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賴揆抵金視察小三通檢疫 全民防疫阻卻非洲豬瘟入境
行政院長賴清德本月20日在行政院祕書長卓榮泰、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政務委員兼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國安會諮詢委員邱太三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等人陪同下,蒞臨金門視察小三通水頭碼頭動植物檢疫情形,金門縣長當選人、現任立委楊鎮浯及副縣長吳成典均全程參與陪同。賴揆表示,非洲豬瘟對我國有很大的危險性與挑戰性,因此防疫視同作戰、各環節都須確實執行,相關單位嚴陣以待,並加強宣傳效力及策略,主動向民眾提供防疫訊息;期盼全民投入,中央、地方真正做到「全力以赴、滴水不漏」,確實做好非洲豬瘟的防疫工作。 非洲豬瘟疫情已擴展到中國23個省市,福建、廣東省也發現疫情,在大陸防疫資訊不夠透明的狀況下,政府防疫更是吃力,除了希望兩岸、國際社會合作,讓防疫資訊公開外,政府相關單位也要嚴陣以待。農委會已於本月18日成立「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可依據疫情實施分級,有效且持久的運作,中央、地方及社會將更有法律基礎,進行防疫工作。各縣市政府及相關單位皆依法配合,近期也將邀集各縣市政府參加非洲豬瘟演習,落實全民整體防疫工作。 回顧民國86年發生口蹄疫,迄今已21年,當時撲殺400多萬頭豬,重創台灣養豬產業,影響逾新台幣1,700億元,造成社會很大的衝擊。通航17年的金門小三通成效良好,航班及貿易額皆增加,一年約180萬人次往返,赴台也超過800萬人次。此外,金門與中國的交流相當頻繁,台灣發生口蹄疫時,金門尚未開放小三通,首例非洲豬瘟病毒基因是在金門「小三通」旅客丟棄的豬肉製品中驗出,可見金門在防疫上具重要戰略地位,如今則因小三通穿梭往來,而非洲豬瘟不用整頭豬進來,只要透過豬肉製品即可傳入,對台灣的危險性和挑戰性極大,非洲豬瘟疫情可謂來勢洶洶,國內務必要嚴陣以待。期盼全民記取口蹄疫的經驗,克竟全功,做好非洲豬瘟的防疫工作,務必全力阻卻疫情入境。 金門「小三通」自8月至12月18日共查獲違法攜帶肉製品285件,但其中自11月起減少至49件,12月再減至20件,18日起提高罰款初犯20萬元,再犯100萬元後,更只查到2件,評估已收到宣傳效果,相關單位加強向民眾說明可攜帶及不可攜帶的產品,讓民眾確實了解完整的防疫資訊。政府也要精進X光機查驗技術,徹底檢查肉類產品,充分掌握肉類產品可能入境的動線,確實執行防疫工作。 非洲豬瘟的生物特性較口蹄疫強悍,在冷凍狀態下可存活1000天,冷藏可存活100天,感染豬隻100%致死率,目前也無疫苗。以現有資料顯示,雖對人體健康並無影響,但對於養豬產業、物價、整體經濟影響重大,且其傳染途徑多元,除了豬隻口沫、排泄物及豬肉外,還可藉人類、車輛、物品或機械等傳遞。現階段的重要工作在於預防,阻絕非洲豬瘟於境外,在疫情尚未發生時,辦理預防工作;如真有疫情發生,不致蔓延擴散,並預為準備後續善後工作。 針對非洲豬瘟的防堵,金門用盡所有方法,舉凡跑馬燈、海報、廣播器等,巡邏及宣導也都有作加強,也加強與岸巡、海巡、海關、航警及港警的聯繫,由於中國非洲豬瘟疫情仍未獲得有效控制,相關肉類製品一律不准攜帶入境,並禁止以郵包方式寄送,切勿貪圖小利鋌而走險,觸犯法律,甚至危害國人健康,防止走私入境的途徑。即將上任的金門縣長楊鎮浯並提出將防疫網延伸到對岸出境碼頭的構想,將來金旅客在五通碼頭先協助予以篩檢,並提供相關資訊讓旅客知道,避免受罰,這樣有助於我方防疫工作進行,期在境外就把攜帶肉類到金門的可能性先阻絕為目標,防止非洲豬瘟對國內的侵襲。
-
落實研考工作提昇施政績效
金門縣政府日昨邀集包括地政、建設、工務、教育、社會、港務等主官主管舉行107年第三十一次施政計劃列管會議,由參議翁自保代表縣長主持,會中發言熱烈,有檢討,有策進,異口同聲,希望研究發展,也考也核,促使縣政服務計劃不落空,績效不掛零,金門躍動,日新又新。 研考工作,任重道遠,乃行政三聯制計劃、執行、考核主要措施環節,泛指施政計劃、執行與考核三者,環環相扣,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緣此,上自中央部會,下至各級政府,由上而下,普設研考主管機關或業務部門。如行政院早期設有研考會,縣市政府也有研考室或研考科,專職負責本機關施政計劃執行與各項重大建設案件之管制考核,期以及時發現缺失,即時謀求改進加強,掌握時效,興利除弊。繁榮經濟,便民利民,宏大成果,提昇行政效率,俾符民意,消弭民怨。 政府之設置,旨在為民造福,為能因應民意之需求,頻頻針對各級政府組織進行調整裁併,因而各縣市政府紛紛秉持應精則精,該簡則簡之最高原則,進行組織規程修編,藉期強化服務功能,目的一致,惟恐不及。 回顧過去軍管時期,金門縣設有金山鄉與金瓊鄉公所,後來裁撤併入金湖與金城鎮管轄,而縣政之組織,則設民政、財政、建設、教育、主計、安全、督導等科室。時至今朝,環境改變,流動人口激增,發展孔切,極須改弦易轍。凡十餘年來縣府組織陸續增設觀光局、環保局、工務局、文化局、養工所、文管所、體育場、招標所、家庭教育中心等機關,隨著政府組織再造,提高位階與職等,科室改為局處長,股長改為科長,所謂設官分職,有官則有權,有權則有責,要能負責盡職,實事求是,拿出績效,才能立威置信。 再者,各級政府研考機關,亦曾多次調整變動,諸如編制員額與名稱,並不相同。僅以金門縣政府為例,伊始設置〈管制室〉,員額只有一官一兵一卒。嗣改〈督導室〉,再改為〈研考室〉,銜稱改變,職掌不變,貴在落實,除作書面彙報、意見具申、依法行政、公事公辦、官樣文章、照本宣科、求真求實,將得失具體呈現。為竟事功,研考工作範圍似可擴及公文查催,並將便民利民工作事項列為重點,為防疏漏怠惰,或可製發研考列管三聯單,通函全縣公僕週知,責成逐級履行公文管制催辦,延期必須簽准,且以一次為限,否則應以專案敘明理由始得銷案,倡導「今日事,今日畢」,解決民困民瘼,化阻為助,爭取向心。 又研考工作,有其特性,衹要認真貫徹,就有成果。依照院頒「公文程式與處理時效暨有關保密規定。」舉凡政府機關發出之公文,概應視其屬性區分時速與機密等級,註明為普通件、速件、最速件、急件、特急件、密、機密或極機密等,以共接收識別,有法依法,無法循規援例,凡此公僕應知應為,也是研考之重點,時效即是績效,如期如質完成,即是研考核心價值。 施政龐什,茲此百廢待舉,研考工作益形重要,小兵立大功,要有不惜言、不卸責,做對事,說對話,認真負起祛除推拖拉積習之精神態度,促使縣政一切成果經得起考驗,資為全民共享,作出最大貢獻。
-
凝聚家人向心力經營家庭教育
為何要推展家庭教育?其核心就是凝聚家人向心力,共同經營溫馨的家庭情境,提升家庭守護、啟蒙、教育成長、家風傳承的功能,進而兼善天下的推及社區,改善社會世風。凡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家庭功能優異,家人總能胼手胝足,致力於樹立家風,傳頌家族文化;反之,倘若家人無法凝聚向心力,親子之間,祖孫之間、家族成員之間,彼此離心離德,則家庭失功能再也不是避風港。 金門縣家庭教育中心是附屬金門縣政府轄下二級單位,由王任益主任所領導的正職2人、其餘均為約聘與約僱、與志工所組成的小團隊,在當前處於移動人口快速成長、少子女與高齡化趨勢、多元文化交融、世代差距待磨合縮短、人心多變悶經濟之際,面對家庭結構遽烈變遷,傳統倫理價值觀丕變,卻要在教育的空間領域,負責整合全縣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關資源,加強推展「親職教育」、「子職教育」、「性別教育」、「婚姻教育」、「倫理教育」、「家庭資源與管理教育」等,於高齡化社會,努力於推動樂齡教育及代間教育;於少子女化及關懷家庭功能,投諸於推展社區型家庭教育,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辦理4小時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情形,督導各項家庭教育內涵之工作,並且要能突顯效能,實屬不易。所謂臨淵履冰,任重道遠! 1207日在縣府召開107年家庭教育諮詢委員會議暨通過108年實施計畫,展現積極務實的工作態度,劍及履及的規劃與執行。值此新舊縣府團隊交替之時,林德恭秘書長代表陳縣長親臨主持,特別讚揚家庭教育中心為地區推動相關教育與活動之優異表現,如連續兩年榮獲教育部辦理樂齡中心業務績優,今年獲得教育奉獻團體獎金城樂齡中心、領導表現獎金寧樂齡中心蔡世舜、熱心志工獎烈嶼中心林宜蘭;慈孝家庭楷模獎、辦理績優中小學觀摩,鼓勵與擴大辦理各鄉鎮或全縣祖父母節活動、樂齡中心成果發表等,呈現多元內容與擴大參與,多彩多姿;他並且語重心長的透露,施政團隊是一體的、延續的,縣政府重視家庭教育與關懷孤老,在相關教育經費大力挹注,不因中央政府補助多寡,府會總會一致性投入配合款,齊心協力照顧鄉親。從林秘書長致詞中發現,縣府是以一家人的觀念推動家庭教育。 訪視各中小學,都能把握家庭的概念,從課程教學與校園綜合活動兩個方向推動家庭教育,而且績效良好;由社區推動之家庭教育,包含社福、公衛、新移民等所推動者,卻呈現缺乏整合情形,各行其是。諸多相關議題活動或重疊、或相似度極高;社會處長陳世保提醒,各單位多引進金門大學社工系、長照系、護理系等在地人材授課,比較能切合地區需要,降低外來和尚比例,避免消耗地區預算又效果難測。 學校從課程教學導出跨域連結活動,如迎新、開學、祖孫週、新移民子女培力、家長志工訓練、親職教育家長表揚等均能達到成效;社區導向之家庭教育推廣活動,需要各單位全力配合,共同努力。但不論型態如何、方式如何,必須針對問題,熱忱召喚,有效解決,莫要形式化,無所創新,唯一核心,就是凝聚全家人的向心力,喚起家庭成員參與,共同經營家庭教育。
-
重新思考金門「再造歷史現場」計畫
1982年,中華民國通過《文化資產保存法》;2007年成立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籌備處;2012年成立文化資產局,然而文化資產保存仍遭遇挑戰;包含經費需求與預算編列隱藏長期存在的缺口;跨部門、跨層級之文化資產保存計畫未能整體協調,致使效率不足;另外,文化資產保存過去並未能在國家整體空間治理策略中明確定位。 因此,文化部提出「再造歷史現場」之行動,意在將文化資產保存、意義詮釋勾連到當前的社會,並使文化治理得以落實到相關政策,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一。同時,讓文化資產保存得以跨域實踐,成為地方施政的主軸;並且援引數位科技、博物館展示、城鄉規劃等,讓歷史現場在當代生活產生意義。再者,以人才培育為導向,思考文化產業的永續經營,搭配場域再現與傳統匠藝傳承,讓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也讓文化認同奠下長遠的基礎。 作為東亞島嶼之一,金門的傳統宗族社會及其聚落,以及可見與不可見的戰地風景是歷史所遺留的資源,當然也面臨保存與發展的困境、挑戰。儘管已於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也尚未迎來真正的閩南文化復興。是故,重整再造歷史現場的主題,有其必要性。藉由這樣更全面的社會與空間計畫,反思文化遺產在金門的意義,並使之與當代對話,強化文化主體與自信,可以是金門地域振興、文化治理的主軸。 努力翻轉金門的歷史、地理的宿命,掌握新時代的契機,積極成為一座文化大縣應該是社會公眾的共同目標;那麼,各面向的策略方針可以注意以下重點: 1.重新盤點金門歷史、文化、生態與社會資源,研擬「再造歷史現場」總體計畫。除了瓊林之外,應針對金門各層面的大歷史、小故事提出有效的論述與行動計畫,以及具體啟動方式與策略。 2.從地域振興及文化永續之目的,整合戰地文化景觀與聚落之保存再生、傳統匠藝記錄傳習等軟硬體計畫。 3.營造各鄉鎮的文化多元性與自明性,重新鑲嵌金門在歷史與地緣關係的新角色。 4.場域關係與場所記憶的新轉譯,讓不同世代、社群通過「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得以對話,進而凝聚新的文化想像及認同。 5.建構「金門就是一座博物館」的文化系統及文化產業,豐富國際藝術島、永續文化島的實質內涵。 6.建構文化記憶庫的內涵,使得不同世代、生活經驗的金門社群得以留住歷史記憶,並彙集成共同的庶民歷史與在地知識。 7.通過文化記憶庫的累積,使之成為「金門學」的知識實踐之基礎。 8.在地文化創新與永續發展的實踐,並以文化治理引導地方發展,進而豐富金門文化生命力,創造文化創新的可能性。 不可諱言地,我國有相當一部分縣市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品質相當高,而提案主題明確、價值論述完整、執行方法具體、計畫效益顯著是共同的特徵。金門縣的歷史深度及資源廣度遠在其他縣市之上,沒有道理提不出具有說服力的、能勾勒文化治理願景、可具體落實提升文化環境的計畫。 瓊林固然有它的無可取代的價值,但是近20年來,包括金門國家公園、文化部門的資源投入相當多,而金門縣政府轄下的其他聚落保存卻顯得乏善可陳,西山前、後浦頭等聚落風貌正在迅速流失中;僑鄉文化與戰地文化的保存也需要有更宏觀的策略,使之得以活化利用,成為金門的文化品牌。 因此,重新思考目前所提的「再造歷史現場」,不但必要,而且迫切。
-
譽哉金鼎國小合唱團
「江上調玉琴,一弦清一心。」這種意遠幽深之空外餘音,正是音樂之感人處;但縱是餘音嫋嫋,拂入蒼穹的天樂,其感動卻必須來自於人間的血肉,與紅塵的滄桑。也因此,只有在歷經情劫後,方能深體「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的情深處;更只有在身歷那場民族聖戰者,才能激盪於「黃河大合唱」中,那股蒼生有淚盡碧血的澎湃。此正是「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者不可以為偽」之至處;更是音樂幽微之道。因為每一曲悠揚清妙的音樂,都是生命情緒之呈現,與造化之感應。 但如何深微地呈現此情緒與感應?端在歌唱者,尤其是眾音合弦之合唱團。如今,金門杏壇喜傳此佳音,且波正洶湧:日前「海峽兩岸閩南童謠大賽」,本縣「金鼎國小合唱團」,喜傳佳音:榮獲一等獎;喜登一等獎!消息傳來,金門各界又豈是額慶而已。 譽哉金鼎國小合唱團!金鼎國小合唱團係於日前,在曾秀玲校長帶領下,跨海登陸參加泉州電視台「第二屆海峽兩岸閩南童謠大賽」,金鼎國小合唱團,以在地鄉土教材之特色作品:「印象‧金門」,在專業嚴評下,榮登一等獎!不但是金鼎國小之榮耀,更是金門之榮光! 本屆童謠大賽經由初複賽,選拔出泉州市九所學校參加決賽,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特邀請金門縣參與決選。金鼎國小應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推薦,獲邀參與。主辦單位泉州廣播電台特就此表示:為推動少年兒童傳承閩南文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期望爾雅之閩南童謠能走進校園,豐富學童生活之同時,更能感受河洛童謠情、韻、律之美。為此,金門縣教育處幾經評估後,特推薦教學素有佳績之金鼎國小擔此重責,代表金門參賽。 為完成此重任,金鼎國小合唱團特委由陳碧雲、李昕霖、王晨老師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指導,並特聘浯江舞蹈團張慧羚老師,進行舞蹈編排。選拔三至六年級熱愛歌唱,並善於舞動之學生,除精熟閩南歌謠外,亦能歌善舞,以臻無聲不歌;無動不舞之境界,爭取佳績。終究,音樂的境界,不只是美的形式與構造,更需要歌者去呈現曲中之情調與靈動,使聆者產生一種「吾亦若是」之共鳴。 所謂大樂與天地同和,而其和諧之美,在於音籟的廣度與深度。廣度在於曲樂的和於人心;深度來自樂章之比於音律。前者使感情得以舒緩;後者使感情得以純淨。就此而言,金鼎國小合唱團一舉成名,勇奪一等獎!就專業領域言,其廣度自不待言;其深度自有其道。我們更可直言,其境界已有「思無邪」之餘風,直探「曲盡已忘情」之境。因為樂者天地之音,而國小童稚之雅音,尚無紅塵之染;尚保天地之純,此正是維也納少年合唱團令名之因緣。唯啟動者,在於師者之化育!而今,金鼎國小合唱團之佳績,何嘗不是自校長以下諸位師長之功?且為賀,併銘之。更盼此風能傳揚承續,以振金門,終究,弦歌教化,歌者,本就是教育之大道!
-
面對文化遺產資源應有的作為與態度
金門的歷史發展悠久,我們自詡豐厚的文風及中原文化的承續特質,在閩南沿海中發展出與原鄉接近卻又獨特的島嶼文化特質。明清以降,金門的傳統聚落與建築逐漸發展成當今之主要型態,至今,仍到處可見閩南特色的傳統建築及洋樓。此外,金門海島特性,戰爭與防禦是島嶼的歷史宿命,從明代的金門城遺址、聚落建築的防禦構造至二十世紀冷戰的戰地遺產,都是金門大歷史的一部分。 這些有形的文化遺產是金門歷史發展的實體證物,它累積了先人的智慧、記錄社會變遷的歷程,善盡保存維護,是我們的責任。所謂的遺產,在國際的觀念上常認為,遺產實際上並不屬於當代的我們,我們僅是被委託將之傳承,保存它就是保存了實體史料,透過合宜的利用與維護,避免閒置及衰敗,才能將之傳承給未來世代。 至2018年為止,金門指定登錄的古蹟歷史建築已達230處,佔我國台灣地區2450處的古蹟歷史建築總數約9.4%。台灣各縣市每年總共增加約100處,金門則在搶救式的指定登錄下,近年來平均每年增加約5-10處。然而,這樣的速度仍不敵因缺乏維護而頹圮的破壞,或因建設所需而拆除的結果。近年來金門著重於建築類的搶救式保護,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以國家法令給予適當的保護位階,成效受到肯定。然而,尚有許多具有意義價值的構造物、遺產,尚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如明清古墓、官道與墓道碑、元碑,及近代的建築、軍事遺產,亟待進行全面性的清查與分類分級保護,避免不經意的破壞或影響地方的發展。也唯有正確的普查與分類分級、列冊追蹤,掌握現況,才能規劃合宜處置方式。 文化資產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尺度、是人類經驗的寶庫;文資保存則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其保存與呈現是任何文化政策的重要基石。金門擁有大量的文化遺產,未來,不論是任何的政府首長、文化主管機關,都應善盡責任,將之適當的保護並成為本縣文化保存的政策及作為文化觀光的核心資源。在文化資產保護工作推動上,應建立盤點金門文資與推動工作的問題點,使之愈加精進。如推動明清古墓、軍事遺產的普查與分類分級保護規劃,成立文資專責機構、強化金門縣文資事務及修復工程專業人力,檢討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推動程序,持續推動修復人才培育。 此外,在《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列舉的有形文化資產類別中,金門至今尚無任何一處遺址獲得登錄,古物的指定亦僅初步完成數項。顯然,金門的有形文化資產的保護推動,是未來新政府的重責大任,也極具挑戰。 金門的文化資產是金門的重要資源,也是金門與其他縣市、地區不同,能展現特色的賣點。期許未來,這些遺產作為一種資源及保護對象,將其視為一個既成環境重要的人文亮點和發展動力。妥善保存與再利用,不僅有助於突顯金門的文化魅力,更能在環境美學、歷史風貌,甚至觀光與經濟利益上發揮其價值。金門所擁有世界級的文化資產,應深思其發展可行之道。
-
預防家暴 以「零暴力‧零容忍」為目標
今年適逢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20週年,縣府結合金沙鎮忠孝新村等四個社區發展協會,於日前在金門縣立體育場舉辦家庭暴力社區初級預防據點觀摩暨成果展活動,現場設有宣導攤位,搭配活潑生動的舞蹈及話劇演出,傳達出「零暴力‧零容忍」的社區意識,透過宣導活動喚起民眾對家庭暴力議題之重視,並加入家庭暴力防治的行列,以促進家庭及社會的和諧。 參與該活動的參議陳金增也說,家庭暴力這個區塊早期因為男女不平等,造成女性權力被壓迫,家庭暴力社區初級預防據點觀摩雖然是「初級」,但是非常重要,要防患未然,在事情萌芽之初就給予消弭,才不會惡化;社區這區塊在預防家暴工作非常重要,從家庭到鄰里到社區成員,大家相互關懷、防範社區暴力。尤其是家庭為社會重要的組成因素之一,家庭和諧更是社會穩定的力量。而藉由相互觀摩學習,將社區防暴之成功經驗落實於社區工作,並引領縣內各個社區未來一起投入家庭暴力防治工作。 家庭暴力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據全國婦聯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在被調查的公眾中,有16%的女性承認被配偶打過,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在離異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則高達47.1%。家庭暴力引起的後果是嚴重而且是多方面的,因為發生在家庭中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制止和處理,很容易導致婚姻的破裂和家庭的離散,同時使加害人有恃無恐。並且,處於暴力家庭中的孩子因為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在長大後較其他人更有可能使用暴力。家庭暴力之所以受到特別關注,是因為它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極大地危害社會治安、家庭穩定以及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因此,除了建立更為健全的法律制度,遭受暴力的一方也應該學會自我保護。 當家庭破碎了,才想要重建,多半為時已晚,而且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如能在家庭發現危機的初期,於衝突剛發生時,即能獲得及時的協助,適時的化解困境及有效化解衝突,找回「最初的愛」,讓這份「愛」來溫暖每個家人的心,如此便應能更有效的預防危機的惡化。而若不幸當家庭暴力行為一旦發生,要向政府有關單位舉報;當政府公權力介入之後,其目的當然是希望化解衝突,重修舊好,不再暴力相向,而是互相擁抱相待。 在社會福利層面,需提升社工處理家庭暴力個案的技巧、家庭暴力個案應交由專門部門及機構處理、施虐者輔導服務、增強新移民社區資源的認識;在教育層面,更要將兩性平等、防止暴力的訊息加入學校正規課程或校園活動中。如要預防及處理家庭暴力問題,建議須制訂明確的「零度容忍家庭暴力政策」,以促使政府不同部門共同制訂相關預防及處理家庭暴力個案的措施,並以「零」作為遏止家庭暴力工作為目標,進而把家庭暴力的個案逐步減少至「零」。
-
浯島文學獎訴說金門故事
日前金門縣文化局舉辦第十五屆浯島文學獎頒獎典禮,今年因變更徵文項目,也使得獎人由過去的七人增為廿四人,是歷屆得獎人最多的一屆;因徵文有散文及小品文,徐麗娟、林青蓓、陳昱良三位是雙料得獎者,散文組的得獎作者不乏過去幾屆的老面孔,如:宋蕭波、林青蓓、周志強、楊筑君、張姿慧等作者,都是浯島文學獎的常客。這屆散文獎首獎得主徐麗娟,其子夏維澤是第十三屆散文首獎得主,母子先後得到該獎項首獎,難能可貴,也是一段文壇佳話。 浯島文學獎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迄今已舉辦了十五屆,首屆僅開徵散文組,之後才陸續有小說、新詩或兒童文學等組別;由於連續兩屆的最高獎金新台幣五十萬元小說組首獎均從缺,在評審委員建議下,文化局長呂坤和決定從善如流改變徵文方式,從今年開始,長篇小說和短篇小說隔年輪徵,讓有心創作長篇小說者有較充裕的時間書寫出好的作品,希望明年長篇小說首獎50萬元獎金能如期頒發出去。為了吸引更多人投稿,今年又新增小品文類,於一月公告公開於徵文,九月底總計收件短篇小說作品計22件,散文創作作品計42件,小品文創作作品計41件,三組作品共計105件。 今年由評審選出短篇小說組首獎由陳慶瀚「四月麥田」獲得,他去年撰寫「陽翟村史」後,開始書寫家鄉的故事,他從小喜歡聽一些散落、片段的鄉野故事,對一個非文學專業來說,寫小說最關注的事情就是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好聽動人一些。記憶中大阿姨駱阿英的遭遇,在腦海裡縈繞不去,自從四年前他參加駱阿英的告別式之後,就想過寫這個故事,找到她國中時期站在古厝旁的一張照片,故事就從這裡開始。「四月麥田」描寫民國五十年代時發生在家人身邊的故事,記錄在那個年代軍民共處的故事。在金門一個古老保守、瀰漫戰爭氣息的村落,一個隱隱窺探到繁華世界微光少女的故事。他以這個真人真事為主軸,再連結村落中民俗信仰的寺廟和阿兵哥休閒重心的電影院,道出當年軍民相處的點滴,參加浯島文學獎,是想把故事說給更多人聽,他帶著作品中主角的高齡95歲外婆、父母等人出席頒獎典禮,可惜女主角大阿姨駱阿英,已因病過世。有親友看了初稿,迫不及待想要看續集,也有人說可以拍成電影,讀者期待明年繼續寫成長篇小說,讓更多人透過文字了解金門故事。 徐麗娟曾得過玉山、蘭陽、馬祖文學散文首獎,謙稱以一個外地人的角度觀察,用初次來金門時所遇的計程車司機分享的人生故事做為創作的元素。前年其子夏維澤以《秋日餘光》獲評審高度肯定,以20歲年紀將冷戰時期的大歷史刻畫鮮明,他家裡的上一代長輩都在外島當兵,尤其爺爺曾參與823戰役,寫作之路是從小受媽媽徐麗娟影響,有感而發將爺爺口述的當兵故事,整理書寫成文章,作為祖父八十歲生日賀禮。 化學博士周志強前年「校長是匪諜」是長篇小說組優等獎、去年「那時,月白風清」是散文優等獎,今年「碎瓷片的記憶」是散文獎佳作,在生活的夾縫中創作,每次參加文學獎給自己訂下一個目標,現在因為工作的關係往返金廈兩地,只把握搭船來回的時間寫文章。 浯島文學獎以全球華人書寫金門,刻劃島嶼特殊的人文風情、歷史際遇和強韌的生命力。主題不設限,惟作品內容需涉及金門元素,舉凡人、史、事、物、時空背景等相關連結元素;為彰顯「海濱鄒魯」之美名,宣傳金門自古以來深厚文化底蘊,「浯島文學獎」過去一直偏向海島地域型方式徵稿,因獎金偏低,宣傳效果差,並未引起太多迴響,從前年大幅提高獎金,向全球會寫中文的作家徵稿,引起鄉親及世界各地華人的注意,投稿數量、地區參與者盛況空前,達到行銷金門的效果。金門的故事為大家開一扇更大的門,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金門;在高額獎金、名家的評審及公開頒獎彰顯尊榮,提高浯島文學獎的文壇地位。
-
金門囝仔大放異彩 看到金門教育成果
報載:金門語文代表隊一行三十八人,於上月三十日自家鄉啟程搭機赴台,參加在台灣嘉義市舉行之〈全國語文競賽〉,以文會友,盛況空前,金門囝仔實力傲人,表現亮麗耀眼,成績揭曉,計有盧懷仁勇奪社會組國語演說第一名。蔡盷姍高中組作文第二名。歐陽雪妍國小組國語演說第五名。喜訊見諸媒體,鄉親咸表興奮讚許。金門教育躍進,成果顯著。教師們默默耕耘,有教無類,誨人不倦,作育英才,勞苦不辭,精神可敬可佩。 根據教育主管部門資料記載,這項一年舉辦一次之全國性國語文競賽,本縣欣然組隊參加,凡七年來,金門代表隊榜上列名:101年國小組陳丕堯國語演說第三名。102年高中組盧懷仁國語演說比賽第六名。今年更上層樓,名列全國社會組國語演說第一名。103年國小組孫子涵閩南語演說第二名。104年國小組黃芊裴國語演說第六名。106年高中組陳丕堯國語演說第三名,今年則是第二次得獎。此外,106年高中組孫欣瑜作文第三名。凡此即是具體教育成果,令人刮目相看。 眾所週知,金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西洪村擁有:〈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之美譽。早年也因位處離島,孤懸海上,對外交通不便,天然資源匱乏,主客觀條件不足,民貧地瘠,鄉親胥賴從事農漁及零工為生,大量人口旅外謀生,國民教育普遍落後,目不識丁者,比比皆是。人才斷層,地方自治起步緩慢,影響所及,既深且遠。 迨至民國三十八年間,國軍轉進金門,實施黨政軍一元領導,有鑒金門教育水平有待積極推展提昇,一切從頭扎根做起,除有幾所國民小學肩負常態教育,相繼設立村里成人補習班,對於未曾啟迪之青年男女,規定每週必須定時入班接受補習教育,所需師資由軍方遴選年輕優秀軍官擔任,教授國語文,那段冗長時空背景,多數居民未進孔子門,得有機會讀書識字,難能可貴,亦因語言不通,閩南話與國語對口交流,猶如雞同鴨講,各說各話,不知所云有之,盛傳某村有次召開村民大會,軍方派員列席,並以國語宣導防疫注射事項,敘述軍方即將調派軍醫全面為居民免費注射預防〈傷寒〉與〈霍亂〉疫苗,希望村民到時踴躍參加,不要輕易放棄權益,以期確保身體健康。然因時用國語宣導,誠恐有人不懂原委,乃由村幹事以閩南語詳作翻譯週知,詎料斯人知能不足,竟將〈傷寒〉說成〈上海〉,又將〈霍亂〉譯成〈湖南〉。雖似笑話一則,證諸當時金門國民生活困苦,教育資源極度匱乏,夢想接受正規教育,遇有需要書寫問題,只有求人協助解決。今昔對比,由於政府推動普及教育,不再文盲,放眼就讀大學不稀奇,碩士博士滿滿是,金門已然脫胎換骨,迎頭趕上,邁進科技。應該感謝政府,更應發揮〈尊師重道〉之精神。讓「四維八德」之精髓深入人心,強根固本,發揚光大。 隨著時空推移,金門人才濟濟,賢能輩出,文官、武將、專家、學者、醫生、律師、教師、殷商、富賈等等,或位居要職,受寄重任,為國為民作出犧牲奉獻者不勝其數,但願作育英才成果為金門所用,用人唯才,就地取才,留住人才,促使金門躍動、點亮、翻轉。 畢竟金門亟須不斷向上爬,向前行,真正之根本,貴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培育人才,所謂兒童為國家未來主人翁,而人才即是國力之基石後盾,大家正視教育,不失根本,人才蔚為國用,國強民富億萬年。
-
朝野應以具體作為回應最新民意
2018地方選舉已經結束多時,朝野主要政黨對選舉的檢討方興未艾,無論勝負,政黨如何正確解讀選舉結果,並且以具體作為回應最新民意,至關重要。 我們以為,這場選舉雖是地方性質,卻是檢驗完全執政的蔡英文政府的第一場選舉,被各界視為是小英政府的期中考,良有以也。 既然是檢驗執政團隊的期中考,就選舉結果來說,蔡政府顯然沒有通過人民檢驗,這當然是選民對蔡政府執政以來一連串錯誤政策、乃至於重大政策不斷髮夾彎的反撲,毫無疑問,人民對小英團隊的施政成績投下堅定而清楚的不信任票。 值得民進黨深思的,就是兩岸政策對選舉的影響程度,表面上,地方選舉並不涉及國家定位與兩岸政策,日前,小英總統在接見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成員時即指出,「這次地方型選舉,人民沒有在兩岸議題上做出選擇或重大改變。」 然而,客觀來看,此次選舉雖是地方性質,但朝野交鋒的民生與經濟議題,說到底仍然涉及兩岸政策的主張與定位,而減少政治意識形態對立,全力拚經濟讓人民有感,也正是韓國瑜現象之所以影響此次選舉的關鍵,蔡總統的見解是否正確,社會應有公評。 就這個脈絡觀察,如果執政黨在嚴重潰敗之後,只象徵性地讓幾個人下台負責,但所有兩岸政策卻依然故我,絲毫沒有改弦易轍的跡象,這樣的敗選檢討,頂多只是隔靴搔癢,沒有真正對症下藥,想要在2020大選重新贏得人民信任,難度頗高。 事實上,有別於蔡總統的態度,民進黨碩果僅存的幾位縣市長,如黃偉哲、鄭文燦等中生代要角,均曾指出要屏除藍綠紛爭,跨縣市共同拚經濟,輿論對這樣的方向也給予高度肯定,值得執政黨主事者仔細思量。 相較於紛擾不已的民進黨,國民黨方面看似相對輕鬆,實際上仍面臨不小挑戰。 再次提醒,獲勝的國民黨尤其必須清楚認知,此次選舉是人民討厭民進黨、教訓執政黨的結果,不能代表國民黨已經重新獲得人民信任,是以,國民黨必須就重大政策提出完整主張,而非僅依靠執政黨的錯誤施政取勝,才能讓選民相信已經做好重回執政的準備。 至於所謂的世代之爭,固然值得討論,但政黨的民主機制與政策路線似乎更為關鍵,國民黨必須以更民主的方式進行政治資源的分配,並納入更多元、接地氣的社會力量,才有可能重回執政。 政黨輪替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涵,勝敗乃兵家常事,正確解讀選舉結果,並據以回應最新民意,是負責任的政黨應有的作為,不得不提醒,觀察選後朝野氛圍,民進黨仍在釐清敗選原因階段,可以預見會有一連串的權力更迭,而國民黨似乎已經聚焦2020大選,朝野這樣短視的作法其實不利於政黨與國家長遠發展。 人民的期望很簡單,選舉不應該只剩下教訓執政黨的作用,更應藉由政黨良性競爭以改善人民生活、指引國家發展方向,選舉已然結束,再次呼籲朝野捐棄成見、停止藍綠惡鬥,就國家定位、兩岸政策以及國家重大議題,如能源問題、勞資政策、提升國民所得等提出具體對策,以回應最新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