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欣見本縣即將成立「文資建材銀行」

發布日期:
點閱率:3,349
字型大小:

金門縣的古蹟和歷史建築高居全國第二,每年都花費很高經費在修繕這些老舊建築,以延續它們的生命,最近陳福海縣長指示,要將白龍潭附近一處營區撥給文化局成立類「文資建材銀行」,希望把一些被拆下來有歷史、可以再循環利用的建材有地方堆放,這是十分有遠見的做法。
據悉,陳縣長要求文化局、建設處、地政局和國家公園要在一個月內完成撥用,儘速讓這項政策落實執行。
建築的「材料銀行」近年興起,這種概念最早起源於環保永續、循環設計的概念。會提出「材料銀行」是因為人類強烈的物質慾望,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了原物料使用量倍增,開採原料及製造的過程也使地球資源急速枯竭,製造出環保生態的問題。因此透過設計概念,延長建築物、建築構件的使用壽命,或是在舊建築拆除的過程中,將可利用的材料回收,「重複再利用」已經成為一種國際趨勢。
2017年,「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在台南佳里蕭壟文化園區內成立,從各地方收集來的舊材,匯聚成為材料資料庫,一磚一木一瓦只要能再利用,都將在新的建物裡重獲新生,實踐循環永續的精神,以行動與世界接軌,這是全國第一間文資建材銀行。
「文化資產建材銀行」近年已經成為台灣文資圈熱門的話題,之所以熱門,主要是文資修復需要的建材通常具特殊性,有些因為禁採、禁伐,或是因為產業中斷,工廠不再生產,使文資修復的材料匱乏,必須藉由舊材的回收再使用,讓文化資產在修復中達到重生。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在106年制訂發布「文資建材銀行營運管理要點」做為法規依據,讓成立的「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作為帶動妥善利用營建工程及古蹟修復所產生舊材之風氣,增進文資保存效益,提升文資修復水準,為推廣「惜物」、「低碳環保」理念之基礎設施。建材銀行具備倉儲、物流、舊料清理及辦公、研習空間,藉由此空間加深民眾對固有工法之印象,啟發新一代發現手作的價值,自發性投入工藝的學習,並透過舊料再利用,賦予舊料新生命,傳承固有之技術,延續集體記憶。
建築物在拆除或修復的過程中,會將舊材區分為「構件」及「材料」兩大類,前者如花窗、隔扇、交趾燒、剪黏、木雕、彩繪等物件,因具有工藝、美學、歷史、經濟價值,常流入古物市場成為收藏品;而後者泛指木、磚、石、瓦等較普遍而少有裝飾的一般建材,往往未受重視而遭任意廢棄。
建築舊材本身即是一歷史物證,保存當時的營建資訊,妥善處理與再利用,有助於史料的留存與探索,亦能聯繫不同世代人們的知識和情感。臺南市文資建材銀行的成立,即是透過舊材的留存、建檔、媒合與再利用,開啟廢棄舊建材的第二春,除可緩解現今自然建材日趨匱乏,文化資產修復不易取得舊料的問題,亦能提升文資修復水準。
申請人或單位依需求提出申請後,經媒合挑選出合適的舊材,即可辦理出貨、點交,並將其運用在修復上,日後亦會追蹤確認舊材的使用情況。舊材的收受可透過電話、傳真及網路向建材銀行通報,並接受公、私有房屋所有權人捐贈,經過評估審核通過後,即可進入建材銀行資料庫,提供申請做修復再利用。
除了台南巿外,台中巿也成立「台中市文化資產資材管理中心」,這些縣巿都是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文化局呂坤和局長早在第一任期時,就收了很多舊文物及木料,堆放在文化園區,當時也是想推動建材銀行概念,可惜當年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地點,所以虛擲了好多年,這次陳縣長能魄力大推一把,希望把地區因改建而一再消失的老舊建材,有地方存放,讓我們的古蹟或歷史建築修復能真正做到「修舊如舊」,讓古建材走出新生命,而不是「舊瓶新酒」,那才是老建築的一大福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