅精神與無私大愛,在家庭與社區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當中,有人自軍旅退休後返鄉照顧父母,有人於公職奉獻數十年,轉而投入宗親會與公益團體;亦有人身為企業經營者,秉持倫理價值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回饋社會,實為家庭典範。 縣府副縣長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出席致詞時讚許青溪協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不僅充滿活力與熱情,更能凝聚人心、傳遞正能量。他強調家庭是社會的根基,並感謝所有模範父親為家庭與社會的付出,期許每個家庭都能幸福圓滿。 縣府代理秘書長張瑞心指出,父親雖常以嚴肅姿態承擔家庭責任,卻是無怨無悔、值得敬重的榜樣。他並肯定青溪協會與婦女協會長期在地方事務的貢獻,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夥伴。 中華民國青溪總會秘書長陳世明對金門青溪能舉辦如此盛大的活動感到驚艷,並宣布未來將積極引進資源助力地方發展。 而金門縣青溪協會理事長黃華僑則指出,此次活動不僅是表揚模範父親,更是提醒大眾重視家庭價值、珍惜親情,也藉由彼此交流與分享,促進社會和諧。他感謝縣府、後備指揮部及眾多單位支持捐助,讓活動得以順利圓滿。 金門縣青溪婦女協會理事長黃敏芳表示,父親與母親對家庭的貢獻無可取代,每年舉辦父親節與母親節活動,正是希望大家「記得」父母的辛勞與愛,進而付諸敬愛與回報。她祝福所有父親身體健康、家庭幸福美滿。 活動最後舉行餐敘交流,主辦單位希望透過每一位模範父親的生命故事,讓父愛的光芒在金門這座溫暖的島嶼上持續閃耀,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