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營造金門成為未來的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是《希伯來聖經·創世紀》故事中一艘根據上帝的指示而建造的大船。目的是為了讓諾亞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場上帝因故而造的大洪水災難。故事被延伸為上帝為了保留物種,指示諾亞在洪水發生之前製造方舟,以便災難來時,逃離災區,並為世界保留住物種,讓生命得以永續生存發展。由於人世間充滿著暴力、仇恨和嫉妒,上帝看到這種種罪惡,因此引來洪水毀滅世界。但只有諾亞方舟倖存下來,讓人類存有最後的一線希望。 金門如同當前周遭環境的諾亞方舟,保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但根據這幾十年的演變,包括大陸的炸漁、網漁、抽沙及土地過度開發、濫墾、濫建及外來種入侵等因素,造成金門生態環境破壞,海洋生物滅絕,土地流失。這些都將是當前生態保育與環境的大災難。為解救金門的生態環境,使其得以永續發展,上帝已賜給我們一艘諾亞方舟,我們一定要中流砥柱,避開這場生態浩劫。首先,要及時建立全民的生態保育觀念,由學校做起,加強生態環境教育,呼籲兩岸政府共同保護這塊土地,好好推動原生植物的復育,禁止炸漁、網漁、抽沙的行為,保護食蟲植物及水生池中的原生物種以消滅蚊蠅、淨化環境及減少殺蟲劑使用量,讓民眾在健康的環境中生活。生態環境教育是人類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只是學生,應涵蓋全民,共同建立正確的營造生態環境保育的理念,讓原有物種不要滅絕,土地不要流失。使環境的營造符合自然原則,因地制宜,做好生物多樣性與棲地保護,以豐富自然生態環境。 金門目前有行政院推動的「低碳示範島方案」,民國九十三年也有行政院執行的「地方永續發展規劃策略方案」,之後,又有一系列的離島綜合建設方案的規劃執行,這些都是金門未來與推動低碳島及發展生態觀光息息相關的方案,也是金門未來保有優質生態環境的良好契機,我們應好好珍惜與把握。 我們也應透過各種管道,連結與對岸民眾的溝通機制,共同保護這塊僅有的諾亞方舟,讓物種及人類生命得以永續生存發展。我們也應由個人做起,依生活型態分析規劃,利用現有空間,騰出空地做好規劃,以保育培植寄主植物、蜜源植物及誘鳥植物為主。學校、機關、社區、村里,也可多種植一些灌木或喬木,營造一個良好的綠生活環境。並配合圍牆、花台、樓層、停車場、空地,種植各種不同花木,以綠美化環境,增加芬多精及淨化空氣,減少碳的排放量,使達成低碳島的發展目標,讓金門未來成為最亮眼的生態保育諾亞方舟。
-
治安無假期人人有責任 -由烈嶼東坑社區榮獲全國村里社區治安標竿說起-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地區興起籌組巡守隊,出自鄉親自動自發,愛鄉愛家一片赤誠。長期以來,表現優異,屢獲好評與得獎表揚。諸如烈嶼鄉東坑村,榮登中央評鑑,列為全國社區治安標竿,可喜可賀,鄉親咸表與有榮焉,一致按讚。 雖然獎有大小,惟其意義價值則一。東坑社區乃是烈嶼鄉所轄聚落,居民勤樸敬業,歸心桑梓,不惟在社區治安工作讓人刮目相看,而在推動環保與服務工作方面,同樣不落人後,創下多次名列前茅紀錄,享有「五冠王」之美譽。所謂:成功歸於肯打拚者所有。屢試而不爽,值得大家相互勉勵學習。 回顧能知新,以社區治安工作而言,不論早期「守望相助」或是現在「巡守隊」制度,無一不是警察機關精心策劃,橫貫全程,由「點」而「線」,全面實施,終其目的,旨在結合民力,期以確保社會安寧、安定與安全。 或許各鄉鎮村里社區條件與作法各有不同,惟警政機關念茲在茲,週而復始加強輔導教育,包括巡邏路線圖之製作、實施任務分工、治安狀況掌握反映處理等,鉅細靡遺,早已步入正軌。烈嶼東坑社區冠蓋全國,貴在各項治安計劃資料齊全,一本初衷,群策群力,始終如一,實事求是,有巡必守,不投機取巧,敷衍了事。如今成為全國社區治安標竿,心安理得,且被指定於102年6月中旬擴大舉辦示範觀摩,再求精進,得來不易。凡此不僅是烈嶼東坑社區鄉親最大榮耀,儼然也是今日警、政、民聯手推動社區治安史上一大成就。 無可否認,金門喜訊頻傳,環保局工作績效,頃也經由中央評比,榮獲離島特優等獎項。烈嶼鄉乃離島之離島,此前傑出獎項,歷歷可數,諸如連績榮選為全國敬軍楷模,接受層峰隆重表揚。全國鄉鎮環保工作,亦曾名列前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烈嶼鄉親熱情與務實精神,口碑卓著。益見團結合作,共同打拚,理想願景,心想事成不是夢。 何況,治安無假期,既是整體性,也是長期性之工作。治者,行動也。安者,即是目的。欲其竟其全功,別無竅門撇步,唯有大家負起責任,主動投入治安工作行列。若有一人袖手旁觀、置身事外,可能就是治安罅隙漏洞。緣此,社區治安巡守事務,最忌有名無實,頭熱尾冷,半途而廢,甚至變質走樣。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烈嶼東坑社區可資作為借鏡,見賢思齊,尤其重要。畢竟有人住居之地方,就有不法情事發生,治安不保,將會出現覆巢之下無完卵之局面,也即輕忽治安工作,適足害人而也害己,遑談愛家愛鄉! 警察局長蔡耀坤到職以還,銳意致力警紀整飭,社會治安改革創新。主動、負責、務實,積極奮發之服務態度,予人耳目一新。不惟對於地區社會治安工作有所作為,亦且置重點於維護金門經濟命脈與打擊不法犯罪,日昨正式宣布成立「快速打擊犯罪特警隊」,結合保安、刑事、交通隊及各分局人力物力,期以有效防患未然,弭患機先,以保障縣民安全與居家之安寧,創舉見諸報章,鄉親有期待,也有信心,警政團隊以「工作」建立「威信」,可長可久,相信金門治安會更好。而「率真」服務與「治事」態度,即是愛護金門,鄉親咸表有感。 如果「平安」二字值千金,則「治安」二字是無價,大家做好治安工作,保證「平安」無慮,大家幸福快樂。
-
金門大橋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代表金門未來生機的新氣象、新地標││「金門大橋」,4月份已順利辦理發包,預計近日(5月21日)由新承包商恢復開工,我們衷心祝禱金門大橋復工後,能一掃過去紛擾陰霾,新舊包商爭議獲致合理解決,建橋進度能順利開展,期盼2017年8月1日預定完工通車日,這不僅是全體金門鄉親的殷切期盼,更是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金門大橋不僅是連接大小金門,帶來烈嶼鄉親在就醫、就學、就業各方面將更便捷往來而已,它也代表著金門未來發展的推昇力量與信心保證,因此,誰再讓大橋興建遭受挫折,都是不得民心的事,未來全體鄉親也應睜大眼睛,共同見證與記錄這條跨海大橋的成長經驗與生命歷程。 金門大橋全長5.4公里,跨海橋長4.8公里,橋面淨寬18.8公里,四線道,造價預算高達73.85億元,是我國有史以來工程最浩大的橋樑工程。此外橋樑結構外觀採「高粱穗心造型」設計,設計6跨5塔,自海平面算起塔高91公尺,美觀壯麗,絕非中國大陸快速興建的粗簡橋樑可以媲美,對金門觀光業能見度應具有立竿見影的成效。 然而,好事多磨,大橋興建一波三折,甚至仍有可能陷入不同前後承包廠商司法訴訟的泥沼中,而停滯不前。在此我們建議交通部國工局、金門縣工務局應邀請工程界、司法界的專家學者、典範業者與相關官員,成立「金門大橋進度協調策進小組」,除定期發佈執行進度外,期盼在產官學全力合作下排除萬難,務必讓大橋如期完工;若遭延宕,也要找出原因,揪出「禍首」來,這才是肯負責任的治理之道。 此外,未來金門大橋完工通車後,應注意是否出現大金門對小金門的經濟磁吸效應,亦即大橋興建固然可以為小金門鄉親帶來豐沛的人潮與人流,具有龐大的商機潛力,然而小金門若無法發展有吸引力的在地特色產業,人流並非就一定代表金流,若沒有足夠吸引力,恐怕很難讓觀光客掏錢消費,因此,大橋通車後所帶來的人流,很可能只帶來某些負面衝擊,這一點值得各界持續關注。 離大橋完工通車,至少還有四年,大橋通車的目的,對整體金門而言,是「七分觀光、三分交通」,然而對小金門而言,提供烈嶼鄉親「就醫、就學、就業」固然可以達成,但本身淺碟型產業若無法轉型升級對外吸引觀光客,就連島內烈嶼鄉親的消費行為也會轉向,很有可能因交通便捷而移轉至大金門消費,這可能使小金門商家面臨始料未及的意外蕭條,政府也必須重視小金門產業升級轉型,以迎接大橋新時代的來臨。
-
參與新良食運動實踐行動綠生活
由於社會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上有些角落,存在等待救援的家庭與孤苦無依的人,政府透過社福方案,努力推動即時救援措施。還有許多民間慈善組織,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行動,有的倡導「食物銀行」,教育體系也透過學校將營養午餐送給弱勢家庭,社區則送餐給獨居老人,近時更有的成立「待用食物平台」,有的商家轉變為「待用商店」,都在發揮人道精神,送愛給社會上的弱勢。 金門縣政府長期推動社區關懷據點,召募社工為獨居老人送餐;最近更推動「送餐到社區」,選擇學校試辦送餐到社區的服務。這是幸福的一面。 從前還在整體窮困、戰亂致朝不保夕的年代,粿乾伴美援牛奶,粗菜、豆腐、醬油和地瓜稀飯過著平淡生活,廚餘是用來餵飼牲畜,活著就是幸運!那個年代沒有麥當勞與炸雞的引誘,喝著河水與井水已是甘甜,那裡有現今含糖飲料的多重選擇?如今,當社會富裕,有餘力的該伸出關懷的援手,幫助社會底層的弱勢。 天下文化雜誌,製作了一系列有關日常飲食的報導。發現社會上,人們每日的飲食,已呈現過度浪費的情形。有人大啖美食,有的卻把美食棄之變廚餘。依其推估,國人「每天所浪費的食物約4萬桶廚餘,一整年就製造了70棟101大樓高的廚餘」;我們「一年浪費在食物上的錢是2400億元,可讓學生營養午餐吃39年」,這樣糟蹋糧食,是多可怕的數據! 為了促請國人正視此項警訊,該雜誌訪問專家與實務團隊,整理出一系列不浪費的方案,訂為「新良食運動」,簡單歸納,就是勸導大家「吃在地、選當季、不浪費」! 當我們在發動社會救援,送餐給弱勢;可是這項當頭棒喝的報導,提醒大家浪費食物已成為普遍的習慣,不知不覺間儉樸的美德正一點一滴的流失! 口渴要喝水,現代年輕人卻是把「糖漿當水喝」,肚子含糖水的胖子滿街橫行;飲料瓶罐堆積如山,尚要資源回收。「想要不復胖,先戒喝含糖飲料」,這是新良食運動第一項要務。 古有名訓:「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現代人則是無日不肉,雖有人倡導無肉日或吃素食,但普遍不張。為了提供人們更多肉食,畜牧業製造了更多排碳量。近年來減碳成了全球化運動,所以減少低碳飲食,是新良食第二項要務。 小三通以後,金門觀光產業發達,觀光客倍增,相對而言,飲食的浪費更為可觀!小至家庭,大至社區或社會,婚宴謝神,酒樓茶館,拚場拚桌,酒席綿延,鋪張浪費,亳不手軟,當我們杯盤狼藉之餘,可知糟蹋糧食,製造更多廚餘?為此新良食推動「珍惜資源、不製造廚餘」、「不過度消費,愛食物救地球」! 另一種浪費出現在每個家庭。囤積食物,造成過期食品或變質,只好大量丟棄為廚餘;為了追求更多美食,商家從遠地進貨,大量建造倉儲囤積食物,以應市場需求,所以吃了許多非當季的食物,得了一些奇怪的病症。因此,新良食運動第四項要務就是勸導大家「吃在地、食當季,吃出健康食在安心」。 我們社會,一邊在捐贈食物救援弱勢;另一邊更多人好口腹之欲,過度消費,山珍海味,享受之餘,形成浪費,整體而觀,糟蹋糧食,一點都不珍惜。根據聯合國調查:全球每天有10億人餓肚,奢華與貧窮強烈對比,食物、能源、水源均不足供應所有人的需求。 富裕與貧窮,飽食與飢餓,強烈的反差現象,存在於人類社會,是該喚醒世人,倘若我們不採取積極行動,實踐綠生活,未來可能累積更廣泛的分配不正義,製造世代間、跨世代之對立與仇視,人群社會能否永續立於這個星球,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呀!
-
談宗教活動與觀光產值
擁有三百三十三年歷史的「浯島迎城隍遶境」,將於五月二十一日;農曆四月十二日帶到最高潮。對於壓軸的「迎城隍遶境活動」,日前縣長李沃士強調,今年金門縣政府特別突破傳統,首度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透過工研院最新發展的「Juiker Watch」APP,推出網路影音直播服務。同時,更祭出好康活動:「按讚抽好禮」,歡迎兩岸三地共好者共襄盛舉。 縣長李沃士指出,迎城隍活動開幕至今,雖說已委託名城有線電視台,全程實況轉播金門迎城隍遶境活動;但住在台灣、南洋的民眾紛紛打電話來表示,急欲想要看到「412當天的迎城隍遶境實況」。因此,金門縣政府今年特別與工研院合作,推出網路影音直播服務。只要至金門迎城隍官網,點入「遶境直播」頁面,即能全程觀看由名城電視台提供的實況錄影轉播畫面,希望為金門帶來更大的觀光產值。 「任何活動皆應以觀光產值為規劃核心!」就因此種正面理念,之前澳洲旅遊局推出「世界最棒工作」,吸引各國青年拚搏人氣和名人加持,成功製造話題。各國媒體競相報導,透過活動創造極大宣傳效益,成功行銷澳洲觀光。這就是一個以此理念而規劃成功的觀光案例,頗值咱金門412迎城隍宗教活動參考。 世人皆知,觀光收入是澳洲經濟相當重要的一環:澳洲觀光業去年快速成長,經濟產值超過農林漁業、營造業和交通業。根據澳洲統計局指出,去年國內外觀光業平均一天可為澳洲經濟帶來1億1200萬澳元;約新台幣33億6000萬元的收入,並創造約53萬個就業機會。儘管澳元持續高漲,澳洲對各國遊客仍有吸引力。此外,澳洲旅遊局也看好亞洲年輕市場大有可為,去年找來台灣年輕偶像羅志祥、楊丞琳在澳拍攝網路微電影,宣傳澳洲拉抬觀光。 我們且將眼光拉回2009年,可曾記得當時昆士蘭旅遊局(Tourism Queensland)推出世界最棒工作,向全世界甄選一名「大堡礁島主」:除領有高薪外,更可享無敵美景,引發全球關注與討論,成功打響名號。而這次「世界最棒工作」規模更大,澳洲旅遊局結合澳洲各地旅遊當局,投入400萬澳元,一次推出6項夢幻工作。活動公布後即獲得熱烈迴響,共有全球196個國家、33萬人應徵工作。活動的話題性和吸睛度十足,自公布就獲各國媒體顯著曝光。3月中報名階段,各國媒體就已有1000則相關報導,包括時代雜誌(TIME)、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英國廣播公司(BBC)等。 我們談了這麼多,無非在說明行銷觀光與觀光產值的重要,今年金門迎城隍從上月起相關單位就大力推介,蜈蜙座要再突破紀錄,舉辦獅王爭霸戰,城隍遶境要到金沙,還有農曆四月十二日城隍遶境活動,可以透過網路觀看等等,這些都是創舉,期盼今年金門迎城隍活動,能更提升金門國際知名度,為金門的觀光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與產值。
-
讚頌母愛宏揚現代母教文化
國際民間慈善組織救助兒童會0507日公佈,2013年世界母親狀況報告。顯示176個國家和地區的「母親友好指數」排名,主要針對母嬰健康和權益保護(包含母親受教育程度、母親收入和政治地位等方面的情況)。結果芬蘭是世界上母親所處環境最友好的國家,其次是瑞典、挪威、冰島和荷蘭等歐洲國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索馬利亞、獅子山共和國、剛果成為世界上母親境遇最悲慘的國家。 在我國如依照各縣市「母親友好指數」排名,本縣既然是幸福城市第一名,由縣政府各項照顧婦幼政策,可推估應該是母親友好指數最高的縣市。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普天之下,人們正以各種不同形式慶祝母親節,每個地方都盡其心力讚頌、表揚母親之恩慈與偉大。金門縣政府及五個鄉鎮均發動了向母親致敬的儀禮或活動。在慶祝表揚之際,我們該從國際化角度來省思,母教需要現代化與國際化的思維融入。 母愛是天下之至情至愛,撫慰天下兒女心、建構家庭與社會倫常最重要的元素。「三袋米的故事」敘述一位母親因為家貧以乞討籌措孩子的學費,鼓勵孩子求學上進的故事。日片「一公升的眼淚」刻劃的是一位面對身障兒童的母親,怎樣陪伴子女,讓她度過親情的每一天,支持著她直到生命的終點。這都是母親生命之愛的寫照。 每個人生旅程,母親總是細心呵護子女,帶著我們走過貧瘠、戰亂、走過世態炎涼,走過喧嘩與孤寂、繁華與蕭條、變遷與發展,而為人子女的永遠沐浴在慈暉中。 那座「貞節牌坊」,矗立著古老世代母教的典範!「落番」與離亂的世代,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庭訓或家教,構成子女成長的人格特質或內涵。這些庭訓或家教,來自母教的成份居多,而父親則是家法或家規的代表。「孟母三遷」、「歐母畫狄」、「岳母刺字」,都是典型教忠教孝的母教。 綜觀人類社會,有的母教得宜,親職成功,嘉惠天下,造福社稷;有的卻是母教失能,親職旁落,導致家庭殘破,社會倫常墮落!胡適「母親的教誨」,昭示我們,先賢立功立德立言,其背後有一雙恩慈的手。無論生命的樂章是激越、平緩或低沉,屬於母親的組曲永遠是最感人的音符。 當今社會由於物質富裕,各項福利周到,堅苦卓絕的母教已然稀少;反而在少子女化趨勢下,母教傾於功利化,披著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競爭外衣下,充斥著「紅海戰略」的廝殺氣氛,培育的菁英子弟反而冷漠無情,視社會公益與關懷於不顧;然而在社會某些陰暗角落裡,出現了家暴與虐兒事件,或家教失敗,親職功能不彰情形,導致子女在社會上淪為邊緣人或害群之馬。我們必須正視此種母教的「雙峰現象」。 現代化母教文化,宜建立在社會教育與終身教育上。因為婚姻型態與風險,新住民融入日趨增加,性別主流化,家庭結構改變,導致價值觀多元,跨世代的衝突,已無法用傳統禮教文化,或某一種既定模式的形貌來規範。以前母教是養重於育,現代則是養育並重,甚或育重於養。 值此金門發展進入轉型期,現代化母教文化,必須立在五個基礎上:一是關懷、包容與尊重之人際教育;二是珍惜自然,愛護鄉土的情感教育;三是與人合作,願意付出參與的行動教育;四是發揮創意,願意閱讀提升素質之自我教育;五是體現全球化與地球村之事實,展現公民社會的責任教育。 五月的陽光,慈暉的溫熙,母親節不應只是慶祝與表揚的形式,喚醒天下為人父母者,從本身做起,以宏揚現代母教文化為己任!
-
軍占民地問題宜訴求政治解套﹗
三十多名來自金門古寧頭的阿公阿媽,頭綁黃布條,抬著象徵祖靈的神龕,走上街頭,並向城隍爺告狀申冤抗議,原因是政府在排雷後,竟然將烏沙頭這塊祖先留下來的耕地收歸國有。村民們多年來向政府追討無效,希望城隍爺能幫他們主持公道。 事情的起因是位在金門西北角,占地近三十公頃的烏沙頭,原本是古寧頭祖先賴以維生的耕作地。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布滿地雷,從此沒人敢再靠近,直到最近幾年軍方著手排雷,村民原本滿心歡喜,以為土地終於可以完璧歸趙,沒想到排雷後的土地,卻半數以上被充公、收歸國有,讓村民們氣得直跳腳。而地政局的解釋則是,依據離島建設條例規定,民眾只要提出產權證明或是土地四鄰認證即可申討,但雷區土地都沒人登記,當年的耕種人也多都已過世,所以處理起來相當棘手。 平情而論,金門鄉親會頭綁布條、走上街頭,確屬新鮮事,如非是真的被逼迫到無路可走,想多數人也不願意拋頭露臉的鬧上這一齣。按理,政府對於戰地政務時期的軍占民地問題已有了因應之道,不管是歸還土地或價購買回,相應的作法都規定在離島建設條例等相關的法規裡,民眾只要照程序申請,應該就能有個圓滿的結局。但以上的設想墜落凡塵的結果,卻是民國三十八年前,根本就沒有地籍資料,如何提出申請?又土地根本就沒有「四鄰」,何來證明?而申請書中需要的證明人,又得是百齡健在,頭腦清醒者。試想,人證、物證俱不齊全,地政局依法以退件處理,似也說得過去。但說到底,還是民眾倒楣、遭受了損失,反正繼續拖下去的結果,就是土地收歸國有,這難道就是我們民主政府的民主行政? 有道是,「解鈴還需繫鈴人」;因何而起,便需因何而終。當年,為了支援政府的反攻大業,軍方大筆一揮、重兵布雷,圈的是誰家的地,擾的是誰家的祖宗,軍方又何曾有過任何的佐證與紀錄?如今把雷排了,把地交給了國產局或縣政府,想要取回土地,不好意思,證據拿來!又有何道理及邏輯?我們以為,既然是由政治引起的糾紛,就該以政治手段做一了結。依法行政固有道理,但也應該考量在實務上予以必要的變通。軍方及政府既為始作俑者,就沒有道理要求弱勢的民眾吞下舉證不力及不作為的苦果。我們的建議是,在信任更多心證、切結及宗親社團背書的前提下,經由適當的公告程序,通過民眾的申請案,歸還民眾的土地。當然,這樣的作法必須有特別的立法為前提,更要注意後續可能衍生的權益紛爭及索償要求;而軍方對此則應該負起無紀錄或保全相關佐證資料的相應責任,例如:提列一筆基金,作為後續可能的紛爭補償及處理費用。 總之,金門的軍占民地問題有它的歷史時空背景,是政治問題,便該用政治解決,難以用法律來進行規範。況且,立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眾的問題,而不是設了達不了標的門檻,讓大家白做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設想不周全並不丟人,丟人的是,有過不改,一味的抱殘守缺,在勢如滾潮的民意裡,既贏不來尊重,更終將自食惡果!
-
為地區觀光解說員生力軍喝采
101年觀光解說員研習課程,在主辦單位與全體講師殷勤教誨下,全體學員經跨四個月份的精實訓練,共同度過長達一百廿小時的豐碩時光,而今明兩天,將是為這段實習成果取得最佳驗證的時刻,參與甄試的全體學員,也都兢兢業業,信心滿滿的全力以赴。 本縣開放觀光即將屆滿二十年,政府與民間業者莫不戮力推動地區觀光產業,而身為觀光產業第一線的導遊與解說員,可謂身負重責大任,人人都時時精神抖擻,雄壯威武的扮演著金門觀光大使,熱心推銷金門濃烈的人情味,儼然成為各地賓客蒞臨金門的第一印象。 而主辦單位觀光處深知導遊與解說員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觀光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故而常常策辦各項專業研習課程,延聘專業教師,提供有心投入導覽解說人員一個充實自我的機會,在大家用心規劃與執行下,歷年來,觀光處策辦的各項專業解說研習都非常成功,與會學員都深感收獲匪淺,並藉由專業知能與熱誠服務,讓蒞金賓客都能更加認識金門之美。 金門觀光解說員誠屬半志工性質的特約解說員,在完成規定時數的專業訓練,並通過嚴謹甄試後,依約定參與公務部門的解說服務,而眾多解說員在參與特約解說服務之外,本身仍以帶團導覽等工作為生活支柱,其熱誠參與公共服務令人感佩,見證著金門兒女對故鄉的熱愛已成為島鄉最美麗的風景。 地區雖然常籌辦各項觀光解說研習課程,但並非每次研習活動後即舉行解說員甄試,有鑑於發展觀光產業已是地區重大工程,站在觀光第一線的解說員又有其不可抹滅的重要性;本縣為擴大民間力量參與公部門推動觀光業務,及協助公務部門接待業務的專業解說服務,仍再度推出觀光特約解說員甄選活動,期能藉由生力軍的加入,讓第一線陣容更加宏偉。 在101年觀光解說員課程圓滿結束後,全體學員各自回到工作崗位,為生活而努力,當本次觀光特約解說員甄選公告後,並不限定剛結訓的學員才可報名參加,祇要合乎受訓時數等相關規定者皆有資格參加,也吸引著眾多夥伴踴躍報名甄試,由報名到考試的個把月時間裡,大家都全力以赴的投入應試準備。 由於特約解說員甄試係以口試為主,為了讓甄試活動更加圓滿,及避免在兩天考試期程中,浪費大家等候時間,承辦單位仍賣力策劃應考編組與期程,依個人編號一一通知應考人員甄試地點與時間,如此熱心,我們深深為主辦單位的辛勤鼓掌。 我們相信,全體報名人員在經由紮實而萬全的準備後,都能心想事成的通過考試,謹此預祝大家都能成為金門觀光特約解說員的生力軍,參與金門觀光產業的服務陣容,一同將好山好水好金門的美,用功用心用力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
入圍得獎可賀無患則是可喜
金門不大,好樣不少。就以縣政團隊為例,屢創佳績,表現傑出。社會好人好事,時有所見。尤以消防機關為然,集精竭智,克盡職責,近期參加102年第五屆政府服務品質獎評比,提出<小三通金安心,看我防災七十二變>具體規劃報告,內容紮實精湛,因而脫穎而出,獲得複賽入圍。證諸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何嘗不是「一分政績、一分榮耀」,值得稱許。 對此,消防局長楊肅凱謙虛表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任內能在中央年度評鑑、演習或指定驗收項目過關得獎,接受表揚多次,功在長官正確領導,同仁犧牲奉獻,友軍指導配合與支持。其個人只是施政團隊中一個單位螺絲母,理應把職責工作做好。今後仍將一本初衷,防災優先,救難搶先,貫徹執行維護社會大眾生命與財產之安全。語出至誠,實事求是,益見消防團隊具有高度責任心與榮譽感。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將領就曾公開指出:金門消防人力與財力並不充裕,然而表現優異,讓人刮目相看。所謂天底下沒有白吃之午餐,點點滴滴,儘是團隊成員向心力與執行力累積之成果,得到肯定,實至名歸。 眾所周知,警消本一家,嗣後分隸,各專職成,終極目的,都在服務人群,為社會作出貢獻。所不同者,消防機關不負打擊犯罪,檢肅奸宄主要責任。回歸消防專業領域,以防災救難為天職,那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再說,一個消防人員,除應具備專科學歷與救護等基本常識技能,也與警察人員一樣,需要冒險犯難、衝鋒陷陣。警察被譽為「人民保母」,而消防人員稱為「打火英雄、救災兄弟」,盛名難得,責任難卸。與警察人員同是社會安定安全之主力軍。 平實而論,入圍得獎可賀,做到無患,則是可喜。何況,消防無假期,任重而道遠。社會大眾面對災難來臨,消防人員馬首是瞻,寄託殷切。儘管消防人員自我期許,相互惕勵,隨時做好萬全準備,以應不時之需,亦且週而復始透過平時集訓、教育、操練、演習之機會,吸取新知,鍛鍊體魄,強化技能,期以不斷提昇工作效率,防患未然,弭患機先。卻也因為消防在編成員不足,只有寥寥七十人,比擬金澎兩縣幅員與人口相若,澎湖消防人員多達一百五十人,反觀金門不及澎湖二分之一。雖有義消二百餘眾,發揮愛鄉愛家、無怨無悔、犧牲奉獻之熱忱,投入救災救難行列,可資輔佐運用,畢竟警力有限,遇有重大災害發生,捉襟見肘,力不從心兼而有之。尤以兩岸「三通」渠道日趨熱絡,有關地區海陸消防工作,誠然不容輕忽,亟應秉持縣長李沃士「大家團結合作,務必將消防工作優先做好」之要求,全面深入檢討加強,針對人員裝備與器材、車輛應否增補充實,進行周詳研議,積極向上爭取。消防工作一條鞭,中央自應伸出援手,凡此既是需求,也是當務之急,有備無患,愈快愈好。 消防工作,乃是整體性、長期性工作。人人都有責任,小自居家,大至機關團體,應將消防事務融入日常工作與生活之中落實履行,不惟好要更好,且要做到最好,唯有如此,大家安全幸福才有保障。
-
為績優特產廠商喝采
縣府為獎勵地區業者自我提升,推動地區特產產業的良性發展,近日舉辦了「績優特產廠商」評選。據報載,在三十五家參與角逐者當中,計有金酒公司、金合利鋼刀、王大夫一條根、良金實業、聖祖貢糖、大方麵線等六家業者獲獎,並由縣長李沃士親自頒獎表揚。這六家業者,金酒公司向來被譽為金門的「金雞母」,對金門的貢獻自不在話下。而其他五家獲獎業者,普遍都具備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以及熱心推展地區觀光特產產業等特質,深受各界肯定。此次獲獎乃實至名歸,亦屬眾望所歸。 金門向以觀光產業為發展主軸,所有主要產業,不論製造業、服務業,都圍繞「觀光」議題。事實上,觀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地區的特產業者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所製造、販售的商品,具有代表金門的歷史性、文化性與獨創性,也是代表金門形象對外行銷全台,甚至走向國際的重要商品,甚至可以說,這些績優廠商也就象徵著金門的形象,他們的成就,就代表了金門的成就。因此,縣府此次舉辦績優廠商的選拔與表揚,背後的意涵既深且遠。 誠如李縣長在頒獎致詞中所表達,地區發展觀光過程中,特產業者與地方政府的合作伙伴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民間企業能健康而優質發展,才能形成地方進步的一股中堅力量。而政府部門出面舉辦此類活動,其用意不外乎獎優汰劣,並以積極鼓勵取代消極作為,期盼透過對優質廠商的獎掖與扶助,鼓勵地區業者向這些績優廠商學習,同時也透過政府的力量扶助這些廠商能更加積極地對外開拓市場,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創造官民雙贏局面。 事實上,縣府近年來積極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推動城市行銷,歷年來已帶著地區特產與觀光業者積極參與各項旅展或商展,期盼在相互拉抬的過程中,為地區觀光產業奠立堅實發展基礎,也帶領業者走出去。過程中,亦曾有少數業者不愛惜羽毛,不惜踐踏「金門」這塊金字招牌,甚至戕傷「金門」美譽以營私牟利,造成地區形象受創。慶幸的是,大部分金門在地的特產業者,都能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也都兢兢業業在工作崗位上打拼努力,最終能在不同的市場區隔上各擅勝場。發展的歷程當中,來自政府部門的監管與扶持,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次透過績優廠商的徵選,讓最用心、最努力的業者能夠獲得肯定,相信對踏實認真的業者來說,無異是為他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而績優廠商的出爐,未來縣府在規劃與推動整合行銷策略時,將可以「擇優而固執」,借助脫穎而出的績優廠商背後的一股強大助力,加上政府部門的「推波助瀾」,相信當能讓金門觀光與特產等產業再創另一波高峰。 我們也認為,未來,政府部門除了應持續辦理此類績優廠商的徵選與角逐,還可以考慮進一步扶持這些績優業者朝文創產業邁進,協助積極開發新產品,繼續以官民結合的模式,共同為金門觀光產業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