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公私協作聚落活態保存的時代意義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是論語顏淵的一段話,也是成語「風行草偃」的出處,意指在知識不普及的封建時代,一般市井小民的生活起居四時行止,都受到上層知識份子的影響甚深。換言之,也是一個社會結構由上而下引領的時代。這種制度和習慣,隨著20世紀後半迄今知識普及資訊快速流通的影響下,一個以常民文化為主由下而上的機制,已然在國際間逐步發展成形,最為顯著的應該是透過網際網路的社交平台,以及多元多樣地自媒體,帶動更多的社會流動並挑戰著我們既有的思考。 2023年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的大會,即以遺產變革(Heritage Change)為主題,提出探討遺產保存對人類社會的回復力(Resilience)、責任(Responsibility)、賦權(Rights)以及關聯(Relationships)的影響。這個觀念的脈絡,實源自ICOMOS 2011年大會發布「以遺產作為發展驅動器」的巴黎宣言,明確的展現遺產保護除了既有的文化價值守護之外,更要進一步以遺產經濟學的觀點,和在地社區的生活發展充分結合。巴黎宣言,可以視為ICOMOS積極思考21世紀起人類永續發展的趨勢,並提出在地社區參與的文化遺產保存帶動的經濟發展,也應該將成果回饋社區的重要觀點;從而引導出,近十年重新思考文化觀光和活態遺產(Living Heritage),以及2017年的德里宣言「遺產公民權」(Heritage and Democracy)。這十幾年間國際文化保存觀念的重大轉變,和金門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 金門的傑出普世價值,在於千百年戰爭威脅下,持續守護傳統文化追求和平的「價值觀」;並具體的反映在全島自然環境、日常生活以及閩南、僑鄉、戰地等文化遺存之上。空間,是一個重要的載體,而傳統聚落裡的生活以及祠、廟和傳統建築則是呈現價值的場域。1995年金門設立國家公園提出以文化做為守護重點,是一項相當清楚的宣示;20餘年間縣府和國家公園管理處攜手合作,透過上位都市計畫和實質的輔助、獎勵以人才培力等機制,和鄉親們共同努力地守護這些重要的價值。當機會到來時,則是基於多年努力提出整合性的方案,爭取中央大型計畫支持,推動更為完整地保存再發展計畫,瓊林再造歷史現場就是一個累積十餘年深耕,進而付諸落實執行的例子。 推動期間,鄉親們主動參與,清楚地提出他們希望藉有形、無形文化的保存,導入產業爭取更多的年輕人回鄉,也具體地指出希望公部門能在上位計畫中,解決外圍緩衝區的建築需求、容積移轉以及傳統建築修繕補助基準檢討等問題。國家公園管理處和縣政府正視鄉親們由下而上的意見,逐步透過計畫通盤檢討,增修訂法規等方式,一步步的共同解決結構性的問題,並在執行面上經由反覆的研商論證,探索公私部門合作永續的途徑。過程中的多次來回是不可避免的,傾聽鄉親們延續傳統的心境,理解共同守護的價值,則是建立互信與共識的最重要力量,這個經驗在金門甚至全國,也是相當少有的;將之有效的擴展延伸,是相當有意義的。 文化的重要價值,在於其唯一與獨特性。亦即保存再生的經驗是不宜也不能如同機器生產線一般地直接複製的;然而他山之石的觀念、機制、程序以及互動的態度,則是重要的參考對象。 金門擁有百餘處傳統聚落,每一處也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和獨特的生活經驗,更因著不同的立地條件而面對樣態多元的問題需要克服。守護我們文化價值,是一個最基本的目標,同時解決聚落永續發展的挑戰,則是必須同步思考釐清的議題,執行層面更需要體認由下而上的重要性;唯有吸取成功經驗與時俱進,確切掌握聚落的傳統價值,做為未來再發展的力量,才能永續保存聚落的文化與生活環境。凝聚聚落共識公私部門充分合作,這是國際正在大力推展的趨勢;金門過去擁有民眾參與公私協作的寶貴經驗,相當值得審慎援引參考。
-
從金大地中海飲食講座談起
國立金門大學為增進師生健康管理,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特於日前假該校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辦理校園健康促進講座。邀請本縣大同之家李選治營養師擔任講師,針對「地中海飲食;遠離三高與失智」主題進行探討,分享地中海飲食對身體健康的好處。許多出席者均表示,本次健康講座的內容非常實用,獲益良多。 金大校長陳建民就此表示,該校為落實校園安全衛生,以維護全體師生的安全與健康,每學期都會舉辦多場次的健康促進講座和活動,實施成效良好。陳建民進一步表示,目前國人普遍存在三高,多吃少動的情形下,本次活動主題,係針對地中海飲食進行分享,期盼在李選治營養師的引領下,師生能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進而達到提升身心健康。 地中海飲食!是目前很受營養學推薦的一種飲食模式,此種飲食源自於1940至1950年代,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的傳統飲食型態。其特色係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紅酒,少量肉製品為特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3年,將地中海飲食登錄在義大利、摩洛哥、西班牙、葡萄牙、希臘、賽浦路斯及克羅埃西亞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 然而,儘管叫做地中海飲食,它非代表所有環地中海地區,及國家的烹飪方式。例如,義大利北部,即常用豬油和牛油烹飪食物,而橄欖油主要是當作淋在沙拉及燙蔬菜上的醬料。非洲北部和中東國家,則大多使用羊尾的脂肪和酥油。 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橄欖油含有的大量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油酸,和降低冠狀動脈疾病之風險可能有相關。還有證據支持橄欖油中的抗氧化物,不僅可以幫助控制膽固醇,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之膽固醇,而且還有抗發炎及抗高血壓的作用。 易言之,地中海飲食是歐洲環地中海國家的飲食文化,為全球知名的健康飲食類型,包含食材的選擇、烹調方式、慎選優質油脂及搭配適當運動等。而此次金大針對此項活動,特別說明,李選治多年來研究飲食與糖尿病等領域,且曾擔任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營養科主任,在她的專業和生動活潑講解中,所有出席者,都學習到很多寶貴的健康知識。 尤者,根據1994年里昂飲食心臟研究,地中海飲食相較於美式飲食,冠狀動脈疾病發病率降低73%、死亡率降低70%。因此,如何藉此活動,培養鄉親們能以蔬果、全穀類為主食,兼吃海鮮及家禽,並以新鮮水果為點心,偶爾品嚐紅酒為食風。且在調味上,以橄欖油、大蒜、洋蔥、番茄、堅果與迷迭香、百里香等各式新鮮香草為主,何嘗不是推衍此次活動之重要意義。 追求健康飲食、安全飲食的消費習慣,早已是普世且正確之趨勢,為了順應這一趨勢,從餐廳至家庭;從家庭到校園,無不以此邁進,以蔚良風。因此,我們在肯定金大此項活動外,更應共襄其風,推展地中海飲食,為鄉親健康把關,更為國人健康把關,且讓我們就從地中海飲食開始吧!
-
永續綠化成效 打造理想生態城市
111年植樹節活動3月11日在烈嶼鄉上林海岸舉行,以「水源寶育盆」種下3750株千頭木麻黃及海桐等多種海岸適生林木,造林面積約1.5公頃,經由外來種銀合歡移除、公園式規劃及海岸休憩躺椅與鞦韆的設置,縣府期許能營造兼具觀光與國土保安的海岸林木風貌景觀。 據了解,上林海岸在102年藉由雷區復育計畫曾進行造林,後來因管護與銀合歡入侵受挫,造林成效未能發揮;110年林務所透過「和泰一車一樹」及「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公益計畫,以水寶盆解決水源澆灌問題後,歐厝造林地成活率提升到8成,這次把所有好的經驗移轉到烈嶼鄉,並使用植株低矮不影響視野且耐旱的千頭木麻黃,搭配林務所木工和台電廢木料製成的休憩設施,未來林務所在造林地穩定成林後,也會進行第二階段開花植樹的補植作業,讓上林成為視野最佳、生態豐富、有趣的造林地。 事實上,造林、綠化的確是現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課題;一則大量的開發需要大量的土地,在進行開發行為時難免會造成原生態的破壞與影響,再者,現代化的開發行為也強調和自然共存的永續性,綠化不僅重要,更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指標。職是之故,現代化城市在進行開發行為時,通常要一併考慮綠化發展與成效,如若綠化土地有限,甚至還可以由平面轉立體的往高空發展;新加坡就是很著名的案例。如今,許多現代化城市都想借鏡新加坡,甚至是超越新加坡。據報導,新加坡建國之初,便以「花園城市」為目標,希望藉此改變城市景觀,吸引外國人來投資;第二階段則是提升綠色基盤建設,除美觀外,更增加蓄洪、滯洪等公共建設的安全品質,因此除了公園、綠地、屋頂花園、綠色陸橋外,也擴建水庫、郊野公園,讓綠地的機能更為健全;如今則已進行到第三階段綠地政策,以「城市花園」為目標,希望整個城市就像一座大花園。這個「花園」是形容詞也是動詞,除了代表城市綠化率外,更重視城市發展融合生態與各維生網絡建設的「生態化」,除了屋頂花園、都市農園外,也關心排水系統是否能兼容生物廊道等,政府會透過一連串的整建,讓郊山步道成為綠色通道,市區道路安全島變成雨水花園;如若水質淨化了、空氣品質提升了,這些雨水花園可以是溼地,也可以是水生蔬菜園。 從新加坡的經驗看來,這是非常美好的綠化造林發展願景與成果,對金門而言,目前迫切需要的或許也是長期的落實綠化政策與永續發展策略。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金門綠化成績有目共睹,但要以此為基底建構為生態城市,則還需要全面性的配合與策略;例如:工程師需要有人文思維、秉持人本精神、節能減碳的作法、兼蓄藝術實質;管理維護者要具有節能減碳的觀念、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民眾則必須關懷生態、建構生態意識與知識,甚至參與生態保育行動,將生活習慣轉化為生態城市的環節。理想的生態城市應該建立在共居市民的知識價值、思維與生活目標之上,更是施政者當仁不讓的責任與義務。 國父孫中山先生早言:「造林是民生建設重要項目」,因而「國父逝世紀念日」也正是我們的植樹節。先賢哲人的高瞻遠矚適足為我們戮力以赴的目標;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斷都市化、工業化、人造化的城市發展中,逐漸實踐理想的生態城市。
-
推動閱讀之觀察與省思
教育部「110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發布記者會」於3月3日在國家圖書館藝文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舉行。本縣公共圖書館(含縣立及鄉鎮圖書館)共計獲得11個獎項,並首次獲得「整體閱讀力表現績優城市(縣市人口40萬以下組)」獎項;另,金寧鄉、烈嶼鄉圖書館均榮獲各分組的第一名,於全國公共圖書館中表現特別優異與亮眼 金門雖僻處海隅,卻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古有「海濱鄒魯」美譽。且本縣向來推廣閱讀不遺餘力,無論嬰幼兒、學子或成人,文化局均有顧及並舉辦適合各年齡層的閱讀推廣活動。譬如最近才剛辦理的「四季走讀~走春、戀夏、賞秋、藏冬」系列活動,便是讓報名參加的鄉親走訪作者筆下世界,述說在地故事和欣賞在地之美,也關心自己生長的環境。其他相關閱讀推廣活動諸如:嬰幼兒閱讀講座、故事志工培訓課程、國學講座等,藉由各式多元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讓民眾親近閱讀、愛上閱讀。 眾所周知,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來源,閱讀可增強文字寫作能力,閱讀可讓我們借古鑑今,同時亦令我們的見識更深遠,閱讀不但能改進人的思維,亦能充實生活。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常閱讀的人會表現得更自信。也有這麼一說,閱讀是時間成本最低的學習途徑,花幾個小時看一本書,就能系統性的學習知識,是碎片化的學習無法超越的。而閱讀讓人變得理性、沉穩,當你不斷從書中吸取作者的經驗,你就更理解這個世界的現實,面對未知,不再焦慮不安。而閱讀時最容易讓人保持高度專注,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注意力簡直比時間和金錢還珍貴。 而今年本縣在金沙車站旁設置的自助借還書站,供民眾借還書,未來縣府甚至規劃設置預約自助取書機,提供讀者更便利的借閱服務;另,今年文化局採購圖書預算亦大幅增加,讀者可藉由圖書推薦系統向圖書館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後由圖書館採購納入館藏。公部門針對閱讀推廣所進行的努力,從中央到地方,以創新服務兼顧讀者閱讀的需求,讓全民學習不中斷。 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至聖先師孔子曾說過:「開卷有益」,西漢學者劉向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均足以證明閱讀對人們皆有裨益。閱讀正是一個視窗,給予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好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猶如「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閱讀的好處多不勝數,無論讀的是古典文學、詩歌、時尚雜誌、人物傳記、宗教典籍、或是愛情小說,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在其中抽空看看書,得到娛樂的同時更能充實自己的心靈。
-
工業及服務業普查有助產業發展策略
日前「110年金門縣工業及服務業普查處」揭牌,並啟動普查相關事宜,政府透過普查了解工業及服務業基本動態,這是國力與國勢的一項基本調查,掌握整體工商及服務業最新基本資料,調查結果可提供政府規劃工商及服務業政策發展的參考,也可提供做為學術研究與產業界投資風險評估之重要參據,期待透過這項普查工作發揮到最大效果,也期待藉著工作人員的全力以赴,讓普查作業更優質、更順利。 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係根據我國統計法規定,每5年舉辦1次的基本國勢調查,自民國43年首次創辦,今年為第14次辦理,目的在於蒐集工業及服務業經營概況、生產結構、資源分布及各項營運特徵等經濟活動現況,作為政策規劃依據、經濟統計校正基礎及各產業相關抽樣調查之母體來源,籲請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或場所單位屆時支持普查,配合接受訪查作業,提供詳實資料,中央各機關及各級地方政府應全力配合辦理。 本次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以110年12月31日為普查標準日,採全面性普查填報普查表,另按抽樣設計,將從今(111)年6月1日至7月31日辦理實地訪查工作,凡從事工業及服務業之企業或場所單位,均為普查對象,全國預估約150餘萬家,本縣約4千7百多家。普查規劃採網路填報及派員訪問多元管道進行,受訪廠商可提前運用行動裝置或電腦先行上網填報,預計動員逾一萬名人力,依據行政院頒行之「普查方案」,由縣長擔任普查處普查長,主計處與建設處共同負責普查之規劃、訓練及推動,各鄉(鎮)長擔任普查所主任,並動員主計人員、工商行政人員、村里幹事等執行訪查工作。由於普查規模龐大,為順利推展作業,遴派相關人員擔任實地訪查與審核的工作,發揮團隊精神,共同推動普查作業,據以圓滿達成普查任務。 工業及服務業普查主要問項包括組織型態、開業年月、經營方式、重點產業經營項目、從業員工及薪資、營業收支、實際運用資產、使用派遣勞工或經營勞動派遣業務、商品銷售管道、營運數位化狀況、經營自有品牌、無形投入、專業技術交易、環保支出、三角貿易值、服務貿易、產品及技術創新情形、原材物料耗用量值及來源分配,及其他各業專用明細項目等。 歷次普查結果對於重要經建計畫之擬定、工業區開發、產業輔導政策制定、地方產業發展策略之釐定等,均扮演重要角色,充分發揮支援政策之效益;本次普查適值國內外經社環境急遽轉變時期,更具重大意義。完整客觀之普查資訊,有助於企業研訂投資策略,避免造成決策偏差;統計結果可作為企業調整經營體質、提升競爭力之參考,以因應國內產業經營型態轉變,積極蒐集無形投資、產銷多元經營現況等資訊。 配合政府推動當前重要產經政策需要,提供企業創新研發、產業數位化及高值化資訊,以提升工商業競爭優勢,俾邁向高科技產業及知識密集服務業發展。因應全球化發展,蒐集跨境提供服務、自然人呈現與跨境商業據點等資訊,俾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及國際競爭優勢;建立工商及服務業抽樣母體資料檔,以供各項企業面調查抽樣設計與推估運用,並作為國民所得、產業關聯及工商生產等統計之基準資料,達到符合大眾利益,讓全民受惠,做出精準決策。期待能延續「109年全國農林漁牧業普查」優等生的成績,評選中脫穎而出,金門縣在第三級普查處優等第一名,金寧鄉在第六級普查所特優、金沙鎮優等第三名、金城鎮優等的佳績,因為扎實的普查努力成果,獲得全國肯定實至名歸的表揚獎勵。
-
落實防疫經濟新模式很重要
國內疫情趨緩,連續本土病例僅為個位數,中央指揮中心評估〈國內疫情屬穩定可控〉,爰而放寬國內及邊境等六大管制措施,包括不再宣布警戒級別、邊境鬆綁、縮短入境檢疫及居家隔離天數,從現行〈十四加七〉縮短為〈十加七〉,未來機組人員檢疫措施調整,國內防疫措施適度鬆綁,放寬口罩佩戴場域、機船及雙鐵開放飲食、取消離島機場快篩及港口快篩,有條件北北高桃以外縣市之醫院探病與長照機構探視同時開放,非本國籍商務客考察、投資履約及應聘等商務活動申請特別入境許可、中港澳人士因商務履約及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事由,可由國內邀請單位申請入境,未來一步步朝向〈經濟防疫新模式〉,改為每月滾動檢討,採取「加緊」或「放寬」宣布防疫措施,取消疫情警戒分級後,不代表防疫指揮中心宣布解散,指揮中心依傳染病開設,防疫期間依指揮官指示辦理,亦即「經濟防疫新模式」正式開始,仍需大家告訴大家,隨時注意了解防疫有關訊息,落實「防疫與經濟」齊頭併進。 眾所週知,防疫貴在防止疫情病毒上身,確保身心健康,而經濟乃是人人維持日常生活不可或缺之基本要素,人人有責,個個有份,失之偏頗,小自個人與家庭,大至社會國家都有影響,顯示兩者俱屬重要。 謹以新冠肺炎病毒全球流竄貽害眾生人群為例,凡三年來,不惟大家生活亂了套,面對無聲無影無情之病毒,人人心驚膽跳,惶惶不可終日,百業蕭條,經濟活動停滯衰退,家家戶戶收支失衡,失業人口大幅增加,在經濟與防疫兩相交迫之下,國內大型企業也受衝擊,儘管此期間官民同心同德,聯手合作無間,創下防疫優良成果,然而整體經濟復甦遙遙無期。所謂疫情無假期,少數國家疫情依然嚴峻,誠如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所說:放寬邊境防疫措施,是因時勢所趨,言下之意,大家應可理解,只是疫情猶未袪,何時是盡頭,神仙也無奈。緣此,弗論防疫與拼經濟,一切應由自己做起,時時警覺、處處留心,共同打拼是根本,也是穩定經濟不二法門。 有人認為,本土疫情趨緩,防疫政策逐步鬆綁,乍感鬆了一口氣,頓時心情輕鬆,惟有專家表示:面對疫情當前,防疫腳步仍停原地,未見超前部署具體措施,不止沒有足夠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在家隔離」、「免進檢疫所」等等籌備資源也未整併,基礎整備工作都沒有做好,就談鬆綁,陣痛期恐怕又痛又長。此外,目前兒童尚未接種疫苗,一旦孩童感染,必將波及家庭及職場,都未見防疫主管部門將兒童疫苗覆蓋率放入鬆綁指標因素中,因而醫界與專家都指出,疫苗覆蓋率提高外,足夠藥物也是關鍵。凡此種種,未必是防疫主管部門未盡想到,卻是國內醫界及專家專業之意見表達,還望防疫主管部門一本初心,慎作參採,有備則無患,弭患要機先。 在此姑且不談中央防疫指揮中心宣佈國內防疫六大鬆綁,警戒分級取消,來日結果將會如何,但是政府對於「防疫第一,經濟優先」政策不變,而在防疫與拼經濟兩者兼顧併進原則下,保有滾動檢討,審視疫情發展狀況,隨時採取〈緊與嚴〉之因應作為空間,就事論事,明智之舉,亟需大家面對現實,解決問題,共同體認〈防疫經濟,經濟防疫〉乃是一體之兩面,只要大家心手相連,不偏不倚,相輔而相成,則能發揮高度量能與能量,立於不敗之地也。
-
為小三通復航做好萬全準備
金門「小三通」已因疫情停航2年多,金門縣長楊鎮浯日昨透露,縣府已做好「清明專案」的準備,會正式發函報請中央同意。陸委會證實,已收到金門縣政府正式來函,目前檢視相關內容中。距離清明節不到一個月了,我們必須為小三通復航做好萬全準備。 對於小三通復航,縣府一貫的態度就是,在整體防疫無虞、在疫情可控的情況之下,只要具備的條件符合,在整體評估下,跟兩年前小三通關閉的情形相較,目前在防疫旅館、防疫車隊、醫護能量、鄉親疫苗的接種率,初步都已達到免疫環境的條件。 日前某報就以社論指出,從短期看,兩岸應該在各自防疫規定前提下,盡快推動「小三通」復航。因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就提出「以通促融」的期許,蔡政府日前鬆綁包括陸港澳在內的境外商務客來台,金門縣政府和廈門台商都希望「小三通」在清明復航。重啟「小三通」在現實層面將降低民眾往來成本,是便民惠民的好政策,在象徵意義上則是兩岸「春暖花開」的訊號。 另外,從中期看,疫後兩岸交流可望恢復,經過將近兩年的壓抑,可能出現爆發性成長,勢必出現更多因交流而衍生的問題,兩岸官方應超前部署,及早恢復兩岸在既有協議下事務性溝通管道的運作,並著手解決過去一段時間在防疫、農產、檢疫、教育、觀光等積累的問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考量為兼顧與維持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以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等,宣布自3月1日至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口罩規範、開放雙鐵飲食、宗教集會、探病限制等,並表示最快將於3月中開放商務客入境。 相較於歐美各國每天動輒10萬例以上的新冠確診病例,兩岸可算是全球防疫最嚴格、疫情控制最好的地方。既然陳時中都已經準備開放商務旅行,甚至談到下半年開放出國旅遊,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小三通確實沒有理由不解禁。 關於金門申請小三通復航問題,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民進黨當局單方面中斷了「小三通」,同時停止了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和交流,這與大陸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維護兩岸同胞正常交流交往權益的做法截然不同。 馬曉光稱,「小三通」確實是兩岸民眾,特別是閩台民眾交流往來的最重要、最便捷的通道,兩地居民都希望能夠早日恢復「小三通」,呼籲民進黨當局從善如流,不要再做延遲、阻撓的事情。 對於上述國台辦的呼籲,陸委會回應,政府依據金馬地方民意及防疫需要,自109年2月10日起暫停「小三通」客運往來。「小三通」客運的復航,除考量整體疫情、國內防疫量能、旅運需求、金馬民意外,亦涉及兩岸互動複雜因素,對於金門縣政府來函所提方案,陸委會向來十分重視,也將會同相關機關依整體情勢綜合評估,並無阻撓問題。 自從疫情爆發後,兩岸小三通貨運持續進行,客運全面停擺。金門陸客觀光大幅縮減,連帶影響週邊產業生態鏈。對此,金門縣長楊鎮浯也多次呼籲政府,希望能在疫情可控、風險降低的情況下,中央能夠逐步、局部的開放小三通,不能讓小三通的「連結」完全消失。從春節專案未獲人道重視,退而求其次「清明專案」,這是慎終追遠,我們希望中央有明確態度,不要傷了離島的民心。
-
面對俄烏戰爭 省思金門地位
自二月廿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戰情相當激烈,雖然目前看來參戰的就只有俄烏兩國,但卻是直接間接地牽動了國際局勢,並且恐怕對於當下正在變遷中的國際秩序來說,還造成非常深刻的影響。誠然,烏克蘭的情勢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台灣的處境,但此次的戰事一方面讓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中國對台的軍事行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另一方面,位處兩岸最前線的金門,也必須要從俄烏戰爭之中,省思自身的地位,並有所準備。 首先,目前俄烏戰爭的情勢如何,雖然還不明朗,但是有兩件事是相當確定的:其一,戰事的進行遠非俄羅斯所預想的順利;其二,烏克蘭頑強的抵抗,引起了國際社會前所未有的支持,不僅自由世界及跨國企業紛紛擱下了經濟的考量,甚至就是瑞士、瑞典等中立國也加入了對俄羅斯入侵的制裁。據此,除了可以注意到自由民主成為團結反俄陣營的力量之外,也能看到自身抗暴的意志,對於催化團結的效果。此間所發生的變化,恐怕對於2018年以來所新生的國際秩序,有加速的效果。也就是說,從冷戰結束之後,以維護及深化全球自由市場之經濟邏輯的思維,將由於俄烏戰爭而受到質疑,並進一步鞏固自由民主與威權獨裁之間的對立。 其次,一直以來不斷宣揚武力的普丁政權,不僅它的軍事能力恐怕與其所宣示的有重大的差距,事實上其中的斷裂之處,也正是自由民主陣營所長期經營的領域:其一,是科技能力。當代的武器系統及戰管機制,不單單愈來愈依賴於數位網絡及半導體科技,還受到數位科技的干預;其二,是經濟及金融的能力。這些在全球化時期裡進一步互賴的機制,除了與數位科技結合之外,也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然而,由於自由民主的國家不僅在這兩方面的能力相對為高,並且控制了其中的核心機制,更重要的還在於自由民主的國家是個價值的結合,而俄烏戰爭的爆發,更凝聚了自由民主陣營的團結。 再者,此間不單單有實體的軍事衝突,及看不見的科技及金融的戰爭,另外還有透過文宣的認知作戰。「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成為戰事爆發之後,台灣社會所出現之「疑美論」的認知作戰。俄烏之間的情勢與台海有非常大的不同,包括美國在內之西方國家對於烏克蘭的有限介入,別說是為了避免戰事的進一步擴大,也正是由於俄烏的戰爭,不單單使得歐洲的自由民主國家得以團結起來對抗俄羅斯,也讓美國可以更專注於它的印太戰略。當然,從烏克蘭的反抗裡,我們還了解到的是,自身對於自由民主之價值的堅持,才會進一步引入其他國家的支持。 最後,如今金門所在的,不只是兩岸的最前線,也是自由民主陣營與威權獨裁政體的交接處。誠然我們深刻地了解戰爭的可怕,並祈求和平,而且也從俄烏戰爭之中,不僅看到了當代的戰爭不只是軍事的,還發生在科技、經濟與金融,以及認知層面。如今,固然中共政權恐因看到俄羅斯的入侵所引發的反作用力,而使其對台之軍事行動有更多的顧慮,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斷定中共會有所克制。因此,軍事上的備戰雖非地方政府的職權,但金門確是可以強化認知作戰的教育,並強化自由的價值,且為民主陣營的堅持。
-
造林與景觀結合的美哉植樹節
民國4年著名的林學家凌道揚,有感於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的林業現狀,便開始實踐他所提出的《森林救國論》,致力於森林科學的研究和宣傳普及工作。凌道揚聯合韓安及裴義理等林學家,上書當時袁世凱的北洋政府,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向農商總長張謇提出,希望政府仿效,在中國推行植樹節。由於中國民間,早有在清明節植樹插柳的習俗,所以凌等林學家,便倡議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同年7月31日,北洋政府批准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 隔年的4月6日清明節,北洋政府在北京西山馬金頂,舉行了中國第一個植樹節慶典,同時要求全國各級地方政府部門,都要在植樹節期間,廣泛植樹造林。這項活動每年照例舉行,持續多年,但以後漸漸流於形式。 及至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之後,民國18年,國民政府農礦部呈請行政院,鑒於國父孫中山,生前積極倡導國家造林運動以改善民生,因此,明訂每年3月12日(即孫中山逝世當天)為植樹節,並在行政院院會中通過《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通令全國實施,允為國史盛事,流傳至今,如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政府林務所今年植樹節活動,預定於3月11日,於烈嶼鄉上林濱海公園舉辦,在「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和泰一車一樹」公益計畫贊助下,今年將持續利用「水源寶育盆」造林。 尤者,今年首度將海岸造林與景觀營造結合,在維護上林海岸景觀之前提下,栽植「千頭木麻黃」,並搭配步道及海岸休憩座椅等,營造兼具海岸防風、優化的防風林景觀,讓植樹節更有意義。 林務所所長鐘立偉更特別指出,每年植樹節活動之前,均會歷經多次勘察以及存活率檢討,並評估年度重大工作後,方擇定年度植樹場域。以金門環境而言,造林地皆位處貧瘠的海岸區域,造林地後續的養護比種樹困難很多。因此,林務所自110年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使用水寶盆在歐厝、翟山、嚨口等10個造林地造林,栽種海岸適生樹種木麻黃等,共21,704株,面積12.66公頃。 以去年為例,更以社區經營模式,和斗門社區合作辦理植樹節活動,種下相思、黃槿、苦楝等樹種1431棵;經過1年的管理、維護、疏伐與整理,原土壤種子庫先驅樹種順利萌芽,即使在圓規颱風侵襲之下,整體造林地存活率仍有7成,目前林木均穩定成長,少部分因禽畜放養、病蟲害或水分澆灌導致生長情況不良的區域,也同步進行改善中。 而今年的植樹節活動,林務所首度將海岸造林與景觀營造結合,擇定於烈嶼鄉上林海岸,係鑑於該區域鄰近上林海灘美景,擁有全金門觀看廈門最佳景點。配合金門大橋通車後,進一步帶動知性觀光產業。美哉,造林與景觀結合;將海岸造林與景觀營造結合之意象,不正是知性旅遊之首選?更何嘗不是植樹節的新世代意義?且讓我們在襄賀之餘,共築美麗新家園,賦予植樹節之時代意義。
-
有備無患 確保登山健行安全
報載,金門第一高峰太武山標高雖僅253公尺,卻屢有發生民眾迷路、受困事件。日前又有一位呂姓民眾隻身攀爬斗門古道,卻因岩石山坡陡峭加上風大,在途中進退兩難;本縣消防局據報出動2車6人,耗時20分鐘順利救出脫困,結束一場虛驚。 誠然,「登高望遠」既可陶冶心性,更可強身健體,實乃人生一大樂事,但如果事前不做好充分準備或結伴而行,就有可能樂極生悲,徒耗救災資源,實屬不智。金門太武山為台灣小百岳之一的花崗石山,雖僅標高253公尺,但因保留大量的原生態地景地貌,近年多條秘境級的古道路線在網路分享下,愈來愈多的登山客趨之若鶩,更多次傳出迷路,甚至於失足受傷的個案。為此,本縣消防局早將山難救援納入新進人員的訓練重點,務求堅實日常訓練,以備在需要的時候能立即派上用場;今年2月中旬,縣消防局更甫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合辦救援演練,希望做到有備無患。 平情而論,金門因為僅有一處兩百餘公尺太武山可供攀登,登山難度並不算高,但許多秘境級的登山路線因為欠缺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一旦發生意外,就金門有限的救難能量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為此,消防局特別提醒,民眾登山過程應評估自身體能狀況,量力而為,且應循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公告標誌道路攀爬,除可確保登山過程安全外,也可加速搜救定位,另活動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應第一時間向外求援,把握黃金救援時效。這般呼籲雖是「老調」,卻不得不反覆「重彈」。 登山本就是一項健康的休閒遊憩活動,想要如願的完成登高壯舉,一定要事前進行充足準備及體能評估,再投入山林懷抱,如此既能有效降低登山風險,更能確保盡興而歸。但也因為本縣太武山算不上是專業級的名山大岳,一般民眾如果走的是國家公園的公告路線,也不至於會有什麼問題與危險,也或許就因此讓許多人對太武登高起了小覷之心,誤認秘境路線亦不過爾爾,殊不知高看自己的實力與輕忽山野的危險,適足讓自己陷於危難與困境。以前例而言,上山或許信心滿滿,但山野天氣多變,如若準備不足,或因體力不支,又無同行友伴援手,最後仍得勞師動眾方能確保安然而歸,又如若同時發生無法即時對外通訊的狀況,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因此,縱然太武山只是一座小山,我們仍然建議山友們在挑戰未知或秘境路線時,仍應結伴而行;找熟悉彼此登山習慣、體能相近、富有責任感的人同行,評估體能狀況、選擇合適路線、確實進行體能訓練,都是絕對必要的;再者,補充必要的專業裝備,事前告知家人登山時點,設定緊急聯繫窗口,並適時回報完整行程進度,更是在對外通訊斷聯時的「救命稻草」,焉能不謹慎以對? 總之,地區登山風氣鼎盛,誠乃好事一樁,但周全相應登山準備,提升安全防護意識更是不可或缺。建請消防相關單位可以聯合臉書登山同好社群等,積極推廣安全登山知識,舉辦觀摩及交流活動,讓登山社群有良性的發展空間,以此為基底,當能建立登山前應先鍛鍊好體能、備好裝備及有正確的登山觀念,有效降低登山事故,確保活動安全,兼而能推廣金門旅遊特色,行銷地區觀光資源,應也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