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掃除毒品貽害 胥賴大家發揮不惜言、不卸責力量
金門縣政府日昨召開地區治安工作會報,由縣長楊鎮浯親自主持,應邀出席參加人員包括警政、教育、社會等機關部門主官(管),除聽取金門縣警察局提出地區近期整體治安成效與策進措施報告,對於〈毒品〉入侵金門等治安議題,集思廣益,曾作深入探討,藉此共同謀求有效反制之道,發言踴躍熱烈,一致深表毒品四處流竄,貽害眾生,亟盼大家發揮「不惜言、不卸責」力量,齊心協力予以掃除,期以確保地區社會安定與安全。 根據了解,警察局治安工作報告指出,地區整體治安狀況堪稱穩定,並無重大變化。而在防止非法、打擊不法,將士用命,全力以赴,此期間執行「掃毒、反詐、打假」三大工作,持續不斷,屢有斬獲。對此,縣長楊鎮浯即席面致嘉勉鼓勵,證諸有好工作表現,就有榮耀。 無可否認,毒品之存在,亙古迄今,不曾消失。林則徐禁毒歷史故事,史冊有載。日軍侵華,強迫國人種植鴉片,戕害同胞,凡此盡是血淚記憶教訓,代代傳誦,務必記取,萬勿輕忘。何況反毒,人人有責,誠然不能以事不關己無勞心態度視之。須知毒品無時不在、無處不到、無人不害,治根固本,貴在大家「不惜言、不卸責」,大家告訴大家,負起反覆宣導教育,規過向善,糾舉不法,勇於渡化責任,既是好事,不啻積德。 眾所周知,毒品之危害,既深且廣,層面殊大,諸如大家日常生活周遭,不乏事實可鑒,毋須細敘贅述,大家耳熟能詳,可能會在大家身邊發生,茲此時空環境與社會結構改變,人與人間交流熱絡,功利抬頭,崇尚倫常綱紀觀念日趨式微,僅以警察機關長期偵破查獲與毒品槍械有關不法案件為例,不惟吸食或交易買賣毒品之嫌犯年齡層明顯下降,亦且為數不少即是青少年,顯示毒品入侵校園其來有自,日甚一日,倘若大家無警覺、無戒心,頹風助長,影響所及,久而久之,問題堪慮,傷害之重,將會由個人,擴及眾人家庭、團體、社會,乃至國家。 再者,吸毒與買賣毒品,法有明文厲禁,嚴刑峻法,不容觸犯,然而,蝕本生意無人做,殺頭生意有人問,任令檢警調政苦口婆心殷殷宣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暮鼓晨鐘,功效不彰,明知一旦染毒上身,人生頓時失色,猶如掉落萬丈深淵,難以自拔,小則自毀前途,大者毀家滅親,株連無辜,悔恨已晚,祇是道理人人懂,但見吸食毒品人口不減反增,買賣毒品甚至有販毒集團跨國交易、牟取不法暴利情事時有所聞,無視國法當前,以身試法,害人害己,凡此值得大家深思反省,如果任令毒品持續氾濫成災,毒品花樣與犯罪手法一再翻新,後果又將如何?相信大家想像得到。緣此,掃除毒品,亟需大家一本愛己愛人,推己及人,自己要好,大家都好,金門好還要更好之初衷精神,為國為民,除毒務盡,人人應為,何樂不為! 政府一再宣示:肅毒政策堅定不移,零容忍、無期限、無底線、無例外,由上而下,建立完整可行有效查緝機制,檢警調海憲等機關聯防,分工合作,全力遂行檢肅任務,還望大家配合支持推動,機制運作順利落實,嚇阻打擊能量強大,事半功倍。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根絕毒品之主角不在公權力,而在全民自覺自發投入掃毒行列,人人身體力行,齊向毒品宣戰,促使個人、家庭、社會團體與學校聯結一體,貫徹政府肅毒政策,將毒品掃出境外,造福眾生,善莫大焉。
-
提升多元教育力才是深耕國教核心
盱衡當前教育發展的困境,鼓勵競爭力不如用心提升多元教育力來得實際,尤其在國教階段,追求競爭力導致更多挫敗者。競爭力是期望衝向人生勝利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競爭成為社會菁英;少數具競爭優勢者,更容易驕縱不擇手段的攀越金字塔頂端而失了自我。倘若我們過度強調會考或基本學力檢測水準,視為競爭力優劣,窄化為國教投資績效,家長或老師都應深思,我們為孩子的付出,是否讓孩子學到「積極的現在」,並且能「樂觀的展望未來」? 國中會考成績與基本學力好壞,近年來常成為社會論斷競爭力的依據。國教的核心,真的就只能以會考及基本學力檢測成就所架構的競爭力為唯一嗎?換言之,當決策者、執行者及學者輿論倡言的競爭力,限縮在論述成績量化差異,豈不掉入從前以聯考成績論斷學習力的死胡同?讓家長與社會大眾怎不隨之起舞? 當太陽花學運掀起教改症候群而擾亂了一池教育春水;「卡管事件」所引發的政治凌駕教育專業;媒體醒目標題「高中生出國念大學:5年成長72%,他們的志願不只台成清交,還有北大、港大!」(親子天下)、雄中與雄女學生發起「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這一連串的衝擊,讓年輕學子充滿困惑,因此,當國中小端努力拚搏會考與基本學力,後期中等教育與高教體系卻逆向發展的「榜樣」,懷疑競爭力何在?當我們試圖雞兔同籠式的量化評比罩住每一位國教生時,陷入「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隻魚,而讓那隻魚相信自己是笨蛋」的弔詭與荒謬? 強調快樂學習的國教,卻張網競爭力來套牢多元學習;橫加牢籠式的補救教學,意圖讓相信自己是笨蛋的魚學會爬樹技術,這真正是金門縣國教的用功之處嗎?無奈梗在承擔的教師心上,痛苦寫在承受的學生與家長臉上。 向來倡導競爭力的《親子天下》,改以教育力調查來取代,這可以矯正過度強調競爭力的弊病。去年0902日該刊發佈2018縣市教育力調查結果,本縣以總分62.3,名列全國22縣市第六名,其中公平與多元創新、教學力獲得第三名,閱讀力、政策領導力獲得第五名佳績。 當1998年前後日本陷入「學力低下」的教育環境時,學習大師齋藤孝倡導「培養教育力」,試圖力挽狂瀾。臺灣地方教育發展學會本乎促進地方教育發展之職責,發展縣市教育力指標,從政策力、資源力、專業力、創新力、品質力、公平力等六個構面,提出30個指標來詮釋。以此觀之,教育處新願景與目標,放在關心國教學子的競爭力,是否精準?足夠接地氣?能翻轉上升嗎?金門國教發展,不該是爭逐以台灣為本位之國中會考或基本學力檢測量化評比作為競爭力核心目標,而應著眼於提升學習精進、多元學習、可學習三層次之多元教育力方能突破創新。 在人生每個階段,少部份人具有超越自我精進學習的教育力,當然值得鼓勵;多數人可在各種不同領域學習,只要給予機會與舞台磨練教育力;另外有少部份只要教導其具有可學習之未來教育力(包含終生學習、在職進修、回流教育等)即可。不是每位國教生都要在級分階梯裡爬升,或在量化評比中扼殺了多元興趣。所謂校園M型化,只是貧富懸殊、資源配置大社會的縮影。 金門縣政府以創新思維,經營績效團隊如國樂團、管樂團之揚威全國、科展在兩岸獲得肯定;陸續開辦國際青少年遊學體驗、假期科學營、去年0808-11日辦理四梯次之國際青少年多元智能暨創造力開發親子成長營、湖小的藝能陶冶、開瑄的文化傳習、賢庵首開第三學期實驗、湖埔雙語、沙小引進「自我領導力之高效能學習計畫」、學校社區化等展現多元教育力,令人激賞! 美國教育學家波斯卡力leo F. Buscaglia《愛與被愛》提到「愛與被愛應該是教育學的第一個章篇」。以「愛」的多元教育力取代競爭力,讓孩子在被愛中看到了喜悅學習的光,未來的教育願景更值得寄予厚望!
-
金門城的歷史保存是地域振興的途徑
金門城作為一座明代衛所制度下所興築的軍事城堡,地理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是金門得名的由來。有明一代,金門城是島上的軍政經中心,極盛一時,俞大猷等抗倭名將曾任千戶,並留下「虛江嘯臥」的碑碣;金門城內外,除了軍事史蹟外,亦有不少庶民生活的歷史場域。1952年之後,金門著名的高粱酒廠發跡於此,造酒取水的城南寶月泉,名噪一時。即使清代之後這裡不再是金門的中心,1949年之後城牆城垣本身被移作軍事工事,但金門城的歷史記憶與故事未曾佚失,社區居民以重建歷史榮光為目標,嘗試以文化觀光吸引更多的遊客,以對抗人口外移及經濟衰頹。 這就可以說明前些年居民為何捨棄環城的自行車道,而是爭取城牆重建的集體願景之實踐。進一步說,金門城做為金門近代歷史的中心之一,城牆本身具有象徵意義;即使清代之後的金門鎮總兵署設於後浦,但擁有高聳城牆的城堡仍有其重要性。但這個價值卻在1949年之後的國共交戰、冷戰對峙時期而改變,城垣被軍隊移作他用。金門城不再是一個「城」,而只是一個一般聚落。城牆夯土層的逐年破壞,以及北門外明遺老街的傾頹荒蕪,也是社區意見領袖念茲在茲的課題。因此,在2003年起,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了回應居民的意見,也為了尊重文化遺產保存的真實性,啟動了古城牆遺址考證的專題研究,而最終在2007年復原重建了一段南門段48公尺的城牆。而這一段城牆的恢復,進一步催生了地方重建城牆的文化運動,進而成為2013-2017年間地方政府對於金門城北門段137公尺城牆新建的政策轉向。社區認同,具體在金門城城牆興建的公共政策討論上,逐步被凝聚與強化起來,同時也進一步形成社區發展的願景,以城牆重建為主,串連相關文化資產,成為一種翻轉地方的發展策略。 這是一個少見的案例。長期以來,臺灣多數地方是以現代化發展作為主要價值取向,文化資產的保存往往不是社區的共識,歷史場域保存被誤以為會妨礙地方進步,也會損及經濟利益,因此少有地方政府或社區以歷史保存作為地域振興的策略。近15年來,金門城的案例提供了我們另類的社區認同與地域振興的思考,其真正的價值不在重建了48公尺或137公尺的城牆,而是社區重視地域歷史,重建歷史記憶,保護文化遺產的社會過程。而這樣的經驗何嘗不能提供當代其他城鄉的對照,從而反思及檢視社會文化永續發展的一種新的可能路徑。 事實上,深刻地理解金門城的時空向度之特色,尊重不同歷史階段所遺留下來的痕跡,重視自然保育與人文復興,在永續發展的大方向下,結合「人、文、地、景、產」等資源,並放在金門島西南的「旅遊資源帶」(包括水頭、古崗、珠山、歐厝、后豐港、官裡等聚落及莒光樓、翟山坑道等戰地文化景觀)來思考,金門城可以成為「再造歷史現場」的一個絕佳範例。 1996年,在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的時代,曾經以「高粱.酒鄉.金門城」為主題,舉辦過全國文藝季的活動。從那時候開始,不論是文史工作者或社區領袖,大家共同喚回金門城的歷史點滴及昔日榮光。事隔20餘年,金門城的再發展計畫在文化局的主導下,即將進入新的階段。我們期待通過歷史保存的規劃與行動,能夠讓地域再生,而重視歷史保存會是金門城地域振興的途徑。
-
重啟書院游於藝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是至聖先師孔子教學的條目。孔子培養學生,就是以仁、德為綱領,以六藝為基本,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而四者之間有其次第輕重之分,孔子十五而志於學,即志於道,求道而有得,斯為德。仁者心德之大全,蓋惟至道篤,故能德成於心。游於六藝之中,不僅成才,亦可以進德,其實,四者之中,最高的美境是「游於藝」。王熙元《論語通釋》即言:「如果能涵養藝術,使身心獲得均衡發展,更能培養和諧的人生,完整的人格。」正如古希臘人的名言:一切偉大的藝術產生自優;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也,其理同義;藝術是心靈之韻;生命之基!而日前本縣即有一場類似藝文活動,千古呼應,誠足慶也。 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為推廣標準草書藝術,自3月16日起,假文化局第二展覽室及中間走道展出作品,展覽作品百餘件,歡迎對書法藝術有興趣的民眾蒞臨欣賞。此項揭幕儀式,十七日在文化局舉行,現場除標準草書學會會員外,縣長楊鎮浯、縣警局副局長江守寰、文化局長許正芳、金門縣籍書法家等也到場共襄盛舉。開幕後並由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理事長鄭錦章,以「于右任生平及標準草書介紹」為講題進行座談,介紹于右任與標準草書。 在這場盛會中,鄭錦章理事長指出,標準草書是于右任先生,在「識讀用楷,書寫用草」的想法下,歸納考訂各體草書後集結出書,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原則,確立標準草書字形。于先生並於民國二十三年,成立標準草書社,至其謝世前,對標準草書歷經九次修訂。鄭理事長指出中國標準草書學會承于右任之志,自初代理事長李普同迄今,傳承優良書藝,薪火相傳。 而楊鎮浯縣長則肯定標準草書學會的價值,表示在藝術之外,學會帶給人們的是,秉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和傳承的心,以及弘揚傳統價值、社會價值。而標準草書學會會員,多來自各行各業,正意味藝術的包容性、藝術的多元性;標準草書學會的多樣性,適合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只要願意、喜好,都可以投入。文化局許正芳局長也表示,藝術要生活化,就會覺得艱澀,進而與我相投,因此今後將會陸續推廣相關之活動。 藝術要生活化!誠哉斯言,正如孔子所謂的「游於藝」一樣,只有生活化才能游!但平台何在?我們以為,平台早已在,只是尚未啟用!且以咱金門之浯江書院、燕南書院等,不正是上天給我們鄉親「游於藝」之最佳平台?因此,若能效台北書院一樣,不僅僅於書法等藝文而已,可進一步廣推各項藝文活動及講座,不但可活化空間,名實書院之用途,更可圓滿書院「講學、廟祀、課士」之初始功能。雖說今日因各項因素,書院早已式微;但且看今日嶽麓書院不就依然承擔培養人才之重任?此何嘗不是咱金門另項啟示,更是落實文風之要道,正所謂「志道據德依於仁,重啟書院游於藝」!
-
根除校園毒品 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針對校園毒品的防範和杜絕,縣長楊鎮浯日前在主持治安會報時曾提到校園毒品的黑數問題,他特別指出,這是很嚴肅的一項課題,衷心期待教育處、社會處能先行和學校討論和溝通,末端再加入警政單位的查察動作,才能掃出黑數,達到遏阻校園毒品氾濫的目的。 縣政府為了更落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特別擬訂具體的策略及做法:策略一、綿密毒品防制通報網絡。策略二、加重校長、學校防毒責任。策略三、強化防制新興毒品進入校園。策略四、個案追蹤輔導及資料庫之建立。策略五、強化青少年、校園販毒藥頭之查緝。策略六、結合家長會辦理全縣性新世代反毒宣導活動。 社會處則指出,該處除已賡續輔導及宣導非在學兒少有關毒品防制相關業務,也積極配合警政單位進行毒品防制相關議題查察,以期強化校園毒品淨化及反毒成效。至於有關校園毒品的防制,去年衛生局「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在一項專案報告中指出,該中心曾針對學生特定人員定期尿液篩檢,總計檢測50人次,結果皆為陰性。而各校春暉輔導個案,目前1國中案例,經學校輔導後,驗尿為陰性反應,解除列管。未來中心除了將持續推廣免費戒毒成功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也將加強毒防中心內、外部協調、聯繫,將現有資源能夠更有效的利用,同時強化新興毒品濫用預防宣導工作。 此外,依據縣警局提供的資料統計,針對本縣毒品案,107年發生毒品案101件,較106年減少87件。107年破獲毒品案125件、破獲率為近5年最高,破獲率提升,顯示警局向上溯源策略落實,積極赴台追查毒品上游,未來將持續降低轄內毒品供應量、遇案追緝上源,阻絕毒品於境外。 近年,時有聽聞出現將數種毒品參雜成混合型毒品,偽裝成市售咖啡包、飲料外觀,或加入餅乾、巧克力或發泡錠中,一般民眾不易察覺,青少年更易被新奇的包裝或形狀所吸引,而誤蹈法網,甚至墮入吸毒者的黑暗深淵。 尤其少年人格特質之養成易受到生活環境及同儕之影響,避免校園淪為毒品傳遞之處所,是當前刻不容緩急需面對的問題,欲有效防制校園毒品,有賴學校與警方間相互緊密的配合,積極追查毒品上游、矯正少年施用毒品及協助醫療戒治成癮問題,即時提供家長及少年多元協助管道,協助其遠離毒害。 讓我們共同打擊毒品犯罪,縝密建構維護少年之防護網,協力營造一個健康安全、溫馨祥和的學習成長環境。極力防制毒品進入校園,金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你我齊心來守護!
-
善用綠化優勢 營造優質綠生活
3月12日金門援例慶祝植樹節,在安東一營區旁舉辦千人植樹,承辦的林務所表示,此次植樹節活動場地早年原為軍方排雷區域,栽植近4千餘株林木,除提升地區海岸林木多樣性與森林綠覆率,達成復育造林目的,同時亦兼具防風定沙、水源涵養、固碳綠化及增加景觀美質效果,活動中並頒發「ISA國際樹藝師」認證考試合格人員證書,通過國際樹木專家認證制度的樹藝師們為地區林業與樹木保育增添生力軍。 有道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金門的綠化成績有目共睹,目前全島森林的覆蓋約近四成,綠化也的確是一項立基於前人成果、前仆後繼的工作,要營造廣袤的綠化環境,非數十年難建其功,但毀之卻只在旦夕。金門歷代的兵燹禍結,到了清末民初,原本林木蔥鬱的金門形同荒漠的禿島,經此長年浩劫,森林之繁殖更為困難。民國38年底國軍轉戰金門,除日常備戰外,更時受風沙走礫之苦,後在「植樹蓄水,綠化金門」的政策指導下,金門開始大量的造林及栽植行道樹,迨至民國45年金門林務所成立,專責育苗和造林,此後島上林蔭夾道的景緻,讓金門有了「海上公園」的美譽。 然在88年10月9日,「丹恩」颱風橫掃金門,金門遭受三十年來最大的颱風肆虐,短短一天間,造成全島大停電、大停水及對外通訊完全癱瘓,全島更有百分之七十的行道樹受到重創,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方才回復原貌,也是在經此重創後,金門才肇生對電力與電信系統管線地下化工程的重視,希冀能在重災時確保全島維生管線最小的傷害,並在災後能快速復原。後又在105年中秋節前夕,莫蘭蒂颱風挾帶17級強陣風襲擊金門,強風不僅吹倒天后宮牌坊石頭,縣定古蹟「清金門鎮總兵署」那325年老榕樹也倒下,林業損失災情慘重,長期努力的造林成果,又毀於一旦,所幸在較好的基礎建設及行政統合協調能力下,全島軍民一條心投入救災復原重建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回復了正常生活,旋即旅台金門同鄉會發起路樹認養捐款,第一階段便認養2,150株路樹,對家鄉付出協助關懷。有道是:「危機就是轉機」,金門透過每一次的植樹節活動,號召鄉親們一起把樹種回來,讓植樹成為全民運動,讓綠意延伸傳承,不但創造出金門獨有景緻,更兼具固碳綠化的效果。 事實上,綠化在金門的確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不論是行道樹更新及改善,還是林區的復育作業,以及節點的環境綠美化等等,都是持續不間斷的工作,也的確取得極為亮眼的成績,然而,若要深究金門「綠生活」的實踐,卻總覺得還少了一些綜合性、統合性的規劃及關聯。例如:理想的城市中央公園應能成為各大小規模活動的舉辦地點,包括政治集會、示威活動、慶祝活動及大型音樂會等;看似天然的公園,景觀卻必須經過精心的營造,要有平坦廣大的草坪、人工湖、步道、兒童遊樂場、完善的運動場域,甚至是野生動物保護區等等,讓更多目標族群都能在一個公園裡完成他想要的休閒或活動,而非像目前的各自為政,甚至還要去設想營造活動及綜合性運動休閒場域,既顯得疊床架屋,又不能好好善用金門的綠化優勢,令之成為金門閃亮的綠色驕傲!
-
海巡與海關阻絕不法 嚴格查緝走私貨品入境
為將豬瘟疫情杜絕於境外及加強查緝農漁畜產品走私等情事,金馬澎分署第九岸巡隊三月起在金門料羅商港淺水碼頭實施貨物拆檢查驗,查獲四起疑似大陸香菇,經安檢人員清點,總計約百箱、1429公斤,後續將依違反「試辦金門馬祖澎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及「海關緝私條例」等,函送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裁處。 農曆春節過後,台灣農產品需求不減反增,近期屢屢查獲大批疑似大陸香菇欲運往台灣,顯示市場需求增加,海巡署針對商、漁港持續嚴格加強查緝,惟不肖業者鋌而走險,伺機運用不法途徑將大陸劣質農漁畜產品輸台牟利之企圖,然大陸劣質農產品通常都未經過完善的處理,其中亦可能含有鉛、硫、砷等有毒物質,對人體呼吸系統及肝、腎均有重大危害;為維護國人健康及保障我國農漁畜業經濟發展,海巡署嚴格查緝及執法,絕不縱放,以使人民有感為目標,強化查緝作為。 金門與廈門之間,僅有一海之隔,彼此往來交通頻繁方便,小三通的航班密集,每趟航程僅需要約三十分鐘,許多民眾常往來兩地購物;往來小三通的旅客都有類似經驗,在廈門出境大廳都會碰到有人詢問是否要幫忙攜帶香菇,願意協助者可以獲得少許走路工費用;四月清明節之後,端午節也將隨之來到,這些節日都是香菇需求量大增的時候,也是有心人圖利之時;為此財政部高雄關提醒利用金門小三通往來的旅客,根據相關規定小三通的旅客「郵寄或旅客攜帶進入臺灣本島之少量自用大陸地區物品限量表」,入境請勿攜帶超量一公斤的香菇入境,被查獲者將會受罰。高雄關離島派出課近三個月以來,已經查獲旅客經由小三通攜帶超量來自中國大陸的香菇,重量達到八百二十二公斤之多,業者每趟新臺幣兩百至三百元不等的代價,遊說旅客攜帶大陸香菇入境後,藉以違法搜集,並囤積轉售牟利,此舉形同變相走私。 因此,海關單位於金門水頭碼頭張貼公告,點名警告「旅客轉售大陸香菇或受酬帶貨圖利,將沒入並處新臺幣九萬元罰鍰」的標語,以提醒旅客注意,也針對小三通旅客持續加強邊境查緝,以遏止劣質大陸香菇進入市場,避免危害國人食品安全與健康。 小三通開通以來,單幫客看準台灣奶粉及美容保健食品在對岸有利可圖,帶貨遊走金廈兩地,去帶菸、帶酒,回來則帶農特產品;金門與廈門很近,船票票價較航空機票低很多,也相對衍生走私、販毒等犯罪問題;小三通並未明文限制人民往來次數或不可當天往返,金門鄉親即便天天往返金廈,兩岸物價相差的關係,在利之所趨的情況下,只要不超量,並不違法。許多民眾加入跑單幫的行列,聚集在水頭碼頭大廳打包貨物,卻也造成港區交通秩序混亂。小三通旅客主要是認為協助攜帶香菇只是舉手之勞,到對岸港口自有人來收,賺點「走路工」以貼補船票,何樂不為?有人想賺點走路工是無可厚非,最怕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如果只是單純賺些蠅頭小利,但最怕就是被利用來夾帶毒品,民眾千萬不要貪圖小利,不小心被當毒品共犯就得不償失。 廈門海關在「金磚五國」會議前就開始加強監管力度,提升抽查檢驗比例,許多旅客遭抽稅,沒收超量商品,甚至有部分旅客遭移送緝私局查辦,達到震懾效果。而且金門港務處也加強依法實施客船管理規則,對旅客限制托運行李重量的手段,使單幫客工作不再吃香,從全盛時期約五百多人,到現在只剩零星幾組人在碼頭找人幫忙攜帶通關;提醒鄉親和旅客要特別小心,最好是委婉拒絕,凡所帶單一類商品的數量必須要符合「自用」目的,只要攜帶物品過量,輕則打稅,重則罰款、送辦,為避免惹禍上身,還是不要貪小便宜。
-
落實分配社福資源 胥賴大家愛顧金雞母
眾所周知,金門縣政府社會福利事業辦得有聲有色,遐邇咸知,冠蓋全國,令人羨慕,值得引以為傲。 而金門縣社會福利配置狀況,有別於其他縣市,除全國一致性者外,另有自籌財源開辦項目,僅以家戶配酒為例,諸如每年三節規定配額,祇要設籍在金符合期限,年滿二十歲之縣民,都可獲得配售金酒一打,且有盤商在場收購,轉手之間,受配人不必付出分文,則有利金收入。諸多因素造成遷徙金門設籍人口節節上昇,根據統計已經突破十四萬人大關,而實際在金定居從事生業活動人口,竟然不及半數,導致金門獨創之社福大餅相對變小,未雨而綢繆,來一次務實清點盤整,就事論事,確有必要。 回顧金酒歷史,從無到有,自有到好,點點皆辛苦,滴滴有心血,來之不易,得天獨厚,應該感激無數為金門揮過汗、流過血之先賢、仁人與志士。用心愛金門,更愛金門鄉親,藏富於民,贏得感心。 在金門人心目中,故一級上將胡璉將軍是金門人〈現代恩主公〉,親民便民利民,倡導民眾廣植高粱釀金酒,造福社會人民,德澤金門,名垂青史。還有鄉親葉華成等,生前為金酒傾心付出,對金門而言,影響深遠,當大家分享金門社福果實,應該不忘故人與對金酒付出之同仁袍澤,飲水思源,知恩報本,金酒永續經營,亟需大家愛惜、維護,使之立於不墜之地。 不忘過去,才有未來,面對金門既有之社會福利,更應心存感激,特別是對於金酒盛衰之過程,大家務必告訴大家,牢記心頭,須知一個具有規模亦且歷史悠久之事業體,能夠由小而大,自衰轉盛,邁入坦途佳景,自是團隊之功,當中有其一段漫長辛酸故事,創業維艱,溫故知新,殷望大家相許相勉向前行,促使金酒長長久久。 回顧六十年代,金門軍民十餘萬眾,極盛一時,雖然定著率高,惟金酒之產銷,政府有〈公賣〉制度,銷路設限,概以內需與銷台為主,乃在台灣設點,遴派優秀人才前往負責擔綱,秉持縣政既定政策目標,克盡職責,運籌帷幄,全台走透透,為行銷金酒,充裕縣庫,挹注財源建設鄉邦,福利鄉親,經常廢寢忘食,飽受離家背井之苦,盡心竭力,無怨無悔,行端走穩,點滴歸公,犧性奉獻,居功厥偉。在金酒未來願景與發展,及金酒經營策略與實際行銷經驗,惟賴大家同心,集眾人之力,讓金酒蓬勃發展。 根據了解:金門社會福利項目與支出不斷增加堆高,林林總總,多達數十項,所需之財源,悉數來自中央撥補與金酒稅後盈餘繳庫支應,畢竟金雞母會生蛋,蛋不能生金雞母,在全民監督之下,不容有人不斷在它身上拔毛,予取予求,或因養護不周,讓它感冒得病,甚至因私害公,違紀亂法,尤盼大家齊力「防偽打假」做公德,金酒是大家之金酒,正字招牌,品質保證,檢舉不法,人人有責,論功行賞,政府有獎。 顧好金雞母,即是愛金門。它是金門經濟命脈,社眾福利泉源。報載縣政府為穩定財政政策,即將針對社會福利事業進行清查盤整,落實福利資源配置,俾期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與「法理情」三者兼顧,爰特藉此建議,宜將重點置於「立規建制」是否完備妥當?有無改進加強必要?社福申請作業與逐級審核過濾是否認真負責?有無便宜行事情事?縱橫管理配合與執行機關部門是否綿密?針對有戶無口如何落實管理?如此點線聯結,全面啟動,由內而外清起,清清有無巧立名目與例外情形存在?由外而內查起,查查有無不合法令規定個案?聽聽民意心聲,防流弊,倡廉能,金酒飄香,將餅做大,引人進來,貨暢其流,帶動經濟繁榮進步,眾所樂見。
-
植樹造林為後人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今年在楊縣長帶領下,軍民及學生約上千人共襄盛舉,在昔日遍布地雷的安東一營區栽種下包括水黃皮、白千層、黃槿與台灣櫸、竹柏等約1,800株樹苗,期待讓過去的雷區重現綠意,並藉此提升地區海岸林相多樣性與森林綠覆率,達成復育造林目的,也兼具防風定沙、水源涵養、固碳綠化及增加景觀美質效果。 金門早期原有茂盛的森林,唯自元、明以後因兵燹人禍相繼破壞殆盡,據金門縣志之林業篇記載:「昔時金門原為樹木蓊翠之地,且多松柏樟櫸有用之材,惜歷年數戕於兵燹,民間亦肆意濫伐,遂致童山濯濯,荒埔茫茫,導致風沙水旱之苦。」 尤其是元代設鹽場,伐林煮鹽,明清兩代歷經連連烽火,迄明末鄭成功據金反清復明,更因建造船艦,竭林木以供所需。及至清代徙民遷界,斬伐樹林並且毀城焚屋,加上百姓炊煮材薪,肆意砍伐,造成表土流失、飛沙走石、耕牧維艱,到了清末民初,金門成了荒煙墟漠,風沙狂厲。因此,許多村口皆設有「風獅爺」鎮煞定風沙。原本林木蔥鬱的金門形同荒漠的禿島。 民國三十九年冬,先總統蔣公巡視金門時見風砂蔽天,民生困苦,防務顯目,乃指示金門防衛司令部胡璉將軍積極「植樹蓄水,綠化金門」。民國四十年推行,綠化金門,復舊造林,經數十年之滲淡經營,克服萬難終於奠定綠化基礎,島嶼逐漸找回綠意,現今金門縣森林覆蓋率超過了40%,更贏回了「海上公園」的美名。 雖然森林覆蓋率超過四成二,但是仔細去比對全國廿二縣市的情形,森林覆蓋率以台東、花蓮超過八成拔頭籌,其次是宜蘭七成八,新北七成五,南投七成三、新竹、基隆七成都排前段班。金門其實森林覆蓋率並不算高,只領先九縣市,排在中段班,比同屬離島的澎湖二成五強,但還落後連江的四成八,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金門的綠化成果,曾廣受到各界稱讚,早年到過金門的人都對金門兩旁行道樹的綠色隧道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先後受到兩次大浩劫,一次是民國八十八年的「丹恩」颱風,造成全島有七成樹木受損,環島北路原本是金門最美的綠色隧道,那一次從瓊林之後,兩旁路樹全倒,以致從中蘭段到沙美路樹被迫更新;另一次是前年的「莫蘭蒂」十七級風災,一夜狂風,金門大小樹木倒了數百萬棵,路樹超過七成傾倒,短短三小時,讓金門六十年的綠化成果差點毀於一旦。 走過風災肆虐,金門的天空更加遼闊,行道樹不斷的有計畫更新,木麻黃不再是金門的特有林種,尤其木麻黃樹齡僅四十歲左右,其後會逐漸枯萎死亡,兩年前林務所曾委託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邱志明博士及其團隊針對「環島北路」及「環中路」兩側木麻黃行道樹進行非破壞性檢測,希望預先處理潛在危木,減少路樹傾倒的發生,這個檢測其實應該繼續進行下去,讓全島的潛在危木預先剔除,也可減少颱風期間對民眾人身安全的危害。 所謂林相更新改造,係利用人為的方法,除去瑕疵低劣與活力衰退的林木,重組林木分子,種植生命力旺盛、林相美觀的林種。目前的植樹造林似緩不濟急,應廣邀學者專家作整體性、前瞻性規劃,擬訂短、中及長程道路綠美化計畫,建立每一條道路景觀樹種,依計畫目標先植後伐分年分段逐年實施,營造地區景觀特色,打造行道樹生態廊道。 金門要發展觀光,作為廈門的後花園,公部門必須扮演火車頭角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現在不做,就沒有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值此一年一度植樹節,愛鄉護土更應計畫植樹造林,以不負「海上公園」的美名。
-
不只要選賢與能 還要能長治久安
去年大選結束之後,由於轉換跑道的楊鎮浯委員當選縣長,致使金門需要補選立委,並在今(16)日投票。這一場對金門來說,是場別開生面的選舉:一方面,登記參選的六位候選人在地方上都不是新面孔;另一方面,此次的補選與過去的立委選舉不同,參選的六位候選人之中,並沒有當選過中央層級的民意代表或曾任縣長的候選人。換句話說,在此次補選中當選的立委,不僅將是位更上一層樓的民意代表,而且很有可能在十個月之後的全國大選中再度連任。因此,這將會是場具有世代更替的立委選戰,而就這一場具有特別意義的選舉來說,金門縣民應該要的不只是選舉與能,還要能長治久安。 在長期的民主教育裡,「選賢與能」可說是其中最常聽到,並且耳熟能詳的口號了。然而,事實上別說是否能夠選出一位賢能的民代,經常存在著問號,其實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追問的是,賢能是否是選擇民代的判準?或者,它是個怎樣的判準?而在這樣的判準之外,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價值?簡單地說,這樣的看法一來如《論語》中所說的「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是個延續著傳統政治思想,而在個人層面上的道德要求;其次,從台灣幾十年來的選舉經驗看來,此一延續了傳統政治思維而來的判準,很可能就只是口號。也就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每次選舉裡總是會聽到「選賢與能」,但是別說賄選依舊,民意代表還列位台灣民眾最不信任的第三名。這樣的現象,實在很難相信選出來的是賢能的代表。 政治是要給民眾安心的,而政治人物也應該給民眾信心。由於此次補選的對象是代表金門選區的立法委員,因此他或她首先要給的安心與信心,並不單單只是支持的選民,而是應該以整體金門的價值與利益作為考量,方能在制度上不負為金門選區唯一之立委的地位;其次,這次參與的候選人以中央層級的選舉來說,基本上都是新面孔。不過此一世代更替的現象,其實也沒有那麼生澀,別說六位候選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政治經歷,新任縣長也是前一任的立法委員。因此,不管是由哪一位候選人當選,都已然了解地方上的需要,並且還應該以金門人的立場建立,與楊鎮浯縣長之間建立制度性的互動,一內一外地爭取地方的福利。也就是說,現代的民主政治不能,也不會停留在個人層次地單打獨鬥,它需要集體的、制度性的協力,而這次的補選正給了金門這樣的機會;最後,選舉不能總是當它是「一時的」,只是投票日當天或前一個月的競爭,它是民主政治的基石,因此整個社會也應該持續地予以關注,繼續監督。如此的政治,才不會只停留在個人賢能與否的要求上,而實際上這樣的要求又達不到。更多的合作、更多的監督,才會有長治久安、良善政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