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落實團費分級活絡金門旅遊市場!
國內某航空公司與旅遊業者共同推出「金天動地」與「鱟(ㄏㄡ)讚啦」旅遊專案,三天二夜金門遊僅需三千九百九十九元,內容包括台、金來回機票、飯店住宿、旅遊行程及風味餐,還可以任意選擇由臺北、台中、嘉義、台南,或高雄出發,可謂物超所值,便宜占盡。 認真屈指一算,三天二夜「金門遊」僅需三九九九元,連台、金來回機票錢都不夠,更遑論還要吃、住和搭乘遊覽車;航空業者肯這樣大出血促銷,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然有其存在的奧妙。 事實上,就航空公司而言,在航班固定的前提下,載客率的高低便左右了營運的績效;淡季時,多吸引一位乘客,便多一份收入,那怕是虧本賣,亦屬「少輸為贏」的有效策略。因為,廉價機票的存在,激化了廉價旅遊的市場,三九九九元的三天兩夜「金門遊」成為一種可能,卻也大大的衝擊地區的觀光消費市場及旅遊生態。 當然,凡事都有代價;廉價代表著對品質的妥協、利潤的壓縮,更代表著「羊毛出在羊身上」與「採購行程抽佣」的必然。然而,當「物超所值」與「欺矇剝削」同時在消費者的心裡激戰時,被犧牲的,通常是旅遊地的形象與「回頭客」的喪失。金門,或正面臨著這樣的危機。但是,我們必需理解,在自由市場的概念下,廉價旅遊已是不可遏止的趨勢,如何讓金門觀光穩健的走下去,並保障地區最大的旅遊收益,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首先,建立團費分級制,嚴格品質管制;廉價旅遊不見得盡為負面,前提在於要做好市場區隔。在微利代表競爭力的當下,不一定人人都渴望優質的「深度之旅」,既然廉價旅遊有市場,便該積極介入運作,令其與高優產品形成明顯區隔;如今,團費、服務不分級,一套行程貴廉兼收的作法,不僅無法創造利潤、維繫品質,更會嚴重戕害金門的觀光生命。 其次,強化旅遊服務,樹立品牌形象;團費、服務分級後,我們便要提供對價的旅遊品質,讓消費者感受得到改變與差異,兼為地區的旅遊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現階段,因為各家旅行社的惡質削價,出團利潤被急遽的壓縮,勉而為之的結果,便是從遊客的購物行程上抽佣、揩油,遊客感覺被剝削,發展便受到侷限;因此,我們要靠物有所值打造品牌,靠優質服務樹立形象,這樣才能贏得遊客,贏得市場。 再者,嚴格市場查察,落實業者自律;任何促銷都是一時的,如何維繫業界的自制、自律,避免陷入「你死我亡」的泥淖,才是正道。基此,公部門或可輔導民間成立查察機制,並建立品保自律公約,規避惡質的競市行為;誠然,要業者自律並不容易,因此,公部門可以考慮制定或促成法源,並以適當的獎懲機制導正旅遊環境,讓市場自由競爭機制回歸正軌。 總之,旅遊市場是開放的,資訊也是公開的;金門以何種旅遊品質面世,便該接受相應的發展期待。在廉價旅遊盛行的時候,如何永續發展、保持優勢,不操縱在市場,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與其對三九九九元「金門遊」的現象搖頭,不如正面迎戰,妥善因應;落實團費分級制與品保自律公約,或便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
營造地方特色復甦新市商圈生機!
曾被譽為「金門西門町」的金湖商圈,隨著島上駐軍大量撤離,市街生意一落千丈!日前,金湖鎮公所邀集商家代表舉辦座談會,冀望透過集思廣益,共謀未來發展大計! 會中,共計獲得八項決議,包括:減免房屋稅、地價稅;建造觀光商務飯店;促成金門免稅經濟特區;輔導商圈組織運作,凝聚發展共識等等;商家們的心聲幾乎都是老問題,但是,如何突破問題瓶頸,似乎還有許多等待努力的空間。 誠然,金湖新市商圈的興衰,儼然是金門地方經濟的發展史;隨「國、共」爭戰駐防十萬大軍而起,也因兩岸關係和緩逐步撤軍而衰,其間,商家們的感受最直接,也最深刻,為何昔日店門一開生意做不完,如今縱然想方設法,卻連度日都難?缺乏消費人潮當然是主因,無法與時俱進、有效轉型,更是癥結之所在。 當然,新市商圈的沒落不是少數、特定人的責任,更不是短期就可以扭轉的。一個城鎮、或商圈的發展,就是社會的縮影,裡頭生態豐富、利益縱橫,要形成發展共識,極其不易;因此,商圈的改善與發展,總是走走停停,很難找到具體方向,遑論明確成果。在「有功冇賞,打破要賠」的前提下,慢慢地,肯做事的「憨人」愈來愈少,公部門也顯得有氣無力,但我們果真無計可施、無事可做,倒也未必盡然。 其一,環境的營造。地區的商家總抱怨生意不好做,但是房屋稅、地價稅卻依然年年調升,取財於民;地方政府稅基成長自然是好事一樁,但如果這是建立在經濟停滯,甚至是衰退的前提下,這種做法,便欠缺合理性。許多公務員認為金門招商引資的績效不佳,肇於中央政策掣肘,兩岸關係、發展定位不明,然而,有沒有人認真的想過,如何兼利商業活動,改善老百姓生活,甚至是提出具競爭力的優惠政策,創造有利的投資機會;如果這些都未曾努力到位,增加地方稅、歸罪中央政策都是不負責任的舉措。 其二,共識的凝聚。許多商圈組織將公部門的輔導、經費的挹注視為理所當然,提出相應要求時,更是「臉不紅、氣不喘」;殊不知,政府固有輔導商圈發展的責任,商家本身更有自立自強的義務。如果商圈內部無法凝聚最大的共識,擁有一致的發展訴求,甚至容許以私害公,又焉能怪罪政府負手?如今,政府許多經費的爭取,都採競爭性計畫;如果不能擁有健全的組織運作,提出完整、富競爭力的發展計畫及構想,想要揩政府的油,門都沒有!因此,要成功營造商圈,商圈的組織力與執行力絕對要高人一等。 其三,主題的訴求。人人都知道,形塑商圈特色、主題最重要;主題源於本地的發想,特色在於巧思與創意的營造。石門以活魚聞名、深坑以豆腐享譽;北投、礁溪、知本有迷人溫泉,台中許多商圈甚至從一杯珍珠奶茶開始。新市商圈還需更多創意的發想與改變,如找不出自己的「型」,強化不了非來不可的理由,沒落便成了必然的結果。 總之,「成功絕非僥倖,失敗必有理由!」未來,金門島上的駐軍,只會愈來愈少,不可再奢望增兵讓大家做生意,因此,如何復甦新市商圈生機,重點在於群策群力營造特色,自助而後人助,公部門與商家們還要多費心!
-
標本兼顧務實解決金門用水問題!
金門自來水廠未來何去何從?是否併入台灣自來水公司?又再次成為縣府、水廠員工與鄉親關心的議題! 日前,經濟部水利署為充分聽取金門自來水廠員工的心聲,由副總工程司陳清茂來金主持座談會,並前往縣府拜訪縣長李炷烽交換意見;李縣長強調,對於金門自來水廠未來如何併法,他個人沒有意見,但提醒應以公意決定,並確保所有員工應有的權益。 誠然,「金水」與「金電」一樣,都是早年金門實施「戰地政務」時期,「因地制宜」留下的老問題;然而,金電早於民國八十六年兼併改組為「台電公司金門營業處」,而「金水」迄今依然妾身未明,實有全盤重新考量的必要。 按理說,用水乃民生基本需求,依法應屬中央權管,如今,「戰地政務」已終止十多年了,而自來水業務卻仍由金門地方政府權管,在法理上似乎不太說得通;況且,金門的用水量雖然不大,問題卻不小,枯水期的水源、東半島的用水品質,以及為因應未來的發展需求,一直都是鄉親們訴求和詬病的焦點。因此,縱若中央有收回自辦的規劃,在能確保員工權益的前提下,地方不會有太多的異議,大家比較在乎的是,如何確保金門未來用水的質量,並享有和台灣一樣的水價及服務。 不容諱言,要在離島保證用水的質量、服務及水價,確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或許,這正是中央躊躇沒有收回金門水權自營的主因,然而,不管金門水廠未來何去何從,中央都應責無旁貸的回應地方用水及發展需求;畢竟,金門鄉親用水的基本要求至少有兩項: 首先,汰換老舊管線;金門東半島的水質不佳久遭詬病,如今只能以廣設賣水站、加水點因應。我們以為,要改善飲用水質,除了確保水庫不受污染,並佐以先進、高優的淨水設備及技術之外,確保用水管線的安全、潔淨,才能真的「釜底抽薪」。金門自來水廠成立已逾四十寒暑,早期簡易自來水或陸續埋設於村落的管線,均已超過三十年,在日積月累下,管內沈積、附著的污垢已蔚為奇觀;如今,每遇有挖破管線、停水等狀況,沖刷出來的「黑水」便能讓水廠被罵到臭頭。因此,要改善金門的用水品質,汰換老舊管線應為首要,否則,縱有高優的水源及淨水作業,均等於是「做白工」無濟於事。 再者,尋求高優的替代水源;金門地區的湖庫受天然環境影響,臨界村落、畜牧場及農田,難以劃設水源保護區,致常遭受農業與畜牧污染,部分水庫復因鄰海鹽化,水質不佳,再加水庫容量過小、長期靜置,優氧化嚴重、藻類繁殖茂盛,原水水質惡劣,難以符合飲用標準。因此,目前除了積極加強淨水的處理及設施外,尋求高優的替代水源,已勢在必為;對此,地區早有「開放自大陸引水」的籲請,中央亦應有從善如流,准予「試辦」的必要。 總之,不論金門自來水廠未來何去何從,確保金門的用水質量、服務,以及未來發展,仍是鄉親們的一致訴求。水電不比其他產業有替代品,沒有前瞻的眼光,全觀的布局,終將嚴重的影響地方發展;在中央思索金門自來水廠建制、歸屬的同時,更應務實的解決金門的用水問題,畢竟,那對離島居民才最受用!
-
水陸大法會功德圓滿是金門鄉親之福!
金門地區自廿二日啟建的「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經兩岸三地佛教高僧與善信大德七永日誦經,定今日下午將受超薦亡靈牌位等放諸法船,帶往南門海濱引火,渡化往西方極樂世界,讓飽嚐戰禍的金門,成為安祥樂利的和平島! 根據法會籌備處指出,水陸大法會是佛教界儀式最隆重,以實現感恩、除障、佈施、結善緣為大願目的。兩年前,地區也曾啟建一次同樣的「水陸大法會」,然由於地區環境特殊,自民國三十八年以來,兩岸曾爆發五次大戰役,金門島淪為主戰場,不幸在砲火中喪生的軍民難以計數,許多鄉親曾目睹血肉橫飛,且到處靈異事件頻傳,造成人心驚惶不安,因而處處可見建廟供奉英靈。 近年來,當砲聲日漸遠颺,兩岸關係逐步和緩,藉著「小三通」開啟交流新頁之際,民間發起籌辦「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立即獲得台、金兩地十方善信與旅居海外的僑親熱烈響應,踴躍捐款贊助,或自願擔任志工,產生眾志成城的力量,讓法會能順利啟建,確是順應地方民情需求,絕非偶然隨興的「嘉年華會」,更非少部份人所指的「迷信」或「怪力亂神」之舉措! 事實上,金門所處的環境真的很特殊,放眼全台各縣市,沒有一個地方像金門曾發生「古寧頭大戰」橫屍遍野、也沒有像「八二三砲戰」落彈五十萬發,軍民死傷慘重,所以,不能因國內縣市未曾舉辦大法會,而譏諷地區常舉辦法會,就是所謂的「不問蒼生、問鬼神!」畢竟,由於在金門冤死的人太多,上一次法會未能完全超薦引往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今年民間又發起再次啟建大法會,目的只為彌補疏漏,希望再藉兩岸三地佛教高僧,將在戰役、或災難的亡靈全部超薦離苦得樂,以消弭戰禍的陰霾,促進兩岸和平,共同為地方消災祈福,庇佑人人平安、家家幸福美滿! 其實,地區啟建水陸大法會,雖是由民間發起,但是,屬於地方上的公益事務,旅台與旅居海外的鄉親除了踴躍捐款,並爭相專程趕回來擔任志工,公部門豈能置身事外?因此,一如在廿二日大法會點燈啟建儀式上,省府顏主席致詞時表示:「期盼大家能共同來參與法會,祈求家戶處處平安,社會安寧祥和,金門繁榮昌盛,兩岸能夠遠離戰爭,和平早日來到。」而身兼法會籌備會主委的縣長李炷烽更指出:「舉辦水陸大法會的目的,是衷心祈願兩岸同胞和平共榮,社會安定祥和,遠離天災人禍,金門成為世界一方淨土,化戰地為福地,轉戰場為道場,兩岸和平永久到來。」 總之,地區此次再啟建「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在台、金與旅外十方善信捐款贊助與擔任志工努力下,並經兩岸三地佛教高僧七永日的誦經,定今日下午將受超薦的亡靈牌位等放諸法船,帶往南門海濱引火,渡化往西方極樂世界,讓飽嚐戰禍的金門,成為安祥樂利的和平島!我們認為,此次法會能順利啟建,並莊嚴殊勝功德圓滿,這是很多人默默籌劃和出錢出力的結果,機會實在非常難得,為地方消災祈福,讓金門島永離戰爭的禍害,全境「家家孝親功德滿,村村平安吉祥多」,實是全體鄉親之福!
-
誠懇做人實在做事鄉彥張邦育立典範!
旅台創業有成的鄉彥張邦育先生,將烽火下成長的屐痕,以及赴台打拚三十三年的日記,濃縮成「烽火鄉情」一書,分別在台、金舉辦新書發表會,與鄉親分享創業的經驗,見證走過艱辛的烽火歲月! 觀諸在台北舉辦的那場新書發表會,政、學、商界群賢畢集,昔日金中同窗與學弟、旅台親朋好友、以及公司員工等數百人熱情參與,在感恩、祝福與膾炙人口的詩詞禮讚聲中,大家齊聚一堂分享新書面世的喜悅,也重溫浯島往日情懷! 同樣的,本月廿二日張邦育再偕夫人陳玉端女士,返鄉於文化局再舉辦一場新書發表會,省府顏主席、吳立委、李縣長、議員、旅台金門同鄉會十三位理事長、洋山村民、金門張氏宗親會代表,以及地方各界人士數百人出席盛會,尤其,當天適逢張邦育壽誕,在何浦國小學弟妹,與家扶中心小朋友們齊唱「生日快樂」歌聲中,一起切蛋糕祝福,場面溫馨感人! 認真說,張邦育只是一位平凡的鄉親,並非達官顯要,然在台、金兩場新書發表會,賓客幾乎把會場擠爆,為何大家願熱情參與呢?理由很簡單,因為,張邦育靠著「誠懇做人、實在做事」,白手起家打造耀眼的事業版圖,更重要的是,在創業有成之後,能感恩回饋孕育的土地,捨得出錢出力,獎掖鄉籍學子、贊助文化與宗教活動,濟助急難鄉親,因而獲得鄉親的肯定和尊敬! 事實上,凡到訪張邦育位於台北長春路「東光船務公司」的朋友,從門前懸掛鄉籍書法家洪啟義所寫「東昇旭日,光耀寰宇;船通四海,務盛五洋」的對聯,即可窺探其事業版圖,但走進董事長辦公室,面對狹小且簡陋的陳設,特別是那張辦公桌,放眼全金門公家單位課長級的陳設,皆較諸豪華氣派,不禁令人懷疑是買不起大桌?抑或是不懂得享受?然而,答案卻是否定的,因為,這些年來,張邦育伉儷默默捐在公益事業的金額,足以在台北精華地段買一棟樓,佈置一間豪華氣派的辦公室,甚且連衛浴設備都可用黃金打造。可是,他們秉持金門人勤奮儉樸的精神,從不參加酒宴應酬、也不打高爾夫球,生活結餘悉數捐作公益事業,曾接受幫助的人,不勝枚舉。 誠然,一個人的尊卑與高下,不在於權勢和爵祿之大小,所謂「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乞人!」君不見,有人貴為一國之君,家人及親戚對社會資源巧取豪奪,雖權傾一時與滿身珠光寶氣,但落得「百萬人」上街討伐,紅衫軍如影隨形嗆聲唾罵,其尊嚴何在?相反的,有人克勤克儉,行有餘力樂於助人,自然處處受人尊敬,不在話下! 日前,旅台鄉彥張邦育伉儷返鄉舉辦新書發表會,到場賓客每人獲贈一本簽名新書,同時,也特贈送地區國中小每校三十冊,讓鄉親與學子分享創業的經驗,見證走過艱辛的烽火歲月!我們認為,張邦育先生出版的雖是個人回憶錄,卻是浯島半世紀烽火滄桑的縮影,也展現金門人不屈不撓的精神,更為「誠懇做人、實在做事」立下典範,特別值得年輕學子效法學習,企盼隨著書籍的流傳撒播種籽,能如李縣長致詞所言:「如果未來金門有千個、萬個張邦育,一定能比台灣、世界任何地方都美好!」
-
因地制宜有效解決金門土地問題!
日前,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移地金門召開會議,局長郭武博等一行前往縣府拜會;縣長李炷烽把握機會,提出金門現存的土地問題,包括:門口埕土地被登記為國有,房子翻修時建築法規上的適用;公地、私地交換;軍占民地;軍方釋出廢棄營區後,又限制縣府不能營利使用等等問題,希望能有效妥善解決。 在會晤李縣長之後,郭局長表示,有關土地登記問題,如確屬民眾先祖所有、所使用,該局不會有太多意見,將會還原事實,要求金馬分處在進行相關測繪作業時,應考量金門當地民情,要按照事實,不要製造民怨。 事實上,所謂的「民怨」,其來有自。因為,「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台灣北區辦事處金馬分處」自民國八十七年掛牌成立起,對金門地區國有財產進行的出租、標租、放租等作業,自八十九年迄去年底,已標售土地三萬四千餘平方公尺,總金額為八千五百餘萬元。而這些被國有財產局「依法」處分的土地,包括了居民的祠堂、寺廟、巷道、道路、水溝、晒穀場、球埕、門口埕、後院等等,引起民眾的不滿與反彈。是以,國有財產局金馬分處不能因地制宜的考慮地方特性及問題本質,確有改進的空間。 當然,要說公務員依法行政本是職責所在,半點馬虎不得,但是面對龐大、繁雜的公共事務,行政機關的「自由裁量」權,便有著很大的作用。所謂「自由裁量」,便是在法律的授權範圍裡,審時度勢的「因案而異、因事制宜」。俗話說:「人在公門好修行」,「公僕之道」泰半體現在行政尺寸的拿捏,以及心態、作為上,現代公務員理該有「公益為先、蒼生為念」的基本認識及素養。 其次,再談金門的土地問題。民國四十年以前,金門根本就不存在「地籍」的觀念,土地買賣時界址的認定,可能是約定成俗、地景的描述,更可能是打個界樁,拍拍胸脯的小事;之後,土地要總歸戶、建檔立冊,歷經戰火兵燹,連三餐都顧不上的居民,甚至會主動要求鑑界人員把自家的宅地、田園劃小一點,為的就是儉省可觀的稅賦;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金門地籍產權的真確性,本來就有問題;再加上金門早年因為「落番」遺下來的「祖地」,以及軍管、戰地政務時期的強行徵地、軍占民地等等問題,更加使金門的土地問題複雜難解;因此,要解決這類似在台灣遇不到的土地問題,顯然不是以台灣主體為設想的現行土地法令所能解決的,畢竟,金門需要一套因地制宜、量身訂做的土地特別法,才能根本的解決這許多問題。 在此之前,我們只能期盼國有財產局,對金門的土地,能有幾分在地的情感及設身處地的認識;倘若現行的法令無法符合民眾認列祖產,以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公務員便有主動提案修法、立法的責任與義務,因為,法律是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 總之,金門土地一直都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對於國有財產局郭局長「還原事實、考量民情、不招民怨」的說法及善意,我們表示歡迎,但是,鄉親還需要有更堅強的後盾來保護祖產,讓土地獲得有效的開發及利用;「修法賦予重生」是當前最可行的辦法,更是保障鄉親權益、確保金門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
邀趙建銘金門行醫凸顯醫療資源不足!
日前,國內各主要電視媒體,爭相報導「李炷烽公開邀請趙建銘到金門行醫」的新聞,尤其,部份主播更語帶調侃,憑添幾許笑料,引起廣大觀眾的矚目,也成為鄉親茶餘飯後的趣談! 因為,就在前一天,台大醫院以五十七票反對、一票贊成、一票棄權的懸殊比數,否決了陳總統女婿趙建銘申請復職案;由於「趙駙馬」回不了台大,頓時成為勁爆的大新聞,也成為政論性節目的焦點話題。 或許,身為「第一家庭」成員,且涉及多起弊案的醫師,除引發「全國百萬人反貪腐」風起雲湧,更成為媒體全天候跟拍的「人物」,在被檢方收押停職之後,原單位避之唯恐不及,而金門縣長卻公開歡迎他,才引起媒體競相報導! 當然,李縣長是聰明人,明知「趙駙馬」不可能來金門,而是在接見醫管會執行長時,搭上「新聞熱」的列車,藉機請協調趙醫師來金門醫院任職,簡單幾句隱諷的談話,被引述上了全國主要電視媒體,凸顯中央漠視金門人權益,繳同樣的健保費,醫師卻嚴重缺額;換言之,李縣長運用小智慧,藉新聞表達金門人無奈的心聲,所產生的效益,即便花數百萬元廣告費,恐怕也難達成那份對社會的震撼! 其實,本月五日金門縣議會臨時會,安排衛生局作「改制署立醫院後地區醫療檢討報告」,議員們對醫療品質沒有提升,住院條件嚴苛;且後送率大幅降低,讓鄉親怨聲載道,因而群起撻伐,要求將署立醫院趕出去,恢復金門縣立醫院。引起衛生署的重視,指派醫管會副執行長李舜基前來了解,在拜訪縣府時,李縣長要求儘快將「署立金門醫院」三十二位醫師名額補齊,否則,應讓金門延聘大陸或海外醫師來金服務,或允許金門鄉親前往大陸就診。 也許,醫管會是派員前來「滅火」,豈料,李縣長又拋出強而有力的「變化球」,李副執行長承接不住,而且,議會定期大會將屆,月初臨時會要把「署醫趕出金門」,只是「牛刀小試」而已!因此,逼得執行長林水龍親自「上火線」,特率五名署醫院長前來金門,分別拜訪府會首長交換意見。 事實上,由於縣立醫院署立化一年來,醫師編制三十二名,缺額卻高達十五名,醫療品質不升反降,引起鄉親不滿,因此,李縣長在接見林執行長時,要求在醫師與醫療條件未齊備前,院方不應只顧營運績效,而大幅減少後送人數。同時,李縣長也在媒體面前,提議請協調總統女婿趙建銘,前來金門醫院任職,目的不言可喻! 而議長謝宜璋在接見林執行長時,則強烈地表達金門鄉親的心聲,強調縣立醫院升格為署立,醫療品質沒提昇,服務也沒有更好,所謂「人命關天!」認為署醫如果沒有能力做得更好,就將醫院還給金門縣;獲醫管會應允將在一個月內提詳細計畫提昇金門醫療品質。 誠然,站在新聞的觀點,「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醫管會應允改善金門醫療品質的「正事」,各大媒體未見顯著報導,反而是李縣長邀趙建銘金門行醫的「小插曲」,卻被炒作得沸沸揚揚,凸顯金門人繳同樣的健保費,卻面臨醫師嚴重缺額與醫療資源不足的窘況,企盼隨著該則新聞之播出,能獲中央正視,儘速改善!
-
改善空中交通金門才有發展利基!
隨著金廈「小三通」往來人次逐年增加,金門民航站已不敷使用,亟待大幅擴建;而且,金門縣政府計劃籌組航空公司,將尋求與民間航空業者策略聯盟,甚至,亦將爭取未來金門民航站的委外經營權;此外,縣籍立委吳成典,日前更提案建議行政院,讓金門成為「兩岸空中直航的試點」。觀諸上述一連串的積極作為,都在訴求金門空中交通效益的提昇與極大化,讓金門坐擁更好的發展利基。 「金門民航站」是金門對外最重要的門戶,嚴格說起來,如果沒有航空交通的配合,金門要發展觀光,或做大「小三通」,均將淪為空談。也因此,地方上無時不以提昇金門航空交通的「質、量」為念;特別是在金門航站機能明顯不足的時候。 長期以來,金門民航站的設計及功能,便受到各界諸多的質疑。首先,是地點選擇欠妥,停飛率頗高;其次,就是運量不足,經常一票難求;最後,是消費機能差,空間侷促,擴充性不夠。 平情而論,金門航空站自啟用以來,這些問題便一直存在,追根究底,還在於決策者的一念之差,因為,當年缺乏前瞻的視野,終落得今日的困窘。八十一年金門解除戰地政務開放觀光,當時曾有人倡言,「金門這麼小的地方,連家航空公司都餵不飽!」如今呢?「小三通」未開放前,航站空間太小、運量不足的問題,便已浮出檯面,隨著「小三通」的熱絡,一票難求、無預警的停飛、狹隘吵雜的候機空間,成了金門人的惡夢;當初錯誤的政策,最後還落得由老百姓來概括承受,直面金門的未來發展,金門航站的擴充有迫切的必要性,然而主其事的中央部會,卻依舊意興闌珊。擁有全國第三「大」國內航空站的金門,地位卻渺小得可憐。 今年春節期間,面對金門鄉親的強烈要求,民航局長張國政發表「建議金門人自己開一家航空公司」的不負責說法;如今,縣府主動表達籌設航空公司的意願,主管機關的態度卻又不置可否、模稜兩可。金門真的就像是「後母」生的,連「自力救濟」都得看人家的臉色。 不可否認,航空交通猶如金門發展的咽喉,不通暢連生存都有問題,遑論任何發展。在「小三通」現有的基礎上,金門確是兩岸「空中直航」的最佳試點,然觀諸近年來兩岸三節包機的常態化,盱衡金門航站現有的設備及輸運能量,這個「建議」倒顯得十足的「一廂情願」。 知名的國際法學專家傅崑成教授,曾在本報︽島嶼觀察站︾專欄,以「金門的航空困難源於金門人的軟弱」為題,總結親歷的搭機經驗。想想金門人外表的軟弱,是否因為我們努力得不夠?事實上,航政業歸中央權管,航空事業更擁有高度專業,就算空中「小三通」真的成行,金門航空公司真的成立,也有政策的掣肘、技術的障礙,以及營運的困難。然而,我們還是應該具體展現改善、拓展金門空中交通的魄力及決心;畢竟,自助方得人助,權益還得靠自己爭取。 總之,只要中央在政策面上回歸經濟考量,保持理性、開放態度,金門航空站的擴建、航空公司的籌設,乃至於空中「小三通」的試點,都可能一一的具體實現;屆時,空中交通或便不再是金門的夢魘,而是實現夢想的開端!
-
期待水頭至五通航道拉近金廈兩門距離!
根據廈門方面媒體報導:廈門市政府日前審查通過「廈門五通碼頭至金門水頭航道通航安全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準備開闢成為廈門至金門海上客運直航的「第二航道」,一旦成功開航,將對金廈兩門經貿與人員往來,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 話說廈門的「五通碼頭」,位於廈門島的東北角,距大金門的水頭碼頭僅八海里,兩地客輪直航,航程只需十五至二十分鐘,較諸現行「小三通」與金門對口的「和平碼頭」,位於廈門島的西南側,兩岸對開的航班需繞過大膽島水域,並非金廈最近的距離,目前跑得最快的渡輪,也要四十分鐘,跑得較慢的得超過一個鐘頭。因此,金門水頭至廈門五通港直航,至少可縮短一半的航程,足以拉近兩岸的距離! 事實上,金廈「小三通」開航五年來,第一年進出旅客兩萬多人次,去年第五年即突破五十萬人次,今年可望一舉突破六十萬人次,廈門港的和平碼頭已逐漸不敷使用,因此,加緊整建位於南邊的「東渡碼頭」,以及北向的「五通碼頭」,以紓解日益湧現的「小三通」人潮。尤其,「五通碼頭」北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僅有七公里,頂多是十分鐘的車程,將來由金門「中轉」赴廈門的旅客,可方便轉機至大陸各地,抑或世界各大城市,未來兩岸海空運輸將實現「無縫鏈接」,可望為金門帶來人潮與發展的商機。 當然,此次廈門建設部門,委託集美大學和廈門市航海學會,對「廈門港五通至金門水頭航道通航安全和環境影響」提出規劃設計綜合分析、研究和評估,經專家深入探討後,原則上通過評估報告,並認為此條「金廈第二航道」一旦通航,將對兩岸經貿、人員往來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換言之,大陸方面早就看好金門「中轉」,是台胞往返兩岸的「黃金通道」,自二OO一年開航以來,以快捷便利、費用低廉及優質服務,成為台商往返兩岸的重要通道,旅客人數每年持續增長,因而特規劃金廈最近距離的「五通港區」連接金門,作為對台貿易物資、滾裝運輸的遠景發展平台。 更具體而言,未來金廈兩岸海上航道「截彎取直」,不但航程縮短,船票價格也可望降低,將更為省時、省錢,對旅客產生更大的吸引力,更具優勢取代港、澳「中轉」地位,可為「小三通」帶來更多的人潮,廈門方面已瞄準這塊商機,於今年五月由「空港集團」投資興建「五通港區海空聯運碼頭」候船樓一期工程,規劃九月竣工啟用,作為與金門直航的對口港區,可見陸方營造商機的積極與用心! 如今,廈門市政府已審查通過「廈門五通碼頭至金門水頭航道通航安全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早已發佈「關於同安灣海域水產養殖退出的通告」,要求集美與同安區海域,以及翔安區歐厝漁港航道以西海域的水產養殖戶,應在七月三十日前全部撤出,為五通至金門航道開航作準備,以確保「廈金第二航線」的海上交通安全。 總之,我們樂於見到金廈兩岸航道將「截彎取直」,由水頭至五通開闢「第二航道」,除可拉近金廈兩門的距離,也將為金門帶來人潮和商機,企盼地區相關部門能密切注意,儘速提出相應的配套措施!
-
讓賞鳥成為金門重要的觀光資產!
「賞鳥金門行!」是國內鳥友們的首選,也是金門發展觀光的重要課題。 金門雖為海中孤懸小島,面積只有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卻擁有近三百種鳥類,全年四季鳥類自然生態資源非常豐富,如夏季以「栗喉蜂虎」,冬季以「鸕鶿」等為最負盛名。為了善用這些「鳥」資源,縣府規劃推動「金門賞鳥生態旅遊推廣計畫」,期以吸引觀光客上「門」,帶動深入化、精緻化、休閒化的生態旅遊發展。 事實上,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與金門縣政府,很早就看到了這部份的商機及需求,所以,「鸕鶿季活動」成為金門冬季旅遊的重頭戲,已連續舉辦多年,去年因大陸與東南亞地區爆發禽流感疫情,原本定調的「二○○五年金門鸕鶿季活動」緊急喊卡,突然應變改成了「生態美食季」,但是,卻絲毫不影響金門的生態旅遊魅力。 為此,今年縣府頒行「金門賞鳥生態旅遊推廣計畫」,金管處也主推「賞鸕鶿、住古厝」的旅遊行程,「賞鳥」儼然成了金門生態之旅的代名詞。然而,賞鳥只是單純的旅遊誘因,唯有擴大賞鳥的影響力,創造多元附加價值,才能真正的深化為金門的旅遊特色,變成金門重要的觀光資產。 其一,賞鳥文化的紮根及傳播。金門許多鄉親知鳥、賞鳥,卻不見得真正了解鳥;因此,鳥文化如不能具體的在民間紮根,讓鄉親們對金門的生態及賞鳥知識,有梗概的認識及了解,又該如何去說服遊客認同?「文化是門好生意!」唯有將「鳥事」塑造成金門特殊的「鳥」文化,生態的保育才可能成為全民運動;鳥友們如能在金門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收穫,賞鳥生態旅遊的推廣,也才會有具體的成果。 其二,賞鳥組織的發展及活動。依據「金門賞鳥生態旅遊推廣計畫」,將辦理「夏季賞鳥」及「冬季賞鳥」生態旅遊推廣活動。而夏季賞鳥旅遊活動內容包括:鳥友觀鳥大賽、金門夏季賞鳥趣味遊程推廣、解說研習等。同樣的,冬季賞鳥旅遊活動則有:觀鳥大賽、生態行銷網站、定點賞鳥解說、金門冬季賞鳥趣味遊程推廣、解說研習等等。觀諸以上之規劃,大抵屬於專案行銷活動,無法極大化賞鳥參與,形成一股風潮;基此,我們以為,公部門應主動輔導發展區域性、專業性的賞鳥組織,並以積極輔導推動全國,乃至國際性的賞鳥活動、或觀鳥競賽,讓金門在鳥界一舉成名。 其三,賞鳥經濟的形塑及深化。推廣賞鳥生態旅遊的目的,在於強化旅遊動機,提昇觀光效益,進而藏富於民;然而,觀光經濟應不僅止於傳統的服務及導覽收益;更重要的是,還要在民間推動賞鳥經濟,提昇賞鳥生態旅遊的附加價值。諸如:鳥類工藝品、紀念品的開發,專業賞鳥遊程的行銷,以及大型鳥友聯誼活動或研討會議的召開等等,都是具體有效的方法。 總之,金門擁有豐富的鳥類生態資源,是上天恩賜的禮物,如何珍惜保有、積極善用,並具體開發成為地區重要的觀光資產,不僅是公部門的責任,業者、鄉親也有義務,大家一起全力參與及促成。畢竟,紮根賞鳥文化、發展賞鳥組織、形塑發展賞鳥經濟,俱屬具體可行的方法,何不試著去做,說不定真能為金門旅遊開創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