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電動機車冒煙獲及時撲滅 未延燒民宅
金湖鎮瓊林發生一起電動機車起火事故,消防局第二大隊接獲通報後前往搶救,到場發現為一台電動機車持續冒煙,沒有明顯火光,經施予水線降溫約歷時10分鐘即完全熄滅,後續交由轄區員警處置,整起事故並未有人員傷亡。消防局藉此呼籲,民眾就各式設備進行充放電時,務必隨時保持警戒,若有異常狀況應迅速撥打119求援,以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金門縣消防局於昨(7月13)日下午2時31分許接獲民眾報案指出,位於金湖鎮瓊林村有電動機車起火燃燒。第一時間即派遣第二大隊動員消防車組到場搶救;義消吳宏順等聞訊也趕到協助。消防車組到場後發現,現場為一電動機車持續冒煙,未有明顯火光,消防人員經以水線降溫,即於第一時間控制受災範圍,未造成人員傷亡。 關於該起電動機車事故,金門縣消防局第二大隊大隊長董紀瑋表示,消防局金湖分隊車組抵達現場後,經進行環場巡視,確認為一電動機車冒煙,未有明顯火勢。由於緊鄰民宅,立即部署水線進行降溫,因考量電動車有其復燃之可能性,車組持續以水線降溫,約歷時約10分鐘即完全熄滅,後續交由轄區員警處置,整起案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金門縣消防局也藉此呼籲,民眾針對各式設備進行充放電時,應隨時保持警戒,並持續確認是否有異常狀況發生,如有任何狀況發生應迅速撥打119求援,以爭取黃金救援時間。
-
金大團隊攜手金鼎國小 打造藝術與環境共學工作坊
第九屆「法藍瓷想像計畫」以「代間共學」與「社區共好」為主題,號召全台八組大學生團隊參與,並提供每組25萬元執行經費。今年,國立金門大學「浯界傳承-CAQ」團隊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攜手金寧鄉金鼎國小,舉辦為期五天、共30小時的暑期藝術與環境教育工作坊《浯質轉生:新拾紀時代》,帶給學童別開生面的學習與創作體驗。 此次活動由金門大學觀光管理學系蔡宗憲教授指導,團隊成員橫跨不同系所,針對金鼎國小三至五年級學生量身設計多元課程,內容涵蓋社區走讀、海岸淨灘、藝術實作等面向,讓學生透過實地踏查與動手創作,探索在地文化與環境議題。 課程以金門傳統「花磚」為創作靈感,結合藍曬圖技法、花磚拼貼、雷射雕刻與再生素材創作,引導學生從生活與土地中汲取靈感,理解地方創生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學生也透過實際接觸與創作,學習將美學轉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地連結是此次課程的核心亮點。課程從認識盤山、水頭聚落與閩式建築出發,邀請翁炳炎先生與講師藍文佶現身授課,帶領孩子觀察傳統花磚圖騰,聆聽文化記憶與建築故事,並進一步運用海洋廢棄物進行創意實作,轉化為兼具藝術性與永續概念的作品。 活動成果展即日起,在盤山村辦公處展出一個月,邀請社區長輩一同參與觀展。展覽展現代間共學精神與社區共好的實踐,也讓孩子們的創作在社區中被看見,藝術真正走進人群,回饋地方。盤山村村長翁品洋特別提供場地支持,讓孩子們的努力能被更多人欣賞。 該計畫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實踐「優質教育」、「永續城鄉」、「責任消費與生產」及「保育海洋與陸域生態」等理念。藉由文化與環境結合的深度學習模式,讓孩子在「做中學、遊中學」中激發創意,深化對家鄉土地的認同。 金鼎國小校長蔡玉羨表示,感謝法藍瓷想像計畫將美學教育帶入偏鄉,也感謝金門大學學生的熱情投入與專業設計。未來將持續爭取更多資源,攜手社區為金門培育具文化底蘊與永續意識的新世代。
-
說金門話的故事課 閩風親子學堂開跑
「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7月12日開跑,上、下午場次由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以及黃嘉慧兩位講師到場分享,分別透過石獅爺主題益智遊戲等以及《佮阿公踅菜市仔》繪本,引領學員在遊戲以及互動中開口學說金門話。 為響應文化部推廣金門在地母語的政策,由文化局主辦、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承辦之「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7月份共計8場活動,主辦單位希望藉以推廣及傳承金門話,讓語言學習更貼近家庭、社區與日常生活,因此活動規劃透過說故事、讀繪本等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進行,讓與會民眾或是親子,一起學習金門話並將其帶入日常生活中,作為生活中的自然語言。 「閩風親子學堂」金門話說故事系列活動,上午場次講師為古城國小校長薛奕龍,主題「咱的話講金門的石獅爺文化」,透過石獅爺主題翻摺卡益智遊戲、彩繪圖卡等,帶領學員在參與中學習用金門話說故事,也藉由大小朋友熟知的石獅爺引導,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金門在地文化。另外,下午場次邀請黃嘉慧老師擔任講師,結合《佮阿公踅菜市仔》繪本,讓學員練習說出菜市場常見蔬果的金門話正確的讀音。課程也搭配蝶谷巴提袋DIY,民眾滿載收穫而歸。 文化園區管理所指出,歡迎對金門話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7月場次報名網址:https://reurl.cc/89nW3j或掃描QR code(如下圖),每場限額15人,額滿為止。
-
金大敏捷攀樹社攜手本然教育團隊 啟發孩子探索與自信
國立金門大學敏捷攀樹社攜手上杉夏海本然教育團隊、社團法人台灣護家協會舉辦「CSR×USR 自然體驗系列」活動,透過攀樹體驗、感官探索與互動遊戲,讓孩子們在挑戰自我中學習團隊合作、認識自然,實踐企業與大學的社會責任。 金大攀樹社指出,此次活動結合台灣護家協會與金大攀樹社一起服務,在教練與志工的引導下安全登上樹幹,體驗自我突破的成就感。活動由雨林教練介紹本然教育活動意義與目的,並說明樹木是如何修剪以及認識自然環境會有的風險與需注意之處,包含腹地環境與教練實際上樹後所常遇到之經驗。此場次特別之處是有些高年級學生已有徒手攀爬之經驗,且對於樹木的環境與爬法也很熟練,因此在規劃上有特別安排適合大小朋友的體驗方式。藉由不同的攀爬概念,讓孩子從「好奇」到「探索」,從「冒險」到「感謝」的大樹旅程,鼓勵願意嘗試的學生可以大膽地挑戰與攀爬,最後在教練與志工的引導,完成各項繩索攀樹與鞦韆體驗,藉由回饋來反思,除了好外,課程也將融入安全、環境與體驗等,符合108課綱與本然教育攀樹之精神。 金大攀樹社表示,攀樹體適能體驗課程,強調孩子的手部力量、身體協調與平衡感,以及引導到安全、探索與成長的方向。因此在修樹與規劃上有特別安排適合大小朋友的體驗方式,活動一開始,先由雨林教練引導大家去通過樹木之山洞,接著開始帶大家挑戰下一關「平衡走繩」,從扶著教練開始練習平衡,接著結束後往第二關體驗「活的鞦韆」。然後,再過一次山洞,第二次「平衡走繩」則是提高難度,在教練陪伴下學習專注與平衡,進一步練習自主走繩,提升身體控制與自信心,隨著提高難度體驗「活的鞦韆」,在樹與繩之間擺盪,透過重複體驗,孩子在遊戲中建立勇氣與身心穩定。最後第三關,才開始練習鉤環,學習穿戴裝備、抓握繩索與使用繩結,逐步離開地面到符合各自可接受的高度體驗和擺盪,在安全引導中挑戰自己、認識自己。藉由本然教育的課程概念,團隊相信孩子天生擁有探索的本能,只要給予安全的環境與溫柔的引導,他們就能主動學習、快樂成長,學會觀察身體的感受、信任自己,也學會尊重環境與他人。 敏捷攀樹社表示,社團自創立以來即以推廣本然教育理念為目標,至今已深入金門多所國小進行攀樹教學與自然體驗課程。未來除了持續往國、高中校園拓展,也將持續投入志工與專業教練的培訓,精進繩索操作與戶外教學能力。 上杉夏海本然教育團隊指出,114年起,團隊開始與台灣護家協會攜手把「本然教育攀樹課程」與「綠色陪伴計畫」帶進校園,老師也熱血加入觀摩與交流,一場本然教育的攀樹體驗,連結了小孩、大人、大學志工與整個社群。未來團隊將持續串連企業、學校與社區資源,共同打造更多元、具有文化底蘊的戶外教育場域。
-
農遊金門活動報名中 7/26跟著風雞探索西方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將攜手烈嶼西方社區,共同推出「2025農遊金門」系列活動之「跟著風雞探索西方」。活動訂於7月26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舉行,規劃結合在地信仰文化、自然地景、農特產為核心,打造一場深度體驗型的農村小旅行。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指出,「跟著風雞探索西方」遊程,以「信仰導覽」、「環境認識」、「畜牧互動」與「飲食體驗」四大主題為主軸。首先由傳承三代的烈嶼在地老師傅親授金門傳統菜包製作,並搭配參訪香火鼎盛的釋迦佛祖玄天上帝廟,講解菜包與民間祭祀的文化淵源。接著由醃蛋職人帶領製作紅土鹹蛋,介紹金門特殊地質與海鹽背景。最後則由村民協助遊客親手醃製風味烤雞,在等待烘烤期間,穿梭村落導覽風雞文化與畜牧生態,全程約四小時,內容豐富且具互動體驗,可引領旅人從文化走進生活,從味蕾連結土地。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所長許丕祥表示,「農遊金門」是所內近年來積極推動農業轉型與文化創新的重要計畫,致力於將農業結合觀光與教育,打造具體而深具在地特色的體驗模式。他也指出,金門各地農村社區各具特色,透過與地方緊密合作,能夠挖掘並放大農村的文化能量與產業價值,期盼未來能開拓更多創意農遊路線,帶動全島農村整體發展。 「2025農遊金門」系列活動之「跟著風雞探索西方」,活動時間訂於7月26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下午1時。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報名網址:https://lihi.cc/0rS49),亦可掃描QR code(如圖),限額50人,費用每人新台幣450元,包含菜包、鹹蛋DIY、烤雞風味餐與遊覽車定點接駁等全套體驗等,詳情活動及報名可至金門縣農業試驗所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
-
三好兒童探索夏令營 讓善行萌於自發、互動、共好
佛光山金蓮淨苑日前舉辦「三好兒童探索夏令營」,吸引百餘位學員、小隊輔及團長踴躍參與。這場以「團動青春不一YOUNG」為主軸,培養孩子們勇敢、開放、堅強的心態,三天的營隊活動讓參加的學員們在歡笑中度過三日很不一「樣」的夏令營。 「三好兒童探索夏令營」由金門佛光童軍團與金門佛光青年分團共同承辦,並邀請佛光山義工會開啟義工探索教育培訓的義工講師范國樑,引領「中華戶外暨探索體驗教育協會」專業團隊設計課程與全程帶領,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范國樑表示,這是不同於一般傳統營隊的模式設計,特別強調「玩中學、學中玩」體驗式的學習活動方式,並以實踐星雲大師推動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理念,因此以「團動青春不一YOUNG」為活動主軸,期許孩子勇於冒險、以開放胸襟及堅強的毅力,積極無畏於接受挑戰,讓孩子「玩」出好聰明、「遊」出好人緣、「戲」出好品格好人格。 金蓮淨苑住持滿慈法師表示,這是一場充滿教育意義與溫度的夏令營,不僅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也在真實互動中培養品格與信念,未來會持續推動三好教育與體驗活動,讓善行與自發、互動和共好的種子在孩子的心田成長茁壯。 三天的夏令營活動,由「名聲飛揚」與「猜猜布」新奇的體驗遊戲展開序幕,快速破冰並建立學員間的默契與信任,孩子們分組成立小隊後,擬定屬於自己的「全方位價值契約」,明確表達團隊合作的期望與責任。每天活動結束後,在老師的引領下,小隊也會進行契約回顧與修正,將學習轉化為實踐行動,培養反思與精進的態度。課程中透過體驗遊戲培養與專注力、在互動中涵養尊重、包容與同理心,最後激發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全人的教育。 營隊的課程安排上相當精實,活動內容多元豐富,孩子們臉上時而開懷燦笑,時而在目標任務挑戰成功後,為自己及團隊喝采。孩子朗朗上口的「專注力就是競爭力」「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他們在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中累積勇氣與智慧。 除了充實的課程,佛光會師兄姐們更貼心為學員準備營養午齋與點心,讓營隊不僅是鍛鍊了腦力,充實了心靈,也滿足了味蕾,讓三好夏令營不但學習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還吃得「好」開心、笑得「好」開懷,學習「好」深刻。 營隊的最後一日,孩子們透過小隊間的回顧與分享,覺察到自己的成長與進步,從剛入營隊的害羞靦腆,到主動參與、熱烈參與討論,甚至為了讓團體榮譽而奮力不懈,短短的時間便讓參加的這群孩子有了很顯著的轉變與進步。
-
幫學子逐夢 家扶籌募大專新鮮人獎助學金
金門家扶啟動「大專新鮮人獎助學金」計畫,邀請社會大眾成為助學人,幫弱勢學子逐夢。 九月開學季即將來臨,對多數家庭而言是迎接新學期的喜悅時光,然而對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卻往往是另一段沉重壓力的開始。為協助這些面臨困境的學子安心就學,金門家扶中心即日起啟動「大專新鮮人獎助學金」計畫,盼能為弱勢兒少減輕就學負擔,並邀請社會大眾加入助學行列,成為孩子追夢路上的力量。 金門家扶表示,每年均籌募獎助學金,協助即將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受扶助學子,支應開學所需的註冊費、住宿費及生活用品等基本開銷。這筆經費對弱勢家庭而言,往往是難以承擔的龐大壓力,若無及時資源挹注,可能使孩子放棄升學,錯失翻轉人生的機會。 即將就讀國立大學的小智(化名)是今年獎助學金計畫的申請者之一。他家中排行最小,哥哥與姊姊雖已畢業,但因身心因素無法穩定就業,長期無法改善家計。母親獨自扛起一家四口的生計重擔,卻因長期勞累與壓力過大,罹患精神疾病而無法持續工作,家庭經濟因而陷入困境。 儘管身處逆境,小智未曾自怨自艾,一邊勤奮讀書、一邊兼職打工,盼望透過自身努力減輕母親負擔。他積極申請各類獎學金,期望能貼補日常所需,為未來開闢一條不同的道路。今年,小智如願錄取國立大學美術設計相關科系,卻也面臨需添購專業繪圖設備的新一波經濟壓力。 金門家扶指出,像小智這樣的孩子,並非個案。許多經濟弱勢學子雖資質優異、態度積極,卻可能因學費、生活費或必要學習設備等支出而被迫放棄夢想。為不讓貧困成為這些孩子逐夢的阻礙,家扶每年皆發起獎助學金募款活動,盼透過社會力量,為學子補上助學缺口。 金門家扶強調,「助學不是一時的捐助,而是為孩子點亮未來的開始。」每一筆捐款,都是一份肯定與陪伴,讓孩子在求學路上不孤單。您的支持,不僅讓一位學子得以展翅飛翔,也可能改變一個家庭的未來命運。 目前獎助學金計畫仍有資金缺口,金門家扶中心誠摯呼籲社會各界響應支持,發揮「一人助一生」的影響力,共同成為弱勢學子堅持夢想的後盾。凡有意支持此計畫的民眾,可電洽家扶助學專線(082)326139,洽蔡寶華小姐,了解更多助學方式與相關細節。
-
強降雨致低窪淹水 烈嶼清淤排水整理家園
受外圍環流影響,地區連續出現強降雨,烈嶼多處地勢低窪地區出現積淹水情形,烈嶼鄉公所展開災後復建工作,清潔隊員清理主要道路的淤泥,以及樹枝和落葉,努力來恢復家園景觀。 丹娜絲颱風雖然未襲金,但地區11日凌晨起受氣流擾動影響,遭遇強烈降雨襲擊。豪雨導致多處低窪地區出現積淹水情形。烈嶼東林商業區的道路也因大雨排泄不及大量積水,還有多處道路路面出現大量淤泥。 烈嶼鄉長洪若珊關心鄉親居住環境狀況,率團隊前往現場勘災,烈嶼守備區官兵也加入救災,協助居民堆疊沙包以及防水擋板,防止水侵住宅。 鄉公所清潔隊員展開災後環境清理工作,清理道路上的樹枝和落葉,維護道路的環境,並出動機械設備清除淤泥和雜物,還路面乾淨,保障民眾行的安全。 鄉公所也提醒民眾風災水災過後是傳染病發生的高風險期,民眾災後務必加強環境整頓,並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避免傳染病感染風險。
-
帕金森氏症居家運動照顧技巧 課程報名
為協助帕金森氏症患者與其家庭照顧者提升照護知能與生活品質,金門縣長期照顧服務關懷協會將於7月19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1時,在金湖鎮下莊社區活動中心辦理「帕金森氏症居家運動照顧技巧課程」,藉由專業指導,引導參與者認識規律運動在疾病控制與生活功能維持上的重要性。 協會指出,帕金森氏症屬於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常面臨動作遲緩、僵硬與平衡困難等症狀,而適當的運動訓練可有效延緩症狀惡化、維持功能,更能促進整體生活品質的提升。為此,本次課程特別邀請長期投入帕金森氏症照護領域、具豐富社區課程與團體帶領經驗的職能治療師廖子瑄親臨授課,分享實務操作技巧與應用經驗,幫助參與者將照護知識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此次課程對象為帕金森氏症患者及其家庭照顧者,名額限24人,即日起開放報名,至7月15日止或額滿為止。報名方式可透過掃描QR Code線上報名,亦可撥打電話082-321522或082-328519洽詢,歡迎有需求的民眾參加。 金門縣長期照顧服務關懷協會表示,家庭照顧是一段漫長且艱辛的旅程,照顧者往往肩負身心雙重壓力。協會持續推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透過舉辦各類課程、講座與紓壓活動,協助照顧者習得實用技巧,也提供喘息與心理支持。此次課程亦期望讓家庭照顧者與患者能從學習中找到與疾病共處的方式,提升雙方的生活韌性與幸福感。 協會期待帕金森氏症患者及其家屬一同參與,透過知識的累積與實際操作,攜手打造更有品質與尊嚴照顧生活。
-
豪雨過後 金門農田受損嚴重 縣府籲農友儘速記錄農損 配合程序主動通報
金門地區近日遭逢強降雨襲擊,造成多處低窪農田積淹水,秋季高粱正值播種期首當其衝,部分幼苗受災情況嚴重。金門縣長陳福海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天候挑戰,農民的辛勞與損失縣府感同身受,已責成農林科第一時間啟動災損調查及協助申報補助作業。 金門地區受10日至12日間強降雨影響,金門地區多處低窪農田出現積淹水情形,特別是正值秋季高粱播種期的農田首當其衝。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農林科表示,根據目前巡查與統計,金沙鎮北八劃、斗門、官嶼劃測段等農地約有500公頃受到水患影響,部分高粱幼苗浸水情況嚴重,恐影響整體產量。 農林科指出,目前正值秋季高粱播種初期,植株普遍處於發芽後10至15公分的生長階段。若遇短暫積水,植株較高的苗株在水退後仍有存活可能;但若是生長較矮、遭積水完全覆蓋者,存活率明顯偏低,農民可能須進行整片翻耕、重新播種。所幸7至8月尚屬高粱適種季節,農民仍有補救空間,惟應盡快掌握農損情況並依程序申報。 縣長陳福海表示,農業是金門重要的基礎產業之一,尤其高粱產業關係到農民生計與整體經濟循環,對於此次強降雨導致部分田區高粱受損,縣府感同身受,並責成農林科儘速掌握災情、主動協助農民辦理補助作業。 陳縣長指出,面對極端氣候造成的天災損害,政府須以更積極、系統性的方式協助基層農民強化因應能力。他鼓勵農友利用科技工具如「農業天然災害申報APP」及早通報災損,縣府將與中央農業部門密切合作,爭取必要支援,加速農業復建,協助農民降低損失、穩定生產信心。 縣府強調,目前已啟動農業災損評估作業,做為後續研議農業復建與救助計畫的依據。為加速中央農業單位救助程序,農林科籲請農友把握降雨趨緩期間主動巡視田區,並妥善記錄災損現況。 農林科提醒,凡認為農作物可能受損者,請儘速使用「農業天然災害申報APP」拍照並上傳災損影像資料,做為後續啟動天然災害救助的重要佐證。同時也應即刻通報所在地鄉鎮公所,以利縣府彙整資料報送農業部,並配合中央農業單位與相關專家後續現勘作業。 農林科表示,依據現行農作物天然災害救助作業規定,倘若田區受損達到災害指標標準(例如高粱受損率超過20%),即符合救助條件,後續縣府將協助農民、迅速通報中央農業部,並由中央農業單位及專家到金門進行現場勘查,將依據農作物天然災害損害指標規定,辦理天然災害救助。 農林科進一步表示,極端氣候頻繁,未來仍須提高防災意識,並鼓勵農友參與保險、善用科技工具及災前防範措施,以提升整體農業抗災韌性。此外,提醒農民務必保留影像紀錄與災損證據,將有助於加速審核作業並爭取中央救助資源。 縣長陳福海重申,縣府會全力協助受災農友爭取最大支持,讓損失降到最低,農民與土地的關係是一種深耕的責任與情感,縣府會持續關注每一次災害帶來的影響,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農業。他強調,農業不只是生產,更是我們文化與生活的一部分,縣府將和農友站在一起,共同守住這份根基。陳縣長呼籲所有受災農友提高警覺、主動通報、配合程序,善用政府提供的支援與補助,減輕此次強降雨帶來的損失,並攜手共度災後復耕階段。
-
環保夏令營即起受理報名
金門縣環保局為學子們準備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學習之旅,今年8月12日至14日將舉辦為期三天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悠遊行—環保夏令營」,透過豐富多元的活動設計,以不過夜形式帶領國小學員探索金門生態與低碳生活,歡迎在地學子踴躍參與。 活動自即日起開放報名,招收對象為國小4至6年級學生,名額僅限30位。參加費用為新台幣300元,採審核制報名。有意報名的家長可至活動專屬報名表單(網址:https://reurl.cc/VWpbq5)填寫資料,經主辦單位通知錄取後,需於3日內完成繳費手續,並提供相關確認資料。更多詳細資訊歡迎查詢金門縣環保局官方網站,或致電活動聯絡人陳小姐(電話:082-330458)洽詢。 環保局指出,這場夏令營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精彩內容,學員們將走訪金門縣水產試驗所、環保局低碳教育館、風獅爺商店街及金門海島學校等特色場域。活動安排包括生態觀察、環境主題桌遊、電影欣賞等靜態學習,更有讓孩子們親自動手的漁具再生DIY課程。
-
環保志工組隊競賽 角逐赴台參加全國賽資格
為提倡環保志工運動風氣、促進身心健康,並激勵志工榮譽感與增進環境知識,金門縣環保局昨(12)日在金湖體育館舉辦「114年金門縣環保志(義)工群英會活動」,吸引來自各社區的8支環保志工隊伍、80餘位志工踴躍組隊參與。志工們展現熱情與活力,在比賽中腦力激盪將環保知識融入競賽中,場面相當熱鬧。環保局表示,希望透過趣味競賽寓教於樂,除增進志工間的情誼,透過比賽更深化志工們的環境知識。 經過一番競賽,各項比賽結果揭曉,由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前理事長吳啟騰、環保局局長李廣榮等到場頒獎表揚績優隊伍及個人。李文良於致詞時表示,首先代表縣長陳福海向所有與會的環保志工伙伴及工作人員致意。雖然天公不作美,大家仍不減熱情地與會。此次共計有8支志工隊伍參與競賽,獲得前三名者將代表金門縣赴雲林參加全國比賽;然而名額有限,但志工的服務與熱忱不減,今年沒有獲獎的隊伍也別氣餒,再接再厲,明年再來挑戰。 李文良強調環保志工在縣府推動環保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感謝環保局團隊的帶領,以及所有志工伙伴們的投入和參與,無疑是地方推動環保工作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正因為有這些努力,讓金門縣在全國環保方面的表現優異並獲得多個獎項,期望大家持續爭取榮譽,屆時在全國比賽也能有好成績。 「114年金門縣環保志(義)工群英會活動」共計有四項競賽,包括「環保金頭腦」、「資源分類王」、「資源灌籃高手」及「清掃接力賽」四項,志工們運用環保智慧與團隊默契,同時習得正確環境知識,進而學以致用、落實日常環保行動,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過程活潑、有趣、刺激,經過激烈比賽後,各競賽成績如下: 環保金頭腦:第一名信義環保志工隊、第二名山外社區隊、第三名富康金城志工隊。資源分類王:第一名武德社區志工隊、第二名富康金城志工隊、第三名下莊社區環保志工隊。資源灌籃高手:第一名山外社區隊、第二名金沙隊、第三名信義環保志工隊。清掃接力賽:第一名山外社區隊、第二名金沙隊、第三名信義環保志工隊。團隊合作獎:塔后社區幸福隊。最佳活力獎:金城水環境巡守隊。總冠軍:山外社區隊。 環保局為提升賽前士氣與凝聚力,特別新增「加油表現獎」,由各隊喊出創意隊呼展現活力,由信義環保志工隊、武德新莊社區隊脫穎而出。 而昨日在頒發環保志工群英會競賽獎項前,副縣長李文良為「114年金門縣環境教育AI創圖徵選活動」及「金門縣114年首惜廚師地方初賽」料理食譜組獲獎作品頒獎,獲獎名單如下: 環境教育AI創圖徵選獲獎作品共11組: 第一名:作品「風獅遇上水獺:金門的零碳日常」黃○勤。第二名:作品「能源不只是效率,它也能是感受」林○瑩。第三名:作品「浯價之寶」吳○羽。佳作8名:「守鱟我們的下一代」洪○芷、「綠海之境‧金門守護」翁○樺、「撿不完的海—一個男孩的奮鬥,喚醒我們對環境的集體責任」莊○倫、「永續之光·嶼未來共生」翁○雯、「根在金門」王○琪、「停止氣候變遷,立即行動!」周○惠、「歡喜迎城隍,隨手做環保」許○昀、「綠築未來—金門共生」林○如。 人氣票選獎(計有11組作品經線上票選產生):第一名:「能源不只是效率,它也能是感受」林○瑩。第二名:「浯價之寶」吳○羽。第三名:「根在金門」王○琪。 「首惜廚師地方初賽」料理食譜組共4組:特優獎:「地底乾坤‧椒鮮豬蛋煲」黃○珊。優等獎:「筍蜊圓滿‧節節生花」莊○如。佳作2名:「香酥五花夢‧五花遇見泰」李○晴、「時光‧拾光」洪○彤。 環保局長李廣榮指出,建構「美麗金門、整潔金門、友善金門」是縣府重要目標,除了結合教育處等跨局處合作宣導各項環保政策外更有賴志工的支持與協助,才能落實推動。此次選出的總積分前三名隊伍,將於11月1日代表金門縣參加環境部在雲林縣立體育館舉辦的全國決賽,接續將即刻展開緊鑼密鼓的集訓,期盼屆時能與全國22縣市志工隊伍同台競技,並旗開得勝,為金門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