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為一部書
拙作「烽火恩情」長篇小說,沉澱、且經過漫長歲月三十五年的考驗後,奇蹟似的在本(九)月即將出版(書)面世,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欣與鼓舞。
「烽」文全書約二十萬字,六十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起,在金門日報「正副」連載數月,引起各界重視、好評,,接著寫「續集」,又蒙接著連載; 民國六十七年,作者還是個老牌王老五,尚未成家,六十五年起,我才榮調自衛總隊,當時所佔的缺是副中隊長,承辦相等於師級後勤官的後勤業務,我的宿舍二十二號,緊鄰政委會秘書長官邸,與金門「樹王」大木棉樹;每天餘暇,從窗口可以一目瞭然,秘書長的貴賓、高官,與影視紅星,陸續不斷來訪,以官蓋雲集來形容絕不為過。
「烽」文開始動筆,大概是在六十六年初,說一句良心話,我寫稿大多在下班後的晚上,上班時間,兢兢業業工作,絕不佔用公家的時間來寫半個字;我在自衛總隊將近二十年,當選過兩次「優秀幹部」,榮獲真金的金牌,只是第二次,因酆副總隊長親自出面握旋,謙讓給別人;如今這面金牌還在,我很慎重地對太太說:這面金牌就是我們的「傳家之寶」;早期電腦還沒有出現,我寫「烽」文這篇長篇小說,先打「草稿」,寫在一本厚厚的日記本上;「夏天餵蚊蟲」,「冬天飲寒風,尤其是那棵大木棉樹的怒號聲,記憶猶新;強大的寒流來襲時,全身冷得發抖,我就用棉被圍腰,熬夜默默地寫稿;全篇脫稿後,又要費心滕寫在有格的稿紙上,才能郵寄投稿,所以說,寫作的整個經過,可說是酸、甜、苦、辣,一應俱全。
「烽」文是一篇「寫實」兼「創意」十足的,純文藝的鄉土長篇小說,人物眾多,最凸出的有楊念祖與李慕華的相戀相愛;而楊思蓉卻是掙脫了劉英風的糾纏,爾後才和高志遠相愛;還有林紅嬌與廖士雄,「模範護士小姐」與劉英風等;比較特殊的是媒婆七嬸婆的長女喻含煙,因自以為愛上白馬王子杜劍秋,自行飄洋過海到台灣去和他結婚,不久,他就「移情別戀」,一狠之下,把含煙甩掉離了,而含煙仍不死心,守在台灣做「女工」,苦苦等待,結果,最後還是回到金門老家來,才重新找到好對象;另外,關於周芬芬,她真的不是「移情別戀」,而是因為劉英風病魔並沒有奪走他的生命,卻在一次意外的砲火中,傷重不治而去世;因為盧水痕是她早期的舊情人,追得很緊,劉家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放她一碼,留住孫子維明這命根子,讓她再嫁盧水痕,婚後生活還算恩愛美滿;七嬸婆算是最後的重頭戲;那年,在過年的時候,除了在星洲的老伴,和長子致航沒有回來,在金的次子致斌,次女含萃,剛返金的長女含煙,子女都在,可說是大團圓;最值得一提的是,老來紅黃秋來得到阿花的相愛;志勇愛上富家女白素梅,當了「乘龍快婿」;還有善心人士,營造廠的老闆彭盛發,與優秀的蔡村長等,頗多好人好事,有待讀者諸君,細心欣賞指教。
書中,像黃秋來把侄兒志勇,愛護他,培養他,終於成了大器;而營造廠的老闆彭盛發,一手把黃秋來扶植起來,還為他整修祖厝,可說是出錢出力,為善不欲人知;而當了營長的王惟智,早年,在一次砲火中,如果不是廖一飛把他推進水溝,才救了他的命,他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七嬸婆為了長女含煙,千辛萬苦赴台去找她,表現出母愛的光輝與親情的偉大;男女之間,只要是真心相愛的,有情人都會成為美眷。
民國六十六年,那正是世局動盪不安的時候,使我想到,如果能憑知慧,用拙筆寫出一系列,對國家,對反共復國有貢獻的文藝作品那該多好;「烽」文全書對金門,以及台灣,各項軍經建設與繁榮進步,也都有擴大描寫,好像作者是代言人,以文字來發聲;退伍軍人廖一飛,成家立業外,在書畫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古寧頭戰役勝利實錄連環畫」,「古梅傲霜雪」等畫作,都得過獎;還有高志遠的大作「天地悠悠」一書,不但是得獎,也非常地轟動暢銷,……這些雖然都是「創意」,但對世人勢必都有啟示與鼓舞的作用。
我不敢冒然地講,「烽」文水準有多高,可是,只要是細心的人,你一定會發現到書中充滿了愛國愛民的濃厚的情操,與做人做事的大道理;我曾經在「金翔鳥」新書發表會時,寫出一副對聯:「一字一髮一心血」、「一生一世為文藝」的豪語,這也是我運筆寫「烽」文的最大動機,用心血一點一滴來刻畫的文藝作品,所以,我認為:「烽」文確實是我今生最重要的一部書。
非常感謝金門縣文化局的贊助出版,尤其是局長李錫隆先生,親自督導,還冒雨將「烽文」原稿放大的影印本送到我手上,讓我順利校對,此恩、此情、此德,永銘於心,今生永難忘懷。