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父親節的省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父親節,在這個屬於父字輩者特有的日子裡,我們願以歡欣與崇敬的心情,祝福他們父親節快樂,家庭和樂融融。 父親節起源,要追溯到抗日戰爭末期,當時上海是日本佔領區。民國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各界聞人發起了慶祝父親節活動,市民立即響應,熱烈舉行慶祝活動,此一活動,明為祝福父親之舉,實則隱含懷念祖國之意。抗日戰爭勝利後,上海市各界名流士紳,由黨國元老吳稚暉等十人聯名陳請上海市政府轉呈中央政府,訂「爸爸」諧音的八月八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至此,國人都在八月八日慶祝父親節。有別於美國人倡議在每年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慶祝父親節。因此,這個節日是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特有的日子,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金門各界日前在社福館舉行「九十七年模範父親暨新好爸爸表揚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關懷終年辛勞的父親,激勵偉大的父愛,以宣揚孝道,樹立典範。表揚對象共有二十五位模範父親和三十九位新好爸爸;藉由這項表揚活動,彰顯渠等對家庭無怨無悔的付出,以及對社會無私無我的奉獻,進而激發縣民重視人倫孝道之信念,引為榜樣,見賢思齊,帶動社會善良風氣,共同營造祥和安康的理想境界。 緣於過去傳統社會家庭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型態,父親這個角色,扮演的是家庭經濟來源的主要供應者;更由於舊時代「嚴父慈母」的刻板印象,大部分的父親顯露於外的是剛毅、嚴肅、不苟言笑、不易親近的表象,管教子女時大都扮演「黑臉」的角色,與子女間似乎存在著一條無形的鴻溝,因此,較之於為母者天生的慈祥與溫柔,人們對母愛光輝的讚美歌頌高過於對父親的讚頌與感懷。事實上,家庭角色扮演固然不同,但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所以,如今父親節亦廣受子女重視,誠屬時代進步的表徵。 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婦女投入職場的比例增加,雙薪夫妻使家庭分工起了結構性的變化,父母的角色扮演亦趨向多元。時下有不少為人父者,本於互助夫妻、感恩夫妻的觀念,樂於參與子女教養及分擔家事,一般都以男人做粗活、女人做細活分工;但是,有越來越多的父親,更以體貼、珍惜太太的心意,積極投入更多家務,他們在受到家人尊敬之外,更獲得「新好男人」的美譽。 由於金門經濟發展條件不足,中壯年者赴台工作人口甚眾,將其下一代送回金門由爺爺奶奶照顧者,因為隔代教養所產生的問題,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隱憂,少數已浮現的青少年偏差行為已造成社會負擔。這種現象,在歡慶父親節的同時,深值這些為人父母者、教育工作者及社工單位或團體共同重視。 在這個表彰父親劬勞的日子,有不少家庭的父親洋溢在子女用飲宴、旅遊、蛋糕、禮品、紅包、賀卡、電話或電子郵件等等不同歡慶氣氛中,在同沾喜氣之餘,我們更應當為社會上一小部分在孤寂、嘆息中的父親們,寄予高度的關懷與衷心的祝福。同時也呼籲那些受限於不同因素的在外遊子們,當思「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不論用什麼方式,都要適當的表達對父親的感恩,善盡人倫孝道。
-
出外人的八二三﹐一起向戰爭說不
──八月九日旅外金門同鄉「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是一次凝聚鄉情追求和平的族群集體發聲 「八二三的砲火,猶在耳際;八二三的鮮血,仍然鮮艷;八二三的犧牲,不容漠視;八二三的損失,應獲補(賠)償;八二三的貢獻,應予回饋;八二三的精神,國人更應同表尊敬和發揚!」│一九九三年八月金門八二三砲戰三十五周年〈八二三台北大遊行宣言〉 「對於那個兵馬倥傯時代裡金門子民遭遇的苦難,除了追悼、反省、警惕之外,失去的生命已無法挽回九十六萬七千六百三十二發砲彈的啟示,如此沉重,如斯慘痛。世人應記取金門子民用生命和血淚換來的教訓,只有追求和平、遠離戰爭,人類才有希望、文明才有遠景。願那些在苦難中犧牲的靈魂,得以安息於天國,保佑人類免於再次浩劫;願戰爭中失所的家庭得以團聚、親人可以相擁;願每一個活著的生命,人人可以安居樂業,繁衍子子孫孫。也祝福世界各地所有努力追求自由、卻還在戰亂中顛沛流離的無辜百姓,能早日走出戰爭的陰影,拯救被扭曲的人性,找回被剝奪的人權。」│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遠離戰爭‧追求和平│金門和平宣言〉 在金門八二三砲戰爆發五十周年的八月、也在首波紀念活動由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發起的「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後天就要登場之際,我們重讀解嚴後金門社會運動的兩篇宣言,一次是一九九三年八二三砲戰三十五周年、時任立委的陳清寶號召五百人參與的〈八二三台北大遊行宣言〉;另一次是一九九六年三月台灣總統直選,中共軍演、試射飛彈所引爆的台海危機氛圍裡,藉著金門百姓電影《單打雙不打》在永和市國父紀念館放映,金門人發表了〈遠離戰爭‧追求和平│金門和平宣言〉。兩篇宣言的文字內容,一剛一溫,但亦悲切│控訴戰爭對金門人民的破壞、損失,也傳達金門人渴望和平的熱切。 兩次產生一定影響的事件運動,從時間點來看,「八二三台北大遊行」間接催化了政府作出八二三金門民防隊員的補償條例、台海危機後五年金門與廈門「小三通」打開和平之門。而造成兩次社會運動宣言的文字、精神,也不脫「八二三」對金門人民帶來的戰爭禍害、悲情。戰爭沒有勝利的一方,只有失敗的雙方;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倖存者。也因一段昇平之後再歷「台海危機」的覺悟,除了軍方還在說「勝利」外,此後,金門民間對於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不再「慶祝」,避開「大捷」,不講「勝利」,統一取得了「紀念」的共識,即連此回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的各種活動名稱也多止於出現「紀念」一詞。走過戰火、厭惡戰爭,這真是金門人民看待戰爭的人性化成熟表現。 在「遠離戰爭、追求和平」已成人類普世價值的當下,無法漠視、不能遺忘的,仍是戰爭! 二○○八年八月二十三日,金門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日,從戰爭的發生地金門前線到戰爭時的大後方台灣,從金門縣政府、國防部到旅台金門同鄉會,也都有共同主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登場,國防部更將安排參與八二三砲戰的兩千多位老兵重返金門,甫於五二○就職總統的馬英九亦將乘坐「空軍一號」飛抵金門作重大宣示,據了解,馬總統八二三金門行的談話重點定調為「和解、和平」,將向中國釋出善意,重新定義兩岸互動架構。 無疑的,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的活動「主戲」仍在金門前方;而原本也可望在台灣與金門活動規模相呼應的「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因募款經費不足等因素臨時喊卡後,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不欲在這個重大日子缺席,將在出外金門人聚集的大本營台北縣推出千人參與的「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暨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會員大會」,時間定為八月九日(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九時,地點在中和市中和市民活動中心(中和市中和路七十四號二樓),其中八二三戰役紀念大會在下午六時、千人餐會在下午六時三十分至九時。預估一千多人參與數來看,也稱得上歷來在外金門人活動的大場面,從活動內容的「八二三戰役紀念照片展」、首映唐振瑜導演紀錄片《金門歷史風雲│八二三表揚「金門八二三戰後五十周年50菁英獎」、發表八二三祝禱文來看,透過影像還原戰爭無情、藉著祝禱文祈求和平,再透過李錫奇、黃一農、楊永斌、楊水應、張邦育、許績勝等各領域「戰後50菁英」的表彰,也將突顯不宿命、不悲情的一座烽火小島人民韌性、人才濟濟的一面。 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出外人的八二三,向戰爭說不,八月九日請記得扶老攜幼來參加「紀念八二三戰役五十周年」大會!
-
全面檢視夜遊金門的本錢
縣府為開發夜間觀光遊程,從六月一日起,夜遊後浦城區有免費導覽。只要晚間七點半在總兵署前廣場集合,就有專人帶領拜訪模範街、靈濟古寺、邱良功母節孝坊、奎閣等精華景點,更可騎單車優遊,終點是金城車站。 對交旅局深掘、活用地區觀光資源的用心,我們深表感佩,更能體會,身為一個觀光島嶼在鞏固觀光資源、形塑地方特色上,必須以更周到的努力,做得更精準,才能擄掠人心、贏得讚賞與口碑。 事實上,「夜遊」一向是金門觀光最弱的一環。往昔,我們總把「夜遊」和「聲色犬馬」聯意,不想「夜遊」已然成為行銷城市觀光不可或缺的一環。近一點的,鄉親們會聯想到香港;香港是個不夜城,夜遊香港著名的行程有:夜探東方明珠、閃爍香江繽紛夜、維多利亞港夜風情、鯉魚門海鮮晚宴精選。遠一些的,義大利羅馬城夜遊,更是赫赫有名;夜遊羅馬,在感受古城獨特、迷人的浪漫氣息,精心設計的探照燈光,展現了古建築的高昂氣魄;通常這個行程得收費五十歐元,價值不菲、令人咋舌,但多數遊客還是趨之若鶩,何解? 平心而論,金門的夜遊魄力或比不上羅馬的恢宏、香港的富麗,但絕對有其特出、迷人之處。現行的後浦城區駐點解說服務,在規劃遊程內容上,改變單點名勝觀光印象,結合觀光景點、夜間或節慶活動。遊程路線內容,從總兵署為出發點,參訪總兵署、模範街、靈濟古寺、邱良功母節孝坊、奎閣、陳詩吟洋樓、浯島城隍廟、浯江書院、將軍第、北鎮廟等觀光景點,走訪後浦城各歷史古蹟、洋樓、建築與廟宇等景點,走進街坊巷弄,聆聽歷史故事,體驗小鎮之美。以上行程,可謂盡其可能的完善,然在特色營造上,我們認為,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私房遊程的開發;遊程的開發點,在於「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缺乏廣大客源的前提下,刻板的遊程,往往只能加速夭折;然而,金門的美是小而精緻的,不放慢腳步,便難以有效領會。是以,私房遊程的開發便相對的珍貴;諸如:彈唱說書、傳統戲曲、建築美學、夜戰體會等等,都是可以嚐試的項目。只要用心,俯拾皆寶,關鍵只在於我們如何看待。 其二、社區工作的營造;「夜遊」如若與社區發展工作相結合,定能迸發更不同一般的驚喜。有道是,感動來自心靈的觸發。地方事,在地人最懂;特別是老前輩的現身說法,往往更能撼動人心,達到意想之外的效果。例如:金城鎮北門社區便有醒獅隊、絲竹樂社,其他散置各地的民間技藝、行業達人也不在少數,如能藉由夜遊具體整合觀光資源及社區發展,不更功德圓滿? 其三、服務網絡的配合;旅遊講究的是多元、細膩的貼心服務,每位遊客各有不同的旅遊目的及訴求,如能具體滿足,便能多元開拓觀光的廣度及深度,讓金門遊更加的與眾不同。建置導覽服務人才庫是我們一貫的訴求,如能完善廣密、縱橫的多元旅遊服務,想過「門」而不入,想必都難。 總之,直面夜間觀光、深度之旅,以及活化地方商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們有必要全面檢視我們的「本錢」,模擬一下│夜遊金門,憑什麼吸引人?
-
美哉太武﹐偉麗仙山──引思軍事博物館之建置
太武山位於金門東北方,根據縣志記載:太武山「雄偉莊厚,獨冠嶼上,海上人別呼為仙山。自麓徂頂蓋十有餘里,其脈由鴻漸穿波出海,至青嶼突起三小阜,逶迤凝結,崚嶒皆石,近觀之狀,若兜鍪,故以太武名。其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故又謂之海印。越江望之則又見其倏然若偃臥之形,俗又謂之仙人倒地。曹學全詩曰:『浯江斷嶼入海水,仙人倒地臥不起。』明、清兩代有多人吟唱太武山的詩」,由此可洞悉太武山的真美與雄偉。 太武山為金門之軍事及旅遊重地,有豐富的岩石、植物,對喜愛學習自然科學及探討自然資源的人有很大的幫助,而山上的石刻、古蹟美景、軍事設施,更是登山者的最愛,但因山區陡峭且禁地甚多,也造成一些遺憾。因此,期望能將目前棄置的軍事遺址、房舍或步道,交由縣政府、軍方及國家公園合力將太武山建設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軍事生態博物館,然後再逐次開放一些神秘的軍事建設,使其能吸引更多的觀光客。 97年8月2日政治大學李英明教授於聯合報發表「蓋摩天樓?金門開發迷思」一文中建議:「未來金門的發展仍須以保存及發揚金門固有資源為主軸,勿讓金門成為另一個現代化思維下的犧牲品。」所以,若能將太武山的美,保持原有的資源與風味,再加以充實應有之內容與說明,呈現在觀光客的眼前,那將是金門之美的縮影。依定義與功能而言,博物館是要讓旅客在短時間內能窺視某一特定主題之全貌與特色,因此,若能從爬太武山之沿途中,讓旅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內能充分認識金門戰役史蹟、生態概況、文化史蹟、原生植物或景觀特色等,那就不虛此行了!況且目前大部分旅客都以爬太武山為主要行程,若只管爬上、爬下就好,那就太可惜了。 為讓熱愛金門的人士更了解金門,認識太武山上的植物、礦物、古蹟及戰役史蹟,培養愛護大自然及愛國情操,特別介紹太武山沿途之美麗與雄偉:首先,走過拱橋慢慢發現有一座巨大的石碑,下橋之後,無意中已向莊嚴肅穆的忠烈祠致敬。太武山下的太武公墓,埋葬著英勇陣亡的將官士兵們,他們為國捐軀的事蹟,為金門軍事地位留下見證;接著沿「玉章路」可體驗到金門有今天的安定繁榮,是所有的國軍官兵及全體居民努力的成果,並領略劉故上將玉章先生開築太武山坑道及金湯案坑道工程,以血汗與決心共同奮鬥之辛勞。沿途順道觀察植物之生長情形及特色,有何特殊植物存在,如何生長等,讓旅客們身歷其境,融入大自然之生命奇蹟。沿登山道前行,除觀察自然景觀及健身外,並可俯瞰太武山兩側一般地形及地質概況。 太武山上有許多石刻,從明朝到現在有不少名人雅士在山上留字以為勉勵,由石刻上的字,可以體驗出金門的戰略地位。海印寺為太武山上的唯一寺廟,創建於宋代咸淳年間,原本供奉通遠仙翁,後為觀世音菩薩,有陪祀神十八羅漢等眾神祇,為一座名聞全島的寺廟,吸引著全島軍民之膜拜,以祈求心靈平安,國家興隆。雖重修多次,但仍保有古蹟的意味,也是觀光之重要資源。此外,縣政府在太武山下又設立一座「金門植物園」,更充實太武山之遊憩資源。 因此,若能再將沿途已廢棄之營區及房舍整修,並陳列一些戰史資料、照片、武器、或戰爭時鼓勵士氣之標語、聲響,將會更加充實太武山之觀光內容,也使其成為未來戰爭博物館之前導。當戰爭遠離,和平到來之時,整座山將充滿戰役史蹟的觀光資源,有警告人類勿再戰爭之功能,並成為世界聞名之軍事生態博物館。
-
謹言慎行建立威信﹐減少虛耗俱屬重要
──寄語劉內閣施政團隊相互期勉 茲此「通貨膨脹」持續加溫,劉揆團隊動見觀瞻。儘管政府使出混身解數,採取多項積極重大政策,釋出不少利多方案,然而,各方壓力有增無減,貶褒有之,民調施政滿意度,雖然無關宏旨,惟仍可供作為施政參考。 平心而論,社會的亂象與生活的現實,俱與經濟盛衰互有關連。是非好歹,一般人心知肚明。馬英九總統「拚經濟」的政見主張,則係順應民意需求而提出,儼然成為新政府施政之首要政策。過去八年的艱辛歲月,口惠而實不至,如今改朝換代,國人希望之所寄,全部放在新政府的行政團隊身上,殷切看到「好」的一面,真正感受得到。對於政府奮鬥打拚的過程,往往並未注意,甚至漠不關心,公僕難為,也就不言可喻。 施政即是庶政也。既繁又重,動輒得咎,局外之人,難窺全貌。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直認公僕應以服務民眾,創造社會福祉為天職,為國為民,責無旁貸。尤當政府的用心與人民的認知出現差距之時,為反對而反對,不該有而有之疑慮,馬上接踵而至,此起彼落,主人永遠都是對的,冷靜傾聽,有助運籌帷幄,對準正確目標方向努力。 此前,劉揆因回應花蓮縣長謝深山的要求,政府應該給花蓮人一條安全舒適的道路時,承諾「蘇花高」可望可以部分興建。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在野黨及環保團體強烈質疑,雖經即時說明澄清,卻仍予人有機可乘,借題發揮,還需假以時日,方能沖淡回復真象。又如政府介入搶救股票市場,穩定股民信心,原本好事一樁,卻也雜音頻出,面對「紅綠」兩樣情,翻「紅」時皆大歡喜,乍見「慘綠」愁容滿臉,甚之責怪政府用心不專,政策有誤。倘若沒有起色,或是造成公帑損失,又將成為眾矢之的。欲期面面俱到,事事圓滿,難喔!緣此,經濟問題,應以經濟手段處理解決,「拿捏分寸」急進不得,卒免有亂陣腳,藉以建立全民信心。 隨著科技迅速蓬勃發展,電子資訊無遠弗屆,所謂「地球村」已然逐漸形成。再者,兩岸開放空間加大,人貨對流與參訪旅遊放寬限制以後,台、金、廈三地生活圈同時到來,若就全球「通膨」影響趨勢以觀,油電仍將持續帶動一般物價攀升,誠然要有「過苦日子」心理準備。換言之,短期內整體經濟低迷困境難能見到好轉,此時此刻,謹言慎行,減少虛耗。務實袪私,化異求同,同中化異,集中力量,朝著「拚經濟」目標邁進最重要。 通貨膨脹的問題,已是全球性共同面臨的難題。有關「民瘼民困,求新求變」的反應呼聲,仍將沒完沒了,凡事必須「慎之於始」,做到大事不錯,小事不漏。畢竟國事不是家事,任重道遠,豈是一蹴可幾?何況事關國計民生的經濟發展,需要時間、人才與智慧方能發揮力量,克服重重難關,達到預期效果。 正因如此,「馬上好」也好,「漸漸好」也罷,民眾求「快」求「好」的心境應可理解。倘因未能「慎之於始」、「思慮不週」,而在多元政策同時積極推動之下,難免顧此失彼,衍生一些缺失。茲此逆來順受,反省改進適足展現謙卑為懷,泱泱大度。祇要一本初衷,大公無私,有決心,有毅力,不灰心,不氣餒,相信坎坷崎嶇道路,也將變成坦途,不是嗎? 全民的總統,需要全民的支持。多元的社會,需要大家共同經營。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尤需上下同心同德,勇於面對,實事求是,一步一腳印,穩健向前。國人的冀求,除了「安全」,即是「安定」與「安康」,安全靠國防,安定靠治安,安康靠經濟,此一終極目標,需要政府用心,人民出力,捨此,別無捷徑妙方!
-
他山之石﹕澳門博彩業現況分析
由於新加坡的兩座賭城即將於明年啟用,加上澳門、韓國濟州島、馬來西亞雲頂高原等地,亞洲的博奕產業似乎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近來國內亦準備開放博弈產業,金門爭取牌照的聲音甚囂塵上,樂觀者憧憬著賭場將帶給金門經濟起飛的機會,持負面看法者憂心賭場及其周邊行業對社會民風的衝擊。但究竟博奕業對金門的利弊得失為何,實在值得深入探討。 讓我們先來了解澳門的博彩產業。澳門博彩業的合法化始於1847年的葡萄牙殖民統治。1851-1863年,澳葡政府對博彩場所實行發牌制度。1937年,高可寧、傅老榕組成「泰興娛樂總公司」投得賭權,並於新馬路的中央酒店(現新中央酒店)六樓開設賭場。1961年10月,港資背景為主的霍英東、何鴻燊、葉漢、葉德利合組的財團---澳門博彩股份公司---投標獲得賭權,並從此壟斷逾四十年。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打破賭業壟斷局面,翌年7月成立博彩委員會,完成《訂定娛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法律制度》,俗稱博彩法。2002年,澳門開放賭權,由澳門博彩股份公司一家專利經營演變成為六家經營商,包括兩家全中資(澳博及銀河娛樂)、兩家全美資(永利及金沙)、兩家中外合資(美高梅及新濠博亞)。目前,這六家財團共開了28間娛樂場(賭場),大部分集中在澳門新口岸,即在港澳碼頭、友誼大馬路、葡京酒店沿線一帶,小部份在仔的大酒店內;當中以金沙娛樂場規模最大、海島娛樂場規模最小。它們全部在政府的特許,以及共同的規章下經營。由於賭場的發達,其他週邊行業(如不動產業)也有所成長,確實吸引投資者紛紛來澳投資。2007年,澳門平均國民所得成長達到三萬六千三百五十七美元,超越新加坡、汶萊、日本,成為亞洲最富有地區;不過,貧富差距之大也是亞洲第一。 然而,根據券商德意志報告顯示,直至今年5月,美資佔澳門賭場收益約46.5%,中資佔46.5%,其餘7%則為合資或澳洲資本。換言之,短短六年間,純美資財團已與中資平起平坐,如果連同澳洲資本在內,外資已佔澳門賭業過半的市場佔有率。簡單地說,錢被老外的財團賺走了。 因此,2008年7月28日香港《明報》報導「內地居民入境澳門開始緊縮」,引述北京權威人士的消息,「中國政府早於年初已對澳門的發展密切注視,除了不滿當地嚴重依賴賭業為收入,影響當地及廣東省一帶的社會風氣外,更關注到賭業收入大部分落入美資經營者的口袋,而當地賭客大都以大陸人為主。」另外,報導中也強調「澳門過分集中於發展賭業經濟,社會收入分配不均惡化,造成社會不和諧,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北京希望澳門改變模式,發展其他產業,如會展旅遊、度假及體育旅遊等。」 事實上,博彩業本身就是澳門經濟的一個不穩定因素,因為博彩業並不能促進城市技術發展或生產力增長。澳門博彩業的發展依賴性太高,完全繫於亞洲週邊經濟體的繁榮,特別是香港和中國大陸,這對永續發展來說極為不利。同時,博彩業對金融犯罪(如洗錢)、社會治安(因為賭博經常衍生情色、暴力等黑幫問題)、家庭教育(賭場工作者日夜顛倒,小孩隔代教養十分普遍)、社會價值觀(笑貧不笑娼、不笑賭)、貧富差距擴大等衝擊,俱為長期且深遠的事,而且很難量化估算;因此,好像對經濟發展可以達到立竿見影之效,但確是飲鴆止渴的作法。 在金門還有其他路可走、其他資源可開發的情況,應致力於發展自身既有的特色與優勢產業。博弈產業的利弊應有充分資訊,金門民間也應該展現成熟公民社會的機制參與政策討論,避免賭場議題由政治人物、特定個人或利益團體定調。
-
順水性而治水
逢颱必雨,逢雨必淹,似乎已成這幾年來的常態。此種情況在金門似乎較台灣緩和,但別忘了,由於聖嬰現象及人為建設的不當,綠地及林地近幾年來急遽減少的現象,早已成為全球的常態,更使得逢雨必淹的現象更為嚴重。而金門由於開放觀光及經濟的成長,不少農地、林地乃至鄉村空地,一些原本是水故鄉的綠地、空地、溼地早己被水泥建築所取代,從水性來說,就是人與水爭地,也難怪雨來時無處可洩,無道可流,自然到處泛濫。因此,這是大自然與人為的必然之果,若不能早日未雨綢繆,則此惡果必會到來。 一般而言,先進國家治理水患方式,不外是以流域為單元,運用各種工程與非工程手段,採取流量分擔與淹水風險管理方式,進行內水排除、外水治理及暴潮防禦工作,同時配合土地利用的規劃與管制,視需要訂定相關法規,公佈淹水資訊並納入民眾意見,達到降低區域淹水風險的全方位治水方式。也就是說以「上游保水、中游減洪、下游防洪」流域管理新治水概念,結合政府與民間組織力量,確保社區成為舒適、永續循環之保水、透水、防洪、生態城市。 也就是說順著水性才能治水;水向下流;水需要有流洩之道。但是多年來,我們習見的景象是高大聳立的堤防,以及高架快速道路將河水阻絕於市區外,咫尺之隔就是人煙輻輳的住宅、街道以及商業區,堤防外的沙灘地不是規畫為公園、球場、停車場就是被違建佔據,過去甚至淪為垃圾場。大水一到,則關閉水門,仰賴抽水機排水。這樣的防洪工程乍看並沒有什麼缺失,正常無誤地運作下也能有效防洪,但是這樣完全依賴人工設施,以人力企圖改變自然環境的作法,根本違反了生態保育的原則,無法承受大自然的反撲。 揆諸歐美先進國家,則率已朝自然排水系統的方向努力,他們明文規定保護野生的溼地、沼澤、植被區及水源區,所有都市發展都必需遠離。低窪地區更是全部禁建,連貫各地的溼地作為排水系統的一部分,以取代昂貴骯髒的下水道,甚至將原已加蓋為道路的溝渠復原,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堤防被拆除,將防洪重任還給原生溼地。以填海造陸工程聞名於世的荷蘭近年來也陸續拆除海堤,還「地」於海,因為他們覺悟到,政府一再誇言保證品質的龐大工程建設,只會不斷誘使民眾將自家生命財產倚仗於河、海堤防、水壩……有恃無恐而失去警覺,終於當大自然反撲時,將毫無防備因而釀成大禍。 如何讓地於水呢?其實就是一個基於與大自然共有的環保觀念與原則,徹底打破「人定勝天」的不當行徑,營造出一片人與天地共存共榮的生活空間,以生態城市為例,在國土規劃上,必須明確綠地之比例;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必須是廣植喬木森林及綠地。這才是讓地於水,這才是治水之大道。 大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水性為治水之要道,利用水往下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完成了上古治水的功蹟。正所謂順水性而治水,身為華夏子民的我們,怎能忘水性?因此,在高喊建設金門之餘,切莫忘記各項建設莫忘了水性!
-
廉政文化邁入新紀元之展望
金門縣政府依據行政院「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並參酌其他縣市之規定與審酌地區特性,訂定「金門縣政府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於今日付諸實施,希望透過此一規範約制,落實廉政倫理,樹立公務員廉能典範。另者,已閒置三年半之久的監察院,在新任監委產生後,今日正式走馬上任,新任監察院長王建早已磨刀霍霍,展現整飭吏治、嚴肅官箴的決心,民眾普遍寄予厚望。這次監察院重新開張以及「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起跑,標誌著我國廉政文化邁入新紀元,對於端正政風、澄清吏治具有深遠之影響,意義非凡。 高行政效率的政府,是國家進步與否的重要指標;廉潔的政府則是國家邁入現代化國家之林的重要因素;亦即政府官員的廉潔可以為國家提供正面形象的條件;所以,廉潔與行政效率對國家形象有著相輔相成、互為因果之作用與影響。因此,不論哪一個政黨執政,政府肅貪防弊工作都列為重要施政目標之ㄧ。所以就法制層面言,歷年來,經由法定程序訂頒之相關法令,諸如政治獻金規範法、公務人員服務法、公務人員財產申報法、遊說法、公務人員懲戒法、公務人員考績法等等,都有相應之防貪肅貪規範,堪稱完備。馬政府上台之後再祭出「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著眼於建立清廉執政的形象,凸顯端正政風、澄清吏治的決心。 行政院制定「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之初,對於公務員廉政規範,舉凡受規範之行為,包括受贈財物、飲宴應酬、視察或公務出差、請託關說、兼職、演講、評審等活動之酬勞,很多細節的規定,被外界質疑鉅細靡遺、矯枉過正、陳義過高,甚至不切實際,有窒礙難行之虞。此次金門縣政府依據行政院版本及參酌各縣市之規定,並就地區風俗民情之「正常社交禮俗標準」訂定「金門縣政府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有因地制宜之特色,惟公門中人是否都能遵守相關規範,蔚為風氣,是一項極大挑戰。 政府設官分職,經理庶務,公務員理當以國家利益與民眾福祉為念,忠於職務,恪守其分,為國家社稷興利除弊,為民眾提供最佳服務,才能贏得人民尊敬。但是,政府官員在推動政務時,大自國家政策,小至公務員執行一般庶務,往往夾雜著或明或暗的利益。所以公門中人得公權力之便,若不能依法行政,不知潔身自愛,未加規範,則易生弊端,更何況政府訂定肅貪法令雖稱完備,惟貪瀆案件仍然有增無減,例如民進黨執政時期,所謂第一家庭都涉嫌貪腐,此乃權力使人腐化之極致。 再就我國憲政體制言,行政院置法務部及調查局與各級政風機構,司法院轄各級檢察機關,監察院獨立於行政、立法、司法、考試權之外,這些機構均負有端正政風、摘奸發伏、澄清吏治之權責,惟其功能偶因政治力之左右而未能充分發揮,素為國人所詬病,殊為可惜。至盼相關機關協調合作,貫徹依法行政,落實肅貪防弊之功能。 劉兆玄院長在推動「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時一再強調,公務員應嚴守清廉本分,才能建立勇於任事、高效負責的政府。因此,廉能政府的建立,端賴各級政府的領導者率先示範,始能克竟其功,所以我們認為「大官守法,小官廉潔」是落實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的第一步。
-
國樂島﹐金門解嚴後第二波精緻文化能量
──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二度攜手國家音樂廳演出之後 「《穆桂英掛帥》、《古槐尋根》、《春思》、《秦兵俑幻想曲》,一曲又一曲;聽眾聽得如醉如痴,終場後仍然安可聲不斷,二次進入國家音樂廳,金門國樂團再次驚艷演出,七月二十六日出刊的《金門日報‧鄉訊》以〈國家音樂廳 簪纓二度戀戀浯水情〉為題,報導七月十七日晚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再度攜手進入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實況,兩千兩百多個座位,逾七成的售票率,六、七百位金門同鄉捧場,編曲家蘇文慶讚賞「聲音有厚度,音樂感出來了!」音樂會場內場外所透露的訊息、所回應的聲音,讓我們不得不再一次為金門國樂團的水準演出喝采,同時,也要支持國樂團打造金門「國樂島」、推動解嚴後金門第二波深度化文化產業的願景。 二○○七年七月十七日,金門國樂團與台北簪纓國樂團首次在國家音樂廳公演《簪纓戀戀浯水情》之日,我們曾以〈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了〉為題發表社論,指出「來自金門官方的協助,更來自金門民間創意、熱情力量的凝聚與爆發,金門國樂團隱然成為金門對外文化實力形象展現的樂團;金門國樂精英聚一堂,對金門在傳承、培育和建置民族管弦樂藝術的遠景將產生深遠的作用和影響」;同年九月二十一日,我們接續發表社論〈幸福教育城‧美麗音樂島〉,披露《天下雜誌》所作「幸福城市」的民意調查,金門人的「生活快樂」、「最以自己的縣市為榮」兩項指標都拿下全國第二,並以「戰地變成美麗音樂島」等教育、文化條件榮登「幸福教育城」。 砲聲遠、樂聲近!無所不在的樂團、不時登場的表演,意外讓金門「戰地變身美麗音樂島」,也寫下「幸福教育城」的指標;因之,《天下雜誌》在作觀察採訪中,處處有讚嘆,「光是一支管弦樂團隊伍就有五百位學生參加,達到金門從幼稚園到高中人數的十分之一」、「金門文化中心幾個月就有一場音樂成果發表會」、「今日的金門縣已經是全國性音樂比賽的常勝軍」、「曾經是國共激烈戰場的金門島;褪下軍事要塞的角色,在縣政府推波助瀾下,開始揚起優美的音樂篇章」。在多色彩、多弦律所譜寫出的音樂風景中,夾身其間的金門國樂團,無論就組織性、企圖心、持續力及能見度的表現,獨樹一幟,演出精湛。 一如當年紅葉少棒隊從農村發跡再躍上國際賽事的傳奇。金門國樂團的成軍的源頭,始於現任樂團行政總監王金國自金城國中美術教師職位退休後,二○○一年回到學校,重新整合一九七三年即在聯課活動成立的「金城國中國樂社」,以此為班底作為發展國樂的母團,又經兩年奔走,為了「紮根小學、強化國中、精緻高中」,金門高中、職及中正國小國樂團的相繼成立,讓三級學校形成「一條龍」的國樂培育體系有效銜接,又自台灣聘請名師、指揮家黃光佑跨海到金門指導,每周三天,從未間斷學習,也以「選目標、選挑戰」為動能,除了同由黃光佑擔任指揮的台北簪纓國樂團可作為合作、觀摩、交流對象,又為增加樂團實力、打開視野,金門國樂團每年都排除萬難赴台挑戰「全國比賽」,一而再、再而三,成績總排名很快躋入北區三強內。 一支由小學生、中學生、部份大學生所組成的國樂隊伍,在學校、家長後援會全力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團隊學習、實力累積、默契養成,並未滿足於在校園、在島內的表演,他們勇敢的走出去; 結合台北簪纓國樂團的力量,三年內、三度登上國家音樂殿堂,二○○六年七月十四日在台北中山堂、二○○七年七月二十七日及二○○八年七月十七在國家音樂廳,三回合都以《簪纓戀戀浯水情》為名,演出的曲目從《酒歌》、《太行印象》開始,再到《月兒高》、《穆桂英掛帥》,一次比一次純熟的樂音、每一次都超過七成以上、千人甚至兩千人的購票入場聆賞觀眾; 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了,金門「國樂島」的聲音,強力放送出去了! 一次在中山堂、二次在國家音樂廳,金門國樂團屢屢奏出精采、劃下驚奇; 來自民間力量的爆發、官方的支持,金門國樂團的潛力、實力已被肯定,發展後勢值得全力支持、高度期待。面對未來,正如行政總監王金國的自信,金門優質國樂團的崛起,正式宣告金門自解嚴後第二波更具深度的精緻文化能量已出現!
-
從金寧鄉的模範社區觀摩活動談起
金寧鄉長李文俊日前率領轄區各社區發展促進委員會委員、各社區幹部一行五十三人,實地觀摩金沙新前墩,以及烈嶼鄉東坑兩個模範社區的工作執行情形,受到了熱忱的接待及歡迎,鄉鎮長們全程陪同金寧鄉客人參訪觀摩社區,並相互的約定,要多做交流,一起學習成長和發展。 乍看以上這則訊息,似乎沒什麼,但仔細思量,金寧鄉明恥教戰的胸襟及行動,卻令人感佩。 人們常言:「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團隊合作,眾志成城。」長期以來,政府再造行動綱領中,總不乏以下的文字:「機關本位主義相互掣肘;管制者角色僵化。」人們也慣於將政府機關與不知變通、劃地自限、效率不彰等劃上等號,似乎一切都顯得理所當然;甚有言,「行政效率高,就不是政府機關了!」此對全國公務員或是種污衊,但相當程度也代表一個事實│政府行政之不得民心。 就公部門而言,「社區營造」委實不是什麼大事,績優固然有賞,做得不好,也沒看過什麼人挨板子;但金寧鄉卻能深切體察自身能力的不足,大張旗鼓的向縣內的模範社區取經,此不獨在於策勵工作發展,更大的用心在於讓鄉民們看到戮力改革的訴求。因為唯有政府變好了,行政工作的推動才可能做到實點、觸及關鍵,民眾的生活才可能更好。 我們常聽到公務員們抱怨:「民眾的工作不好做。」因為政府通常只負責勾劃美麗的願景,實際的工作還得社區居民們心感身受、自動自發的去做,但在民意高漲、民權意識甦醒的當下,要民眾們無私無悔、甚至自掏腰包的參與政策遂行,實是知易行難。但在金門許多社區裡,我們卻看得到這樣的例子,許多「憨砍弟子」不計毀譽的投入社區工作,因為他們相信,只有社區變好了,居民的生活品質才會更好,也才真的談得上營造富麗家園。 社區工作要做些什麼?舉凡是閒置空間的活化、綠美化的維繫、資源回收的執行、周圍環境的認養、志願服務工作,以及老人、婦女、兒童福利服務、社區關懷據點的建置、社區安全的治安維護、地方文史工作的推廣等等,無不在社區工作的範疇;因此,社區工作該做、應做的著實很多,關鍵卻在於能蓄積多少能量,又用心與否。當下,有許多社區組織慣常的把政府當「提款機」,辦一次活動,便要求政府補助幾千塊,但活動從來不脫吃喝玩樂等範疇。有幾處真如新前墩社區般,不慚己小,戮力於環境的營造、影響力的擴充,以及永續性營運的?觀摩新前墩這類的模範社區,其實只在體察一種工作態度。政府真正的角色只是領航者,如何讓實際操槳的民眾信服於政府的領航,感受到政府「求真務實、行政為民」的工作態度,才是社區發展工作能否卓然有成的轉捩點。 是以,社區有效營造的前提,應是政府必然的改造。九十一年三月,行政院的「行政院組織調整說明」與總統府「政府改造委員會」釋放的調整方向,均指出「地方能做的,中央不做;民間能做的,政府不做。」現在呢?顯然政府想做的太多,但做得實在不好,「向民間取經」只是一個必然的方向與學習歷程,如金寧鄉者,我們予以鼓舞、讚賞,故步自封者又豈能不受鞭策、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