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母親的淚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1,297
字型大小:

我最怕看到母親掉淚。因為我母親是個感情堅強、性格堅忍的人,她是不輕易掉淚的。要是她哭了,必有甚麼事太傷了她的心了。我雖個子長得粗壯高大,心頭卻很軟,不忍心見到她哭。記得那一次,為了一些小事,我和她頂嘴,她就吵著要搬到大姐那兒住。在姐姐家的一個小房間裏,她坐在床沿眼睛紅紅的,頻頻抹淚,不理睬我。見到她那樣子,我感情上一時忍不住,趕快背轉身,對著牆哭了。我後悔我已是這麼大,還惹她生氣和傷心呢!事後我向她認錯了,她裝著沒有聽見。不過,我想,雖然僅是那樣簡單的一句話,她是深深地記在心裏的。
小時候,也很少見到母親哭。對母親年輕時候的事情,我知道得不多。我只知道她和中國南方許多平凡的女子一樣,小時候就跟隨外祖父外祖母出洋,那時候家鄉生活實在太苦了。但到了南洋,生活仍然窮困。沒有文化、憨直老實的外祖父一輩子賣花生。母親嫁給了父親後,父親偏是一個常常要飄泊在海上幾個月才回家一次的窮海員,家裏生活是很清苦的。可是母親咬著牙關把家庭撐起來。父親曾經失業,而且日子並不短,家裏掀不開鍋了。那時經常在夜深人靜之際,她偷偷地打開她的首飾盒,將那些戒指耳環端詳一番。
哥哥姐姐飯照吃、書照讀,一天天成長,而她的首飾盒一天天地輕了,直到盒裏的東西變賣得清光。
大哥大姐告訴我說,母親受過很多苦,但性情剛烈、堅忍,從不向別人訴苦,更不輕易掉淚。她的前半生就是在痛苦、辛酸中度過的。她在戰亂年代生過許多孩子,由於逃難,缺乏必要的物質條件和醫藥條件,好幾個都沒活成,僅存的祇有我們五個兄弟姐妹。至今,她有時見到我們五個的牙齒都不好,會告訴我們,那時她懷我們時,營養很差,缺乏鈣質……
我是母親的最小一個兒子,正逢日本侵略軍在南洋投降那一年出生。母親告訴我,那時我們一家還在原始森林裏逃難,沒有搖籃,她就將我放在紗籠布做成的「襁褓」中,上端懸吊在屋樑,搖來搖去,哄我睡覺,可我好哭,吵得她心煩,有一次就取刀將紗籠砍斷,我反而不哭了!
母親幼年只讀了四年小學,認得一些字。大約在我十二、三歲時,她已近五十了,要求我們給她買書和方格寫字簿,她就照著上面的字樣寫呀練呀,有幾年不曾中斷。當然,這只有家境比較好一些時,她才有「閒情」這麼做。現在,她已處在晚景,早年的學習可用得著,沒事時她會拿起報紙,讀一讀那些大標題。
母親親自體會到外祖父外祖母沒有文化的痛苦,自己學文化,當然明白要把自己的子女栽培成有文化的人。當地只有高中,沒有華僑的高等學府。一九五三年她帶著我,趕至雅加達,送走原在雅加達讀高中的大哥到中國大陸讀書。一九五七年又送走大姐。一九六○年,我和老三、老四也想仿傚老大老二,離開南洋,到中國大陸升學。母親在那些日子裏,沉默寡言,似乎不表示有甚麼意見;但暗底裏,我相信她和父親一定商量過千百次了,感情的浪潮也一定在她內心深處翻騰起伏不知多少次了。只是當時我求學心切,不知骨肉離別是甚麼滋味罷了。有一次,我就聽到父親對母親說:
「再送走他們三個,連一個都不在妳身邊了。妳不會後悔嗎?」 母親當時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
她對我們的願望沒有阻攔。當時我們三個都是十來歲的孩子,為一種新的學習生活和環境所吸引和憧憬著,沒有想到任何的甚麼。現在事過境遷,當我已經成家而且有了孩子之後,回想起二十餘年前的情景,不禁要對母親肅然起敬。她沒有阻撓,竟同意了我們三個離開她。她當時可要強忍多麼難受的別離之情啊。因為我們三個去遠地讀書後,她身邊就沒有一個子女了!而一旦遠離,起碼十年、二十年,不容易再回來啊!這一舉,在當時當地的華僑家庭中是非常罕有的,而文化不高的母親是第一人。
離別的時刻到來了。孩子氣的我,祇是一味的興奮,不知傷心為何物。我只是模模糊糊地想到,母親一定和天下敬愛的媽媽一樣,興奮之外,少不免會流些淚吧。
出乎意料的是,堅忍的母親依然不掉淚。
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清晨,在印尼雅加達丹絨不綠碼頭,我們兄妹三個已上了大輪,站在船舷,望著碼頭上萬頭攢動、哭聲震天的場面,遠遠就看到父親拉著母親的手,不斷地向人叢中擠、不斷地向上望,向我們招手。我一邊招手,一邊看母親的臉,母親笑著,沒有流淚!
大輪離岸,連結的彩帶一條條地斷了。母親的身影逐漸小去,直至消失在我眼簾裏。
不斷的是我的無盡思念:母親回家後怎樣?
廿天後,我在異地接到父親寄來的第一封信。我的手顫抖著,因為這廿天我才體會到離開父母在外,日子是這麼漫長和難過。讀完信,我已淚流滿面了。信中父親告訴我,離別那一天,母親在碼頭送別後回到家,當晚,依然照平時習慣地盛了我們三個人的晚飯,父親感到奇怪,後來坐下來時,她才醒起,祇剩老伴對著她,看到這冷清寂寞的場面,她大哭了一場,飯一點也吃不下了……
我讀著信,想到母親的淚;我的淚,濕了信紙。我想,我那淚是比她更多的吧。原來,母親不是從不掉淚的,她祇是在我們子女面前從不輕易掉淚給我們看到。
……父親突然去世時,最教我們五個子女揪心,如同被火煎熬的,是因條件的限制,竟然無法前去奔喪,剩下母親孤苦地在那兒支撐一切。我們為她的健康擔心,這突來的不幸,叫她怎能頂得住這人生最大的刺激和打擊!一想到別人家庭一生過得美滿、父母子女始終融融一堂,而我們做子女的卻讓兩位老人家大半輩子過得寂寞,不禁羞慚萬分;而母親已隻身在南洋了……一想到這人生慘情,我簡直就心痛欲碎!
舅父來信:父親去世這兩個月來,母親的淚流太多,早流乾了。她昏昏沉沉地躺了兩個月,惦念我們五個子女……。
我想,母親的一生,是這一次流的淚最多,料不到的是一旦她從萬分的悲痛中堅強起來,在那裏四處走動,處理和結束了父親的小生意,離開傷心地,毅然隻身來香港投奔我們這一群子女。
對這樣的母親,我們做子女的只有自慚、感動,更欽佩、更敬愛她!她栽培了我們,而我們卻欠負了她一生。
一想到我曾惹她生氣,我就後悔不安!雖然,如今我們母子感情很好,她常常對兄姐們說:「兒女中濤兒雖然曾惹我生氣,但數他最孝順,他做錯了,就向我認錯!」
今天,她應該度她幸福的晚年了。我們在逢年過節時,奉上「紅包」(說給她買些衣物)給她,她大都拒絕,總說:「你們生活過得好,我就很快樂了!」要是接受了,她必定包回送給孫子。她還時時牽掛著她子女們的生活,有時她會傷心地嘆息著,取出一個首飾,想變賣資助孩子們。此事發生在不久前,我們幾家思想上都受到震撼:母親是喪失工作能力的人了,她沒有一分錢收入,她在三十幾年前曾賣過首飾應付生活,今天已是三十年後,怎能忍心她再這樣做啊!我一想到她的痛苦的心,淚不自禁地往心裏流下來了。
然而母親還是不輕易流淚的。她不願提起她年輕時熬受的苦。前幾年,當我為寫長篇小說《出洋前後》,要她講一些時,她才斷續講一些給我聽。我把父母輩和其他飄泊人的苦難用小說形式寫在裏面了,寫了二十萬字。我想母親有很多事是仍然為我所不知道的。
如果要說最深印的印象,便是:母親一生從不輕易掉淚,她是個堅忍的女性;她關心她的兒女,直到她的晚年。母親的堅強性情深刻地影響著我。我從父親那裏學到踏實做人;從母親那裏學到刻苦、堅忍,無論在生活中遇到怎樣大的困難和挫折、怎樣的打擊和刺激,我從不怕苦和叫苦,而是默默地去克服一切,吃苦耐勞、堅忍地生活著,面對現實生活,從不低頭。
如果有一點成績,全和母親分不開。我為有這樣一位母親而幸福和驕傲。
【母親一直活到九十四歲,逝世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七日於香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