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金湖花蛤季落幕 郭庭沛歌唱大賽封王
為期九天的「2025金湖海灘花蛤季」,於27日隨著第18屆歌唱大賽圓滿落幕,在觀眾的歡呼與掌聲中劃下完美句點。 活動自7月19日展開,每日吸引眾多來自各地的遊客齊聚金湖82據點海灘,盡情徜徉於陽光、海浪、音樂與歡笑交織的熱情氛圍中,為整個金湖地區注入活力。 金湖鎮鎮長陳文顧表示,今年花蛤季不僅是一場屬於金湖的夏日盛會,更是一個凝聚鄉親情感、展現地方文化魅力與推動觀光發展的重要平台。他特別感謝所有熱情參與的鄉親朋友與遠道而來的旅客,也感謝鎮公所團隊與協辦單位通力合作,才能讓活動順利圓滿、精彩不斷。 今年活動規劃多元且豐富,從早到晚精彩接力,吃喝玩樂一次滿足。白天有傳統牽罟體驗、水上活動、沙灘競技與親子同樂會等,讓民眾體驗海洋文化與運動樂趣;晚間則安排舞台競賽、音樂演出及才藝秀,讓遊客在海風吹拂中沉浸於燈光音樂的視聽饗宴。 其中,趣味十足的「呷冰大賽」與「吃西瓜大賽」現場笑聲不斷,小朋友臉頰沾滿冰品與西瓜汁,畫面逗趣又溫馨;沙灘排球、沙灘躲避球及沙灘迷你足球等比賽則掀起熱血高潮,青年朋友們齊力競技,展現金湖年輕世代的熱情與活力。 壓軸登場的第18屆金湖歌唱大賽更是萬眾矚目,各方好手齊聚舞台,用動人歌聲與精湛表演征服全場觀眾。無論是情感豐沛的抒情演唱,或是節奏明快的搖滾熱曲,參賽者都展現出超凡才華與無懼舞台的氣勢,讓觀眾大呼過癮。 陳文顧鎮長指出,金湖海灘花蛤季之所以受到廣大迴響,不僅因為活動內容精彩,更因為這裡凝聚了在地居民與旅人們對於夏天的共同想像與情感交流。從午後沙灘上的比賽歡笑,到夜晚燈光閃爍下的動人旋律,每一刻都洋溢著金湖的熱情,也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留下難以忘懷的夏日記憶。 此外,今年活動也融入地方特色與環境教育元素,透過牽罟活動讓民眾認識傳統漁法,並透過導覽介紹海洋生態與沙灘保育知識,讓遊客在玩樂之餘也能提升環保意識與文化認同。 活動期間,金湖鎮公所也加強交通疏導與安全維護,協調相關單位加派人力進行巡查與協助,確保遊客安全與活動秩序,獲得民眾一致好評。鎮公所團隊事前籌備用心,活動期間應變迅速,更展現出地方政府辦理大型活動的成熟經驗與效率。 隨著歌聲餘韻漸歇,2025金湖海灘花蛤季也畫下圓滿句點。陳文顧鎮長再次感謝所有參與與支持的鄉親朋友、工作人員及各界協力單位,正是因為大家的熱情與投入,才讓這九天的活動更加精采動人。他也誠摯邀請大家明年再相聚,一起延續夏日的熱情與感動,繼續在金湖海灘創造屬於每個人的美好回憶。 第18屆金湖歌唱大賽得獎名單如下: 第一名郭庭沛(4號)、第二名盧佳琦(11號)、第三名夏正霖(9號)、優勝張景明(14號)、優勝翁柏凱(15號)、優勝許彩能(10號)、優勝江駿睿(12號)、優勝李孟瓞(5號)、參加獎卓曼筠(1號)、參加獎張嘉洋(16號)、參加獎陳依玲(7號)、參加獎洪瑞謙(2號)、參加獎何冠蓉(3號)、參加獎郭雅婷(13號)、參加獎莊芳晴(8號)、參加獎顏建愷(6號)。
-
薪傳民俗技藝 金寧扯鈴研習營開訓
為推廣民俗技藝、培育在地新秀,金寧鄉公所「民俗技藝——扯鈴研習營」於金鼎國小活動中心熱鬧展開。 活動結合教育部體育署「運動i臺灣2.0」計畫,為期六天,免費參加,吸引30位年齡介於7至16歲的學童踴躍報名參與,期盼透過系統化課程與團隊訓練,提升孩子體能,創造力與自信心,並為金寧鄉的傳統民俗技藝注入新動能。 研習營課程分為初階與進階兩個班級,安排專業師資團隊進行全方位指導,由金鼎國小扯鈴隊教練邱顯驊老師擔任教學組組長,並特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體育系陳品妤、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系翁靖淳兩位專業教練授課,帶領學童從認識扯鈴歷史、基本操作技巧,到挑戰拋接與花式動作等多元內容,讓學員循序漸進,紮實掌握技巧。 課程內容包含經典招式如「大衛魔術」、「仰觀星斗」、「拋鈴跳繩」及「蜘蛛結網」等,除了增進手眼協調與肢體控制能力,強調節奏感與表演美感。此外,研習營亦安排團隊合作練習與成果發表活動,讓學員在互動中學習合作與溝通,激發自信與表達力。研習結束後,鄉長楊忠俊將親自頒發結業證書。 楊忠俊鄉長指出,扯鈴融合體育、藝術與文化,是金寧鄉極具代表性的民俗技藝之一,長年在各項全國性民俗體育競賽與全民運動會中為鄉爭光,成績斐然。此次研習營除延續既有技藝傳承脈絡,更響應中央政策,以寓教於樂方式鼓勵學童「從遊戲中學習、在表演中成長」,未來,希望這些學員能在鄉內各式慶典、活動中展現所學,成為文化傳承的生力軍。 研習期間,鄉公所也不忘兼顧環保與安全,提醒學員自備水壺、落實垃圾減量,並嚴守場地規範與操作安全,讓活動在歡樂與秩序中順利進行。
-
浯洲飛羽羽球錦標賽8/15~18開打
由金門縣政府指導,金城體育會與金門縣羽球協會聯合主辦,金門縣立體育場協辦,並獲金門酒廠實業有限公司、愛笙企業有限公司、金一體育、冠城租車等企業熱情贊助的「2025浯洲飛羽金門縣青少年分齡羽球錦標賽暨金門縣羽球邀請賽」,將於114年8月15日至8月18日一連四天在金門縣立體育館盛大登場。 這項擁有18年歷史的傳統羽球盛事,為金門每年最具規模的羽球賽事之一,長年來深獲全台各地羽球界的肯定與支持,不僅提升金門羽球運動實力,也成功奠定金門在全國羽球版圖的重要地位。主辦單位表示,賽會以「以球會友」為核心理念,期望藉由競技賽事,促進全民運動風氣,帶動觀光交流,讓金門逐步邁向國際化運動觀光島嶼的願景。 本屆賽事共分為團體賽與個人賽兩大項目,參賽陣容規模再創新高,團體賽共有77隊參與,個人賽報名選手更突破700人,總參賽人數破千,盛況空前。參賽學校與隊伍涵蓋國小、國中、高中、大專及社會組等級別,橫跨全台各縣市與離島,計有來自45所學校、28個羽球團體,包含金門大學、金門高中、明新科技大學、台北市育成高中、靜宜大學、台南市後甲國中、新竹縣東興國中、高雄市橋頭國中、彰化縣彰興國中、國立竹科實中、台中市萬和國中、新北市丹鳳高中、新北市青山國中、桃園市中壢國中、台東縣新生國中、金寧中小學、金沙國中、金湖國中、金城國中、新竹縣東興國小、臺南市崇學國小、桃園市新坡國小、瑞埔國小、新北市裕民國小、臺北市日新國小、新北市中正國小、林口康橋國際學校、秀山國小、民權國小、松林國小、基隆市仁愛國小、彰化縣南郭國小、高雄市獅湖國小、國立竹科實中附設國小、莊敬國小、福德國小、東海國小、以及金門地區的多年國小、金湖國小、金鼎國小、開瑄國小、何浦國小、正義國小、述美國小、中正國小等學校。 此外,社會組也有多支知名羽球隊共襄盛舉,包括富暘羽球、金城清晨羽球、新店北新隊、金華羽球協會、歇會兒民宿、理達文教、羽翔體育、新金美羽球隊、美麗漂亮羽球隊、金城羽球隊、高雄天揚、金一體育用品社、金寧鄉公所、龍潭摩亞、中華台北3對3羽協、羽球童好會、寶安羽球、嘉友體育、優勢羽球、西螺聯隊、高雄翔羽、SC羽訓、與神同行、沐媞、新北市永和區公所等,陣容堅強,賽事可期。 金門縣羽球協會表示,浯洲飛羽賽事不只是場比賽,更希望讓更多人看見金門學子在羽球上的努力與進步,並讓來自各地的選手與家長能親身體驗金門獨特的戰地文化與閩南島嶼風情,為羽球賽事注入更多元的文化與觀光內涵,未來將持續朝「全國標竿羽球賽事」目標努力,讓每位參賽者都能收穫滿滿。 金城體育會則指出,浯洲飛羽系列賽不僅是體育競技,更是深具教育意義與文化價值的運動交流平台。多年來持續推動分齡競賽制度,讓各年齡層選手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從小培養競技經驗,扎根體育實力,也帶動在地青少年運動風氣,為金門體育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金門縣政府表示,2025浯洲飛羽羽球錦標賽不只是對選手實力的考驗,更展現金門對運動發展的願景,肩負著培育基層運動人才、活絡體育觀光、促進縣內外體育交流等多重意義。期盼藉由此賽事,吸引更多高水準選手與國內外隊伍參與,也希望中央與地方攜手挹注資源,與企業界力量共同推動「運動城市金門」,讓羽球成為連結金門與世界的重要橋樑。 縣府進一步指出,金門擁有優越的賽事場館與親切的人文風情,若能持續承辦全國級乃至國際級賽事,將能帶動體育經濟,創造觀光效益與就業機會,讓更多人認識金門之美,實踐「以球會友、以球行旅」的運動外交目標,展現青春活力與無限潛能。 此次活動也感謝企業界的鼎力支持,包含金門酒廠實業有限公司、愛笙企業有限公司、金一體育與冠城租車等在地與全國知名企業,展現對青少年體育發展的關懷與企業社會責任,讓賽事順利推展、持續成長茁壯。未來,主辦單位將秉持初心,持續打造浯洲飛羽為全台羽壇每年最期待的賽事之一,共同見證羽球場上的拚搏精神與閃耀風采。
-
清大史懷哲輔導營落幕 古城學童與師資生共譜夏日回憶
國立清華大學師資生前進古城國小校園辦理「實踐史懷哲精神課業輔導營」,溫馨落幕。清大師資生十一年服務愛不間斷,實踐史懷哲精神,深獲古城國小師生和家長的好評。 為實踐史懷哲服務精神,國立清華大學師資生自6月30日起,第十一度遠赴古城國小,舉辦為期三週的「實踐史懷哲精神課業輔導營」。十二位充滿熱忱的清大師資生提前踏入教育現場,以所學與愛心結合,陪伴在地學童展開一段豐富多元的學習旅程。 營隊課程涵蓋語文、數學、暑假作業指導等學科輔導,亦融合遊戲、表演藝術、體育、科學、繪本創作、電影欣賞等多元體驗活動,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拓展視野與世界觀。整體規劃以「學中做、做中學」為核心,讓孩子在歡樂中探索與成長。 課業輔導營舉行溫馨結業式,約百位學童、12位古城國小歷屆畢業生志工、清大師資生,以及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與學校行政團隊共襄盛舉。在感恩與歡笑交織的氛圍中,為三週的陪伴劃下圓滿句點。 結業式中展出靜態成果展,包括學童三週來創作的繪畫、美勞、手作及學習單,動態表演則有唱跳律動、熱舞等課程成果展演,展現孩子們的進步與活力,讓在場觀眾掌聲不斷、感動滿滿。最終播放活動紀錄短片,記錄這段珍貴的學習時光,令在場師生皆感動不已,擁抱道別間,更有師資生與孩子忍不住熱淚盈眶,場面十分溫馨感人。 薛奕龍校長表示,今年是清華大學辦理此營隊的第十一年,雖於109年因疫情短暫停辦,但其餘年份皆與古城國小攜手合作,深耕偏鄉教育服務。她特別感謝清大師培中心持續申請教育部計畫、師資生與小志工們無私奉獻假期,「犧牲享受,享受犧牲」,讓孩子們在暑假中擁有一段多元、有趣、充滿愛的學習旅程。此外,校方也特別感謝學生家長、家長會、愛心志工社的大力協助,尤其感謝幼兒園王靜怡老師主動承辦行政業務、學務組長張培芳老師與志工社社長洪偉欣的鼎力支持,為活動順利舉辦提供堅實後盾。 薛奕龍勉勵孩子們將這三週的學習成果記錄下來,用文字或圖像留下屬於自己的精彩回憶,更期許他們效法師資生與志工們的精神,將來有能力時也能投入志願服務,把這份愛傳遞出去,讓世界更溫暖,社會更美好。 清大師資生表示,非常幸運能參與這次營隊,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強化實作經驗。「在這裡我們不只是老師,更是學習者,從孩子的回饋中看見教育的本質。」他們也稱讚古城的孩子純真、可愛又好學,為彼此留下了難忘的夏日回憶。
-
旅馬金僑許明昌 捐一萬美元支持后沙鎮南宮奠安慶典活動
旅居馬來西亞雪蘭莪巴生的金僑企業家許明昌,得知家鄉金門后沙鎮南宮將於114年11月16日、17日及19日舉辦奠安慶典活動,近日特別從馬來西亞匯出一萬美元(約合新臺幣30萬5,555元),全數捐助鎮南宮作為活動經費,以實際行動回饋桑梓、表達對家鄉宗教文化的支持與祝福。 許明昌的善舉,緣起於《后沙村史》作者許木進於今年參加臺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慶賀團時,專程前往馬來西亞巴生與浮羅吉膽拜訪旅居當地的后沙宗親,並帶去《后沙村史》,同時說明鎮南宮奠安慶典的規劃與邀請,鼓勵宗親返鄉祭祖與旅遊,獲得熱烈回應。許明昌得悉後,主動表達願意捐款支持,展現濃厚鄉情與敬祖尊宗的精神。 根據《后沙村史》記載,許明昌為后沙第18世許氏後裔,其祖父許文郁(16世)當年自后沙遠赴南洋,經新加坡前往馬來西亞吉膽島五條港漁村落腳,其子許天成(17世)從事漁業起家,後轉營海產事業,並長期投入當地僑界服務,曾任村長及浮羅吉膽金門會館總務,對家鄉貢獻良多。民國68年(1979)家族五房家廟修繕時,亦曾匯款捐助一萬元。其子孫許明泉、許明安等人亦於2015年11月返鄉參加金門會館主辦的尋根文化交流活動,並參與家廟奠安典禮,與祖廟維繫密切。 許明昌本人也曾於106年率領家族成員17人返鄉探親、謁祖兼旅遊,受到后沙宗親熱情接待,並安排參訪家廟與鎮南宮,深入了解家鄉歷史與文化,追思祖先開墾經營之艱辛。其兄許明泉及堂兄許明安,則曾於104年率領家族15人參與金門會館返鄉活動,捐款贊助奠安事宜,並為祖父、父親晉主。可見該家族世代秉持飲水思源、敬祖愛鄉的精神。 許明昌自小耳濡目染父親許天成熱心公益、關懷教育的精神,事業有成後,持續捐助母校五條港新民小學,也積極贊助家鄉宗教及公共事務。他所創辦的「萬多利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為馬來西亞即食食品業知名企業,業務擴展至印尼雅加達與中國大陸東莞。創業初期雖面臨設備損毀等困難,但他始終秉持「天道酬勤」的信念,終於開創一番事業版圖。 除了企業經營,他亦不遺餘力推動慈善公益。新冠疫情期間,他主導多項慈善行動,包括與馬來西亞國家消費人行動議會(國消會)合作推動「一粒米傳遞萬分愛」計畫,以「買一包捐一包」形式捐出即食炒飯,最終超過3萬6千包,總價值逾17萬令吉;也發起「您的一口飯,他人一溫飽」倡議,將炒飯產品回饋弱勢家庭,協助解決基本溫飽問題。 此外,他也積極參與五條港旌陽宮重建、新民小學修繕,以及五條港漁村文化遺產保存,並在印尼雅加達等地持續進行公益活動。 對於此次捐助鎮南宮奠安活動,許明昌表示,自己為第三代旅居大馬的金僑,祖根在金門后沙,雖在五條港長大、在巴生創業,但父母從小即教導他「飲水思源、不可忘本」。當家鄉有需求時,理當盡一己之力。他也透露屆時將攜家人一同返鄉參與鎮南宮奠安慶典,親身體驗祖地文化、傳承家族精神,同時也盼未來有機會促進宗親文化交流,加深彼此情誼。
-
獸醫師、保育員聯手開講 帶民眾深入認識蛇類的世界
金門植物園《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日前辦理「蛇蛇保育,蛇我其誰-金門蛇類救傷經驗談」以及「蛇麼都知道!蛇類迷思破除」講座,邀請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透過其專業的解析以及經驗分享、案例說明,讓民眾深入了解與直擊金門野生動物救傷第一線。 首先,在「蛇蛇保育,蛇我其誰-金門蛇類救傷經驗談」講座中,獸醫師陳亭介紹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救援流程,包含檢傷、救傷、野放訓練,並帶領民眾認識動物福利以及人道處置的必要性。會中也以「Time is trauma時間即是創傷」說明對野生動物進行人道處置時,除了考量身體狀況是否有辦法回復健康外,也需要考慮在治療、復原的過程中,是否會造成野生動物的緊迫進而導致死亡。同時,更要思考野放後,個體能否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對於野生動物而言,人道處置並非傷害,而是一種脫離痛苦的治療手段。 獸醫師陳亭也於講座中提及,金門的人類活動範圍與蛇類棲地很接近,因此很容易遇見蛇類。目前,金門的蛇類傷亡有很大一部份是人為因素,例如纏網、路殺與人為攻擊等。藉由活動也希望邀請民眾一同反思,當生活空間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時,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取得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最佳平衡。 而在「蛇麼都知道!蛇類迷思破除」講座中,保育員劉芯慈則帶領民眾從身體構造的角度認識蛇類的世界,並一一破除網路媒體與坊間流傳的蛇類迷思,提供正確面對蛇類的知識與應對方式。 劉芯慈也提醒民眾,網路媒體會為了提高點閱率而利用聳動標題敘述人蛇間的衝突,誤導民眾認為蛇類會恣意攻擊人類並對蛇類產生負面情緒,希望學員應對網路文章及謠言保持理性求證的態度。 此外,劉芯慈也針對金門七種原生蛇類進行詳細介紹,她以幽默詼諧的口吻,帶領民眾了解這些金門在地爬蟲居民的外型特徵、棲息地、食性以及目前面臨的生存困境。主要希望透過分享原生蛇類的資訊,提升金門蛇類保育的能見度。 金門植物園指出,此次兩場次講座共吸引32位民眾與會,學員在講座後紛紛表示,這次的講題內容非常特別且有趣,也讓他們對金門的野生動物救傷與原生蛇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以後還能有相關的主題講座。 金門植物園也說明,今年《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持續推出有趣、多樣、豐富的主題內容,歡迎民眾參與,相關課程詳情及報名將於林務所網站及金門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中公告。
-
103歲阿嬤笑開懷 榮服處暖心到府慶生
為展現對年長榮民與眷屬的關懷與敬意,金門縣榮民服務處秉持「以人為本、主動服務」的核心理念,持續推動多元化的關懷行動。於25日,榮服處特別為高齡103歲的榮民李阿嬤舉辦溫馨慶生活動,由處長劉信義親自率領副處長彭致和、輔導員汪成飛與榮欣志工服務隊,一同到府獻上生日祝福,傳遞來自政府與社會的溫暖心意。 慶生活動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溫情與敬意,志工們齊聲獻唱生日快樂歌,李阿嬤臉上掛滿笑容,雙眼閃爍著感動的光芒。志工親手奉上生日蛋糕與祝福小禮,陪伴李阿嬤度過這個別具意義的日子,也讓這份來自社會的關懷在她心中化為最溫暖的記憶。 李阿嬤目前居住在家中,由女兒許女士細心照料。對於榮服處與志工們的到訪,許女士感動地表示,今天能看到母親這麼開心,她也非常欣慰。大家特地來為她慶生,讓她們全家都感受到滿滿的溫暖與關懷,真的非常感謝榮服處的用心。 榮民服務處長劉信義表示,年長榮民及其眷屬過去為國家社會的安定繁榮貢獻良多,理應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照顧。榮服處一直以來秉持服務初心,透過節日慰問、日常關懷與到宅探視等行動,持續深化服務觸角,將關懷與尊重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他強調,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也能感受到社會的溫度與政府的陪伴,是他們不變的使命。 劉信義處長補充指出,未來榮服處將持續優化服務模式,並以「主動發掘、即時回應」為原則,積極尋找潛在需求,及早提供協助。同時也會強化與各鄉鎮公所、衛生單位、社福團體的合作,共同建構安全、溫暖與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環境。
-
志願服務在職訓練登場 聚焦跨世代合作與團隊精神
推動志願服務的「跨世代共融」,金門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於今年度規劃了「志願服務在職訓練課程」,第三場次的課程於日前在金寧鄉昔果山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吸引了地區的志工夥伴,共計七十人的踴躍參與,透過專業老師的帶領,了解志工服務與發展的相關議題與知識。 隨著社會結構與人口年齡層的快速變化,志願服務的樣貌也正悄然轉型,過去多被視為中高齡者專屬舞台的志工服務,近年來逐漸朝向「跨世代共融」發展,青銀志工透過互助與協作中實現,共學共長、彼此激發團隊潛能;而為了因應這樣的趨勢,金門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推出今年度「志願服務在職訓練課程」的第三場次,以「團隊合作最有『量』:世代參與總動員」為主題邀請地區志工夥伴共襄盛舉。 該場課程邀請到國立金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邱泯科擔任講師進行授課,課堂中,邱泯科從國際與本地的志願服務趨勢角度進行切入,他指出「跨世代參與」為當代志工發展中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跨世代志工團隊的攜手合作,在投入公共事務與志願服務過程中,能夠加強彼此理解及凝聚共同目標,也更能夠在價值觀與經驗的交錯中,彼此互相激盪創新的火花。 此外,邱泯科強調,高齡志工所擁有的豐富人生經歷還有穩定社區連結,其實可以提供深厚的情感支持與務實執行力;而年輕志工具備旺盛的行動力、創意思維與數位技能,能帶動服務創新與提升效率,若是當不同世代的志工能夠發揮各自優勢,並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協作,將可以為志願服務開創更寬廣的可能性,建構出多元、包容且充滿創造力的志工團隊文化。 社會處長黃雅芬也到場了解課程進行狀況,她感謝所有志工長期在社區中的默默奉獻,正因這群堅守崗位的夥伴,金門的社會安全網得以穩固延續,而社會處未來也會以「世代共好」為志願服務的核心理念,持續落實志工制度的系統化、專業化,讓老、中、青三代能夠以彼此的節奏,實踐「共學、共好、共創」的精神,期望為金門志願服務領域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
55歲也能重啟學習力 第三人生大學招生中
當人生進入新的階段,許多人開始思考:「我還能做些什麼?是否還能再次貢獻社會、開創新局?」面對這樣的生命轉折,教育部推動「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為55歲以上族群開啟了嶄新的學習契機。國立空中大學作為全臺唯一的國立遠距開放大學,率先響應政策,推出六大學士後學位學程,結合創新、彈性與數位特質,致力於打造專屬熟齡世代的「人生轉型基地」。 為回應未來社會對多元知識與跨域能力的需求,並協助熟齡者開展嶄新人生,國立空大推出六大學士後學位學程專班,分別為:「人工智慧跨域應用」、「永續發展與創新經營」、「生涯諮詢與生命敘說」、「家庭、幼兒與高齡跨域」、「理財規劃」與「觀光服務與餐旅經營創新」。這些學程涵蓋現代社會的關鍵領域與實務應用,協助學習者拓展視野、提升專業力。 每個學程由多個模組構成,修習48至53學分即可取得學士學位,亦可選擇個別模組修讀,取得教育部核發之學分學程證書。課程內容強調彈性修課、跨域整合與數位化學習,核心聚焦「問題解決能力」、「跨領域整合思維」與「競爭與適應能力」,鼓勵學習者依自身需求自主選課,打造專屬的學習藍圖。 許立一校長指出,國立空大在遠距教學的技術與資源上具備多年深厚基礎,學員只需透過線上平台,即可無地域限制地參與課程,讓學習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他強調:「第三人生大學不僅是一所學校,更是熟齡者進行自我轉型、追求夢想與社會參與的重要基地。」 目前,國立空中大學「第三人生大學」學士後學位學程專班已正式開放招生,誠摯邀請全國55歲以上有志學習者踴躍報名參與。無論是期望重啟職涯、充實自我,或投身志業與公益,皆可在此平台開啟全新篇章,為人生再添光彩。 有意報名者或欲了解課程詳情,歡迎至「第三人生大學」學士後學位學程專班網站(https://www2.nou.edu.tw/thirdlife/index.aspx)查詢,或掃描QR code(如圖),或電洽國立空中大學金門學習指導中心(082-329971、329972)洽詢。
-
第22屆金門海上長泳 千名泳士共譜與海共舞詩篇
清晨以湛藍海水為舞臺、陽光為布幕,超過千名的泳士齊聚於烈嶼鄉習山湖海灣,在響亮的鳴笛聲中,魚貫衝向大海,挑戰自我。一年一度的海上長泳活動自二○○四年創辦至今,已邁入第22屆,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海上長泳賽事之一,也是離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全民運動盛會。 金門海上長泳活動昨日早上七點三十分在習山湖登場,開幕典禮由副縣長李文良主持,到場的貴賓包含有金門體育會理事長歐陽儀雄、副理事長唐麗輝、議員洪成發、王國代、王秀玉、吳佩雯、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林孫全、中華民國縣市體育會聯合總會會長鄭錦州、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局長游竹萍、澎湖縣政府教育處長林長安、南投縣政府縣政顧問戴國華、中華成人泳協總會長林添進、烈嶼鄉鄉長洪若珊、金湖鎮鎮長陳文顧、烈嶼鄉代表會主席林長耕、烈嶼鄉代表會副主席吳福全、烈嶼鄉代表會代表林宜蘭等嘉賓,共同為「二○二五第二十二屆金門海上長泳」揭開序幕。 習山湖海灣風景秀麗,且海域平穩、水質清澈,不僅是理想的天然泳場,也是泳者夢想中的挑戰場地,長泳場地原在金湖八二據點,數年前移師至該處舉行。這項活動自二○○四年創辦至今,已邁入第二十二屆,是臺灣最具指標性的海上長泳賽事之一,也是離島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全民運動盛會。 副縣長李文良首先感謝所有工作人員、志工與教練團隊,於炎夏中全力維護選手安全與活動秩序,他表示,金門不只是一場比賽的場地,更是一段難忘旅程的起點,預祝所有選手順利完賽、挑戰成功;他還說「運動競賽」的舉辦,同時也是觀光推展的一環,希望參加長泳的好手們參賽之餘別忘了到金門各地走走,更別忘了帶些金門伴手禮當作紀念品。 副議長歐陽儀雄則說,舉辦這項賽事是金門體育界的重要里程碑,二十二年來海上長泳見證了金門體育發展的堅韌腳步,感謝各位協力夥伴辛苦的耕耘付出,才能每年成就如此規模的賽事。 活動分為競賽組(一千公尺)與休閒組(一千公尺、兩千公尺),無論是專業泳將還是一般民眾、親子家庭,皆能依自身體能與經驗選擇適合的項目參與;主辦單位也用心設計整體動線,安排完善的水域安全措施,結合救生員、醫護站與救生艇團隊,確保所有泳者在挑戰自我同時也能安心暢游,賽後也有美食風味餐,讓泳者能及時補充體力。 今年除了長泳本身,還推出「陸上龍舟競走賽」、「潛水艇大作戰」等趣味競賽,別具一格的活動設計也收穫不少好評,賽後有來自台中首次參與的泳者說:「這不只是比賽,我們幾乎每年都參加,這個活動已經是全家的夏季回憶,今年有報名參加陸上龍舟,第一次體驗,很有創意也很有趣。」來自高雄組隊參加競賽組的泳客也表示:「我們是來旅遊兼運動,從報名那刻就期待今天金門的陽光與海水,這是最療癒的活動!」 每年的金門海上長泳,對參加者而言,不僅是一場挑戰體能的運動賽事,更是一場連結金門土地、人情與海洋精神的嘉年華。從泳道到沙灘、從競賽到歡笑,這片海灣承載著各地來的泳者對體育的熱情。金門,這座美麗的島嶼,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每一場活動,吸引更多人來此,共同寫下「與海共舞」的詩篇。 成績公告: 一、競賽組一千公尺男A組: 第一名:卓承齊,時間十四分。 第二名:蕭子桓,時間十四分十一秒。 第三名:楊皓予,時間十四分十三秒。 第四名:卓沛齊,時間十四分十五秒。 二、競賽組一千公尺女A組: 第一名:林家嫻,時間十五分四十五秒。 第二名:成喜宣,時間十六分三十五秒。 第三名:許亞鈴,時間十七分一秒。 三、競賽組一千公尺男B組: 第一名:李光鑫,時間十六分三秒。 第二名:陸晉湟,時間十八分七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