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領略古寧頭之美 營造跨域新亮點
金門縣長陳福海日前主持交通部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行動聯盟暨決策討論會議,聽取「古寧頭國際慢活基地跨域亮點計畫」簡報和說明,並和金管處、金防部、金寧鄉公所和鄉代會等單位簽署一份共同打造古寧頭「鳳凰展翅」國際慢活基地行動聯盟簽署書,冀望結合大家的力量,爭取106至109年競爭型的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讓金門能迎向國際觀光之亮點。 金門縣政府用心良苦,為了提振地區觀光,也為了讓鄉親擁有更優質的生活空間,積極在各鄉鎮營造跨域新亮點,希望讓金門島耳目一新,古寧頭因其兼具歷史意義與文化風情,長期以來一直是金門島的吸睛亮點,如今在縣政府大力規劃推動下,未來必將是璀璨明珠。 車行過古寧頭和平廣場,緩緩通過林厝古戰場的牌樓,看著飄揚的國旗和屹立不搖的持槍戰士銅像,內心除了無限的感傷,也總會湧起一股無比的敬意。儘管古寧頭戰役,現在已成為史書上的一個名詞,歷史的傷口也在人們記憶漸漸淡去而癒合。然林厝村口左側民國75年9月3日金門防衛司令部暨全體軍民立的「古寧頭戰役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記錄著民國38年10月25日當天那場激烈的戰爭,無數英勇的國軍,在漫天烽火,拋頭顱、灑熱血,見證人世間的生離死別,譜寫出金門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頁。 北山村口紅瓦白牆的古洋樓,依然矗立,只是多了幾許的滄桑,雖然在眾多閩式建築的圍繞下,顯得有些許的突兀,滿布斑斑彈痕的身軀與紀念石碑,訴說戰爭的故事,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上,這是浯島子民共同的一段抹不去的痛苦記憶。 時光雖已久遠,改變不了歷史宿命,但不應是一個禁錮向前發展的歷史枷鎖,為了萬代子孫的福祉,古寧頭戰史館、林厝牌樓、紀念碑和北山古洋樓等戰役遺跡,應該當成是一個用血淚換來的教訓,告訴後人戰爭的無情和無奈,今後唯有堅守和平穩健發展的原則,才能告慰當年早歿的英靈。 漫步在綠色林蔭道上,古寧頭的晨曦,炫眼依舊,暖暖的朝陽映照在靜謐的雙鯉湖上,幻射出道道金色光芒,照耀在靜靜佇立的水尾塔尖上,像是娓娓細訴著這個古老村莊千百年前的輝煌歷史。 關帝古廟裊裊的馨香不斷,是鄉民真誠感念關帝聖君的庇佑,古寧國小學童的朗讀聲陣陣傳來,代表著村民未來的希望,如今砲火聲已遠颺,帶來了「朝聖」的人潮,憑弔歷史遺跡之餘,走訪古寧溼地、三眼井、仙姑廟、泰山石敢當、提督府……等景點,李氏宗祠的宏偉、閩南古厝的古樸盡收眼底。 古寧頭因為承受了砲火的洗禮,鑄造出堅韌的特殊性格,期盼鄉親能充分領略古寧頭之美,也希望在金門縣政府團隊的努力營造下,更精準掌握歷史的脈動,營造出西半島跨域新亮點!
-
即知即行 行動金門
「行動」這個字在現今社會代表著效率,例如行動電話(即手機)、行動網路、行動支付等。即不管何時何地,都能處理事情,不需要被侷限在一個地方。但是「慢活」卻是與「行動」相反的概念,即不要被這些所謂的「來自於人性的科技」給束縛住生活。不過其實兩者並不是只能對立,而不能共存,縣府此次於6月25日召開的「金門縣政顧問請益之旅」金門場,就證明了此一可能性。 此次與會的縣政顧問們都是金門各領域的專家,大家在「建構金門幸福願景,守護浯島美麗家園」之目標下,踴躍地提出未來金門該前進的方向及願景。「建構金門幸福願景」即要付諸行動才能有幸福願景。金門長期以來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常讓金門人感嘆中央支援發展緩慢,但金門人也沒放棄,於是提出「守護浯島美麗家園」之期許,即以「慢活」打造優勢。 陳縣長當日也提出實現金門夢的五項大方案,包括「交通是建設之母、水電是發展要件、教育是百年大計、醫療是安身的保障及智慧城市」。縣長就任以來全力推動基礎建設,走訪基層與民眾溝通,讓基礎交通設施動起來,經過縣府施政團隊二年多的磨合,去年更喊出「知行合一、即知即行」的行動年,大膽執行,讓金門縣政發展向前邁進。因此積極舉辦了「縣政請益之旅」,不僅只在金門島內討論,也會到南台灣、北台灣請益,希望能集思廣益,讓縣政有一個「大翻轉」的機會。 會中有多位縣政顧問提出打造金門為「健康養生島」、「無障礙環境島」、「醫療島」之概念,加上鴻海集團郭台銘總裁提議的「兩岸醫療特區」之概念,正是將金門老化問題轉為「慢活」的正向能量,也是突破觀光侷限的另一條生路。許多國際知名島嶼都傾向將資源放在觀光產業上,但是就連韓國的濟州島都發現這樣不是長久之計,因此近年來也開始積極發展醫療觀光。但是不同於濟州島,金門佔有地利與語言之便,加上台灣優良的醫療技術,更能提供大陸地區供不應求的醫療需求。因此若能將金門打造為醫療島結合自然友善環境的小島,並結合金門大學的健康護理學院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才,既能解決青年就業問題,也能打造吸引國際目光的醫療島嶼。 金門雖然是小島,但是島上居民從不妄自菲薄,應該「動」起來讓金門有全新的樣貌。就像縣政顧問陳炳仁所說的一樣,「金門躍動,不要躁動」,縣政建設就像教育小孩一樣,必須要知道其潛力,慢慢引導及教導,進而規劃出適合金門的願景,才不致於急中出錯,毀於一旦。「有麝自然香」,金門可以借鏡他人之經驗,卻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專長,走出自己的路。相信在主政者的宏觀理念及居民的同心齊力下,定能吸引外資主動投資金門,建立三贏局面。
-
且談文創產業發展在金門
為鼓勵更多在地業者及有志青年一同參與文創,文化局特於28日晚間假金沙萬壽亭老人會,辦理計畫說明會及文化創意產業講座,邀請桔禾創意總監張漢寧、大象設計王胤卓,分別到場分享計畫內容、執行成果案例說明以及設計等。 文化局指出,期待透過計畫,以及文化創意講座分享等,帶民眾了解如何將設計結合舊有文化,讓傳統與現代相遇,用設計翻轉在地文化,活絡金沙文化能量、發揮地方文化內涵,讓金沙,也可以不一樣!文化局指出,金沙鎮保有許多戰地風情與遺址,在鄉鎮聚落保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回憶,值得進一步去發掘、保護及紀錄。因此,為鼓勵金沙鎮地方業者,及有志青年投入文化創意產業,特辦理「點沙成金-金沙文創產業發展計畫扶植補助徵件」,刻正徵件中,為期至7月20日止,將徵選2案,每案最高補助新台幣十五萬元。 文化創意產業,或稱文化及創意產業,簡稱文創產業,中文詞彙最早由行政院於2002年5月依照〈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所確定。文化創意產業為臺灣官方定名,而文化及創意產業,則為香港官方定名,但各國與各學術層面的定義不同,文化及創意產業,有時被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內容產業、數位內容產業、文化內容產業、創意工業、版權產業與時尚流行產業等。目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家較出名者,有英國、韓國、美國、日本、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紐西蘭、丹麥、瑞典、荷蘭、比利時等。 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主辦機關包括文化部、經濟部以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文化局。其選定原則,有三項標準,包括:就業人數多或參與人數多;產值大或關聯效益大、成長潛力大;原創性高或創新性高及附加價值高。細而推之,其範圍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等。 在知識創價、文化創意領銜前行的時代,公部門對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也有了不同的思維。諸如,文建會將位處台北市菁華地段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給了市民一個想像:去描繪出經營一塊土地、一個空間的願景,而且相信這個動作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更給了市民一份熱切的理想:把文創資源與力量「動」起來。 每個城市、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寫故事和說故事的方式。經營一條河,可以感動無數個人,那是韓國清溪川拆橋挖路、整治河川,為文創產業另闢大舞台。東京自由之丘、上海新天地、波士頓昆西市場……都是因為創造了一個氛圍獨特的文化園區,而有了說不完的故事。基此,我們期待金沙,經由此次活動的成功,讓世人看見金門文創力量在躍動、在悸動的最佳舞台。最重要的是,設若有朝一日,經由文創之力,使充滿各種故事之金門,能成世人最甘醇的故事島,則再造金門,指日可待。
-
金門迎向國際觀光 古寧頭跨域亮點計畫啟動
縣長陳福海日前主持一項「交通部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行動聯盟暨決策討論會議」,並聽取「古寧頭國際慢活基地跨域亮點計畫」簡報和說明;在會議中,陳縣長與金管處長謝偉松、金防部政戰主任史順文、金寧鄉長陳成勇和鄉代會副主席李開陣等人,共同簽署一份打造「古寧頭『鳳凰展翅』國際綠色慢活基地」行動聯盟簽署書,群策群力爭取106至109年競爭型的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成就金門迎向國際觀光之亮點! 古寧頭是整個金門的縮影,不管是戰地、生態、閩南文化,陳縣長表示,「古寧頭國際慢活基地跨域亮點計畫」提案是有競爭的機會,但還是要有故事性,且很重要,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和金寧鄉公所的三方合作,跟中央爭取好預算,並以瓊林的「再造歷史現場」做為成功的案例,希望「古寧頭國際慢活基地跨域亮點計畫」提案再創佳績。 金門國家公園則表示,此一項跨域亮點計畫不分國家公園和金門縣政府,並且是一項重要施政和共同創造亮點,且與縣府觀光處、專業團隊均取得共識,若是到觀光局爭取計畫時,國家公園願意一同前往且責無旁貸的參加,也表達願意密切配合這項計畫的立場,並看好爭取到計畫的機會。 所謂的「跨域亮點計畫」,需要整合資源、創造特色、整體行銷、跨域加值、質量並重,尤其古寧頭有其獨特性與不可取代的唯一性,極具戰地文化特色,亦擁有湖泊濕地、眾多候鳥的停留地、慈湖濕地等,還有南北山戰地民宿、古寧頭戰史及憑弔紀念園區,以及在地農漁特色產品,在在都相當吸睛,來金門的觀光遊客一定要到古寧頭一遊,不然不算來到金門! 藉由「由上而下」的執行策略,中央與地方結合,以北區域觀光特色發展主軸,續行補助地方政府針對既有遊憩據點,進行區域特色加值,以強化建設與地方特色及後續行銷推廣之連結,除有效累進投資建設之成果外,並提升整體觀光遊憩建設之效益及水平,輔導地方政府結合地方特色或創意發想打造觀光遊憩據點,並呈現硬體建設之實質效益,提供遊客最優質的旅遊環境。且整合各部會資源,推廣在地旅遊、鼓勵綠色生態及關懷旅遊、落實環境教育,除了可促進旅遊產業多元發展,更藉機吸引在地青年鮭魚返鄉,使城鄉均衡發展、安定當地社會結構。 透過此一項計畫,來活化古寧頭戰場,加碼打造地方特色,中央、地方並將攜手行銷海內外,積極型塑國際觀光品牌,吸引國際背包客深度旅遊,促進在地觀光產業發展,也讓毀於戰火的村莊再生,使來到古寧頭的遊客體現到「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意義,更成為金門的新亮點,並期帶動區域內周邊景點及相關產業之發展,並全面提升遊憩據點服務品質,朝觀光產業永續發展邁進。
-
打造國際旅遊環境 應從在地參與做起
縣長陳福海日前主持「交通部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行動聯盟暨決策討論會議」,並聽取「古寧頭國際慢活基地跨域亮點計畫」簡報和說明;會中,與會單位共同簽署打造「古寧頭『鳳凰展翅』國際綠色慢活基地」行動聯盟書,群策群力爭取106至109年競爭型的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成就金門迎向國際觀光的新亮點。 據了解,交通部觀光局「跨域亮點計畫」(106-109年)將透過競爭型補助方式在各縣市中選出四個示範計畫案,由觀光局補助地方政府進行三年整備作業,而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在整合資源,打造具國際吸引力的觀光遊憩亮點。我們認為,此計畫對於地方發展國際觀光有提綱挈領的效果,更有助於地方政府全面檢視旅遊環境,以期經由目標化的營建,達到旅遊產業升級,以及拓展國際客源的效果。雖然金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在極力訴求打造國際級的觀光島嶼,但實務上,可以說是效果有限。這其中自然存在許多政策不備及基礎建設的落差,卻不應成為我們自嗟自嘆的藉口,有道是:「人必自助,而後人助。」若然我們不能積極於營建國際旅遊城市的架構,縱有再多的補助款都會是「打水漂」的結果。畢竟,若然要求的是硬體建設的「高大上」,恐怕再怎麼努力都沒有用,但如能在軟體的接待能量上多下工夫,開創獨特性、稀有性的旅遊體驗與效果,或更容易達到開拓國際客源的效果。 的確,金門的國際化腳步有其固有的侷限;一則是資源有限,二則在需求同樣有限的前提下,也難以蓄積有效的動能。就此,我們想到離島縣市輔導特色民宿發展的例子。按說,以特色民宿的質量而言,澎湖顯然要比金門來得更為多元且具吸引力,但卻不妨礙金門走出自己特色民宿之路,畢竟「鍾鼎山林各有所好」,既然是特色之路自無礙於本於地理特性、在地人文及風情與發展,然而,其前提仍在於,有效的平臺及機制,讓產業可以採「匯涓成河」的方式走下去。架構國際化的旅遊環境亦復如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是外語接待人員的數量,而是生活環境中支撐國際化腳步的積極性;語言只是媒介,情感才是破口。如何準確的表達在地人對國際化友善旅遊環境的友善性及積極度,才是當下該戮力以赴的工作。 報載,縣府教育處為使國中小國際交流活動能達互動式交流成效,今年特別招募境外學生接待家庭,並結合教育部「友善台灣-境外學生接待家庭計畫」,開辦培訓課程,共有31個家庭53人參加培訓。因係屬初創,條件與培訓較為嚴謹,除需進行說明及培訓外,還需進行環境評估,在通知錄取者繳交良民證後即可授證、成立連絡群組,完成接待境外學生的準備作業,屆時即可接待境外學生。這個計畫的對象雖然是境外學子,但更大的附加效益將體現在國際化的旅遊品質上,這也未嘗不是地區旅遊產業可以群起效尤及著墨的市場,只不過對象可能換成其他的國際客群。 總之,說得好不如做得好。真正決定消費者與否的是廣告的內容,而非形式。金門必須要有國際化的觀光亮點,不論是打造古寧頭的綠色慢活基地,抑或其他特色化的標的,在地情感的支持及彙集,才是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
執著細節 提升公共工程品質
連日大雨,金門小三通水頭碼頭入境免稅店旁及旅行同業公會前方兩處,有漏水狀況。金門港務處表示,之前漏水的地方都已經請廠商處理完畢,這次漏水的地方是新增的部分,研判是新舊建物銜接處,因連日大雨造成滲漏,俟放晴後立即處理。為不影響旅客動線,港務處第一時間置放警示標誌及增派人員導引旅客,造成不便,深感抱歉。 接連幾日的強降雨再次考驗台灣公共建設的品質。果不其然,不論是花大錢的,甚至是「漏」跡斑斑的,一律都榜上有名。斥資43億元,由日本知名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歷時8年興建完成的台中國家歌劇院,從停車場到一樓大廳、五樓餐廳、樓梯、窗戶、天花板竟然「無一不漏」;號稱「國門」的桃園國際機場,更是漏、淹水到眾人皆知,被譏為「國恥」。相較下,金門水頭碼頭的漏水,就顯得「小兒科」許多,但這似乎也是要不得的結果;於是乎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公共工程品質之低劣可以蔚為常態?甚至上至部長、院長震怒,換了高管,都還無能根本性的解決問題。 在經濟學及行政學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沈澱成本」;意即決策者通常會難以放棄已投入的成本而遷就現實,也就難以達到絕對的合理及理性的決策。決策者對「浪費」資源感到擔憂害怕,被稱為「損失憎惡」。比如說很多人會強迫自己看一場根本不想看的電影,因為他們怕浪費了買票的錢,這被叫做「沈沒成本謬誤」。這般的學理認知,用在公共建設上似乎有些隱喻及道理,但又不全然為真;因為,許多公共建設並非是著眼於「怕浪費」,但卻不得不因循現有的法規、行政程序及官僚體系來進行所有的作業,其實這也是一種不得不選擇的浪費;明知道相同的工作如果交由民企去做會更有效率、更省錢,甚至品質更優,卻同樣必須「不理智」的去從事低效的行為及結果,這或許便是公共建設品質始終提高不了的主因之一。 然而,似乎也不是公務員便不想把事做好,因為他們同樣受制約於許多「沈澱成本」,諸如:法規、教條、官僚。既然大家事前都知道,公部門砸大錢很難砸出好品質,但依舊是因循苟且,樂此不疲;因為,國家法規中更多的是防弊而非興利,執事者可以順風順水的做完所有「功課」,不因為其能為組織解決問題、創造效益,只因為他足夠的「守規矩」,在這般體制下磨練及成長的年輕人,焉能指望任何的競爭力?因為只要是錯,就一定是廠商的錯,因為規範寫著、保固期要求著,施工品質不佳,當然要依約改善。但,真否如此?如若這樣的事只是個案,自然解釋得通,但如果已成了通案,就似乎不是只要貫徹行政程序與合約規劃便能合理解決的了;因為,我們要的是有效的做法,而非有據的說法。漏水或許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涵涉到整個公務、行政體系的失靈與失能,便是我們不應更不能坐視的問題。 當然,民營化也非萬靈丹,在將本求利的大纛下,優先犧牲的一樣是公共工程品質。有道是:「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公部門執著於品質文件的要求,卻吝於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透;如此倒因為果、捨本逐末,自然難以避免氣虛、雨漏的結果!
-
剷除銀膠菊毒草 首重除根滅跡
報載:金寧中小學國中部九年級同學,在五月底考完國中教育會考之後,學校導師、領域任課教師及班聯會同學,即為畢業班規劃一連串之多元學習活動,走出教室,體驗不一樣之學習課程。九年級畢業班同學在健康與體育領域老師許仲宇之帶領下,大家一齊以實際行動,確實剷除校園內之毒草,包括「豬草」與「銀膠菊」,藉此健身又除毒草,一舉多得,既具教育意義,利己也利人,值得肯定學習推廣。 有云:由小看大,由內看外,視野廣闊,一切了然。僅以此次寧中小教師以除毒草為主題,展開行動教學為例,貴在用心投入,言教與身教齊到,除鼓勵學生走出室外,增進了解植物知識,也可培養學生對事實踐力行之態度,維護校區整潔,促使校內同學相互學習,於校外對家人、友好口語相傳,擴而大之,增強教育廣度與深度。 銀膠菊(又稱滿天星)與豬草,究竟毒性如何?對此寧中小校長陳雅蘭表示:銀膠菊全株有毒,地區隨處可見,尤以曠地與野郊居多,特別是銀膠菊,素有「國際毒草」之稱,釋出之花粉,不惟會引起人體過敏,皮膚炎或鼻炎等,倘若吸入過量則有造成肝臟,或傳染病變之虞,辨識銀膠菊可從花梗粗且具有柔毛外表看出,又銀膠菊之幼株與艾草相似,由於有害人體健康,亟需大家動員,予以根除滅跡,凡此人人能為,人人應為。 回顧此前,金門縣政府主管機關,曾經針對銀膠菊與豬草之毒性危害人體健康,呼籲社會大眾正視根除,一度各方響應熱烈,進而鼓勵全民即見即除,連根拔起,計重收購,並由各鄉鎮清潔隊列為清除要項,頓時如火如荼,成效立竿見影。然而時至今日,由熱而冷,執行狀況並不一致,甚有停歇中斷情形,或是只除草不除根滅跡,因而開花結果,種籽落土擴散,以致如同野火一般,春風吹又生,更因今年雨水豐沛,銀膠菊生長茂盛快速,滿株白色花朵,正是全面斬草除根之季節。 欣見縣政府日昨邀集環保局、林務所、農試所、各鄉鎮公所等機關,召開剷除毒草工作會報,會中集思廣益,咸表事關全民健康,應在既有之基礎與經驗,務必再作確實加強,由上而下,全民展開行動,持以以恆,斬草除根滅跡,事半功倍,倘只剷草未除根,事倍功半,年復一年,耗時費力,除之不盡。 為期眾志成城,達到預期成效目標,以下數點淺見,還望公部門參考: 一、要做就要做好,全程一貫,不休不止,做到澈底有效,切忌頭熱腳冷,虎頭蛇尾,行動不一,各行其是,半途而廢,計劃落空,績效掛零,浪費時間人力。 二、請予明確劃分責任區,並作先期踏勘了解,寧可重疊,不留死角,實事求是,防止再生蔓延。 三、事前要宣導,廣為週知,事中執行,則應逐級輔導督考,最好辦理評比,優獎劣懲,公僕尤應以身示範,帶動力行。 事以利人皆德業,剷除毒草即是。勿以小事視之,請大家告大家,斬草除根滅跡至關重要。
-
嚴肅面對外交困局
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於6月13日宣布與北京建立正式官方關係,巴國政府並聲明:「依據一個中國政策,停止與台灣 (Taiwan) 方面的直接官方往來」,這是繼去年12月21日西非外海島國聖多美普林西之後,半年內第二個與我斷交的邦交國。 尤其令我方難堪的是斷交國的作法,去年聖多美選擇在蔡英文總統出訪前宣布與我斷交,此次巴拿馬政府則是全然不顧雙方超過百年的邦誼,不僅由正、副總統秘密操盤斷交事宜,其外交部政次殷卡比耶甚至在宣布斷交當日前4小時還謊稱不知情,直到斷交前40分鐘我外交部才收到正式通知,外交部部長李大維因此痛批巴國欺矇中華民國政府至「最後一刻」。 在聖多美與巴拿馬相繼斷交之後,我國僅剩20個邦交國,分別位在中美洲5國、加勒比海5國、南美洲1國、大洋洲6國、非洲2國、歐洲1國,邦交國數目面臨一字頭保衛戰,且其中有多國被列為可能出走的警示名單。 可以預見,台灣面臨的外交困境短時間內恐怕難有起色,甚至不少國內外評論均指出,在失去巴拿馬之後,還可能發生骨牌效應,甚至出現斷交潮,只要北京繼續挖我牆角,台灣的邦交國還會持續下探。 眾所週知,人民、領土、主權政府、外交之能力,係主權國家的重要構成要素,中華民國做為一個主權國家,必須維持一定的國際外交空間,其中維持一定數目的邦交國就是一個明確的指標。 然而,眼前的情況對我國政府卻十分不利,值得政府主事者嚴肅面對,並提出具體對策。 其一,就國際大環境而言,過去幾年中國大陸政經實力不斷崛起,去年6月26日,歷時十年擴建後的巴拿馬運河啟用,中國大陸「中遠海運巴拿馬」號成為通過巴拿馬運河的第一艘貨輪,可見一斑。 隨著北京國際實力持續增長,中美兩國的大國博弈也處處可見,以此次巴拿馬去台就中為例,固然有兩岸關係不睦的因素,其實也是中美兩國在中美洲較勁的結果,隨著一帶一路的啟動,北京的國際影響力有增無減。 其二,就兩岸關係來說,民進黨蔡英文政府完全執政一年多來,兩岸關係瀕臨谷底,連帶影響台灣國際空間,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去年還能出席WHA世界衛生大會,今年卻連邀請函都沒有收到。 在與巴拿馬斷交之後,國內照例又掀起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的論辯,看法可謂針鋒相對,然而,即使我們不喜歡,也不得不承認兩岸關係與台灣國際空間有其複雜連動關係,如何維持兩者平衡,考驗政府主事者智慧。 以陳水扁、馬英九二位總統任期內之邦交國增減為例,扁8年內,共與吉里巴斯、吐瓦魯、諾魯、聖露西亞等4國建交或復交,卻也同時丟失了馬其頓、諾魯、賴比瑞亞、多米尼克、萬那杜、格瑞那達、塞內加爾、查德、哥斯大黎加、馬拉威等10國,一來一往還減少了6個邦交國,反而是屢屢被民進黨嘲諷懦弱的馬英九,任內雖無增加新的邦交國,但也就僅失去甘比亞一國而已,足見兩岸關係對外交空間的影響。 誠然,在國家面臨重大外交困局的此刻,國人應不分黨派團結支持政府,但政府主事者也應嚴肅告訴全體國民,對兩岸關係與國際空間有什麼看法?如果不改善兩岸關係,又有何具體策略可以維持台灣國際外交空間?
-
府會共同行銷金門 海峽論壇聯手出擊
2017第九屆海峽論壇大會日前於廈門市政府人民會堂盛大登場,參會總人數高達一千二百人,包含大陸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等人出席與會;本縣副縣長吳成典、縣議會議長洪麗萍、副議長謝東龍帶領府會交流團參加和互動,爭取金門曝光機會,並突顯金門在兩岸交流的重要位置和角色。 本次海峽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題,舉辦時間為期一周。第九屆海峽論壇為期一周;本屆論壇由大陸和臺灣各四十家、總共八十家單位共同主辦,同時繼續關注和服務兩岸青年和基層群體,安排了論壇大會、青年交流、基層交流、經貿交流等四大板塊共廿一項活動。 在論壇中,兩岸同時學術交流和技術研討,並搭建海峽兩岸能源行業交流合作平台,為推動海峽兩岸新能源發展建言獻策,凝聚共識。尤其金廈僅有一水之隔,廈、漳、泉、金未來的合作模式,目前金門小三通及由泉州晉江引水金門,已踏出穩健的步伐;下一步若能併接電網、共營機場,進一步進行次區域合作,形成廈漳泉金生活圈,最後兩地共建「金門和平經貿特區」,則是創新定位金門未來發展的宏圖。 目前兩岸關係發展和交流可說是處在較為嚴峻的階段,陸方舉辦海峽論壇,也是兩岸民間交流的活動,把握此次論壇機會,副縣長吳成典、立委楊鎮浯、議長洪麗萍、副議長謝東龍等人均在論壇中積極為金門發聲,傾聽兩岸故事與回響,同時也刻劃紀錄著時代!在未來,如何的共同推動兩岸民生及經濟,讓兩岸走向和平交流與快速發展,需大家共同努力,共為金廈謀福祉,一起邁向繁榮,亦是本次論壇中,雙方念茲在茲的重要課題。 在台灣政黨輪替後,兩岸情勢現正處於冷和平階段,或恐對兩岸經貿合作產生不利影響,但「兩岸交流不能中斷!」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日前也如是表示。開展兩岸人民交流,形成兩岸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格局,結合兩岸各界代表,橫跨產、官、學、研各界菁英,眾多學者專家齊聚一堂,針對新形勢兩岸關係及兩岸智庫交流合作進行研討與意見交流,如何加強兩岸雙方產業鏈的合作,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兩岸智庫同樣需要加強交流,相互學習。 在兩岸交流中,辦理各項論壇確實是雙方都認同的互動模式,而其類型亦是相當多元,從靜態的演說與座談,到動態的參觀見習與共同操作體驗,包羅萬象、面面俱到。議題更是諸子百家無所不談。我們也相信眾多各界民眾期盼本著「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持續推動兩岸各個管道的民間交流,深化經濟合作,參與「一帶一路」,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開啟兩岸燦爛的未來。
-
切論生病不班不課論
日前,本縣衛生局為因應流感猖獗之情況,特大力呼籲民眾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如有疑似流感症狀者,可至全國3千多家公費藥劑合約醫療機構就醫,凡經醫師臨床判斷判定,符合公費用藥劑使用條件者,不須快篩,均可依規定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根據疾管署資料,近期國內類流感門急診者,就診達82376人次,較前一週增加13.7%。而本月上旬門急診總就診人次、上呼吸道、類流感群聚通報,及檢出流感陽性件數均呈上升。疾管署呼籲,學校、醫院、安養護、托嬰中心等人口密集機構因人群密切接觸,容易出現群聚感染疫情,應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若發生疑似群聚疫情,請儘速通報縣市衛生局,及早啟動相關防治措施,必要時使用抗病毒藥劑,以降低疾病傳播及重症與死亡病例的發生。 會有如此呼籲,主要是鑑於流感病毒,是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易於人潮擁擠處快速傳播。但以國人之習性,大多無此良習。對金門言,更有其切論處。因為金門!由於尚處半農村聚落狀況,村民非親即故,也因此,尚存有農業社會之習性:守望相助;來往密切。也因此,衍生一些今日社會視之非良習之行為。 諸如探病不敢戴口罩,怕引人「歧視病患」之餘考慮;忽視患者隔離之必要,怕致人「大驚小怪,怕死」之非議;明知醫院乃各種病毒細菌聚集地,卻呼朋引伴到醫院探友,乃至在醫院小聚,不敢疑慮,怕落入「無人情世故」之諷…諸多不合時宜之舊社會劣習,在金門舉目皆見,推衍而下,乃至排斥「公筷母湯匙」、排斥正統醫師,尋訪各種密方等醫療方式及生活習性,凡此皆待大力改善,以維良風之處,也因此,我們認為此次衛生局為因應流感之猖獗,呼籲民眾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之論,不僅正確,更有其現代公民教育之意義,值得大書特書,予以支持! 職是之故,我們也願不厭其煩,再述一般防範方法之補述。首先是,必須認知,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長者、幼兒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最有效方式是接種疫苗。再來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維持正常作息。一有症狀應立即就醫,依醫囑服用藥物。最後是平時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如鍵盤、課桌椅、門把以及公用電話,但沒有必要使用漂白水等特殊清潔劑。又、流感病毒善於空氣不流通處散播,故室內應該保持空氣流通。 上述諸端措施,不僅對於防範流感,其實對於各種傳染病者皆可適用。也因此,此次縣衛生局呼籲民眾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之政策,又豈止是應付而已,對金門鄉親而言,更有其現代醫學之教育意義,豈能等閒視之,殷盼有志者及鄉親們,人人皆支持呼應之,以建立一個安康且現代化之金門,願共勉之;共促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