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筆記>追憶似水年華~草花蛇
關於金門島上的蛇類朋友,已經很久沒有牠們的消息了!還記得小學時,中山林、金門高中後面的田間(現在則是金中的運動場)等都曾看見過什的蹤跡。甚至還看過因為高溫熔化的柏油路上黏著一條蛇,以及仰望高空看到被老鷹抓上天的蛇。但這些畫面大多只能從腦海裡勉強搜尋出來,最近一次遇到蛇是在兩年前住家附近的路上。一個夏季的夜裡開車回家將至時,遠方的路上有條約莫一根手指粗的蛇就這麼在路上爬著。還好我的車速不快,太太要我下了車拿根樹枝將牠趕到草叢裡,以免被後來的車子壓死。
現在的金門要看到蛇不容易,大多數看到的是被壓扁在馬路上蛇的死屍,想來實在慚愧。我們對於蛇的印象大都存在恐懼大於喜歡,那是因為自小就被灌輸了蛇是一種恐怖的生物。有一種說法:人類懼怕蛇據說是來自遠古時代,剛學會使用火的人類,夜裡常引來蛇類求暖,所以常常被牠們嚇到,所以從此人類就將懼怕的因子寫在基因裡。特別是牠們那對獠牙,似乎一口就足以令人致命,卻時有不少蛇類用有此一本領。但事實上,在金門島上鮮少有足以讓人致死的毒蛇,目前僅知道「雨傘節」是為一具有殺傷力的蛇類。
金門常見的蛇類有:臭青公(草蛇)、草花蛇、南蛇等,都屬於微毒或無毒性的蛇類。這些蛇不但對人無害,甚至對於人類有著莫大的益處,因為牠們是農田裡鼠輩的剋星。記得胡璉將軍的手札中有記載,大陸部隊剛撤退到金門時,因為大量捕食蛇類而使得老鼠數量大增引起鼠疫,而下達禁止捕食蛇類的命令。但現在則因為棲地的破壞,蛇類的數量幾近滅種。不過最近,金門島上卻出現了巨大的蛇類~蟒蛇,關於蟒蛇的事件請容我以後另文再敘。我想說的是那些自古以來就生活在這個島嶼上的蛇類朋,已經逐漸從我們的生活環境消失了,而我們卻無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